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風流三國 作者:浴火重生(已完成)

 關閉
michaelchih 2009-10-10 20:20:25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55 695077
michaelchih 發表於 2009-10-16 20:15
第十一卷 第二章 歷史中的人物(一)
龐統似有深意的望了一眼張浪後道:“還止如此吧?恐怕主公想的是先借傀儡之手,除掉司馬懿,然後再策反曹營,那時再將分散的勢力逐個蠶食。”

    郭嘉很是憤慨的說道:“對!最好是控制這個傀儡,殺了司馬懿!”

    張浪道:“事情不會這麼簡單,以司馬懿之才應該不會這麼輕易的被傀儡殺死。但是由我們從幕後策劃的話,那事情就得另當別論咯!”

    周瑜道:“主公英明!此數計並施,想來司馬懿這此也跑不掉了吧?”

    張浪道:“不然!司馬懿絕非泛泛之輩,想要憑藉此數計就想殺他,談何容易?”其實張浪嘴上雖說歷史之事三分假七分真,可是自己畢竟對他太熟悉了。司馬懿怎會如此輕易的死在自己的手上。

    龐統道:“主公!既然司馬懿如此這般厲害,那我們可緩後再圖之。只要不被他控制曹營大權,那我們就算贏了一半了。”

    張浪道:“士元所言,我也想過,可如若這次把司馬懿留下的話,將來必定會後患無窮。”能從諸葛亮手裏拿到蜀漢的人,這個實力強悍到什麼程度啊?

    周瑜道:“主公,士元所言不無道理,只要我們不讓司馬懿得到曹營的大權,就算他有什麼本事,沒有兵權也是無濟於事啊!”

    張浪這時突然想到了什麼,恍然大悟道:“吾剛才思量許久,終於想到一人,他要是出手的話司馬懿可除也!”

    眾人立即猜測這人是誰。跟隨張浪多年,他們都知道從張浪嘴裏說出來的人,就沒有一個是簡單的人物!這分信任似是成為了江東不變的真理了!田豐道:“確實!若水鏡先生出手的話,必可降伏司馬懿,可是他已經隱居山林多年,且早就不理世事,若要他出山,想來不大可能!”

    張浪接著道:“水鏡先生確實有此本事,但正如元皓所言我也知道,水鏡先生早就不理世事,隱居山林所以我根本就打算要打擾他。”

    郭嘉道:“莫非是劉備手下的諸葛臥龍先生?”

    張浪聽到郭嘉如此說到,便想起“黃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去世。臨終時,令司馬懿與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征東大將軍曹休為輔政大臣。曹丕對太子說:“有間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明帝即位,改封司馬懿為舞陽侯。

    孫權得知魏文帝去世後,於八月出兵攻魏。命吳左將軍諸葛瑾部兵分兩路進攻襄陽(今湖北襄樊),親自率軍進攻江夏郡(治安陸,今湖北雲夢西南)。孫權一路為魏軍所敗,遂撤兵而走。而諸葛瑾則被司馬懿擊敗,並斬殺吳將張霸,斬首千餘級。十二月,升任驃騎將軍。

    太和元年(227年)六月,明帝命司馬懿駐紮宛城,加督荊、豫二州諸軍事。

    當初蜀將孟達降魏時,魏朝待其甚厚,司馬懿認為他言行傾巧,不可信任。但皇帝不聽,任命孟達領新城太守,封侯,假節。魏文帝死後,孟達失寵,蜀丞相諸葛亮即暗中與之通信,圖謀叛魏。諸葛亮恐他言行反覆無常,想促他速叛,知魏興太守申儀和他有矛盾,便派郭模到申儀處詐降,有意洩露其事。孟達聞此洩露,準備馬上起兵。

    申儀將此事密告司馬懿後,司馬懿怕他突然發難,給他去信,詳為慰解,信中說:“將軍昔棄劉備,讬身國家,國家委將軍以疆埸之任,任將軍以圖蜀之事,可謂心貫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齒于將軍。諸葛亮欲相破,惟苦無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豈輕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

    孟達得信大喜,猶豫不決。司馬懿則暗中率軍進討,諸將見孟達與吳蜀交接,勸司馬懿先觀而後動。司馬懿說:“達無信義,此其相疑之時也,當及其未定促決之”。司馬懿親自率軍日夜兼程前去討伐孟達,八天后抵達新城城下。吳、蜀派出援兵解救孟達,被司馬懿部攔阻於西城的安橋、木蘭塞等地。此前,諸葛亮曾告誡孟達加緊防範,不要上當,孟達寫信給諸葛亮,認為:“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聞吾舉事,當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間也,則吾城已固,諸軍足辦。則吾所在深險,司馬公必不自來;諸將來,吾無患矣”。等到兵臨城下,孟達又寫信給諸葛亮,驚歎:“吾舉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

    上庸城三面環水,孟達在城外樹立木柵,加固城防。司馬懿揮師渡水,毀其木柵,直逼城下。太和二年(228年)正月,司馬懿兵分八路攻城,攻十六天,孟達的外甥鄧賢、部將李輔開城投降。魏軍入城,擒斬孟達,傳首京師,俘獲萬餘人。司馬懿回軍,仍駐宛城,獎勸農桑,禁止浮費。南方吏民心悅誠服。

    前初,申儀久在魏興郡,專威弄權,擅自借皇帝名義刻制印信,私相授予。孟達被殺之後,申儀自生疑慮。當時各郡郡守見司馬懿克敵制勝,紛紛奉禮祝賀。司馬懿聽之任之,並讓人向申儀暗示。申儀只好前來祝賀。司馬儀乘機將他收捕,送往京師。

    司馬懿又將孟達餘眾七千餘家遷往幽州。不久蜀將姚靜、鄭他等率其部屬七千餘人來降。

    當時邊郡新附,戶口不實。朝廷想加以核實,請司馬懿進京,徵詢他的意見。司馬懿認為:“賊以密網束下,故下棄之。宜弘以大綱,則自然安樂”。明帝又部他吳蜀都該討伐,應該先從何處著手?司馬懿回答說:“吳以中國不習水戰,故敢散居東關。凡攻敵,必扼其喉而摏其心。夏口、東關,賊之心喉。若為陸軍以向皖城,引權東下,為水戰軍向夏口,乘其虛而擊之,此神兵從天而墜,破之必矣”。明帝同意他的看法,命他仍舊駐紮宛城。
michaelchih 發表於 2009-10-16 20:15
第十一卷 第三章 司馬懿的歷史

太和二年(228年)五月,吳鄱陽太守周魴派人送親筆信給曹休,謊稱受到吳王責難,打算棄吳降魏,請求派兵接應。曹休未辨真偽,即率步、騎兵10萬人,去皖城(今安徽潛山)接應。明帝也(治晉陽,今太原西南)命司馬懿率軍向江陵(今湖北江陵),與曹休相策應。八月,曹休為吳軍大敗,殘部幸得賈逵接應,方得生還。

    太和三年(227年),蜀丞相諸葛亮第三次出兵攻魏,並佔據武都、陰平二郡。太和四年(230年),魏明帝決定興師伐蜀。升司馬懿任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與大司馬曹真一起伐蜀。

    八月,魏明帝命曹真率主力由長安入子午谷,左將軍張郃出斜谷,司馬懿自荊州溯漢水出西城(今陝西安康西北),將兵分三路會攻漢中。司馬懿從西城開拓道路,水陸並進,沿著沔水逆流而上,直達朐腮,攻克新豐縣,駐軍丹口,後遇雨班師。

    太和五年(231年),二月,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第四出進攻魏,包圍祁山(今甘肅東南部山地)賈嗣、魏平部,並以木牛流馬運輸糧草。明帝對司馬懿說:“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派他西駐長安,都督左將軍張郃、雍州刺史郭淮等防禦蜀軍。司馬懿留部將費曜、戴陵率4000人守邽(今甘肅天水),自率主力西救祁山。張郃勸司馬懿分兵駐紮雍、郿兩地,以作大軍後鎮。司馬懿不同意,他說:“料前軍獨能當之者,將軍言是也。若不能當,而分為前後,此楚之三軍所以為黥布禽也。”於是挺進喻麋。

    諸葛亮聞魏大軍將至,亦分兵一部繼攻祁山,自率主力迎擊司馬懿。郭淮及費曜等部襲擊蜀軍,被諸葛亮擊破。便親率蜀軍乘勢搶先收割熟麥,獲得軍糧。

    至此,史書上對今後的作戰卻有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記載。

    記載一如下:……亮聞大軍且至,乃自帥眾將芟上邽之麥。諸將皆懼,帝曰:“吾倍道疲勞,此曉兵者之所貪也。亮不敢據渭水,此易與耳。”進次漢陽,與亮相遇,帝列陣以待之。使將牛金輕騎餌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鹵城(今甘肅天水南),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帝攻拔其圍,亮宵遁。追擊,破之,俘斬萬計。

    記載二如下:……郭淮、費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麥,與懿遇於上邽之東。懿斂軍依險,兵不得交,亮引還。懿等尋亮後至於鹵城。張郃曰:“彼遠來逆我,請戰不得,謂我利不在戰,欲以長計制之也。且祁山知大軍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為奇兵,示出其後,不宜進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孤軍食少,亦行去矣。”懿不從,故尋亮。既至,又登山掘營,不肯戰。賈詡、魏平數請戰,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懿病之。諸將鹹請戰。夏,五月,辛已,懿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于南圍,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吳班逆戰,魏兵大敗,漢人獲甲著三千,懿還保營。六月,亮以糧盡退軍,司馬懿遣張郃追之。郃進至木門(今甘肅天水西南),與亮戰,蜀人乘高布伏,弓弩亂髮,飛矢中郃右膝而卒。

    可以看出,前者說司馬懿大勝,後者則說司馬懿大敗。而《三國志》中諸葛亮、張郃、郭淮等人的傳記中,對此都一帶而過。而且前者對司馬懿讓張郃去追擊蜀之避而不談。相對而言,還是後者可信度高些。現在的軍事工具書也都以後者記載為准。

    蜀軍退軍後,軍師杜襲、督軍薛悌都估計諸葛亮明年麥熟時還會入侵,建議趁冬天調運糧草,解決隴右糧少問題。司馬懿認為:“亮再出祁山,一攻陳倉,挫衄而反。縱其後出,不復攻城,當求野戰,必在隴東,不在西也。亮每以糧少為恨,歸必積穀,以吾料之,非三稔不能動矣”。

    青龍二年(234年)二月,蜀丞相諸葛亮率軍10萬出斜谷攻魏,四月,諸葛亮至郿縣(今陝西眉縣北),進駐渭水之南。魏大將軍司馬懿率軍渡渭水,背水築壘阻擊。諸將想在渭北與諸葛亮隔水相持,司馬懿說:“百姓積聚皆在渭南,此必爭之地也”(《晉書?宣帝紀》)。遂渡渭背水紮營。司馬懿分析形勢後,對諸將說:“亮若勇者,當出武功依山而東,若西上五丈原(今陝西眉縣西南),則諸軍無事矣”。

    諸葛亮果然上五丈原。魏諸將皆喜,唯獨雍州刺史郭淮深以為憂,他說:“亮必爭北原,宜先據之”,諸將多不以為然。郭淮說:“若亮跨渭登原,連兵北山,隔絕隴道,搖盪民、夷,此非國之利也”。司馬懿這才意識到北原的重要性,命郭淮等率兵移屯北原。塹壘尚未成,蜀軍果至,攻而未克,兩軍遂成對峙狀態。

    五月,吳軍10萬三路攻魏,以配合蜀軍作戰。魏明帝派秦郎率2萬人援司馬懿,自率主力反攻吳軍。七月,吳軍撤走。

    諸葛亮東進的道路受阻于司馬懿,從渭水前進,又有郭淮阻擋,乃移軍攻取散關,隴城等地,然後回師進攻司馬懿。

    八月,司馬懿遵照明帝“堅壁拒守,以逸待勞”的指示,與諸葛亮相持百餘日。諸葛亮數次挑戰,司馬懿均堅壁不出,欲待蜀軍糧盡,相機反攻。諸葛亮便派人給司馬懿送來“巾幗婦人之飾”羞辱之,欲激司馬懿出戰,司馬懿仍不出戰。為平息部屬不滿情緒,故意裝怒,上表請戰。明帝不許,並派骨鯁之臣辛毗杖節來做司馬懿的軍師,以節制他的行動。後諸葛亮一來挑戰,司馬懿就要帶兵出擊,辛毗杖節立於軍門,司馬懿便不出兵。

    辛毗到時,蜀將薑維就對諸葛亮說:“辛毗杖節而至,賊不復出矣。”諸葛亮則說:“彼本無戰心,所以固請者,以示武於其眾耳。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邪”!諸葛亮遂分兵屯田,做長久屯駐之準備。

    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來信問前線軍情,司馬懿回信說:“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不久,諸葛亮遣使求戰,司馬懿不談軍事,問使者:“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幾米?”使者說:“三四升。”然後對問政事,使者說:“二十罰已上皆自省覽。”經過一番不經意的詢問,司馬懿對人說:“諸葛孔明其能久乎”!果然,諸葛亮于當月病故于五丈原軍中。

    蜀將秘不發喪,整軍後退。當地百姓見蜀軍撤走,向司馬懿報告,司馬懿出兵追擊。蜀將楊儀返旗鳴鼓,做出回擊的樣子,司馬懿以為中計,急忙收軍退回。第二天,司馬懿到諸葛亮營壘巡視,“觀其遺事,獲其圖書、糧穀甚眾”。司馬懿據此斷定諸葛亮已死,並贊諸葛亮“天下奇才也”。

    辛毗認為諸葛亮死否尚不可知,司馬懿說:“軍家所重,軍書密計、兵馬糧穀,今皆棄之,豈有人捐其五藏而可以生乎?宜急追之”。於是,率兵急追。關中地多蒺藜,司馬懿派三千士兵腳穿軟材料做成的平底木屐,在大軍前行走,蒺藜都刺在木屐上,然後大軍馬步並進。一直追到赤岸,這才得到諸葛亮的確切死訊。當時人有諺語說:“死諸葛走生仲達”,司馬懿笑著說:“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歷時七年的諸葛亮攻魏之戰至此結束。諸葛亮不顧戰略上的失策,以一州之地強攻中原之魏,縱使竭忠盡智,終因實力懸殊而難以實現其戰略目的。而魏國則在司馬懿等人的人正確指揮下,以優勢兵力採取防禦戰略,最終不戰不退蜀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想到諸葛兩與司馬懿種種,要是放在以前張浪不得不佩服諸葛亮,但是現在,看著堂下的正在商量討論的眾人。張浪想“要是他們知道這麼多,會作何感想?”諸葛亮雖然厲害,而且還敗了司馬懿很多次。但始終最後的勝利是司馬懿的!就算歷史有誤諸葛亮遠勝於司馬懿,那又怎麼樣呢?劉備已經不是當年的楞頭青了,加之諸葛亮現在是鐵了心的輔佐劉備。自己這到手的肉怎麼能分給別人呢?何況還是個可怕的對手!
michaelchih 發表於 2009-10-16 20:15
第十一卷 第四章 策劃雛形

眾人見張浪久久沒有發話,龐統或許是不服輸或許是真的肯定自己的實力強過諸葛亮。他上前道:“主公,臣以為,若是諸葛亮能此人能降司馬懿的話,那司馬懿此人倒顯得不足為懼。”張浪自然知道這話是什麼意思,諸葛亮與龐統皆有經天緯地之才!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安邦定國之術。龐統:老諸和其並稱臥龍鳳雛,自然不俗!

    三國謀士中在張浪看來派的上名次的有

    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安邦定國之術。可惜為劉備所用!

    司馬懿:和諸葛亮抗恨多年,又智奪大權,為西晉建立和統一三國開創了基業。實在是可怕!

    賈栩:就謀士地位來說,可為第一。正是自己給司馬懿留的致命一擊!

    郭嘉:曹操最器重和痛惜的謀士,極其多智。還在堂下和眾人激烈的爭執著。

    龐統:老諸和其並稱臥龍鳳雛,自然不俗。

    陸遜:可謂東吳第一高人,呂蒙死後中流砥柱。正在自己帳下成長。

    徐庶:老諸的朋友,正史記載屈事曹操,不得其志,如今在江東,如魚得水!為自己器重的大臣之一!

    程昱:此人雖然名氣不大,可智略不低。正在堂下坐著,話雖然不多,但是每每語出驚人!

    荀?:曹操重要謀士,多智。也是不錯的謀士,可惜以死!

    周瑜:東吳名將,正史記載他碰上老諸是他的不幸,但在江東自己手下,得到鵝羽扇中的真髓。恐怕假以時日周瑜實力和諸葛亮不相上下了吧!甚至有可能會超過他!

    薑維:諸的接班人,奈何獨木難支。如今還不知道在哪里,最好能為自己所用!

    鄧艾:姜的有力對手,可歎功成身死。

    田豐:袁紹手下第一謀士,正史記載不為袁重用,今已在自己的手下,自己改變了他的命運!跟隨自己白手起家,現在在江東也算的上是位高權重了。

    魯肅:大智若愚,本來應該在周瑜之後成為東吳砥柱。但在周瑜歸順時,此人也跟隨周瑜歸順了自己。

    荀攸:曹操的重要謀士。寧死不降,已被處決!

    鐘會:和鄧並為北方的才俊,可憐貪心不足。還未出現,可能的話這個也得收入帳下!

    馬良:有才智,比其弟強多了。馬良(西元187—222年),字季常。襄樊宜城人,蜀漢名臣。兄弟五人,俱有才名。馬良眉中有白毛,家鄉人說:“馬氏五常,白眉最良。”曆官從事、左將軍掾、侍中。他與諸葛亮的關係很好,想來收服的可能性不大!

    諸葛恪:可謂神童,然聰明顯於外,被滅全家。現在恐怕還是小孩子!

    楊修:機智,但耍小聰明,終被玩死。楊修,字德祖,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出生於西元175年,東漢建安年間舉為孝廉,任郎中,後為漢相曹操主薄。後被曹操殺害,死於西元219年,卒時方44歲。楊氏家世為漢名門,祖先楊喜,漢高祖時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楊震、曾祖楊秉、祖楊賜、父楊彪四世歷任司空、司徒、太尉三公之位,與東漢末年的袁氏世家並駕齊驅,聲名顯赫。可惜為曹操所用!

    陳宮:多謀之士,然未得明主。自己最惋惜的謀士,純粹為呂布拖累致死!但這些人中的確諸葛亮或許能敗司馬懿,但諸葛亮已為劉備所用,以目前的情況看來其餘人之中能對付司馬懿的人可能就只有賈詡了!

    郭嘉見張浪皺著眉頭,似乎想到了什麼,上前道:“主公,莫非主公所說的破司馬懿之人並非諸葛孔明?”

    張浪道:“諸葛孔明,雖有此才,但此人現已為劉備所用。若是叫他出謀劃策,恐怕少不了要來中原之地插上一足。到時我等豈不是為他人做嫁衣?”

    郭嘉道:“那主公的意思是?”

    張浪道:“那我就直說了吧,我們扶植曹營傀儡上臺以後,再做一件事就可完全不用理會司馬懿!”

    龐統道:“主公,何意?”

    張浪道:“我知諸位皆有本事可以降伏司馬懿,但司馬懿在曹營,我們在江東很多事情,不是我們能處理的好的。比如突發情況的處理等,必須要有人在曹營才可以,而且此人還得在曹營有相應的地位,那才說得上話。諸位可知,賈詡此人?”

    龐統道:“此人屬下到是聽說過,賈詡少時並不出名,只有當時名士漢陽閻忠異之,說賈詡“有良(張良)、平(陳平)之奇”。賈詡初時察孝廉為郎,因有病辭官,西還至汧,路上遇見氐人,與其同行的數十人皆為氐人所抓。賈詡為脫身,便騙他們說:“我段公外孫也,汝別埋我,我家必厚贖之”。當時太尉段熲,因為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所以賈詡便假稱是段熲外甥嚇唬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害他,還與他盟誓後送他回去,而其餘的人卻都遇害了。史稱賈詡此舉是:“權以濟事,鹹此類也”。

    永漢元年(189)九月,董卓廢少帝劉辯,立獻帝劉協。十一月,董卓自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賈詡在此時以太尉掾為平津都尉,後升討虜校尉。時董卓之婿中郎將牛輔屯兵于陝,賈詡便在牛輔軍中輔軍。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殺,便遣使詣長安求赦。王允為人剛直,但卻沒有同意,李傕等人更加恐懼,不知所為,準備各自解散,逃回歸鄉里。”此人確有大才!

    龐統繼續道:“主公是想利用賈詡來對付司馬懿?”

    張浪接道:“是的!雖然是賈詡舉薦的司馬懿,可那是在曹操面前舉薦的,如今曹營易主雖不能全權控制殺掉司馬懿,但我們請我們扶植的傀儡,找個理由降低司馬懿的官職,他還是能辦到的吧?待司馬懿被貶職後,再放點風聲,說是賈詡……!”哈哈……

    說完張浪不禁笑了起來,笑罷繼續道:“司馬懿心胸狹隘,必會報復于賈詡。即使賈詡未能降伏司馬懿,也是兩敗俱傷的局面吧?到時候我們在趁虛而入!”哈哈……

    第十一卷 第五章 促進戰爭的原因—金礦

    張浪說完堂下眾人也跟著笑起來,郭嘉道:“到時我們趁局勢混亂,故意把消息洩露給蜀中劉備……”說完眾人也領會了其中的意思,繼續大笑!

    龐統道:“奉孝所言,正和士元所想相同!把蜀中劉備也拉下這淌渾水。我江東按兵不動,待到劉備筋疲力盡之時我軍在大兵壓境!”

    田豐也站出來道:“不錯!待曹軍和劉備勢力削弱時,我軍以逸待勞。便是主公一統江山之時。”

    周瑜道:“以諸葛孔明之智,恐怕不會做此不智之舉。”

    龐統道:“公瑾此言差矣,若劉備真的不出兵。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我軍掃平河北,進取關中。”

    周瑜道:“此話怎講?”

    龐統道:“此番我軍主要目的是分化曹營勢力,以便逐個蠶食。首先我軍可催徐州大軍直逼曹營,劉備若要出兵便必須從荊州出兵,我軍和蜀軍現在在荊州都有駐兵。劉備恐我軍趁其北上而拿下荊州,但劉備出兵荊州又是必經之路。若他要出兵必和我軍聯盟,那時我軍大可開方便之門!直接讓蜀軍和曹軍正面交鋒,而後我軍即可先行一舉拿下荊州。屆時曹營已經分化必不是蜀軍對手,而當今天下最大的勢力便我是江東,其定來請我軍援手相助。到時候主公便答應出兵,由於蜀軍主力已被曹兵牽制,主公可派一大將從劉備後方偷襲,做出鼎立相助之勢,夾擊劉備。而後我軍便拿下荊州,揮師直逼蜀中!將整個長江戰線向北岸推進。”

    在場眾人之中除了張浪無不震驚,這意思是要宣戰劉、曹兩家勢力啊!

    周瑜道:“士元所言不無道理,可我江東經與曹營一戰後,現在經濟直線下滑,恐怕以現在的經濟難以做支付此大的軍隊開支啊!補給不足何以開展這樣的戰線?”

    張浪驚道:“我道公瑾領兵打仗是一將才,想不到也會關心到軍隊的開支啊!”哈哈……

    龐統道:“公瑾過慮了!”說完望向張浪,眼神中閃過一絲神秘的神色。忽然跪下道:“主公恕罪!”

    連張浪在內把眾人嚇了一跳,張浪道:“士元何事慌張?”

    龐統道:“方才子布前來傳令屬下之時,屬下刺探了內政機密,望主公恕罪。”

    眾人都喃喃私語,猜測是什麼大事,能令平時飛揚跋扈的龐統這般慌張。只有張浪只到是什麼事,張浪心道:“好你個龐士元,名知道我不會怪罪於你,還故意裝模作樣的把眾人耍了一番,好!既然你主動請罪,那麼我怎麼能讓你失望呢?”

    張浪怒道:“好你個龐士元,你平時飛揚跋扈,尚可忍你。如今居然放肆到這般地步,膽敢刺探我內政機密要事!還不從實招來?”

    眾人中連龐統在內又嚇了一大跳,龐統心想:“完全和自己預料的不同啊!本以為主公不會太在意,沒想到是這般結果。但這確實也是自己的錯。”頓時收起了平時的飛揚跋扈的外表道:“主公,方才子布前來傳召屬下,屬下出於好奇之心,便問張大人何事如此緊急,便從張大人嘴裏得到了一些消息。望主公恕罪!”

    眾人見張浪臉色數變,齊齊跪下為龐統求情道:“望主公恕罪!”郭嘉道:“主公,士元也是求知心切,並無他意,請主公恕罪!”

    張浪道:“今日有眾人替你求情,就暫且饒你一次,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眾人也都送了口氣,龐統此時已經汗如雨下了,結果聽見張浪道:“打你板子,我又怕你受不了,這樣吧,今日晚飯就到你龐士元家裏去吃了!”說完大笑起來,哈哈……!

    眾人先是一陣驚,見張浪眉開眼笑,也跟著笑了起來,張浪周到龐統面前把他扶起來後道:“士元對我可謂是忠心不二,自士元跟隨浪以來屢立奇功!像這樣的臣子打著燈籠也找不著啊。”見龐統一臉的愕然,張浪接著道:“只許你耍賴,不許我玩笑嗎?”

    龐統擦掉臉上的汗水後,聽見張浪這麼說,心裏對張浪充滿了敬意道:“在主公眼裏是玩笑,可把士元這把老骨頭都嚇軟了。”

    張浪道:“士元,既然你已經知道了,那就由回答公瑾的問題吧!”說完坐回自己的座位。

    龐統道:“公瑾可把我害苦啦。”

    周瑜忙道:“公瑾不知,苦了士元啦。”

    龐統整了整衣冠道:“公瑾所言確是一個問題,開展如此大方位的戰線,確實需要一筆不小的開支,正如公瑾所言,我軍自上次和曹軍大戰後,江東民生經濟雖然恢復的很快,但國庫卻是一貧如洗,那麼這筆開支從哪里來呢?咳……為了這件事,差點就要了我的老命啊。子布方才來傳召時,我見事情如此緊急,便想問問子布什麼事,也好有個準備!卻不想從子布那裏得到一個好消息!”

    說完望瞭望眾人,見大家都迫切的想知道,便摸了摸自己的羊鬍子道:“諸位可記得子布曾經說過的金礦?”

    郭嘉道:“莫非是子布以人頭擔保的那處金礦?”

    龐統道:“正是!如今開鑿出來的成果,已經遠超子布當初的預計。只是現在已經開鑿出來的金礦,就可以充盈國庫,而且還有富餘的資金可供江東諸地的經濟、軍事……等方面的發展。如今還在繼續開鑿,還沒有出現快要完結的局面,其中金礦的數量仍然無法估計!”

    郭嘉道:“子布第一次發現的礦產,少的可憐!上次一人頭擔保金礦可以充盈國庫,我等還不相信,都以為子布這此大禍臨頭了,沒想到卻有如此豐富的收穫。實乃主公之福、江東之福啊!”

    周瑜道:“難怪士元如此自信的建議開展長江以北的戰線,原來是拿著制勝的關鍵啊!”確實經濟才是促進軍隊征戰的關鍵元素!經濟的強弱有時候能直接肯定國家的強弱。

    龐統道:“現在公瑾不擔心補給不足了吧?”   
michaelchih 發表於 2009-10-16 20:18
第十一卷 第六章 催命符
周瑜道:“那我軍現在可謂是萬事具備了,就差曹操亡命,這場戰爭就開始了。”

    眾人都會意的笑了笑!

    龐統道:“如今曹操已經派其大將——夏侯淵前來截人,我們是不是要準備一下?就算治不好曹操,那也不能讓他的幾百精兵空手而回啊!”

    張浪道:“是啊!曹操令夏侯淵千里迢迢的來請華佗,我們怎麼能讓他失望呢?”說完,呵呵……的笑起來!

    郭嘉微笑道:“主公,如今曹操派其下大將—夏侯淵,來我江東欲截走神醫華佗。主公打算如何應對?”

    張浪回道:“奉孝有何良策?”

    郭嘉道:“當然是放其入城啦!”

    龐統接著道:“對!先放其如城,再給他來個甕中捉鼈,以主公愛才之心,大可規勸其降我江東。”

    田豐道:“夏侯淵乃夏侯惇族弟,與曹操本是同族,勇力過人。曹操年少時在家鄉犯了案,夏侯淵為他頂罪,曹操又設法把他拯救出來才免於難。為人頗重義氣,有一年饑荒,夏侯淵為了養活死去弟弟的孤女,他放棄了自己親生兒子。曹操起兵之後,夏侯淵一直追隨曹操左右。想要勸其歸降,恐怕難矣!”

    張浪心想:“夏侯淵是曹操同族兄弟,在曹操起兵時率眾來投,且夏侯淵是曹操手下大將,自曹操陳留起兵起,便跟隨征伐,歷任陳留、潁川太守。官渡之戰後,夏侯淵負責糧草補給,保證了曹操平定北方。而後夏侯淵又率兵四處征討叛亂,破昌豨、徐和、雷緒、商曜等,戰功卓著,又隨曹操平馬超,滅張魯,又破楊秋、劉雄、梁興、韓遂、宋建等,再立奇功。而後夏侯淵督張郃、徐晃等留守漢中,與前來取漢中的劉備大軍交戰,在定軍山為蜀將黃忠所襲,不幸戰死。如此忠心之人,怎會歸降?”想道此便望向龐統問道:“士元,何出此言?夏侯淵乃是曹操同族兄弟,在曹操起兵時率眾來投,且夏侯淵是曹操手下大將,自曹操陳留起兵起,便跟隨征伐,如此忠心之人,怎會歸降於我?”

    龐統道:“主公愛才之心,天下皆知。臣也知夏侯淵不會歸降于我江東,若是強求,恐其會寧死不降!”

    張浪道:“那士元何以要我規勸其降我呢?那不是白費心思嗎?”

    龐統道:“夏侯淵字妙才,夏侯惇族弟,與曹操本是同族,勇力過人。曹操年少時在家鄉犯了案,夏侯淵為他頂罪,曹操又設法把他拯救出來才免於難。為人頗重義氣,有一年饑荒,夏侯淵為了養活死去弟弟的孤女,他放棄了自己親生兒子。曹操起兵之後,夏侯淵一直追隨曹操左右。確實忠義之人!”

    張浪道:“士元既知如此,何以要勸其歸降呢?”

    龐統道:“主公大可放其入城,待活捉其人之後,將其奉為上賓。主公再假意規勸其降我江東,此事一定要高調。最好鬧的天下皆知!”

    張浪道:“此舉又是為何?”

    龐統道:“主公此番意在曹操亡命後,分化曹營,那麼何不多加夏侯淵這個棋子呢?”

    周瑜道:“士元的意思是,將夏侯淵奉為上賓招待起來,然後再讓主公假意勸其歸降,但夏侯淵乃忠義之士。必不會降我江東,然後主公本著愛才之心放其歸曹!表面看來是放虎歸山,實則是分化曹營的一顆絕命棋!”

    張浪這才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士元此計甚妙。”說完與在場眾人哈哈……大笑起來!

    畢竟陰謀詭計不是田豐的強項,只見他帶著滿腦子疑問道:“主公此計雖好,但如何實行呢?”

    張浪道:“前面正如士元所說,放其歸曹之後嘛……”

    見田豐焦急的樣子,張浪繼續道:“此次請不到華佗,曹操必然亡命!但夏侯淵乃曹營不可多得的大將!想來曹操也不會怪罪於他。我們先放其入秣陵,待活捉其後再高調的招降他,此人必不會降我,然而我卻放了他,以夏侯淵的忠心他一定會回到曹營向曹操請罪,待他回到曹營之後,以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必會心生疑慮。不僅是曹操還有曹營的其他人,夏侯淵在曹操死後肯定會輔佐曹操的兒子,況且還是我們扶植的傀儡。待到時機成熟時,再依照原來的計畫分化曹營內部,這時夏侯淵可就會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啦!前番在我江東經歷之事,已經有很多人不會相信他了。那麼這次給他造個罪名就容易多了!”哈哈…………笑罷繼續道:“以曹操之智,相信不久便會識破!所以此次不但不讓華佗被曹操請去,還要給他一道催命符。”

    田豐聽完冷汗直冒,心想:“這計畫雖好。但是得有多的魄力才敢如此行事啊!”

    張浪見田豐這般模樣便問道:“元皓,覺得此計策如何?送給曹操的催命符一事,還得再行商議!”

    田豐道:“如若此計成功,主公霸業可成矣!”

    郭嘉不懷好意的接道:“主公,如今已經定下此事。”說完眼睛斜看了一下龐統後繼續道:“現在天色已晚,是不是該……”話未說完,又望著龐統笑了起來。哈哈……

    眾人也跟著會意的一笑!

    龐統見矛頭轉向自己,無奈道:“主公,如今天色已晚,屬下想先行告退了。”

    張浪道:“士元,你怎麼能走呢?莫非是不歡迎我等登門?”

    龐統道:“屬下不敢?屬下正想先行告退回家吩咐下人做好飯菜,等待主公與諸位大人光臨寒舍!”

    張浪道:“那好吧!你們都先行下去吧!我到後堂換身衣服再來。”說完轉身走向內堂。眾人也慢慢的離開了張浪府邸,前往龐統府上而去!

    張浪走進內堂,換了身衣服。沒有去看自己的諸位夫人,直接奔龐統府上而去,一路走來張浪都在想:“到底什麼才能讓曹操死得更快呢?”想想都叫人興奮!
michaelchih 發表於 2009-10-16 20:18
第十一卷 第七章 傀儡

張浪一路疾行來到龐統的府上,下人一見是張浪,趕緊通知了龐統出來迎接,此時郭嘉、周瑜……眾人見到張浪走來,忙起身迎道:“屬下參見主公!”

    或許是剛才的計畫讓他興奮,直到現在張浪還是面帶微笑。走進大堂道:“諸位免禮吧!”張浪自剛到三國時,就不喜歡這等繁文縟節,但這時代的差異實在是太大,眾人還是習慣以自己的方式迎接張浪!

    見張浪還在沉醉,郭嘉上前道:“主公,還未到之時,士元告訴臣等,此次的宴席恐怕要吃掉他大半年的俸祿了。”說完哈哈……笑起來。眾人也隨之大笑起來,反而龐統卻不予理會,張浪也在仔細思加快曹操病發身亡的方法!

    張浪對眾人道:“方才與諸位商討之事,尚欠缺一關鍵步驟。”說完望著龐統道:“士元,府邸之上可有僻靜之屋?”

    龐統道:“主公,可是尋一僻靜之處,商談方才所言關鍵步驟?”

    張浪道:“正是!只是不知士元府上可有此一處?”

    龐統道:“內堂即可,且能隔音防耳!”此等軍機要事當然不能隨便找個地方商談了,萬一消息漏入北方曹操或是蜀中諸葛亮之耳。大計敗矣!

    張浪道:“如此甚好!”言罷和眾人一起用飯,飯桌之上只是草草的聊了一下風月等無關痛癢之事。用過晚宴在龐統的帶領下,眾人來到內堂。

    張浪走進內堂坐在上座,吩咐眾人坐下之後!便道:“諸位覺得方才的策劃如何?”

    龐統道:“雖然看似粗糙,但經細細推敲便覺此計甚妙。”

    張浪道:“計雖然妙,但我等還是忽略了最重要的問題!”

    郭嘉道:“主公指的是?”

    張浪道:“如果現在就按此執行,那麼我們未免太低估曹操了。方才言到江夏侯淵生擒之後再放其歸曹。如此一來是可以讓曹營的人懷疑他但以曹操之智,相信不久便會識破!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步驟!”

    郭嘉道:“方才嘉聞主公言,怎麼給曹操一道催命符?嘉便一直在想。現嘉有一計可取曹操性命。只是此計實行過於兇險便想作罷!”

    張浪聞言道:“奉笑何計?即使不得採用,也可作參考啊!快快講來。”

    郭嘉道:“方才元皓言道:曹操膝下曹沖:曹沖其實並不如曹植和曹丕那麼出名,但是曹沖卻是曹操兒子中最聰明的一個,“少聰察岐嶷,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之智。”,其實稱其為神童或是天才一點都不過分,曹沖不但聰敏過人,而且心地極好秉性善良,從曹沖的表現來看,其天性寬厚善良,遠遠好過要後來即位的曹丕,其天分更非曹丕之流所能企及的,如果教育得當,長大後肯定是曹魏接班人的最佳人選,可惜或許真的是天妒英才吧,曹沖在建安十三年得病死了,死的時候年僅十三歲。”

    “曹植:曹子建才華橫溢,留下頗多著名的詩賦,但他自由散漫得過分而且極為貪杯,做曹操的接班人的話卻完全不合格。”

    “曹丕:三個人裏面,我和元皓一樣最不喜歡的也是曹丕,此人真可謂陰險毒辣,天生就喜歡鉤心鬥角是當政治家的好材料。”

    此三人乃是最有資格爭取曹操權位的繼承人,如今曹沖已去,就剩下曹植和曹丕,只是不知主公欲扶何人?”

    張浪道:“諸位以為此二人之間,誰能被我控制?”

    周瑜道:“主公,屬下認為曹植:自由散漫得過分而且極為貪杯,相比曹丕的陰險毒辣而言。曹植在先天條件的比較之下顯得較易控制。主公大可以利用其人來完成大計!”

    龐統卻道:“主公,屬下倒以為控制曹丕的可能性較大。”

    張浪並沒有答話,周瑜卻道:“士元何出此言?”

    龐統道:“如公瑾所比較的那樣,曹植貪杯,要知道這事是如何的機要,若是曹植酒後口誤,那樣將打亂我們的全盤計畫,反而屬下以為曹丕更易控制。曹丕:此人真可謂陰險毒辣,天生就喜歡鉤心鬥角是當政治家的好材料。但往往這一類的人對於權勢的渴望要大於常人數倍不止!我們正好可以利用這點來控制曹丕。”

    周瑜見龐統一針見血的指出曹植要害,便回道:“士元所言極是!若是曹植真的飲酒誤事,可就誤了主公大事了!但曹操身死後,對於自己的地位威脅,相信他也會追求權勢了吧?”

    郭嘉見兩人各執異詞,一時間爭執不下!便望向張浪問道:“主公如今士元和公瑾各執異詞,主公以為當選擇誰做這個合適的傀儡?”

    張浪閉眼沉思了片刻後道:“奉孝之意,可是同時扶植兩個傀儡?”

    眾人經愕!

    郭嘉微微笑道:“正是!如此一行也是分化曹營的一部分。”

    張浪笑道:“奉孝,想來汝已胸中有良策,快快道來。”

    郭嘉應了聲:“是!”後對眾人道:“主公,所言正是嘉所想,確實同時扶植兩人爭位。”

    周瑜道:“奉孝的意思是……?”

    郭嘉本欲繼續道完此計,龐統卻搶先道:“奉孝此計甚好,汝先別說,待統說完,看看是否與奉孝所想相同。”

    郭嘉笑道:“那士元便先講吧。”

    龐統道:“奉孝此意是先暗中扶植曹植和曹丕,但要瞞住兩人,讓兩人誰都不知道對方也有人支持。待到時機成熟之時也就是此二人打的水深火熱之關鍵時刻,放棄一方,失去支持的一方必為對方所殺,曹操知此事後必定大怒,此一來可催曹操之命,二來也可以讓勝利的一方在曹營立威。”

    郭嘉道:“正是!而且正如士元方才與公瑾所言相同,曹植雖然自由散漫得過分而且極為貪杯,但不可能不知道一旦曹操亡後自己的地位會受到威脅,而且極有可能性命不保。而曹丕此人真可謂陰險毒辣,天生就喜歡鉤心鬥角是當政治家的好材料。但往往這一類的人對於權勢的渴望要大於常人數倍不止!此二人若要爭權必要人出謀劃策!但二人之中無論是誰必不敢在曹營相請某時,這正是我們所能利用之處!”   
michaelchih 發表於 2009-10-16 20:18
第十一卷 第八章 誰入曹營(一)

張浪聽完郭嘉的話後道:“奉孝,不愧是鬼才!此等計策也想的出來。”說完大笑:“哈哈……”

    郭嘉道:“主公此計雖妙,但有一步確是很難做。”

    張浪聞言道:“奉孝,何話直說,婆婆媽媽的。這可不像平時的你啊!”

    郭嘉道:“主公,方才屬下所言之計。尚有一處兇險之處!”

    張浪道:“何險?”

    郭嘉正欲開口,龐統卻搶先道:“主公,屬下知奉孝所言何險。奉孝之計乃是同時扶植曹植、曹丕兩人。但需由一人前去為這二人出謀劃策,才好讓兩人有奪權之機。此去乃是深入曹營,隨時都會有生命之憂!所一此去之人,需能獨當一面。至少能完全取得曹氏兄弟的信任,才有機會亂其後宮擾其法紀!達到此去的目的。”

    張浪道:“這是必然的,浪也是思量許久。終究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只見周瑜站出來爽朗道:“主公,公瑾不才願往曹營執行此任務!”

    張浪道:“不可!”見周瑜不悅,張浪繼續道:“不是某不願讓公瑾前去,若公瑾此去執行我必然相信汝能完成使命。只是公瑾乃是我軍大將,曾經與曹軍正面交鋒。恐其認出公瑾後而加害於汝!”張浪說完後站起身來道:“諸位都是我江東棟樑,又都與曹軍交過手,只怕在曹營中被人認出,而加害於汝等。諸位休要再請命前去,某已有合適的人選!”

    眾人驚訝的望著張浪,一臉的不解。還是龐統搶先清醒過來隨即問道:“不知主公所言之人是……?”

    張浪微微一笑後吩咐眾人先坐,自己也坐在椅子上。隨即道:“來人!上茶。”待茶上過後,張浪對前來上茶的下人道:“你過來,某有事要吩咐你。”

    上茶的下人雖然知道張浪平時為人謙和,但也是戰戰兢兢的走了過去用幾乎顫抖的聲音道:“主公~~!”

    張浪見他這般模樣,便笑道:“你別怕,走過來些。”只見張浪在那下人耳邊嘀嘀咕咕道了些什麼?那下人就告退下去!而張浪依卻帶微笑的品著茶,還對眾人道:“諸位覺得這茶如何?”

    郭嘉見張浪如此說來便回道:“主公,這是何意?”

    張浪笑道:“回答諸位的問題啊!諸位方才不是問某派誰前去曹營嗎?”

    馬上就有答案了。”

    眾人紛紛交頭接耳猜測,只聽見周瑜小聲對郭嘉道:“奉孝,可知何人?”

    郭嘉若有所思的回道:“我也不知道是不是?”

    周瑜道:“奉孝,知道乃是何人?此去使命重大,想必定是軍中某位將軍。”

    郭嘉道:“我也是猜的,此等會議公瑾覺得還有誰該到卻又沒有到,或者是該到而有暫時到不了?”

    周瑜道:“莫非是徐庶元直兄?”

    郭嘉道:“我也只是猜測,但想來又不大可能。元直在壽春乃是曹軍南下的必經之路,與曹軍交戰更是常事。主公也不可能派他前往啊!”只見郭嘉和周瑜搖搖直歎氣唉……

    程瑜也和龐統在一邊竊竊私語,偶爾聽到一些可是不全,大概是猜想:“張浪會派魯肅前去執行此使命……云云!”

    這一切都被張浪看在眼裏,但他無意去打斷他們的猜測,只是自顧自的在想那兩個人,第一人:“青年的他本是溫文爾雅的一介書生。當時,陸績及其外甥顧邵以博覽書傳齊名,他和張敦、蔔靜次之,風聲流聞,遠近知名。但歷史卻把他推上了政治舞臺。他是東吳繼周瑜、魯肅、呂蒙之後的又一個聲望頗高、功績卓著的將領。他智勇兼備,武能安邦,文能治國,並且品質高尚。孫權把他比做成湯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

    他的軍事才能主要表現在他足智多謀善於用兵。在討伐山越暴亂時,他巧設疑兵,多建部隊番號,乘夜進入山谷,到處鳴起軍號鼓角之聲,造成有幹軍萬馬的聲勢,從心理上瓦解了叛軍。然後一鼓作氣勇猛進擊,終於用很少的兵力平息了幾萬人的山越暴亂。

    巧奪荊州一戰,他利用關羽驕傲自大的弱點,以卑下的言辭寫信吹捧關羽。使關羽完全喪失警惕,全力對付曹操。這樣,呂蒙才得以兵不血刃輕取荊州。

    夷陵之戰時,他則又根據敵強我弱的實際情況,採取了誘敵深入、疲敵師志的戰略方針。劉備十萬之眾來勢兇猛。他則主動放棄大片土地和戰略要地,把五、六百里的山區讓給蜀軍。待蜀軍銳氣頓減之時,他巧用火攻大獲勝利。從指揮藝術上說,作為一軍之帥,他的確是善於審時度勢,做到了知己知彼,能準確捕捉戰機,出奇制勝。

    他雖置身行伍,卻還有一套治國安民的謀略。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時,政績明顯,深受百姓擁戴。他從當地土地貧瘠且連年乾旱的實際出發,一方面開倉賑濟貧民,一方面“勸課農桑,鼓勵生產”,“百姓蒙賴”,稱他為“神君”。

    他還曾上書孫權,對國家的嚴法苛刑提出批評,指出:“峻法嚴刑,非常王之隆業,有罰無恕,非懷遠之弘規。”他建議孫權要象西漢劉邦那樣輕刑便民,用黃老之法治理國家,要儘量少動干戈,務以養本保民為要,只有與民休息輕徭薄賦才能富國強兵,統一天下。這些主張說明他並非“一介武夫”,而是一個文武兼備的政治家、軍事家。

    他是跟隨孫權時間較久、功勞很大的大臣,孫權早時把孫策之女嫁給了他。呂蒙死後,他成為抗拒魏、蜀二國的主要支柱。但孫權對他的重用,主要在軍事方面,始終沒有交給他軍政大權。最後權令遜代顧雍為丞相時,雖口頭上說:“有超世之功者,必應光大之寵,懷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但事實是:孫權既不聽從他屢求保安太子、黜降魯王之諫,又相繼流放他的外甥顧譚、顧承、姚信,誅親近他的吾粲。孫權更“累遣中使責讓他”,使他“憤恚致卒”。逼死了他。
michaelchih 發表於 2009-10-16 20:19
第十一卷 第九章 誰入曹營(二)

孫權所以逼死他,決不只是因他維護太子的問題,主要癥結在於權認為他對其統治已構成威脅。根據當時情況,權所以疑忌和逼死他,約有以下四個原因:

    (1)他“世江東大族”,從祖康,廬江太守,康子績,郁林太守,績從子瑁,選曹尚書。他族子凱,建武校尉,凱弟胤,交州刺史。陸績外甥顧邵為丞相顧雍之子,任豫章太守。顧邵子譚為他外甥,任左節度,加奉車都尉。譚弟承,奮威將軍。他外甥姚信,太常。可見他家族姻親甚為顯赫,此為孫權忌他原因之一。

    (2)呂蒙死後,他一直鎮守武昌,聲望至隆。吳國權要,上自太子登,下至步騭、諸葛瑾、潘浚、朱據等將相都與他交好,特別是他功高震主,為權所畏忌。到孫權統治的後期,三國疆域大致已確定,權對外攻雖不足,守則有餘。即無他,亦可劃江自保,無何重大危險。所以權只讓他做了幾天丞相,就借立太子事,悄悄地逼死了他。

    (3)孫權為身後之計,怕嗣主駕馭不了他,所以他等越是擁戴太子和,孫權越疑惑不安。權在逼死他之前,先剪除其親黨。以後孫權雖然立了幼子亮為太子,但挑選的首輔,卻是資望較淺、社會關係比較單薄的僑居大族諸葛恪,就可以說明孫權是不願從陸、顧等枝葉繁茂的江東大族中選擇輔政者的。從史書記載上看,孫權于武多文少的呂蒙、淩統、朱然等病死後,極為哀悼傷懷。可是他不僅逼他致死,並且還追詰他子抗。這不是由於猜忌他,還是什麼呢?

    (4)還有一個不易被人們發覺的因素,即他為孫策之婿,權最初將策女嫁給他時,當然是為了加強君臣間的關係,但當他功高震主時,這門親事便轉化為雙方關係的不利因素。權的江東基業本來是從兄策手中繼承的,但權對策子並不與己子同樣看待,陳壽即認為權對策子有虧待之處。壽在評曰:“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于義儉矣”。孫盛還為此替權辯護,認為這樣作,是為了“正名定本,使貴賤殊邈,然後國無陵肆之責,後嗣罔猜忌之嫌”。孫盛這種看法,是迂闊而不切合事實的。權既定孫和為太子,又給孫霸以過分的待遇,使之覬覦太子寶座,還談得上什麼“正名定本,使貴賤殊邈”呢?孫權諸子雖孩提亦封王,而策子卻終身為侯,不是虧待是什麼呢?這一點,連權本人也是不無內疚的。史言:“吳主寢疾,遣太子禱于長沙桓王廟”。權病了,不向其父武烈皇帝堅禱告,卻偏向兄長禱告,正說明權內心隱處也覺得對不住創業的兄長,怕他怪罪,所以才有此舉。權之猜防他,不會與他為策婿毫無關聯。拿權與勾踐相比,正是他識見高超之處。非深知權之為人,固不能道此。

    張浪想到“此人雖然功高震主,卻沒有絲毫忤逆犯上的舉動。怪只怪他他遇到的不是伯樂,如今到了自己帳下怎麼還可能發生這樣的事呢?目前他還只是自己帳下的一員小將,若是假意時日磨練必會會成為獨當一面的將才,此番就是他最好的機會!”所以張浪才會選擇他為前去曹營執行此重大的任務人之一。

    第二人更是了得:“此人少時,南渡長江,依附姐夫鄧當。時鄧當為孫策的部將,數次征伐山越。他年僅十五、六歲,也私自隨鄧當作戰。後為鄧當發現,大驚,厲聲喝叱也無法阻止。作戰歸來,鄧當將此事告呂母。呂母生氣,欲責罰他,他說:“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呂母聞後,“哀而舍之”。

    時鄧當手下有一個官員,見他年幼,很輕視他,說:“彼堅子何能為?此欲以肉喂虎耳”。後來,又當面恥笑羞辱他。他大怒,舉刀而殺之,逃到同鄉鄭長家中。後通過校尉袁雄出來自首,袁雄為他從中說情,並將他推薦給孫策。孫策見他確有過人之處,便把他安排在身邊作事。幾年後,鄧當去世。

    張昭推薦他接替鄧當職務,任別部司馬。幼小家貧實可哀,願征行去志難回。不探虎穴求身達,爭得人間富貴來。洪邁:孫吳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權之雄略,然一時英傑,如周瑜、魯肅、他、陸遜四人者,真所謂社稷心膂,與國為存亡之臣也。自古將帥,未嘗不矜能自賢,疾勝己者,此諸賢則不然。

    孫權初掌事,肅欲北還,瑜止之,而薦之于權曰:“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比,以成功業。”後瑜臨終與權箋曰:“魯肅忠烈,臨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肅遂代瑜典兵。他為尋陽令。”遂拜其母,結友而別。其遂亦代肅。其在陸口,稱疾還,權問:“誰可代者?”

    其曰:“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無複是過也。”遜遂代其。四人相繼,居西邊三四十年,為威名將,曹操、劉備、關羽皆為所挫,雖更相汲引,而孫權委心聽之,吳之所以為吳,非偶然也。

    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于南郡,並於濡須數禦曹軍,屢獻奇計,累功拜廬江太守。在軍旅之時,亦發憤讀書,深為孫權、魯肅所倚賴。後進佔荊南三郡,計擒郝普,于合淝戰奮勇抵抗魏軍追襲,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

    江陵一戰,其採取偽裝偷渡的奇襲戰法,又攻心為上,兵不血刃,奪取江陵,堪稱獨具特色的偷渡破襲戰例,在中國戰爭史上寫下了傳奇的一筆,史稱“白衣渡江”。但呂蒙雖在戰術上毫無挑剔,但在戰略上卻是完全失策的,為逞一時之快,使孫、劉聯盟破,讓曹操坐收漁利,可謂得不償失。又後上代魯肅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勳殊隆。然而旋即得病,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歲。   
michaelchih 發表於 2009-10-16 20:19
第十一卷 第十章 誰入曹營(三)

張浪想“第一人乃是溫文爾雅的一介書生。當時,陸績及其外甥顧邵以博覽書傳齊名,他和張敦、蔔靜次之,風聲流聞,遠近知名。但歷史卻把他推上了政治舞臺。他是東吳繼周瑜、魯肅、呂蒙之後的又一個聲望頗高、功績卓著的將領。他智勇兼備,武能安邦,文能治國,並且品質高尚。孫權把他比做成湯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

    第二人其勇而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禽關羽,最其妙者。初雖輕果妄殺,終於克己,有國士之量,豈徒武將而已乎!”

    此等青年才俊豈能在帳下荒廢,雖然他們現在還沒有充分展現其出色的軍事才能,但是不容置疑這兩人的本事是有的。現在對於張浪來說歷史不一定準確,但自己已經身在歷史之中,那麼就應該以自己為中心,不能過分的依仗歷史。所以其二人被選中為前往曹營執行任務的人選之!”

    龐統等見到張浪已沉思許久便上前問道:“主公,不知主公所選何人前往曹營執行這般重大的使命?”郭嘉說完後一臉渴望的望著張浪。

    張浪卻慢慢道:“奉孝,別急。”說完望向眾人道:“吾料諸位此時一定在猜測此二人是誰?吾已命吩咐方才那上茶的下人,前去傳令其二人了!”

    郭嘉道:“主公所選之人必有大才,只是一時之間臣等實在想不到能擔當此重任的人。還望主公明示!”

    張浪微微一笑後才道:“不若諸位繼續猜猜?”

    周瑜也大著膽子道:“主公,方才說到此二人須,不僅要武藝超群還須智慧過人,此等有勇有謀之人,臣實在是猜不到。”

    龐統若有所思的撚了幾下自己的羊鬍子後道:“各位怎麼只想到已經成名之人,不若想想青年才俊,誰有此才?”

    眾人頓時一片驚……

    還是郭嘉,到底是鬼才。只聽到他道:“對!我們只把心思放在已經成名的人身上,卻忽略了一些有真本事,卻還沒有機會升官的人。”

    周瑜聽後道:“主公,新人恐怕不夠此等魄力完成此事啊!”

    見到又出現了兩種意見,張浪卻沒有答。郭嘉見狀後道:“公瑾,此言差矣!”

    周瑜聞言道:“奉孝,此話怎講,差在何處,還望明示!”說完誠懇的望著郭嘉,張浪見到這一幕便想自己這個軍事專家的團隊。“雖然平時在某些政見上大家會表現出不同的意見,但是在緊要關頭始終是團結一致的。若一方有絕對的理由能證明他自己說的話,那麼這時就不能在乎面子,與其輸的徹底,還不如直接虛心向對方請教,雖然古代說不恥下問,但說了幾千年恐怕真正能做到的沒有幾個吧?”或許都些是受張浪的影響,他是來自二十一世紀的人,雖然也在乎面子,但更在乎的是答案!

    郭嘉道:“公瑾,不急。聽我慢慢道來此二人不僅要武藝超群還須智慧過人,此等有勇有謀之人實在難找,但我江東人才濟濟。相信不難找到!武藝和智慧是此去這二人必須具備的,但還有一個關鍵公瑾卻忽略了。那就是必須是生人,或許不止是曹操手下的人不認識,就連我們也不一定見過!”

    周瑜道:“公瑾明白最重要的還是要未在曹軍面前露過相,但是這等任務何等重大,一介新人怎能堪此大任,吾知江東自古多才俊,但完成此事需要何等的膽識與魄力啊?”

    郭嘉問道:“公瑾,此言可差?”周瑜一臉疑問的望著郭嘉但並沒有答話,只見郭嘉繼續道:“想當年吾等,毫無建樹之時還不是被主公重用!如今主公找來的人,公瑾認為此二人會差?”這是信任,對張浪的絕對信任,在郭嘉的眼裏張浪不僅是發掘千里馬的伯樂和知人善用的明君而已,這份信任還有張浪帶給他太多的意外、驚喜所建立起來的!

    周瑜說完後望向郭嘉,郭嘉並沒有答話而是開始了沉思!龐統道:“諸位何必苦苦猜測?想必此二人不久便會到來。”

    張浪卻回道:“對!各位也不必猜測了,相信此二人應該很快就會……”張浪話未說完就見剛才那上茶的下人回來了,下人跪在門口道:“主公,人已經來了……”雖然不是第一次了,但說話還是微微帶有顫抖!

    張浪喜道:“知道了,你先下去吧!叫他們二人上來。”

    那下人退出去後,一前以後走進來兩個青年,一個年紀稍長一點的,看上去威武雄壯可能讓人看起來很難與擅長謀略之人聯想到一起,倒是第二人溫文爾雅的一介書生,但看起來也很難聯想到武功卓越之人。此二人怎麼看都像剛柔相缺,但合之又是一完,完美的組合!

    走大殿上,兩人齊聲跪拜道:“屬下拜見主公!”

    張浪笑道:“二位免禮。”待兩人起身後,張浪微笑著望向周瑜道:“公瑾可知二人是誰?”

    周瑜不解道:“屬下不知,望主公明示!”

    張浪聽完大笑起來,哈哈……笑罷繼續言道:“此二人皆是江東青年才俊,但恐怕諸位誰沒有見過其人,就算見過恐怕也忘了吧?”

    眾人一臉的慚愧,張浪見狀後對兩人道:“這裏的諸位可能對汝等還不太熟悉,汝等也自我介紹一下吧!”

    二人見狀,可能是在兩人的眼神交流後。由年長的的先行開口道:“屬下呂蒙,字子明,汝南富坡(今安徽阜南東南)人,今在主公麾下做一偏將!

    溫文爾雅書生道:“屬下陸遜字伯言,本名陸議,吳郡吳人也。

    張浪道:“今日傳你二人前來,是有一項特別重大的任務要你二人去執行。汝等可有信心前去完成?”

    二人驚訝!陸遜先道:“不知主公所謂何事?”

    張浪笑道:“元皓,就由你先向他們說一下此番的任務吧!”田豐應了聲“是!”後簡單明確的對此二人道清了任務的目的和過程。當然具體的操作方法還是取決於他們在曹營的情況。
michaelchih 發表於 2009-10-16 20:19
第十一卷 第十一章 呂蒙

雖說是相信張浪,但還是看得出來,他們明顯的懷疑眼前這兩人的能力!見眾人疑惑,張浪道:“呂蒙:少時,南渡長江,依附姐夫鄧當。時鄧當為孫策的部將,數次征伐山越。呂蒙年僅十五、六歲,也私自隨鄧當作戰。後為鄧當發現,大驚,厲聲喝叱也無法阻止。作戰歸來,鄧當將此事告呂母。呂母生氣,欲責罰呂蒙,呂蒙說:“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呂母聞後,“哀而舍之”陸遜:家世為為江東大族。其祖父陸纖官至城門校尉,父親陸駿,任九江(今安徽壽春東)都尉。陸遜十歲喪父,隨其從祖父廬江太守陸康,在其任所讀書。後因袁術與陸康不和,唆使孫策攻陷廬江,一個多月後,陸康病死。在此之前陸康已將陸遜與親屬送往江東。陸康子陸績尚幼,所以年僅十二歲的陸遜便承擔起支撐門戶的責任。青年陸遜是溫文爾雅的一介書生。當時,陸績及其外甥顧邵以博覽書傳齊名,陸遜、張敦、蔔靜次之,風聲流聞,遠近知名。”

    張浪說完,呂蒙、陸遜兩人很是驚訝,想不到自己這等無名小卒也被主公深知,兩人同感得遇明主。

    見眾人似有所解,但依然不能全信。畢竟深入曹營這麼大的事,不是誰都能操作的了的。只有張浪才真正的瞭解眼前這並不起眼的兩人。

    呂蒙:看似大老粗,可能誰也想不到受孫權之勸,多讀史書、兵書,學識英博。終成三國時期吳國著名軍事家。其一身戰績輝煌,建安五年(200年),孫策死,孫權接掌聲大權,想把那些統兵較少又發揮不了多少作用的年輕將領檢選出來,把他們的部下加以調整合併。呂蒙聞後,知部隊合併後,自己想有所作為,就更困難了。於是,他想辦法賒來物品,為部下趕制了絳色的服裝和綁腿,並加緊操練。孫權檢閱時,呂蒙兵馬“陳列赫然,兵人練習”,孫權見後大悅,認為他治軍有方。不但沒有削減其部,反而增加了他的兵員。

    建安九年(204年),孫權討伐黃祖,擊破黃祖水軍,獲悉丹陽、豫章、廬陵三郡的山越少數民族起事。孫權引軍返回,呂蒙隨軍征討。至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孫權命征虜將軍呂范平鄱陽(今江西波陽東北),蕩寇將軍程普進擊樂安(今江西德興東北),建昌都尉太史慈撫治海昏(今江西永修東),同時,令呂蒙與別部司馬黃蓋、韓當、周泰等率兵鎮守險要,擔任山越最為活躍地區的縣令或縣長。呂蒙與諸將遵照孫權的部署,各自以武力平定了本地區起事的山越族人。呂蒙因功被任命為平北都尉,兼任廣德長。

    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採納將軍甘甯建議,發兵進攻夏口(今湖北武漢境),呂蒙隨軍出征。江夏郡太守黃祖下令用蒙沖戰艦封鎖沔口(漢水入長江口),用大棕繩系巨石為錐以固定艦位,上有千餘人用弓弩交射,封鎖江面,吳軍進攻受阻。孫權命偏將軍董襲、司馬淩統各率百人敢死隊,身穿重鎧,乘大船沖抵蒙沖艦旁,董襲揮刀砍斷棕繩,戰艦順水飄流,孫權軍遂溯流而進。黃祖見孫權兵來,黃祖急派水軍都督陳就率兵反擊,呂蒙統率前鋒部隊,身先戰陣,親自斬殺陳就。孫軍乘勝水陸並進,包圍夏口城。孫權督軍猛攻,克其城,並屠之。黃祖隻身逃竄,被騎士馮則追斬。此戰,孫權大獲全勝,一舉殲滅宿敵黃祖,佔領江夏地區。戰後論功,孫權認為:“事之克,由陳就先獲也”。任命呂蒙為橫野中郎將,並賜錢千萬。

    周瑜欲奪取江陵,先派甘寧襲取上游的夷陵城(今湖北宜昌),對江陵形成側背威脅。於是,曹仁分兵圍攻甘寧,欲奪回夷陵。甘甯向周瑜求援,諸將擔心兵少,如救援夷陵,則造成江陵空虛。呂蒙對周瑜、程普說:“留淩公績,蒙與君行,解圍釋急,勢亦不久,蒙保公績能十日守也”。接著又獻策,勸周瑜派三百人用木柴把本來險峻的山路截斷,當敵人逃跑時,我方就可獲得他們的馬匹。周瑜採納了他的建議,親率主力馳援夷陵,大破曹軍於夷陵城下,所殺過半。曹軍乘夜逃走,途經木柴堵塞的險路,無奈,騎馬者皆棄馬徒行。周瑜、呂蒙驅兵追趕截擊,獲得戰馬300匹,軍威大振。隨即回師渡江,進軍北岸,構築營壘,向江陵發起進攻。此時,孫權為策應周瑜攻勢,派兵包圍合肥(今安徽合肥)。曹仁由於孤軍無援,在近一年的交戰中屢戰失利,損失甚重,遂被迫放棄江陵城,退往荊州(今湖北襄樊)。周瑜佔領江陵,被孫權任命為南郡太守,控制了長江中游地帶。呂蒙因功被任命為偏將軍,兼任尋陽令。

    一次,孫權對呂蒙說:“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呂蒙推脫軍務繁多,沒有時間。孫權說:“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呂蒙乃悟,開始學習,日積月累,他讀的書,超過了宿儒耆舊。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病死,魯肅接任。魯肅到陸口,途經呂蒙駐地。魯肅為一代儒將,認為呂蒙是武夫出身,有些輕視他。有對魯肅:“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顧之”,魯肅遂見呂蒙。酒到酣處,呂蒙問魯肅:“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魯肅倉猝回答說:“臨時施宜。”呂蒙說:“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於是,呂蒙詳盡地分析當時的利害。魯肅聞後,大驚,越席而起,靠近呂蒙,親切地拍著他的背,讚歎道:“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還說:“卿今者才略,非複吳下阿蒙!”呂蒙說:“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從此,二人結為好友,過從甚密。
michaelchih 發表於 2009-10-16 20:19
第十一卷 第十二章 陸遜(一)

時呂蒙與成當、宋定、徐顧三人的軍營離得很近。後三人去世,其子弟年幼,不能任事,孫權想把他們的部隊都合併給呂蒙。呂蒙堅決推辭。他給孫權上書,指出徐顧等三人勤於職事,忠於國家,子弟雖然年紀小,但不能廢黜。連續上書三次,孫權才聽從他的意見。呂蒙又為三將的子弟請老師,精心輔導。從這件事,可以見出呂蒙對他人是何等盡心盡力。

    陸遜更是了的,孫策死後,孫權繼領其眾,為將軍,“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陸遜年僅二十一歲,應召入孫權幕府,成為孫權統治集團的幕僚。曆仕東、西曹為令史;不久出任海昌(今湘江海寧西南)屯田都尉,兼海昌縣令。海昌境內連年遭旱災,他開倉賑濟貧民,組織生產自救,緩和了災情,因此深得民心。

    東漢末年,許多農民因逃避賦役而投靠豪強大族,淪落為依附民;豪強大族為了反抗政府徵發、保衛和擴大既得利益,把依附民組成武裝隊伍。這類豪強武裝依山阻險,被官府稱作“山賊”、“山寇”。他們經常擾亂地方,有的豪強集團還與曹操遙相呼應,對抗孫吳政權,成了孫吳政權的隱患。

    當時吳郡、會稽、丹陽(今安徽當塗東北)一帶也有很多逃戶。針對這種情況,陸遜採用查戶整頓的方法,將其中的精壯招募為部曲,其他則用於屯田。時會稽有山賊大帥潘臨,造反多年,官府無法平定。陸遜便招兵進討,終將其平定。時陸遜手下已有2000餘人。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鄱陽的賊帥尤突作亂,影響甚大,陸遜率軍配合奮武將軍賀齊將其討平,斬首數千。陸遜因功被拜定威將軍,屯兵利浦。

    通過這些戰事,陸遜初步顯示了出眾的軍事才能,很受孫權器重。孫權便將孫策的女兒嫁與陸遜,並經常找他商討治國大策。

    時東吳境內的許多山區越族居民據險自守,不服從孫權政權的統治,並不斷起事反吳。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陸遜向孫權建議:“方今英雄棋跱,豺狼規望,克敵寧亂。非眾不濟,而山寇舊惡,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難以圖遠,可大部伍,取其精銳”。孫權採納其建議,任命他為右部督。

    同年,費棧被曹魏策反,在丹陽煽動山區越族居民起事,充當曹軍內應,配合曹軍。孫權命陸遜率兵前往征伐。時費棧人多勢大,陸遜帶去的兵馬較少,敵我懸殊。但陸遜採用多插旌旗牙幢、分佈鼓角、夜裏派人潛入山谷吹號擊鼓等疑兵之計,很快擊破費棧武裝。勒令各山區越族居民遷徙到平原地區,編入戶籍,種田納賦,從中挑選強壯者從軍,得精兵萬餘,使東吳統治得以加強和鞏固。之後,陸遜率所得精兵回駐蕪湖(今安徽蕪湖)。

    會稽太守淳于式這時卻上表告陸遜“枉取民人,愁擾所在”。陸遜返回知道此事後,反為淳於式說好話。孫權也有些不解,問:“式白君而君薦之,何也?”陸遜說:“式意欲養民,是以白遜。若遜複毀式以亂聖聽,不可長也。”孫權說:“此誠長者之事,顧人不能為耳”。孫權對其風範甚為佩服。

    陸遜雖然在早期活動中初露鋒芒,但並不甚為人知,直到建安末年,吳、蜀爭奪荊州時,他才脫穎而出,成為吳軍一位傑出的後起之秀。荊州地處要衝,歷來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建安十三年(208),曹操與孫劉聯軍為爭奪荊州,進行了著名的赤壁之戰。戰後,劉備劉備佔據了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孫權佔據了江夏郡和南郡南部。劉備佔領荊州大部分地區,既阻礙孫吳勢力向西擴展,又威脅著孫吳側翼的安全,成了孫權的一塊心病。從此,吳、蜀爭奪荊州的糾紛越鬧越大。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蜀前將軍關羽水淹魏七軍,生擒主帥左將軍于禁,乘勝圍攻敗退樊城(今湖北襄樊)的魏征南將軍曹仁,一時威震華夏(參見樊城之戰)。魏王曹操採納丞相司馬司馬懿、曹椽蔣濟的建議,利用劉備拒不歸還所借荊州,吳蜀聯盟出現破裂之隙,派人勸說東吳孫權抄襲關羽後方,並許諾把江南封給孫權。駐軍陸口(今湖北蒲圻西北)的東吳大將呂蒙認為,關羽素懷兼併江南的野心,是對東吳的很大威脅,建議孫權趁機消滅關羽,以解除後患。孫權採納其計。

    閏十月,為隱蔽企圖,呂蒙稱病返回建業,途經蕪湖,陸遜前去拜見。陸遜對呂蒙說:“關羽接境,如何遠下,後不當可憂也?”呂蒙說:“誠如來言,然我病篤。”陸遜:“羽矜其驍氣,陵轢於人。始有大功,意驕志逸,但務北進,未嫌於我,有相聞病,必益無備。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下見至尊,宜好為計。”呂蒙大驚,但為不洩露軍機,便說:“羽素勇猛,既難為敵,且已據荊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膽勢益盛,未易圖也”。經此番交談,呂蒙發現陸遜是可用之才。後呂蒙拜見孫權,孫權問誰可以替他在陸口指揮,呂蒙極力推薦陸遜,並說:“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而未有遠名,非羽所忌,無複是過。若用之,當令外自韜隱,內察形便,然後可克”。即拜三十六歲的陸遜為偏將軍右部督,代替呂蒙。

    建安二十五年(220)冬,曹丕篡漢稱帝,改元黃初。翌年(221)四月,劉備也在蜀中稱帝。與此同時,孫權移鎮于鄂,改名武昌。陸遜主張延納剛剛返回荊州的士人,以擴大孫吳政權的影響,孫權採用了他的意見。

    黃武七年(228年)五月,吳鄱陽太守周魴派人送親筆信給揚州牧曹休,謊稱受到吳王責難,打算棄吳降魏,請求派兵接應。曹休未辨真偽,即率步、騎兵10萬人,去皖城(今安徽潛山)接應。魏明帝曹叡(治晉陽,今太原西南)命大將軍司馬懿率軍向江陵(今湖北江陵);建威將軍賈逵率軍向東關(今安徽含山西南),與曹休相策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ichaelchih

LV:6 爵士

追蹤
  • 4

    主題

  • 1020

    回文

  • 1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