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搜 尋
本版
發表
會員
首頁
時事
表特
新奇
娛樂
運動
科技
有趣
登入
註冊
使用者組:LV:0 觀光客
主題
帖子
卡幣
我的帖子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勳章
設定
登出
卡提諾論壇
»
首頁
›
看板
›
新奇
›
新奇
›
逼死人系列!全球最著名失敗建築設計大集合「會跳舞吊橋 ...
0
21
7
逼死人系列!全球最著名失敗建築設計大集合「會跳舞吊橋」笑到噴飯XD
微信新奇
2020-9-29 15:58:11
發表於
新奇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1
15026
我們生活在被建築包圍的世界裡,生活的面貌造就了建築的多樣,而矗立的建築也記錄著時代。尤其是一些建築大師們的作品,可謂是集藝術和美學於一體的一流名作,但建築也不總是科學的、理性的、實用的。大師的作品甚至是開創性的名作,也有著一些「失敗」的案例。
今天就帶大家瞭解一下,這些世界一流的「失敗」作品:
流水別墅 @弗蘭克·L·賴特
1934年,德裔富商考夫曼
在賓夕法尼亞州買下一片地產(匹茲堡市東南郊的熊跑溪),邀請了當時的知名建築師弗蘭克·L·賴特來為他設計一座週末別墅。賴特考察過選址的環境之後,熊跑溪涓涓的溪水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結合自己的建築理念苦思冥想,直到次年的九月靈感不期而至。
賴特創造性的將別墅與溪流結合在一起,由於施工的難度太高,直到1937年,現代建築史上的名作「流水別墅」才終於誕生。
溪流帶著潮潤的清風和淙淙的音響飄入別墅,平滑方正的現代結構與粗石崖壁穿插交錯。賴特的神來之筆宛如畫家-蒙德里安高度抽象的畫作,在微妙的變化中與自然環境相互交融
,達到一種詩意的視覺平衡。
流水別墅建成後不久就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作為賴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完美展現了賴特「有機建築」的觀念,更是被美國《時代》雜誌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住宅。
萬萬沒想到這座名留建築史的別墅,因為坐落在熊跑溪上,水氣彌散,別墅的房間裡常年潮溼無法居住,而且每到汛期的時候,溪水流量變大,水甚至會流到房間裡,傢俱都得搬出去。
範斯沃斯住宅 @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
「Less is more」,你和任何一個設計師聊關於設計,絕對都能聽到這句。現代主義最重要的設計理念,是密斯擔任包浩斯校長時所提出,並且在自己的設計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如果要說哪個建築最能展現「少即是多」的設計理念,那一定是密斯的Farnsworth玻璃屋。
Farnsworth玻璃屋同樣是現代設計史的重要課程。大面積的玻璃幕牆配以白色鋼構架,通透開敞的立面整座建築,除了廁所沒有任何牆壁,整個空間一覽無遺。
輕盈飄逸的Farnsworth別墅位於河畔,透過四周的透明玻璃牆,空間構成與周圍的風景環境相互呼應,主人能在住宅裡欣賞到大自然的美景,彷彿與外面美景融為一體。
萬萬沒想到 ,在密斯看來這種透明的方式讓住宅的空間與空氣得以自由流動;但在居住者的角度來看,這座極簡的玻璃屋只會暴露隱私。
建築完工後常常會有好奇的人慕名而來,看這神奇的玻璃屋,站在外面朝著屋內拍照。
薄薄的玻璃又造成建築溫度冬冷夏熱,夏日夜間則有大群蚊蟲追隨燈光而來,建到一半的時候Farnsworth醫生就曾讓密斯停工,建築完工後面對高昂的建造費用,Farnsworth醫生甚至和密斯對簿公堂。
另外由於建築地基不夠高,1966年的暴雨直接將,河邊位置的Farnsworth玻璃屋洗禮了一次。
薩伏伊別墅 @勒・柯布西耶
今天的第三位建築師仍然是現代主義大師,現代建築的先鋒旗手——勒・柯布西耶
薩伏伊別墅是柯布西耶最為傑出的建築作品,同時它也是現代主義建築的經典作品之一。柯布西耶後來大部分作品的設計都是以此為基礎,別墅表面上看起來平淡無奇,白色粉刷沒有什麼太多的裝飾,建築表面平整,形状也比較簡單。
室內設計採用了自由的大空間,沒有牆分隔,佈局自由。空間流動,處處自然地銜接虛實變化,寬大的玻璃窗令戶外廣闊的田園風光撲面而來。
薩伏伊別墅完全符合柯布西耶提出的「新建築五點」,直接展現出「功能至上」的現代主義建築精神。
新建築五點:1、底層的獨立支柱;2、屋頂花園;3、自由平面;4、自由立面;5、橫向長窗
萬萬沒想到 ,柯布西耶設想的「新建築五點」,在薩伏伊別墅的實施中卻不夠成熟。雖然提供了一系列新功能和新形式,但排水防滲產生了新問題,導致屋頂花園排水不暢、局部潮溼和積水,露臺花園、天窗等滲水導致屋內無法居住。傳言如果不是二戰爆發柯布西耶也免不了要吃官司。
中銀艙體大廈 @黑川紀章
「不要把這兒和「膠囊酒店」混為一談,癡迷建築與設計的人,必須知道這裡」凡對建築史稍有了解的人,就不會不知道這座大名鼎鼎的中銀艙體大廈。
大廈由日本建築三傑之一的黑川紀章設計(日本建築三傑:磯崎新、安藤忠雄、黑川紀章)
1960年代戰後的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導致城市人口迅速膨脹、居住空間不足,一群懷抱遠大理想的建築師,將生物學上新陳代謝的概念,運用在建築上,「新陳代謝」運動就由此而來(唯一一個發生在非歐美地區的建築運動)
▲1960年代,「代謝派」建築師圍爐而談
雖然「代謝派」建築師,不斷提出關於未來城市的構思,但那些奇幻的想法大多胎死腹中,中銀艙體大廈就是少數得以真正實施的作品。
中銀艙體大廈堪稱模塊化設計的典範,每個房間都是獨立的可以拆卸,老舊的模塊還可以拆下來換成新的。據說當時還準備每隔幾年就調換模塊位置,風水輪流轉,大家可以風景均享。
每個房間內部也都是直接預製好的,據說艙體式設計的靈感源於宇宙飛船,艙內設置雖然精簡但功能齊全,而且每個部件細節都打造的像工藝品一樣精緻。
萬萬沒想到,直到到今天這座造型怪異的巨型洗衣機壘起來的高級住宅,卻已經幾近荒廢,原本設想的烏托邦式未來居住環境並沒有實現。
入住率不高,原本規劃25年到30年換新,由於成本問題被擱置,內部設施嚴重老化,漏雨漏水成家常便飯,再加上大廈位於寸土寸金的繁華地段,中銀艙體大廈曾多次面臨被拆除的危機。
羅賓伍德花園 @史密森夫婦
接下來這座建築大家或許就沒那麼熟悉了,但這座建築亦是現代建築史上重要的篇章,新粗野主義最為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史密森夫婦設計生涯的唯一一座住宅樓-羅賓伍德花園
羅賓伍德花園的設計中,最突出的特點,莫過於史密森夫婦提出的「空中街道」概念。史密森夫婦1951提出這個概念,1972年運用到了羅賓伍德花園的設計裡,「空中街道」強調居民的「歸屬感」與和睦的鄰里關係,將街道引入到住宅樓裡,創造一個烏托邦社區,這和我們現今追求的社區人際關係一致。
▲史密森夫婦「空中街道」概念圖
羅賓伍德花園分為東、西兩棟大樓,混凝土澆築的外觀充斥著濃郁的野獸派風格。樓內每三層便有一條寬敞的「街道」,為居民交流活動、兒童玩耍提供了空間。
萬萬沒想到,由於後期維護的缺乏,以及居住人口構成的變化,建築年久失修。而寬敞的「空中街道」則成為了犯罪滋生的溫床,儘管有著來自包括扎哈·哈迪德,伊東豐雄等著名建築師的聯合強抗議,在挖掘機的轟隆聲中羅賓伍德花園,仍然沒能逃脫被拆除的命運。
綠樓 @貝聿銘
「世界上最後一位現代主義大師」,華裔建築師貝聿銘也經歷過這樣的尷尬。1959年,母校麻省理工向他發出邀約,請他為地球科學中心設計一棟新教學樓。貝聿銘設計了一座高達21層的混凝土大樓,在混凝土技術仍處在試驗階段的當時,這樣的高層建築實屬創舉。
不過事實證明這個創新很成功,幾十年過去了,綠樓依然巍然屹立,綠樓落成後,被當地居民評選為「當年最美的城市建築」
萬萬沒想到,不久人們發現,由於風力阻礙,大樓入門處的大門有時根本打不開,這讓貝聿銘十分尷尬,最後重新調整才解決這一問題。他後來承認:「我是麻省理工畢業的,然而我居然不知道什麼叫風洞效應!」
這些建築雖然存在一些實際性問題,但無疑是世界性開創時代名作,相比功能性的「失敗」而言,它們給時代發展帶來的價值更值得肯定。
犯錯是人之常情,建築師也是如此,但在耗費巨大的工程項目中,犯上一個錯誤,很可能就會造成上億元的損失。
讓我們看看歷史上還有那些失敗的設計吧。
1.會跳舞的橋
首先要說的是這座位於美國華盛頓州的塔科馬海峽吊橋,它算是現代橋樑失敗案例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吊橋是當時世界排名第三的懸索橋,緊隨喬治華盛頓大橋和金門大橋之後。建造成本為 800 萬美元(約2.3億新台幣)。
吊橋於 1940 年 7 月 1 日通車,但每當起風時,橋樑在共振頻率的驅動下會產生不可控製的振盪和扭轉,僅僅過了四個月,這座 200 公尺長的橋從中間斷開,倒塌了。
也因此聲名大噪!???(怎麼有種因禍得福的感覺?)
其實在施工過程中就發生過擺動,時不時的振動使修橋工人感到暈眩。這是因為當時在以經濟為大前提狀況下,為了降低造價,將橋面寬度從 7.6 公尺 減到了 2.4 公尺,選擇了廉價的大樑有關。
橋竣工通車後,搖擺得更加厲害,在某些有風的日子裡,橋身上下振動的幅度竟達 1.5 公尺,像是在跳舞一般,也因此注定了吊橋的命運!
2.產生「死亡之光」的大樓
這是位於倫敦芬喬奇街 20 號,金融城三大地標之一的摩天大樓,因為形狀像是一個對講機所以有了外號「對講機大樓」。
大樓斥資 2 億英鎊(約 76 億新台幣)修建而成,建築面積為 100008㎡,共有 37 層,造型設計感十足,與周邊建築對比簡直是鶴立雞群。據說建好的時候,倫敦市長也很喜歡。
雖然設計師在建築造型上下了很大功夫,卻疏忽了一個嚴重的問題。由於大樓主體擁有一定的弧度,且外立面都是玻璃構成的,這就導致整棟大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凹面鏡,能聚焦和反射陽光。
隨著日照的位置變化,大樓前面的廣場每天大約有 2 個小時要經受「死亡之光」的燒烤,天氣晴朗時最高溫度能達到 70 攝氏度。
更糟糕的是,大樓的鏡面設計將太陽光反射到對面的街道上,致使眾多商家的店鋪內出現油漆起泡融化、瓷磚破裂,地毯被燒焦等情況,甚至把停在街邊的捷豹汽車都照熔化了。
真是折磨人的一把好手。
看到他們在大樓對面煎蛋,我已經準備推著燒烤攤殺過去了!
3.「死亡之光 2.0 」
這是位於拉斯維加斯的酒店,同對講機大樓一樣自帶「死亡之光」,破壞力超強。酒店於 2009 年開業,有相當獨特的弧形結構,外牆全是玻璃。也正是如此整個大樓就成了一個巨大的太陽能收集器,將所有的太陽光直接聚焦到大樓前的游泳池區域。
導致酒店室外的溫度經常超過 37 攝氏度,泳池區域更是高達 98 攝氏度。有位客人聲稱,當時他正躺在泳池邊的躺椅上,之後感覺到後背有灼燒感,並聞到了頭髮燒焦的味道,隨身攜帶的塑膠袋也被燒出了洞!
酒店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並做了相應的處理!
4.「忘記」裝電梯的摩天大樓
這棟雙塔建築的高層公寓樓在西班牙貝尼多爾姆市(Benidorm),名叫Intempo 大樓。它的故事就更有意思了。
大樓高 200 公尺,有 47 層,號稱歐洲最高的住宅樓。然而悲劇的是,這個建築上面 27 層是「沒有電梯可用的」,想要上去只能一步一步爬樓梯。
最初這個工程由加利西亞銀行出資建造,主要目的是想通過這個建築向全世界展示,他們已經成功走出了經濟危機的影響(開發商的頭腦太特別了)。原本也只打算造一棟 20 層的豪華公寓,但是,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原開發商破產,這個項目也被擱置了下來。後來由西班牙一家專門處理不良資產的銀行接手,建造經費也大大縮水。
於是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因為建設方的貪大求全,將原本的 20 層公寓樓增建到了 47 層,所容納的住戶從 120 戶左右變成了 296 戶,但電梯設計和預留空間都還是 20 層時的設計。
而 47 層高的大樓中,電梯所需要的空間、電機設備等所佔用的空間遠比 20 層大樓要大。但設計方卻奇怪地忽略了這個問題,當大樓完成到 94% 了才意識到,大樓內沒有足夠空間安裝電梯。
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大樓的建築師們來了個集體辭職,拍屁股走人了。說實話,我沒有搞懂這波操作,有沒有大大能科普一下!
據說,這棟大樓 10 年之間只賣出了 94 間房,投資方決定將剩下的房間以較低的價格出售。
5.只開放了 3 天的橋
1999 年為了迎接新世紀的到來,倫敦政府修建了這座千禧橋,共花費了 2400 萬美元(約 7 億元新台幣)。
比起泰晤士河上其它古老、雄偉、鋼勁的橋樑,這座橋輕巧纖細的造型和連續流暢、充滿活力的美感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千禧橋從北岸直通南岸的「泰特」(TATE)現代藝術館門口,整個橋身只有離兩岸不遠的一對「丫」字形的空心金屬橋墩支撐著,像一個人張開雙臂在歡迎往來的遊客。
2000 年 6 月 10 日,千禧橋正式開放,它的崇拜者紛紛趕來一睹千禧橋的風采,這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眾人的腳步使整座橋體開始劇烈的搖晃,顯然是無法承受這份喜愛的重量,於是在剪綵後短短 3 天,就被封鎖了。
後來倫敦政府又花費了 600 萬美元(約1.75億元新台幣)對它進行重新改造,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
6.「整容」後的大廈
怡安中心(Aon Center)是芝加哥第三高的建築,由標準石油公司(The Standard Oil Company)投資,興建於 1973 年。怡安中心有 83 層,高度 346.3 公尺,呈長方形,主要用途是辦公與旅遊觀光,1973~2003 年期間是標準石油的總部所在地,隨後被地產發展公司(Wells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 Inc.)以 4億7500萬美元(約122億元新台幣)將大樓收購。
其實,原先的大樓外牆由於經費問題,選用了 43000 塊義大利卡拉拉大理石包覆,建成後的第二年,就發現外牆有脫落、開裂等跡象,並有大理石掉落在鄰近的保德信中心的屋頂上。
經過調查發現,這種形式的大理石比普通的包層材料薄得多,完全不合適用於外牆建造,於是又花了 8000萬美元(約 24億元新台幣)將整個外牆換成花崗岩材質!
本來想省點錢,結果變成了要多花錢。
7.最有名的斜塔
位於義大利的比薩斜塔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在人類建築史上赫赫有名,是真 200 年爛尾,600 年危樓的存在。
比薩斜塔建於 1173 年,1372 年完工,是比薩城的標誌。工程開始不久,由於地基不均勻和土層鬆軟等問題,導致鐘樓向東南方傾斜,正是這樣的造化弄人,成為當地一道特色。
為了補償已經發生的中心偏離,工程師還特意使其向反方向傾斜。在塔的南面加高石料,調整承重柱的胖瘦以及改變牆體的厚薄等。到 1278 年建至第 7 層時,塔身反手就換了個方向傾斜,從原來的的朝北變成朝南。
在歷時了近兩個世紀的建塔過程後,比薩斜塔立馬就迎來了長達 600 年的矯正期。全世界的專家都紛紛為拯救斜塔獻計獻策。
例如:為了解決比薩斜塔不斷下沉的趨勢,工程師打算把地基周圍的泥土挖出來,想讓比薩斜塔的底部就能重見天日了。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反而又讓塔身傾斜 2.5公分。
例如:直接用 600 多噸鉛塊堆積到斜塔的北側(塔身傾斜斜方向的另一側),借力將塔身壓正。
但......看到實物圖只想說,太難看了!
例如:試圖用灌漿的方法強化地基,讓其不再傾倒。這次失誤成功的導致了斜塔再次傾斜了 9 公分,內部還出現了裂紋。
接著又用鋼絲捆住塔身,提高塔本身的剛度,緩解塔內部開裂。這一系列下來,可謂是百般折騰!但經歷了數次風波的比薩斜塔,卻依然屹立不倒。
斜塔項目的工程師 John Burland 教授,受到一個九歲小孩的畫作啓發,想到了能永久扶正比薩斜塔的方案 —— 把斜塔北側的土掏掉一部分,這樣北面的土壤就會下沉,使塔身自動回正。
說來有趣,這個方法在早 1962 年就曾有提出,但因為看起來「沒什麼技術可言」被否決了。
來源:
https://mp.weixin.qq.com/s/FDpEdxeoGUMQkEi55mDPMQ
新奇
,
建築
,
景點
,
失敗
,
設計
回覆
檢舉
已有(21)人回文
電梯直達
升序瀏覽
jeff1042526
發表於 2020-9-29 16:33
這些設計師真的很厲害!!!!
只是有時候沒有考慮到地點或是是不是真的實用
回覆
檢舉
練邪真
發表於 2020-9-29 17:49
看到玻璃屋立馬想到基哥那部~ 跳越時空的情書 The Lake House 2006
是說好多建築都是50年代前就建好了
臺灣不知道有沒有同時的能拿出來打
回覆
檢舉
deepfish
發表於 2020-9-29 20:25
真是很多令人感到奇特的建築耶~算是給人開眼界囉
回覆
檢舉
紫月0427
發表於 2020-9-29 22:21
這些設計師真的很厲害!
其實與其說是失敗,不若說太有創意,超越了目前的需求吧
回覆
檢舉
jopk2626467
發表於 2020-9-29 23:57
每個設計師的審美觀跟想法都不同 不好說什麼啦
回覆
檢舉
yct6453
發表於 2020-9-30 06:41
要思考的地方 還真的是以夠多的啊 真的是想不到啊
回覆
檢舉
enjoyyou
發表於 2020-9-30 06:50
設計本來就是很困難的事 尤其若沒面面俱到時 就很容易弄出符合當初的要求 但根本不實用的狀況
項全能住宅改造完也是不少改造失敗的例子就是這種狀況
回覆
檢舉
boinne
發表於 2020-9-30 08:45
感覺設計師在考量的地方真的要夠多,有時候房子還是要給人住的這比較重要吧。
回覆
檢舉
hsiaofubu
發表於 2020-9-30 09:04
比薩斜塔是因為他是斜的所以才出名,其他很多都是因為射計不良才造成的結果
回覆
檢舉
1
2
3
/ 3 頁
下一頁
進階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發表回文
回覆並轉播
回覆後切換到最後一頁
發表新帖
微信新奇
LV:15 駐站作家
追蹤
297
主題
297
回文
3
粉絲
卡提諾狂新聞
卡提諾論壇 Ck1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