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億打造蘋果總部首次解密! UFO造型,暗藏巨多黑科技...

走到哪睡到哪 2021-12-15 11:46:56 發表於 新奇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0 30018
這年頭,作為一個高大上的科技公司,不出個幾十億蓋總部大樓,似乎都有點拿不出手。

比如阿里巴巴,怒砸10億建了個18萬坪的總部,而國外電商老大亞馬遜就更誇張,直接安排了300多種瀕臨滅絕的植物。


不過,在所有總部大樓「內捲」的盡頭,一定是蘋果新總部Apple Park 。不僅由喬幫主親自設計,而且他還下了死命令,必須將其打造成世界最好的辦公大樓。

為了達成目標 ,蘋果四年內逼走了兩個承包商。只是安裝門把手,就讓承包商返工了一年半時間,因為不允許用螺絲釘來進行連接。必須融合與門框之內,並且手感要和 MacBook Pro 一樣有鋁合金質感。


為了這棟樓,蘋果非常霸道的買光了美國兩個州的所有綠化樹木,讓其他企業無樹可買。最離譜的,蘋果要求最終交工的時候,一丁點指紋不能留下,因此所有人必須帶著手套幹活,也不懂是為啥。

最終Apple Park建設耗時8年,花費共計高達50億美元,這棟辦公樓的造價到目前為止都是世界第一。

Apple Park整體為環狀建築,中間是大型庭院,神似UFO。這棟樓不僅看著神秘,還不讓靠近。在2017年建好之後,非蘋果人員不允許近距離接觸。等到2019年,Apple Park搞了個開放日,受邀者可以進去參觀,但是只能在它的外部拍照,而內部空間或建築物內部是完全不允許的。


換句話說,蘋果內部長啥樣,也只是靠一些媒體猜測和受邀者的描述, 外人根本沒機會一睹真容!

雖然等不到受邀去親自參觀,但現在咱們隔著螢幕也能看了!近日,美國權威設計生活雜誌《Wallpaper》,首次公開Apple Park的內部場景,並展示許多員工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細節。


不得不說,作為科技界「扛霸子」的蘋果,無論是眼光還是理念,真的很與眾不同,與其說它是辦公大樓,不如說它是一座公園。

隨時享受「眼球spa」

蘋果總部坐落於庫比提諾,由福斯特建築事務所設計。這裡一共有 12000 名蘋果公司員。在環形建築的中心是一座大型庭院,據說這樣設計是為了讓辦公室採光更加充足,讓所有人在工作之餘還能享受到相同的「眼球spa」。


事實也確實如此,整體辦公環境看起來非常亮堂,裡面一共種植了 9000 棵樹,並且綠化到位,隨便走進一間會議室,都可以看見窗外層層疊疊的綠樹。


緊接著Apple Park的工作室大門也向眾人打開了,可以看到蘋果設計團隊的成員聚集在中央圖書館附近,正在討論 Apple Watch。


負責指導這一部門工作的是 Evans Hankey (蘋果公司的工業設計副總裁),以及Alan Dye(人機界面設計的副總裁)。


設計Apple Park的目的,就是為了草圖、模型和原型的設計能夠在公司內部完成,從而使工作流程更加流暢。這裡沒有明確的座位劃分,比如工業設計師可以坐在字體設計師旁邊,還可以與音響設計師、運動圖形專家、色彩設計師、軟材料物體專家等密切合作。


從整體工作氛圍來看,蘋果一直在貫徹「人性化」的理念,也許這也是能將產品做得更細緻的原因之一吧。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辦公環境搞得再細緻,基本上也是大同小異,相信大家更好奇的是蘋果旗下產品誕生的背後流程。

「最」苛刻的研發人員

每次蘋果探索新領域產品,比如Apple Watch和AirPods,似乎發布得很輕鬆,其實幕後的工作量相當驚人。


為了確保Apple Watch的錶帶更加舒適,蘋果專門建立一個健身部門,並招募了材料專家,以確保錶帶能和鞋子一樣,做到精確尺碼的舒適和貼身。


在工作室,一位模型製作者正在將數字表的表冠配到Apple watch上。


打造AirPods的時候就更加複雜了,蘋果的人為因素小組匯集了工效學、認知學和行為心理學方面的專家。大約十年前,當 Air Pods 開始研發時,人為因素研究員克里斯蒂·鮑爾麗( Kristi Bauerly )在研究「瘋狂複雜」的人耳。她說:「我們一共掃描了數千隻人體耳朵,我認為我們已經組建了世界上最大的耳朵庫,才找到了合適的“設計空間”,最終選擇把核心選擇放在外耳的耳塞設計和內耳的聲學設計上。」

還有音頻設計師在設計工作室的聲音實驗室中創建自定義聲音。


除了新產品,蘋果的王牌產品iPhone研發也是細緻入微。

研發部裡,有位工作人員正在嘗試將 iPhone 13 Pro 的相機模塊組裝成其他模型,他們需要建造多個部分的模型來研究每個細節。


在這裡,還能看到iPhone 13 Pro 原型機的內部視圖。


在另一工作室,工業設計團隊的成員們在新 iMac 旁邊討論顏色,看起來氛圍十分和諧。


雖然單個領域每位研發人員都有著各自的側重點,但工業設計更需要能橫跨各專業領域的能力。有些成員不僅擅長3D設計,寫代碼也同樣厲害,不過所有技能天賦中,最重要的品質依舊是好奇心。

其實除了大眾熟知的各種電子產品之外,被大家最容易忽略的系統文字排版設計,同樣也付出了諸多心血。

「精打細算」的字體設計

字體設計在許多人眼中,似乎是一門不起眼的學問。 Lance Wilson 是蘋果設計團隊的排版專家之一,也是蘋果San Francisco字體背後的研發人員之一。

這種新奇怪誕的字體於 2014 年隨第一款 Apple Watch 一起推出,並最終成為25 年來首款原創的蘋果字體。



Wilson表示,過SF Symbols軟件,開發者們可擁有10萬多個圖標組合,還可動態調整字號、字重和圖標的方向,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打造硬件和軟件之間的連貫性」。

2019年,他們又發布了系統襯線字體New York,依舊可供Apple三千萬開發者自由使用,並都內置了字體設計規範,以確保品牌的視覺統一性。


Wilson 和他的團隊還和愛馬仕合作開發了升級字體。

要說最經典的,還要屬他們為2021年新品iMac打造的草書字型,靈感來自Susan Kare為第一台Macintosh創造的經典草書「hello」圖案。這種樣條字體具有完整的連接性,銜接十分自然彷彿手寫一般。


發展至今,字體設計早已成為Apple設計生態系統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為自己,也為每個人

在Apple Park裡,蘋果設計團隊每一位成員都在積極學習,並尋找每個問題的應對方法。從與殘障人士合作,來確保視力或聽力受損人士可以輕鬆操作iPhone,到開發一套適應不同表現形式和自我認同的表情符號系統,團隊一直在不斷參與,不斷進步。


並且研發的領域也在逐漸拓寬,比如 Air Tag所配備的空間感知系統,背後就包含了研發一整套的動作捕捉鏡頭,根據空間來對設備進行追踪,並且能和其他設備順利磨合。

還有iPhone和Home Pod Mini之間的虛擬「握手」,當你用iPhone靠近Home Pod時,Home Pod還能無縫播放串流音樂。



在蘋果這樣一家科技巨頭公司上班,除了獲得創造過程的成就,更多的是貫徹了「人性化」的設計理念,不僅為了自己,也為每個人。
吃飽就睡,睡飽就吃,秉持著能坐就不站,能躺就不坐的廢宅精神!
等我睡醒了,立刻送上腦中夢到的故事給你們!快來Follow我~

暫無任何回文,期待你打破沉寂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