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選舉恐怕算是一次民主試驗,是政策理性與選票感性間究竟誰勝誰負的試驗,但很顯然,理性大體而言,算是敗北了。一位替建國百年籌畫眾多活動的盛治仁,竟然在民國100年仍未過完之前就下台了,老農津貼亦不得不按各方叫嚷的那樣加碼,說的柔軟一點,這算是民主的必要之惡,但說的刺耳一點,這就是民粹。
馬英九太過低估了這種民粹的力量,或者說,他認為民意之間會有某種動態的平衡。即對於民粹的力量,民意的內部會自然出現制衡的聲音,要求那些老農或以老農代表自居的政治力量退讓。
事實上並非如此,民粹的力量不直接展現在選票之上,而是在投票之前就展現於民調中。現今的民主已走到無時無刻不可民調的時代,任何民意的憤怒,都會直接在民調呈現,使得政策的討論時時受到這種民調的威脅,而不論是居於廟堂的執政者,或是仍在野上的反對者,都會為了那個可欲的繼續執政或接替執政,而為恃從於這個隨時翻轉的、陰晴不定的民意。
當然在一個普遍、正常的狀態下,這本應是民主的常軌,在投票之前,民意可以挾制執政者,可以逼迫執政者,交出他們握在手上的資源,制定合理的政策。然而,民意亦是自私的,是謀求自己私利的最大化,縱使老農津貼不斷的加碼,可能導致財政惡化,可能拖垮未來,可能讓子孫遭殃,都不在這些謀求私利的最大化的人民的思考之內。
民粹之火燒到何處,何處就得應聲跪伏,殺一個盛治仁何難,兩億元的演出費用可能與想像有所差距,也有討論的空間,但社會有人真去探究真相嗎?只要這件事的表象,激怒了大多數不知道真相的民眾,狂虐的怒火讓所有的辯論都變得多餘可笑。
馬英九在理性的堅持上失敗,於他並非壞事,因為他可能因此重獲民意支持,但是這個社會卻就此失去了理性的力量,這個損失不是馬英九承當的,是堅持要走民粹主義的我們全體,馬英九可能再當總統,也可能連任失敗,但那只是一個人的命運,但歷史已經證明,民粹曾經通往納粹,也曾經通往共產,最終將是我們,是我們有朝終將身受民粹的弊害而難以自救。
黃國樑這篇冷眼集寫的真是太好了!真希望馬政府能看得到.
怪馬英九?要怪部分台灣人的劣根性才是.想好好改革,給你們一個可長可久的制度,又兼具公平正義,
結果當事人罵翻天,而你們這些人在旁袖手旁觀,不伸援手(民調和與論),任他挨打.
他反擊了,你們又說不可'暴力回應'.真是一群垃圾!
不滿意,去投蔡,宋,沒人阻止的.台灣會亡,就是你們這群鄉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