在印度洋航行的船隻上,船員們時常會看這樣有趣的情景:
一望無際的海面上,突然躍出了成群的“小飛機”,它們就猶如群鳥一般掠過海空,時高時低,自由翱翔,景象十分壯觀。有的時候,它們甚至會直接“飛”到輪船的甲板上,讓船員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坐收漁利”。
這種像鳥兒一樣會飛的魚,就是聞名遐邇的飛魚,它習慣於生活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海洋裡,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地中海都可以看到它們飛翔的身姿。多年來,人們一直對“飛魚”飛翔的秘密十分好奇。
隨著科技的發展,高速攝影終於為人們揭開了這個謎底:
原來,飛魚的視力很差,在海中覓食艱難,為了求得生存,它必須要適應殘酷的環境,於是就練就了“飛翔”的本領。
其實,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飛魚並不是真正的飛行,而只是一種滑翔。每當它準備離開水面時,必須在水中快速游泳,胸鰭緊貼身體兩側,像一隻潛水艇穩穩上升。同時,以尾部用力拍水,整個身體就好像離弦的箭一樣射向空中。
正是因為具備了這種特殊的本領,“飛魚”才可以以水面的昆蟲為食。同時,又使自己避開了大魚的追逐,免遭天敵的攻擊。
在這個世界上,弱小的動物很多,它們往往面臨殘酷的自然環境。
為了生存下去,一條魚也可以“無中生有”,練就“飛翔”的本領,用事實來證明只要不輕言放棄,就可以與世界同在的道理。
動物是這樣,人類自然也可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