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紅手搖飲料的「命名公式」

微信新聞 2020-8-23 19:31:02 發表於 國際新聞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2 3058


一個好品牌名,可以省下千萬的廣告費。一個好的產品名,可以降低和使用者的溝通成本,讓銷售力翻倍提升。前段時間跑遍上海和深圳的購物中心,翻了幾十個當紅品牌的選單,找到7個“看了就能用”的取名思路。



爆款產品起名公式:超大用量+水果

上次去深圳逛街,在海上世界附近發現了一個叫“醒牧”的品牌,大眾點評商圈飲品榜上人氣排名第2。海上世界商圈飲品強手如林,但醒牧的選單讓人眼前一亮。比如水果茶:四隻芒芒、400克葡萄、十粒草莓、豪橫水果綠茶不用再額外介紹用料實在,產品名就說明白了,價值感也一目瞭然。

奈雪的霸氣水果茶系列,喜茶的滿杯紅柚等,都是通過名字放大原料的含量,給人帶來價值感和滿足感。但這還不夠。奈雪去年上過一款山竹產品,售價58元(約新台幣246元),之所以受追捧,也和名字有極大關係,這款產品叫霸氣2斤山竹

(霸氣2斤山竹,圖片來自小紅書)

形容詞+用量+水果,突出了一杯產品的價值感,讓消費者非常直接地獲得滿足。餐飲連鎖全案設計企業合眾合,曾服務過一個叫小滿茶田的品牌,在幫助客戶取名時,有個十二顆櫻桃雪酪’,就是通過數量體現產品價值感。還有一種方法是,通過水果的品種疊加,突出價值感。比如gaga的碰果茶系列,名字為:西柚碰雪梨、鳳梨碰草莓、無花果碰黑提等。

脫胎換骨式起名:創造新“賣點”


珍珠奶茶這樣的經典款,起名很容易落入俗套。但喜茶在2019年開始引進珍珠奶茶時,把珍珠的工藝加以升級,命名為“波波”,還提出了“萬物皆可波波冰”的口號,形成了獨特的差異化。

(圖片來自@喜茶)

讓經典產品脫胎換骨,做出新鮮感,就要在名字上創造一個全新的“賣點”。小罐茶也是類似的命名思路。當茶葉命名邏輯全部停留在“地理位置+品類”上面時,小罐茶找到另外一條命名邏輯,就是產品的設計邏輯。

中國人喝茶時,普遍在取茶的量上沒有標準界定。小罐茶用一個獨立的硬質包裝,把茶的最小售賣單位縮小到以“小罐(常規的標準袋裝茶)”為單位,這個重大的營銷創意讓小罐茶找到了傳統茶行業的突破口。類似的“脫胎換骨”案例還有很多:

台灣有一款飲品叫“青蛙撞奶”,賣了很多年。進入大陸後,鹿角巷改名“黑糖鹿丸”,掀起一波購買熱潮;樂樂茶又升級改名為“髒髒茶”後,在飲品行業引發了黑糖風潮。起司茶,在台灣由來已久,就是把芝士放在茶上面。2017年,喜茶通過重新命名“芝士奶蓋茶”,讓這個產品風靡全中國,成為一個經典款。

有一種喬木名叫瓜慄,本是植物王國中默默無聞的一種,但常常在老闆辦公室看到,就因為它改名叫“發財樹”;有一種水果原來叫鱷梨(酪梨),拿到市場上很少人買,改名叫牛油果,一下就變成了網紅水果,一年進口6萬噸……

延續品牌風格:每個產品都“保持人設”


讓產品具有人格化屬性,就立馬變得親切可愛了。

成都有個品牌叫圓真真,主打手作珍珠奶茶,LOGO是一個叫圓真真的小女孩。在其選單上,珍珠被稱為“真真”,白珍珠叫白真真,黑糖珍珠叫黑真真,透明的叫脆真真,最讓人忍俊不禁的是,有一款三種珍珠都有的產品叫:真真都有哇

看完選單,這個品牌俏皮有趣的形象,就在腦海中呼之欲出。

類似的有個叫柴府豆柴咖啡廳體驗館,其店裡的甜品,直接叫白小柴、黑小柴、赤小柴等。這兩年,茶飲圈“風格經濟”很吃香。產品起名,也可以在品牌風格上做延伸,保持人設。必須定位於新中式茶飲的茶顏悅色,產品名全部像從詩詞歌賦裡走出來:聲聲烏龍、幽蘭拿鐵、桂花弄、梔曉等。

(圖片來自小紅書)

定位於日式風格的伏見桃山,產品名則是清一色的日系風:鳴門赤豆冰、明知姬、北野花霧、昭和紅梅布丁等。還有一個新品牌唐飲,空間和名字都以唐代文化為主題,產品也保持一致:嶺南佳荔系列、長安冰酪系列、西市番果系列,讓消費者感受到濃鬱的唐朝風情。當品牌錨定了某種個性風格後,產品取名不能有太明顯的畫風不一致,否則消費者就容易“出戲”。

切中某種情緒,表達年輕人價值主張


喪茶的產品名,一聽就很有共鳴:加薪無望奶茶、一臉懵逼甜香奶綠、單身我驕傲布蕾奶茶

奈雪的清歡烏龍寶藏茶,“清歡”二字,很好的切中了當代女孩偶爾想要歲月靜好的心情。逅唐聯合創始人禹博川,曾經服務過鄭州的一個連鎖茶飲品牌,這個品牌在上一款新品時,用了茯茶做茶底,茯茶口感厚重,年輕人不易接受。

在做研發的時候,禹博川不想通過降低茶葉的萃取度、突出水果的風味,而是充分發揚了這種重口味,設計了一個“茯茶不服輸”的產品名,結合插畫、海報的配合宣傳,使得這個產品自帶品牌主張,從而獲得成功。

抓住流行熱點,讓產品自帶話題


寶藏女孩,是微博上的熱詞。
奈雪在命名奶茶時,就選取了寶藏茶系列,直接改變了奶茶的品類名字,讓產品能夠和熱點話題、流行詞彙關聯起來。

(圖片來自小紅書)

上海嘿咖啡,在E=mc²這個公式火的時候,直接上新了一款產品就叫“E=mc²”還有個叫貪杯壺的上海酒館,在中美貿易戰的環境下,直接上了兩款產品,名字叫“沒換華為”“想換華為”,非常符合消費者想為民族品牌打CALL的心境。想要抓住熱點,讓產品自帶流量,就得反應快、動作快,不能等熱點變涼了產品還沒上。

凸顯地域特色,把握共情、嚐鮮心理


地域特色,吸引當地人的共情,或外地人的嚐鮮,屢試不爽。嘿咖啡的“上海輕咖”“弄堂咖啡”,都是從老上海風味出發,取名做研發的。北京咖啡館的“北冰洋美式”“冰糖葫蘆咖啡”,%咖啡的“西班牙拿鐵”也是如此。

台灣的 Come True Coffee 有一個“在地限定”,即每到一個地方開店,根據當地特有的農作物、水果研發創意咖啡。比如桃園有一種特產叫客家甜桔醬,Come True Coffee 在桃園的門店就出品了叫做“桔霧山嵐”的產品,把甜桔醬加入其中。對顧客來說,去不同地區的 Come True Coffee 喝當地限定,能獲得拆盲盒一樣的黏性和樂趣。

上海有個叫warming的品牌,每一款產品出杯後,都可以選擇一個上海的路牌貼上,這一個小細節,讓消費者發朋友圈、大眾點評的熱情大大提高。

圖片來自小紅書

突出功能性:比如養生、減脂、提神


上海的椿風養生茶飲,是個主打養生功能性的茶飲品牌。它的產品名字很好的體現了不同功能的對號入座。比如減肥功能的:青汁刮油水;主打熬夜滋補的:蜂王漿熬夜大補水、主打美容的:桃膠銀耳素顏水

椿風茶飲名字展現功能,圖片來自小紅書

禹博川在幫一個檸檬茶品牌,做產品規劃時,禹博川使用了功能+產品嫁接的方法,將產品設計成“提神酸檸檬”“解渴香檸檬”“逛街甜檸檬”,把消費者的需求和產品對號入座,降低決策成本。

名字,是我們建立認知的第一印象。心理學家也證明過,人與人之間在沒見過面、沒通過話之前,都會先喜歡名字好聽的那個,產品也是一樣。
怎麼判斷名字好不好?小馬宋分享過2個簡單粗暴的方法:

第一個是打電話,告知對方這個名字,看對方聽完能不能脫口而出,能不能毫無障礙的寫出來,而且還寫對;
第二個是輸入法檢測,名字輸入後,能不能直接打出來,能打出來就說明這個詞是熱詞,通俗易懂,傳播力強。

從本質上說,一個好名字,無論什麼調性、風格,都是為了降低傳播成本,而不是增加理解難度。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v2rpd9FA0tv33XVbLM6BZw



已有(2)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backfifi 發表於 2020-8-23 21:32
酷熱的天氣少不了冰涼的飲料,各式各樣的飲料挑花了眼.
台北狼啦 發表於 2020-8-24 12:26
這真的中國又搞文化大內侵的動作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微信新聞

LV:15 駐站作家

追蹤
  • 234

    主題

  • 234

    回文

  • 3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