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雨
1940年9月14日。星期六,一場久違的大雨終於降臨幾近焦土的不列顛。按照往年的經驗,其後的一個多月間,北海、英倫三島連同比利時、荷蘭和法國北部將以陰雨和大霧天氣為主。
連日來倍受煎熬的英國軍民,似乎又重新看到了扭轉頹勢的希望,不過就在兩天之前,德軍登陸部隊以國防軍第4裝甲師、黨衛軍“元首警衛旗隊”旅(8月底正式從團升格為旅)的精銳坦克部隊為主攻,國防軍第10、第17和第21步兵師重兵投入,在陸軍一級上將赫爾曼.霍特的指揮下一舉攻克了英格蘭南部大港南安普頓。在隨後的夜戰中,德軍又以強大的裝甲部隊粉碎了英國第2軍和第5軍的反擊,擊斃擊傷英軍正規部隊和二線民兵三萬余人,極大地鞏固了他們在英格蘭南部的登陸場——德軍工兵已經開始修覆英軍撤退前炸毀的南安普頓港碼頭設施,清除港灣中的水雷,爆破用於阻塞航道的沈船,一旦港口恢覆運轉,德軍的後勤供應將得到極大的提升!
在布裏斯托爾灣,德軍空降和登陸部隊占領加的夫已經有5天時間,盡管德國海軍水面艦艇無力突破英國H艦隊的封鎖,但連日來,德軍還是利用空運以及潛艇運輸獲得了擴充。英軍在這一側的進攻前後損失了近萬正規軍和大量二線民兵部隊,見實在無法突破德軍防禦。便利用紐波特、郎達等城市掘壕以對,試圖將德軍困死在加的夫港,不過考慮到威爾士首府被德軍占領時豐富的食品、燃料和彈藥儲備,加上德軍登陸時自帶的大批物資,要等他們彈盡糧絕,英國人自己都覺得缺乏信心!
雨天的倫敦前所未有的幹凈,曾經濃煙滾滾的煙囪靜靜矗立在原地,由於德國空軍和登陸部隊的威脅,大部分工業已經轉移到了蘇格蘭,街道上行人寥寥,除了決心包圍首都的正規軍和民兵,許多平民也提前向北部轉移了。
設在倫敦東區的英國三軍聯合作戰司令部內,接替丘吉爾擔任海軍大臣的達德利.龐德,人們眼中總是昏昏欲睡的“應聲蟲”,以沈悶而緩慢的腔調宣布道:
“諸位,內閣已經作出決定:王室成員、政府人員、將領家屬還有高級技術人員開始向加拿大轉移。將軍們,你們的家屬和私人物品肯定會得到優先照顧,這點不必擔心!”
早在法國投降之初,丘吉爾就在秘密內閣會議上作出了一項驚人決定:德國入侵不列顛後,一旦英國抵擋不住,就馬上將王室成員和政府領導人轉移到加拿大,在那裏建立新的抵抗政府與法西斯鬥爭到底,此計劃代號“魚雷行動”,而在8月之前,大量的黃金和有價證券就已經分批運往加拿大。
真的已經到了非撤退不可的地步了?
英軍聯合作戰司令部的高級將領們鴉雀無聲,他們很清楚這個決定意味著什麽:英國本土艦隊接連在沃什灣、英吉利海峽遭遇重挫,英國陸軍也在抗擊德軍登陸的作戰中元氣大傷、銳氣盡失。加上空軍前期損失慘重,英格蘭的制空權拱手讓出,英國本土的形勢前所未有的嚴峻,也許,本土的淪陷將是難以改變的宿命……
“諸位,首相還托我向諸位轉達王室和內閣的抵抗決心:只要還有一線希望,我們絕不輕易放棄不列顛!”
像是發布訃告一般,老頭兒說完就匆匆離開了會議室。
將領們個個如蠟像一般坐在原地。
“諸位!”
過了好一會兒,聯合作戰司令部參謀長約翰.迪爾將軍終於率先打破了沈默,“大撤退只是保險起見,形勢並沒有淪落到完全失去希望的地步!昨天晚上,我從首相那裏得到兩個好消息:美國人同意向我們秘密出售一大批飛機和坦克,新的戰鬥機中隊和裝甲師很快就會在加拿大組建起來;俄國領袖接見了我們派出的特使,他表示俄國軍隊已經開始秘密動員了,趁著德國人重兵囤積西線的機會,五百萬俄國士兵能夠輕而易舉地突破德軍脆弱的東部防線直搗柏林!所以,諸位,只要我們再在本土堅持幾個月,局勢就會獲得改觀!”
會議室裏的氣氛終於有了稍稍的變化,但也有人發出質疑:“俄國人靠得住嗎?”
約翰.迪爾刻意擺出一副胸有成竹的姿態:“我們從來就不認為俄國軍隊能夠憑借粗劣的武器打敗德國,但他們的人數優勢始終是德國人非常忌憚的一點。只要東線戰事一開,德軍就必須將他們的主力轉入與俄國人的戰鬥,我們將乘機在不列顛發起反擊!即便美國不參戰,我們也能夠從世界各地調回我們的艦艇,組成一支仍對德國海軍構成壓倒性優勢的新艦隊!”
“對,讓他們打個兩敗俱傷!我們就有機會反敗為勝了!”
陸軍司令布魯克像是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若不是實在無人願意在這個時候接替爛攤子,他恐怕早就因為萊佩塔和加的夫反擊作戰的失利滾下這個位置了!
高級將領們雖然精神有些萎靡,卻是絕對可以信任的。因此,約翰.迪爾繼續高聲說道:“雖然俄國人沒有明確許諾,但首相認為他們最遲會在明年4月份發動進攻。所以……諸位,這個冬天將是前所未有的困難,我們必須讓我們的士兵做好充分的準備!根據我們的推演,大倫敦防禦圈應該能夠堅守5到6個月,這已經足夠了!”
“那接下來我們怎麽辦?”接替陣亡的查爾斯.福布斯將軍擔任英國本土艦隊司令的弗雷澤已經前往北部整編遭到沈重打擊的艦隊,代表海軍部列席會議的,是剛剛從地中海返回本土的約翰.托維中將,在地中海艦隊司令安德魯.坎寧安手下,這位悍將曾指揮英國巡洋艦隊在卡拉布裏亞海戰中擊敗了意大利的重巡洋艦隊。
“海軍,首要任務應該是保護我們的海上航運線,並且盡可能地阻止德國大型水面艦艇進入大西洋作戰!我們的本土艦隊只剩下一艘戰列艦、三艘航空母艦和四艘重巡洋艦能夠實施機動作戰,所以這兩項任務將是非常艱巨的!”說罷,迪爾又將目光轉向道丁,“空軍最近一周的表現非常出色,接下來的天氣應該對我們有利。爵士,希望一個月後,我們的噴火戰鬥機能夠重新控制英格蘭南部領空!”
58歲的休.道丁面無表情地點了點頭,過去的一個星期,皇家空軍擊落了一百余架德國作戰飛機。可是由於南部的飛機工廠被迫遷移,產量受到了不小的影響,一個月之後,德國空軍的實力不也得到了恢覆嗎?看來,戰術的安排仍將是雙方勝負的關鍵!
“陸軍!”迪爾的目光掃過以布魯克為首的陸軍將領們,在和平時期,他們所受的重視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高。
“與南部登陸的強大德軍部隊打運動戰是不現實的,我認為陸軍應該放棄英格蘭西南部的一些次要戰略據點,將兵力集結在普利茅斯、韋茅斯和普爾等幾座港口,並繼續加固大倫敦防禦圈的工事。至於加的夫……我們的目標是利用三到四個星期的時間逐步消耗他們的兵力、壓縮他們的防線,H艦隊將配合我們做最後一戰!”
陸軍將領們沒有任何的表示,實際上,他們已經對德國人任何形式的防線心存畏懼——瘋狂嘶吼的MG34和那些總喜歡半埋在土裏的德國坦克,早已成為英軍步兵們的夢魘!
發話的倒是海軍將領約翰.托維:“將軍,我必須提醒您一點,也許……H艦隊並不會一直徘徊在凱爾特海,畢竟坎寧安將軍手裏已經沒有幾條大艦了,現在意大利艦隊在地中海已經占據了實力上的巨大優勢,也許他們正在醞釀新的攻勢呢?”
迪爾看了眼這位55歲的海軍中將,沈沈地說道:“如果要在本土和地中海之間做出抉擇,我想……本土終究還是英國生存的根本吧!”
此時在遙遠的加的夫,雨同樣淅淅瀝瀝地下著,在田野中挖掘的陣地很快積滿了泥水。德軍士兵們只好在戰壕中支起帆布,體味著20多年前交戰國將士在法國的困頓。
“英國的雨,一下起來就沒個停!嘖,天氣好像也涼了下來,我們是不是該點起壁爐了?”
位於加的夫港區邊緣一棟木石結構的兩層樓小房內,身穿帝國空軍少將制服的羅根正襟危坐在桌前,手裏捧著一杯熱騰騰的茶,神情坦然地與林德曼聊著天。
“呵,這才9月份啊!將軍,你看來應該加強鍛煉了!”盡管都是將軍,但林德曼年過五旬。閱歷豐富,沈穩老練,精力上也沒有一點兒缺乏的跡象。
“是啊,很久沒有運動了!”羅根極不情願地挪動了一下身子,繼續緊緊捂著那杯熱茶。
林德曼感慨道:“下雨天也好,飛機不能起飛,英國坦克也沒辦法穿過泥濘的田野發動進攻!早知道,我們就多帶一些88毫米高炮來了!”
四天之前的夜戰,英軍突然投入了三十多輛馬蒂爾達步兵坦克,這些厚皮怪物雖然速度很慢,卻還是在德軍防禦較為薄弱處打開了兩個突破口,接下來,林德曼手下的坦克部隊跟它們狠狠幹了幾仗,雖然贏得了勝利,但過程卻是相當費力——至於兇狠的88毫米炮,由於分散在整條防線上,機動起來又相當不靈便,結果到最後也沒能趕上戰鬥。
羅根不無感嘆地說:“希望統帥部看到我們呈報的建議,能夠盡快在兵器方面做出改善!只有讓88毫米炮動起來,我們的坦克部隊才能真正做到所向披靡!英國人的坦克還不算多的,要是碰上了動輒成百上千坦克發動的進攻,我們可就頭疼了!”
“動輒成百上千?你是說俄國軍隊?嘿,據我說知,他們的快速坦克都經不起打,我們的三號和四號坦克足夠對付他們!”林德曼說。
“是麽?將軍,您知道T-34麽?”羅根的問題很自然,在幾十年後,幾乎沒有不知道這種坦克的,它被譽為二戰時期蘇軍最優秀的坦克,和美軍的B-17轟炸機一樣,通過出色的作戰性能和驚人的數量優勢改變了二戰進程!
“T-34?不知道,但我在波蘭見過俄軍的T-27和BT-7,說實話,我認為它們除了跑得快一點之外,並沒有什麽可怕之處!”林德曼不以為然地回答說。
羅根納悶了:“難道T-34現在還沒有正式投產?還是德國人沒有得到這方面的情報?亦或是,德國陸軍的將領們也和林德曼一樣,對俄國軍隊抱著輕視的態度?”
“怎麽?”林德曼很奇怪於空軍同僚的驚訝表情。
“呃……沒什麽!想起一些回去之後要做的事情!”羅根掩飾道。難怪之前向各坦克制造廠發出“35噸空降坦克”的競標單時,參謀官們對於這種武器存在的必要性提出了很大的質疑,他們甚至引用了蘇芬戰爭(1939年11月到1940年3月)中的一些戰例作為反駁的依據。
在半年前結束的蘇芬戰爭中幾乎可以稱得上是蘇軍陸戰武器的試驗場,除了數量龐大的BT系列和T-26,蘇軍還投入一些重型坦克,但這些坦克經常陷入寒冷的雪地中,坦克手們被迫炸毀坦克徒步撤離,而芬蘭軍隊的37毫米反坦克炮甚至是反坦克槍都能威脅到蘇軍坦克——當時派往芬蘭觀戰的德國軍官們,也如實將這些情況反饋回給了國內的決策者們。
“將軍,其實沒必要太過擔心這些,等打敗了英國,戰爭很快就會結束的!”林德曼語氣頗為肯定地說。
羅根註意到了這位陸軍中將話語中的順序:打敗英國之後,戰爭會很快結束,這麽說來,德國高級將領們已經普遍意識到了與蘇聯人的戰爭不可避免——意識形態上的巨大差距,似乎也註定了這兩個相互接壤的國家不可能長期和平共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