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30年前,經濟規模不是那麼發達,一般人除非是達官貴人,想要出頭只有靠苦讀,那個時候的時髦用語,
就是一句「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意思就是說,唸書要讀台大,留學得去美國。
過去的用語現在雖然變了調,但是基本的結構,對於台灣目前的棒球環境,卻還是相當貼切。
如果把也在日本打球的姜建銘、林英傑、林威助、張誌家、許銘傑、陽仲壽和陽耀勳等人算在內,
再加上旅美大、小聯盟十多人,合計起來已接近25人,已足夠組一支職業隊,和真正的強隊較量。
而這些算是台灣的棒球精英為什麼不留在島上,除了經濟因素,環境是不是另一處考量所在?
目前從台灣到美國大、小聯盟的球員多達17人,掛頭牌當屬洋基的王建民、道奇有郭泓志和胡金龍,
洛磯則是曹錦輝和羅錦龍。水手則包含了陳鏞基、武昭關、和羅國輝。藍鳥則有鄭錡鴻和耿伯軒,
費城人則是林彥峰,紅襪則囊括了蔣智賢、葉丁仁、黃志祥和林旺億,勇士隊則有洪晨恩,
印地安人則為增菘瑋。分佈美國職棒多達九支球團。
球員中包括投手和野手,特色是年輕有潛力,具有未來性,除了王建民、郭泓志和曹錦輝已在大聯盟有知名度外,
從這些選手中,再有冒出頭的角色,將來是可以預期的。
從過去王建民和曹錦輝這一級球員,簽約金動輒以美金百萬美元起價,到只要數十萬美金,
台灣球員都願意出國一試,可見整個台灣棒球界對挑戰美國職棒的觀念和想法,已經和二、三十年前有很大的差異。
現在是只要有機會,就算不多的簽約金,還是有人願意拚,球員這麼想,球員的父母親同樣這樣的認為。
會有這樣的徹頭徹尾的改變,除了大聯盟不再如過去一般遙不可及外,台灣的棒球環境的不單純,
也左右了球員的選擇。
2006.09.21 中國時報
-------------------------------------------------------------
沒有好的制度,沒有對發展台灣的棒球做規劃,
沒有政府的支持,對棒球不聞不問,
會有今天也是正常的,
台灣的棒球運動問題太多了,
但是到現在都沒有人出來好好解決
但是球迷也不是白痴,
所以看到現在每場球,看球的人那麼少
我們都已經習以為常了,
什麼蕭條,都是藉口了,
沒有一個有魄力的政策,
我想中職結束的一天也會
加速到來
到現在也不知看過多少政客說
要改善棒球,有做到的有幾個
有改善的又有幾個..........
[ 本帖最後由 0916279173 於 2006-9-21 11:57 AM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