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S的病患的評估及護理

kellenhuang 發表於 2005-11-15 22:32:14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0 10915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四字,中文譯為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這些年來,各研究論文內對ARDS的定義並不明確,一般大抵以臨床症狀、胸部X光片表現、生理及病理變化作為診斷依據。1994年,歐美學者針對開ARDS會發生在成人及兒童身上將故ARDS的‘A’字由adult改為acute,即ARDS的全名為「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中文譯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使用範圍不限於成人。

  臨床表徵如下﹕
a.急性發作;
b.重度缺氧,不論使用PEEP與否,氧合指數(PaO2/FIO2)均小或等於200MMHG(低於正常氧合40%以下);
c.胸部X光呈現兩側肺浸潤(兩側變白);
d.排除心臟衰竭因素,所以又稱為非心因性肺水腫。(即肺動脈楔壓若有測量,須小或等於18MMHG),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屬於較嚴重之肺傷害(acute lung injury),其主要的病理變化一般分為三期:
           第一期(水腫期) :肺組織有明顯的巨噬細胞及噬中性白血球浸潤,第一型肺泡上皮細胞(type I 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破壞,肺之微血管滲透性增加,肺泡中充斥著大量的液體以及滲出液造成急性肺水種導致病人極度低血氧而致命肺損傷因素出現後72小時內出現
           第二期透明膜(hyalinemembrane)形成期:嗜伊紅性之高蛋白滲出液沈著於肺泡表現,在顯微鏡下呈現透明膜般之構造與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所謂的透明膜症(hyaline membrane disease)相近,此為ARDS較為特別的病理特徵。
               第三期為纖維增生期(fibroproliferative phase):第二型肺泡細胞開始增生,其他細胞包括纖維肌細胞及發炎細胞也明顯增生,在第七天至第十天增升期達到高峰,細胞外基質及膠原蛋白明顯增加,肺泡壁間質變厚且發生纖維化此類變化若無法消退,會造成肺臟氣體交換功能無法恢復而導致病人無法脫離呼吸器,於肺損傷因素出現後第三天即可以出現,以上發現又稱為瀰漫性肺泡損傷(diffuse alveolar damage)約在肺損傷因素出現後第二至第五天發生一般病理學常把這項發現視為ARDS的診斷依據


  感染症所造成的肺炎(直接)以及敗血症(間接)為ARDS最常見的原因,病人的預後也最差,因為常出現多重器官衰竭之併發症MOF(Multiple Orgam Faliure)故大多數病患都會因呼吸衰竭而需要插上人工氣道並且使用呼吸器。治療上,除了一般的加護重症原則外,如何去除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原因常是決定病患生死的關鍵。
治療
?        一.目前尚無有效的療法
?        二.治療方針:1.維持血流灌注,提供組織所需氧氣,避免末端器官損傷
                                            2.避免相關的併發症
?        三.支持性藥物療法
?        四.人工呼吸器(low T/V,high peep high rate)

護理措施
所有與肺炎;肺水腫及其他肺部疾病病人有關氣體交換障礙的護理處理原則如:
一.        維持足夠的氣體交換量
二.        恢復有效的呼吸型態
三.        維持正常體溫恆定
四.        減輕胸部疼痛不適
五.        暸解居家照顧注意事項


MIKAKO:這位大大,非常感謝你的提供,但本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護理人員能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提供原創的經驗,而此篇多數都是從各網頁剪貼下來的,所以將它移到護理情報的地方囉~

[ 本帖最後由 咪糖 於 2008-4-9 03:38 編輯 ]

暫無任何回文,期待你打破沉寂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