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贊同嘉璐藥師版大的概念!
一、!
藥師是醫師和病患之間的橋樑,這種角色扮演至少再台灣的醫療化過程的現階段是確立的。
在民眾端:因為網路的發達,強化了知識的可近性,民眾對專業知識一知半解之下,自然粉多粉多疑問產生,關係到其自身的健康當然會粉關心,想要詢問。可是,要到橋樑的另一端的障礙:1.要掛號2.不知如何問3.醫師粉忙,「三長兩短」就被三振出局了。
在醫院醫師端:「業績」壓力下,能分配給單一病患的時間實在可憐,匆忙間做出診斷已經是粉不容易的了,醫師哪有時間理會那些「不成熟」、「一知半解」、「不知道在問啥」的問題!?所以常用一句「到底你是醫師,還是我是醫師」來堵住病患的疑問。
我常常比喻藥師是要扮演「墊腳椅」的角色,讓民眾站在藥師的肩膀上,墊高後的高度足夠和醫師對談。
二、
藥師的專業化朝「兩極」化發展:
其實我不太同意「兩極」這個用詞,它不是「極」。
藥師的「專業化」正開始了一個新發展。不只再台灣,這種趨勢已經成為世界藥學會推展的重點。
「專業化」一詞是醫療社會學中的專有名詞,它含有逐漸變化的意思。藥師的專業不是固定的而是隨著社會的演進、民眾的要求和專業團體的努力而逐漸變化、回應社會要求,又受到社會的肯定之後逐步演進的。
所以我不認為是「極」! 而是另一個發展新方向,新方向並不是要排斥舊方向,而是期待各種方向的發展之後,透過專業內的整合,提供給社會民眾「面」狀(不能說全面,因為將來還持續發展)的專業服務,所謂「專業」必須讓民眾肯定「藥師」是一體的。
所以沒有「極」,不論是否含有對立的意思都沒有「極」!!
臨床藥師是緊急醫療團隊裡的一環,因為種種的原因和努力,近年的發展已經逐漸受到肯定,這是值得欣慰的。可是緊急醫療團隊是整體存在於醫院機構之中,粉難進入社區民眾的生活區域裡。
社區藥師雖然是站在社區的第一線,卻因為一直沒有「專業團體」的擙援,一向都單打獨鬥,形同散沙,其實這也是「社區藥師」工作的可愛之處。
其中主要的問題是:沒有任何一個專業機構,包括公會去整合、去定立社區藥事服務準則。將凝聚力量加進散沙之中,使它成為「專業的一體性」。
所幸近年來台灣的社會發展已經迫使政府機關注意到這一個問題,企圖下力整合,使之成為社會上堅強的「社區藥事服務網絡」。
可是問題又來了,由於過去藥師的專業領域之中幾乎完全缺乏社會學的教育,對「社區經營」更是完全沒有概念。說得更嚴重一點,藥師專業養成過程根本沒有團隊合作的教育。
在這種情形之下,雖然政府有心、民眾有需求,藥師卻始終無法滿足社會的要求…
三、
如今只能期待學校教育對「藥師」的定義,從新定位。這一個曠日費時、緩不濟急,卻是最根本的釜底抽薪之計。
只能期望逐漸改變現在在職藥師的觀念,不要成為未來藥師的「絆腳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