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新明史 作者:閃爍(已完成)

 關閉
52蘿蔔頭 2012-9-8 10:37:19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97 187660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25 09:37

第十四卷 四海之王 第五十三節 橫掃諸島
有人在歸納景泰年間,明帝國與歐羅巴國家之間這場長達數十年,完全稱得上是「世界大戰」的戰爭時,為歐羅巴的失敗尋找了很多原因。比業基礎方面的差距,在海軍投入方面的差距,乃至技術方面的差距都算了進去。不過,很多人卻忽視了一點,那就是歐羅巴國家與明帝國在這場戰爭中的戰略目的,其實也直接對這場戰爭的結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自從荷蘭人的艦隊與明帝國的艦隊第一次在南洋上的戰鬥開始,明帝國的皇帝朱祁鈺就為明帝國的軍隊定下了一個非常明確的,而且一直貫徹到戰爭結束時的戰略目標,那就是擊敗歐羅巴。後來,明帝國進軍南洋,橫掃西洋,然後擊敗帖木爾帝國,莫臥兒帝國,支持白羊王國向奧斯曼帝國開戰,見西洋變成帝國的內湖,再到派遣顧成林的遠征軍出擊非洲與美洲,進軍大西洋,派軍掃蕩阿拉伯半島,向埃及進軍,佔領小亞細亞地區,打開了歐羅巴的東大門等等。這一系列的戰爭,其實都是在為最終的目的服務,那就是戰爭歐羅巴。可以說幾十年來,不管是在東西方的兩個強大勢力交戰最激烈的時候,還是在後面比較局面比較緩和的時候,明帝國的這個戰略目的都是非常明確的,而且所有的行動,都直接在為這個戰略目的服務,並且始終貫徹了下來,並且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相比而言,歐羅巴國家的戰略目的不但模糊,而且還搖擺不定。最初,荷蘭聯合葡萄牙,英格蘭進軍南洋的時候,這三個國家的目的就是不一樣的。荷蘭的野心是要征服明帝國,去明帝國掠奪財富。而葡萄牙的目的是要鞏固他們在西洋上的殖民地以及眾多的據點,而英格蘭則是要趁機進軍西洋與南洋,獲得自己的一份好處。顯然,三個國家因為目的的不一樣,直接導致了在南洋與西洋的慘敗。隨後,西班牙,法蘭西,瑞典,威尼斯等國邦相繼投入戰爭,而導致的結果就是,參戰的國家越多,其戰略目的的分歧就越大。特別是到了戰爭最激烈的時候,荷蘭與英格蘭首先放棄了自己的戰略目地,轉為避免與明帝國交戰,甚至轉而投靠明帝國。結果,歐羅巴的參戰國根本就不可能擁有一個共同的戰略目的,自然也無法形成一股統一的戰鬥力量了。

可以說,這種差別,直接對雙方的作戰行動產生了非常巨大的影響。顧成林是對明帝國的戰略目的貫徹得最為徹底的一名統帥了。他在實現戰略意圖方面的表現甚至比楊天奉還要明顯很多。這一方面是海陸兩軍本身的差別。本來海軍的戰略性就要比陸軍更強,陸軍在很多時候,其作戰行動的意義是在戰術與戰役方面的,而不是在戰略方面。另外就是顧成林本人就是一個將戰略意圖放在最高位置上的將領。在戰場上,楊天奉這樣的陸軍名將,往往是通過不斷的積累戰術與戰役上的勝利,然後逐步向戰略目的前進。相反,顧成林則可以為了實現戰略目的,而在戰術上作出讓步,或者是放棄一次戰術任務,從而集中更多的力量來完成戰略任務。這次,顧成林頂住重壓,確定了島鏈進攻的戰術安排,這就是他為達到戰略目的而放棄戰術任務的最為明顯的表現了!

在成功的說服了眾多的部下之後,顧成林立即開始實施他的島鏈進攻行動。作戰計劃是早就已經確定了的,在普拉亞港還在擴建的時候,顧成林就讓作戰參謀去負責制訂了相關的個好幾套進攻方案。此時遠征軍參謀部在制訂作戰方案方面已經是駕輕就熟了。各部隊的也基本上調動到位,雖然還有一部分陸戰隊需要運送到普拉亞港來。但是在顧成林的新戰術中,陸戰隊的任務份量並不大,主要的進攻力量是海軍艦隊。而此時,海軍艦隊早就已經在佛得角群島附近做好了出發的準備工作。

顧成林選擇的第一個進攻目標是加拿利群島上的拉斯帕而馬斯。這不是一座港口型的據點,而且當時西班牙人在加拿利群島上也沒有建設大型港口,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這裡可以供建造大型港口的地方確實有限,大部分島嶼周圍的海面水深都不夠滿足船隻通航的需要。而一些有深水航道的島嶼上由沒有足夠的面積來建立港口,更沒有辦法支持擴建港口,建立軍營。因此,當時西班牙人只是在拉斯帕耳馬斯建立了一座堡壘,規模並不大,只有不到一千人的駐軍。而且,這座堡壘距離海岸線不到一千五百步,而明帝國的戰艦完全可以在海岸線外面水深還不算太淺的地方對堡壘進攻炮擊。

率軍進攻的是姬雄,而不是龍四海。也許是顧成林故意這麼安排的吧,當然,再偉大的人都有缺點,顧成林也不例外,連龍四海都覺得,這次的進攻安排是顧成林在故意冷落他。不過,要不了多久,龍四海就會為自己的這個荒唐的想法而臉紅。

姬雄率領的是巡洋艦編隊,結果,這些巡洋艦只能勉強的在火炮最大射程的邊緣上停下來,然後對拉斯帕耳馬斯進行炮擊。幸好,西班牙人並不重視這座群島的價值,而且他們也沒有辦法在拉斯帕耳馬斯部署更多的軍隊了,因為他們無法將物資大量的運送到這裡來,也就無法滿足軍隊的消耗需要,如果部署的軍隊數量太多的話,那就只能讓軍隊挨餓,這是不現實的。

炮擊了半日之後,姬雄將隨艦作戰的陸戰隊組織了起來,五百多名陸戰隊官兵乘坐著小艇衝上了海灘,在與西班牙守軍打了一場規模很小的戰鬥之後,佔領了拉斯帕耳馬斯堡壘,並且在堡壘上升起了金龍旗。隨後,姬雄派遣更多的陸戰隊,水兵,迅速的掃蕩了幾個有西班牙軍隊駐守(其實,其他島嶼上的西班牙人不是軍人。是負責看管燈塔的工人,當時好幾條航道從加拿利群島旁邊,或者中間穿過,這些指引船隻的燈塔非常重要)的島嶼,不出五日,明軍就已經控制了整個加拿利群島。

顧成林率領的主力艦隊只在加拿利群島做了短暫的停留,隨後就繼續北上了。而他的第二個攻擊目標就是馬德拉群島。馬德拉群島是一座更小的群島,有幾十座島嶼,不過,島上最重要的是豐沙爾港。這是葡萄牙人在這裡建立的一座重要的港口,而且,當年葡萄牙人正是依靠這座港口城市,成功的擊退了英格蘭的軍隊,保護了馬德拉群島。不過,這次,他們要面對的可是強大得多地明帝國遠征軍。

負責進攻馬德拉群島的是龍四海率領的第二戰列艦戰隊,另外,顧成林還給了他另外十艘巡洋艦,以加強戰列艦戰隊的戰鬥力。而進攻的地面兵力是陸戰第一軍地兩個步兵團,大概四千八百名官兵。

雖然馬德拉群島要比加拿利群島小得多,不過,這座群島上的駐軍數量卻要多得多,這主要是豐沙爾港能夠為駐軍提供巨大的幫助。另外,馬德拉群島本身就是葡萄牙的外圍島嶼,是葡萄牙本土之外的最後一道防線。從豐沙爾港出發,到葡萄牙本土,只有不到兩千里的距離,如果遠征軍佔領了這裡,並且控制了豐沙爾港的話,那麼明帝國的戰艦能夠在五日之內就出現在葡萄牙本土附近的海面上。然後封鎖里斯本,甚至炮轟里斯本!

在面對明軍艦隊的猛烈炮火,以及明軍陸戰隊的猛攻時,守衛豐沙爾港的四千多葡萄牙軍人表現出了超過之前所有葡萄牙軍隊的勇敢氣度,以及大無畏的英雄主義氣概。這四千多名葡萄牙官兵一直戰鬥到了最後一個人,他們的指揮官換了五個人。而且五名指揮官都是在前線指揮部隊防禦的時候被打死的。當最後一批葡萄牙軍人被趕到了港口碼頭上的時候,他們在火槍上裝起了刺刀,發起了最後一次進攻,結果,這些人全部被帝國陸戰隊官兵給放倒了!

豐沙爾攻防戰的規模雖然不大,在明帝國的正史中只是草草紀錄了幾筆而已,不過在葡萄牙王國地歷史書中,對這場戰役的描寫卻很豐富,甚至連當時陣亡的那幾名指揮官喊的口號都紀錄了下來。不過,葡萄牙史書中的這些記載是否可信就不得而知了,因為在龍四海當時的戰報中,葡萄牙官兵是全部陣亡的(不知道他又偷偷摸摸的幹掉了多少俘虜),沒有一個倖存,而且當時豐沙爾的葡萄牙平民已經疏散到了島嶼的其他地方去。也就是說,除了明軍之外,這場戰役是沒有見證者的,而當時進攻豐沙爾的明軍中,幾乎沒有人懂得葡萄牙語,而且這些明軍官兵也沒有留下任何關於葡萄牙指揮官如何喊口號的文字紀錄,那麼,葡萄牙的歷史紀錄者是怎麼知道當時的那些口號的呢?

不管怎麼說,在經過了一場持續了兩天的殘酷的地面戰鬥之後,豐沙爾港落入了明軍手裡。接著,龍四海指揮陸戰隊已經上岸作戰的水兵花了五天的時間掃蕩了其他的幾座島嶼,完成了佔領馬德拉群島的作戰任務。當然,這時候,龍四海也不再認為顧成林在冷落他了,因為他所指揮的第二戰列艦戰隊是沒有辦法去進攻拉斯帕耳馬斯的,而且攻佔馬德拉群島的功勞顯然要更大一些!

掃蕩了馬德拉群島之後,顧成林其實已經可以進軍歐羅巴了。不過,他沒有急於向歐羅巴本土進軍,而是決定繼續攻佔另外一座重要的群島,這就是馬德拉群島西北面的亞速爾群島。

亞速爾群島也是葡萄牙的海外領地,發現這座群島的正是葡萄牙的航海家。而且,亞速爾群島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這是北大西洋中部地區唯一的一座群島,而且是有港口,有足夠的面積可以支持艦隊,以及遠征部隊停留,補給的島嶼。當時,前往美洲大陸的船隻,如果走的是中部航線的話,就都要在亞速爾群島停靠,而從歐羅巴北部地區南下,前往非洲,以及美洲大陸南部的船隻也要在這裡停靠。而從非洲大陸北部地區出發,前往美洲大陸的船隻更是需要在這裡獲得補給。顯然,這是一座處於歐羅巴,非洲與美洲大陸三個重要地區之間的重要群島,其戰略意義非常重要。

顧成林當然不會讓亞速爾群島繼續控制在葡萄牙人的手裡。只要佔領了亞速爾群島這個戰略要地,那麼大西洋艦隊就可以輕鬆的控制北大西洋地區的制海權。北上可以進攻英格蘭,向東可以攻打葡萄牙,西班牙,法蘭西,向南,可以將歐羅巴人的船隻與戰艦擋在非洲大陸之外,向西,則可以迅速前往美洲大陸中部與北部地區。當然,佔領了亞速爾群島之後,實際上就切斷了歐羅巴與美洲大陸之間的一半聯繫,迫使歐羅巴船隻只能走北面更危險,更艱難的航線,這對今後帝國控制美洲大陸,以及保證非洲地區的穩定有著十分顯著的意義。

攻佔亞速爾群島的作戰行動並沒有什麼難處。顧成林是率大西洋艦隊主力去進攻的,這簡直可以說是用石頭砸雞蛋,或者說是殺雞用牛刀了。在上百艘戰艦的威脅下,亞速爾群島上的葡萄牙守軍指揮官還沒有等到明軍戰艦開炮進攻,就升起了白旗,向明軍投降了。結果,明軍陸戰隊順利的接管了葡萄牙人在這裡建立的港口,以及所有的基礎設施,這讓明軍免去了很多的麻煩。

不到三個月,顧成林完成了掃蕩三座主要群島的作戰行動。而隨著明軍北上,戰場上的局勢已經完全在明軍的掌握之中了。而隨著這三座群島陷落的消息傳回了歐羅巴的時候,整個歐羅巴大陸上彷彿發生了猛烈的地震一般。整個歐羅巴都陷入了恐慌之中,而且是死亡來臨前的那種恐慌!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25 09:37

第十四卷 四海之王 第五十四節 增援
因為後面的陸戰隊沒有跟上來,所以顧成林在完成了這次的進攻行動之後,讓部隊暫時停了下來,他將豐沙爾設為了進軍歐羅巴的前線總基地,不但艦隊駐紮在這裡,而且陸戰隊也將以此為基地。當然,恢復豐沙爾港的職能,以及擴大港口規模,建設陸戰隊的營地,建設更多的用來儲備作戰物資的倉庫,這些都需要耗費不少的時間與人力。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顧成林不得不從後方抽調更多的陸戰隊前來,希望在幾個月之內完成豐沙爾港的修復與擴建工作,這樣他才能順利進軍歐羅巴。

當然,顧成林並沒有讓部隊都停下來休整,為了確保戰果,他做出了很周密的安排與部署。首先,他在亞速爾群島上部署了一支大概三千人的陸戰隊,並且運了一批重型火炮過去(都是繳獲的火炮),讓陸戰隊加強亞速爾群島的防禦,防禦歐羅巴軍隊的進攻。同時,他也對非洲大陸地區的陸戰隊做了重新部署,盡量在確保各地安全與穩定的情況下,將陸戰隊調到了豐沙爾港來。不過,顧成林最主要的部署還是艦隊方面的,畢竟,他是一名正宗的海軍艦隊統帥,而陸戰隊的很多部署安排其實是由蕭涯離負責的。

顧成林將龍四海與姬雄這兩個猛將充分的利用了起來。這兩人各率領了一支艦隊。其中,龍四海率領的是得到了加強的第二戰列艦戰隊,除了將戰列艦的數量加強到了十五艘之外,還有十五艘巡洋艦,以及二十艘護衛艦。而姬雄得到的也是加強了之後的巡洋艦編隊,一共有巡洋艦二十五艘,護衛艦十艘。從這個編制上就可以看得出來,當時兩人從顧成林這裡領到的任務是完全不同的。

龍四海得到的分艦隊是相當強大的,一共擁有五十艘戰艦,而當時,歐羅巴已經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擁有如此多的戰艦了,而且,其中的十五艘戰列艦幾乎可以說是無敵的。龍四海的任務就是,率領這支分艦隊去掃蕩歐羅巴的港口城市,迫使歐羅巴各國的艦隊不敢出海作戰。當然,他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密切監視歐羅巴各國的海軍活動情況,如果歐羅巴國家再組建聯合艦隊的話,那麼顧成林就將率大西洋艦隊的主力北上。

姬雄的任務就要複雜一些了,他所率領地全是快速戰艦。雖然那些巡洋艦地戰鬥力都不差。但是,姬雄的任務並不是去炮擊歐羅巴的港口,而是去襲擊歐羅巴與美洲大陸海上航線上的船隊。換句話說,顧成林是讓姬雄去當海上強盜。當時,顧成林並不知道,在姬雄加入帝國軍隊之前,就曾經當過強盜。而這次,顧成林是讓他干老本行了,雖然是海盜,不過也在強盜之列吧!

送走了這兩人之後,顧成林收到了一條讓他有點意外的消息,是一名帝國國防部的官員帶來的消息,當然,這也是帝國皇帝給他的命令與禮物。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增援艦隊將在一個月之內到達。」那名國防部的官員職務並不高,真正的大官,恐怕也不願意跑到這麼偏遠的地方來吧。「之前,我們收到的消息是將軍還在阿克拉,所以增援艦隊在從開普敦出發之後,走的是近海航線,而不是新標定的遠洋航線。不過,他們差不多就這幾日到達阿克拉,在那邊完成了準備工作之後,就將趕過來。」

顧成林笑著點了點頭,他已經從這名官員送來的增援部隊的花名冊裡瞭解到了皇帝給他提供的這支增援艦隊的規模了。

這是一支非常強大的增援艦隊。在顧成林率領大西洋艦隊出發之後,帝國的海軍造船廠並沒有閒著,仍然在按照國防部下達的訂單繼續建造戰艦,而且都改為建造遠洋戰艦了。三年中,帝國的造船廠還對新造的戰艦做了改進,其中採用的一些歐羅巴戰艦的技術使得帝國的遠洋戰艦在遠洋航行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當時建造的新的巡洋艦與護衛艦的速度就不比歐羅巴的同類戰艦慢多少了。當然,差距肯定還是存在的,不過,這個差距已經被縮小了很多。而這次,皇帝就將帝國三年來造的所有遠洋戰艦中的一半派了過來,而另外一半則留在了國內,分配給了吳歷宏的東洋艦隊。

這支增援艦隊擁有二十八艘戰列艦,四十六艘巡洋艦,以及三十二艘護衛艦。從這個比例上也看得出來,隨著帝國海軍活動範圍的擴大,巡洋艦這種火力,速度,防護能力最為平均的戰艦得到了更多的重視,並且成為了帝國海軍建造得最多的戰艦。如果從規模上來看,增援艦隊的實力已經達到了大西洋艦隊的六成左右,如果論戰鬥力的話,那就更高了。

這對顧成林來說,當然是最好的禮物了。隨著遠征軍逐漸靠近了歐羅巴本土,作戰的難度也提高了不少,而且要完全控制北大西洋的制海權,艦隊成為了關鍵中的關鍵。而且,艦隊的規模也是最關鍵的,如果沒有足夠的戰艦,顧成林是無法完成進軍歐羅巴的行動的,當然,增援艦隊到達之後,他就擁有了足夠的戰艦!

「另外,最後一支運輸船隊也已經組建完成了。皇上還讓臣告訴將軍,如果遠征軍進入了歐羅巴的話,那麼將軍可以全權處理歐羅巴的事務,不需要實現稟報,可以先斬後奏!」那名國防部的官員對顧成林簡直客氣到了極點,「在這裡,臣還要先恭喜將軍了。皇上已經下旨,封將軍為定遠公,當然,這要等到將軍凱旋回國之後,才會正式受封!」

顧成林一驚,立即說道:「還望張大人帶末將稟報皇上,末將無德無能,不佩受如此重恩!」

「將軍,你這就過於自謙了,以將軍的功績,恐怕就算是封王也不算什麼吧?」那國防部的官員笑著說道,「而且,這次皇上只特別封賞了兩人,除將軍之外,陸軍大將楊天奉為威遠公。幾個月前,楊將軍就已經得到了消息,不過他沒有回國受封,聽說,他要打敗了奧斯曼帝國之後才回國。相信,顧將軍也不會讓皇上失望,這次將軍就快要打到歐羅巴了,相信勝利指日可待!」

「這……」顧成林心裡一驚。顯然,楊天奉那邊肯定有很大的進展了,「張大人,那楊將軍他們肯定已經快要打敗奧斯曼帝國了吧?」

「還沒有這麼快,哎!」國防部官員歎了口氣,「去年,皇上就提出要親征,如果不是於大人勸住的話,恐怕皇上就已經在前線指揮作戰了。現在,楊天奉將軍那邊的局面還不很明確,聽說他去年就率軍殺到了距離奧斯曼帝國首都不過百里的地方,不過最後還是撤了回來。現在,仍然只有第五軍在那邊奮戰,皇上沒有派遣更多的軍團過去,說是要休養生息。朱大人與陳懋元帥已經奏請了多次,要皇上派軍增援楊天奉。可皇上並沒有答應,說是等國內的政改完成之後,他將親征,到時候再決定是否增援第五軍。當然,照現在的樣子來看,恐怕這兩三年內,皇上是不可能親征的。」

顧成林微微皺了一下眉毛,雖然這名官員的話語不是很明確,不過顧成林也聽出了一些矛頭來。他幾年前就做出的判斷並沒有錯,皇帝是讓他與楊天奉競爭,看誰能夠最先殺入歐羅巴。而從這次為顧成林提供增援艦隊來看,皇帝顯然是偏向於海軍。

「對了,皇上還讓微臣帶了封信過來交給將軍!」那名官員說著就從懷裡掏出了一封包裹了幾層防水油布,信封的撕口上還裹著一層厚臘的信件出來。「將軍,今日也不早了,明日下官就返回阿克拉,如果沒有其他事的話,那麼下官就要準備回國了!」

「張大人一路辛苦,請多留幾日,末將好為張大人送行。」顧成林連忙站了起來,「另外,明日末將寫好書信之後,還要托張大人帶回去呈交給皇上。」

「這些都是小事,將軍不用多謝了!」

送走了國防部的官員之後,顧成林這才坐了下來,然後拿起信看了起來。不過,還沒有等他把信看完,就已經驚訝得睜大了雙眼。隨後,顧成林叫人去把蕭涯離叫了過來。

「老蕭,你先看看吧!」顧成林把信遞給了蕭涯離,「這是皇上托國防部的張善寶帶過來的,看樣子,是皇上單獨給我們的密令,所以沒有走國防部的正規渠道。」

蕭涯離微微皺了下眉毛,迅速的看了起來,等他看完了之後,神色也起了很微妙的變化。「自古以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名人並不少,可是皇上身在數萬里之外,卻能準確的判斷出戰場上的情況,而且做出如此明確的安排來,末將不得不佩服啊!」

顧成林淡淡地笑了一下,說道:「還不僅於此,交通不便,信息傳遞遲緩,這封信,是皇上大半年前寫的,當時,我們在哪?而且,當時,皇上所收到的戰報又是什麼樣的呢?能夠根據一點點戰報與線索,就能準確的判斷出一年多之後的戰局,甚至知道我們將攻佔大西洋上的島嶼,而不是去佔領非洲北部地區地據點,然後再對我們的下一步進攻做出安排,這讓末將也是佩服不已啊!」

蕭涯離也笑了起來,顯然,在將軍與統帥之間,他們與皇帝之間的差距確實是太明顯了。

「不過,最讓末將佩服的還是皇上的戰略判斷能力!」顧成林一邊說著,一邊走到了那幅巨大的地圖前。「開始我才知道,楊天奉的第五軍在奧斯曼帝國那邊的作戰行動進展其實並不大,雖然他們取得的戰果非常驚人,不過,僅憑第五軍的實力,是無法完全改變戰局,更不可能擊敗奧斯曼帝國的。而現在,從這封信來看,皇上其實已經對今後的進攻行動做出了安排,甚至考慮到了幾年之後的戰局了!」

蕭涯離微微點了點頭,在看完了信的時候,他就已經感覺到,皇上的這些安排,不僅僅是為眼前的戰況考慮的,更多的還是在為今後幾年內的行動做出了安排。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顧成林在地圖上點了一下,「我們都知道,地中海是歐羅巴的內湖,這就如同南洋對我們的意義一樣。而且,地中海基本上是一個封閉的海洋,只有在其西面有一個很狹窄的出入口,其他的各個方向上都被陸地所包圍著,所以也才有了這個名字。不過,地中海卻極為重要。如果我們僅僅在大西洋方向上發動進攻的話,對歐羅巴國家的威脅其實是很小的,而且這將導致我們這邊與楊天奉那邊各自為戰,難以有效配合。現在,皇上要我們設法奪取地中海西面這道海峽的控制權,並且逐步控制地中海的制海權,實際上就是要讓我們與楊天奉配合行動,為最後擊敗歐羅巴做好準備。當然,這需要時間,以我們現在的情況來看,也許得花上好幾年的時間。當然,如果正如張善寶所說的那樣,皇上最快也要幾年後才率軍親征的話,這就沒有問題了!」

「也許,這正是皇上的安排。」

顧成林點了點頭。「那麼,我們就必須要為皇上的親征做好準備工作。當然,如果我們能夠控制地中海的話,那麼歐羅巴的制海權就將控制在我們的手裡,到時候,我們就能成為歐羅巴的主人!另外,我們還能從東面對奧斯曼帝國構成威脅,如果皇上親徵選擇走陸路的話,我們可以與陸軍配合,迅速消滅奧斯曼帝國,這樣功勞也不小。當然,如果皇上選擇走海路的話,這對我們來說就再好不過了。」

兩人都笑了起來,其實兩人心裡都明白,皇帝會在最後關頭親征歐羅巴的,而皇帝所選擇的親征路線,其實就將直接決定陸海兩軍未來在帝國軍隊中的地位!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25 09:38

第十四卷 四海之王 第五十五節 英格蘭的選則
當天晚上,顧成林就寫好了幾封回信,集中最重要的自然是給皇帝的回信。因為皇帝給他的是一封密信,所以顧成林不能以正常奏章的方式向皇帝報告情況了。另外,還有一封是給妻子宇文歡的。在顧成林遠征的第一年,宇文歡就為顧家添了個小少爺,雖然顧成林從來沒有見過兒子一面,不過他卻非常思念妻子與兒子。另外,他也分別給內閣總理大臣,國防部長,總參謀長去了信。

在國防部的張善寶離開了豐沙爾港之後沒幾天,龍四海帶著幾艘戰艦回來了。顧成林一收到消息,立即就趕到了港口去,按照他給龍四海的吩咐,如果沒有遇到敵人威脅的話,龍四海要三個月之後才應該率艦隊回來,補充物資。而這次,龍四海提前了近一個半月返回,而且只帶了幾艘戰艦回來,讓顧林成非常的震驚。他首先想到的是,龍四海的分艦隊遭到了敵人重創,損失慘重。不過,顧成林怎麼也想不通,從他獲得情報來看,歐羅巴國家已經沒有足夠的海軍力量來威脅到龍四海的分艦隊了,難道龍四海不顧命令,擅自率艦隊進攻敵人防禦堅固的港口城市?不過,等顧成林趕到港口,看到了那幾艘正在小艇推動下靠上碼頭的戰艦時,他鬆了口氣。這幾艘巡洋艦都是完好無損的,不像經歷了惡戰的樣子,而且戰艦上的官兵也衣著整齊,並不狼狽。

「將軍!」

龍四海第一個從他搭乘的那艘巡洋艦上衝了下來,飛快的朝顧成林跑了過來,而他的旗艦不是巡洋艦,而是一艘戰列艦。

顧成林微微皺了下眉心,停下了腳步,他已經注意到,兩個歐羅巴相貌的中年人正從戰艦上下來,不過這幾人的動作都是慢條斯理的,一點都不急。顯然,龍四海這次突然返回,肯定是有很重要的事情。

「那幾個人是英格蘭王國派來的談判代表!」

龍四海順著顧成林的目光向後看了一眼,「他們是密使,要求單獨見將軍。」

顧成林遲疑了一下,微微點了點頭,說道:「帶他們去我地房間,派陸戰隊在外面看著,任何人不得靠近。另外,等下你先到司令部來!」

龍四海自然明白顧成林的意思,立即就率領一隊隨艦陸戰隊官兵把那兩名英格蘭貴族護送到了顧成林居住的房間裡之後。這才把陸戰隊留在了外面,然後去找了一個翻譯等在這裡,最後去了顧成林所在地司令部。

原來,龍四海率分艦隊北上之後,首先掃蕩了葡萄牙王國的沿海地區,不過,除了在里斯本港外攔截了一支正準備入港的船隊,繳獲了整整一船從美洲大陸運回里斯本的白銀,價值至少上百萬金元!隨後,龍四海繼續率艦隊北上,將整個比斯開灣裡的歐羅巴漁船與上船都趕回了港口,在確定比斯開灣沒有多少油水之後,龍四海準備去北面的大不列顛島,也就是英格蘭王國碰碰運氣。結果,艦隊在剛剛到達海峽處的時候,就遇到了載著這兩人地一艘英格蘭漁船。如果不是龍四海需要為艦隊搞到點新鮮食物的話,恐怕他就要下令擊沉這艘漁船了,當然,那兩個將改變整個英格蘭王國命運的貴族也肯定完蛋了!

「當時,艦隊沒有翻譯,我花了好大的力氣才搞清楚了這兩人的意圖,如果不是他們運氣好,碰上我,而不是遇到了姬熊那個莽夫的話,他們肯定完蛋了!」

龍四海一邊說著,一邊喝了口水,還在為自己的精明沾沾自喜呢。

顧成林看了龍四海一眼,也許那兩個英格蘭貴族要感謝的不是龍四海,而是龍四海的肚皮吧。「現在,你把那些漁船上的船員怎麼處理的?

「將軍,我可沒有亂來,那些漁船上的船員都被我關押了起來,另外,漁船也在艦隊裡,我可不想在送這兩個英格蘭貴族回去的時候用自己的戰艦呢!」

顧成林點了點頭,「很好,這次你幹得不錯,你就先在這裡休息兩天吧,讓戰艦多裝點食物,這樣艦隊可以多在外活動一段時間了,等我處理好這兩人的事情,然後你就送他們回去,知道該怎麼辦嗎?」

「放心吧,我會秘密行動的,到時候,隨便在英格蘭王國的海岸線上找個地方把他們丟下船,就沒有人知道了……」

「放屁!」

顧成林橫了龍四海一眼,「你應該把他們送到一個靠近城鎮或者港口的地方,當然,最好是在晚上送他們上岸,讓他們把衣服整理乾淨一點,然後,把那艘漁船弄沉,船員全都帶回來,到時候,他們就可以稱漁船失事,其他船員都喪生了,這樣就不會有人懷疑他們消失這麼長一段時間了,明白嗎?」

龍四海趕緊點了點頭,說白了,他玩陰謀還真不怎麼樣,當然,顧成林雖然也不怎麼樣,但是要比龍四海這個刺頭厲害多了。

等龍四海出去之後,顧成林換上了一套禮服,這才去見了那兩個英格蘭王國的貴族。這兩人分別是克勞倫斯公爵與伍德維爾伯爵。經過了兩人的詳細介紹,顧成林這才搞明白,克勞倫斯公爵是現在英格蘭國王愛德華四世的弟弟,而伍德維爾伯爵是愛德華四世的妻兄。就算顧成林不知道英格蘭王國的具體情況,不過就算一明帝國的人際關係來理解地話,這兩人在英格蘭王國地地位都是超然的,是貴族中的貴族。

「將軍,他們說,這次是他們的國王派他們前來談判的,並且希望以此表達誠意,化解我們兩國之間的誤會與矛盾!」

「誤會?」

顧成林看了翻譯軍官一眼,接著目光就落到了那個比較年輕的克勞倫斯公爵的身上,「問他,我們到底有什麼誤會呢?當然,英格蘭王國既然肯坐下來談,肯於我們修好,那我會尊重英格蘭王國的,也會尊重他們的國王。不過,在正式交流之前,我希望搞明白一點,我們與英格蘭王國有什麼誤會呢?」

等到翻譯把顧成林的話用英語說出來的時候,克勞倫斯公爵的神色明顯改變了很多,而旁邊的伍德維爾伯爵的神色卻顯得很平靜。結果,還是這個年紀大一些的伍德維爾伯爵來回答了顧成林的問題。

按照伍德維爾伯爵的解釋,當年,是荷蘭人首先提出了歐羅巴國家聯盟,一起進軍西洋與南洋,而且,最早開闢海上航道,前往西洋的是葡萄牙人。當然,英格蘭王國現在的國王愛德華四世剛登基,並且擊敗了蘭開斯特家族,愛德華四世代表的約克家族成為了英格蘭王國的統治者。當時,愛德華四世的地位還很不穩固,雖然法蘭西王國已經表示了對愛德華四世的支持,而且也正是法蘭西王國地支持,愛德華四世才能夠坐穩王位,不過,蘭開斯特家族的勢力還很龐大,亨利七世一直對王位虎視眈眈,隨時準備復辟。

不可否認,愛德華四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將領,他十九歲就起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滅掉了蘭開斯特王朝,讓約克家族成為了英格蘭王國的王室。同時,愛德華四世也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外交家,他成功的得到了法蘭西王國這個強大的鄰國的支持與認同。當然,愛德華四世的才華是建立在英格蘭王國實力地基礎上的,當時英格蘭王國還是一個很弱小的國家,特別是新登基的愛德華四世還難以採取獨立的外交政策,在很多方面,還必須要依靠外國力量地支持。這其中,資本實力最為強大,而且成功的擺脫了西班牙王國控制的荷蘭成為了愛德華四世努力爭取的盟國之一。

當荷蘭提出了要組建聯合艦隊,遠征西洋與南洋,去東方尋找黃金白銀的時候,愛德華四世接受了這個提議,這就有了荷、英、葡三國聯合艦隊入侵南洋與西洋的事情,這就是當年明帝國南征與西征的事情了。當然,在伍德維爾伯爵看來,這就是英格蘭王國與明帝國之間的「誤會」了。

顧成林很耐心的聽完了翻譯的講述,當然,這個翻譯軍官的英語水平確實不算太高,當時明軍中主要地外語翻譯人員熟悉的都是拉丁語,而不是英語,而且英語的適用範圍非常有限,很多國家通用地其實是拉丁語,而不是英語,當然,翻譯軍官還是比較準確的把英國人要表達的意思翻譯了出來。

這下,顧成林心裡其實也有數了。說白了,英格蘭王國其實並不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其國內的生產技術水平大概比明帝國在推廣新政之前還要落後,工業產量並不強大,所以才需要依靠其他國家的幫助與支持了。而對於一個有強大野心的國王,卻沒有相應實力的國家來說,國王要實現自己的野心,最好的辦法,自然就是尋找一個巨大的靠山,正所謂大樹底下好乘涼,英格蘭王國顯然想靠上明帝國這顆大樹了!

「當然,這確實是個誤會!」

顧林成的腦筋轉得也很快,英格蘭王國拋出了繡球,而且當時明帝國確實需要在歐羅巴國家中拉攏一些盟友,顯然,不太強大,不過地位相對獨立,國王野心又不小的英格蘭王國是最好的選擇之一。「其實,我們一直認為這是一場誤會,我們雙方之間的衝突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當然,我還需要搞明白一點,這次貴國的國王派你們前來談判的話,是不是授權你們全權處理兩國間的事務呢?」

兩個貴族都沉默了,顯然,他們在這方面還沒有完善的制度。不過,這兩人沉默下來的時候,顧成林心裡就更有數了。愛德華四世確實是一個有野心,有手段,同時也有才華的國王,不然的話,他手下的這些貴族就不會如此的聽話了。當然,這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對明帝國來說,一個有野心的盟友其實是不受歡迎的,日本就是個教訓!

「其實,國王陛下已經授權我們處理與貴國之間達成合約的事情,當然,國王陛下也邀請將軍閣下前去英格蘭王國訪問,當然,我們將熱情的款待將軍,讓將軍感受到回家般的感覺。這次,我們是懷著十二分的誠意前來跟將軍談判的,而且,我們也希望從這一刻開始,我們兩國將成為真正的,最好的,最為牢固的盟友!」

伍德維爾伯爵還是很會說話的,當然,翻譯在把他的話用漢語說出來的時候,還是有點彆扭。

顧成林微微點了點頭,說道「我也很重視與貴國之間的關係,皇上更是希望能夠與貴國的國王成為朋友。不過,去貴國的事情,我們以後還有很多的機會,既然兩位前來,我自然會熱情的招待你們。不過,我認為現在還不是讓兩位此次的行動公開的時候吧?」

兩人一驚,都尷尬的笑了起來。如果英格蘭王國與明帝國結盟的話,那麼英格蘭王國就將成為歐羅巴其他國家的敵人。顯然,在正式與明帝國成為盟友之前,這樣的事情是不能公開的,不然,到時候如果與明帝國的結盟談判破裂,又得罪了其他的歐羅巴國家的話,那英格蘭王國就將徹底完蛋了!

「我看,兩位還是盡快返回,將我們的意思帶給貴國的國王,如果國王同意與我們結盟的話,那麼,也許還得讓兩位回來跟我們進行更為詳細的談判!」

顧成林說著就站了起來,「當然,我們這裡隨時歡迎兩位的到來,也許,我們兩國要真正成為朋友,還要遇到很多的麻煩與困難,但是我們只要堅信,友誼遠遠的超過了敵對,那麼我們就能克服這些困難,並且為東西方兩個世界的友誼搭起一座橋樑,不知道兩位是不是這個意思呢?」

兩位貴族得到了滿意的答覆,再走的時候,還帶上了顧成林送給英格蘭王國國王的一份禮物,當然,顧成林所說的是明帝國皇帝托他送給英格蘭王國的禮物,而他並不知道,後來,這件很不起眼的小飾品還成為了英格蘭王國的國寶呢!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25 09:39

第十四卷 四海之王 第五十六節 荷蘭使者
在送走了兩個英格蘭王國的貴族之後不到一個月,另外一個歐羅巴國家的使者來到了豐沙爾港。這次,是荷蘭派來的使者。與英格蘭王國的使者不同,荷蘭人是乘坐一艘商船光明正大的來到了豐沙爾港的,而且是正式的外交活動。當時,荷蘭是歐羅巴工業力量與商業力量最為強大的國家,他們在尋求獨立的戰爭中頂住了西班牙王國,法蘭西王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三個強大的國家的進攻,而且還成為了歐羅巴地區海上力量最強大的國家,顯然,他們並不畏懼什麼。而且,這次荷蘭使者並不是僅僅為荷蘭的利益前來跟明帝國談判的,荷蘭人代表的是幾個歐羅巴海上強國而來的。

在搞清楚了荷蘭人的態度之後,顧成林就沒有那麼客氣了。顯然,歐羅巴各國已經承受不起明帝國遠征軍所施加的強大壓力了。特別是在歐洲外圍的幾個群島被明軍佔領了之後,實際上,歐羅巴的國家已經與他們在美洲地區的殖民地失去了聯繫,而他們在非洲地區的殖民地也基本上淪陷了。明帝國的海上封鎖雖然才僅僅幾個月而已,不過已經收到了效果,姬雄的襲擊艦隊在北部航線上的戰果非常豐碩,已經送了好幾批戰利品回來了。在失去了海外殖民地之後,歐羅巴幾個依靠殖民地發展的國家都出現了國內危機。在這種情況下,極好面子的歐羅巴人想到的自然是跟明帝國談判,希望通過談判來挽回他們的面子,當然,也希望通過談判來獲得一些好處!

也許,在當時,並沒有多少人認識到,談判本身的基礎是國家實力。在軍事力量不如對方的時候,談判本身是沒有多少意義的,就算最終能夠談出個結果來,那也只能是強者全得,弱者仝失的結果。顧成林就堅信這一點,歐羅巴各國在與明帝國交往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和平的,平等的,友善的交流。而是採取了強盜般的手段,想從明帝國這裡掠奪財富,在他們的眼裡,也許明帝國本身就是一個用黃金鋪設道路,建造屋頂的國家吧!而元朝時,那個叫馬克波羅的歐羅巴旅行家,在他所寫的那本傳記中,就確實是這樣形容東方國家的。當初,荷蘭,葡萄牙,英格蘭三個國家派遣艦隊入侵南洋,就是為了掠奪明帝國的黃金與土地而來的。

在顧成林看來,這些歐羅巴國家首先就遵從的是強盜邏輯,武力掠奪是他們首先搞起來的。而現在,小強盜遇到了大強盜,小強盜打不過了,結果就要乞求和平了。這是什麼道理?當然,顧成林本人是很看不慣歐羅巴人的這種行為地。要談,那麼從一開始就談,也許東西方世界還能和平相處。要打,那就要像個漢子一樣,打到底,直到一方被徹底打爬下了,才算結束。而現在,還只剩一口氣的一方在用盡了所有的辦法,已經明知道打不過的時候。就應該投降,而不是指望能夠從談判中得到在戰場上根本就得不到的東西!

「好吧,好吧!」顧成林耐著性子聽完了翻譯的話,應該說是那個荷蘭代表的提議。「對,你們的提議確實是很有建設性,而且也讓我感到非常的意外,意外到我幾乎無法接受了。那麼,我們來具體談一談閣下此次提出的三個主要觀點吧。首先,你們認為我們應該撤軍,至少從你們在非洲地區的殖民地中撤走。很好,那麼,我想知道閣下是從什麼理論中得出我軍應該,或者照你的話來說,是必須要撤退呢?是我們的物資不繼,軍無鬥志,還是我們的士氣出了問題,或者還是你們的軍隊足夠強大,強大到可以輕易的擊敗我們呢?那麼,我可以在這裡就明確的告訴閣下,我軍現在物資非常充足,也許幾年都用不完。另外,我軍的士氣,鬥志,這些你更不需要擔心了,在你進入港口的時候,就應該已經有所感覺了吧?那麼,閣下認為是你們這個所謂的歐羅巴聯盟的軍隊力量已經強大到可以輕易地擊敗我軍嗎?很好,但是我不這麼認為,所以,如果按照閣下的這個邏輯,那我們就在戰場上見吧,到時候,我們不需要通過談判,而是通過最後的戰鬥結果來證明這一點吧!」

這次,荷蘭代表用的是拉丁語(當時,拉丁語在歐羅巴的大部分貴族中都通用),而擔任翻譯的是當時明軍中對拉丁語最熟悉的,他實時翻譯出了顧成林的這番話,在顧成林的話音剛落下來的時候,翻譯軍官也完成了他的工作。

顯然,顧成林的這番話給了荷蘭人極大的刺激。雖然,他仍然保持著一副高傲的坐姿,甚至略微仰著頭,彷彿要用他在身高方面的優勢來保證他自己的地位一樣。可以承認,顧成林的身材確實不高,在明帝國的軍民中,只能算是中等身高,而放在高頭大馬的歐羅巴人面前,顧成林就顯得比較矮小了。不過,相比而言,平靜的,但是目光犀利的顧成林要遠比那個僅僅只有身材優勢的荷蘭人更有氣勢。

「而閣下提出的第二點是,我們應該按照所謂的歐羅巴的戰爭法則相互遣返戰俘。」顧成林只看了一眼那個臉色一會青一會紫的荷蘭人,並沒有給對方開口的機會,接著說道,「首先,我們暫且不論所謂的歐羅巴的戰爭法則是否值得明帝國的軍隊來遵守。我們就算承認你們的戰爭法則,那麼,我想詢問閣下,你們手裡有多少明軍的戰俘?而你們又有多少官兵在我們的手裡呢?好吧,我還可以做出一個讓步,畢竟明帝國是文明國度,而且明帝國要遠比歐羅巴發達,人力資源更加寶貴。當然了,明帝國官兵的生命也更為重要,所以,我可以用一百名歐羅巴的戰俘來交換一名明帝國的官兵。那麼,我想問一下閣下,你們有把握能夠換回多少貴國的戰俘呢?」

這下,那個荷蘭人的神色不僅僅是憤怒了,而且還非常的尷尬。戰爭打了好幾年,結果是歐羅巴各國損兵折將。五個主要參戰國,至少在這幾年的戰爭中損失了超過五十萬的軍人,而這其中,僅僅被列入失蹤名單的軍人就超過了三十五萬。而當時,歐羅巴國家將被俘軍人也算成了失蹤。而這三十五萬失蹤軍人中,至少有八成被明軍俘虜。也就說,明軍手裡有超過二十八萬的歐羅巴戰俘。相反,歐羅巴國家所俘虜的明軍官兵卻是屈指可數。在正規戰鬥中,歐羅巴國家俘虜的明帝國軍人不會超過二十人,而且大部分都因為傷重而亡。而在雙方暫時休戰的那兩年多時間裡,歐羅巴國家通過突然襲擊,雖然俘虜了一批明帝國軍人。不過,這些明帝國軍人很多都逃走了,就算是沒有逃走的,也都沒有多少忍辱偷生地活幾年!

「最後一點,那就更加不可能!」顧成林故意冷笑了一下,「閣下竟然提出,明帝國應該與閣下所代表的眾多歐羅巴國家簽訂一個平等的和平條約。首先,和平從何而來?閣下也應該知道,這場戰爭之中,只有一個勝利者,而在沒有確定這個勝利者之前,戰爭是不會結束的。當然,結束戰爭的方式有兩種,一是閣下所代表的歐羅巴諸國投降,二是被徹底的擊敗。不管是哪一種結果,我們雙方之間的關係都不是平等。那麼,在沒有任何平等的前提條件之下,閣下憑什麼提出要簽訂平等條約呢?」

「將軍,難道沒有出現第三種可能的機會嗎?」這下,荷蘭人總算是找到了開口的機會。

「第三種可能?」顧成林立即把目光落到了荷蘭人的臉上,「對,確實有出現第三種可能的機會。不過,我可以在這裡明確的告訴你,這第三種可能出現的機會非常的渺茫,幾乎等同於沒有可能。當然,如果閣下認為我是在吹牛的話,那麼,我現在就可以安排閣下返回荷蘭,而且我可以派遣戰艦為閣下護航,保證閣下能夠安全地回到你所想去的任何一座港口。當然,如果閣下選擇這一條道路的話,那麼,我還有一件事情拜託閣下,那就是,閣下最好能夠逃到比較偏僻的地方,逃過戰火的威脅,並且能夠堅持活到戰爭結束的時候。到時候,不需要我來告訴閣下,閣下都肯定能夠知道,最後的結果到底會是個什麼樣子,而閣下所說的第三種可能到底會不會出現!」

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毫無保留,毫無掩飾的威脅,而且是非常直接的,非常明確的威脅。顧成林故意沒有把話說得太明確,就是要給荷蘭人造成更強大的心理壓力,要讓荷蘭人自己去想,如果談判破裂的話,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當然,往往在這個時候,想像力要比語言上的表達更能夠發揮效果了。

荷蘭人確實感到驚訝了,雖然他的神色仍然保持著驚訝時的狀態,不過,他的眼神已經變了,恐懼迅速的替代了驚訝。這一點點微小的變化也被顧成林看得清清楚楚。當然,顧成林不動聲色的轉移了目光,威脅已經起到了作用,這個高傲的荷蘭人雖然仍然微微仰著頭,不過,那順著他額頭滾下來的汗水已經說明,他的心理防線已經崩潰了,他的意志也已經倒塌了。

顧成林沒有再做任何威脅性的事情,其實,他開始所表達的觀點,以及傳遞給荷蘭人的信息已經足夠了。當然,這場在顧成林看來,完全是在蔑視明帝國遠征軍的談判也沒有進行下去的必要了。荷蘭人趾高氣揚的來到了豐沙爾港,結果卻灰溜溜的逃了回去。當然,在他乘船離開豐沙爾港的時候,沒有忘記給自己,或者說是給歐羅巴國家留一條後路。他並沒有撕裂談判,而是表示將回去徵求更多的意見之後,再來與顧成林交涉。

「將軍,這會不會太過了一點?」作戰參謀一直陪伴著顧成林,雖然他沒有開口的機會,不過他也非常清楚顧成林做了什麼,以及顧成林想要做什麼。

「不,也許我們施加的壓力還不夠!」顧成林淡淡地笑了一下,「荷蘭人代表的不僅僅是荷蘭的態度。不過,我相信,等到他下次回來的時候,就只能代表荷蘭,而不可能代表其他的歐羅巴國家了!」

「為什麼?」作戰參謀有點不理解。

「因為,歐羅巴必然分裂,他們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是一個由很多個有著不同利益的國家組成的鬆散聯盟而已!」顧成林看了作戰參謀一眼,「放心吧,歐羅巴人這次應該是來試探我們的底細的,所以,他們不會急著給我們找麻煩,而且他們現在也沒有給我們找麻煩的能力。」

作戰參謀點了點頭,有點一知半解的樣子。

「明天,派人去阿克拉把李語然叫過來,他在那邊的工作也應該完成的差不多了,讓他把其他的事情安排給手下的人去處理吧,我這邊現在需要他這樣的經濟型人才!」

作戰參謀笑了起來,李語然雖然不是遠征軍中的將領,不過,他在遠征軍中的地位與顧成林一樣,幾乎是無人能夠取代的。

「另外,派人去問一下蕭涯離將軍,陸戰隊要什麼時候做好準備,如果準備好了的話,那我們就應該準備下一步的行動了!」

做完了指示,顧成林就回去休息了。雖然這一個多月來,他在豐沙爾並沒有多少事情可做,但是為了完成皇帝的吩咐,顧成林還是下了很多功夫的。現在,荷蘭的談判代表跟他趕跑了,按照顧成林的估計,歐羅巴那些國家肯定要為下一次的談判爭論很長一段時間,這正好讓顧成林能夠騰出手來做一件緊要的事情。當然,至於能不能與歐羅巴完成停戰談判,這就得看戰場上的局勢,以及歐羅巴國家能夠做出多少讓步了。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25 09:39

第十四卷 四海之王 第五十七節 直布羅陀要塞
不管是在蘇伊士運河通航之前還是之後,直布羅陀作為地中海西面的出入口,以及地中海與大西洋的交匯點,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要塞之一。後來,連《海權論》的作者,著名的海軍歷史學家馬漢都將直布羅陀作為了世界上最為重要的海峽之一。而直布羅陀要塞就位於海峽的北岸,扼守著這條世界上最為重要的海峽!

早在七百多年前,當阿拉伯人的軍隊征服了非洲大陸北部地區之後,就曾經有一支阿拉伯軍隊度過了直布羅陀海峽,登上了現在西班牙王國所在的地區。結果,這支僅有七千人的阿拉伯軍隊在海峽北岸擊敗了十萬西班牙大軍,取得了一場典型的以少勝多的戰役的勝利。後來,阿拉伯軍隊的統帥,一個叫齊亞德的將軍在這裡建立了一座城堡,這就是直布羅陀要塞!

後來,西班牙人收復了直布羅陀要塞,並且將這裡建設成為了一座真正的堡壘。要塞處於海峽北岸的東面,不但是天然的港口,而且還扼守著海峽最窄的地方。對幾十里的海峽寬度來說,在要塞裡部署一支小型艦隊就足以讓任何船隻無法通過海峽了,當然,通過其他的辦法也可以封鎖海峽,達到控制地中海的目的。顯然,直布羅陀要塞就是地中海的喉嚨,誰扼住了這個「喉嚨」,那誰就控制了地中海!

任何一個擁有強大海軍力量的歐羅巴國家在地中海都有著自己的利益。當時,歐羅巴國家通往東方的道路住要有兩條,一是南下繞過非洲大陸南端,進入西洋的海上航道。而另外一條,就是進入地中海,在埃及北面上岸,然後穿過埃及,在紅海再度出海的陸海交匯的商貿通道。而這其中,後者不僅僅是傳統的商道,而且在明帝國完全控制了西洋。並且揮師進軍大西洋之後,就尤其顯得重要。當時,荷蘭,英格蘭,西班牙,葡萄牙這幾個國家都希望能夠從與東方國家的貿易中獲得好處,所以,在地中海都有著巨大的利益。顯然,由西班牙一個國家來控制直布羅陀要塞是不符合眾多國家的利益的!

首先向西班牙挑戰的是獨立之後的荷蘭。當時荷蘭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商船,懸掛荷蘭國旗的商船數量甚至是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五倍以上。荷蘭還有著歐羅巴最強大的海軍艦隊,雖然在荷蘭獨立的初期,這支艦隊多半還是近海性質的,難以進行遠洋航行。不過,在獲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之後,荷蘭的工業與商業進入了飛速發展階段。同時,荷蘭人也對自己的力量有了信心。因此,當地中海的商貿成為了荷蘭人的命脈時,荷蘭人自然不會感到放心了。特別是當時西班牙對荷蘭仍然充滿了敵意,所以,荷蘭人首先想到要奪取直布羅陀要塞,以保證自己在地中海裡航行的商船不受到威脅。

荷蘭人與西班牙人在圍繞著直布羅陀堡壘的控制權上,打了近十年。當然,這兩個國家的戰爭規模是很小的。有時,投入幾百人的兵力就已經算是一場了不起的鬥了。當然,十年打下來,荷蘭人沒有佔到多少便宜。畢竟,這是在西班牙的領土上作戰。同樣的,西班牙人也沒有佔到多少便宜,原本富裕的王室也出現了拮据的現象,而且正是這十年的戰爭,拖住了西班牙向海外擴張的步伐,讓法蘭西王國佔領了北非地區,並且讓葡萄牙人在航海探索方面走到了前面去。

其實,也正是這個原因,所以西班牙沒有參加最初入侵南洋與西洋的戰爭。不過,當荷蘭人,英格蘭人,葡萄牙人在南洋與西洋被明帝國海軍摧枯拉朽般地擊敗之後,歐羅巴諸國都感到了強大的壓力,危機降臨,結果就是,在英格蘭,葡萄牙,法蘭西,瑞典這四個國家的斡旋之下,荷蘭與西班牙來到了談判桌前,開始就直布羅陀要塞的控制權進行談判。當然,斡旋的四個國家也不是來白幫忙的。結果,六個海上實力最強大的國家達成了一份共同協議,那就是,直布羅陀要塞由六國軍隊共同管理,名義上,主權仍然歸西班牙所有,但是,要塞的駐軍是六個國家分別派遣的。同時,直布羅陀要塞不能威脅到過往於海峽的商船。說白了,這份協議本身就是解除了直布羅陀要塞的武裝,使其失去了軍事價值。後來,眾多歐羅巴國家也正是在這份協議的基礎上結成了同盟,聯手對抗名帝國的!

顯然,直布羅陀要塞不管是在經濟上,還是在政治上的意義都非常重大,而在朱祁鈺給顧成林的那封信裡,就非常明確的指出了這一點,並且要求顧成林在能力所及的情況之下,盡快攻佔直布羅陀要塞,控制直布羅陀海峽,為帝國海軍艦隊掃蕩地中海奠定基礎。當然,這也就成為了顧成林在佔領了三座群島之後,進軍歐羅巴所邁出的第一步。

「從我們現在獲得的情報來看,直布羅陀要塞的守軍大概有四千五百人左右。」負責匯報情況的是作戰參謀,「是由六個主要的歐羅巴海上強國分別派遣的部隊。因為,按照歐羅巴各國之前達成的協議,直布羅陀要塞的駐軍只是象徵性的。原本,西班牙王國設置在這裡的炮台都被拆除了,火炮也都被運到了其他的地方去。雖然,三個月前,在西班牙王國,與法蘭西王國的共同提議下,其他國家都答應在直布羅陀要塞重新部署火炮,加強要塞的防禦,並且各國再分別增派五百到一千五的步兵。不過,在我們收到情報的時候,運往直布羅陀要塞的火炮還沒有到達,另外,荷蘭,英格蘭的軍隊都沒有到達,現在只有西班牙,法蘭西兩個國家增派的步兵到達了要塞。不過,這份情報是一個月前的,也許,現在的情況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不管怎麼說,直布羅陀要塞本身並沒有應有的那麼強大!」顧成林站了起來。「從地理位置,戰略價值上來講。直布羅陀要塞完全算得上是大西洋上的獅城,其重要性是不用多說的。誰控制了直布羅陀要塞,誰就控制了地中海的生死。不過,歐羅巴各國因為自身利益的分歧,所以,他們浪費了幾十年的時間,並沒有能夠將這裡建設成為一座堅固的要塞,這對我們來說是好事。如果這是一座如同獅城般堅固的要塞的話,也許,我們就要徹底的失望了。當然,攻佔直布羅陀要塞直接關係到了我們今後的總體戰略,所以,這次進攻,只准獲勝,不准失敗!」

那些前來參加戰前會議的軍官與將領當然知道這個道理。而且,這一個多月來,他們的工作就是準備進攻這座要塞。顧成林早就將進攻準備地任務分派了下去。而在召開作戰會議之前,顧成林也分別瞭解了各部隊的準備情況。陸戰隊已經準時到達了豐沙爾港,而國內派來的增援艦隊也在幾日前到來了。遠征軍的實力得到了巨大的加強。而且陸戰第一軍的兩個師還換上了新的武器,包括新式步槍,更輕巧的,威力卻更大的手榴彈,以及原本應該提供給陸軍部隊使用的輕型野戰炮。這些都使得遠征軍的進攻能力更為犀利,這也是顧成林最為滿意的一點了!

很快,顧成林就完成了作戰部署。隨後,新組編的艦隊出發,而運送陸戰隊的運輸船隊也緊跟著艦隊上路了。

顧成林的計劃並不複雜,仍然走的是老套路,艦隊首先封鎖海峽,確保陸戰隊的進攻不受到干擾與威脅。然後,負責支援陸戰隊作戰的艦隊對要塞的防禦工事進行炮火壓制。為了保證盡快的,而且用最強大的力量攻佔直布羅陀要塞,好搶在西班牙等國的援軍到達之前鞏固要塞,陸戰隊將在炮擊開始地時候就進行登陸作戰,並且在艦隊的掩護之下完成攻佔要塞的任務。

這樣的作戰行動本身是有比較大的風險的。而且,直布羅陀要塞本身距離深海區就有一定的距離,艦隊的支援炮火所覆蓋的範圍非常有限,那麼,就需要陸戰隊帶上自己的炮兵,以加強進攻的力量。如果換在以前的話,光是將陸戰隊的火炮,以及彈藥送上岸,就需要至少一天的時間,而且整個登陸過程中充滿了危險,是登陸作戰行動中最脆弱的階段。不過,現在陸戰第一軍參戰的兩個步兵師已經裝備了輕型野戰炮。雖然,陸戰隊沒有足夠的戰馬來牽引這些火炮,不過,這些輕型野戰炮在運送的時候更為方便,幾乎上岸就能作戰。顯然,這是陸戰隊進攻直布羅陀要塞的關鍵性力量!

顧成林親自指揮支援艦隊作戰,他把掩護戰場的任務交給了作戰參謀去負責。而指揮陸戰隊作戰的則是蕭涯離,遠征軍正副統帥親自上陣,進攻部隊的官兵也都感到了壓力。當然,對明軍官兵來說,這次是勢在必得。這次動員了這麼多的軍隊,而且還有著大量的新式戰艦,新式武器,用敵人防禦兵力四倍以上的地面部隊,再加上有上百艘戰艦的艦隊來攻打這座要塞,如果還打不下,或者說無法用最好的成績還想統帥匯報的話,那明軍官兵也都沒有顏面了!

艦隊是在夜間殺入海峽的,很快,封鎖編隊就完全控制了海峽的兩端,而那些在夜間接近海峽的歐羅巴商船一感到氣氛不對,就紛紛避開了明軍艦隊,躲得遠遠的了。當然,顧成林沒有心思去收拾那些商船,他可不想在這個時候分心。

天剛亮,支援艦隊就開始了炮擊。因為艦隊的彈藥儲備非常的充足,這次顧成林是不惜血本的讓戰艦對岸上的炮台,據點進行炮擊。當然,顧成林可管不了那麼炮台裡到底有沒有火炮,反正,將炮台摧毀了,那麼陸戰隊在登陸的時候就不會遇到威脅,也可以讓陸戰隊更快的推進。

在艦隊的炮擊進行到最猛烈的時候,蕭涯離率領的陸戰隊踏上了直布羅陀要塞東面的海灘。這次,蕭涯離仍然是第一個上岸的,雖然他身邊跟了不少的警衛官兵,但是他仍然勇敢的沖在了最前面,將第一批反擊的西班牙軍隊給打了回去。到中午的時候,陸戰隊已經鞏固了探頭陣地,並且將第一個炮兵營送上了海灘,另外還有超過五千名的陸戰隊官兵也來到了海灘上,並且做好了進攻準備。蕭涯離沒有等到更多的步兵與炮兵上岸,在下午就開始向要塞發動進攻了。

直布羅陀要塞其實是一座小規模的城市,有著堅固的城牆,而且是建在一塊高地上的,要塞裡的火炮可以居高臨下的炮擊進攻的部隊。不過,當時,西班牙人只將不到二十門火炮運送到了要塞裡,而且這些火炮的性能都很落後。結果,當陸戰隊的炮兵營加入戰鬥之後,這些西班牙的火炮立即變成了啞巴,連發言的機會都沒有了。

戰鬥打到傍晚的時候,兩個師的陸戰隊步兵,以及兩個炮兵團都已經順利上岸,並且跟上了蕭涯離的進攻步伐。隨著陸戰隊的進攻兵力增加。最主要是兩個炮兵團的數百門輕型野戰炮的到來,直布羅陀要塞在當天晚上就陷落了。

明軍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攻佔了直布羅陀要塞,並且佔領了要塞南面的那座小港口,順利的完成了任務。而在作戰行動中,歐羅巴聯軍有一千多官兵傷亡,其他的則在要塞淪陷之前就已經逃跑了。明軍的傷亡不算太大,兩百多官兵陣亡,負傷的不到五百人。不過,這個傷亡代價是完全值得的,直布羅陀要塞的意義,以及在今後所能產生的影響,帶來的好處,絕對要比這個損失大得多!

這是顧成林進軍歐羅巴邁出的第一步,同時也是遠征軍邁出的最為重要的一步。在經過了近四年的征戰之後,遠征軍終於踏上了歐羅巴大陸,而顧成林也成為了明帝國第一個率軍殺到了歐羅巴的將軍。僅此一點,顧成林都足以名垂青史,永載史冊了!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25 09:40

第十五卷 再上征途 第一節 政府改革


政府改革的事情,讓朱祁鈺在短短五年內彷彿變了個人一樣。對於這個已經進入了而立之年,正在向不惑前進的皇帝來說,五年的時間不算短,但同時也不算長。對於一個將征戰視為自己使命的皇帝而言,在國內的五年時間確實讓他覺得很漫長。不過,對於一個需要學習更多的治國手段的皇帝來說,五年的時間,卻又顯得太短了。

五年的政治改革中,朱祁鈺從學生變成了主導者,當于謙一步步的將治理國家的重任交給了皇帝時,朱祁鈺感到了很大的壓力。雖然,在知識系統上,朱祁鈺比于謙提前了幾百年,但是在管理國家的能力上,朱祁鈺仍然遠遠不如于謙。特別是在這五年的政治改革中,朱祁鈺已經深刻的體會到,做一個管理國家的皇帝要遠比做一個率軍征戰的皇帝更為困難。得天下容易,守天下難,這句話他算是徹底的明白了。要擊敗一個敵人並不難,但是,要保證不被敵人給擊敗,那就太困難了。特別是當這個敵人就是自己的時候,那就要戰勝自己,而戰勝自己,遠比戰勝其他的任何一個敵人都更為困難!

從本質上講,朱祁鈺是一個將征戰放在了首位的皇帝,在他的眼裡,打天下就是一切,不過,他卻更清楚,如果打下了天下,卻無法守好天下的話,那麼,打下的天下就沒有任何的意義,甚至可以說,是更大的拖累而已。他不得不強迫自己去學習守天下的本事,同時,也不得不強迫自己去熟悉該怎麼將打下的天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五年的政治改革中,朱祁鈺做的事情遠遠不止為帝國建立一套更完善的行政與管理系統。從多個方面講,這五年中,朱祁鈺為帝國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在此之前,雖然明帝國的鐵騎已經征服了半個世界,但這也僅僅只是征服而已。要在征服之後保證今後的穩定與利益,那麼就還需要做很多的事情,而僅僅是依靠軍隊的征服是永遠不夠的。當然,這一切還得從國內開始,只有一個穩定的,強盛的帝國,才是控制世界的基礎,所以,在朱祁鈺擬定治國方略的時候,將國內的穩定,發展等工作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上。

政府改革是治理國家的基礎。早在平定了京城叛亂之後,朱祁鈺推廣新政的第一個措施就是改組政府,趁著那些反對新政的舊黨在叛變中都被鎮壓下去的機會,朱祁鈺手握兵權,首先就對舊的政府制度動手開刀,解散了六大部門,成立新的內閣政府,由十多個規模較小的內閣部門管理國家。另外,設置內閣總理,使原本只作為皇帝參謀機構的內閣成為了國家的最高行政機構。當然,這一來,除了內閣總理的權力得到了提高,成為了類似與之前的丞相之外,其他各部的大臣的權力都得到了極大的削弱,再也無力對抗皇帝,反對新政了!

從這裡看得出來,朱祁鈺的第一次政府改革的目的是要剷除新政的障礙,其中驅逐舊臣,重用新人,分化內閣大臣權力,這些都是為了保證以皇帝為核心的新政能夠在全國得到推廣。當然,地方政府的改革也是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內閣政府在推廣新政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比如,在當時,為了能夠讓新政在政府中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朱祁鈺空出了很多內閣大臣的位置,只設置了副臣,也就是各部的副部長。而這些副臣都是朱祁鈺的學生,同時也是新政的堅定擁護者。顯然,由這些年輕人當權,為了對抗舊臣集團,他們必然圍繞在皇帝的周圍,借助皇帝的支持,鞏固自己的地位。

這些政策,讓朱祁鈺與年輕大臣們之間形成了一種類似於同盟的利益關係,皇帝將這些年輕官員當作了手裡的武器與工具,反之,年輕官員則將皇帝當作了他們的靠山。兩者都配合,讓新政在十多年的時間裡迅速的推廣,並且很快就深入到了社會的各個角落,並且廣泛為百姓所接受,成為了帝國發展的最大動力!

不過,這種制度也有自身的缺陷,其中最為明顯的一點就是,內閣總理大臣的出現,實際上是讓帝國多了一個類似於丞相的人物,而相權與皇權本身就是矛盾的。在于謙擔任內閣總理大臣的時候,這個問題還不明顯,畢竟于謙並無奪權的任何想法,同時,于謙本人也是新政的擁護者,是皇帝的擁護者,他沒有任何理由要與皇帝爭奪對帝國的控制大權。不過,誰能保證在于謙之後,就沒有其他的「丞相」來與皇帝爭權嗎?

這個問題是顯而易見的,畢竟于謙已經老了,經歷了這十多年的風雨,他已經從一個意氣風發的中年人變成了一個老頭。再偉大的人,能夠戰勝所有的敵人,但是卻永遠無法戰勝時間,任何人在時間面前都會失敗。當然,于謙也不例外,他可以陪伴著年輕的皇帝走過最為艱苦的歲月,可以輔佐皇帝戰勝任何一個強大的敵人,但是當蒼老到來的時候,于謙也只能倒下!

可以說,當時政府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控制住內閣總理大臣手裡的權力,不僅僅朱祁鈺這麼想,于謙也是同樣的想法。歷史上對于謙的評價很多,所以也就不多說了。在兩人都認識到,如果內閣總理大臣的權力過大的話,這對帝國的穩定將是一個嚴重的威脅。因此,兩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用了兩個重要的辦法。

一是再次改變政府結構,通過新增加部門來削弱內閣總理大臣對各部門的影響。當然,其中有一點是沒有改變的,那就是各部門的部長除了接受內閣總理大臣的直接領導之外,還直接向皇帝負責。換句話說,內閣總理大臣並沒有辦法直接控制內閣的各個部門,在內閣大臣都有權力向皇帝提請奏章,以及稟奏國務的情況下,內閣總理大臣實際上就成為了被皇帝安排在了內閣中的大管家,如果內閣總理大臣想要與皇帝爭權的話,那麼他首先考慮的就應該是怎麼去對付下面的那些大臣,以及繞過皇帝對內閣的控制。顯然,這本身是不可能的,因為不管是誰,絕不可能控制所有的內閣大臣,皇帝也不例外。顯然,這一辦法實際上是加強了內閣政府的權力平衡,在增設了更多的部門,更加細化了各個部門的權限之後,任何人在內閣中都無法擁有絕對的控制大權了。

二是改變內閣總理的任命,監督辦法。以往,內閣總理是由皇帝任命,然後在貴族議院走了個表決的過場之後,就可以上任了。現在,朱祁鈺取消了貴族議院在這一事上的權力。內閣總理直接由皇帝任命,並且直接向皇帝負責。作為交換條件,朱祁鈺將罷免與彈劾內閣總理大臣的權力分了一半給貴族議院,即貴族議院有權力提出罷免與彈劾內閣總理的議案。該議案在議院通過之後,將直接呈交給皇帝,經皇帝批准,就能罷免內閣總理大臣。當然,如果皇帝願意的話,也可以直接罷免內閣總理大臣,並且任命新的內閣總理大臣。而這麼做的目的,除了將內閣總理完全變成皇帝在內閣政府中的大管家之外,還有一層意義。那就是,將議院完全設置成為了內閣的監督機構,內閣總理大臣也將受到議院的監督!

採用了這兩個辦法之後,內閣總理大臣的權力實際上受到了更大的限制,而且其在政治上的地位也發生了變化。可以說,于謙是帝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位內閣總理大臣。在他的那個時代,帝國的內閣總理大臣,實際上就是帝國的二號元首。這雖然與帝國當時的情況有一些關係(沒有太子,也就沒有副元首),但這也是皇帝對于謙的信任所產生的直接結果。顯然,在于謙之後,絕對沒有第二個內閣總理大臣還能夠得到皇帝的完全信任。比如,朱祁鈺在親征的時候,就將帝國的的所有權力都交給了于謙,這需要多高的信任?顯然,特殊的歷史時期,特殊的歷史人物決定了這一特殊的現象,而在此之後,就絕不可能出現類似的事情了!而朱祁鈺這次通過兩個主要的手段來限制內閣總理大臣的權力,實際上,就是要為于謙的離任做好準備。當時,皇帝才三十六歲,而于謙已經有六十多歲了,顯然,這個皇帝最為依賴的助手不可能陪伴他走完這一生,那麼,于謙離任之後,自然需要有一個更為有效的手段來約束內閣總理大臣!

如果看得更深一層的話,這次的政府改革本身還是為了強化皇權。可以說,在第一次政治改革之後,內閣總理大臣已經成為了皇權的最大威脅者,或者說是約束皇權的最大力量。顯然,在于謙擔任內閣總理大臣的時候,這個問題並不存在,因為他本人就是皇權的擁護與支持者。可于謙之後,問題就沒有這麼簡單了。新任的內閣總理大臣必然是年輕官員,顯然這些有新思維的年輕官員不一定會繼續支持皇權,特別是在資本經濟大規模發展的時候,資本家已經成為了帝國政府中的主宰力量,為了能夠獲得更大的利益,如果在皇權與資本發生了衝突的時候,顯然,這些資本家的代言人就不會衷心的擁護皇權了。因此,在無法保證今後的內閣總理大臣能夠擁護皇權的情況之下,唯一的辦法就是限制內閣總理大臣的權力,削弱內閣總理大臣的影響力,以此來保證皇權!

當然,要鞏固皇權,僅僅是依靠削弱內閣總理大臣的權力是不夠的。從政府改革的各個政策來看,比如擴大政府規模,限制官員經商,清查官員資產等等政策來看,這些其實都是在鞏固皇權。不過,也正是如此,才導致這次的政府改革困難重重,五年時間,也許還僅僅只是個開始而已。而且,從這次改革一開始,就遭到了眾多人的反對,特別是其中對政府官員的兩點限制,更成為了爭論的焦點。

一是限制官員經商,這是朱祁鈺堅決要完成的改革任務。寡頭商人集團能夠在帝國造成那麼大的危害,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這些商人在政府中有代言人,因此他們可以控制一些政府官員,從而為自己牟取高額利潤。而這種官商勾結的現象已經存在了上千年了,顯然,這對新的資本經濟是沒有半點幫助的。朱祁鈺在政府改革的初期就提出了這一點,即任何人在成為政府官員的時候,都得放棄一切商業活動。為此,朱祁鈺甚至讓錢廣入專門成立了一個官員委託基金,由該基金委託管理官員的財務。當然,這個政策本身是好的,不過在當時卻直接涉及到了官員的基本利益,因此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即使最後朱祁鈺強行推廣了這一政策,甚至不惜辭退了一批比較優秀的官員,不過,真正完善這一制度,恐怕還要等到數百年之後了。

二是清查官員資產。這是個讓所有人都頭痛的問題,廉潔的官員並不擔心,不過,又有幾個官員能夠做到真正的廉潔呢?而通過南昌案,廣東案(柴氏家族案),朱祁鈺對貪污官員是深痛惡絕的。當然,因此而引發的大案並不少,甚至在朱祁鈺下令凍結所有官員在銀行的存款,並且動用帝國警察部隊開始徹底清查官員資產的時候,還有不少的官員因此而自尋短見呢!

不管怎麼說,朱祁鈺在國內用了五年的時間來改組政府,這一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這也是鞏固帝國基礎的必要措施。如果沒有一個完善的,高效的,廉明的政府,那麼就沒有辦法推動帝國發展。當然,在更大的程度上,朱祁鈺實際上將政府當作了自己手裡的工具,沒有好的工具,怎麼來構建他理想中的帝國呢?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25 09:41

第十五卷 再上征途 第二節 日不落帝國帝國
政府改革是根本,不過,當時「明帝國」這個詞的含義已經被擴大了很多,在很多時候,明帝國所指的並不僅僅是那個東方的超級大國,而是一個超級國家集團,是一個以明帝國為核心,由另外數十個大大小小的王國,數以百計的海外領地,殖民地等國家和地區所共同組成的超級國家集團。從大東洋對面的美洲大陸西海岸,到大南洋上的澳洲大陸,再到遙遠的非洲大陸,這個龐大的帝國已經控制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陸地面積,以及三片廣袤的海洋。因此,「明帝國」本身就是一個含義擴大了的詞,一個象徵著世界上最強大國家的詞彙。

明帝國第一次被人稱為「日不落帝國」,那已經是十九世紀的時候了。不過,在朱祁鈺時代,明帝國第一次成為了「日不落帝國」。而要管理這個龐大的帝國,本身也是一件很複雜,麻煩的事情。當然,基礎是明帝國的本土,這是明帝國控制海外領地,殖民地,以及戰勝其他敵人的基礎。不過,那些附屬國,海外領地,殖民地對明帝國來說,也同樣的重要。而在這五年的時間裡,朱祁鈺做的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是為管理帝國的海外利益而尋找一個穩妥的辦法。

在當時的情況之下,朱祁鈺要想管理好這麼一個龐大的帝國,本身就是一件幾乎無法完成的事情,而且,在通信條件受到限制的情況之下,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區別對待各種不同的領地。這其中包括了帝國本土,帝國的附屬國,海外領地,以及殖民地。這四種不同的領土屬性,讓朱祁鈺不得不尋找四種不同的辦法來進行管理。

本土的管理就沒有什麼好多說的了,這其實就是帝國內政的問題,即政府改革。當然,本土是帝國的基礎。帝國可以喪失海外領地,但是卻不能讓本土受到威脅,這是帝國的底線。同樣的,本土的穩定,這也是保證帝國海外利益的關鍵性力量。換句話說,只要明帝國本土不出現問題,那麼在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戰勝,甚至是威脅到明帝國。當然,明帝國的最大威脅其實就是自己,是自身內部的矛盾。當然,在前面已經說過了,為此,朱祁鈺花了五年的時間來改制帝國的政治制度,這就是要保證帝國本土的穩定。而帝國本土的穩定,又是維護帝國其他地區,乃至全世界穩定的關鍵。

在對待帝國的附屬國方面,朱祁鈺的政策其實也是一分為二的。對於一些傳統的附屬國,比如說朝鮮,以及中南半島上的那些王國,帝國的態度是很寬容的。而且為這些國家提供了巨大的幫助。比如在當時,朝鮮王國得到的幫助就遠遠地超過了其他的附屬國,每年,朝鮮王國與帝國的貿易來往非常的巨大。而且,當時帝國已經有商人到朝鮮去開辦工廠了。因此,可以說,朝鮮本身就是除帝國之外工業發展得最迅速的國家。另外,白古王國,錫蘭王國這些國家也都得到了帝國的全力支持成為了帝國的重要輔助力量。

另外一些王國所受到的待遇就不一樣了。這其中以白羊王國為典型的代表。名義上,白羊王國是明帝國的附屬國,不過,實際上,明帝國與白羊王國只是同盟關係。如果按照正常附屬國的待遇,白羊王國在與奧斯曼帝國爆發戰爭的時候,明帝國就應該向奧斯曼帝國宣戰,並且出兵參戰,另外為白羊王國提供大量的援助。顯然,在這三點中,明帝國只做到了一點,即派遣了一支規模有限的軍隊進入白羊王國參加作戰行動,另外,明帝國沒有向奧斯曼帝國宣戰,同時,明帝國也很少向白羊王國提供援助,白羊王國只能花費重金從明帝國購買作戰需要的軍火物資。

不過,不管這些附屬國受到的待遇怎麼樣,在管理這些附屬國方面,明帝國的政策是差不多的。即盡量少,甚至不敢於附屬國的內政。雖然名義上,附屬國的國王,王太子都應該由明帝國的皇帝冊封,但是實際上,大部分時候,都是由附屬國自己提出了國王,以及王太子的人選,然後再名義上接受明帝國皇帝的冊封而已。另外,在貿易中,明帝國也盡量給了這些國家公平的待遇,當然,前提條件是,必須要符合明帝國的利益。因此,當時,明帝國對這些附屬國的管理是很放鬆的。顯然,明帝國與各附屬國的關係還遠遠達不到邦國的水平,最多只能算是一個緊密的同盟組織而已。

當時,這些附屬國在明帝國的眼裡,其實就是傾銷工業產品的市場,以及廉價的原料產地而已。相對而言,為了維護明帝國的利益,明帝國的海外領地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而明帝國的海外領地主要分成了三類。一是佔領區,比如當時明帝國在帖木爾帝國的佔領區,其他國家割讓給明帝國的地區等。二是租界,比如明帝國從錫蘭王國租用的亭可馬裡軍港,科蘭巴軍港等。三是主權屬於明帝國的海外領地,比如東洋與大東洋上那些新發現的島嶼,顧成林在大西洋上佔領的島嶼等等。

為了有效的管理海外領地,朱祁鈺正式確定了「總督」——這個專門負責為帝國管理海外領地的職務。

帝國的第一位總督是楊洪,朱祁鈺是在西征的時候設置的帖木爾帝國總督府的,而當時楊洪所擔任的總督還只是個臨時職務。從嚴格的意義土來講,總督本身其實不屬於內閣政府管理,因為內閣政府的職權範圍是管理帝國內務,而涉外機構就只有外交部,而總督所管理的地區不屬於其他國家的領土,因此也不存在與外交部打交道的可能。因此,總督本身其實是一個很特殊的行政職務,總督是直接向皇帝負責的,而且,名義上,明帝國的海外領地都是屬於皇帝的私人土地(這一點,在帝國憲法中就已經說明了,除非皇帝把這些領地贈送出去。不然,所有的海外領地都是屬於皇帝的),而管理這些土地的總督實際上應該是皇帝聘用的私人管家而已。因此,總督本身也不與內閣政府發生關係。

可以說,總督本身是一個特殊時期的特殊角色。這是殖民地時代的象徵。不過,總督的重要性卻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以當時的通信水平來講,如果帝國的所有海外領地都要由政府來管理的話,那麼毫無疑問的,帝國政府將變得更為臃腫。不說別的,光是保證帝國政府與各個海外領地的聯繫,這都需要耗費不少的人力。因此,在通信能力受到了限制的情況之下,唯一的辦法,就是設置並行的,而且相對獨立的小政府。而總督,以及總督府本身扮演的就是這個角色。

總督在地位上其實與內閣總理大臣是同等的(實際上差多了),而且總督府本身就是一個小的政府,後來,很多總督府都有著非常完善的機構。簡直就不比一個國家的政府差。唯一的差別是,帝國內閣政府管理的是全帝國,而這些總督府管理的僅僅是某一地區的帝國海外領地而已。當然,總督是由皇帝任命的,而且直接向皇帝負責,因此,在帝國的海外領地,可以說,總督的權力已經大到了令人難以想像的地步。比如楊洪當時就有權處理當地事務,甚至可以在特殊情況下決定是否罷免他所管轄區域內的王國的國王,是否派遣軍隊出征別的國家等等。另外,海外領地的稅收,官員的任免,軍隊的調動,這些都是由總督直接決定的,因此,總督實際上就是一個小王國,甚至是眾多小王國的太上王了!其權力已經凌駕於眾多附屬國國王之上了!

顯然,總督的權力如果太大,而且不受到約束的話,那災難只是遲早的事情。當時,帝國政府還有議會,以及帝國的司法機構,民間百姓的監督。但是這些總督卻幾乎不受到任何力量的約束與監督,畢竟,皇帝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地區,而當設置的總督越來越多的時候,皇帝就更不可能保證能夠監督每一個總督的行為了。為此,朱祁鈺必須要為這些總督上一道枷鎖,而他想到的辦法很簡單,那就是將總督直接設置成為帝國內閣政府下的一些官員,並且在帝國政府中設置新的部門,由帝國政府來管理這些總督。當然,這個部門也是向皇帝負責的,因此,皇帝對總督的管理並沒有改變,反而得到了加強。

新成立的帝國海外領地事務部的職權中,並沒有任命與罷免總督這兩項。當時,這個部門的職能就是監視與督察那些海外領地的總督。按照朱祁鈺設置的規定,海外總督每年都要向該部門遞交行政報告,包括稅收,人事任免,以及軍隊調動,地區紛爭的處理等,總督必須要講其採取的政策向上級部門匯報,然後由這個部門來負責確定這些政策是否正確,以及是否應該向皇帝提交奏章。當然,總督的行為仍然有很大的靈活性,並且可以在比要的時候,單獨向皇帝提交奏章。

顯然,這其實也是一個約束性的部門,並無多少的實權。這也是當時的實際情況,畢竟總督是皇帝任命的,而且總督府有這很大的獨立性,管理的又是屬於皇帝的私人領地,所以朱祁鈺並不想讓政府過多的介入到海外事務中去,因此,在政府中設置一級監管機構是比較合適的,這也符合朱祁鈺本人的利益。

帝國最後一類海外領地就是殖民地。在西方,其實是將海外領地與殖民地等同的,這兩個稱呼的含義差別並不大。不過,在明帝國,這兩個捨義是有區別的。帝國的海外領地實際上就是帝國擁有主權,一直行政管理權的屬地,其中的三類在前面已經介紹過了。而這些屬地的來歷也有自己的特點,一是原本沒有主權的荒地,而是直接從主權國家掠奪而來的地區。相反,在明帝國殖民地所指的,則是通過二次掠奪,從掠奪者手裡奪取的土地,以及在一些沒有國家,但是卻有土著人居住的地區建立起來的,並且與土著人達成了某種合作關係的地區。當然,這種區分在很多時候是不嚴密的,而在當時,殖民地指的就是帝國在美洲大陸,非洲大陸所建立的據點,種植莊園,礦藏等等地區。當然,殖民地的另外一大特色就是,這裡有大量的移民,或者是今後將有大量的帝國百姓移居到此,並且成為了當地的主體居民,而海外領地則不具備這一特點。

管理殖民地相對就要簡單許多了。雖然按照帝國的規定,這些殖民地其實也是皇帝的私人領地,但是朱祁鈺卻將很多殖民地的所有權賞賜給了軍隊裡的將士,因此殖民地既屬於軍隊的資產,同時也屬於政府的資產。而負責管理殖民地的是帝國內閣政府。當時,帝國內閣政府有兩套機構負責這方面的工作,一是專門成立的帝國殖民部,二是隸屬於帝國國防部的軍事資產委員會。

因為當時有很多殖民地的土地是歸屬軍隊(軍人)所有的,所以這兩套管理機構雖然複雜,而且有重疊的部分,不過卻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至少,朱祁鈺本人不希望在這個時候剝奪軍人的利益。不過,也正是這個原因,導致了後來政府開始清算軍隊資產,並且由皇帝親自下令出台了相關的軍隊管理辦法,嚴禁軍人擁有海外領地,將屬於軍隊與軍人的海外殖民地的資產權都收歸了國由,或者是變賣給了商人。當然,這些都是今後的事了。

在這五年中,朱祁鈺做的這件事情其實就是規範了帝國對海外領地的管理辦法。當然,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統,其根本還是在通信與交通方面,這是因為這兩點受到了限制,因此才出現了一些雖然不那麼穩妥,卻是不得不採用的手段與辦法。而提高通信速度,改善交通狀況,這成為了朱祁鈺要在這五年之內解決的第三個問題。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25 09:41

第十五卷 再上征途 第三節 條條大路通京城
可以說,在十九世紀,電報,鐵路,以及蒸汽船出現之前,通信與交通問題成為了限制各個國家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最為重要的問題。在當時,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建立合理的,而且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統,並且盡一切可能的完善海上航線,建造航行速度更快的帆船,以此來滿足通信與交通的需要。

信息傳遞所導致的問題是非常明顯的。當時,從楊天奉所在的西亞地區送一條消息回到帝國京城,就算送信人員一直不停,並且在每個驛站都換人換馬,那麼也至少需要十五日的時間,才能將信送回,來去就是一個月的時間。這還算好的了,在顧成林的遠征軍中,因為只能走海路,要想把消息送回帝國,就算選擇最好的航線與路線,並且用最快的帆船,那麼,從阿克拉港到獅城,所需要航行的時間為六個月,而從獅城上岸之後,走陸路,由中南半島的驛站系統將信送到京城,也至少需要十三天的時間,也就是說,來回一趟,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而且,這還得趕上合適的季節才行!

毫無疑問的,通信問題其實是限制帝國快速擴張的主要原因,同樣的,也正是因為在通信方面受到的限制,所以皇帝不得不下放權力,讓領軍作戰的將領,海外總督等獲得更大的權力,以此維持帝國的海外領地系統,以及讓帝國軍隊能夠更有效的作戰。當然,在有楊天奉,顧成林這些將領的時候,這個問題還不嚴重,畢竟這兩人的能力都是超群的,而且對皇帝也忠心耿耿。不過,這畢竟是個問題。而且是個嚴重的問題。不過,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唯一有效的辦法,就只是建設更好的道路交通系統,建造更好的快速帆船,盡量縮短通信用的時間。

當然,交通方面的問題也是非常嚴重的。當時,帝國遠征軍的兵力補充,物資運送等方面主要是依靠海運。海運比陸運的優勢非常明顯,比如,一艘大型商船(運輸船)裝載的貨物超過了兩萬石,如果這要用馬車來運送的話,至少需要裝上一千輛馬車,這就需要一千匹馬。以及一千名馬伕,還有押送的軍隊,需要動用的人力在兩千左右,而一艘大型商船需要的船員只在一百人左右,甚至五十人都足以控制船隻航行了。而一支船隊的商船可以達到數十艘,甚至上百艘,而一支地面運送部隊地規模卻很少超過三千兩馬車。也就是說,一支船隊的運送能力是一支馬隊的數十倍以上。顯然,海運在運輸能力方面的優勢是無與倫比的。不過,海運卻有一個非常巨大的缺點,那就是時間!

在風帆時代,船隻要借用風力,就不可能隨心所欲的航行,對季節的變化特別敏感。這一點,在海運方面的體現是非常清楚的。從帝國出發,任何一艘前往西洋的船隻都要受到季節的影響,這是季風所造成的,而且是無法改變的。每年,只有兩個月的時間最適合船隻向西航行,同樣的,也只有兩個月的時間最適合船隻從西洋返回帝國。因此,海運的時間限制特別的明顯。另外,因為受到風力因素的影響,所以海運的速度也不快。比如,從廣州港出發,到達白羊王國南部的港口,需要花費大概四個月的時間。相反,走陸路的話,卻只需要兩個半月到三個月的時間而已,因為陸路本身對天氣並不是很敏感。

顯然,在風帆時代,不管是陸路還是海路,都有著自身的局限性。為了保證帝國遠征軍能夠獲得足夠的物資,所以,讓兩條運輸通道都暢通,並且保持兩條運輸線路都能夠發揮最大的功效,這成為了帝國遠征軍能夠戰勝敵人的最為關鍵的因素。

當時,帝國的海上貿易已經非常的發達了,雖然柴氏家族的衰落對帝國海上商貿發展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不過這卻讓更多的商人獲得了進入海上商業活動這一領域的機會。在柴氏家族退出帝國歷史舞台之後的五年時間內(也就是朱祁鈺推廣政府改革的那五年),帝國的商船隊規模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長了很多。比如,當時葉氏家族新辦的帝國北方航運公司就在五年內擁有了至少八百五十艘商船,鄭夢秋的鄭氏集團也擁有了一支規模在五百艘商船以上的貿易船隊,而胡大名更是厲害,他在短短五年時間之內就成為了帝國在西洋地區最大的商人。屬於他的商船超過了一千五百艘,幾乎控制了整個西洋地區的海上貿易活動。另外,還有三十多家海運集團擁有上百艘商船的規模,而那些擁有幾十艘,十幾艘,以及幾艘商船的小型海運公司更是數不勝數了。

按照當時帝國政府與這些商人簽署的協議,所有海運公司的商船都嚴格的按照帝國軍用運輸船的標準建造,其使用的材料,以及建造的標準與戰艦相差無幾。為此,帝國的造船工業都是全力生產,很多船廠不得不配備兩班工人,每天十二個時辰不停的生產艦船。另外,生產艦船用材料的工廠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當時,大沽港是帝國最重要的戰艦建造基地,最初只有兩座木材處理工廠,其主要的工作就是烘乾橡木,這是建造戰艦與船隻的最重要的原料,在帝國海上商業發展的最為迅猛的這五年中,大沽港的木材加工廠已經擴大到了八家,而且每一家工廠的規模都擴大了很多。當然,在其他地方也是一樣的,因為大量的商業訂單,讓這些工廠都是全天不停的在生產,並且不斷的僱傭更多的工人。另外,建造艦船所需要的帆布(風帆所需要的布料要比普通的布料厚很多,而且大很多。這是考驗一個國家紡織工業水平的表現),鐵釘(用來契合船板的,這直接關係到了艦船的牢固,同時也是考驗一個國家鋼鐵冶煉工業能力的表現),青銅冶煉(製造火炮用的),大型水力鍛造工廠(主要生產艦船上用的鐵錨),食品加工業(遠洋航行時,食品,以及水都是用木桶儲備的,而且大部分食品需要進行粗加工,以減少船隻的負擔)等等方面都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顯然,這些船隊實際上就是帝國遠征軍的基本保障。當時,帝國海軍另外還擁有十支運輸船隊。每支船隊擁有運輸船五十到八十艘,而且都是大型運輸船。當然,這些船隊的船員都已經被編入了帝國海軍之中,船隊本身也是屬於帝國海軍的。不過,最為根本的還是帝國所擁有的商船。只要有需要,這些商船都將按照與帝國政府簽署的協議。以及帝國的相關法令,直接被徵召,為軍隊服務。設想一下,近萬艘的商船所能運送的軍隊,戰爭物資有多少?而當時,帝國的商船規模,僅僅以數量計算,都是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五倍以上。如果以運輸能力計算的話,都是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十倍以上了!

另外,帝國所有商船上的水手都是帝國海軍的預備役官兵。當時,帝國海軍還沒有相關的預備役制度,只是設立了一個統一的預備役司令部。不過,大部分的商船船員都是優秀的水手,如果帝國政府下達了徵兵令的話,那麼,他們隨時可以成為優秀的海軍官兵,加入艦隊,為帝國征戰!

顯然,帝國海軍的強大並不僅僅是因為帝國政府,以及帝國皇帝的支持。從根本上講,海軍與陸軍的差別,直接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海軍到底有多強大,這其實是由其海上利益決定的,這個規律,在任何地方都實用。比如,當時歐羅巴的眾多國家中,荷蘭人就是依靠海上商業起家的,所以他們的艦隊在當時是最強大的。另外,英格蘭人需要依靠海洋生存,而且是一個島國,其海上商業的利益也很大,所以英格蘭的艦隊也是很強大的。相反,如同法蘭西,西班牙這類的國家,乃至神聖羅馬帝國,都有著超過了這兩個國家的實力,卻沒有最強大的海軍,因為這些國家的根本利益是在陸地上,而不是在海洋上!

毫無疑問的,在朱祁鈺時代之前,明帝國的利益也是在陸地上的,北方的威脅,讓明帝國已經無暇他顧了,哪還有實力來發展海上力量。同樣的,禁海政策也扼殺了帝國商人在海洋上的利益,自然也就沒有足夠的動力來推動帝國進入海洋世紀。而在新政推廣之後,蒙古被帝國擊敗,並且被帝國吸收了之後,帝國商人的腳步開始邁向海外的時候,海洋利益已經成了帝國最重要的經濟支柱。而正是在利益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帝國商人,百姓認識到了海洋的重要性,並且紛紛「下海」,撈取利益。在這一影響下,帝國不但在十多年的時間裡擁有的了超過其他所有國家總和的船隊,而且,還為了保護帝國的海洋利益,擁有了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當然,對於實力原本就是世界第一的明帝國來說,「下海」的行動才剛剛開始,而且,這只是數百年的海洋世紀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相對而言,帝國的陸上交通系統其實並沒有海上航線那麼重要,不過,這卻更引人矚目,而且是最受到關鍵的事情。可以說,朱祁鈺在讓帝國休養生息的這五年時間裡,帝國耗費最大的工程並不是楊天奉與顧成林兩人的遠征,而是帝國的道路建設工程。這一工程不僅耗費巨大,而且因為牽扯了很多國際問題,而導致倍受關注。

如果說,海上航行的關鍵是建造船隻,並且派遣探險隊尋找更合適的航線,開闢更多的航道的話,那麼陸上道路系統的建設,就是在已知的世界範圍之內,建造出能夠到達陸地上每一個角落,並且將每一個地區都連接起來的,浩繁的道路網絡。「網絡」這個詞也是第一次出現在了這裡。當然,當時的人並不知道,數百年之後,這個詞還會有另外一個意思,而且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意思。

建造道路系統可以說是帝國固本的重要政策,而且是關係到未來數百年帝國興盛的重要工程。後來,帝國首先建造鐵路系統,並且不辭麻煩的建造全新的鐵路交通網絡,也是基於這一原因。當然,在火車還沒有出現的情況之下,公路交通網絡成為了唯一的選擇,而且也是當時朱祁鈺最為重視的三大基礎工程之一(另外兩個分別是水利工程以及港口系統工程)。而在這三個巨大的工程之中,道路系統工程無疑是最為困難,也是耗費最大的一個!

建造道路本身要具備兩個基礎條件。一是人力資源,二是工業基礎。當時,帝國已經生產出了第一種水泥,並且開始全面應用到重要的基礎工程建設上來。可以說,水泥的出現,給帝國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後,鋼筋混凝土地出現,更是讓帝國在建築,水利工程,道路等方面將給帝國帶來更多的好處。當然,在這兩個要素之中,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個條件,都不可能修建出世界上最龐大,也是最浩繁的道路系統來!

按照朱祁鈺的規劃,帝國的道路系統西達白羊王國的都城。北達大草原北部最為偏僻的草場,南到中南半島南端的獅城,東至北洋的出海口。整個道路系統呈現五橫五縱的形式,這還僅僅只是十條主幹道,而在這十條主幹道之外,還有難以計數的輔助道路。僅僅只計算這十條主幹道的里程了達到了二十五萬里,如果算上輔助道路的話,總里程將超過一百萬里。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如果將這些道路全都連接起來,並且拉直了的話,足以繞地球赤道十二圈了!

顯然,要完成這樣巨大的工程,沒有人力資源是不行的,而且在大量機械工具出現之前,最重要的就是人力。當時,帝國其實已經開始採用一些比較先進的修路技術了。比如,使用炸藥爆破,來減少人力使用量。另外,通過在沿途各個重要地點建立小型的炸藥工廠,以及水泥工廠來減少運輸的麻煩(當然,這得根據實際的情況,特別是水力資源的情況來確定)。不過,人力還是最為主要的,而帝國依賴的,正是日本的勞動力資源。

在日本戰敗之後,上杉謙信的幕府與帝國簽訂了一系列的條約與協議,這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項協議就是,在日本向明帝國支付戰爭賠款的二十年之內,可以用人力資源來支付戰爭賠款。後來,這幾乎成為了日本向明帝國支付戰爭賠款的主要方式。在最初的幾年內,日本已經向明帝國輸出了超過一百五十萬的勞動力,而且基本上都是男性青壯年勞動力。後來,在朱祁鈺制訂了帝國的道路修建工程計劃之後,明帝國開始更大規模的從日本獲取勞動力。僅僅在這五年之內,日本就向明帝國輸出了兩百萬的勞動力。不過,這些勞動力的素質下降了不少,其中包括了不少十三歲到十六歲之間的少年,還有年齡超過了五十歲的老人,以及大量身體比較健壯的婦女。不過,不管這些勞動力的素質如何,毫無疑問的,這些人,正是明帝國能夠在二十年之內完成一項世界奇跡般的龐大工程的主要動力。

當然,五年的時間其實是不夠的。道路修建工程不但貫穿了整個朱祁鈺時代,而且還一直持續了數百年的時間,不過,這其中最初的二十年卻是最為重要的。在這二十年之內,日本至少向明帝國輸出了超過八百萬的勞動力,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用來修路的。這也許算得上是日本人對世界做出的最大貢獻吧。而在這二十年之內,朱祁鈺規劃的十條主幹道先後完工,這為帝國後來修建輔助道路打下了基礎。即使是在數百年之後,這十條主幹道仍然是帝國道路交通的基礎!當然,在修路方面,除了人力,最重要的就是工業的貢獻了。

在水泥出現之後,它就成為了修路的主要原料。特別是當橡膠輪胎大規模投入使用之後,改善道路品質成為了提高運輸能力,速度的關鍵因素。以前那種用碎石,或者是石板鋪設的道路已經落後了,這些道路不但質量差,而且成本高昂(石材的開採成本在水泥大規模生產之後,就已經超過了水泥的生產成本),難以維護。因此,修建水泥公路成為了重點。當然,除了水泥之外,鋼材等重要原材料的生產簡直就是在考驗帝國的工業實力!

當時,修一段長十里的公路(朱祁鈺定下的標準是能夠供四匹馬車並行,這也成為了帝國後來修建公路的基本標準。只不過,馬車變成了汽車),需要耗費水泥二十萬石,另外,需要鋪設路基的碎石十五萬石,加固路基的鋼鐵五萬石左右。以此為標準進行計算的話,修一條從帝國京城到白羊王國都城的道路的話,那麼需要超過七億石的水泥,五億石的碎石,以及近兩億石的鋼鐵。而在景泰十五年,帝國的水泥產量是五億石,鋼鐵產量是十億石。就算不把開採碎石需要的人力計算在內,那麼,以帝國這一年的原料產量來計算的話,都無法滿足這一條道路的修建要求!

當然,帝國的工業實力是在迅猛增長的,在景泰十六年,帝國的水泥產量就達到了十五億石,鋼鐵產量達到了十三億石。顯然,帶動工業發展的根本動力,正是帝國國內的巨大需求。二十年內,帝國修通了十條主要幹道,這些道路需要的材料,就足以讓帝國的工廠全力生產至少十年(以景泰十六年的水泥,鋼鐵產量為標準進行計算)。當然,這還沒有包括在其他方面,比如港口建設,城市建築等等方面的巨大需求了。

當然,修建道路所帶來的實際問題是非常複雜的。比如,看管以百萬計的日本勞工,就需要帝國至少動員近二十萬的軍隊(預備役部隊),而這些軍人的福利待遇讓政府的軍費支出增加了很大一塊。安置數百萬日本勞工的生活也是一項非常巨大的挑戰,當時,帝國甚至專門成立了一個海外勞工部,來管理這些日本勞工(後來,明軍俘獲的戰俘也由該部門負責管理)。不說別的,在景泰十六年,帝國所僱傭的日本勞工就已經達到了三百八十萬,而要滿足這三百八十萬日本勞工的最低生活保障的話,那需要多少糧食呢?以當時每人每年消耗穀物六百斤計算,每年,帝國就要在這些人身上花掉至少兩千三百萬石的糧食,而當年,帝國的糧食產量才五億石左右,就算是滿足帝國百姓需要都還有所欠缺。為此,帝國一直在大規模的進口糧食。景泰十六內,帝國進口的糧食達到了一億七千萬石,幾乎將所有附屬國出產的多餘糧食都買了回來!當然,隨著後來帝國水利系統的完善,以及玉米,土豆等高產作物的大規模種植,帝國的糧食生產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高,糧食短缺的問題也逐漸得到了改善。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朱祁鈺當時所訂下的道路修建工程確實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壯舉。在景泰十九年(政治改革的第五年)時,十條主幹道中,連接到帝國京城(北京)的五條道路的國內部分已經基本上完工了。以前,羅馬帝國的人曾經說過,條條大陸通羅馬,而現在,卻是條條大路通京城。而京城道路系統的直接受益者,自然是帝國的百姓,還有那些帝國的大資本家!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25 09:42

第十五卷 再上征途 第四節 工業帝國
沒有任何人會反對,在明帝國崛起的過程中,工業是其主要的動力,甚至很多人都認為,明帝國能夠成為世界頭號強國,並且將這個頭銜保持了數百年之久,甚至還有可能保持數百年之久,其根本原因就是,明帝國是世界第一個工業化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工業最為發達的國家。

相對而言,在景泰十四年到景泰十九年期間,也就是朱祁鈺在帝國修養的這五年時間中,朱祁鈺本人對工業的重視並不夠,或者說,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到了一些基礎性的事務上去,而沒有太多的為工業發展指明方向。不過,這五年是明帝國工業發展的黃金五年,同時,是帝國工業由萌芽走入了正常發展的關鍵五年。很多人都認為,這五年是明帝國工業發展中最為重要的五年。而且,這五年中,明帝國工業產值的數量,已經超過了從帝國建立,到景泰十三年之間的這幾十年國家總產值之和!可以說,這五年,正是明帝國全面向工業國家過渡的最為重要的五年了!

明帝國的工業能在這五年時間裡得到全面的發展,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就是,在此之前,朱祁鈺為帝國的工業資本家掃除了發展道路上的所有障礙,特別是為大工業資本家騰出了發展空間來。寡頭商人集團的倒台,柴氏家族的沒落,這些都給龐大的新興工業資本家階層帶來了發展的機會,巨大的國內市場,利潤更為豐厚的海外市場,讓帝國的工業資本家終於能夠在毫無約束的情況下步入黃金發展階段了。

其實,從一些數字對比中就能發現這五年中,明帝國的工業發展到底有多麼的迅速了。景泰三年,明帝國正式全面推廣新政,鼓勵發展工業與商業。到景泰十三年,在這十年之中,明帝國的工業產值翻了五倍。比較具體的數字是,景泰十三年,明帝國的布匹產量為一千五百三十萬丈,鋼鐵產量為五億石(當時。這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實力最為重要的兩個數據指標)。而到了景泰十八年,明帝國的工業產值已經在景泰十三年地基礎上增長了十倍,其中布匹產量達到了一億三千萬丈,鋼鐵產量達到了二十八億石。另外,紡織工廠,鋼鐵冶煉廠的數量也比景泰十三年增長了近八倍!

當然,從這些數據上就完全看得出來,在「黃金五年」中,帝國工業的發展速度是之前十年的四倍以上。當然,僅僅進行數字方面的比較是無法完全看清楚這個時代的具體特徵的,一些細節方面的體現其實有著更為巨大的含義。

當時,最重要的工業技術有三樣。一是機器,二是金屬冶煉方法,三是化工工業。而這三樣可以說是整個工業的基礎,而正是在這「黃金五年」中,帝國的工業基礎得到了全面的完善,特別是在《帝國專利法》出台之後,帝國的工業發展得到了一種新的動力,而且各大資本家也更樂意將錢投到研發之中去了!

《帝國專利法》是世界上第一部以保護技術專利而出台的法案。在這部法案出台之前,帝國雖然已經有了「專利」的這個概念,但是卻沒有任何保護專利的措施。當時,很多工業技術並沒有得到應有保護,往往是某一種技術出現之後,各家工廠都全部採用,導致的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資本家,特別是小資本家樂意接受現實。利用其他人的發明來進行生產,而不主動進行發明。顯然,這將讓工業發展陷入惡性循環之中。在整個工業時代,發明是最為關鍵的動力,只有對發明的重視,才能帶來新的技術,也才能讓新的技術在工業生產中佔到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才能推動工業的發展。顯然,如果所有的資本家都認為可以從別人發明的專利獲取動力的話,那就不會有人來主動提高技術了,結果就是導致工業無法得到前進地力量!

朱祁鈺曾經採取了不少的辦法來鼓勵,甚至是專門成立相關的機構來搞工業發明。比如,帝國公立大學,還有後來的帝國科學院,工程院都有這方面的職能。而在工業時代初級階段,這樣的機構已經能夠滿足工業發展的需要了。不過,這卻是有弊端的,特別是當工業發展的要求提高了之後,就不可能有這些單獨的,而且沒有能夠從工業發展中獲得利益的機構來推動工業發展了。顯然,最好的辦法,就是鼓勵資本家自己投資研發新的技術,用資本家追求利益的動力來推動技術的發展。

《帝國專利法》本身就是針對這一情況而出現的。在這部法律出台之後,只要申請了專利保護的任何發明,都將得到帝國法律的捍衛。那麼,除了發明者(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集體)之外的任何人要採用這些新的技術,都要向發明者支付一定的酬勞。顯然,這就鼓舞了發明者,而且也鼓動了更多的資本家,特別是有實力的資本家自己出資搞發明,這樣,專利技術不但能夠讓工廠的產品獲得更多的市場認可,同時,通過出售發明專利,或者是授權生產,也能夠帶來一筆不小的利潤。

當時,《帝國專利法》所帶來的變革是非常巨大的,而幾個特別有頭腦的工業資本家也第一批成立了他們自己的研發機構。比如葉子天成立的「葉氏研究基金」就通過向一些發明者,以及大學院校等機構出資,資助他們進行發明,並且按照協議分享發明專利,以帶動工廠革新。鄭夢秋成立的「科研基金」的性質也比較類似,不過鄭夢秋做得還要徹底一點,他利用自己在大學裡的同學,專門用這一基金支持了一批科學家,而這些科學家的發明則按照協議與鄭夢秋分享。當然,類似的鼓勵發明的機構在當時並不少見。

當然。發明在得到了重視之後,其產生的直接結果就是讓工業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而新技術的廣泛使用,使得工業的生產力的發展速度簡直超過了常人的想像力了。

在機械方面,最為重要的就是機床。可以說,機床本來就是機器之母,是用來製造機器的機器。在機床出現之前,大部分機器都是利用手工製造的,包括武器,都是手工製造的。這產生的結果就是,各種機器的性能不一,導致生產出來的產品也不一樣,根本就無法做到大規模的量產要求。顯然,這在大工業時代是不能接受的,而且在軍事方面,這簡直就是一場災難。比如,在火器出現的時候,子彈,炮彈這些其實都是定制的。很多士兵都是自己為自己製造火槍子彈。最常用的辦法就是用高溫融化鉛,然後按照自己所使用的火槍口徑來製造鉛丸。顯然,這是件很麻煩的事情,而且對士兵的素質要求較高,在大規模戰爭中難以保障後勤供應,特別是在火器大規模使用的情況下,這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成批量的,製造統一標準的產品成為了必要的需要。這就需要有統一的機床。而帝國最早生產機床的方式仍然是手工,利用畜力,或者是人力。不過,當鑄造技術得到了改進,並且水力機床的出現之後,就不再用單獨的手工作坊的方式來製造機床了。特別是在水利機床出現之後,大規模的,採用統一標準製造的。規格統一的工業產品已經成為了工業時代的最大象徵。仍然以軍火生產為例,在使用了水利機床之後,就能夠製造規格統一,口徑一直的火槍與火炮,並且可以直接在工廠裡生產子彈(金屬彈殼子彈),顯然,這樣的生產效率更能夠滿足大規模的戰爭需要,而金屬彈殼子彈的出現的前提,也正是有了統一的軍火製造標準!

機床大規模的使用帶來的另外一個結果就是工業生產力的飛速發展。工業時代也被稱為機器時代,而機器時代的最大特點就是用機器代替了人,機器的生產效率遠比人高,而人從直接的產品生產者變成了機器的控制者,然後由機器來生產產品。當然,機器本身也是一種工具,不過是一種更複雜,而且效率更高的工具。可以說,正是機器(機床)的大規模使用,以及性能的進一步提高,才讓世界進入了大工業時代。而機床本身性能的提高,也為今後機器性能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鋼鐵冶煉是當時另外一個極為重要的技術,製造機器的原料就是鋼鐵,可以說,當時(現代也差不多)衡量一個國家的工業實力有多強,其鋼鐵產量就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這也是大工業時代一個國家國立的根本體現。不過,要想提高鋼鐵產量,那唯一的辦法就是改進鋼鐵的冶煉技術。

可以說,明帝國在當時最偉大的一項工業發明就是轉爐煉鋼法。用後世的眼光來看,這是一項領先了世界數百年的技術。直到十九世紀中期,轉爐煉鋼法的技術都是明帝國的絕密技術,一直嚴禁輸出到其他國家去。這就可見這一技術本身的先進性了。而直到十九世紀的時候,西方國家才發明了這一煉鋼技術,這整整比明帝國晚了近五百年的時間!

在轉爐煉鋼法出現之前,世界上廣泛採用的是灌鋼法,也叫團鋼法的治煉技術。這雖然能夠生產出鋼材,不過生產效率卻非常低下,而且原料消耗大,費時,且只能生產出普通的鋼材,而無法生產出一些性能優異的鋼材。只有在轉爐煉鋼法出現了之後,大規模生產鋼材才成為了可能,而在與水力沖壓機床配合之後,大規模製造高性能的鋼製軍火與器械就不再是問題了。

明帝國也正是在此之後,才開始大規模生產鋼炮,優質鋼刀,以及更為輕便的鋼製鎧甲的。顯然,這對軍事的影響是最為深遠的。在優質鋼材出現之前,生產火炮的最為重要的原料其實是青銅。不過,在鋼材的質量達到了要求之後,鋼炮的性能顯然要比青銅炮好得多,特別是在後膛裝填技術,以及高性能炸藥出現之後,優質鋼材成為了製造火炮的最好選擇,也是唯一選擇!當然,優質鋼材對帝國軍人手裡的戰刀,鎧甲,乃至步槍所帶來的變化也是極為巨大的,甚至可以說,這是推動戰爭迅速發展的根本動力。

最後一項關鍵的工業技術就是化工工業。化工工業有現代工業之母的稱譽,可見其重要性已經超過了其他的任何產業了。不過,化工工業的發展也是最為艱難的,特別是在化學知識沒有得到更深入的研究之前,化工工業幾乎就無法得到根本性的發展。從嚴格的意義上講,火藥生產工業其實算不上是化工工業,不過,當時明帝國的化工工業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從這裡起步的,而且推動化工工業發展的根本動力,正是帝國軍隊需要威力更大的炸藥,而在黑火藥的性能已經達到了極限的情況之下,唯一的辦法就是研究更厲害的猛炸藥!

帝國的化工工業起步是比較晚的,直到景泰十三年,明帝國的化學家才首次在實驗室裡製造出了硝化棉。這是一次無意試驗中得出的結果,當然,要讓硝化棉作為炸藥使用,僅僅依靠實驗室裡的那點生產能力是不夠的。而大規模生產硝化棉,這就成為了明帝國化工工業誕生的信號。

可以說,當時很多有潛力的工業資本家都已經認識到了化工工業帶來的巨大發展空間。葉子天,鄭夢秋,胡大名等人都先後投資生產自己的化工工廠,當然,他們都有著自己的優勢。而正是這些商人之間的競爭,以及他們為了提高化工工業生產效率而投入的大筆研究資金,讓帝國的化工工業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軌道!

不管是水力機床,轉爐煉鋼,化工工廠,這些其實都是在景泰十三年前後幾年建立起來的,而真正得到推廣與普及,就正是在這「黃金五年」之中。僅僅這一點,其實就足以決定,「黃金五年」是帝國正式步入大工業時代的關鍵五年,也是帝國歷史上工業發展最為迅速的五年!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25 09:43

第十五卷 再上征途 第五節 皇帝的想法
五年來,朱祁鈺的相貌變化雖然不大,不過內在的變化卻很明顯。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他已經逐漸適應了怎麼處理國務,並且在很大的程度上分擔了于謙的負擔。當然,在于謙正式告退之前,他仍然是治理帝國最主要的人員,在很多時候,皇帝甚至成為了于謙的學生。當然,朱祁鈺並不在意自己所扮演的這個角色。當然,在很多時候,這個有點不安分的皇帝實際上還是希望能夠率軍出征的,特別是當楊天奉與顧成林的戰報送回來的時候,他更是渴望著能夠率領帝國將士上陣殺敵,而不是在後方處理這些煩瑣的國務!

這日,朱祁鈺正在批閱新的政府職員薪俸報告的時候,朱文正的到來,給他帶來了一條新的戰報,當然,這也給朱祁鈺帶來了一份驚喜。

「臣已經提前看過了這份戰報,顧成林將軍果然沒有辜負陛下的厚望,遠征軍已經順利的佔領了直布羅陀要塞。」朱文正的神色有點興奮,說白了,他也算得上個戰爭狂人,雖然他不率軍上陣,但是他卻是一個出色的參謀。在他擔任了國防部長之後,更是將處理前線的戰報當成了他最重要的事情來做。「遠征軍是出敵不料發動的進攻,並且搶在了敵增援部隊到達之前就佔領了直布羅陀要塞。戰鬥打了一天,陸戰隊在艦隊的支持下就完成了攻佔任務,並且在第二天擋住了西班牙王國軍隊地反撲。這次。有蕭涯離將軍在前線指揮陸戰隊作戰,而顧成林負責艦隊指揮,西班牙王國的那些軍隊肯定打不過他們。當然。顧成林將軍也要求帝國盡量為他們提供物資支援,另外,陸戰隊的補充兵力也要盡快送過去。」

朱祁鈺迅速地看完了顧成林這份不算太短的戰報。長出了口氣之後。這才說道:「顧成林這小子確實不錯。朕沒有看錯人。正如朱大人所說,有他與蕭涯離在那邊指揮征戰,也確實沒有值得我們需要擔心的問題了。當然,物資供應,還有補充兵力地安排,這些都要麻煩朱大人操心了!」

「這都是臣應該做地。」朱文正靦腆地笑了一下。「現在,顧成林將軍準備兵分兩路,一路掃蕩地中海裡的歐羅巴船隊,奪取地中海的制海權。另外一路北上掃蕩歐羅巴西部海域,完成對歐羅巴的封鎖。不過,臣認為這是不是太過於激進了一點?從我們的情報來看,奧斯曼帝國有一支規模不算小的海軍艦隊,而且,各歐羅巴國家也沒有死心,如果遠征軍兵力分散地話,很有可能遭到意想不到的失敗!」

朱祁鈺微微皺了下眉毛,在書房裡走了幾圈之後,說道:「這個問題確實有必要考慮。雖然奧斯曼帝國是一個陸上強國,不過,他們的海軍也不算太差。前些年,他們就擋住了歐羅巴國家的海上進攻。另外,奧斯曼帝國地海盜力量也不容忽視,幾乎整個地中海東部地區都是他們的天下,特別是在巴爾幹半島附近的海域,島嶼密佈,海上航線錯綜複雜,極為適合海盜活動。如果顧成林分兵的話,確實有一些麻煩。」

「那我們要不要立即通知顧成林,讓他小心為上?」

「沒有這個必要,而且,這也不現實!」朱祁鈺看了朱文正一眼,這才停下了腳步。「首先,這份戰報至少是顧成林在大半年前寫的了,等我們的命令傳過去的時候,他恐怕已經與奧斯曼帝國的艦隊打起來,如果我們再下一道命令的話,那麼顧成林只會首尾難顧,而且將徹底的打亂他的戰術安排,這只能帶來負面效果。當然,既然朕已經賦予了他全權處理遠征事務,那麼我們就應該相信他的判斷。」

朱文正這次沒有開口。當初,他是反對讓顧成林得到遠征軍的全部指揮權力的,畢竟將一支強大的軍隊交給一名年輕將軍,這並不安全。不過,朱祁鈺卻堅持要這麼做,所以朱文正不得不做出讓步。到現在看來,顧成林的表現並沒有任何問題,而且在很多方面,實際上還超過了皇帝的要求。比如,遠征軍的進軍速度就已經超過了當初的預料。另外,遠征的損失也並沒有估計的那麼巨大。這些,都已經證明了顧成林的能力。當然,這其中,最讓朱祁鈺感到意外,以及感到欣喜的是,顧成林的政治頭腦並不差,而且比在白羊王國表現出色的楊天奉似乎還要精明一些。

「當然,最主要的,其實還是歐羅巴國家的態度!」朱祁鈺一邊說著,一邊坐了下來,「在顧成林這邊,最主要的敵人還是那些歐羅巴國家。

雖然奧斯曼帝國的實力超過了所有的歐羅巴國家。不過,有楊天奉在,恐怕奧斯曼帝國根本就沒有半點精力去對付顧成林了。當然,最關鍵的一點,奧斯曼帝國是一個大陸型的國家,不管他們的海軍有多強大,其實這一點是不會改變的,他們不會將海洋當作主要的戰鬥方向,自然也就不會提高對海洋的認識。在這一點上,他們對歐羅巴的征戰表現得最為明顯了。當然,相比之下,歐羅巴西部的那些國家,特別是荷蘭,英格蘭這兩個國家則將海洋當作了自己的生存基礎,幾乎投入了全部的力量來發展海軍,並且擴大在海洋上的實力。因此,顧成林的挑戰其實還是這些國家,只要他能夠擺正這個關係的話,那麼,他就不會失敗。」

「不過,問題也正在這裡。」朱文正顯然還有更多的疑慮。「以遠征軍的實力,要在海洋上擊敗歐羅巴國家並不難,但是其陸戰隊的力量還是有限的,在很多情況下,顧成林最多集中一個陸戰軍地兵力作戰。而不得不讓另外一個陸戰軍當預備隊。如果最後遠征軍不得不依靠地面戰鬥來解決問題的話,那麼情況就不太妙了!」

「朱文正,其實你忽略了非常關鍵的一點。你並沒有完全認識清楚顧成林這個人!」朱祁鈺笑了起來,「可以說,楊天奉與顧成林兩人雖然分別是陸軍與海軍地將領。不過。他們兩人卻有一個非常相似的地方。即他們從來不將戰爭當作僅僅的軍事行動。在很大地程度上,兩人其實都將戰爭當作了軍事與政治兩方面地行動。特別是顧成林,他很清楚遠征軍地實力,而作為海軍將領,他更清楚,海軍本身就是戰略性的軍種。所以海軍的行動,絕不僅僅只有軍事意義。還記得上一次顧成林送回來的戰報嗎?」

朱文正微微點了下頭,那是顧成林在攻佔了亞速爾群島之後不久送回來的一封戰報,而這其中提到了兩件關鍵的事情。

「從顧成林上一封戰報中我們就能夠看出他地想法來。」

朱祁鈺看了朱文正一眼。「英格蘭王國已經秘密派遣使者去找了顧成林,他也很禮貌的接見了英格蘭王國國王的弟弟。當然這已經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英格蘭王國已經不想跟我們再繼續打下去了,甚至希望與我們單獨結盟。接著,荷蘭人代表歐羅巴眾多國家要求與我們進行和談,不過嘛,顧成林在處理這件事上稍微顯得激動了一點,其實他完全可以利用這次機會將荷蘭人也拉出歐羅巴的同盟組織來。不過,他地主要政策是完全正確的,利用歐羅巴眾多國家之間的利益衝突來分裂歐羅巴,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當然,如果他真的成功了,那麼,就完全沒有必要在歐羅巴發動一場陸上遠征,我們完全可以通過鼓勵那些投靠了我們的歐羅巴國家與其他歐羅巴國家開戰,這樣,我們甚至可以不用一兵一卒就能完成征服歐羅巴的行動!」

朱文正很清楚皇帝的想法,其實這也他認為用來對付歐羅巴最為有效的辦法。與帝國之前的敵人不一樣,歐羅巴遠在世界的另外一端,如果僅僅依靠帝國自身的力量來征戰歐羅巴的話,這對帝國軍隊,特別是對帝國的軍事後勤保障是一個巨大的,甚至無法承受的挑戰。顧成林率領的遠征軍就已經消耗掉了八支運輸船隊,而這點遠征兵力是無法保證擊敗歐羅巴眾多國家的。如果要擴大遠征軍的規模,那就必須要從民間徵召商船,這必然會破壞帝國的經濟發展。顯然,這也是不可取的。最後,剩下的唯一辦法就是用敵人的力量來對付敵人,分化歐羅巴的國家,成為了必然的選擇。當然,這也是沒有辦法的選擇。

「不過,我們現在還不需要擔心!」朱祁鈺長出了口氣,「至少,顧成林的表現沒有讓我們失望。對了,在給顧成林回信的時候,記得讓他尋找一下東方明燃的下落。當年朕率軍西征的時候,派東方明燃出使歐羅巴國家,過去快十年了,還沒有他的消息,也許他在那邊遇到了麻煩,甚至有可能遭遇不測,不過,也要讓顧成林想辦法去尋找一下他的下落。」

「臣會處理這件事的!」

朱祁鈺送走了朱文正之後,就派人去把陳懋叫了過來。雖然陳懋現在已經成為了老將,不過,他在帝國軍隊中的地位還是年輕將領無法取代的,而且他在總參謀長的位置上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陛下要準備遠征?」陳懋一聽完朱祁鈺的話,立即就明白了過來。這幾年來,他也很清楚,皇帝一直在想著遠征的事情,看樣子,在帝國政府改革穩定下來之後,皇帝就要再次出發了。

朱祁鈺慢慢的點了下頭,說道:「這事,朕考慮了很久了。之前,帝國政府改革讓朕無法分身,所以遠征的事情都被耽擱了下來。當然,帝國也需要休養。這五年的時間,帝國的政府改革已經基本上接近了尾聲,而且國內的工業發展已經成了規模,很多該做的事情,都已經做了,現在,對朕來說,就只能等待,等待帝國逐漸強大。當然,我們也應該準備著手解決最後的敵人了,只要完成這次的遠征,那麼帝國就再也沒有強大的外部敵人,到時候,我們也應該讓軍隊休息一下了!」

陳懋沒有開口,他也很少在皇帝面前提到關於遠征的事情,原因很簡單,帝國確實需要休養,軍隊也需要休息。經過五年的休養,帝國的經濟已經走上了高速發展階段,而且帝國軍隊的改編與換裝工作也基本上完成了,五個新的軍團已經重新形成了戰鬥力,預備役軍團的組建,劍練工作全部到位。帝國軍隊已經達到了鼎盛狀態,顯然,在這個時候發動遠征,已經具備了所需要的全部條件。不過,陳懋還是有一點顧慮,那就是,在經過了這五年的等待之後,皇帝還適合御駕親征嗎?

朱祁鈺看了陳懋一眼,略微遲疑了一下,說道:「陳懋,你有什麼具體的想法嗎?」

「陛下,臣認為,此事應該與于謙大人商量一下,畢竟,現在帝國國內的情況剛剛好轉,是否應該由陛下率軍親征,這並不是臣所能夠發表意見的!」陳懋長出了口氣,「當然,軍隊的準備都已經到位,我們有絕對的信心,能夠擊敗任何一個敵人,不管這個敵人有多強大,在多麼遙遠的地方,帝國軍隊絕不會讓陛下失望的!」

朱祁鈺微微一愣,然後就笑了起來。陳懋這番話說得很是委婉,意思也表達得非常的清楚,顯然,陳懋這幾年的變化也不小。皇帝御駕親征的問題不在軍隊,而是在政府。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如果朱祁鈺親征的話,那麼國內的壓力都將集中在于謙一個人的身上,而于謙已經不再是十年前的那個中年人了,時間已經讓于謙給為衰老,如果皇帝親征的話,那麼于謙能夠看好大後方嗎?

這個現實的問題是朱祁鈺不得不考慮,而且不得不優先考慮的。當然,他也很清楚,于謙也許不會反對他,但是會用事實來說話。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52蘿蔔頭

LV:7 大臣

追蹤
  • 23

    主題

  • 11850

    回文

  • 3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