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看大7歲看老」到底準不準?追蹤13個小孩的成長來驗證:人生真的很難呢…

安德魯97 2020-10-30 15:33:27 發表於 電影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 15863


相信大家多少有聽過一句俗諺:「人3歲看大,7歲看老」。講得是一個孩子3歲的時候,父母就能根據其言行、心理判斷出他的性格,到7歲,就大致可以看出這人一生的發展方向。

相信各位一定很好奇這句話到底有沒有準,就讓我們來看看這部紀錄片《人生7年》

《人生7年》是日本演員大竹忍1992年開始拍攝的一部真人紀實片(至今仍在繼續),節目挑選了13個來自不同環境、不同家庭的小孩,每7年作一次回訪,觀察他們各自隨著年齡、經歷、成長,不同的變化和現狀。

我就帶大家來看看裡面的3位:

第一位,直樹

1992年,7歲的直樹和父母還住在一棟跟他年齡差不多大的公寓裡,直樹的父母都是上班族,他當時的理想是當一名釣魚選手。

7年之後,14歲的直樹開始上補習班,原因是他聽說大學生活很輕鬆,可以天天玩。所以他的理想又從之前的釣魚選手變成了考大學,想等畢業之後去做一名既能賺錢又能幫助別人的檢察官。


隨著考試難度增加,直樹的檢察官夢最終沒能實現,無奈之下,21歲的他只好去了一家連鎖咖啡店做店員。

一晃7年,28歲的直樹已經成為咖啡店的店長,經過一路的歲月洗禮,直樹終於甩掉了之前那些別人說很好的夢想,自信滿滿地規劃好了未來10年的目標。

第二位,建太

相較於直樹,稻農出生的健太7歲時的夢想很接地氣:接替父母繼續當稻農。為甚麼?因為「民以食為天」,沒有糧食就沒有飯,沒有飯,就算有工作也會餓死。

你看,剛剛7歲的健太把這個人生哲理理解得多透徹。

到了14歲,成熟許多的健太臉上開始有了愁容,他其實不想繼承那片一望無際的稻田,但是作為家中長子,他又沒有其他能力養活一大家人。

儘管如此,高中畢業後,健太還是沒有回家繼承土地,而是在當地找了份工作,一邊打工,一邊幫父母種地。

說到目前的生活,21歲的健太猶豫再三,才掙扎著說了句:「想滿意很難的。」

2011年,日本東部地區同時遭遇了海嘯和地震,健太所在的工廠,也因此接到比平時多得多的訂單。對此,健太並沒有表現得多開心,一方面,他確實因災後重建而受益,另一方面,他又為幫不上太多的忙而感到不安。

和所有種了一輩子地的農民一樣,健太的父母始終沒放棄自家那片稻田,只不過,同樣面積的稻子,他們現在每年的收入卻只有健太小時候的一半。而且,隨著村子裡的年輕人們紛紛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對這片世代耕種的土地,顯然已經越來越力不從心。

28歲的健太很糾結,作為農民的兒子,他跟長輩一樣,對生養他的這片土地有著天然的不捨,但與此同時,他又為擺脫不了這種困境而焦慮不已。


第3位,貴子

再來看個台灣小孩比較熟悉的例子,出生於東京的貴子,7歲開始,課餘時間就已經被各種補習班填滿,游泳、鋼琴、書法、劍道,筋疲力盡的貴子彼時最大的願望就是「有一個分身」,來幫忙學習、上補習班,讓真正的自己有時間好好玩玩。



之後的兩個7年,貴子經歷了高中和大學兩次考試,但兩次就讀的學校,都是父母替她選的。直到大學畢業順利進入自己心儀的航空公司,21歲的貴子才首次體會到了自主選擇帶來的成功和喜悅。

之後7年,升職加薪、公司破產、重組、再升職,等等一系列職場考驗,讓曾經上補習班上到崩潰的貴子,順理成章成長為公司中流砥柱。

以上3個案例,其實分別能代表3個階層:上班族、農民、精英(勉強算吧)。

比如直樹,他的例子在生活中最常見,父母都是普通上班族,因為工作、性格、自身能力等原因,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疏於引導、管教,導致孩子在成長路上缺乏目標和方向,只能一直隨波逐流。

長大進入社會後,這些人有的會在工作中逐漸找到價值和自信,從而拓寬思路一門深入,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出一番作為。


更多人,則會因為眼界、思維的侷限性,終其一生,都在按部就班的生活泥沼中掙扎。

然後是健太,健太是所有被訪者裡活得最掙扎的一個。家裡世代都是農民,從小到大,只會埋頭幹活的父母和周邊環境灌輸給健太的唯一信息就是,「你將是下一代農民。」

基於這種教養,健太才會在7歲時一臉可愛的說:「將來最大的願望,是跟父母老婆住在一起。」

第二個7年,過早承擔起家庭重擔的健太也有過短暫的叛逆期,但因為無法推卸的「長子」身份,讓他很快打消了逃避的念頭。之後,隨著年齡和經歷,健太在清晰地意識到自己和家人正在被這個時代拋棄,卻又因為環境、能力等各種原因,只能繼續在這裡掙扎地活著。

健太的境遇正好印證了經濟學家的一句話:窮人之所以越來越窮,原因不在於不夠努力,而是稀缺心態。甚麼是稀缺心態?就比如你越缺錢,就越在意錢,你的判斷力和認知力就會因為過於關注眼前而大大降低,導致沒有多餘精力來考慮長遠發展。

最後是貴子,貴子的經歷很多都市小孩可能都經歷過或正在經歷,從上學開始,這些孩子每天要面對的都是各種永遠做不完的作業,上不完的補習班。

至於將來該考哪個高中、上什麼大學、做什麼職業,在還沒有自主意識的時候,父母們已經通通安排好了。

概括起來,這類父母大致有幾個共同點:高學歷、高職位、有見識、有格局、有資源。他們這樣忙忙碌碌的結果就是,大部分孩子最後都還是能如父母所願,擁有不錯的職業和社會地位。

除此,這部紀錄片還有一個值得分享的點:幸福感。看完節目中的所有被訪者,你會發現更容易獲得幸福感的,既不是勞碌奔波的底層勞動力,也不是豐衣足食的高層精英,而是各方面都相對穩定的普通上班族階層。

比如農村青年健太,正值壯年,生存、發展等各種壓力,讓他體會不到幸福感,都很好理解。但事業有成的貴子,卻同樣不知幸福滋味,貴子的壓力主要來自於工作,身為公司高層,她的言行舉止時刻都在被人關注,一個不慎,哪怕一句話,一個錯誤的小動作,都有可能會影響到公司利益甚至股價。



終日如履薄冰的貴子,平常就只能通過跑步或跳舞的方式來給自己解壓,長久以來,沒崩潰就不錯了,哪來的幸福感?(順帶一提,類似貴子這樣的例子紀錄片中其實還有不少。)

與此對應的,是一直在咖啡店工作的直樹,反而對自己的生活、工作都相當滿意。在直樹前21年的人生中,他其實一直不知道自己要甚麼,直到入咖啡店工作之後,他才從中慢慢找到了樂趣和未來目標。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直樹在自己喜歡的行業堅持了7年之後,終於從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中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和幸福。

所以,究竟什麼才是幸福感?

對生活足夠自信、篤定的同時,還能在其中體會到美好,就是幸福感,最後再回到開頭那個話題,「3歲看大,7歲看老」到底對不對?

答案是,不一定。從節目中所有被訪者來看,大多數人在不同階段都有不同夢想,比如小時候最想成為的是跟自己的父母依樣,隨著年齡增長,青少年階段的夢想會隨著環境等因素而起伏變化,到大學,價值觀形成之後,對未來的判斷和思考,又會有所不同。

當中只有極少的人可以在一個7年後還能保有過去的夢想,所以說3歲、7歲就能看出一個人的一生,這句話還真的很不實在,所以這種話我想還是聽聽就好啦!

2020,剛好是這群受訪者們的又一個7年,讓我們共同期待他們35歲時的精彩人生!

文章來源

已有(1)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littleglin 發表於 2020-10-31 12:41
沒有看到 所謂的三算看一生

倒是看到每個人,都活得很努力,很認真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安德魯97

LV:5 騎士

追蹤
  • 119

    主題

  • 119

    回文

  • 1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