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搜 尋
本版
發表
會員
首頁
時事
表特
新奇
娛樂
運動
科技
有趣
登入
註冊
使用者組:LV:0 觀光客
主題
帖子
卡幣
我的帖子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勳章
設定
登出
卡提諾論壇
»
首頁
›
看板
›
新奇
›
新奇
›
為什麼全世界只有中國人和日本人在玩彈幕? ...
0
6
0
為什麼全世界只有中國人和日本人在玩彈幕?
微信新奇
2020-8-20 17:14:50
發表於
新奇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6
2297
十幾年前日本始祖級網站niconico 動畫,就已反覆驗證彈幕的成功。日本學者認為,網路時代人們傾向於在擬態環境中構建身份認同,彈幕為觀眾提供共同存在的虛擬場所,觀眾在場所中發言、互動,並通過他人的發言確認自己是否與這一集體相容,滿足自己構建身份認同的需求。
人們生存於網路的時間比例越長,對這種擬態環境內身份認同的需求就越強烈,所以Z 世代中出現彈幕文化,是訊息時代的必然。可如果說彈幕是當代人一種普遍的心理需求,那麼為什麼除了中國和日本,世界其他國家卻都沒有成熟的彈幕文化呢?
中日之外,真的沒有彈幕嗎?
要問為什麼,先問是不是。
中日之外,真的沒有彈幕嗎?
是的,沒有。
日本,是全球第一個出現彈幕型影片網站的國家。2006 年12 月,為了將YouTube 影片右側的評論欄換一種展現方式,實現更強烈的同屏觀影效果,「niconico 動畫(仮)」上線,首次將用戶評論疊加到影片螢幕之中。
這種形式一經問世即大受追捧,短短一個月後,2007 年1 月,niconico 頁面瀏覽量即突破1 億。2008 年5 月,全站影片總播放量突破50 億,到2016 年,總付費會員數超過256 萬人。日式彈幕文化也迅速應運而生,很快,所有UP 主都不得不在自己的影片下標明「彈幕禁止/彈幕自重/彈幕建議/彈幕歡迎」等標籤,來照顧粉絲屬性。
2006 年後,AcFun 和bilibili 相繼將這一形式引入中國,也很快催生出了別開生面的彈幕文化。不僅在線網站上火紅,也在線下大螢幕上破位爆紅。
2014 年,《紐約時報》登載一篇文章,驚訝地向讀者介紹了一種名為「彈幕」的神秘東方現象。文章稱,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滿足於僅僅坐在影院中沉默地觀看電影,他們會拿起手機發送短信,將自己的評論送上螢幕。
這則新聞所談論的,是2014 年《小時代3》在北京幾家影院所做的彈幕電影嘗試。在那次嘗試中,觀眾可以通過手機發送評論給影院,經影院處理後,觀眾評論會以彈幕形式在電影螢幕上實時滾動。紐約時報評論,不知這會是「電影觀眾最可怕的噩夢還是未來最酷的浪潮」。
如今6 年過去,彈幕在中國已成滔天巨浪,在歐美卻仍是獵奇的談資。人們也許曾聽自己的亞洲朋友熱情安利過這種影片形式,並好奇地進行嘗試,但最終基本都會頭暈眼花地皺著眉頭,嘆一聲「什麼玩意兒!」。
在歐美,目前擁有比較接近彈幕形式的,只有遊戲實時流媒體影片平台Twitch。Twitch 於2011 年在美國舊金山創立,在它的影片右側,有一個側窗,可以實時滾動評論,有點像我們目前直播中評論滾動的形式。
它提供給用戶在線交流評論的可能,但並不會以彈幕的形式呈現在影片中。YouTube 也是同樣,不僅不會出現彈幕,連字幕都少得可憐。在某些歐美影片播主眼中,唯一能接受的彈幕,只有《星戰》開頭。
對於這種情況,國外網友沒有任何不適,只有中國和日本網友感到接受不能。為了在YouTube 上也能享受彈幕的快樂,中日網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於不可能中創造可能,強行開發出各種Chrome 瀏覽器插件,給YouTube 加上了彈幕功能。
不過由於大多是用愛發電,這些插件淘汰速度極快。目前尚還能用的,有日本網友開發的TUBETUBE、支持Crunchyroll& Hulu & Funimation 的DanMage,以及中國網友開發的Dmooji 彈幕君。
相比於不過四五百用戶的前兩者,擁有一萬加用戶的Dmooji 彈幕君已經算業界一哥。不過從YouTube《甄嬛傳》的彈幕體驗來看,它的主要用戶群體仍然是中文用戶。至於其他用戶較少的影片,插件會自動爬取一些影片下的評論充作彈幕,讓螢幕顯得不太過冷清。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插件目前在Chrome 商店收到了1284 份評價,總評維持在5 星,可見對許多中國人來說,滿足彈幕功能是非常需要。在英語圈外,韓國、泰國、越南等國,也都沒有成熟的彈幕文化出現。這種奇特的文化現象,究竟原因為何呢?
搞點評這種事,其實是中日的傳統藝能
回顧中國的歷史傳統再來想,彈幕這東西能在這裡爆發,也是有原因的。其實搞點評這事,一直是中國的傳統藝能。不過古人邊看邊發表評論,不叫彈幕,叫批註。批註批得一般,是種自娛自樂,批得好了,就能刊印全國,和天下同好共賞。批到登峰造極,到了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的水平,還能當考試教材,荼毒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
遠的不說,還說回四大名著。批《水滸》的才子金聖嘆,和批《紅樓》的大拿脂硯齋要是放到現在,一定有一群彈幕追在身後喊等等。金聖嘆批註的《貫華堂第五才子書水滸傳》,至今仍然暢銷。書中每不出三句,必有他的一條「彈幕」,其中套話一套一套。
開篇講宋太祖降生,書中道:「朝聖人出世,紅光滿天。」金聖嘆小話兒立刻跟上,【聖人出世,紅光滿天;妖魔出世,黑氣一道。】倒拔垂楊柳一節,講潑皮張三和李四在菜園想將魯智深踹進糞坑,智深心生疑忌,暗忖:「這夥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來,莫不要顛洒家?」金聖嘆夾批,【張三李四,不三不四。】若遇到看得暢快之處,就一通誇獎【寫得好】【寫得出色】【寫得妙極】【妙妙】【絕妙】。
對於討厭的角色,黑得也是不遺餘力。金聖嘆最看不上的是宋江,認為他假仁假義假忠假孝,是個小人,於是抓緊每一個場景去加以佐證。其中固然有說得在理之處,也有很多現在看起來,形同槓精。
譬如書中說到,宋江從還道村脫險回到梁山,在聚義廳上急問「老父何在」,金聖嘆夾批【一片權詐。孝順不在口說,孝順亦不在人前,凡屬口說及在人前者,皆強盜,非孝順也。】
當然,金聖嘆不僅是個彈幕作者,還是一位擅於二次創作的剪刀手UP 主,由於不待見梁山好漢最後被招安並為朝廷戰死的美好結局,他在自己的《貫華堂本》中,將第七十一回後的被招安、徵方臘等情節全部刪除,增入盧俊義夢見梁山頭領全部被捕殺的結局。成全自己理想中,「108 好漢全部斬立決」的完美結局。這一做法,史稱「金聖嘆腰斬水滸傳」。
同樣厲害的點評家,還有脂硯齋,脂硯齋點評的《紅樓夢》,和《紅樓夢》本身一樣,養活了許許多多的紅學家,可謂功德無量。他的評論,沒有金聖嘆一般的跳脫飛揚,但勝在沉靜細膩。寫黛玉眉眼之美,書中道:「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露目。」 脂硯齋批:【奇眉妙眉,奇想妙想。奇目妙目,奇想妙想。】
講黛玉入賈府一路所見,脂評【寫得清,一絲不錯】,很有一種語文課代表解閱讀理解的感覺。除脂硯齋外,僅道光年間出版的《紅樓夢》評本就不下數十家。此外《聊齋誌異》、《儒林外史》等書,也有大批文人提筆點評。要不是技術條件所限,盛況未必弱於今天。
古代日本深受中華文化影響,這份點評的本事自然也沒有落下。與中國文人一樣,日本文人同樣精擅註釋與點評。紫式部的《源氏物語》問世後,考據和點評本層出不窮,《源氏譯》《奧入》《永水抄》《紫明抄》《河海抄》《源氏秘訣》《湖月抄》,每一本都曾名噪一時。
到了當代的動漫文化語境下,這種潛藏在文化根底里的第三者視角,甚至在彈幕文化的互動下,發展成了官方吐槽。
現代中國人的點評本能,在語文課上養成
中國的語文課,向來與外國不同。當歐美的教材還在集中於單詞、語法的教學時,中國孩子已經開始做閱讀理解了。一場近代革命過去,語文傳統裡這份輕術而重道的老根脈,倒是沒有斷絕。
一個合格的中國學生,也許搞不清什麼是主語謂語賓語,什麼是謂語狀語從語,但一定知道記敘順序裡有順敘、倒敘、插敘、平敘、補敘;一定知道環境描寫的作用是交代環境、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一定知道分析人物形像要講外在形象、內在特點、人物身份;一定知道如何在長長的文章中尋找線索,提煉主旨。把簡簡單單的作品,詮釋得作者都要驚呼「原來還有這層含義」,是每一個中國學生寒窗十載的練就的超能力。
「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是一句語病嗎?請問作者魯迅為何要這樣寫呢?有學生回答:一棵棗樹指作者自己,另一棵棗樹指和自己有一樣目標的人。所以在魯迅看來,兩棵棗樹是有區別的,這不是語病。
有學生回答:由於是秋夜時分,作者可能看不分明,這說明,作者先寫一顆是棗樹,而後出門仔細看後得出的結論,另一顆也是棗樹。所以並不矛盾,反而襯托出秋夜光線昏暗的特點。有學生回答:這種故意重複的修辭格的運用,有一種電影中慢鏡頭的運用的意味,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還有學生回答:魯迅,作為歷史上一個十分正直的作家,他的筆就是槍,他說學醫醫不好中國人。一棵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給人莫名的壓抑感,這樣更能體現出那個時代的黑暗。熟練掌握這份哈勃望遠鏡般的觀察精度,也難怪四大名著裡的每一個穿幫鏡頭都難逃彈幕法眼。
30 秒內找到文章重點,1 分鐘內寫完答案的本領,全被用在了彈幕之中。
《西遊記》裡,悟空給國王治病,帶領師弟們連夜製藥,彈幕提煉主旨,【無證經營,動物作坊】。唐僧長大見到母親,飾演母親的女演員音容不變,彈幕立刻聯繫上下文指出,【吃了唐僧肉果然長生不老】。當浮力公式駕鶴西去、三角函數付諸東流,唯有語文的影響,依舊長長久久。
中日使用的漢字比英文更適合呈現彈幕
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語言。觀察彈幕出圈的國家不難發現,中日兩國都是漢字使用國家。相較於英文等表音字母,表意的漢字在信息熵上,明顯更勝一籌。
所謂信息熵,指接收者在接收到語言符號之前的不確定程度大小。這種不確定程度越大,在你接收到語言符號的那一刻,所獲得的訊息量也就越多。因此,語言的信息熵,是一種衡量語言負載信息量多少的指標。信息熵越大,語言負載的訊息量越多,信息熵越小,語言負載的訊息量越小。
根據學者計算:一個漢字的熵為9.65 bite,法語一個字母的熵為3.98
bite
,意大利語一個字母的熵為4.00
bite
,英語一個字母的熵為4.03
bite
,德語一個字母的熵為4.12
bite
,俄語一個字母的熵為4.35
bite
。在同樣的符號長度下,漢語所負載的信息量明顯高於其他語言。這也就使得言簡意賅、內涵豐富的彈幕,在漢語語境下成為可能。
雖然英文裡也有許多縮寫詞彙,能夠精煉地表達豐富的含義,但從信息熵的絕對量上來說,螢幕上單位面積內能呈現的信息量,還是遠低於漢字的。也就是說,當螢幕英文彈幕鋪滿時,人們很難快速從中抓取到相應的訊息,反而很容易看得頭暈眼花。英文媒體KrASIA 的一篇文章稱,彈幕之所以在歐美地區無法流行,就是因為掃讀困難,視讀效率低的緣故。不過,雖然沒有彈幕文化誕生,歐美人在虛擬空間身份認同的構建上,還是找到了自己的解決之道。
就在彈幕文化在中日興起的稍早幾年,「Reaction影片」也悄然在YouTube 上抬頭。這種記錄自己觀影心得的影片,吸引了無數人在線觀看。它所表達的內容核心,與彈幕極為相似,通過觀看Reaction影片,觀眾同樣能夠獲得在虛擬現場共同觀影的快感,也同樣可以建立虛擬世界中的身份認同。只不過,這種影片犧牲了一定的即時性,加入了豐富的表情與肢體語言,更加獨具歐美特色。在虛擬空間裡尋求共情,是訊息時代裡人類共同的精神需求。
但面對這同一種需求,中日和歐美國民卻分別選擇了文字和影片兩種截然不同的解決方案。這一方面是受客觀因素——文字信息熵——的制約,另一方面也是受民族性格等主觀因素的影響。
當亞洲人還在園林中尋求曲徑通幽的雅趣時,歐美人已經將灌木剪成了一覽無餘的方塊,當亞洲人盛讚中庸之道與老莊哲學時,歐美人早已舉起暴力革命的大旗。對於相對內斂的東亞人來說,潛藏在螢幕背後發表意見,無疑能帶來更高的社交舒適度與更強的安全感。而對於熱愛Party 到不顧新冠病毒的歐美人來說,真人出鏡才足夠爽快。
其實不論是彈幕還是Reaction影片,人類在虛擬空間裡尋求共情的核心需求永遠不會改變。至於形諸於文字還是形諸於肢體,大概就是內斂與外放的不同民族,在歷史與血脈中形成的自然選擇。
來源: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AyNDUyMA==&mid=2650568408&idx=1&sn=9f2fffbad8be9edd488578d1f7e6928
新奇
,
文化
,
彈幕
,
螢幕
,
反應影片
,
reaction
,
中國
,
日本
,
歐美
回覆
檢舉
已有(6)人回文
電梯直達
升序瀏覽
Aniku
發表於 2020-8-20 21:36
好像是日本先開始,大陸玩的很開,我是覺得彈幕很多會影響看片,所以就都關掉
回覆
檢舉
吳小波
發表於 2020-8-20 22:21
眼睛和人腦一次就只能處理那麼多資訊....全屏彈慕出來哪來得及看啊?
回覆
檢舉
alohohaha
發表於 2020-8-21 00:19
個人不愛這種文化
我喜歡享受專心看片的感覺
回覆
檢舉
台北狼啦
發表於 2020-8-22 11:26
怎麼一堆這些消息了,現在是在搞一些文化洗腦嗎
回覆
檢舉
sky92100
發表於 2020-8-23 10:27
個人不喜歡
只想好好看影片
回覆
檢舉
opl393
發表於 2020-8-23 11:33
有些彈幕評論真的暴笑,可是會遮蔽畫面,我看片時候也是關掉彈幕的。
回覆
檢舉
進階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發表回文
回覆並轉播
回覆後切換到最後一頁
發表新帖
微信新奇
LV:15 駐站作家
追蹤
297
主題
297
回文
3
粉絲
卡提諾狂新聞
卡提諾論壇 Ck1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