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偏鄉藝術資源稀少 議員:用VR縮短城鄉差距


台中市議會(26)進行教育文化業務質詢,市議員施志昌、林祈烽對於文化資源多集中在市區,偏鄉孩子要接觸相當困難,施志昌認為,VR虛擬實際的技術愈來愈成熟,市府除了透過各場館建置VR的體驗之外,教育局也應該透過購置VR裝置,讓學生可以從學校接觸到各式各樣的藝術文化。
1603704207710-3684be5c7a8643c09df1db9adceebdb8-800x600.jpg
施志昌表示,於教育部108課綱美感教育中,有一項「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核心內涵,但美感教育是一種多元的人文教育,需要來自生活的淺移默化,需要從生活上扎根,也需要孩子時常接觸,美感薰陶才有機會實現。

然而,施志昌表示,像是市區的孩子離科博館、美術館、歌劇院近,隨時看展不是問題,但對於偏鄉的孩子來說,不管是藝文場所、展覽或是活動,比起市區都是少之又少,偏鄉的孩子要接觸到這些,就必須付出更多的成本。但對於市府來說,又常常依據效益分析,這些場館不可能選擇設在偏鄉。因此,施志昌認為,現在台灣5G發展走得相當前面,VR的也愈來愈成熟,他建議可以透過VR虛擬實境讓學生能夠去體驗與感受。

施志昌指出,現在文化局的場館如台中文學館、纖維博物館與部分圖書館都有VR裝置的體驗,此外也有巡迴的VR體驗,他希望文化能夠在更多場館與展覽上增設VR體驗,文化局長張大春也表示會在找適合的展覽來做規劃,並且有更多的VR巡迴活動。

施志昌表示,但VR的體驗需要VR裝置,施志昌也詢問所有首長有VR裝置的人其實非常少,一般家庭中勢必也是相同的情形;所以,光是建置VR的體驗是不夠,還必須有配合的設備,因此,施志昌希望教育局能於偏鄉的學校先行購置VR裝置,讓偏鄉的學生可「無距離」的觀看相關文化藝術的展覽活動,用科技縮短城鄉差距。

文化局表示,市府轄管的文化場館備有豐富展演形式並結合科技,包括台中文學館已設有虛擬實境及AR擴增實境地圖導覽;纖維博物館常設展區則設有AR擴增實境;另市立圖書館VR體驗設置於北區圖書分館,今年暑假起巡迴各圖書分館,並規劃巡迴甲安埔地區,讓各地小朋友體驗。未來文化局將持續爭取經費,優先在藝文資源較缺乏的地區設置VR、AR設備。

教育局表示,台中市設有8座科技及自造教育中心,均衡分置於山海屯城各區,各中心均可配合鄰近服務區的國中及國小申請,到校辦理科技研習活動,並可提供AR、VR設備供學校師生使用,有助於縮短城鄉差距。自造中心會根據生活科技、資訊科技及新興科技等主軸,設計不同主題及設計模組課程供教師增能運用,並會於寒暑假期間舉辦學生科技營隊,全面推動科技教育。



現在應該越來越多中小學校都會願意接受使用VIVE裝置來協助教學了吧?
如果偏鄉有使用VR裝置
就有可能透過5G跨校到都市學校一起上不同的課程了..
少一點城鄉差距
至少讓孩子們的學習環境可以好一點
不然競爭力也會弱很多 本帖最後由 changway880 於 2020-10-30 10:56 編輯

已有(1)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windwind88 發表於 2020-11-4 10:32
VR的應用真的是越來越廣泛了~推個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