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一年當中最熱的季節,無論辦公室還是家裡的空調人們都打開了。
人們喜歡空調,但長時間處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對身體卻不好,一些人就會出現一些毛病,比如肩周炎,老寒腿等等。
我有一位同事,他從來不吹空調,即使再熱,手裡也只是拿著一把大蒲扇,呼嗒呼嗒扇來扇去。
他以前患過空調病,脊背痠痛,到醫院反覆檢查也看不出毛病,用藥治療更沒有效果。後來一位老中醫給他出了個“歪招兒”,讓他每天早晨空腹喝二兩高度白酒,結果沒有一週時間背痛就好了,但也留下了一個嗜酒的壞毛病。
現在,我在開著空調的辦公室裡,隔著明亮的玻璃看窗外的藍天白雲,耀眼的陽光灑在法桐龐大的身軀上,翠綠寬大的樹葉在清風中嘩嘩作響。
這有一種清秋的味道,空調給人的感覺真爽。
不由想起小時候納涼的事情。
我住在華北平原,當時的氣候冬天比現在更冷,熱天比現在更熱。一進冬天,寒冷的西伯利亞寒流就大舉南下,大風一刮就是一個冬季,好像不颳風就不是冬天,地上到處都是凍裂的大口子。
每年四五月份天氣就已經非常熱了,開始種棉花的時候,白棉線納的鞋底子踩在地上直燙腳,一看到渠溝就要把鞋底子浸到水裡降降溫。
這還不是溫度最高,最高的時間在三伏,但事實上我們反而沒有感覺特別熱,因為當時的人們都能這樣天然納涼。
土坯房就是天然的空調房
我們小時候住的房子都是土坯房。牆是用土坯壘起來的,外皮單立裱了一層青磚,僅僅是房牆就有80公分厚,這樣的房子當然就冬暖夏涼了。
蓋房就要打土坯。我最難忘的就是小時跟隨大人到地裡打坯了。
用井水把打坯的土地浸濕,在打坯模子下面鋪上一層草木灰,把半濕的土鏟到模子裡面,人站到模子上面,用石杵把土坯搗實。搗好的土坯會壘成一個一個的坯垛,等在地裡風吹陰乾後,就可以用來蓋房了。
一塊土坯有50公分長,10公分厚,現在想起來大概有三四十斤吧,可見當時人們的勞動量。
打土坯是需要僱人的,當時我家是雇了兩個人,都是我的爺爺輩,既敬業技術又高,現在已去世多年了。
僱人不需要出工錢,只管當天飯食就行。飯當然要有幾塊豬肉,沒有酒,也不用香菸。
高崗上納涼聽“講古”
我們把聽年歲大的人講以前的事情稱為“講古”。
吃過晚飯,人們都愛攜一個小板凳,來到村子一個地勢高,又不阻擋風的地方來納涼。這時人們會說一些村子裡面的逸聞趣事,講許多民間故事。
我最愛聽鄰居姨父講古了,他參加過對印自衛反擊戰,1962年的那次戰鬥他經常講得繪聲繪色,令人神往。
這樣納涼不知不覺就到了半夜,人們都回家休息了,我才最後一個回家。
大樹下面好乘涼
小時候跟乘涼消暑有關的趣事很多,比如我爸有時候會買回兩個酥瓜扔到水缸裡面,等涼水浸透了,撈出來一嘴下去,又酥又脆,好吃到爆。我印象很深的還有野外大樹下面乘涼。
中午正是一天當中最炎熱的時候。爸媽在生產隊上勞動很辛苦,他們每天要上4個班,早晨、上午、下午,晚上還要鏖戰,所以中午午休對他們很重要。
為了不打攪他們,我會來到野外的大樹下。這裡很好玩,小螞蟻銜著食物跑來跑去,有時候兩個螞蟻不知什麼原因打起架來。樹幹上有時候會有“百百索”這種昆蟲,外殼堅硬,黑白相間,也很乾淨,抓住後發現跑不掉,它就會把頭腳縮到一塊,掰都掰不開。
有時候我會躺在地上,嘴裡銜著一隻根狗尾草,看向樹冠外湛藍的天空。明亮的陽光照在玉米葉上,清風輕輕的拂過莊稼地,沙沙的聲音幾乎微不可聞。
現在回想起童年納涼,覺得又涼快又健康,同時對那些失去,心中也是滿滿的幸福和憂傷。
來源: 文化三家店
https://www.toutiao.com/a68510244422444651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