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建國大業,
裏面內容就已經很扭曲歷史,
一片歌功頌德,
許多東西不合理,
回到主題,
日軍戰力是國軍的3倍,
日軍1個師團國軍必須用3個師來抵擋,
這還是正規軍配德式裝備與訓練的部隊戰力,
後期配置美械的部隊就比較好,
東南亞生命線保衛戰表現還不錯,
不過跟換德式裝備一樣,
兵太多換裝速度太慢,
尤其物價越來越高,
其他收編的雜牌軍地方部隊就很雜了,
除了英式裝備的桂軍還夠看,
反正型式統一武力不統一,
就是都帶國徽,
但是國軍共軍與雜軍都互相命令不到,
至於共軍在敵後打游擊,
一開始收編協議就是如此,
想要穿越前線給予大規模補給是很難,
國民黨還是每個月給了幾十萬,
讓共軍編成3萬人的集團軍部隊,
但是共軍還是有獲得一部份美援,
共軍還是有招待美軍顧問團,
希望美國能夠支持,
鬥牛的那頭乳牛就是這樣來,
就這樣野戰部隊長大成15萬兵,
其它拉拉雜雜也是幾十萬分佈各地,
大部份跟汪精衛的日偽軍比較多攪和,
這些配日軍裝備的中國人,
代替日軍牽制共軍讓他們轉南洋戰場,
所以共軍比較有看頭跟日軍作戰就那兩場,
其他都是小規模,
自家人打自家人也比較多,
反正國軍牽制日軍正面,
看起來都是死傷很大的戰役,
敵後共軍的作戰先天條件限制,
本身就不會有太大規模戰鬥,
但是兩邊都吸引很多青年投入抗日,
回頭看他們的犧牲,
還不是兩黨的一枚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