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vs有錢私校差距有多大?BBC全程跟拍「6名學生」現實真的很殘酷...

愛看電影的人 2020-11-12 13:05:36 發表於 戲劇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 39225


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有什麼樣的不同?花大錢讓小孩進私校,或是讓自己的孩子讀一般的公立學校到底有沒有差別?這些問題我想不僅是家長需要思考,更是所有人一定都會有的疑問。

BBC決定用這部紀錄片告訴我們答案,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這部《交換學校:階級劃分》。

這部紀錄片影集交換了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校長與學生,想要一探公私立校園的差異。

在英國,教育體制一分為二,分為以平民教育為主的公立學校和以貴族教育為主的私立學校,這兩種學校各有所長,長期共存。

以沃明斯特為代表的私立學校,歷史悠久,資金雄厚,人才輩出,受人矚目。

而以本羅斯為代表的公立學校,多年來,接納了無數平民百姓家的孩子,在教育方面上發揮著不可抹滅的重要功能。

不過令人吃驚的是,長久以來,同屬於英國教育體制中的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鮮有交集,它們彼此隔絕,各自運行。

公立學校本羅斯的校長喬沃德女士直言不諱「我擔心重要的不是知識,而是人脈。」

而私立學校沃明斯特的校長馬克則認為,高質量的教育是學生們日後成為傑出人才的根本原因。

帶著不同的教育理念,沃明斯特校長馬克和本羅斯校長喬決定打破這種隔絕。他們想通過交換校長和學生的方式來進行為期一週的體驗式實驗,藉此相互瞭解,取長補短,探討教育發展的新思路。

首先參加實驗的是沃明斯特校長馬克和他的3個學生,贊德、凱蒂和約翰。他們即將在公立學校本羅斯待上一週。

相比有著300年歷史的沃明斯特來說,本羅斯的歷史不足百年,原本是座文法學校,40年前才成為一座各學段完備的學校。

本羅斯的在校生有700名,有500萬英鎊(約2億台幣)的辦學預算。這個數字和沃明斯特400名學生900萬英鎊(約3億6千萬台幣)預算比起來,相形見絀。

儘管本羅斯在公立學校中是佼佼者,但和私立學校比起來,教師少、學生多的現狀,使它長期運行的教育模式無法輕易改變。

從未上過公立學校的贊德,對公立學校的理解,完全停留在「也許我到那裡會遭到嘲笑」的印象裡。

但他似乎更希望能夠扭轉公立學校學生對私立學校學生不怎麼友好的刻板印象。


希望體驗全新的文化環境,從而更加珍惜自己的幸運。不得不說,私立學校的學生有著與生俱來的優越感。

來到本羅斯之後,贊德發現這裡的管理非常寬鬆。課堂上,學生可以隨意說話,不僅老師不會制止,學生們還把搗亂當成了自己的自由。

和贊德住在一起的同伴布萊德介紹說「你只要做得不要太誇張,不讓自己惹上麻煩,就沒關係」這樣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原本略顯緊張的贊德頓覺輕鬆。

因為學生多,教師少,對學生的管理,本羅斯有一套精密的系統。

遇到影響課堂秩序的情況,老師們只要點一下滑鼠,就能將情況反映到中央系統,而相關的值班人員就會前往問題教室進行解決。


這個系統能夠有效地處理課堂上的突發情況,學生的搗亂行為會得到及時制止。

通常,擾亂課堂秩序的學生會被帶到隔離室,接受管教。這既是一個管理方法,也是一種溫和的懲罰。

沃明斯特的馬克校長原本對隔離室的使用率產生了質疑,但當他推開隔離室的門後,發現被隔離的學生相當多。

負責隔離室的教師說,自己幹了十幾年,只有4天沒有人被隔離。

而這種情況在沃明斯特幾乎不存在。如果有,也不是使用隔離教室,而是更嚴重的懲罰,停課。

本羅斯的學生們對待學習的態度分為兩大類,一類認為念書沒什麼意思,隨便應付一下就好,但又常常會冒出來當百萬富翁的幻想。

在他們的思維裡,當上了百萬富翁,就什麼都不用幹了。

來自沃明斯特的約翰馬上就否定了本羅斯學伴的這種幻想,這樣天上掉錢的好事,肯定不存在。

另一類學生,比如贊德的學伴布萊德,雖然也會在課堂上為了追求「好玩」而搗亂,但他知道適可而止。

他也知道接受教育對自己未來的重大影響,如果不念書,就可能找不到工作,沒錢吃飯,沒錢養家。


贊德對比了本羅斯和自己所在的沃明斯特,他認為本羅斯同學那些帶著品頭論足的目光嚴重地打擊了他的自信。

沃明斯特的凱蒂認為,在本羅斯求學,自身有沒有清晰的奮鬥目標很重要,如果志向遠大,那麼很好;如果沒有,就可能隨波逐流,將來成為一個碌碌無為、平庸的人。

而另一位沃明斯特的學生約翰關注的方面有所不同,從前對數學提不起來興趣的他在上了一節湯瑪斯老師的數學課之後,輕輕鬆鬆算出了以前根本做不出來的幾何題。

這讓他備受鼓舞,這個在沃明斯特只能拿到C的學生,被湯瑪斯老師認為是至少會拿到A的優等生。

一週的交換時光很快就過去了。

馬克校長認為公立學校受限於資源、設施等方面的限制,雖然很積極地探索各種方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但難免處處碰壁,沃明斯特在這些方面就幸福得多。

但不得不佩服的是,本羅斯與沃明斯特有著一樣數量的教師,但卻管理著二倍數量的學生。若不是在教學方法和管理手段上有著特別的方法,否則跟難以運作。

第二週,換本羅斯校長喬率領學生到沃明斯特去體驗學習。交換代表就是上週陪同沃明斯特學生進行體驗的3個學生,布萊德、納茲和卡斯木。

沃明斯特學校是典型的貴族式學校。在這所學校裡接受教育的,基本上都屬於英國精英階層的孩子,能夠進入沃明斯特這所學校的孩子,在所有英國孩子中只佔比7%。

由於沃明斯特是寄宿學校,來自本羅斯的3個學生都接受了住宿前的紀律教育。

納茲馬上就發現沃明斯特不止嚴格控制使用手機,被嚴格規定的還有早餐時間、不準穿短裙、不能披頭散髮。

把聊天當做課堂常態的布萊德被沃明斯特嚴格的課堂紀律嚇了一跳。

但馬上表示,自己會按照沃明斯特老師的要求去做,他要好好表現。

顯而易見,沃明斯特比本羅斯對學生的要求更加嚴格,管理上也更加精緻。

沃明斯特有豐富的社團活動,3個學生選了不同的社團。

布萊德選了軍訓社團。

卡斯木參加了汽車社團。

納茲參加了天文社。

在這些社團活動中,他們有的收穫了專注。

有的感受到了社團活動的激動人心,希望本羅斯也有這樣的社團活動。

有的發展了自己的興趣愛好,認為這裡的社團活動真的太棒了。

但真正打動他們每個人的原因是,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這裡得以重建。

在沃明斯特的一週裡他們經常聽到這些從前很少聽到過的評價「如果做得不好也沒關係,多試一試,你會發現自己比你想象的更優秀。」

「我認為你能成大事。」

「要走出舒適區,嘗試過後,失敗了也沒關係。」

「跌倒之後要再站起來。」

學生感受到了更加友好的氛圍,感受到自己得到了尊重,也更加自信。

他們開始敢於走出舒適區,樂於嘗試新事物,並從中找到自豪感。

雖然3個學生都很喜歡沃明斯特,但他們的校長喬沃德卻十分冷靜地分析著一直困惑著她的問題「為什麼私立學校能夠培養出更多的社會精英?」

經過一週的觀察,她發現,最直觀的是,這裡的學習環境能讓學生更加投入學習。

學校給了學生們很好的心理暗示

他們小小年紀就見過各種名人、學者,這使他們堅信未來自己就會成為那樣的人。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對他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們更加積極進取。

人人都爭搶當第一,沒人會浪費時間。

對學生的行為有紀律約束。

也有定期聚會,能夠及時鼓勵學生的成就。

在沃明斯特,隨處都是邁著自信而穩健的「牛津步」的學生。

第2個重要原因是,沃明斯特對入學學生做了嚴格的選拔,學生品質非常好。

一個班級之中,大半的學生都是頂級水平。

而在本羅斯,一個年級才只有5人能躋身於非常優秀的行列。

新生閱讀能力僅能達到七歲兒童水平,三分之一的學生存在讀寫障礙或自閉症等情況,需要特殊教育。

第3個,也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原因,這裡的學生們都出身於精英家庭。他們的父母會優先考慮孩子的教育問題。

父母會為孩子精心挑選學校,在積極的環境下耳濡目染。

學校和家庭通過各種途徑暗示孩子,你只有認真對待學習、勇於嘗試、不怕失敗、勇爭第一,因為這樣的人一定能成功。

可以看到,家庭出身、學生本身的天賦以及學校為他們創造的優良學習環境,是英國的私立學校能培養出更多社會精英的原因。

本羅斯校長喬沃德女士深知教育是打破不平等的關鍵,儘管幫助平民學生改變生存和競爭狀態並非易事,但她仍致力於為下一代建立更公平的社會環境,她希望比照私立學校的先進之處,改進公立學校的一些管理方法,給更多平民學生以機會。

沒有財力舉辦私立學校的晚宴,可以變通一下,在各個年級輪流組織下午茶茶會,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表達交流以及被尊重被肯定的機會。

沒有私立學校齊備的社團場地,可以租用附近的場地,讓豐富的社團活動打開學生的視野。

兩位交換校長表示,他們將會開展更多的合作計畫,廣泛組織聯合活動,讓更多平民孩子受益。

交換學校計畫在歷時兩週後圓滿結束,大家收穫滿滿。沃明斯特的3個學生更加珍惜自己良好的學習環境,也欽佩公立學校教師們厲害的專業技能;本羅斯的3個學生見識了私立學校是如何給予他們信心的,也下定決心積極進取。

交換項目結束一年後,當年的交換生布萊德得到資助,成為了沃明斯特的一員,憑著努力改變環境,也算是非常激勵人心的橋段。

很明顯的私立學校整體都比公立學校好的多,但私校那昂貴的學費與極高的門檻都讓一般老百姓望之卻步。雖然在紀錄片最後大家對教育體系的交流充滿樂觀,甚至有著學生憑藉自身努力做出階級轉換,但老實說公立學校可能永遠趕不上私校的步伐,而階級的差距也在這間不斷拉開,而這些問題也絕不僅在英國,全世界都有相同的問題。

要如何能做到全部的學生都能享受到高品質的教育,這應該是我們最大的難題之一了。

來源

已有(4)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ed729256 發表於 2020-11-12 13:37
這個不管公私立學校只要是團體都會有一定的人脈
wolfx 發表於 2020-11-12 16:33
個人能力和人脈都是必要的,只是時間點需要的不同。
apolloeric 發表於 2020-11-12 18:10
這大概也是台灣少子化其中一項原因了!
誰都嘛想送小孩去私立學校啊!不僅是求學環境、人脈、師質都比公立學校好。
但家裡沒錢,怎麼送小孩去私立學校?
所以,就不想生小孩了。
會有這樣想法的人,大部份都可以負擔養一個孩子的費用。
但是他們考慮的是之後,栽培小孩的費用負擔不起啊!
(也許也會有小孩如文中那樣,靠獎學金或是自身才智能讀到知名大學。但那只是少數人。)
(誰也不知道,自家小孩是不是那樣的人啊!)
deborah0918 發表於 2021-3-6 01:14
超想看~有中譯的影片可以看嗎?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