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找工作改小11歲被罰,中年求職困局怎麼破?

言士 2021-12-6 11:53:03 發表於 國際新聞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0 13490


近日,上海一名女子因年紀偏大找工作屢遭拒絕,便花費300元找人做了一張假身份證,將證件上的年齡改小了11歲。雖然只是改了年齡,其他信息都沒變,但是此種行為已經觸犯了法律。日前,上海靜安警方依法對這名女子處以行政拘留5日的處罰。

據報道,出生於1972年的張某原先在一家物業公司從事保潔員的工作,最近因工作不順便萌生了跳槽的想法。可49歲的她屢屢因為年紀問題而遭拒,無奈之下便想到了辦假證的方法。

此方法固然不可取,且觸犯了法律也應該要受到懲罰。但卻有很多人在這則新聞背後品出了一絲唏噓無奈的意味,因為它戳中的是當下很多中年求職者的痛點——職場中的年齡歧視。

同含糊其辭的性別歧視不同,年齡限制往往被許多單位明確標識出來,諸如“報考年齡不得超過35歲”“應屆畢業生優先考慮”等,都在無形之中加深著大齡求職者的困境。

更何況,年齡焦慮不只存在於女性求職者,就連許多經驗豐富的男性求職者都難逃年齡限制這道檻。

此前,一位48歲男子寫給上海市政府的失業求助信曾引發網絡熱議。其自稱曾任職外企高管,但失業三年求職無門,靠失業金和偶爾掙到的諮詢費及家裡有限的儲蓄勉強度日。還有一位45歲的程序員曾在政府網上留言稱,其精通各種技術體系,曾是公司核心技術骨幹。只因在家陪孩子半年,再回來發現連面試機會都沒有了。

這些例子並不是在販賣焦慮,反而是從現實層面提醒著我們問題的嚴重性。最近兩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雖然我國就業市場整體趨於平穩,但依然有不少對疫情敏感行業中的就業人員受到了衝擊。這種背景下,就業與再就業職場中的“35歲門檻”就顯得更為刺目。

據資料顯示,2020年2月至9月,在某招聘平臺投遞簡歷的35歲及以上求職者同比增長14.9%,增速為35歲以下求職者的兩倍以上;其中,35歲至49歲求職者同比增長13.5%,50歲及以上求職者同比增長32.4%。

其實,許多單位青睞年輕人也不無道理。他們肯吃苦,能上進,有著靈活的頭腦,也相對更能服從職場中的安排。但一個群體的優勢顯然不該成為另一群體生存空間被擠壓的理由。更何況如今35+的這一群體,正處於他們的“當打之年”。無論是從經驗還是競爭力上,他們都理應受到更多的重視。

一個成熟穩定的職場生態,應該是有年輕血液的注入,有青年力量的加持,也必然要有中年人群的智慧和經驗來穩固。隨著整體年齡結構的變化,人口紅利逐漸式微,這亟需我們建立一個更為理性的就業觀和年齡觀,來打破人才方面的人為限制,構建一個相對穩定的職場生存體系。

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講,延遲退休即將到來。隨著人們工作年限的拉長,“35歲門檻”理應被後移,以便讓更多的人跳脫出年齡的困境,激發出他們更大的人才價值。

但也應認識到,破除職場中的年齡歧視,遠不止將限制放寬幾年那麼簡單。優化人才評價體系,破除掉更多的條條框框,唯實力見真章,或許網友熱評中的“年齡大了該怎樣找到工作”這一問題,才能有解。

暫無任何回文,期待你打破沉寂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言士

LV:1 旅人

追蹤
  • 80

    主題

  • 80

    回文

  • 1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