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是人體組織的必要元素,蛋白質也是人類不可或缺的三大營養素之一,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物質之本,蛋白質種類非常多元,從肌肉組織、骨骼、牙齒、毛髮、皮膚角質、內臟、大腦、血液、神經等都是蛋白質所構成的,用以維持正常生理機能,蛋白質同時能製造調節身體功能的酵素和激素,製造病毒和細菌的抗體,維持血液滲透壓的穩定平衡,另蛋白質可合成神經傳導物質,在人體飢餓時,可提供能量,但攝取過量會代謝轉化為脂肪囤積體內,造成身體的負擔。
蛋白質來源?蛋白質食物排名?
蛋白質食物種類繁多,依據國民健康署資料,「豆、魚、蛋、肉」的選擇及食用順序建議,以優先攝取品質優良的高蛋白質食物,更有益健康。蛋白質含量由高到低依序為:
1.【大豆】
大豆是高蛋白食物第一名,其蛋白質含量高達30~40%,含有豐富的完全蛋白,以及不飽和脂肪酸、大豆異黃酮、植物固醇、鉀、維生素E等。必需胺基酸的組成和比例與動物蛋白相似,是與穀類蛋白質互補的天然理想食品。大豆製品種類繁多,常見的有豆漿、豆腐、豆乾、豆花等,不過豆豉、豆腐乳等發酵豆製品含鈉量過高,要控制食用量。
2.【魚 類】
魚類富含蛋白質、脂類、維生素和礦物質,其蛋白質含量約為15~22%,含有各種胺基酸、豐富的n-3多不飽和脂肪酸(DHA和EPA),適量攝入可預防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營養師推薦成人每日水產品攝取量為40~75克;其中鮪魚、鮭魚的蛋白質含量約為20~28%,是優質的蛋白質營養攝取選擇。
3.【雞 肉】
雞肉蛋白質含量約為20%,也是一款優質蛋白質的選擇,雞胸肉更受到許多健身增肌人群的喜愛,其脂肪含量低,富含必需胺基酸,並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酸,為小兒、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病中病後虛弱者理想的蛋白質食品。
4.【瘦牛肉】
瘦牛肉的蛋白質通常超過20%,其蛋白質的胺基酸組成與人體需要接近,且比例均衡,人體吸收利用率高,另瘦牛肉也富含礦物質(鉀、鋅、鎂、鐵等)和維生素B群,對生長發育、機能修復、肌肉合成都很有幫助。
5.【瘦豬肉】
蛋白質含量大約20%,必需胺基酸組成與人體需要接近。含有豐富的磷、鉀、鐵、鎂等,是人體所需礦物質的重要來源。
6.【瘦羊肉】
羊肉的蛋白質含量在20%左右,礦物質含量豐富,屬於溫補性食材,有益增強體質,不分四季,老少皆宜。
7.【蝦 子】
海鮮中蛋白質較高的就是蝦類,其含量約16~23%,脂肪含量較低且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含有豐富的鎂,對心臟有益,富含維生素、鈣、磷脂等,是小兒、孕婦的極佳營養來源。
8.【奇亞籽】
奇亞籽的蛋白質含量約17%,含有許多營養素,如Omega 3、葉酸、維生素B2,能促進消化和維持膽固醇指數正常,是近年來營養師推薦的優質食物。
9.【鴨 肉】
鴨肉的營養價值與雞肉相仿。蛋白質含量約16%,富含不飽和脂肪酸,也是含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E比較多的肉類。
10.【雞 蛋】
雞蛋幾乎是每個人天天都會吃的食物,營養價值高,其蛋白質含量有13%,胺基酸組成與人體所需非常接近,維生素種類齊全,礦物質如鈣、磷、鐵、鋅、硒等也很豐富。營養師建議健康的人每天可以吃一顆全蛋。
優質蛋白質食物【豆類及米飯】
這兩種食物常同時出現在家常菜中是有原因的。豆類本身就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尤其搭配上米飯一起食用的時候,更可以攝取到完整的蛋白質。兩類食品不一定需要同時吃,在幾個小時內攝取這兩樣食品,會是以一種以低成本就能提升蛋白質的吸收量的方式。
【蛋 類】
蛋類食品近年來,對於有些擔心膽固醇過高的人中,可能會有食用量的疑慮,但是炒蛋、煎蛋捲及其他以蛋為主的食物,在營養學中,確實能提供高蛋白質的補充,且食用成本花費不高,營養師建議:若您沒有高膽固醇的顧慮(可尋求醫師進行判斷),蛋類食物是便宜就能攝取優良蛋白質的來源,也有部分營養專家會建議:或有膽固醇顧慮的人,也可以只食用蛋白部分。
【奶 類】【乳製品】
像牛奶、羊奶、馬奶等,這些奶中都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其中以牛奶中所含有的蛋白質含量最為豐富。牛奶不僅可以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同時還含有豐富的鈣質,經常飲用可有效預防缺鈣。
【魚 類】
魚含有高蛋白質,魚肉的蛋白質容易被吸收,也是孩童發育階段重要的營養素,提供生長所需營養,魚肉的脂肪屬於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含有DHA和EPA,對於視力保健也有幫助,此外,人體有傷口時,如開刀後,也可藉由魚類蛋白質的攝取,幫助加速傷口的癒合。
【肉 類】
牲畜的肉類範圍很廣,像牛、羊、豬、雞、鴨等,這類肉中含有人體所需的胺基酸,這種胺基酸的種類與動物蛋白內的胺基酸最為吻合,因此動物性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要高於植物性的蛋白質。
常見的蛋白質食物表
肉類
豬肉、牛肉、羊肉、雞肉、鴨肉、內臟(肝、腦等)、肉類加工品(肉鬆、肉乾)
魚蝦類
鮪魚、鮭魚、鯖魚、鯧魚、吻仔魚、墨魚、蛤蜊、蝦
豆類
大豆、鷹嘴豆、毛豆、蠶豆、豆製品(如豆乾、豆腐、豆漿、黃豆粉、納豆等)
蔬菜類
花椰菜、菠菜、馬鈴薯、蘆筍、甘藍菜
水果類
榴槤、石榴、番石榴、棗子、百香果
蛋類
雞蛋、鴨蛋等
奶類
牛奶、高蛋白奶粉、全脂奶、奶製品(如奶油、冰淇淋等)
其他
綠藻、酵母、瓜子、花生、堅果類
蛋白質的種類?
體內蛋白質的種類很多,性質、功能各異,但營養價值取決於所含胺基酸的種類和數量,都是由20多種胺基酸按不同比例組合,分成三種類型蛋白質。
三種蛋白質類型
- 三種蛋白質類型
- 完全蛋白質(Complete protein)
主要為動物性蛋白質,完全蛋白質所含必需胺基酸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適當,對身體的好處最大,不但能維持成人的健康,並能促進兒童生長發育,例如雞蛋裡的卵白蛋白、肉裡的肌蛋白等。 - 半完全蛋白質(semicomplete protein)
這類蛋白質中所含的必需胺基酸種類不夠齊全,數量多少不均,比例不太合適,雖然健康有益,但不夠理想。如果將半完全蛋白質在膳食中作為唯一的蛋白質來源時,可以維持生命,但不能促進生長發育。例如:玉米中的玉米膠蛋白,動物結締組織、肉皮中的膠質蛋白,豌豆中的豆球蛋白。 - 不完全蛋白質(Incomplete protein)
主要為植物性蛋白質,不同的蛋白質會影響人體消化吸收率,有些食物不能完全供應蛋白質,稱為不完全蛋白質食物。大豆及豆製品相較之下通常油脂含量較低,含有對身體有益的膳食纖維、植化素(常見如類黃酮素、類胡蘿蔔素、有機硫化物、植物雌激素、大豆異黃酮)。利用天然食物補充蛋白質,可攝取除大豆製品外,亦可攝取全穀雜糧的乾豆類,蛋白質含量約為白米的三倍包括紅豆、綠豆、花豆、雪蓮子豆等。堅果種子類的食物中,花生、南瓜子、與葵瓜子之蛋白質含量高於其他堅果,但低於乾豆類,以上對於素食者都是良好的蛋白質來源。
動物性與植物性蛋白質那個好?動物性蛋白富含維生素B12,是植物性蛋白無法取得的、血基質鐵少部分植物性蛋白有,但動物性蛋白比較不容易被人體吸收、鋅、維生素D等,扮演肌肉復原的重要角色也是維持身體機能,是正常運作時不可或缺的營養,但隨著飽和脂肪、膽固醇;而植物性蛋白富有膳食纖維、抗氧化成分,此外更可降低細胞因老化或疾病所造成的損傷,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等疾病風險,綜括以上優缺點,動物性蛋白質和植物性蛋白質各有功效的,同時均衡攝取才是上策。
蛋白質好處功效有哪些?
- 蛋白質的好處及七大功效
- 促進發育成長
蛋白質可以傳輸營養、建構新的組織,對於正在生長發育時相對重要。 - 修護組織功能
可修護組織功能,提供血液中球蛋白、白蛋白所需的蛋白質。 - 促進新陳代謝
蛋白質可提高飲食熱能,促進新陳代謝率約15-30%左右。 - 增加飽足感
蛋白質能傳遞訊息至大腦,比脂肪更具有飽足感。 - 修護受損肌肉
蛋白質能修護肌纖維,讓肌肉快速生成,減緩肌肉流失速度,預防肌少症,保持健康肌肉量。 - 保護骨骼
膠原蛋白是骨骼中的蛋白質,能增加骨骼強韌性、不易被破壞,而蛋白質轉換為胺基酸時,也能增進鈣質的吸收,預防骨質疏鬆的發生。 - 促進脂肪的燃燒
體內在消化蛋白質時會燃燒熱量,對減肥很有功效。
蛋白質攝取量為何?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豆魚蛋肉一掌心」的建議,每一餐都要吃到一掌心的豆魚蛋肉類;有足量的蛋白質,一個人每日建議的蛋白質攝取量為「自己的體重(公斤)×1.2 克」換句話說,如果你是50公斤,每日建議攝取60克的蛋白質,比較方便記住的方式是以自己的拳頭當作1份,每天攝取乳品1.5-2杯、豆魚蛋肉類3-8份。
蛋白質攝取不足會怎樣?蛋白質是維持生命的要素,老化會導致肌肉流失,可能導致肌少症與衰弱症狀、加速失能,原因與肌肉蛋白質代謝的變化,和對膳食中胺基酸的反應降低有關,若連續一個星期蛋白質攝取量不足,就會影響到維持姿勢、活動的肌肉量,肌肉量萎縮、肌力變差、代謝變慢、難以維持平衡,這種情形在超過55歲以上的人更為明顯。
在年輕人或中壯年部分,因現代食物精緻化,容易攝取非優質蛋白,而造成雖不肥胖卻體脂肪居高不下,而缺乏蛋白質會表現出肌肉無力、免疫力下降等症狀。孕婦若是蛋白質攝取不足,容易使得胚胎發育遲緩,對健全內臟和腦部非常不利,也容易造成流產或發育不良,或出現先天性疾病及畸形,產後母體也不容易恢復。
- 自我檢視是否蛋白質攝取不足
- 頭髮指甲易斷裂
蛋白質是頭髮和指甲組成的重要元素,攝取不足時,容易出現指甲斷裂、頭髮強韌度不足,甚至出現分岔的情況。 - 肌肉量下降
如果人體蛋白質攝取不足,身體就會轉由分解肌肉來替代。當肌肉流失時,基礎代謝率也會隨之降低,反之體脂肪會增加,長久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 受傷復原速度緩慢
如有傷口時,身體會自行修復,利用蛋白質合成來修護傷口,如蛋白質缺乏,會造成器官與組織無法得到足夠蛋白質補充,會導致肌肉流失、傷口復原緩緩慢。 - 肌肉或關節痛
蛋白質能合成葡萄醣胺、軟骨素,如果蛋白質攝取不足,會出現肌肉無力、疼痛、鬆弛,而韌帶及、骨骼會因缺乏關節液,導致關節摩擦疼痛。 - 增加食慾
當蛋白質攝取不足時,會讓人想吃高脂肪、高熱量食物,多為碳水化合物,短時間內容易感到飢餓。蛋白質讓人有飽足感,不容易產生對高熱量食物的渴望。 - 容易感冒
蛋白質能增加免疫功能,部分高蛋白食物含鋅,有助於對抗細菌或病毒感染。 - 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
頭暈昏沉、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表示缺乏蛋白質和血糖有關。攝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可以促進腦部敏銳度、判斷力及注意力。
蛋白質缺少補充與過量症狀改善- 蛋白質攝取不夠的症狀?
- 生長發育遲緩
- 免疫力下降
- 消化功能減退
- 易患呼吸道感染
- 肌少症
- 容易骨折
- 頭髮稀疏易斷
- 指甲變脆
- 皮膚發炎
- 水腫
- 傷口恢復慢
- 容易餓
- 如何正確補充蛋白質?
- 了解自己一天需要攝取多少
可依據簡單的公式粗估,成人一天所需蛋白質(單位為g)大約為體重的 1-1.2 倍,例如體重 70kg,那麼一天所需蛋白質為 70g-84g 之間;如果有慢性疾病需要限制,則是 0.6-1.0 倍之間(需與營養師討論),例如體重為 70kg,那麼一天所需蛋白質 為42g-70g 之間。 - 攝取以「優質蛋白質」為先
蛋白質是否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也是一大考量點,通常會參考「PDCAAS」也就是蛋白質消化率校正胺基酸評分,來看哪些食物來源的蛋白質,較容易被消化吸收,且是否有足夠滿足人體的的必需胺基酸。PDCAAS 考慮的是消化吸收率跟胺基酸的組成,胺基酸有一部分人體無法自行製造,所以含有這些胺基酸的蛋白質分數會比較高。也就是說,當 PDCASS 越高,就代表這個蛋白質來源的質量越好。動物性、黃豆來源的蛋白質,通常會比植物性(例如麥子、紅豆、綠豆等)容易消化吸收,且具有比較完整的必需胺基酸。 - 平均攝取優於一次吃完
有些人因為生活忙碌,想透過一次大量吃肉,一餐大量喝乳清蛋白等方式來「補足」蛋白質,這樣的方法營養師比較不建議,一來是對消化吸收比較負擔,二來是對體內合成重要物質的效果也比較差一些! - 注意蛋白質食物(豆魚肉蛋奶)同時含有油脂
通常富含高品質蛋白質的食物,油脂會佔該食物一半左右的熱量,大量吃肉的同時也可能會攝取較多油脂熱量!攝取適當的份量才是最理想的選擇。
蛋白質過量有那些壞處?- 蛋白質過量有那些壞處?
- 傷害肝腎:
蛋白質代謝後會產生有毒的氨氣,得由肝臟將其處理成低毒性的尿素,釋放到血液中,再經由腎臟排除。蛋白質若過剩,久而久之會耗損腎臟功能。 - 骨質疏鬆:
攝取蛋白質過多,反而容易使鈣質流失,造成骨質疏鬆。 - 引發高血糖:
蛋白質在體內能轉化為脂肪和葡萄糖,長期攝取過多,高蛋白和高脂肪易引發高血糖。 - 造成腸胃問題:
腸胃需要纖維幫助蠕動,如果蛋白質吃太多,容易便秘、脹氣。 - 造成痛風:
這種富貴病通常是吃了太多大魚大肉,過量的蛋白質導致尿酸過高,甚至在骨關節周圍形成胺基酸結晶,形成痛風。 - 肥胖:
高蛋白飲食在短期內有助於減肥,但長期反而容易發胖,並造成面容和內部器官衰老。 - 出現口臭:
美國牙醫學會》的一項研究發現,吃大量蛋白質和低碳水化合物會令身體會進入酮症(Ketosis)的代謝狀態,口腔會產生味道不討好的化學物質,從而造成口臭。
蛋白質 , 蛋白質過量 , 蛋白質好處 , 動物性蛋白質 , 植物性蛋白質
【延伸閱讀】 滴雞精該選葷的?還是素的?營養師解密
【延伸閱讀】 如何預防肌少症,營養師公開:肌少症飲食與營養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