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主題的意義不多說
就只是為了這幾年來的政治惡鬥,經濟蕭條以及治安敗壞等因素。
說到老百姓,也就是民主社會的基本。
一個政策有其利也有其弊。
而民主社會的基本條件就是以多數人的福祉來做真正該做出的政策。
無關男女老少,顏色種族之分。
而最近以最熱門多數民眾破口大罵的"正名","樂生拆遷與否","高捷弊案","ETC弊案","半夜銅像拆除","二二八事件抱怨","核四停建"等事情
雖然能提出的也只有現在這幾個印象比較深刻的。
可哪一個政策或者該作為是當政者為"多數百姓"為主而做出的?
純以樂生,我真的只能感慨說,為了一小群行將就木的老人不要"搬家"為由而遲遲不拆,導致花了不少老百姓的錢,金額數目絕對不是你我可以一生就賺的到的。
請問這是以多數百姓福祉所做的?況且這是多年老早就已經決定的拆遷案。
而以正名這個可笑的舉動來說,說竄國也不是,但說此舉是為了誰???這一點我真的只能說,為了執政黨他們自己,多數老百姓的心聲多半只剩下一個:"該做的不做,做一些沒有建設性的政策。"
舉了兩個例子,剩下的例子不用多說,全台灣中華民國的老百姓都知道,沒有一個是為多數老百姓所做的政策或者行政。純只為私利而以。
說到弊,不妨直說,沒有一個政策是完美無暇而是每個政策都有每個政策的"犧牲者"。要問其政策成功與否,或多或少的老百姓得此優惠那才是要點。
過去的前執政黨,為人詬病是為黑金且以該恐怖手段維持治安,也就是戒嚴時期。
但以做出政策以及行政,雖非為好但至少多數民眾因此而受惠。
"弊"少的例子,或許以耕者有其田,或者三七五減租就已經算是不錯的。其歷史自己多翻翻。
總結:雖然多數都指的是現今執政黨的問題,但以做例子來說,實為最寫實且最貼切的了。以上哪一個政策或者行政是真的為多數百姓做出且有建設性的,有遠見的?說明白了也就只是想表達政治是為多數百姓著想所以才得以產生的,不管是中共,台灣,美國或者北韓這幾個比較鮮明的對比,失去了對多數百姓的著想,政治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PS:目前許多人都講了,都是挑爛蘋果,只能挑比較"不爛"的爛蘋果。而趣味的是因當時想著現今的執政黨可能會比較好的想法底下,民眾選了一個蛀蟲更多的"青蘋果",丟了一個又老又皺八八且有點爛的蘋果`
PS part2:寫了許多,不是為了要筆戰而是不管當今政府是哪個主義為基本。只要能為百姓爭取福利,就算是帝制我也願意。
PS part3:真的是我寫的啊:cryi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