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曾說:
人需要溫和,不要過度地生氣,因為從憤怒中常會產生出對易怒的人的重大災禍來。
是了,生氣,其實是拿別人做錯的事來懲罰自己,克制住了情緒,就是善待了自己。
人生的漫漫長河中,我們應持續修煉的,也是心平氣和、一笑而置之的心境。
- 01 -
克己制怒,是人生最珍貴的修養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形形色色的人,林林總總的事,在我們生命的軌道中不斷交織。
不可避免地,也會有這樣的人,那樣的事,橫亙在我們面前,叫人難受。
以前的我或許會因此煩悶,向別人撒氣,同自己置氣,總覺得心中有氣就得發出來,方能自在。
可隨著年歲漸長,便愈發明白,遇事需先冷靜,內化不良情緒,比直接發洩更為重要。
釋放情緒是本能,而克制住自己的消極情緒,是更好的選擇。
一份快樂,兩個人分享,就變成了兩份快樂;一份怒火,一旦爆發,就像點著了油桶,會愈演愈烈。
積極的情緒與人分享,能加倍快樂,而不良情緒,最好深埋於心,不讓其生根發芽。
梁實秋曾在《下棋》一文中寫道:
有一種人我最不喜歡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養的人。殺死他一大塊,或是抽了他一個車,他神色自若,不動火,不生氣,好像是無關痛癢,使你覺得索然寡味。
人有好鬥的天性,下棋便是一種鬥智不鬥力的遊戲,贏了容易飄飄然,輸了便好爭一口氣。
梁先生不喜,不過是因為遇上這樣的對手,下棋一事,便少了許多樂趣。
贏了不能欣賞對方氣急敗壞的神情,輸了對上對方平淡的神情,縱然心中有氣,也不好發作。
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也修煉成為對方那樣的人,任你風起雲湧,我自巋然不動。
不生氣,不發作,不是示弱,而是一種“胸中有丘壑,眼裡有山河”的境界。
克制情緒,給自己心中留下空間,方能容得下丘壑,存得住山河。
- 02 -
寬容,是人生難得的佳境
古人云:胸中天地寬,常有渡人船。
與人相處,最重要的便是豁達大度,能夠容納與自己志趣、風格不同的人。
心中存了諒解,便能清心降火,保持平靜的心境和寬厚的品格。
西漢名相陳平,少時讀書時,寄住在兄長家中,卻一直不受大嫂待見。
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陳平隱忍不發。但大嫂變本加厲,他終於忍無可忍,遂離家出走。
被哥哥追回後,卻又不計前嫌,反而幫著嫂子說好話,阻止哥哥休妻,在當地傳為一樁美談。
後一位大學士慕名而來,免費收了陳平為徒。陳平學成後,被劉邦收入麾下,成就了一番霸業,自此青史留名。
這便是“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的最真實寫照。
心底無氣,天地自寬。
可能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
有時沒控制住,自顧自地發了脾氣後,心中沒有想像中的暢快,襲上心頭的,更多的反而是自責懊惱。
逞一時之快,卻賠上了自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生氣,往往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還會將問題複雜化。
冷靜下來,仔細想一想,其實生活中哪有那麼多值得生氣的呢?
同自己在意的人置氣,傷感情,和不在意的人發脾氣,沒必要。
不如胸襟寬一點,再寬一點,學著與自己的怒氣對話,找出“情緒溫度計”,給憤怒降降溫。
人如果選擇了計較,那麼他將在黑暗中度過餘生,而一個人如果選擇了寬容,那麼他內心的陽光不僅照耀了自己,也灑向了大地。
以寬容之心化解憤怒之火,把光線放進去,黑暗自然會逃走。
- 03 -
保持和氣,是人生快樂的秘訣
《本傑明巴頓奇事》中有一句話:
你可以像瘋狗一樣對周圍的一切憤憤不平,你可以詛咒命運,但是等到最後一刻,你還得平靜的放手而去。
生氣是火能焚心,瞋恨是惡能害身。
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為不該在乎的人傷了不該傷的心,疼的是自己;為無關緊要的瑣事浪費自己的感情,累的也是自己。
如果我們能看清“憤怒”的真相,看出它由何處而生,由何處消逝,那麼便容易做到遏制。
大肚笑彌勒佛像旁有一幅聯語: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人生一世,包容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笑對世間百態,其根不過在於二字:靜心。
生活中的一切不安定,如同鍋中的沸水,只有把鍋底的火澆滅,才能漸漸恢復平靜。
給自己的生活降降溫,寧靜才是最本真的生活。心靜了,一切才能恢複本來。
靜心,需要用理智去稀釋狂亂的情感,用豁達釋放囚禁的過去,用坦然去迎接不可預知的未來。
讓心靜下來,你才能讀懂自己、看清未來。
正如屠格涅夫所說:
凡事只要看得淡些,就沒有什麼可憂慮的了;只要不因憤怒而誇大事態,就沒有什麼事情值得生氣的了。
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與其生氣,還不如去陪陪那些自己愛和愛自己的人。
明白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經歷不同,三觀便也不盡相同。
我們能做的,就是自我修行,掌握自己的情緒,在情緒中成熟,以平和的姿態,笑對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