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有多討厭日本?民族性太強「抵制日貨」招數百出 最極端甚至還…

微信新聞 2020-9-26 12:00:00 發表於 國際新聞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 1860

(圖/AFP)

自日本對出口韓國的半導體材料加強審查與管控、引發兩國貿易爭端以來,韓國民衆對日本產品的抵制行動變得愈發激烈。如今快2個月過去了,日韓之間絲毫沒有和解的跡象。

▲近期,韓國就日本貿易制裁向世貿組織提起申訴(圖源:日本時報)

目前日本和韓國已經由最開始的歷史遺留問題上升為貿易爭端,嚴重影響了兩國的外交關係,甚至出現了軍事衝突的可能。

▲外媒稱韓軍正在進行登陸演習,意在針對日本對獨島(日稱「竹島」)歸屬的爭議(圖源:紐約時報)

從韓國單方面的反應來看,文在寅政府所採取的的強硬態度,與之前的朴槿惠政府對日關係的處理截然相反。而目前韓國政府的底氣,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韓國民衆對日本的抵觸。就像開頭所說,很多網友都知道韓國民衆抵制日貨的行動愈發激烈,但大家並不是十分瞭解到底有多「激烈」。

▲(圖源:Vox)

經過了轟轟烈烈的兩個月,韓國人抵制日貨的「壯舉」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

首先是線上抵制日貨。據日本富士電視臺報導,在今年7月初的時候就已經有5000多名韓國民衆在總統府青瓦臺網站上請願,呼籲「抵制日貨」,停止購買日本汽車及其他產品,不去日本旅遊,並呼籲政府對日本也施加報復性關稅。韓國網友7月11日創建網路社區「NoNo Japan(對日本說不)」,號召大家在網站上曝光日本商品,方便民衆辨識抵制;韓國最大的日本旅遊網上交流社區「日本旅行者俱樂部」17日宣佈暫停更新,以示支援抵制。

▲(圖源:NoNo Japan)

得益於網際網路的普及與發展,網路不僅成爲了韓國民衆抵制日貨的輿論陣地,而且也兼具了工具屬性,使更多的韓國人瞭解並參與到這項行動中來。如果說「線上抗日」的響應程度受限於用戶的年齡,那麼韓國線下抵制日貨的行動更加體現出了全民性。

民調機構Realmeter對全國503位公民參與抵制日貨行動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其中有54.6%的人表示「正在參與抵制日貨行動」。比如有一家酒店前掛著的布條上面寫著「日本啤酒一杯100萬韓元」,折合新台幣約為25,016元一杯,明擺著是不想賣;有韓國商場也懸掛了向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做出警告的布條,上面寫著「商場從2019年7月6日起全面停售日本產酒類」。

▲一家韓國超市正在下架日本產品(圖源:韓聯社)

據悉目前韓國國內已有3600多家中小企業和2.3萬多家超市,開始撤回100多種日本商品。除了線上線下「連動」之外,韓國民衆在抵制日貨方面還有一些法子,這還要追溯到進入21世紀後的韓國「抗日」史。

從2000年開始,韓國曾爆發過3次較大規模的抵制日貨活動,在此期間都出現了比較極端的抗議方式。2001年,有20名韓國男子為抗議時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朗參拜靖國神社,一起用小鍘刀切去了一截手指;2005年,兩名韓國人抗議日本宣稱對獨島(日稱「竹島」)擁有主權,用除草鐮刀切下自己的一個手指;2013年,為抗議時任韓國總統朴槿惠會見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特使,一位韓國男子竟然欲在首爾機場切腹自盡!

▲該男子在小刀劃入腹中後被警方攔下

今年的抵制日貨潮,同樣催生了這樣極端的抗議方式。7月19日凌晨,78歲的男子金某在位於首爾的日本駐韓大使館前縱火燒車,造成全身被燒傷,最後送醫不治身亡。金某家人透露,其岳父二戰時被日本強擄爲勞工。

▲(圖源:YTN)

韓國蓋洛普公司12日發佈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高達77%的韓國人表示「對日本沒有好感」,對日本「持好感」者僅佔12%,是自這一調查開展28年以來的最低值。

▲韓國人對日本好感調查歷年結果圖表(圖源:《韓國先驅報》)

韓國可能是世界上除了中國外最恨日本的國家了。今天韓國民衆對日貨的抵制以及對日本這個國家的抵觸,還要追溯到一千多年前日本對朝鮮半島的覬覦和侵略。唐朝時期,日本的齊明天皇勾結朝鮮半島的百濟和高句麗決心吞併的新羅國。公元663年,唐朝與新羅聯軍在白江口擊毀400餘艘戰船,粉碎日本侵略企圖;明萬曆年間,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後親率14萬倭軍渡海進攻朝鮮,最後明朝出兵使朝鮮王國失而復得。

▲電影《鳴樑海戰》背景就是萬曆朝鮮戰爭

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日軍於黃海海戰的前三天攻破平壤,將清政府勢力完全趕出朝鮮半島。1897年,朝鮮王朝改國號稱「大韓帝國」,三年後大韓帝國與日本簽訂《日韓合併條約》,自此之後日本正式吞併朝鮮半島,並開始進行長達36年的殖民統治。

▲《日韓合併條約》漢字版

《日韓合併條約》使全體朝鮮人都淪爲了亡國奴,因此這一條約的簽訂被稱爲「庚戌國恥」。他們飽受日本的政治壓迫、經濟剝削和精神摧殘,甚至為日本不斷同化,被迫為日本人在戰場上賣命。抗日戰爭期間不少朝鮮人被徵入侵華日軍,其中有很多人在日軍戰敗後剖腹自盡。

▲二戰時期日本媒體關於「朝鮮志願兵」的報導

正是因為遭受過被日本殖民的痛苦和淪爲亡國奴的恥辱,韓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及國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圍繞日本侵略史展開的。而在國家層面上,由政府社會主導愛國主義教育,1998年開始實行的《教育法》中有七項基本的規定,其中兩項是直接講愛國主義與民族精神問題的。

▲韓國海軍李舜臣級驅逐艦(圖源:維基百科)

韓國政府也組織修建了許多諸如祀奉抗日誌士尹奉吉的忠義祠、紀念朝鮮半島民族英雄李舜臣的顯忠祠等具有愛國主義性質的博物館、紀念館、祠堂。在法律層面與社會層面,對愛國主義教育予以保障和支持。在家庭層面上,由傳統文化承載愛國主義精神。韓國自古受華夏文明的影響,同時也是儒教文化圈中的一員,所以韓國人從小受家庭薰陶注重禮儀與孝道。

▲韓國高中組織學生爲母親洗腳(圖源:中新網)

1973年韓國立法規定每年的5月8日爲「父母節」,專門用來感恩父母、孝敬老人。韓國人將對長輩的「盡孝」延伸到對國家的「盡忠」,將儒家倫理道德作為維繫個人、集體、社會乃至國家關係的重要紐帶。在學校層面上,由老師和教材灌輸愛國主義理念。雖然韓國是資本主義國家,但針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沒有絲毫的放鬆。不但設有《道德》課,還有專門設立了《國民倫理》課程,在德育課程的基礎上講授倫理和道德知識。而愛國主義教育總是被韓國學校放在道德禮儀教育的最高位置和統領地位。

飽受侵略殖民的恥辱歷史、獨立建國的民族自豪、傳統文化的日益薰陶,使韓國形成了「身土不二」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與愛國主義相差無幾。我們可以將這種精神簡單理解爲「生是韓國的人,死是韓國的鬼」,但這種精神的形成卻值得深思。

▲位於韓國濟州島上的「身土不二」石碑

上個世紀60年代,「韓國農協」號召國民抵制美國農產品傾銷,引導國民進行國內消費拉動經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韓國國民自發的獻出自己的金首飾、金制紀念品和金制用品到國際市場變賣,以換取美元,幫助國家渡過金融危機…

▲(圖源:韓聯社)

在重大危機面前、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韓國民衆選擇了與國家站在一起,這就是韓國人「身土不二」精神的直接體現。回到現在因日本「斷供」半導體材料,而引發的日韓貿易戰上,韓國民衆自發抵制日貨的行為,並不需要國家的引導或者組織,而是出於「身土不二」精神的本能反應。所以「抵制日貨」在韓國只是一種「自然現象」,而不是韓國民衆想要將日本如之何的途徑。

▲(圖源:路透社)

從二戰時期朝鮮士兵為天皇自殺,到現在韓國民衆齊心協力抵制日貨。韓國不僅徹底擺脫了日本的殖民統治,並且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了以大韓民族爲核心的愛國主義精神塑造。2018年朝鮮半島迎來了和平的曙光,但是2019年半島並不和平。倘若日韓關係像現在這樣發展下去,日本不僅能領教到韓國的愛國主義精神,還有可能感受到朝韓共同維護半島主權完整的決心。

▲(圖源:photo pool)

來源: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f28#wechat_redirect

已有(7)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TonyTeng+ 發表於 2020-9-26 14:46
日韓相爭,我想美軍是無法插手的,中國與俄羅斯卻可從中謀取利益,台灣不可不慎..
台北狼啦 發表於 2020-9-26 19:17
這真的太有可能性的事了,不過南韓絕對更肚嵐的是中國
江瑋倫 發表於 2020-9-26 20:25
南韓討厭日本的程度,
大概跟我討厭南韓的程度差不多吧XD
非常不喜歡韓國
chapelx 發表於 2020-9-26 20:58
南韓一直都是民族性很高的國家,從愛用國貨就可看出,應該不只日貨,其它國家貨品也很難打入其市場~
姬軒轅 發表於 2020-9-27 07:55
韓國人民族性是很強的
反觀台灣
只要有錢賺或東西好用
不管他是哪國製造絕對都是買買買
wolfx 發表於 2020-9-27 18:30
民族性有時飾來源於自卑,韓國就是這樣的。
沒有日本的話韓國經濟不會好過的。
ianwu0008 發表於 2020-9-29 12:33
反觀台灣還在舔共
談何抵制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微信新聞

LV:15 駐站作家

追蹤
  • 234

    主題

  • 234

    回文

  • 3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