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簡報
http://eem.pcc.gov.tw/eemadm/fil ... PCC0940246PPT04.pdf
本研究為針對國內現階段河溪、海岸等7K域環境,進行生態工法技術及生態環境之研究發展與應用,並研提水域生態工法在先期規劃作業、設計、施工、維護與管理等階段的作業流程,供工程單位在採用生態工法時,有選循的基礎及管控的機制,為其通案性與制度性為主的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屬彙整型。本研究計畫為期二年半,本階段為第二年之工作。
本期研究首先籍由水域生態工法概述引入整體集水區生態工法概念、水域物理與生態特性及生態工法內涵,以期建立讀者對生態工法的基本認知,及應具備的態度。蒐集國內外工程及環境調查監測技術,以瞭解國外生態工法發展的程度與脈絡及國內現階現的研究成果。由國內外的研究成果顯示,生態工法發展的策略及方向,係朝向運用科學化之工具協助計畫的執行及其效益的量化與評價;後續的監測分析成果則用以協助生態技術的修正及計畫效益的評估。
本期研究依國內外之生態環境評估技術,初步發展汀溪環境快速評估系統(SERAS),以期全面建立台灣汀溪生態環境狀態,作為未來集水區管理、河川生態復育策略及生態工法執行之參考。在河溪整治工法則導入汀相學觀念,融合水理與輸砂特性及生態需求考量建立生態工法選擇與布置流程,提供工程人員更有系統性與邏輯性的考量。物理棲地營造則考量目標物種之特性進行微棲地調查,並引入物理棲地模式協助生態復育時量化的評價。生態工法評估重點則可協助工程人員瞭解冬工法施作時於安全與生態需求的考量。
本階段參與先期規劃、設計、施工及維護管理等四階的案例,經由參與過程的回饋,以修正冬階段作業流程。其中,以后番子坑溪颱洪事件過後監測的回饋經驗顯示,我國以生態治河已有初步成效。
本階段依第二期之研究成果,研擬後續工作內容如下
一、就本土化生態工法技術持續研究及實地應用,並持續進行安全性、生態效益評估與調查研究。
二、研擬水域整體規劃治理原則.包括工法配置與施工之準則等。
三、建立生態工法的分析評估模式.包托安全性、景觀調和性及生物棲地復育效果等。
四、建立生態工法規劃設計準則、工法技術及管理制度等,以供其他類似工程計畫參考。
五、召開專家學者會議及座談會並完成河溪環境快速評估系統架構及河溪生態工法參考手冊。
六、針對研究成果挑選實際案例進行模擬驗證。
七、配合工程會作業需要協助辦理研究成果之教育推廣訓
報告書全文下載
http://eem.pcc.gov.tw/eemadm/fil ... g_assist_custom.gi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