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被忽視的憂鬱症症狀有哪些? 當心憂鬱症悄悄上身

cathervictorter 發表於 2020-8-10 17:22:02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0 1692


你的日常生活有這些困擾嗎? 常覺得疲倦、常有負面情緒、壓力好大、對任何事提不起勁、不自覺暴怒、對許多事感到急躁失控無法忍受、入眠困難、多夢、易醒睡不好。若常犯以上問題,小心!憂鬱症可能已悄悄侵入你!並在無形當中影響你的健康、工作、情緒、生活、家庭,甚至親子關係。

憂鬱症比例居高不下?
現代人真那麼容易犯憂鬱?天下雜誌曾刊導,2018年台灣共有133萬人服用抗憂鬱劑,比6年前多了近35萬。至今據調查顯示,全台已超過200萬人有憂鬱症狀,且隨著天災、國際衝突、社會動蕩不安的影響逐年攀升。依世界衛生組織研究指出,2020年造成人類失能〈disability〉前十名的疾病,首位就是憂鬱症,是影響全世界的前三大嚴重疾病,其所產生的症狀可能讓人無法正常工作、生活失能,更甚是造成家庭失和、親子關係冷漠、社交障礙..等問題,嚴重甚至還可能危及生命,是必須被高度重視的重要議題。

據專業學者表示,21世紀的社會變化速度太快,世界格局也出現了顯著變化,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與3C革新,人與人之間產生了新的社交模式,這也衍生出許多相對應的社會問題,例如:網路霸凌、資訊犯罪、甚至風向新聞的鬥爭。再者天災不斷,人心惶恐,今年又適逢「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遭受嚴重衝擊,影響數以萬計人口的生計,在這樣的壓力及長期憂慮不安的情況下,醫界預估,今年憂鬱症人口恐突破新高。

雖說社會環境引發諸多憂鬱因子使憂鬱症人口不斷攀升,但就官方統計,卻僅約不到一成的患者願意接受治療,絕大多數憂鬱症患者並沒有尋求醫療協助、或不知道自己應該尋求協助,這也是讓憂鬱症患者數量居高不下的重要關鍵,其中又以合理化自己的症狀、不相信能被治癒,以及怕憂鬱症給自己貼上標籤,被污名化,成為這些患者不願接受治療的主要原因。


憂鬱症是什麼?
憂鬱症是一種真正的疾病,是需要被醫治的,就如同感冒,有時靠自身抵抗力能轉好,但嚴重時就需要接受專業醫師的治療。其影響來源有40%來自遺傳基因、
賀爾蒙分泌失調…等生理變化;但其中還有60%為跟自己相關的生活、行為事件、生活壓力事件、性格傾向等心理狀態。

但其實以現今的醫療水準,對憂鬱症已能有很好的治療,只要透過正確的生理及心理治療,並獲得家人、親友、社會的足夠支持,多數的憂鬱症患者都可以大幅改善,甚至是完全復原。

憂鬱症前的症狀!
> 情緒持續低落,覺得空虛
> 對周圍一切事物失去興趣
> 食欲喪失或激增,體重明顯變化
> 睡眠出現問題,失眠或嗜睡
> 行為發生改變(煩躁或行動緩慢)
> 時常感到疲勞、沒精神
> 自我評價低,思維方式消極
> 無價值感或無端產生過度罪惡感
> 無助感,對生活與未來感到無望
> 極端的情緒改變
> 思維遲緩、注意力不集中
> 有輕身念頭

得到憂鬱症的共同表現是長時間且持續性有負面情緒,且會擴大此負面情緒到影響自己的人際關係、認知、生理功能、思考及行為等多方面的失調。因此若有上述狀況,持續兩週以上,務必要尋求專業人士幫助。


憂鬱症少年化危機
過往憂鬱症問題大多好發於須承受家庭、經濟壓力的熟齡壯年階段,但隨著社會變遷、網路資訊大爆發,現在青少年所面臨的身心狀態問題,已不知不覺比想像中來得更廣,在面對家庭、課業、同儕社交關係及自我認同上,大多帶有負面影響。

有教育學者從大專院校自殺統計研究中發現,自70年代後的大學生有自殺意圖並付諸行動的人數逐年成長,從一年不到800人到2019年已攀升到1350人,如今更以幾乎倍數的速度逐年成長,也使救援人力愈來愈跟不上那無形的拉力。
教育界及諮詢輔導教授皆認為,有憂鬱前兆但不願主動求助的族群,往往是社會中所謂的菁英份子,因為他們認定自己是優等生,是高知識份子,可以自己解決。

針對過往幾起台大校園發生的學生自殺案,教育界雖給予了不少軟、硬體來協助,但從輔導的角度來看,孩子們雖學業表現優秀,但畢竟還年輕,可能會高估自己的能力。一位長年在大學輔導的老師坦言,家長容易輕忽孩子的內心、同學也相信他自己可以解決,因為他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但往往如此,反錯失了黃金介入的時間點。

校園是社會的縮影,校園及職場是最怕被貼上標籤的兩大族群,在擔心社會對憂鬱症不了解的情況下,往往不願求助,覺得一旦被發現自己有憂鬱症,會被另類眼光對待或過度同情,但偏偏愈不願意求助,所引發的後作力也將愈強烈。

因此身心問題所引發的青少年憂鬱危機,應是近年來大家都必須重視的問題。其成因可能是校園霸凌、網路霸凌、家長過分關注、高估自我能力、父母對孩子過分期待…等,家長無法與子女溝通,子女也不願敞開心胸接納父母及師長,忙碌的家長加上被忽視的子女,無形中讓親子關係形成對立。環境所帶來的低氣壓堆積,讓孩子拒學、網路成癮、叛逆,情緒起伏難以掌控,這讓青少年憂鬱狀況比想像中更加無所不在,也是身為家長及為人師導,必須更加重視的課題。


憂鬱症的治療方式
雖說憂鬱症可用藥物進行治療,但據統計,台灣僅一成多患者能夠做到持續服藥,平均失能兩個半月,是美國的2倍。由此可知,要憂鬱症患者按時服藥是相當困難的,不少服用憂鬱症藥物治療的患者表示,服藥後感覺行為及思考能力會變得相對緩慢,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及力氣才能達到過往的水準。有位憂鬱症患者曾分享:「雖說服藥後心情穩定了,但整個人彷彿就像個機器人,像沒有靈魂一樣,藥物對我來說是治標不治本,並沒有改變我對事物的看法。」但不得不說,從臨床上來看,服藥確實是能幫助患者度過急性期的危機。

光流身心科楊紹民醫師表示,憂鬱症的治療主要分成「生理與心理」兩個層面。但許多患者往往在求助精神科時,通常會很希望醫師給一個「解決方法」,但問題並非一天造成,患者不該期望醫師能在短短的初診30分鐘內就給出一個解決方法,也因此為緩解患者正面臨的不適症狀,像是失眠、頭痛、食慾不振..等,精神科醫師大多第一時間會先開藥,解決患者的生理問題。但對於主張不用藥治療憂鬱症的光流身心科,這些針對病症的適應症藥物,大多是在緩解當下的狀況,且一旦停止用藥,將可能會再覆發,因此憂鬱症的治療,必須從根本解決。

楊紹民醫師補充,許多人忽略疾病的成因其實是來自過多的壓力跟長時間的身心失調。且實際上有高達45%到55%的病患,對抗憂鬱藥劑的效果呈現不佳或沒反應,如此長期用藥,不但讓患者身體及神經系統上承受相當大的負擔,對於用藥後副作用對身體產生的負面影響,更讓患者產生極大的焦慮與不安,難以真正“治鬱”。

善於治療憂鬱症的楊紹民醫師院長,向來不以病名定義來求助的病人,楊院長切身瞭解,每一個個案都有不同的故事、壓力、成長過程、性格特質,而這些都需要被看見,才能真正幫助到個案。而非僅是有憂鬱傾向就開憂鬱症的藥;有焦慮狀態就開焦慮的藥物來治療。

憂鬱需要同理
對於曾患有重度憂鬱症的楊紹民醫師來說,對抗憂鬱症有比依賴藥物更有效的方式,像是藉由深度的心理治療,幫助患者釐清自己的情緒、想法和價值觀,找回生活中的平靜自在!重視醫病關係的楊紹民醫師,曾經就是因主流醫學的藥物及心理治療,救不了自己的心病!在身心俱疲的狀況下,罹患重度憂鬱症,為戰勝心病,楊醫師開始研究超個人心理學、營養治療、細胞分子矯正醫學等整合醫學療法,成功治好自己的憂鬱症及焦慮症!

眼見目前主流醫學的瓶頸,楊醫師投入國際行之有年的自然醫學,結合不用藥的成功經驗,建立全台灣的身心靈醫療團隊,運用業界最新科學儀器檢測,透過專業數據檢查出人體的不平衡狀態,同時透過心理諮商、營養治療、藝術治療、團體療程,14年來成功協助數千名憂鬱症、焦慮症、失眠、親子問題、關係困擾的患者,甚至陪伴康復的病人求職,上課,幫助他們找回人生的動力跟目標,恢復屬於他們的精彩人生!

楊紹民醫師認為,心理治療並非“治療”,而是種學無止境的學習。且唯有「找回真實的自已,才是對人體最好的治療方式」。而身心科的重點,就是在協助患者找回體內原始的健康與平衡,特別是現代人面對高壓無處可解時,藉由身心科醫師協助,找出壓力來源,進一步舒緩壓力,改善失眠、焦慮等身心不平衡所引起的症狀,回復健康狀態。

楊紹民醫師-光流聯合診所
聯絡電話:04-2460-8480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診所網站:www.yanahealing.com
營業時間:Mon - Fri 9:00 am - 9:00 pm; Sat 9:00 am - 6:00 pm
診所地址:台中市西屯區玉門路81號

本帖最後由 cathervictorter 於 2020-8-10 17:23 編輯

本主題中包含更多資源 (圖片、附件...)

你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檢視,沒有帳號?註冊會員

x

暫無任何回文,期待你打破沉寂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