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美 第一百章 別了,美利堅
辰天的預言又一次成為現實。
古巴海域的那場激烈海戰雖然在中午就已分出勝負,但是戰鬥直到傍晚時分才宣告結束,在德軍海空夾擊下,美國海軍最終選擇了放棄,遭到重創的主力艦“俄克拉荷馬”號、“華盛頓”號、“加利福尼亞”號桅杆上升起了白旗,艦隊司令愛德華埃伯利將軍也在戰鬥中殉職,全艦隊僅有一支輕巡分隊得以逃脫。這時正是柏林的午夜。上至皇室政府,下至軍官百姓,無數人在睡夢中被叫醒,雖然失去了一個好夢,但他們卻發現勝利已經降臨了。
雖然此後一夜未眠,辰天的心情卻十分好,因為他知道,這樣的結果足以讓戰爭在非常有利的情況下結束,德國未來二十年最大的潛在敵人終於失去了換手之力。
次日,辰天以德國三軍最高統帥的身份向全國發布了古巴海戰勝利的消息,鼓勵軍民在日爾曼的旗幟下團結一心努力奮鬥,爭取盡快將頑抗之敵徹底擊敗。
9月5日,在德墨聯軍的強大攻勢下,古巴武裝警察部隊和他們的美國軍官終於放下武器舉手投降,至此古巴全境陷落。
在與海因里希親王率領的航母編隊會合之後,舍爾顧不上多做休整,只將受損較為嚴重的艘戰列艦、兩艘戰巡和一些輕型艦隻留在古巴,隨即率領德國大西洋艦隊主力北上。 9月9日,艦隊抵達切薩皮克灣外海。
110年前,英國艦隊就是從這裡駛入然後在距離華盛頓不遠的馬里蘭州登陸,並且上演了一出火燒華盛頓的好戲。此時德國艦隊的實力遠遠強於當年英美戰爭中前來美洲的英國艦隊,只可惜此時切薩皮克灣遍布的德美兩國水雷阻塞了德國艦隊繼續前進的道路,但德國艦隊還是在隨後一周內不斷對美國諾福克軍港及周邊目標進行砲擊和大規模空襲,在200公里外的華盛頓也能深深體會到德國艦隊的強大威力。
到了這個時候,華盛頓儘管很不情願,但還是通過中立地葡萄牙政府向柏林轉達了通過和談結束戰爭的意願。
德國政府對此不置可否。
在接下來的一周之內。德國裝甲部隊的鐵蹄席捲美國東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巴吞魯日等重鎮陷落,這時美國東南部的石油工業區已全部落入德墨聯軍之手。
9月14日,德墨聯軍在德、日、墨三國聯合艦隊的配合下發動了舊金山戰役,兩天之後,這座美國西海岸最重要的港口城市被聯軍攻占,整個加利福尼亞州也在三天后全部淪陷。
至此,1925年美墨戰爭中美國迫使墨西哥割讓地上加利福尼亞、得克薩斯、新墨西哥州已經重新回到墨西哥人的控制之下。墨西哥政府旋即宣布上述三州回歸墨西哥版圖,美國政府拒絕承認墨西哥人的這一決定,但美國陸軍隨後發動的反擊再一次被德墨聯軍粉碎。
9月17,在德國海軍的護送下,2000多名德國陸軍士兵在巴哈馬群島的拿騷登陸,這個在英國戰敗之後由美國代管的群島很快成為德國的新殖民地,這個群島雖說有3000多個島礁,但能夠住人的僅有30個,以海洋資源和農作物為主,當地人口不足30萬。僅有拿騷一處大港。距離美國的佛羅里達半島僅有不到200公里。
隨後,古德里安裝甲師從陸上逼近佛羅里達半島,海軍及海軍陸戰隊也在積極準備從海上進攻這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地半島。另一方面。
德國派駐在美墨邊境區域、古巴、紐芬蘭和瓜德羅普地戰略轟炸機已經達到5個聯隊共2100多架,日復一日的轟炸使得預備役飛行員和新手們迅速成長起來,在德國本土,適齡青年踴躍報名參加轟炸機飛行員培訓,4個新的道尼爾dd型遠程轟炸機聯隊正在組建之中,國內各主要飛機工廠也在開足馬力生產這種空中巨人,月產量已經超過1000架!
儘管美軍加強了對主要工業區和城市地防空力量,但是在9月的前半個月,每天落在美國本土的炸彈是八月的將近一倍,每個星期都有2萬多噸高爆炸彈、燃燒彈甚至是化學炸彈。美國人物質和士氣上的損失正在與日俱增。
華盛頓終於沉不住氣了,他們直接派人向德國政府提出正式的停戰談判要求。
見和談的時機已經到來,德國政府接受了美國人的停戰談判要求。 9月22日,交戰雙方宣布停戰三天,並在兩軍相交的亞特蘭大與美國代表開始了本世紀最重要的一次談判。
失去了陸、海、空主動權地美國政府在談判桌上顯得極為被動,但他們仍希望以“體面的方式”退出戰爭,否則美國將“戰至最後一人”。
在談判的條件上,德、墨之間也產生了一些分歧,墨西哥人除了土地要求之外。還希望將美國解體,以徹底消除美國的軍事威脅,德國則不希望看到任何一個國家獨霸北美,不管是英屬加拿大、美國還是墨西哥,因此只打算讓墨西哥得到美國南部的一些土地,德國將以租借的名義獲得美國東北部五州和西北部的華盛頓州、蒙大拿州作為進攻加拿大的基地,而巴拿馬運河則成為自由運河,既不受任何國家的約束和管轄,也不允許任何國家派駐一兵一卒。
作為參戰國之一,日本政府在這個時候又一次活躍起來,他們不僅厚顏無恥地派出代表坐到談判桌旁,更向美國政府提出所要阿留申群島、阿拉斯加和租用西海岸諸港的無理要求,這在很大程度影響到了美國政府和代表的心態,發展下去甚至有可能迫使美國人決心死戰。
在這種情況下,德國政府授命談判代表團與美國人進行私下會談,而美國人對於德美兩國之間私下協商停戰的提議也非常感興趣。經過兩國全權代表一整夜的秘密會談之後,雙方就停戰條件基本達成一致,即美國承認加利福尼亞、得克薩斯、新墨西哥重新劃歸墨西哥;由德國占領古巴、巴哈馬群島;與加拿大接壤的緬因州、佛蒙特州、新罕布什爾州、紐約州、華盛頓州、蒙大拿州和東北部沿海的麻薩諸塞州、康涅狄州以租借的方式交由德國占領,這些地方將作為德國進攻英屬加拿大的踏板,不論戰爭是否進行,10年租借期滿之後立即歸還美國;美國放棄《國防法》和《選徵兵法》。陸軍規模保持在20萬人以下,國民警衛隊不超過30萬人,海軍不得擁有3萬噸以上的戰列艦、不得建造航空母艦和1000噸以上地潛艇。
在得到德皇的批准之後,德國代表團於9月25日和美國政府秘密達成了口頭停戰協議。
由於三天期限將至但談判分歧仍然較大,徵得墨西哥、日本同意之後,德國宣布將停戰期延知天,美國表示贊同。
有了德國人的私下承諾,美國代表在談判桌上的口氣強硬了許多。墨西哥提出美國南部六州歸墨西哥所有、其餘各州自治的決定自然遭到拒絕,日本人在索要阿留申群島和阿拉斯加的問題上也碰了釘子。從美國一方態度的轉變和德國代表的沉默,加上此前地一些傳聞,墨西哥和日本代表也看出了一些端倪。
沒有德國的支持,墨西哥自知無力獨自作戰,而日本人這一次本來幹的就是投機倒把的營生,碰到這種情況更是無可奈何。結果到了9月29日也就是停戰期限的最後一天,墨西哥政府終於撤回了讓美國處於分裂狀態的要求,但是增加了一條由美國政府支付50億美元戰爭賠償金的要求,經過討價還價。美國同意支付32億美元。而日本在獲准租用美國西海岸數座港口之後也見好就收,雙方迅速達成一致,並在下午簽署了《亞特蘭大條約》。
交戰雙方簽署的《亞特蘭大條約》宣告了歷時75天的戰爭就此結束。在損失了百分之九十的海軍與航空部隊、百分之四十地陸軍之後,美國因為這個條約而再次失去了接近一半地海岸線和舊金山、洛杉磯、西雅圖、休斯頓、波士頓這幾個最重要的港口,剩下的大港——新奧爾良、奧蘭多、紐約也在德軍地轟炸和進攻中接近於廢墟狀態,八大港口中僅有五大湖區的蘇必利爾港還能正常使用。
軍事和版圖上的損失對於美國的影響還不是最大的,75天的戰爭和德國空軍的持續轟炸使得美國經濟陷入混亂狀態,南部工業區已經不復存在,東北部工業區損失了超過百分之六十的廠房和設備,僅有五大湖工業區還能為這個國家提供必要的工業品。失去港口對於美國這樣一個曾經的貿易強國有著不可估量地影響,華盛頓依舊完整無缺,但是戰爭的失利使得國民對政府的信心滑落到了歷時的最低點。從前超然於世的良好商業環境蕩然無存,政府號召人民積極重建家園,但投資者們現在更願意將資金投到局勢穩定的歐洲或是資源豐富的非洲去。
十年的租借期使得美國東北部和西北部迅速德國化,大量的德國商品、資金從這裡進入美國腹地。在德國政府地鼓勵和參與下,德資逐漸控制了許多美國工廠、船廠,但凡親德的德裔美國人或是純粹的美國政治家都能得到德國的大筆資助,這對於美國的政局有著不言而喻的影響,美國已經不再是美國人的美國。
沃倫哈丁黯然辭職後很快在鬱鬱中離開人世,新總統的競爭在前副總統卡爾柯立芝和前商業部長赫伯特克拉克胡佛之間展開。但不論是誰接手白宮都無力改變戰後即將到來的經濟危機和持續的大蕭條,美國在世界經濟和貿易中的地位已經完全被德國所取代。
在南部,德國仍然與墨西哥保持著良好的經濟與軍事合作關係,儘管德國軍隊陸續從墨西哥撤離,但是德國教官、武器、技術甚至是戰術思想對於墨西哥軍隊的影響是深遠的,在戰爭結束之後的三年之內,德國陸續將愷2艘級、國王級戰列艦和一些護航航母低價轉讓給墨西哥,並為墨西哥量身定造了一支實力不容小視的空軍,使得兵強馬壯的墨西哥能夠時刻威脅到美國南部諸州。
失去了強大的經濟和工業做支柱,美利堅已經不再是從前那個美利堅,儘管它還擁有8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億多的人口,卻連單單一個墨西哥都已無法擊敗了!
1924年10月,第一批遠征北美的德國士兵榮歸故里,他們獲得了國家和民族英雄級別的歡迎,海軍獲得了最高的讚譽,但勳章卻更多的授予了那些空中鬥士們,正是他們的英勇改變了歷史,一場被認為至少要打上一年的戰爭在短短兩個半月的時間內結束,他們居功至偉。
隨著戰爭的結束,1000多名因座機被擊落而遭到美軍俘虜的飛行員也得以重返德國,他們並沒有被當成失敗者,反而受到了德皇和最高統帥部的褒獎,並繼續留在空軍的一線部隊效力。
德國空軍戰略轟炸機部隊的使命並沒有隨著德美戰爭的結束而終止,駐紮在紐芬蘭的道尼爾dd型轟炸機很快開始了對加拿大的轟炸,而在美國東北部和西北部諸州,德國占領軍迅速建立了一系列空軍基地,從那裡起飛的轟炸機可以直接飛往加拿大腹地進行轟炸。
10月15日,德國遠征軍指揮官奧利,卡恩上將特意飛回德國參加了德皇親自為他舉行的授勳儀式,陸軍元帥的軍銜使得奧利成為德意志帝國歷時上非貴族出生的最年輕元帥,在這之後,他將繼續率領德國皇家集團軍和非洲殖民軍準備對英國流亡政府和加拿大作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