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面對賣場和量販店裡滿山滿谷的食品,再加上時有所聞的黑心食品,真是讓人吃得不安心!
2005年7月澳洲「選擇」雜誌裡,寫著一篇與食品標示相關的文章,內容提及:「但隨著業者促銷花招,是這些廣告標語的標示,可能隱藏著消費者不知道的迷思。」,針對這7點迷思,消基會特別對照市售商品,來提醒國內消費者,讓您做一個更聰明的消費者。
◎ 迷思一、標示永遠強調正面特質:鼓吹食品的好處而忽略負面評價。
市售「超涼口香糖」其提神效果受到許多消費者愛戴,業者也在標示及廣告中強打「喉嚨舒爽 清新順暢」,孰不知消費者若食用過量可能產生呼吸困難!
去年12月一位40多歲的先生,一口氣吞下了6顆,結果是口水流個不停,連吃東西也都食之無味了,主要是因為薄荷濃度太高,造成口腔黏膜裡面的化學傷害,細胞受到破壞造成局部的血管擴張,產生呼吸困難。
市售喉糖也強調「滋潤爽聲 清涼舒暢 口氣清新 怡神爽口」,消費者為了保持口氣清新,喉嚨舒爽,都喜歡含顆喉糖,但卻不知道喉糖可能就只是糖,也可能含有「苯甲酸及咖啡鹼」!
消基會提醒,喉糖外包裝需標示著衛生署藥物許可字號,才是藥用性喉糖,其它則是純粹食品,效果有限,還可能含有防腐劑、咖啡因和熱量。
衛生局也提醒民眾,吃喉糖千萬要分清楚吃的是糖還是藥,以免吃出了毛病。
對此,消基會呼籲主管機關在法律上所訂定的法則,除了讓消費者擁有知的權利,也應規範業者在廣告文宣上應據實以告,讓業者能將食品食用後可能產生的好壞標示於外包裝上,提供消費者更完整的食品資訊。
◎ 迷思二、借能量之名:從運動科學看起來,這個商品應該不錯。
「營養穀物早餐」以「運動員」做為背景圖,容易讓消費者產生幻覺,認為食用該食物後,可以產生相當的能量;但事實上,它每100公克的熱量,高達390大卡,而 4-6歲兒童,每天約需 1300-1700 大卡。換句話說,如果幼兒當天早餐食用穀物100公克(390卡)、熱狗(約245卡),那攝取一份早餐,即幾乎達到當日所需熱量的1/2,有攝食過量之虞。
◎ 迷思三、打迷糊仗:使用聽起來很正面卻沒有實質意義的描述。
市售許多茶飲料,以「輕體」或「窈窕」等詞彙做為主張,聽起來很正面,卻都沒有明確的定義,消費者只能憑自己的想像去描繪,這些詞彙對這個食品所代表的意涵。
又或者,「好」、「健康」、「營養」等詞彙和訴求,沒有被明確定義,只能讓消費者自己去描繪出對這個食品所代表的意涵輪廓。
澳洲「選擇」雜誌就指出,「杏仁可可」就以「營養及美味健康的食品」標示於外包裝,但這個商品含有65%的糖分。
而「輕淡」或「低卡」也是相當不明確的詞語,如「菜籽油」宣稱「輕淡」,許多民眾會認為是低卡、低脂,但是從一個隱匿的極小標示卻顯示,所謂的「輕淡」指的是顏色和口感。
◎ 迷思四、不斷地「? ? ?屆v:藉由類似「?屆v的記號,增強商品的吸引力。
消費者容易認為在食品標示上的「?屆v,代表這商品達到某些標準,而且愈多「?屆v愈好,但花時間去閱讀這些「?屆v的內容後,常常只是為了達到吸引消費者的目的而已。
有機玉米粒會用「?屆v來表示商品的優點量,「?延L農藥、?延L加糖、?延L防腐劑」,但「有機」本身就是代表不施農藥及化學肥料,所種植出來的蔬菜。因此業者在「?屆v顯示「無農藥」更證明了業者的「?屆v只是要吸引消費者購買而已,並無其他實質的意義。
◎ 迷思五、幻象魔法:用美好圖像來吸引、誘惑消費者。
我們最常看到的,就是「大塊牛肉麵」,以大塊牛肉圖像作為包裝上裝飾,被描述成「濃郁而味道十足的牛肉湯」,但實際上,澳洲所測試的結果並非如此,它只有2%的牛肉。
在台灣,我們也常看到這樣的現象,雖然業者會在包裝上標示「產品以實物為準」等類似字句,但消費者保護法第22條的規定:「企業經營者應確保廣告內容之真實,其對消費者所負之義務不得低於廣告之內容」,而商品圖片亦為廣告之一部分,故業者應提供與圖片相同之產品。
◎ 迷思六、看不見的加分:以商品中本來就沒有的成分作為促銷賣點。
蔬菜油或葵花油原本就不會含有膽固醇,飲食中的膽固醇通常在肉類才有(海鮮產品中也含有膽固醇)。不過某些品牌的植物油,在標示上聲稱「不含膽固醇、零膽固醇」。這是真實情形沒有錯,但是卻被業者拿來當作影響消費者購買的關鍵(因為無論哪個品牌的植物油都不會有膽固醇,宣稱「不含膽固醇、零膽固醇」已誤導了消費者!)。
◎ 迷思七、其他商業上常用伎倆:名人代言
? 找有公信力的名人見證背書,可以改善商品形象,運動員常常是促銷品牌的代言人—完美健康和強健體魄的形象,就是希望藉由這樣的形象來與品牌作連結。
某速食店在促銷時,也善用這樣的連結,請來知名運動員代言「活力早餐」;但是這樣美好的形象,但該公司的商品大部分是高熱量的食物,卻因此可能被消費者遺忘。
? 把多脂或者高糖分的商品敘述為「健康均衡飲食的重要一環」,或是「只要也吃很多健康食物,偶爾食用其實並無大礙」、「熱量是不好的,但是能量是好的」這個觀念,讓高糖分、高卡路里的食品搖身一變成為「產生能量的包裝」。
食品產業常使用「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飲食習慣」這個論述,如果您也贊同這一點,將促使不營養的食品繼續製造,並且把獲取良好營養食物的責任,推到每位消費者身上。
◎ 消基會提醒您:
在消費意識抬頭的今天,消費者選購食品前,除了購買標示詳細清楚的食品外,千萬別讓業者的促銷花招吸引,該類廣告或宣稱雖然不致於涉及廣告不實,但天花亂墜的廣告術語背後,卻足以誤導消費者,做了錯誤的消費決策!什麼是自己所需要的,對您才是最重要的,希望您也可以是一個聰明的消費者喔!
***轉貼消費新知***
[ 本帖最後由 starry 於 2007-1-11 04:11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