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八月,時尚圈最精彩的「九月刊大戰」就緊鑼密鼓地熱鬧開演了。
今年的第一炮,由二登日本版《VOGUE》的 Kaia Gerber 拉響。
在攝影師 Luigi & lango 的掌鏡下,18歲的 Kaia 身穿 Saint Laurent 秋冬系列新裝,可謂是完全褪去了少女的羞澀。
雖然目前"出戰"的還不多,但憑藉一組圖橫掃《時尚芭莎》全球26個國家九月刊封面的Rihanna,應該是毫無懸念的今年九月刊最大贏家了。
全球刷封,"女企業家"真的太厲害了。
"為什麼時尚圈如此看重九月刊",這個問題已是老生常談。
拋開九月刊,「時尚攝影」本身就是隨著時尚工業的繁榮而應運而生的產物。雖然歷史不如紀實攝影久遠,但早已是時尚圈最重要的一個分支。
英國時裝設計師 Jonathan Anderson 也曾說過:"當代的時尚即是一種視覺溝通形式。"
這也不是什麼個人或者新潮觀點。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學者 Susan Sontag 就在美國版《VOGUE》中寫過:"時尚已經變成某種近乎純粹關乎視覺的產物。既然時尚已經純粹關乎外表,自然它在攝影中找到
了完美載體。時尚即是時尚攝影。"
再看這些年層出不窮的,兼具設計師和攝影師的斜槓時尚人士們,「時尚攝影」的重要性經由他們之手更是一再得到佐證。
那麼問題來了——術業有專攻,這些斜槓人士們真能做好時尚攝影嗎?
答案,先由用一生譜寫了傳奇的老佛爺 Karl Lagerfeld 來率先回答。
稍微對老佛爺有點了解的人應該都知道,老佛爺的一生將"工作狂"這三個字演繹得淋漓盡致。
包括他之所以跨界攝影的原因,都源於他對工作的超高要求。
1987年,老佛爺正在監督 Chanel 的時裝大片拍攝,但他對攝影師的作品始終不滿意,於是辭退了攝影師,親自上陣掌鏡大片。
他的「時尚攝影師」之路也就此啟程。
從那之後,無論是 Chanel、Fendi 還是老佛爺自己的同名品牌,他都"自力更生,豐衣足食",還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並在內誕生了很多攝影作品。
老佛爺的攝影作品主要以黑白為主,呈現的是一種極具時代感,又有高級而唯美的氛圍。
比如他於2012年親自掌鏡的《The Little Black Jacket》的攝影展,就聯合全球一百多位明星大腕身穿 Chanel 經典的黑色斜紋軟呢外套,完美展現著老佛爺對攝影美學的闡釋。
不僅會為自己的品牌拍攝大片,像 Dior Homme、奧迪、倍耐力、意大利精品傢俱品牌 Cassina 等知名品牌也都會邀請老佛爺擔任攝影師。
《VOGUE》、《Harper’s Bazaar》等時尚權威雜誌也都經常邀請老佛爺掌鏡。
比如2012年中國版《VOGUE》的周迅封面,不僅是VC的2013年開年封面,也是老佛爺第一次拍攝華人女星。
韓國版《VOGUE》的2016年11月刊作為該雜誌的20週年刊,也邀請了老佛爺親自拍攝 GD。
曾有媒體問老佛爺,為什麼當設計師的要和攝影師搶飯碗呢?
老佛爺回答:"Why not make your own picture?"
老佛爺說:"我這個人不喜歡沉溺往事,但我有種奇怪的感覺:自從從事攝影以來,我在時尚界就獲得了更大的成功。我發現兩種職業之間存在著一條非常積極、極具
創造性的紐帶。"
Chanel 2018年也在官方網站上推出了《Chanel:the Karl Lagerfeld campaigns》藏書,收錄了老佛爺從1987年開始拍攝的品牌廣告作品。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收藏~
不滿足於攝影師的視覺表現便自己當起了攝影師,老佛爺是的,還有Thierry Mugler、川久保玲等等知名設計師也都是。
在人們談論老佛爺創下的設計師跨界攝影師的先河時,老佛爺也曾指名說:"Thierry Mugler did it also many years ago。"
Thierry Mugler跨界攝影師的故事更有意思。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Thierry Mugler 的大片多由攝影師 Helmut Newton 執掌。
一次拍攝中,Mugler 開始瘋狂輸出,向 Newton 提著各種各樣的拍攝意見,導致 Newton 忍無可忍地說了句"你行你上"。
上就上!
Mugler就真的去學攝影了。
1988年,Mugler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攝影集《Thierry Mugler Photographe》,1992年品牌推出的第一支香水 Angel 的廣告大片也是他的傑作。
Mugler的攝影作品喜歡用巨幅的廣闊背景和略顯渺小的模特來形成反差對比,帶點八十到九十年代的復古風格,也將他一以貫之的驚世駭俗的前衛思想展露無遺。
川久保玲跨界當攝影師的原因,也是認為時裝秀雖然是設計師用來發表設計的一種最普遍的方式,但能真正看到秀的人是極其有限的。相比之下攝影才是更廣泛和平
民化的方式。
她說:"如果把拍照全權交給攝影師,他們真的能好好地傳達出設計師本人的訊息嗎?不會存在某種偏差嗎?"
川久保玲也是早於1981年2月時,就在日刊《An-an》上刊登過自己用哈蘇相機拍攝的時尚大片「Quartet」(四重奏)。
除了"我行我上"——
設計師跨界攝影師的另一個原因,由曾執掌過時尚界三大時裝屋的知名時裝設計師 Hedi Slimane 來揭祕。
與前面提到的設計師兼攝影師不同,Slimane在維基百科上的第一個 title 是攝影師,第二個才是設計師。
自從11歲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款相機後,Slimane就開始學習黑白攝影和暗室攝影,攝影更是成為了他生活中天然而本質的一部分。
翻開 Slimane 的輝煌歷史,他於1996年-2000年期間在 YSL 一路從助理走到創意總監。2000年離開時,還"順手"拒絕了 Jil Sander 的橄欖枝。
次年 Slimane 投向了 Dior Homme 的懷抱,這個決定直接改變了一個時代的男裝審美。
最著名的,莫過於老佛爺都為了穿進他的西裝而一口氣減重大約45.4kg。
Slimane與老佛爺的各種聯繫也是脈脈相通。
比如,Slimane和老佛爺一樣,不僅時尚品牌做得風生水起,還在移居柏林並在柏林現代藝術中心駐留了兩年後,在 2002 年推出了個人攝影集《柏林》。
PS:這本黑白攝影精選集還由 Karl Lagerfeld 掌管的出版機構「Editions 7L」和 Steidl 出版社聯合出版。
Slimane的攝影作品也和老佛爺一樣多以黑白照片為主,但 Slimane 的黑白照裡充斥著滿溢的力量和青春激情。
他鏡頭下的模特總是有著最舒適、肆意的姿態與神情,用眼神表達情緒,用肢體作為溝通,展現著獨屬於 Slimane 的頹廢美學,讓人重回那個黑白默片的經典時代,也讓人想起以
歌德為代表的德國浪漫主義。
同時他的鏡頭下也是不僅有時尚品牌和知名雜誌,還匯聚了從David Bowie、Marilyn Manson、Lady Gaga到 Lisa 等聲名顯赫的知名人士。
迄今為止,Slimane出了 10 本攝影集,舉辦了 18 次攝影展,還為自己的攝影作品建了網站「HEDI SLIMANE DIARY」。
Slimane說:"攝影幫我探索想法,探索如何建立符號的抽象語言體系。"
"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不論是攝影還是時裝設計,我的工作從本質上講是在記錄自己的人生。"
和 Hedi Slimane 一樣對攝影充滿著滿腔熱情和真摯喜愛的,還有Paul Smith。
他不僅會把攝影作品融入進品牌系列中,也曾舉辦過攝影展「Day dreaming with my camera」。
甚至還在2012年和知名相機品牌 Leica 合作,推出了全球限量1500部的「Leica X2 Edition Paul Smith」,造就了一時佳話。
同名品牌也推出過經典條紋包裝的傻瓜相機。
Paul Smith說:"Photography is very close to my heart。"
還有那位五十年如一日用毅力定義了「Street Shot」的傳奇街拍攝影師 Bill Cunningham,在19世紀60年代同樣是手工女帽品牌 William J.背後的設計師。
那時的他被譽為"紐約那個時代最好的帽子設計師",他的帽子也是當時上流社會包括 Marilyn Monroe 等人在內競相追逐的時髦單品。
直到他服完兵役後重返紐約,才發現紐約的時尚已然變遷,人們對搶眼帽飾的需求也已然衰敗。
一次偶然的邀約,Bill 在《The New York Times》上開設了街拍專欄「On the Street」,接著便把一生都獻給了街拍。
為什麼優秀的設計師們跨界當攝影師,做出來的成績都這麼可觀?
老佛爺曾說:"如今,攝影已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沒有攝影的視角我難以感知生活。我通過相機的鏡頭觀察世界、感受時尚。攝影能使我對日常工作保持客觀而超然的態度,它
對我的幫助遠超出我的想象。"
是的,"視角"和"眼界"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一位優秀的設計師和攝影師,必然擁有著他們獨特的美學"視角"和遼闊的"眼界",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美,發現時尚,創造美,創造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