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搜 尋
本版
發表
會員
首頁
時事
表特
新奇
娛樂
運動
科技
有趣
登入
註冊
使用者組:LV:0 觀光客
主題
帖子
卡幣
我的帖子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勳章
設定
登出
卡提諾論壇
»
首頁
›
看板
›
時事
›
國際新聞
›
科學家幫上萬蝗蟲造VR虛擬世界!能阻止蝗災?! ...
4
2
1
科學家幫上萬蝗蟲造VR虛擬世界!能阻止蝗災?!
驚驚驚嘆號
2023-4-19 13:35:36
發表於
國際新聞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
21118
自人類進入農耕時代起,蝗蟲就是最被痛恨的害蟲。在暴雨過後,牠們就像烏壓壓的黑雲一般聚集起來,席捲每寸土地。路過的蝗蟲都會加入其中,數量從百萬、千萬,變成數十億隻,浩浩蕩蕩無人可擋。
與區域性害蟲不同,蝗蟲可以輕易跨越邊境,消滅沿途所有的農作物。1988年,一群蝗蟲從西非來到加勒比海,僅用10天飛越5000公里。2003年,西非再次出現可怕的沙漠蝗蟲災害,影響22個國家,摧毀80%以上的農作物。人類用兩年時間去消滅蝗災,等蝗蟲們終於消失時,控制成本達到50億美元。2019年,東非出現數十年一遇的蝗災,蝗蟲以每平方公里8000萬隻的密度橫掃大地,每天吃掉180萬噸的植物。這場災難直到現在還沒完全結束。
歷史上的大災年,蝗蟲甚至侵襲過地球表面五分之一的土地。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估計,就算只計算沙漠蝗蟲這一科,牠們造成的糧食危害也危及全球10%的人,其中蘇丹和尼日兩國最為嚴重。
為什麼蝗蟲會突然聚集成群,形成蝗災呢?這個問題乍一看有點怪,好像在問為什麼會有鳥群、魚群一樣。但放在蝗蟲身上卻是合理的,因為牠們本身是孤僻、喜好獨居的動物。
最近,YouTuber湯姆·斯科特(Tom Scott,也許你還記得他,他去年幫自己做了個一模一樣的機器人)就找到德國康士坦茲大學的動物集體行為學專家做採訪。
萊恩·楚金(Iain Couzin)教授研究集體行為很多年,他對蝗蟲特別感興趣,因為牠們的危害很大,但全球搞蝗蟲研究的人卻不過100多人。「蝗群是很可怕的,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牠們就突然出現。數以百萬計的蝗蟲以相同的速度,朝著相同的方向飛行,好像共用一個大腦。」
「但蝗蟲並不總是這樣。與主流的看法相反,蝗蟲是害羞、神秘又孤獨的蟲子,牠們通常會避免和彼此接觸。但是當區域內的蝗蟲密度達到一個臨界值時,蝗蟲之間的排斥力下降了。牠們開始向同類靠近,然後形成移動的群落。」也就是說,蝗蟲有兩種狀態,一種叫「獨居態」,一種叫「群居態」。
在獨居態時,蝗蟲通常身體呈淡綠色,性格膽小,不喜同類;在群居態時,蝗蟲會變成鮮亮的顏色,性格張揚。這是蝗蟲的表型可塑性,在外部環境改變的情況下,牠的外形、神經活動和行為也發生改變。
其中,蝗蟲的行為是轉變速度最快的,只要密度夠高,牠能在幾個小時內從孤僻變為外向。楚金教授對這種轉變非常好奇。但蝗蟲的集體行為很難研究,因為互動太複雜,很多細節都看不到。「於是我們想,也許可以把單個蝗蟲拿出來,讓牠和虛擬的蝗群互動呢?」
就這樣,楚金教授做出了斯科特口中的蝗蟲版「駭客任務」,營造出一個虛假的蝗蟲世界。這沒有特別難,楚金和他的學生們做了一個大圓球,把單個蝗蟲放在球上。當蝗蟲走路時,球會隨之而動,蝗蟲永遠處於最頂端。
在圓球周圍是白色螢幕,上面播放錄製好的蝗群影片。蝗蟲的眼睛位於頭兩側,沒有深度知覺(也就是看不出東西的遠近),因此不需要很好的成像效果就能騙過牠們。
「我們只需要對蝗蟲的眼睛進行追蹤,在牠眼球轉時以足夠快的速度更換影片內容,這樣就能騙過去。」楚金說,「牠以為周圍的蝗蟲是真實的,總是和其他蟲保持一致的前進方向。牠以為自己身處真實的蝗群中。」大圓球上擺的是還不會飛的小蝗蟲,會飛的成年蝗蟲放在另一個小球上。
「如果我們想了解龐大的蝗群,就必須看看牠們的大腦如何處理訊息。所以,我們把大蝗蟲固定住,將電極插入牠的脊髓,把牠放進虛擬的環境裡。」
「牠被固定在同一個地方,但仍然可以在球上自由行走。因為球是被空氣抬起來的,沒有摩擦力,蝗蟲可以輕鬆移動,甚至和虛擬的蝗群一起飛。」
「這樣,我們可以掌握蝗蟲做出的所有反應,也可以解碼牠做決定時的神經信號。」
楚金已經掌握了蝗蟲密度的大概臨界值。當密度低於臨界值時,蝗蟲會避免和其他蝗蟲主動接觸,當高於臨界值時,牠們會遠離接近自己的蝗蟲,同時向離自己遠的蝗蟲靠近。這種行為導致蝗群中出現「高密度帶」,也就是人類目睹到的蝗蟲大軍。
蝗蟲透過視覺、嗅覺和觸覺感知到周圍密度變高,牠們的血清素因此提升,情緒發生變化。抑制群居態的基因被打開,維持獨居態的基因被關閉,由此,蝗蟲變成了熱愛集體的動物。
蝗蟲會隨著同類密度來改變自身,是千萬年來進化出的特點。不過,為什麼當密度高的時候,蝗蟲會對同類嫌近喜遠呢?為了進一步研究,楚金教授做了一個大型蝗蟲實驗盤。
他和學生將10000多隻小蝗蟲放到裡面,每隻貼著反光標籤。實驗室裡有30個攝影機,全天無死角盯著蝗蟲,每秒拍攝100幀,精度達到亞毫米級別。為了讓蝗蟲們茁壯成長,楚金把溫度調到最佳的27至28度。
「我們的實驗室是模擬蝗蟲的生長環境。首先,我們觀察不同密度下的蝗蟲,看看牠們形成的結構和模式。然後,我們把食物整齊地倒在盤上,看牠們如何貪婪地吃糧食。」
「我們還會帶來襲擊者,其實就是一個球,看看蝗蟲如何反應。」
盤子裡的都是不會飛的小蝗蟲,選牠們是因為更好控制。在長出翅膀前,小蝗蟲們也有集體行為,牠們會形成「行軍隊」(marching band),跟著集體走來走去。「這些不會飛的小蝗蟲是了解蝗群成形的關鍵。在長出翅膀後,牠們會一起飛走。」
1
小蝗蟲們剛開始的行為是完全無序的,牠們就像氣體中的粒子,隨機相互碰撞,沒有連貫的運動。但漸漸的,牠們的行為從無序變成有序,看上去很像來回流動的液體。
楚金發現,這種集體行動並不是出於合作精神,而是……不想被同伴吃掉。「蝗蟲以相同的速度,向相同的方向行走,理由很簡單,這是為了避免自己被同類吃掉。我們透過研究蝗蟲的觸覺、視覺和營養狀態,發現集體行動是被同類相食的慾望驅動的。」「我們還進一步發現,當蝗群失去統一行動時,蝗蟲會增加運動的隨機性。雖然很反直覺,但這是為了讓群體更快地進入整齊狀態,也為了降低同類相食的風險。」
同類相食理論也能夠解釋,為什麼蝗蟲會遠離靠近自己的同類(不想被吃),而要接近遠處的同類(想吃別人)。為了減少自相殘殺,蝗蟲進化出統一步調的行動,引導自身向資源豐富的地帶飛去。楚金還發現蝗蟲成群後,牠們擁有集體智慧。
「我們最近開始了解到,動物成群能做出集體決策。我們看到在做集體決策時,神經是如何交流的;社交活動又如何把牠們的頭腦連接起來。」「蝗蟲成群後,集體的智慧高於每一個體的智慧。我們可以利用這點來學習蝗群如何出現,以及如何降低牠對人類的影響。」
雖然蝗災的危害極大,但人類目前想出來的辦法只有噴灑農藥。楚金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幫忙預測蝗災,農民不會再束手無策。
研究還在進行中。斯科特的採訪快結束時,蝗蟲盤裡出現前所未有的、類似野外蝗蟲的行動,讓科學家們相當興奮。「短短十分鐘時間,他們就提出了十幾個新的實驗想法。」斯科特感嘆,「這一切太棒啦。」
楚金的實驗被一些人吐槽殘忍,連斯科特都大開腦洞,猜測人類是否也置身於虛擬的環境裡,被高智商生物隨意操弄。
雖然,被愚弄的一生是很慘,但蝗蟲只是蝗蟲,就算不用來做實驗,牠們本來的命運就是被家禽吃掉。既然這樣,還是希望科學家們多多做實驗,消滅未來的蝗災吧……
回覆
檢舉
已有(2)人回文
電梯直達
升序瀏覽
大根
發表於 2023-4-20 06:53
有趣的蝗蟲行為觀察
回覆
檢舉
windfakeer
發表於 2023-4-20 08:24
幫蝗蟲造VR虛擬世界就是讓他們進入幻覺~用騙的?!
沒想到2樓那樣的亂回覆主題也可以過關???
回覆
檢舉
進階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發表回文
回覆並轉播
回覆後切換到最後一頁
發表新帖
驚驚驚嘆號
LV:1 旅人
追蹤
1540
主題
1540
回文
5
粉絲
卡提諾狂新聞
卡提諾論壇 Ck1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