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濕氣重”已經成為口頭禪了,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濕氣到底是怎麼回事?是怎麼形成的?與我們的身體有什麼關係?
一.濕氣是什麼?
濕氣是“萬惡之邪”,極為難纏而不易除去。在中醫上,濕氣是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之一,人體最怕濕邪。中醫認為,自然界中氣候潮濕、食肉等是濕氣的主要來源,人以肉食為主,會傷害脾胃,脾是運化水濕的,脾受到傷害,水濕不能完全運化,就在身體內堆積,形成濕氣,濕邪過重則易傷陽氣。濕氣是最容易滲透的,還容易與體外邪氣裡應外合,遇寒成為寒濕,遇熱成為濕熱,遇風成為風濕等,從而引發各種健康問題。
二.濕氣有哪些危害?
濕氣是人體代謝的液態垃圾,應從小便排出去,但現代人愛喝酒、吃肉等,導致濕氣加重,加之脾虛,導致水濕運化不利,積聚日久還會形成黏黏的痰濕。積聚在體表,則皮膚出油、起痘、瘙癢。積聚在關節,易引起風濕關節疾病。積聚體內,肢體困重,人體肥胖。積聚在五臟和血管,易引發脂肪肝、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如常年不除,遇寒而淤堵,還易引發結節、腫瘤等重大疾病。
三.濕氣表現
1.臉上出油、長斑長痘。
濕氣積聚在體表,會使人體油脂溢出皮膚,造成臉上油膩,而油的粘性阻滯了火的發洩,導致熱氣堆積從而引起斑點、痘痘。
2.頭髮油膩、耳蝸黏膩。
濕氣佔據人體,會使人體精華溢出體外,體現在頭部和耳蝸就是油脂分泌旺盛,導致頭髮油膩、耳蝸黏膩。
3.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
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是脾虛濕盛導致水濕運化不利,致使水液堆積於肺部,形成痰濕。
4.頭暈乏力,精神不濟。
濕邪侵襲頭部時,會導致氣血上升供應不足,表現是頭部昏昏沉沉,像裹著一塊濕布,暈眩乏力、困重而提不起精神。
5.腰酸、關節疼痛。
濕氣無孔不入,流竄於身體各處,侵蝕到關節,會導致關節處氣血運行不暢,引發痠痛等症,如遇寒邪成為濕寒,則會形成更嚴重的關節疾病。
6.女性陰部潮濕、男性陰囊潮濕。
女性陰部潮濕、男性陰囊潮濕是體內濕氣過重趨於下行而引發的症狀。
7.虛胖和浮腫。
濕氣佔據人體組織,容易導致人體虛胖和浮腫,長期下去變成痰濕,則更難去除。
8.睡覺流口水。
濕邪困擾脾臟,會影響其正常的運化能力,水濕運化不利則會加重體內濕氣堆積,就容易產生睡覺流口水的症狀。
四.濕氣怎麼快速緩解?
1.傳統艾灸
具有開郁、祛濕、補陽氣的作用,對祛除體內濕氣效果很好。體內濕氣較重的人可以艾灸中脘穴10~15分鐘,具有補中氣、行氣活血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胃部不適。另外,豐隆穴、曲池穴也具有較好的祛濕作用,平時可以時常進行艾灸。
2.拔罐
拔罐對祛除體內濕氣同樣具有較好的作用,拔罐時主要以脾俞穴、中脘穴、陰陵泉穴、足三里穴等穴位為主,這些穴位都在胃經和脾經上,只有疏通了胃經和脾經,才能運化水濕,達到祛除體內濕邪的作用。
3.泡腳
很多人都知道冬天用溫水泡腳有利於健康,但其實,夏天用溫水泡腳對養生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對脾胃功能不好的人來說更是如此。因為脾胃功能不好,就容易被濕邪侵犯,這時就可以用藿香煎汁泡腳,能夠有效祛除濕氣、消解暑熱。
4.多多運動
體內濕氣越重的人,就越應該運動。運動出汗是很好的祛濕方法,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健康非常有益。濕氣重的人可以嘗試跑步、健步走、游泳、瑜伽、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另外,對於不愛運動的人,很多養生項目也可以幫助出汗,如汗蒸、桑拿等,不僅能促進身體內的濕氣排出,還能排出身體內的毒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