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鋒飛揚: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百六十七章 怒海爭鋒4
重磅炮彈不斷的在謝尼亞文號身邊爆炸,布裡奇指揮軍艦穿梭在爆炸引起的水花中,每一次爆炸都讓布裡奇趕到一絲慶幸,但也焦慮一分,慶幸的是又躲過了一發炮彈,焦慮的是撫遠編隊的火力打擊越來越猛,而謝尼亞文號的反擊確越來越弱,2門副炮和前主炮都已經損毀,現在只剩下後主炮和一門4英吋副炮時不時的開上一炮來顯示自己仍在戰鬥。
雖然以S形航線躲過了不少炮彈,但是謝尼亞文號也沒有少挨炮彈,之所以艦體本身沒有遭到大的損失,主要原因是命中的大多來自於贛江號120毫米副炮炮彈,但是隨著安加拉號和大膽號沉沒,撫遠編隊都把謝尼亞文號作為首要攻擊目標,就算上帝再怎麼庇護這艘「神奇」的戰艦,它也在劫難逃了。
威遠號的一枚6英吋炮彈命中很從容的穿過謝尼亞文號煙囪下部,炸毀了通風排氣裝置,一時間這艘軍艦的甲板上黑煙瀰漫,煙囪下部艙室的幾個水兵直接被濃煙嗆死。緊接著,已經在前面的戰鬥中屢建奇功的旅遠號再次命中謝尼亞文號桅桿。不久之後,撫遠號兩枚副炮炮彈接連命中謝尼亞文號的艦艉。然而就在撫遠編隊打的順風順水的時候,高速前超的阿普拉克號立馬用6英吋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向敵艦宣告,這場戰鬥還沒有到單方面屠殺的地步。
如果說用6英吋速射炮對付遠字級戰艦有點蚊子咬大象的感覺的話,那麼對付裝甲較薄噸位較小的贛江號則再合適不過了,高達7發每分鐘的射速彌補了阿普拉克號高速航行中命中率不高的缺點。排水量4000多噸的贛江號比近6000噸的阿普拉克號要小了一圈。況且阿普拉克號在右舷擁有160毫米以上火炮7門,贛江號在側舷上僅有5門120毫米速射炮,特別是阿普拉克號裝備著最新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在射速上比贛江號的高雄兵工廠出產的速射炮高出近1倍。如果換了一艘遠字艦的話,憑借厚重的裝甲和6英吋主炮,有足夠的實力令阿普拉克號畏懼,但是此時包括撫遠編隊將主要火力集中在謝尼亞文號上,阿普拉克號就顯得比較輕鬆和從容了。
10點53分,阿普拉克號先後有九枚6英吋和八枚160毫米炮彈命中了贛江號的艦身,令贛江號艦體左舷多處破口,進水已達600噸,為向抽水機提供足夠能量,航速已經降至11節,全艦官兵傷亡130多人,後主炮被毀,側舷副炮多數被毀,倖存的炮兵都充當起了損管隊員,冒著敵艦猛烈地火炮,試圖堵住艦體的破損處。
撫遠號上的項中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按照總指揮官林建章的部署,撫遠編隊的任務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引誘並殲滅這支艦艇編隊,因為俄軍的這四艘軍艦是遠東艦隊所有巡洋艦中火力最猛、速度最快的艦船,如果這四艘高速巡洋艦加入主力陣營的話,將會給海防艦隊造成難以預料的麻煩,本來林建章的命令是只要能拖住這四艘軍艦就是勝利,可是心氣十足的項中傑卻想要徹底擊敗這支編隊,然後加入到主力陣營當中,這樣一來就必須保護己方的有生力量,多一艘巡洋艦可能就會改變海戰的勝負,而此時的贛江號已經陷入困境,甚至有可能成為中國海防艦隊開戰後沉沒的第一艘巡洋艦。
另一方面俄國編隊的情況簡直可以用糟糕來形容,一半軍艦被擊沉,剩下的指揮艦謝尼亞文號正處在炮火圍攻之中,但即使已經挨了數不盡的炮彈,但是並沒有損失多少航速。一向機變的布裡奇在這個時候選擇了三十六計中最高明的計策:逃跑。
「不要做無謂的硬拚,我命令馬上向左轉向,同時啟動動力加速系統。」布裡奇果斷作出決定,謝尼亞文號龐大的艦身開始向左轉動,同時甲板下發出了巨大的馬達轟鳴聲。
如果要擊沉奄奄一息的謝尼亞文號,項中傑就必須下令編隊跟隨敵艦左轉,這樣一來,已經被阿普拉克號*到牆角的贛江號勢必跟不上編隊,很有可能被窮追猛打的敵艦擊沉。而且項中傑已經看出,謝尼亞文號雖然還在高速航行,但是其水線附近起碼挨了6發炮彈,即使動力裝置完好無損,猛烈倒灌進去的海水能不能讓這艘艦船活著逃回捷爾涅伊還是個未知數。
「要不要跟著敵艦轉向?」輪機長向項中傑請示道。
「不要轉向!命令各艦,對謝尼亞文號發動最後一次齊射,然後旅遠號,威遠號左轉120度包抄阿普拉克號,贛江號可自行右轉撤出戰場搶修。30分鐘內一定要將阿普拉克號送去見閻王。」項中傑鐵青著臉一字字說道。
撫遠、威遠、旅遠、贛江號一起把炮火集中在了謝尼亞文號身上,霎時間,重炮齊鳴,彷彿是無數只倨伏在海上的猛獸發出了震天撼地的吼叫,震得人耳鼓都要破裂,本就被打得千瘡百孔的謝尼亞文號艦上,冒起了沖天的黑煙和火光,艦船內外巨大的爆炸聲連續不斷,整個上層塔台轟然崩塌,甲板上出現了一道兩米來寬的裂縫,而且隨著爆炸力的不斷增加,裂縫還在擴展還在延伸,謝尼亞文號像一隻落入狼群的羔羊,正在生生被肢解!
「蠢貨!快加速逃出這片可惡的戰場!」布裡奇的聲音已經變得嘶啞,瞳孔裡充滿了恐懼和驚慌,這個時候,他心裡最強烈的念頭是:我寧願再也不要參加這場可怕的戰爭。
可是一切都太晚了,謝尼亞文號逃跑的速度雖然越來越快,但是艦船上的爆炸也越來越猛烈,這艘軍艦拖著長長的黑湮沒過跑出多遠便自行停了下來,因為艦船中三根主力鋼架已經斷裂,龐大的謝尼亞文號逐漸分割成了兩半,很快就沉入海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