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犯「家屬」的自白…一輩子活在霸凌、自責、羞辱裡:我沒資格幸福

紫色珍珠音調 2020-10-19 17:13:45 發表於 新奇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2 6494

前幾天,日本有一篇文章在推特上引起了相當大的討論,媒體記者採訪到了某位殺人案中的「受害者」,然而對象並不是真正的被害者家屬,卻是罪犯的女兒。


頂著「殺人犯女兒」的標籤活了20多年,她第一次在所有人面前自揭傷疤,把自己和弟弟的遭遇公佈於眾。被朋友疏遠、被同學霸凌,哪個與案件無關的人都可以隨便欺負她們,誰讓「你爸爸殺人了」。長久以來,大眾和媒體似乎都更關心受害者及其家屬的生活,但這次的採訪卻讓不少人第一次意識到了,原來罪犯的家屬,同樣也可能是案件的受害者。

當然,這指的並不是那些包庇罪犯、用盡各種無恥藉口爲其開脫,幫其逃避刑罰的無恥共犯。而是指那些對罪犯的違法行爲一無所知,也從未享受過罪行所帶來的好處,卻被迫接受來自社會的歧視和霸凌的無辜者們,這頂「罪犯親屬」的帽子,就像一座大山,壓得她(他)們一輩子都無法翻身。

這位女生化名爲「田島架純」,今年20多歲。在架純5歲的時候,她的父母離婚了。從小,在她的認知中,父親因爲工作的關係,常常要外出去很遠的地方,幾乎不怎麼在家,爸爸的出身不錯,架純的爺爺有公司,奶奶出身名門,至於爸爸的其他兄弟姐妹們也大多都在社會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她常想,自己的爸爸在這種環境中長大,可能內心一直都很自卑。


雖然父母離了婚,但媽媽和爺爺奶奶的關係一直很不錯,在奶奶的溫柔勸說下,離婚後,架純的媽媽仍繼續留在爺爺的公司裡,邊工作邊帶孩子,3口人也還是繼續住在爺爺奶奶的某棟房產中,儘管家裡情況比較複雜,但架純的生活與其他孩子無異,直到某天,她無意中看到了爸爸給媽媽的一封信,平靜的生活徹底被毀滅了,原來爸爸根本不是在外地工作,而是因爲吸毒被判入獄才不能回家。得知這一消息時,架純才小學五年級,她根本不知道該作何反應,也不敢去和媽媽坦白,只能裝作什麼也不知道的樣子,假裝活潑地繼續生活。


然而她的人生再也回不去從前了。在學校看到毒品宣傳教育片時,片中那句「吸毒者不是人,他們放棄了人生」讓她忍不住哭泣,她開始反省,「作爲吸毒者的女兒,我是不是也不配爲人。」,在架純讀國中2年級的時候,爸爸服刑結束回到了家裡,什麼都不知道的弟弟非常開心,每天纏著爸爸,架純也本能地很想親近他,對外界而言,父親犯下了絕對不能原諒的錯誤,但對架純來說,他只是個會爲她做飯、替她扎頭髮的溫柔父親。

「我覺得他很疼愛我,我很喜歡他。」但她的內心極度掙扎,她告訴自己這樣不對、不應該。


本以爲能假裝無事、漸漸淡忘,但在架純高中暑假時,父親又一次犯案,而且更嚴重,他殺了人,案發當天,結束社團活動像往常一樣回到家的架純,卻察覺到了弟弟情緒不對勁,原來當天應該來照顧奶奶的父親沒有回家,弟弟還接到了警察局的電話,說爸爸正在警局裡接受調查。

緊接著當晚電視新聞就報導,在某地區的住宅裡,發現了一位女性的屍體,現在正在審問一同在場的男性。而被殺害的,是家裡附近一家飲食店的女員工,緊接著,馬上就有記者要來登門採訪,姐弟倆抱在一起,沒敢開門。架純整晚沒睡,給朋友打電話大哭了一場,長久以來壓得她透不過氣的作爲犯罪家屬的「罪惡感」,以及失去父親的悲傷,讓她崩潰,但真正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周圍人們對於她們家的態度。社會上很多人不由分說都把她們也一同視爲罪犯,加以歧視。


架純的遭遇還相對較好,但弟弟就沒那麼幸運,因爲學校離家不遠,他的同學們幾乎都知道他父親是個殺人犯,這個標籤讓他飽受校園暴力,朋友們也都疏遠他。發生口角的時候,就會被罵「明明你爸就是個殺人犯」,社團的學長也會說「你爸殺人了吧」,很多時候,弟弟都是哭著從學校回來,可他依然堅持每天正常去上學,沒有逃避,非常堅強。

然而長久積攢的壓力,卻在之後的日子徹底爆發,或許是爲了排遣痛苦,他開始酗酒,讀大學時,還被診斷爲「酒精依賴症」,甚至到了要入院接受治療的地步,一邊承受著外人莫名的攻擊,一邊還要飽受自我內心的拷問,因爲是殺人犯的孩子,架純也始終活在自責和痛苦裡。

一方面,覺得是不是因爲自己沒能在父親身邊支持他,他才會犯下殺人的罪行,一方面,因爲和被害者相識,知道同爲單親母親的對方也有一個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更覺得愧疚,即便自己沒有殺人,但卻無法原諒自己。


高中畢業後,架純決定離開家鄉,希望能有一個嶄新的開始,但卻依舊沒能如願,因爲無論走到哪兒,她都無法甩掉揹負了20多年的「殺人犯女兒」罪名,從來不敢說自己過得辛苦,不敢擡起頭做人,也覺得自己沒資格結婚、一生都無法獲得幸福。

架純的這篇採訪發佈到網絡後,很多日本網友都對她的遭遇表示同情和理解:「加害者的家屬們也是第2被害人。」


「我個人的話,比起死亡,更希望罪犯能痛苦地活著,但他的家屬沒必要經歷這些。」


「罪犯有錯,但他的家人實際上什麼也沒幹,如果換做我是罪犯家屬的話,可能無法忍耐這些。」


「罪犯在監獄裡不用直面來自社會的制裁,卻讓家人們接受,這真的太可憐了。‘如果自己也遇到這種事’,光是想想就覺得可怕。如果身邊也有這樣的人,我會努力不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他們。」


「雖然可能還是會遇到各種苦惱,希望今後的人生能變得幸福。」


不少評論都在對架純和她弟弟的遭遇表示惋惜和同情,但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還是優先關心一下受害者家屬吧。」

「我如果是被害者家屬,在過得不順的時候卻看見罪犯家屬非常幸福的樣子,可能會更加怨恨。」


不少人還提到了東野圭吾的作品《信》,裡面講述的正是殺人犯弟弟被社會歧視的遭遇,主角「武島直貴」被逼輟學、被網暴,公司有人錢丟了,明明和自己無關卻被貶職,女友的父親也登門懇求他和自己女兒分手。


直貴的經歷讓人心疼,但劇中也引入了其他思考,認爲:所謂的歧視,是人的一種本能,無關善惡,它不該放到「對與錯」的層面考慮,也並不會因爲善良和理解就徹底消失。


來源:wechat

已有(2)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tedby0523 發表於 2020-10-20 01:29
個人 覺得 台灣 因該很 適合 妳 吸毒 真的沒什麼
hadesrommel 發表於 2020-10-20 06:37
tedby0523 發表於 2020-10-20 01:29
個人 覺得 台灣 因該很 適合 妳 吸毒 真的沒什麼

確實是如此!有些家屬甚至還比犯罪者本人更兇殘更刁!各國文化背景不同,拿一些極端少數例子就想來漸漸洗腦大眾,其心可誅。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