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中說,“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世間最好的事物,往往並不起眼,但卻能越看越順眼。
做人也一樣,正所謂“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
並非刻意藏拙,只是他們的行為不是為了奪人眼球,而是讓人舒服。
眼寬容景,心寬容人
曾國藩說,“多躁者必無沉毅之識,多畏者必無卓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
心胸狹窄的人,大多沒有成熟的見識,沒有卓越的遠見,沒有慷慨的氣概。
他們並非情商很低,而是沒有容人之心,沒有把人放在心上。
凡事喜歡斤斤計較,說話刻薄只圖自己快活,說白了就是自私。
待人舒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得事事掛心,謹慎待人,才不會使人難堪或尷尬;這對喜歡“直來直去”的人來說,更是一種苛刻。
一個人隨性說出的話,開的玩笑,自己覺得無傷大雅,可對別人來說可能是一根刺。
多少人,因為較真,揪著一點小事不放,完全不顧臉面地爭吵,回過頭才發現完全沒有必要。
人與人的相處,其實沒有勝負之分,高下之別;彼此防備,是對彼此最大的浪費。
浪費彼此的才識,彼此的情緒,彼此的人緣,其實,人的相互來往,本可以相互成就。
俗話說,“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有多大,待人就有多舒服,人脈就有多寬廣;比起樹敵,這才是重中之重。
放低姿態,謙遜待人
《三國演義》裡說,“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
所謂高人,大多是民間的“俗人”,不顯山不露水,待人平和,偶爾自謙或“自損”,卻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做得風生水起。
他們不會為了拔高自己,在言語上占人便宜;更不會嘲笑別人,以勢壓人,以獲得心裡上的痛快。
相反,他們深深懂得自身的優勢,會讓人倍感壓力,心生不自在,必須小心謹慎才不會招致反感。
無論多麼厲害的人,只要有吹噓自己的毛病,都不會招人待見;因為,沒有人會寬容到,樂於見人誇大自己。
多一些隨和,多一分謙虛,並不會減少自己風采。
畢竟,隨和的本質是拉近人與人的距離,把“能人”從高高的“神壇”上拉下來,放低姿態,給人如沐春風之感。
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最好的尊重:因為重視,才會對你客氣,讓你覺得賓至如歸。
可惜的是,許多人以為,人的尊重等同於優越感;自視甚高,別人卻並不買賬。
殊不知,放低姿態,藏好誇大的優越感,得到的才是真正的認同、切身的尊崇。
讓人舒服,自己舒服
孔子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人心都是相互“反彈”的,別人怎麼對待自己,取決於自己如何對待別人。
說話尖酸的人,就不要期望別人待己寬和;處處給人難堪的人,就不要奢望別人溫和待己;為人強勢的人,就不要苛責別人咄咄逼人。
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待人留餘地,自己才有退路。
人與人參差不齊,無論是在容貌、能力,還是為人,都不甚相同,但這不是我們使別人為難、狼狽的理由。
正如有人所說,“讓人舒服的最高境界,是無我。”
無我,不是放棄或喪失自我,而是:即使我不認同你,也要給你足夠的尊重。
你無法喜歡世上所有人,也無法讓所有人喜歡你,你所能做的,是減少不必要的損耗,減輕各自的負擔,舒舒服服地相處。
不然,你搞砸了別人的心情,自己很可能也不會暢快。讓人舒服,自己也樂得舒服,才是真正的雙贏。
禪宗六祖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一個人的心是干淨的,便看不見人與人的是是非非,便不會隨意與人起爭執。
這是為人處世的包容心。
所謂“仁者無敵”,因為沒有敵對的心念,待人舒服,所以不容易滋生煩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