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胃痛用穴治療的諸多疑惑

root8942 發表於 2020-9-26 11:36:32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 1788
在針灸學中,中脘、內關、足三里被稱作是“胃病三要穴”,此三穴使用道理相信各位都已經耳濡目染了,就不過多介紹了。如果我們有長期臨床的切身體會時,就會發現:如要單獨使用,以公孫穴治療胃痛的療效最好,一般針後即可止痛。但缺點是此穴皮膚角質層稍厚,針刺時較痛,許多人難以接受。

公孫是足太陰脾經的絡穴,穴通脾胃兩經。脾胃的關係極為密切,所以《素問》有一篇叫“太陰陽明論”就是合論脾胃的,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所著《脾胃論》更是脾胃合論的專著。《靈樞·五邪第二十》主要是論述邪在五臟的症狀和治療,其他四髒都是說“邪在肺”“邪在肝”“邪在腎”“邪在心”,唯獨說脾臟時不說“邪在脾"”,而是說“邪在脾胃”。以上都說明脾胃的關係是多麼密切,公孫對脾胃虛弱或虛寒的胃痛最為適宜。

此外,公孫穴正處於足底反射區的“胃”部,這也可能是公孫治胃痛為什麼優於其他穴位的一個原因吧。


以指代針,按壓至陽、靈台穴,對治療急性胃痙攣有特效。此法源於《靈樞·雜病》:“心痛,當九節刺之,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胃痛在《靈樞》中都叫“心痛”,但心痛並不一定都是胃痛,也包括心臟病導致的心口疼痛(稱之為“真心痛")。

問題的關鍵是:“九節”是何穴?歷代醫家的解釋,都認為是第9胸椎棘突下的筋縮穴。依山東高樹中教授的看法,“九節”不是第9胸椎棘突下的筋縮穴,而是第7胸椎棘突下的至陽穴和第6胸椎棘突下的靈台穴。我們知道,現代醫學把脊椎分為頸椎、胸椎、腰椎、骶椎等,而《靈樞》中對“椎體”的稱呼,有的地方叫“椎”,椎下稱“焦”;有的地方叫“節”,兩者的含義似乎並不相同。高教授認為:因為古人並沒有頸椎、胸椎等概念,他們數椎體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從最大的椎體(即第7頸椎)下的大椎穴開始向下數,這種數法叫“椎”,椎間的部分叫“焦”。第1胸椎棘突下則是“一焦",以此類推,《靈樞·背俞》就是用此法定背俞穴的。二是低頭時從出現的椎節開始向下數,這種數法叫“節”,一般低頭時出現的第一個椎節是第5頸椎,數至第九節就是現代解剖的第7胸椎,第7胸椎上下各有一穴,上為靈台,下為至陽。

再者,《靈樞》取穴講究“揣穴”,往往是找有壓痛點或按之快然的地方取穴。高教授在臨床中也觀察到:胃痛的患者其壓痛點就在至陽穴或靈台穴,很少有在筋縮穴出現壓痛的,按壓筋縮穴也沒有“按之立已”的效果。所以,高樹中教授推斷:“九節”當指第7胸椎無疑。

指壓至陽、靈台穴治療急性胃痙攣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體位,應取俯臥位;坐位效果不好,可能與坐位按壓時用力的方向有關。二是找穴方法,從兩個肩胛骨下角找一連接線,與椎體相交的地方就是第7胸椎,上為靈台, 下為至陽;一般情況下此2穴都有顯著的壓痛點,若壓痛點不明顯,可上移或下移一個椎體。三是按壓方法,醫者立於患者一側,用雙手拇指指腹分別放於至陽穴或靈台穴上,行圓圈狀按揉:;用力要垂直朝向腹部方向,指力大小以患者能耐受為度;按壓時間一般為3~5分鐘;按壓時應囑咐患者行緩慢而深長的腹式呼吸,以活動胃部,可提高療效。

此法不僅對急性胃痙攣有特效,對各種胃痛也均有良效。至於取效之理,督脈為陽脈之海,至陽為陽氣最多之意,按之可散寒溫胃止痛。從西醫學看,可前與神經節段支配有關。

尺胃是發現並命名的治療胃痛和胃病的一個新穴,筆者自己患胃痛時,此處壓痛非常明顯,之後在臨床中發現:凡是胃痛或胃病的患者。都可以在此出現壓痛或條索狀物等反應點。因為這個穴位位於中醫的“尺膚”部位,又能治療胃病,故名“尺胃"。

為什麼通過尺膚就可以察知五臟六舶的病症呢?就是因為五臟六腑在尺膚都有明確的全息縮影定位。這一點在《素問·脈要精微論》中記載得非常清楚,“尺內兩旁,則季脅也,尺外以候腎,尺裡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內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內以候羶中,前經候前,後以候後。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脛足中事也。”尺胃穴正好是“中附上…右外以候胃”,尺胃穴治療胃痛、還與肺經“起於中焦…還循胃口”有關,不管是從尺膚全息定位。還是從經脈循行看,尺胃穴都可以治療胃痛及一切胃病,臨床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


臍胃穴也是高樹中教授發現並命名的治療胃痛和胃病的一個新穴,因為穴在臍部又主要用於治療胃病,故名“臍胃”。《難經·十六難》中以臟腑在臍周均有“動氣”之語,似乎提到五臟在臍周都有縮影定位,但胃對應於臍周的何處呢?《難經》只講了五臟的對應部位,沒有講六腑,高教授1992年出版的《中醫臍療大全》,曾按太極八卦圖在臍部畫了一個五臟六腑的縮影定位圖,2005年看到薄智雲的腹針掛圖,也引用了這個圖,但直到今天,我仍在考慮這張圖是不是完全正確。因為我發現胃痛時,胃並沒有對應於八卦的艮位(相當於時鐘的7-8點處),而是對應於坤位(相當於時鐘的1-2點處),如果按患者的左右畫太極八卦圖,此處則對應於巽位,今天把這個疑問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並請知者教之。

臨床上幾乎所有的胃病患者在臍胃都有壓痛點或可以按及動脈的搏動,除了以上的思考外,還可以結合氣街理論。《靈樞·衛氣》指出:“……在腹者,止之背俞,與衝脈於臍左右之動脈者……”從文中我們可以看出,腹氣街在人體前面和後面各有一個門戶:後面的門戶在背俞穴,胃病就在胃俞穴處;前面的門戶在“衝脈與臍左右之動脈者”,衝脈離正中線0.5吋並腎經上行,所以腹部的病症都可以在肚臍左右旁開0.5吋的地方找到動脈搏動並有明顯壓痛處,針刺時就在找到的這個反應點下針即可,正如《靈樞·雜病》說的那樣:“腹痛,刺臍左右動脈,已刺按之,立已;不已,刺氣街,已刺按之,立已。”

胃在腹部,所以與腹氣街有關,胃痛在腹部的壓痛點一般都比較固定,即臍胃穴處,針刺該穴,對胃痛和各種胃病都有一定的效果。以上諸穴,筆者日常中使用頻繁,效果可彰,分享給大家,恭請諸位同道能驗證於臨床。

來源:青年中醫李鐸
https://www.toutiao.com/a6876313081270665742/

已有(1)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黃小芸 發表於 2020-9-26 16:03
長知識了,謝分享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root8942

LV:9 元老

追蹤
  • 6895

    主題

  • 38899

    回文

  • 9

    粉絲

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