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油即是俗稱的黑油
對於四行程車種來說指的是 引擎機油(Motor Oil),二行程車種即是指 噴合油
四行程 4T車 俗稱 清油車
機油平時停留在 引擎曲軸箱底部,又稱曲軸箱油(Crank-case oils);
引擎運轉時利用機油幫浦壓送和曲軸油杓潑濺的方式潤滑各機件,汽油燃燒後產生的高溫和廢氣分子會使
它氧化和劣化,所以行駛一定里程甚至是放置一段時間就必須更換 。
一般行車手冊皆建議1000km更換,實際換油週期需視 車種、引擎型式 與 駕駛習性 而定
只要失油率不高,又能慎選有品牌的合成機油
個人認為" 常以定速60~70騎長途且車況良好的車 " 可以稍微延後更換里程,1000km是理所當然,1500km更不
是辦不到。(習慣以大灌油門長途行駛就可能沒辦法)
只是~在市區走走停停的車,可能因為只作短距離行駛引擎未達到最佳工作溫度就熄火停車,燃燒不完全
產生的廢棄微粒分子容易吸附在機油裡,造成機油提早劣化氧化~。
如果停車之後馬上把機油油尺抽起來,有聞到一股很重的汽油味,則最好不要等到機油更換里程的警示燈
變紅,就提早作更換。
二行程 2T車 俗稱 黑油車
潤滑油和汽油是分離供給的,以便控制混合比例,所以稱為噴合油,通常避免加汽油的同時還要按比例
混合潤滑油的困擾(一般稱作"預混",比例約 50:1~ 25:1,大部分的農用機械跟早期二行程武車還有比賽用車
便是如此),設置有塑膠機油箱供車主添加。
二行程車之所以很容易冒白煙,排放廢氣之HC值也比四行程車高很多,是因為二行程車種是將汽油和機油
一起霧化後的混合油氣,先行潤滑汽缸璧和曲軸箱,再進入由活塞掃進燃燒室燃燒,機油要隨著汽油燃燒
後排放。通常都會設有機油警示燈提醒車主,燈亮後需盡快添加機油。
而四行程車的機油不需要混合油氣,除非有重大問題否則正常情況下機油消耗量極少。
因政府訂定的四期環保法規開始實行,其中對於二行程車輛的排放標準比三期嚴格許多,以加速二行程機
車舊車的汰換,未來可能走向噴射控制的二行程機車,如光陽的X-MODE,以較為精準的控制混合比例和環保排放。
下表列中的齒輪油 常見為"牙膏條狀"的包裝,二行程檔車另有黏度較稀的鐵罐裝原廠齒輪油,基本功能都只有
負責潤滑齒輪箱內的齒輪,如果不是重負荷的車輛如卡車等,在一時找不到原廠齒輪油的情況下,可用"SAE10w-40
左右的 4T機油 或是 普通2T機油等黏度相近的油品"代替,早期像HONDA喜美的手排變速箱油便可如此。
常見車種和相關油品關係
車種 / 油品
引擎機油 Motor Oil
二行程噴合油(俗稱CCI)
齒輪油 Gear Oil
二行程速克達
(Dio、Going、Jog )
無
有
有(在後輪附近)
二行程打檔車
(追風、NSR、B1 )
無
有
有(離合器變速系統,在引擎的右半部,曲軸箱旁)
四行程速克達
(奔騰、悍將、天鵝)
有
無
有(在後輪附近)
四行程打檔車
(傳狼、愛將、重車)
有
無
無(由引擎機油直接潤滑)
~~~~~~~~~~~~~~~~~~~~~~~~~~~~~~~~~~~~~~~~~~~~~~~~~~~~~~~~~
*以下介紹跟說明皆以 四行程機油 為主
一般市面上所販售的四行程油品來說,主要可以分為礦物油、合成油、全合成油 三種。
在台灣多達數百種品牌的油品市場上,銷售主流是以合成機油為主,而礦物油也不是沒有人用,只不過在廣告以及
宣傳方面,加上利潤的考量,目前廠商主打的產品還是多為合成機油;二行程機油亦是如此,合成油如嘉實多TTS
、培力H1R等一定較貴。目前在選購市面上的油品時,排除品牌差異的因素,應先考慮是否為合成機油,再考慮認
證等級和SAE黏度(如何辨識外包裝上的標籤說明,稍後會提到)
通常來說,低溫和高溫兩數字相差越大的機油越貴,且超低黏度 ex: 0W-40、5W-30的機油價格也偏高。
機油選用是路遙知馬力,而且就算選到品質不佳的非原裝油或假油,兩三萬公里內也不一定會馬上出毛病;目前在我家保養紀錄
是一台95年三菱菱帥舊Lancer計程車,跑超過110萬公里,還沒塘缸過,只有回原廠換過活塞環、墊片和油封,他用的不是全合成
機油只是一般最便宜的礦物油+油精而已,所以只要不是用到假油,良好的操駕習慣加上正確保養的觀念,想要有效延長引擎本
身的壽命都不是問題。
註: 車況好除了引擎之外,需要其他週邊配合,從全車的協調性來考量
照顧車子除了機油之外,傳動變速、點火、進排氣跟供油、電路系統都要定期保養或更換,單靠任何神油
來改進車況,效果非常地有限。
1. 礦物油
市面上常見價格150元左右的油品通常都屬於此類,甚至範圍再下探
賣場常見價位 $3X~100 之間的大多都屬於礦物油,在外包裝上不太會有明顯的標示
通常只標示 Multi-Grade ,意思是"複級機油",或是僅僅標示SAE xw-xx黏度等級。
此種油的製作方式顧名思義是直接以地下挖出的原油經過提煉後,再加上各油廠實驗室所研發出來的添加劑
配方製成,主要成分為HC碳氫化合物;相對於合成基礎油來說,礦物油品的化學分子鏈結構較為脆弱,如果在駕駛時
常有激情演出的車主,狂催油門時曲軸油封附近所產生強大的剪力、離心力和高溫會將分子結構破壞,造成油膜破裂。
所以這類油品在激烈操駕之下,較易裂解變質,形成油泥積垢,但是在一般操駕方式下,基本保護引擎的能力以及耐用
度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礦物性基礎油含有的各式蠟質成分沒有辦法摻配出低黏度的油品,像前面數字是0W的油品
如果添加劑為了遷就低溫流動性就沒有辦法兼顧高溫黏度,反之亦然...
一般常見的黏度多半是 5W-30 10W-30 10W-40 15W-40 15W-50 20W-40 20W-50
也就是說高低溫黏度數字相差太多的油品,基本上就不會是礦物油。
有別於傳統分餾後經過溶劑精煉的礦物基礎油,近年一種低成本高品質的基礎油煉製技術已逐漸普及應用(Hydrocracking)
把石油蒸餾下來相同沸點的東西,高壓中溫下用多種觸媒加氫處理
使高分子量的分子氫化,去除含硫氮氧等分子,抗氧化跟抗腐蝕性比傳統精鍊的礦物油好一些
殘碳份更低,顏色更漂亮,最大的優勢是成本比合成油彽許多,但又能得到品質穩定產量大的基礎油
且已納入廣義的合成油,所以目前市面上才會出現很多較便宜的合成機油
2. 合成機油
這類機油介於礦物油與全合成油之間,價位約落在 $100~500 元左右
當我們在察看此類油品的包裝時,通常上面會印有 Synthetic、 Synthetic Based、 Semi-Synthetic 或者是德文
SYNTHES 的標示,而不論是英文或德文,都統稱 半合成機油,或簡稱為 合成油 (超合成機油)。
合成油的基礎為"合成油脂與礦物油類"做一定比例的添加,最後透過特殊的添加劑來控制油質與化學分子的穩定性,不過這
類油品製造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在於混合比例的拿捏與控制,一旦這個灰色地帶出現問題,很容易造成油質產生變化等
不穩定因素,所以唯獨在選購半合成機油時,在品牌、種類眾多的情況下,最好注意有口碑的大廠,否則有很多這類油品都
是台灣商人自行進口原料攪拌的,或有可能是次級品,為了愛車著想,各位還是小心為上。
3. 全合成機油
全合成機油是目前各家廠商急欲搶食的市場大餅,也是能代表自己研發技術的產品
價位帶很廣 $250~1000 元都有可能出現,這類機油的包裝往往會見到 100% Synthetic、 Full(y) Synthetic 或是
德文 VOLL SYNTHESE 之類的標示,市場上也往往會直接有中文說明明顯強調該項產品為 100﹪全合成油。
聚α-烯烴 PAO (ex: 美孚 ) 和 酯類 (ex: MOTUL ) 是目前數量最大宗的合成基礎油,它的意思是指該油品全部為合成物質
廠商在實驗室內經由化學變化製造而成,這稱之為 『合成基礎油』。
不過事實上,經由這種過程製造出來的合成物,嚴格來說並不是真正的油,有人說應該稱之為 人工脂 或是稱為 潤滑脂
只是因為合成基礎油外觀跟傳統油品幾乎一樣,在幾經化學改變及添加多種特殊物質後,已可展現抗氧化、抗磨損、抗
泡、清淨、低溫流動性佳等多項功能,所以價位上會比一般的機油來的高,而且油的品質也可控制得很好。
4. 機油精
我滿喜歡某位資深前輩說的
"生產機油的廠商多半信誓旦旦的說不需要添加油精,而油精業者又對天發誓跟每一款機油混合使用都絕對沒有問題?"
小弟個人的看法是,從新車開始如果要使用礦物油,添加油精可以增加保護性,如果使用半合成跟全合成機油則大可以
省去這筆開銷,改投資在機油上提早里程更換,但倘若閣下是駕駛年老力衰且體質虛弱的老車,在適度的機油道清潔和
燃燒室去積碳處理之後,再試著添加各大名牌機油精,就算無法變回生龍活虎的狀態,多少也能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
不過還須注意 油泥生成控制 還有 造成機油提早劣化 的問題
(1) 老車想添加油精之前還有長期使用機油精的車種,可以考慮使用Engine Flush,或者使用一次柴油引擎機油,並提早
漏掉換新當作清潔引擎內部本身的油泥積垢,再來使用正常保養的機油並添加油精,並注意油精添加的比例。
(2) 因為油精裡面的基礎油和添加劑會和現有的機油起作用,如果化學反應是1+1≠ 2 ,會產生機油提早衰退劣化的副作
用,這個有點運氣的成分在,需要花時間去try了
目前市面上最有名的不外乎愛鐵強ATTACH (汽車用鐵罐裝和機車用塑膠瓶的內容物似乎是一樣的,都是帶有粉狀物的紫
色黏稠液體)、摩托拉MOTOR UP、Slick50、ER奈米油精、X1-R等等,我自己在機車上則試用過Slick50、光陽油精靈、愛
鐵強、ER奈米油精跟德國雙牛油精,個人感覺較為明顯的是 ER奈米油精 和 雙牛油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