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帝國之鷹 第二十五節 敵人崩潰
數日之內,交戰雙方戰線上的戰鬥很激烈,雖然白羊王國軍隊的進攻非常頑強,可是奧斯曼軍隊的防禦也很頑強,雙方連續打了四天,都沒有多少進展。不過,白羊王國的軍隊也逐漸控制住了戰場上的局勢,奧斯曼軍隊在援軍無法及時到達的情況之下,只能從戰事並不激烈的防線上抽調兵力組成預備隊,去填補重點防線上的漏洞。
楊天奉對前線的情況一直很關注,不過,這幾天,他做的主要的工作還是在安排傷員回撤的事情。經過了上一次的戰鬥,第五軍的傷員就有一萬多人,其中很多都是重傷員。因傷殘廢的傷員第一批被送往了後方的營地,在那裡接受了治療之後,他們將暫時撤到白羊王國南面的港口城市去,然後分批搭乘運送軍火的船隊返回帝國。而另外一些重傷員將在後方營地進行全面治療,等到傷勢穩定了下來,進入恢復期的時候,則被送到白羊王國的都城去,在那裡,他們將進行數個月的康復性治療與訓練,在傷勢痊癒之後,才返回軍團。當然,輕傷員都將在前線的醫院接受治療,然後就將歸隊。
除了安排傷員之外,楊天奉還做了兩件重要的事情。一是將儲備在後方的物資調運到前線來,其中一批被直接補充給了獅頭軍,主要就是彈藥,特別是子彈。二是將原本駐紮在白羊王國都城外面的那五千人馬也調了回來,加強到了高瞻與古定的師團裡面,同時對軍團內部的編制做了一些細微的調整,主要就是將還能作戰的官兵都集中在了第一師與第三師。當然,楊天奉並沒有忘記,安排了五千名傷員返回白羊王國都城外的營地,也算是充數吧!
這些事情就花了楊天奉三天地時間。第四日,他將高瞻與古定叫了過來。
「你們已經知道,我答應了阿賈尼王子的請求!」楊天奉開門見山的說出了他叫兩人來地原因。「很明顯的。白羊王國這次進攻的目的是政治性的,哈桑不想讓阿賈尼王子成為眾多王子中的佼佼者,想通過這次的行動來打擊阿賈尼王子。不過,我們卻得幫助這個王子,他很有可能是白羊王國未來的國王。」
兩人都是一驚,因為對這兩個軍人來說,政治鬥爭他們並不熟悉。
「當然,阿賈尼能不能當上國王。這還是今後地事情,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盡量保護這個王子,並且保證他所立下的戰功不被其他的王子給錄奪掉!」楊天奉長出了口氣。「現在,白羊王國地軍隊在前線已經打了四天。雖然各條戰線上都還沒有取得突破,但是很明顯的,奧斯曼軍隊已經在疲於奔命了。他們不得不從次要防線上抽調兵力去支持重要防線上地戰鬥。要不了兩天,在獅頭軍北面的敵人就將被削弱到無法穩住防線的地步。所以,我們必須要趁這個機會協助獅頭軍進攻!」
「可是……」古定皺了下眉毛。「皇上早就下了死命令,我們是不能參加進攻地。這次我們參戰,只在白羊王國戰線後方活動,勉強還說得過去,可是只要我們參加進攻,那就將違背皇上的旨意了!」
「對,不過,我們不是以第五軍的身份參戰。」楊天奉淡淡地笑了一下,他知道自己在冒險,「皇上的命令是很明確地,我們第五軍不能參加進攻戰鬥。那麼,我們就不以第五軍的身份參戰。這次,我讓阿賈尼王子準備了一萬五千套軍服,我們大概也有一萬五千名官兵可以參加作戰行動。今天下午,我跟隨運送傷員的部隊返回後方營地,你們則率領這一萬五千名官兵前往獅頭軍營地,並且與阿賈尼協同進攻的事情!」
古定與高瞻都愣了一下,顯然,軍長的意圖是很明確的,要用一萬五千名第五軍的官兵去充實獅頭軍,並且在進攻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現在,我對進攻行動做一個暫時的部署,當然,具體該怎麼打,還得根據戰場情況而定。」楊天奉走到了地圖邊上,「從現在我們瞭解到的情況來看,在獅頭軍北面的奧斯曼軍隊大概還有兩萬人左右,基本上都是步兵,那支殘餘的奧斯曼帝國近衛軍團已經被派到其他的戰線上去了。雖然,奧斯曼軍隊的防線與白羊王國軍隊的防線不一樣,是一條整體性的防線,而不是各自為陣的軍團所建立起來的防線。不過,在這條防線上,仍然有漏洞,畢竟執行作戰任務的還是軍團,而不是整個軍隊。所以,這次進攻,主要由獅頭軍在正面牽制,我們的騎兵從兩翼突擊。以最快的速度殺到敵人後方去,襲擊敵人的營地,盡量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在敵人的正面防線崩潰之後,騎兵部隊迅速向敵人腹地穿插,擴大進攻正面,不過,不用跟敵人的主力軍團進行會戰。你們都要記住一點,這次作戰的最終目的是將戰線盡量向北推進,最低限度是五十里。當然,你們能夠打多遠,那就是你們的本事了。要加強與獅頭軍的聯繫,讓獅頭軍跟上來,在新的陣地建立防線。只要突擊行動成功,那麼,我認為,將戰線向北推一百里都不是問題!」
兩人也紛紛點頭,至少,在軍事決策方面,他們與楊天奉的觀點是一樣的。奧斯曼軍隊在獅頭軍北面的防線已經形同虛設,如果僅僅只是獅頭軍進攻的話,那麼肯定無法有多大的進展,不過一萬五千名明帝國官兵參加進攻之後,就自然是另外一回事了!
「這次,仍然由古定負責指揮,高瞻,你有意見嗎?」
見到楊天奉的目光,高瞻連忙搖了搖頭,他哪還能有什麼意見。
「很好,古定,你等下就去與阿賈尼王子聯繫,把我的意思告訴他,然後讓獅頭軍盡量配合你們行動。記住,這次突擊的主力是我們,獅頭軍只不過是一個幌子而已!」楊天奉淡淡一笑。「好了,我下午就啟程返回後方營地,到時候,你們就是以獅頭軍的身份參戰了。當然,你們仍然是帝國軍人,要記住一點,別給帝國丟臉,我們已經錯過了一次機會。那麼這次,就再不能犯同樣的錯誤!」
當天下午,楊天奉就率領警衛營,與一千多名傷員離開了前線營地。返回了他們設在大不裡士附近的後方營地。之前,已經有數千名傷員回到了這裡。當然。營地裡最忙碌地還是軍醫,這些軍醫在戰鬥的時候也許沒有多少事可做,可是每一次戰鬥打下來。他們都會忙上好幾天,甚至好幾個月。
前方,古定也帶著留下來的一萬五千名官兵進入了獅頭軍地營地。並且全都換上了獅頭軍的軍服,為了保證不被別人發現明軍已經進入了獅頭軍的營地。這一萬五千名官兵都在營地的中央,並且不參加任何的記練與作戰行動。
阿賈尼是親自來迎接這支軍團的,當然,那些獅頭軍的將領,軍官對明軍都極為佩服。在明軍擊敗了奧斯曼中央騎兵軍團的時候,獅頭軍地官兵還並不怎麼看重明軍的戰鬥力,畢竟他們也曾經打敗過奧斯曼帝國的中央騎兵軍團。不過,當奧斯曼帝國的近衛軍團被明軍打得落花流水地時候,這些高傲的白羊帝國軍人也對明軍是刮目相看了,因為他們從來就沒有戰勝過奧斯曼帝國近衛軍團!
「軍長地意思是很明確的,如果戰場上的局勢不出現重大變動地話,那麼我們就按照這套作戰計刮行動!」古定先給阿賈尼說明了楊天奉的安排,「當然,這都得取決與殿下的決定,還有戰場上地變化!」
「古將軍,貴軍的計劃很好,這也正是我們地想法!」阿賈尼自然沒有多說什麼,雖然這套計刮很簡單,而且與之前奧斯曼軍隊的進攻部署幾手完全一樣,不過這卻是最適用的戰術,特別是在戰場局面對進攻一方有利的時候,這種簡單的戰術往往能夠帶來最好的效果。
「那麼,這兩日,我們除了密切監視敵人的行動之外,各部隊都要做好戰鬥準備。戰鬥打響之後,我們大概有三天的時間進行突擊,最後一天必須要停下來鞏固新的防線!」古定略微遲疑了一下,在戰區地圖上標出了一條紅線,「這裡是我們預期到達的進攻目的地。按照現在各條戰線上的情況來看,如果我們能夠順利的到達這裡的話,那麼獅頭軍仍然是各軍團中走得最遠的一支部隊了。當然,如果情況比我們預期的順利的話,我們還可以將戰線向北再雅進二十里左右。這裡將是整個進攻的極限距離,到時候,獅頭軍將成為整條戰線上的突出部。比周圍的其他軍團大概領先三十到五十里左右,如果再將戰線向北推進的話,不但獅頭軍本身受到的威脅將增加很多,而且實際意義不大!」
阿賈尼連連點頭。「將軍,我們就暫時這麼定下來。戰鬥打響之後,我們將用半天的時間在正面戰場上牽制住敵人的主力部隊,為貴軍從兩翼突擊創造機會。當然,我們的實力也就這麼一點了!」
「足夠了,當然,我們得做好相關方面的各種安排!」
兩日之內,其他各個軍團的進攻再次加速,特別是在進攻的規定時間過了一半之後,好幾個王子都沉不住氣了,將其保留的預備隊都投入了戰鬥,力求迅速在奧斯曼軍隊的防線上實現突破。整個戰場上的氣氛緊張到了極點,那一萬多人馬的奧斯曼帝國近衛軍團也被調動了起來,負責在各條戰線上填補漏洞,打退白羊王國軍隊的進攻。這一萬多奧斯曼帝國近衛軍團的官兵雖然經歷過一次失敗,但是,他們並沒有喪失鬥志,打得非常勇猛,簡直就成了整條戰線上的救火隊員。不過,這並不能夠改變奧斯曼軍隊在戰局上的被動局面,而且兩天下來,這一萬多官兵都在疲於奔命,體力消耗非常大,很多人甚至沒有能夠得到半個時辰的休息時間!
戰鬥打到第七日,在確定戰場上的情況並無太大的變化之後,古定與阿賈尼立即決定發動進攻。當然,首先出發的是獅頭軍的步兵部隊。
幾千名步兵在後方炮火的支援下,向奧斯曼軍隊的防線發動了衝擊,雖然成果不大,不過猛烈的炮火仍然迫使奧斯曼軍隊不得不將防禦力量集中到正面防線上來。而在確定進攻的獅頭軍僅僅只有幾千人之後,這條防線上的奧斯曼軍隊的指揮官就沒有發出求援信號,在沒有絕對必要的情況之下,這些奧斯曼軍人是不能輕易發出求援信號的。
戰鬥打到接近中午的時候,古定與高瞻分別率領的兩路騎兵出發了。這次,古定沒有給敵人任何機會,從中午到傍晚,半個白天的時間,他率領的第三師就已經突破了奧斯曼軍隊的兩條防線,並且迅速的向著敵人後方的腹地殺去。同時,在戰場東面,高瞻率領的第一師也遵照楊天奉的吩咐,沒有與敵人糾纏,直接向敵人腹地殺去。到了當天晚上,兩路騎兵就成功的襲擊了奧斯曼軍隊防線後方的營地,除了擊斃四千多敵人之外,還燒掉了一大批的作戰物資,其中就包括了數個彈藥庫!
當天晚上,正面防線上的奧斯曼軍隊就崩潰了,獅頭軍一路猛攻,或者說,是在一路對付小股的敵人,根本就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鬥。而古定也立即做出了新的決定,第五軍一萬五千名騎兵集中在了一起,向著預定的方向殺了過去。這樣一來,第五軍就成為了獅頭軍的開路先鋒,而在明帝國鐵器的碾壓之下,奧斯曼軍隊根本就無法及時的組織起新的防線來。顯然,這次的進攻效果,遠遠的超過了楊天奉等人當初的預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