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組:LV:0 觀光客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威力彩頭獎上看新台幣31億元,讓彩券行天天大排長龍,民眾們都想要一夜致富。但其實彩券、抽獎這種全民活動已經存在幾千年的時間,最初的源頭竟能追溯到秦漢時期。 ▲清朝道光以後,在廣東地區流行過一種「闈姓」的遊戲,即當科舉考試之際,由眾人自行集資,押猜當年中舉士子,中者可獲大獎。(圖/翻攝自微博) 當時最具代表性的民間抽彩活動當屬於西漢的「蒙彩」。漢高祖劉邦稱帝後第二年(公元前204年),長安就出現了第一代通過設彩營利的「彩人」。彩人在商業街區擺攤,通常會在長約丈餘、寬約五尺的方桌上,整齊擺放64個三寸見方的漆匣,部分漆匣內裝有銀飾、玉飾、金飾等實物,名曰「彩物」。其餘的漆匣都是空的。抽彩之前,彩人先將彩物示眾,讓人們看清楚,然後在攤子周圍掛起布帷,擋住人們視線。彩人迅速將漆匣內彩物全部錯位挪移,以防記憶力好的人記住彩物。重新擺放好彩物後,彩人會在每一個漆匣上蒙一塊黑色麻布,以免讓人看清漆匣內有無彩物。這個時候人們可以自由投注,幸運的話,不僅可以獲得裡面的彩物,還能獲得高額獎金。 「蒙彩」的最高獎金額非常大,也助長了人們的投機心理,誘惑了成千上萬的人躍躍欲試,進而紛紛投彩。有個別的抽彩人還以彩致富,根據《史記•貨殖列傳第六十九》記載,「博戲,惡業也,而桓發用富。」就是說,有一個名叫桓發的人以抽彩發家。但多數人都是投入重金而一注未中。他們開始瞄上了「彩人」和中大獎的暴富人,甚至還因彩殺人。 當時唐朝詩人李白曾經在詩中描寫過,「六博爭雄好彩來,金盤一擲萬人開」,就是描述了各地對彩票行業的吹捧程度。到了元朝時期,彩票行業已經非常盛行,在《通制條格》就有記錄,江南很多僧徒在舉辦「拈鬮射利」,也就是說,大家購買寺廟發行的彩票,然後寺廟以禮物作為獎品,據說開獎那天,往往有成千上萬的彩民湧向寺院,來看看究竟花落誰家。而拈閹射利也給寺廟的發展提供了強而有力的資金支持,以至於後來許多深山老林的小寺院也開始採用這樣的方式。 ▲清朝開始出現「白鴿票」,黑點就是彩民所選標的。(圖/翻攝自微博) 到了清朝開始出現了「白鴿票」,白鴿票是民眾要在莊家給出的80個字中圈選出多個字號,然後在賽鴿時將每隻鴿子按《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等順序編號,下注時候如果買的字號與比賽結果相同,就中大獎了,與現在的威力彩有異曲同工之妙。 ▲古代彩票大多數都是木刻、石印、鉛印,每種印刷方式和設計雷同,通常十條一整張,每條上面都寫了彩票名稱,每次發行的時候,都會配上一些文字,說明此次彩票發行的價格、號碼、總量、如何兌獎。(圖/翻攝自微博)
檢舉
本版積分規則 發表回文 回覆並轉播 回覆後切換到最後一頁
LV:16 版主
3826
主題
24258
回文
12
粉絲
卡提諾狂新聞
卡提諾論壇 Ck1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