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祝瑛 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 2005年10月05日
上個月李敖先生分別在北大、清大與復旦大學進行公開演講,會後有人感嘆:13億人口為什麼出不了李敖這樣的人物?然而,在海峽彼岸收看李敖演講,讓國人印象深刻的反倒是在演講後,3所大學學生發問時如何地口齒清晰、一針見血,如何用字遣辭恰如其分及敘述條理分明,頗具見解。
國內大學演講 票房毒藥
作者在想,如果換一個場景,李敖當時是在國內3所知名大學演講,場面又會如何?我們的大學生能否提出像大陸高校學生的深度與內容?在表達上能否如此的精準與流暢?我們的大學能不能夠也有這樣的涵養與氣度?
歷年來無論是各國的領導人、諾貝爾獎得主或是引領風騷的社會菁英總是喜歡到大學進行演說,一方面這些大學生可謂社會上未來菁英與棟樑,上述人士在知識理想上最容易與這些聽講者交流。可是近幾年來,不但國內的大學中甚少出現世界級的人物來演說,也有不少人視大學演講為票房毒藥,原因是出席人數少,反應相等冷落。可是另一方面,校園中如果發現大排長龍、購票入場的景況,通常是因為有知名的影視歌星前來登臺演出;相對之下,知識性的探索,反而只流落小貓兩三隻。
記得今年9月開學的第一天,我親耳聽見大學生們談的不是選課,不是讀書計劃,而是下午到哪裡去唱卡拉OK。這樣的言談,讓我們不禁想到,究竟我們的大學生怎麼了!
許多大學的教授同仁們都感嘆這一代大學生,不論是在企圖心、英語能力,甚至在國際視野及接受挑戰的挫折容忍力上均有明顯大幅下降。許多選修課,只要是被學生貼上「操」標籤後,這些老師們通常開課時不是小貓幾隻就是必須關門大吉,原因是許多大學生希望求高分,最好是教授們上課時在上面說,學生們在下面聽,而且課堂不用點名又可以拿高分,這樣的情況在校園中比比皆是。
另一個就是大學生不懂得發問,不會發問幾乎是大學生們的常態。當然這不能只怪學生本身,畢竟國內的教育環境,即使在教改之後仍然停留在知識片段的記憶方式,儘管美其名為鬆綁減負,而實際上學生們課外的補習家教並未因而減輕。
不懂發問 學習流於背誦
現在的孩子甚至更缺乏閱讀課外的讀物及生活體驗的機會,尤其考試領導教學下,很多學習流於抽象、背誦,學生缺乏對知識的熱情與探究的興趣,在課堂上不會發問,單向接受老師的講授幾乎是常態。更遺憾的是,在大學錄取率攀高不下的情況下,學生們在「寬進寬出」的政策下,並未因大學窄門敞開而引入更多元的學習,反而看到大學生們安於現狀,分數高、輕鬆、老師不點名的課往往大受歡迎,對於需要經常閱讀外文、查閱資料,甚至許多動手操作的課程,也被學生視為畏途。
如果說大學教育是社會競爭力的一項重要指標,那麼當前我們大學生的素質是否正在下降中?大學會不會淪為一個平庸無奇的職業訓練所?則是我們全民共同掛心之所在。
[ 本帖最後由 夕陽武士 於 2005-10-7 09:25 AM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