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說] 武田家的明國武士 作者:幸福來敲門 (已結束)

   關閉
dna123 2012-12-6 23:29:51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621 596555
dna123 發表於 2012-12-7 13:30
第一卷 川中島風雲 第四十章 山本勘助的劍術

   
    永祿五年,新年過了已有數日。

    由於在沉浸在新年的喜悅之中,高遠城從上到下仍未從那懶洋洋的氣氛中舒緩回來。除了正常守備的武士和足輕外,其餘大部分武士和足輕們都回到位於城下町的家中和老婆孩子一起過節。

    所以高遠城中一下冷清了許多,昨夜堆積的新雪遲遲未有足輕前去去清掃,而擔任值夜的士兵也是一副無精打采的模樣。

    還是在那個小院落裡,剛剛練完一趟槍法的李曉,現在則是渾身大汗。

    堅持不懈地鍛煉槍術,已經是他每日必修的功課了,李曉每天早上五點鐘準時從溫暖地被窩裡爬起床,練習一個時辰的槍術後,才回到本丸裡吃早飯,如此才開始一天的生活。

    吃完早飯後,如果接著沒有,練兵或者是要教導武田勝賴槍術的任務,李曉就會騎著馬到高遠城城下町找島勝猛。其實除了李曉和山本勘助,還有少數高級武士外,絕大部分武士和足輕的家都是在城下町。

    當初武田勝賴在得知李曉收了一名下屬後,很是好奇。瞭解對方勇武過人後之後,武田勝賴起了愛才之心,曾提出要李曉讓出島勝猛給他作的側近眾。

    側近眾與小姓一樣都是主君的身邊人,整天隨侍陪同主君。小姓的任務主要是照顧主君的生活起居,絕大部分還需要出賣菊花。側近眾則要負責起保護主君的任務,類似于貼身保鏢。

    因為小姓和側近眾能夠時常接近主君,所以受提拔的機會最高。以武田家為例,如著名奧近習六人眾,土屋昌次,三枝守友,甘利昌忠,曾根昌世和長阪源五郎,都是武田信玄身邊的側近眾出身,並且後來都成為武田家的大將。

    土屋昌次,三枝守友更是名列武田二十四將之中。

    至於小姓出身的,無外就是武田四名臣中,大名鼎鼎的高阪昌信。武田信玄和高阪昌信之間基友的情誼,更因為兩人間彼此情書的流傳,到了今天仍為廣大的基友們津津樂道,並傳為佳話。

    不過武田勝賴招攬島勝猛時,李曉還未開口,島勝猛就已經出口拒絕了。在島勝猛眼中,他效力的對象是李曉,而並非武田勝賴本人,或者武田家。這並不奇怪,島勝猛的想法也是這個時代大多數武士的想法。

    儘管如此不過李曉對島勝猛如此忠義,也很是喜歡。李曉找島勝猛時,兩人也時常在一起聊天交談,交流武藝。

    島勝猛之前走南闖北,也曾在大名手下擔任過足輕或者武士,參加過數次合戰。不過後來主家滅亡後,他才再度成為浪人周遊列國,加上他也常常好打抱不平,出手打架更是家常便飯。

    所以島勝猛的比武經驗還是相當豐富的。李曉在他身上也獲益良多,當然島勝猛對李曉的槍法同樣也十分佩服。

    兩人時常就是聊了一半,興致一起,就各自拿起木槍和木劍,之間相互比試切磋起來。如此這一個月來島勝猛和李曉兩人各地的武藝,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和進步。事實上島勝猛都沒有名師教導,他大部分武藝都是靠自學成才,還有在戰陣比武中經驗得來的。

    一個好的劍客也可以在與人的生死搏鬥中積累經驗,如果能經歷過數十場生死搏殺後還活著下來,自然而然也會成為一方劍豪。

    如後來的宮本武藏本人,一生也沒有拜過師,學習過任何流派的劍術,然後在十三歲開始,到二十九歲為止與其他流派比武六十多次,從未被打敗過一次,自創出二刀流的劍道,並且在後來擊敗了天下聞名的劍客佐佐木小次郎。

    而如此,這樣半日的比試之後,兩人常常會覺得意猶未盡,經常會去居酒屋買點小菜,飯食,然後一邊喝著小酒,一邊聽著居酒屋裡的琵琶僧彈唱平家物語。

    呼!

    李曉的口鼻之間重重地噴了一口長氣,待呼吸平緩後,單手柱著槍然後雙腿彎曲,直接盤膝坐在雪地裡閉目靜思。思索一天來,自己槍法所得和不足,之所以坐臥於雪中,同時也是一種磨練自己的忍耐,毅力的方法。

    而三天之後,正是李曉與師岡一羽決鬥之日!

    李曉也不知坐了多久,突然聽聞身後傳來一輕一重沙沙的踩雪聲,不用想,也能猜得出,能發出這種奇怪腳步聲的,除山本勘助本人以外還能有誰。

    “信濃山間的雪景如何?李曉大人。”山本勘助的感歎聲從李曉身後發出。

    李曉雙目一睜,柱著槍站起,因為山本勘助打擾了他的靜思,面色微微有些不快。不過這樣懊惱的心情,只是在李曉心底一晃而過。

    他站起身來拍了拍褲子上的積雪,抬頭遠眺,在遠處的群山,山頂的積雪和山腰之間灰白分明,猶如白霧一般的雲海緩緩地蒸騰而上,好像人在爬山翻越一般,真是難得一見的美景。

    李曉頓時一下感覺心曠神怡,轉過身看向山本勘助。李曉暗暗奇怪,對方怎麼會突然來找自己來問雪景如何。李曉記得除了公事上的事情外,山本勘助還從未有一次來主動找自己攀談過呢。

    李曉心底也揣測著山本勘助的來意,然後笑了笑言道:“很美的景色。”

    山本勘助點點頭言道:“信濃山間雪景是很美,但比之不死山的雪景卻更有不如了,李曉大人聽說過不死山嗎?”

    不死山,就是日本的象徵富士山,後明治時代因‘不死山’名字不雅,故而改名為音相近的富士山。富士山也是日本境內唯一一座四季山頂有雪的高山。因為其山間白雪皚皚,像是一把倒懸空中的玉扇,因而也有‘玉扇之稱。’

    就跟中國人常說的不到長城非好漢,在日本若一生不能見一次富士山也一種遺憾。所以日本地名中大量有富士見之間的名詞。並不是因為可以看見富士山,只是因為附近有一座與富士山相似的山而已。

    李曉言道:“聽說過但無緣得見,只曉得是一座極高的山,並且一年四季山頂都有積雪。”

    山本勘助點了點頭,走近兩步,然後站定腳步將刀鞘握在手中,沉聲言道:“我武田家兵法精要在於風林火山這四個字,而我山本勘助的劍道,亦在於不動如山,李曉大人,你可知道什麼是劍道中的居合嗎?”;
dna123 發表於 2012-12-7 13:52
第一卷 川中島風雲 第四十一章 居合劍道

   
    山本勘助的劍道在於不動如山?

    李曉聽完山本勘助這麼說後,先是愣了一下,然後下意識的看一下對方瘸掉的右腿。是啊,身殘志堅的山本同學,估計‘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這三點都做不到吧,唯一剩下能夠做到也只有‘不動如山’了。

    陡然李曉想起之前保科正俊曾經提過,山本勘助在塚原蔔伝下學習過劍術,被這位當今日本劍術第一高手,讚譽為武田家劍術第一。李曉知道塚原蔔伝所說山本勘助劍術第一,並非指得是他的實戰能力有多強,而是他對劍道的領悟與應用。

    在日本當時普遍認為,兵法是劍道的一部分,兩者是相通的,一名出色劍術大師同樣也是一位兵法家,二者是合二為一的。

    在宮本武藏寫的《五輪書》曾有這麼句話,擊敗一個人的技法和擊敗十萬人時沒什麼不同,兵法家可以小中見大,就如同按照一寸高的木俑可以雕刻出極大的佛像一樣。

    所以一名只懂擊劍而不懂兵法的只能成為劍客,而不能稱為宗師。正好比日本三大劍術流派念流、神道流、陰流,同時也稱作兵法三大源流。

    如塚原卜伝,宮本武藏他們,正是從劍術入道而成為兵法家,而上泉信綱的弟子,柳生新陰流的鼻祖柳生宗嚴,以及他的子孫,後來更是成為德川幕府的兵法指南。

    同樣的作為軍略兵法大師的山本勘助,一樣將自己對兵法的領悟和應用,融入入自身的劍道之中。

    “要領悟什麼是劍道中的居合,就要明白‘不動如山’的真諦,李曉大人,你現在可以用你手中的長槍攻我。”山本勘助淡然地開口言道。

    李曉遲疑了一下,言道:“山本大人,刀槍無眼,不如我們換木制的刀槍吧。”

    山本勘助搖了搖頭言道:“只有生死搏殺,性命頃刻之際,才是一名武士領悟劍道的時機,李曉大人,如果你連我山本的這一劍都避開不了,而命喪於此,那麼你與師岡一羽決鬥的結果也是一樣,因為他的劍術只在我之上,而不在我之下。”

    李曉聽後目光凝視著山本勘助,這一刻他終於有點明白什麼是居合劍道了。

    李曉橫槍擺開架勢,而山本勘助手握刀柄,依然不將武士刀拔出刀鞘。李曉挺槍直刺,山本勘助一動不動,用刀鞘擋開李曉這一擊。李曉才不會使出全力一槍捅死山本勘助,他必須通過這次比試,從山本勘助的身上明白什麼是居合劍道,提高與師岡一羽決鬥的勝算。

    所以李曉一直謹慎地與山本勘助保持著兩米以上距離,時刻盯住對方握刀的右手,還有深藏在刀鞘中的武士刀。

    一槍之後,這時李曉感覺到山本勘助胸口一起,似乎在極快的時間內深吸了一口氣,並將這口氣息憋在胸中。完成了這個蓄勢的過程之後,陡然間,山本勘助右足向前踏進兩步,速度極快,很難致信對方竟然是一個跛腳。

    兩人的距離瞬間縮進了,山本勘助身子一低,避開了李曉的槍鋒,同時握住刀鞘的左手拇指向上一推,右手平穩而有力地朝上拔出劍柄。

    呼吸片刻,山本勘助大喝一聲,武士刀出鞘,雪亮的刀刃起初平緩移動,在滑至中段時變快,待刀尖要脫出鯉口時,那刀速快的已經猶如電光火石的刹那之間。

    在這一刻,李曉從山本勘助眼中看到那份決然,以及感受那股淩厲的殺氣。果真如他所說的,這一刀真是要殺自己,沒有半點的猶豫和遲疑。出刀之間片不容緩,山本勘助就是打算在這一刀之下,輸贏立判,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所謂的居合,在當時就是拔刀術,核心在於一擊必殺。

    在日本古代奈良朝或平安時代初期,武士在戰場格鬥時,當槍、矛和剃刀等武器被折斷或擊落時的瞬間,突然拔出腰佩的太刀擊殺敵人,從而反敗為勝的一種刀技。

    而拔刀術練習方法也與眾不同,正常下武士練習的刀法都是站立打鬥,而拔刀術自始自終都是練習跪坐姿態。

    時常可以看到日本電影裡,一個武士去對方家裡做客,與主人相對跪坐在桌前。聊著聊著,兩方一言不合,這名武士陡然拔刀出鞘,在主人還未來得及防備的狀態下,以跪坐姿勢直接一刀殺死對方,血濺五步之內。

    所謂的刀不出鞘,正是讓對手無法估計刀的長度,而自己卻心知肚明,然後在刀出鞘的第一招內佔據上風。從而在拔刀的那一刻殺死對方,一招內定勝負。

    在山本勘助拔刀出鞘的那一刻,李曉感覺到背上都被汗水打濕了,涼颼颼的。

    山本勘助這一刀之下,真是要殺死自己並毫無疑問的。就在這性命交關的一刻,李曉果然地作出決定,那就是棄槍後退。

    山本勘助也沒料到李曉會後退,對一名武士而言,手中的刀或者槍就是自己的第二生命,若將之丟棄,也就喪失了武士的榮譽。

    不過李曉不是日本武士,完全沒有這個概念,只見李曉雙腳一拔,猛然閃身後避,堪堪避過了山本勘助立斷生死的一刀。然後李曉緊跟著一個後躍,並在雪地裡一個打滾,完全跳出了山本勘助的武士刀攻擊範圍。

    重新站定之後,李曉同時將腰間的肋差拔出,準備應對山本勘助接下來的一擊。居合劍道核心在於一擊必殺,李曉明白自己雖然躲避的有點狼狽,但是山本勘助這一刀沒殺死自己,他的優勢也失去了。

    不過事實上山本勘助卻並未追擊,反而手腕一抖,緩緩地收刀回鞘,姿勢從容不迫。

    山本勘助看向李曉,微微一笑問道:“李曉大人,現在你可知道什麼叫居合了?”

    李曉哈哈一笑:“是不是,不動之時安定如山,動之時則一擊必殺。”

    山本勘助點了點頭,言道:“不錯,常人修行居合劍道時,只看見拔刀出鞘時,那一刀的迅捷突然,卻忽視了拔刀之前的蓄勢,以及內心的禪定。決鬥時,應雙目直視對方的刀劈劍砍,因為畏懼而眨眼,則動搖了意志,終生不能達到不動如山直指本心的境界。這就是我山本勘助的劍道。”

    說完這句話山本勘助,即重新將刀鞘支撐於地上,轉身一瘸一拐地離去了。

    而李曉則留在原地,思索著山本勘助這一番話,此番決鬥對李曉而言,其中的獲益實在是不可估量。;

    ;
dna123 發表於 2012-12-7 13:53
第一卷 川中島風雲 第四十二章 雪地決鬥

   
    事實上,真正將居合劍道發揚光大的人,名字叫林崎甚助。在林崎甚助六歲時,父親被當時同藩的食客阪上主膳偷襲所殺。

    當時阪上主膳是一位成名已久的劍客,林崎甚助為報父仇,雖苦心研習劍術,但由於實力上的差距,若與阪上主膳決鬥,比拼劍法技藝,展開長時間對攻那無疑勝算很低。

    所以林崎甚助想要劍術速成,儘快報父仇,就必須學一種速戰速決的刀法,力求在短時間內分出勝負。於是林崎甚助決定投入鹿島新當流門下,拜塚原卜伝為師學習劍法。

    當時塚原蔔伝不僅劍術日本第一,並且鹿島新當流的刀法,講究的正是純粹的“一擊必殺”。

    在林崎甚助感覺自己劍術大成那一年,決定向阪上主膳進行一對一決鬥。當時作為名劍客的阪上主膳對年僅十八歲的非常輕視,連劍也沒拔,甚至讓對方先拔刀向自己進攻。

    林崎甚助不發一言,突然拔刀斬擊,一刀將仇人阪上主膳的人頭切成兩半,而阪上主膳直到死的那一刻,手才剛剛摸到刀柄。

    林崎甚助的拔刀術,也因此被稱之為復仇的劍術而名聲赫赫。雖然林崎甚助一生沒有開設過道場,但他的弟子中卻有出類拔萃者,將此居合劍道流傳下來,後人稱此流派稱為林崎明神夢想流。

    居合之生命,在於雷瞬拔刀之際,這句名言也隨著林崎明神夢想流的流傳,和居合道一起推廣至全日本。

    當然這時候林崎甚助才剛剛報完父仇,居合道的名聲未有後來那麼響亮,當時居合劍術還被視作拔刀術一種。但在香取神道流中,拔刀術已有很多人在研習了。

    而塚原卜伝的鹿島新當流,作為香取神道流的流派之一,也有很多門人修行拔刀術。李曉記得當初師岡一羽,一刀揮斷西村平三手下五名足輕槍尖的劍術,也正是居合道的劍術。

    而實際上居合道來來去去只有一招,就是一刀橫切,稱為橫一文字。後來所謂的居合十式只是十種不同場合下,使用拔刀術的方法。

    元月十日,一場大雪突如其來地降臨了整個信濃,四野一片蒼茫。

    鋪滿積雪的鄉間小路上,信濃的百姓們正冒著寒冷,結伴前往位於諏訪郡的諏訪神社上社,參加一年一度的新年祭。除了祭拜順便諏訪大明神外,還可以欣賞到禦神渡這一奇景。

    一旦冬天極冷之時,諏訪湖的湖面全部結冰,但是在湖中央的冰面常常因為溫度差而爆裂開,形成一條長達數十裡、連接諏訪上社與下社的狹窄水面小路。這種自然現象稱作“禦神渡”,被當地人看作是上社的男神與下社的女神過湖相會留下的神跡。而百姓們則可以通過冰裂上的龜紋,來占卜出來年氣候,還有農作物的災害。

    雪花不住地飄落,氣候越來越冷,在高遠城外五裡的樹林內,三月不見的師岡一羽,此刻正一個人靜靜地站立在雪地裡。

    師岡一羽上身穿著黑色紋付的羽織,紋付就是家紋,師岡一羽的左右兩邊的袖子上繡著代表土岐一族的桔梗花家紋。(同樣出自土歧一族的明智光秀旗印也是桔梗花)

    他下身則穿著外看類似於從腰垂到腳面的裙裝。這實際上稱為馬乘袴,裡面有內襠。馬乘袴外有五道褶子,每道褶子間代表著儒家倫理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五倫,又象徵著仁、義、禮、智、信五德。

    師岡一羽的打扮是正統的和服裝扮,當時則稱作吳服或者是唐服,如此稱呼的原因自然是因為傳自中國的緣故。

    師岡一羽之所以穿得如此正式,是一名劍客對決鬥的莊重,以及對對手的尊重。畢竟決鬥一事,非生即死,至少掛之前也要穿得體麵點吧。在日本武士的眼底死亡不足畏懼,唯一擔心是不能死得體面,失去了武士的榮耀。

    現在師岡一羽雙手交叉抱在胸前,太刀和肋差皆別在腰間,也不撐傘,雖站在樹下,但不時有積雪落在頭和肩上。

    此刻師岡一羽面色鐵青,神色冷峻,原因是相邀來決鬥的李曉已經比規定時間,整整遲到了半個時辰。

    “這個該死的明國人。”師岡一羽暗暗罵道。

    這時候,遠處才傳來沙沙的踩雪聲,師岡一羽只見兩個撐著傘的人影一前一後,正踏雪朝這裡走來。

    “終於到了。”師岡一羽伸手拂去身上的積雪,整個人向前踏進了一步。

    “不好意思,有些俗事纏身,來遲了一步。”李曉笑嘻嘻地走到師岡一羽,面前十幾米處停下。他身後跟著隨從是島勝猛,其一面撐傘,一面肩膀上扛著一杠長槍。

    “沒有關係。”

    師岡一羽沉聲答道,他嘴裡雖這麼說,但實際在他心裡想到比武決鬥乃是第一等大事,而對方居然因為俗事纏身的理由而遲到。這實在是對對手的不尊重,師岡一羽暗暗有些後悔,選擇與這樣的人決鬥將來傳揚出去,也會玷污他的名聲。

    也罷,日後絕不與人提到此次決鬥就好。師岡一羽想到這裡,伸手一指,開口言道:“既然如此,我們就開始履行三個月之前的承諾吧,請。”

    哪知李曉伸手做了個停止的手勢,言道:“慢著,這一路走來我手腳都凍僵了,需讓我活動下筋骨,你不反對吧。”

    師岡一羽頓時為之氣結,臉上露出不耐煩的神色,但他仍是保持了一副大宗匠的氣度,擺了擺手示意李曉繼續,同時又繼續恢復雙手插胸的姿勢閉目養神。

    李曉暗暗冷笑一聲,慢悠悠地舒緩手腳筋骨的熱身運動。

    又等了好長一會,李曉眼見師岡一羽漸漸忍耐不住了,這時才言道:“我們開始吧。”

    李曉說完從島勝猛的手裡接過自己的大槍,向前一揮,擺開了門戶和架勢。而師岡一羽看了李曉不拔腰間的武士刀,轉而用槍微微一愣,問道:“你不是用刀嗎?怎麼突然改用槍了?”

    李曉淡然一笑,回答道:“誰告訴你說我是用刀了,我真正拿手的兵器就是這杠槍。看槍!”

    說罷,李曉疾步向前沖去,而師岡一羽見到李曉攻來,亦然將刀鞘抽出橫在胸前。

    李曉手中槍尖在雪地裡拖行了數米後,突然上翻,掀起漫天的雪粉,劈頭蓋臉地朝師岡一羽全身蓋下。

    就在這時,李曉收回了大槍,大喝一聲,向前揮出自己準備已久的最強一槍!

    生死決鬥之間,也敢如此托大,去死吧,師岡一羽。李曉心底暗暗說道。;
dna123 發表於 2012-12-7 14:05
第一卷 川中島風雲 第四十三章 槍術對居合道

   
    面對劈頭蓋臉甩打來的雪粉,師岡一羽外表仍恒定如常,但內心的驚異卻難以複加。看著李曉這無比淩厲的一槍,他知道自己遠遠低估了眼前這名對手了。憑這一槍的威勢,師岡一羽知道這個明國人絕對是個可以與自己匹敵的對手。

    雪粉還是干擾了師岡一羽的視線,待他看清李曉的槍路時,對方的槍尖已經逼近到距離自己胸口不足半米處。

    師岡一羽果斷地舉起刀鞘,封住了李曉這一槍的槍路。

    “好強勁的臂力。”

    即使招架了對方的攻擊,但師岡一羽卻感到在這一槍的衝力下,自己雙臂被振得陣陣發酸,握刀的虎口也開始麻木起來。

    而且李曉這一槍的攻勢還未完。李曉見師岡一羽封住了自己這一槍,隨即以左手為軸,右臂猛然揮動。

    只見李曉的槍頭陡然變向,猶如巨蟒一撲不中,翻身回咬一口。只見整杠大槍的槍身陡然彎曲弓起,槍頭處呼嘯響起,並甩起一道惡風,好比一把巨鞭重重朝師岡一羽身上抽來。

    碰!

    師岡一羽雖然應變很快,用刀鞘再次封住了這一下,但沒有抵擋住槍的餘勁,身體的重心不穩。在這槍身的抽擊之下,師岡一羽整個人雙腳離地被甩得倒飛出去,而肩膀一側狠狠撞擊在身後的大樹,摔倒在地。

    嘩!

    樹上的積雪被師岡一羽這一下撞落,唰唰地全數抖落,一下堆積在了他的身上,將師岡一羽的身體半埋在雪中。

    李曉見一招得手,心裡一喜,他當然決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狠狠地一槍朝師岡一羽戳去。但待槍尖要觸及師岡一羽的身體時,對方陡然破雪而出,並在千鈞一髮之際,險險閃過李曉這槍尖一擊。

    眼見被李曉打得狼狽,師岡一羽似乎被激怒了,雙眼中異芒閃動,露出了凶曆之色。

    李曉心道不好,急忙抽身後退,並收回大槍防護自身。不過師岡一羽的身法更快,他馬乘袴下雙腳的木屐,在雪地裡踏出極快的小碎步,同時左手扶持刀鞘位於腰間,而右手則抓向了刀鞘上的刀柄。

    李曉瞳孔收縮了一下,師岡一羽此刻的動作,與當初山本勘助要使用拔刀術時,兩者的姿勢一模一樣。

    李曉毫不猶豫,當下大步跨出轉身疾跑,左手棄槍,只留右手抓住槍尾,然後拽著大槍在雪地中拖行。

    眼下的場景,李曉與師岡一羽兩道人影在雪地裡一追一跑,跑動之間李曉的槍尖劃破地面時,留下的一條深深的雪痕。

    雪突然越下越大,勁風也跟著刮起,令人面部生疼,在一旁觀戰的島勝猛幾乎看不清雙方的動作,只見到模糊的影子在晃動,但他知道此刻李曉的局勢處於相當的不利。

    兩人追跑了十幾米,李曉看到自己身上正好有棵大樹擋著,已經是退無可退了,而師岡一羽見此,寒笑一聲,步伐間的頻率更快,眨眼間又追近了一步。

    這時候師岡一羽雙腳腳步不停,但上身卻紋絲不動,絲毫不受腳步的影響。只見他左手拇指輕巧地一提,右手拇指和食指拿捏住劍柄,其餘三指展開,平穩而並不快疾的向上一提,頓時冰寒冷峻的刀刃在這一刻滑出劍鞘!

    居合道只有一招,見到刀刃的一刻,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分勝負的時刻到了!

    李曉心知如此,但仍是在跑,絲毫並沒有減緩半點速度的,直直地朝眼前這個大樹沖去,以他這個疾沖的速度,絕對會一頭撞在樹上的。

    就在這時師岡一羽已經追近了李曉,並大喝一聲,拔刀出鞘,只見刀刃出鞘的速度越來越快,並在鯉口的位置形成高速的摩擦,迸射出黃色的火花來。

    而李曉這時已沖到了大樹跟前,雙腿迎著面前的樹幹一蹬,借力旋身而回。此刻李曉整個人躍在半空,而大槍已經歸到了兩手中。

    李曉面對著師岡一羽出鞘的刀芒,腦中反而是一片平靜,呼吸和心跳在這一刻似乎都靜止了,雙眼之中只有師岡一羽。機會稍縱即逝,就在師岡一羽使出最強的居合劍道時,他的肩膀微微聳動了下。

    李曉毫不猶豫,就在這片刻之間,猶如巨龍翻身一般,與師岡一羽形成了面對面的態勢。轉身扭腰振槍抖勁,李曉手中槍奮力朝對方送去,整個槍頭和槍身橫在一起,崩成了一條直線。

    這正是李曉的最後一招,中國古代大將,用之斬將殺敵的——回馬槍!

    而同時師岡一羽右手刀刃,在雪地裡劃出一道亮光,這雷瞬拔刀之際,就是居合之生命。

    “橫一文字。”師岡一羽大喝一聲,重重拔刀橫斬,並揮出一道圓弧。

    碰!一聲木頭折斷的脆響,隨之而來就是血花四濺。

    勝負已經分了,不知到底是誰贏?島勝猛腦中這個念頭閃過,然後急速奔上前去。這師岡一羽絕對是島勝猛多年以來闖蕩各地,所見過最強的高手。對方身法和劍法的迅捷遠遠超過他所見過任何劍術名家。

    當然李曉的槍法亦然是他所見過的最強的一人,但是對上了師岡一羽,這位塚原卜伝的得意弟子之一,他對李曉的勝算並不是抱有很大的期望。不過李曉眼下是他所效力的人,他自然是希望李曉能戰勝對方。

    而實際上扣除對勝負結果的憂心,島勝猛明白這絕對是一場兩位一流槍術高手和一流劍術高手之間的對決,其過程絕對可以名傳後世。

    雪地之中,大雪亦然落個不停。

    李曉與師岡一羽兩人遙遙相對在那裡,每人身上都蓋了一層雪粉。眼下兩人的口鼻之間都噴出長長的白氣,身體不住地起伏,顯然方才那一擊是融匯了彼此最巔峰的技藝。

    雖然兩人彼此交手只在電光火石之間,但是已經竭盡全力的雙方,所以體力消耗極大。

    到底誰贏了?

    島勝猛站定之後,待看到眼前一幕,頓時驚愕住了,李曉的手上大槍居然被削斷,他右手握著殘餘的槍尾,而整杠大槍被削去了三分之二。李曉手中大槍的堅韌程度,島勝猛是知道的,而師岡一羽的拔刀術竟然將他一刀斬斷了。

    而反觀過去師岡一羽現在的處境,之間李曉被斬斷的另外三分之二的的槍尖,此刻正戳在師岡一羽的右肩上,鮮血頓時染紅了他半邊衣袖。
dna123 發表於 2012-12-7 14:11
第一卷 川中島風雲 第四十四章 百折不饒

   
    師岡一羽此刻仍舊保持著,右上前邁一步,身體如大弓般曲起,並雙手握住刀柄揮刀向上的姿勢。師岡一羽目光隨著刀尖,望著飛舞著雪粉的天空,陡然眼中閃過一抹落寂,隨之長長地出了一口長氣。

    師岡一羽就這樣僵立在原地,然後過了許久,他才緩緩地將目光收回,看到了右肩上,那殘餘的槍頭正插入自己的肩膀之中,血滲出傷口一點一點地在流。

    師岡一羽手腕一抖納刀回鞘,重新站直了身子,將手裡的武士刀插落在雪堆中,然後雙膝一盤,直接坐在雪地裡。

    “我輸了。”師岡一羽將頭一低,雙手蓋在了雙膝之上。

    李曉聽師岡一羽說完這句話,頓時松了口氣,將右手放開,放棄了預備從腰間拔出肋差再戰的打算。武士刀需要雙手握持,師岡一羽右肩不能用力,估計接下來再戰,也無法使用那麼迅疾的劍法了,所以這才開口認輸。

    “承讓,在下贏得僥倖,多謝指教了。”李曉以中國人特有的禮儀,雙手微微抱拳輕搖。

    師岡一羽看了李曉一眼,隨即從腰間拔出肋差拔了出來,言道:“既然戰敗了,就要接受武者的命運,就請麻煩閣下當我的介錯人吧。”

    師岡一羽說完,從衣服裡面掏了一塊白絹,用以包裹住肋差的刀刃部分,隨之掀開衣服,袒露出腹部來。這個架勢分明就是要切腹自盡。

    “慢著。”李曉開口阻止。

    師岡一羽橫了李曉一眼,言道:“切腹自殺是一名武者的榮譽,所以你不必勸我,算了,反正你們明國人是不會懂的。”

    李曉向島勝猛看了一眼,島勝猛卻搖了搖頭,表示在這件事上無能為力。

    師岡一羽雙目正視前方,以一種莊重的態度言道:“我之所以自殺,並非因為我輸不起,也並不是後悔和屈辱,方才的比武,自己已經盡到努力了,所以我完成自己的願意,沒有絲毫遺憾。死,是對自己對自己生命的一種覺悟,你懂嗎?”

    這就是日本所謂的武士精神嗎?

    當時所謂武士的精神,雖還沒經過江戶幕府的薰陶,還有明治之後軍國主義的大規模洗腦,不過日本當時武士的普遍價值觀已初具雛形了,當時的武士精神除了忠君思想外,就是作為一名武者必須看破生死,不怕死,不留念死,不猶豫死,不顧及死。

    這點出於對儒學的反動,比如儒家有言,君有過,臣三諫而不聽,則逃之。而武士精神不同,逃在武士眼底是懦弱的行為,同樣的例子用武士精神的話來說,就是君有過,臣三諫而不聽,臣死諫之。

    比如織田信長的老師平手政秀,在勸諫織田信長不得後,切腹死諫。

    平手政秀的死諫,表示自己已經盡到努力了,即便再勸說下去,也不可能令織田信長有所改變了,所以他責任已經盡到了,死也沒有遺憾了,而並非是源自于對織田信長的失望,或者以自己的死來喚醒織田信長的振作。

    這點和李曉的觀念比較衝突,記得在美國連續劇《太平洋戰場》裡,大批日本兵走投無路時,發動一個波次一個波次的自殺性集團衝鋒,然後被美國大兵像射火雞一樣用機槍突突了。

    這大概也算是一種表示對戰局無能為力了,然後用自己死翹翹的方式,來換取一種對死亡的覺悟。

    就在師岡一羽準備動手切腹時候,李曉舉起肋差停止住了他要自裁的舉動。

    李曉徐徐開口問道:“請問師岡一羽先生,你一生學劍,與人比武的目的是什麼,難道是學怎麼樣用劍殺人,研究如何殺人的技巧嗎?”

    聽李曉這麼說,師岡一羽頓時惱怒,大聲言道:“當然不是了,我不否認劍是兇器,劍是一種殺人法,但學劍的過程,在於對內心的洗練,而最終的目的是以劍道通天人之道。這才是每個武者對學劍的真正追求所在。”

    李曉聽完搖了搖頭,說道:“既然如此,我對你很失望啊,那你切腹之前,請自問你的內心是否已經洗練得足夠強大了,或者早已經達到以劍道通天人之道的境界了?”

    師岡一羽愣了一下,然後長長歎了口氣言道:“沒有,正因為我在劍道之路上已經敗了,所以我把我未完成的劍道,就交由你來完成了。”

    靠,李曉心底大罵一聲,好像以前看過的小說裡,在四十年後的嚴流島決鬥中,宮本武藏打敗佐佐木小次郎後,佐佐木小次郎臨死前也是這麼跟宮本武藏講的。

    什麼拜託來拜託去,搞得兩人不是生死決鬥的敵手,反而好像是一對基友似的。

    “錯,”李曉大喝一聲,大聲地講道,“自己未完成的事業,只能自己來完成,哪裡有交給別人的道理。我是明國人,不知道你們日本人的道理,但我們知道什麼叫百折不饒,什麼叫失敗是成功他媽,哦不,是……是成功總是在失敗中孕育的。如果因為一次的失敗,就放棄了自己對劍道的追求,而找尋死亡去逃避,相反這更是一種懦弱,是對自己追求的不負責。”

    “失敗是成功他媽?”師岡一羽口裡不住反復地咀嚼著這句話。

    “不是失敗是成功他媽,是成功總是在失敗中孕育。”李曉大聲糾正著師岡一羽,他這番可是苦口婆心,拿當初自己泡妞的經驗來,來教導師岡一羽,想以前自己追女生是多麼百折不饒啊,小小的挫折算得了什麼。

    不是說以劍道通人道嗎,李曉以人道通劍道也可以吧。

    聽完李曉這麼說,師岡一羽思索了良久,最後似拿定了決定,雙眼放出異光,堅定無比地站起身來,重新將衣服整理好,並將肩頭的槍頭一拔,用本包裹在肋差刀刃上的白絹布包紮起傷口來。

    “李曉大人,你說的對,作為一名武者目光不應該短淺,在目標沒有達成前,更不該輕言放棄。”師岡一羽淡淡地這麼說道,剛才那份消失不見的自信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他的身上。

    “嗯,很好,師岡大人,請問你接下來如何追求劍道呢?一個人追尋劍道的路上既是寂寞,也沒有人扶持,不如大家結伴而行吧,反正大家都有一樣的追求不是嗎?”好吧,李曉方才說了那麼一大通光明正大的話,到了這一刻終於露出了狐狸尾巴。

    師岡一羽愣了下,轉過頭看向李曉。李曉以肯定地表情向他點了點頭。

    答應我吧,李曉的眼神中透出這四個字來。

    師岡一羽微微一笑,點了點頭言道:“好吧,以後就懇請李曉大人,多多關照了。”

    ;
dna123 發表於 2012-12-7 14:13
第一卷 川中島風雲 第四十五章 清州同盟

   
    永祿五年元月,當武田家出陣上野國的腳步的越來越近時。

    但就在這時候,發生了當時看起來不太起眼,但對整個戰國歷史而言,影響卻極其深遠的事件。西三河松平家的德川家康(此刻尚名松平家康),依靠叔父水野信元的關係,與尾長織田家的搭上線,兩家在清州締結同盟,史稱清州同盟。

    就此德川家康正式斷絕了與今川家的從屬關係,並與織田信長的織田家在締結協定,開始了兩家二十年之久背靠背的攻守同盟。

    據說早在德川家康還在織田家當人質,家康與信長兩人就結成了好友。

    當時織田信長如後世所形容那樣,眼睛裡充滿野心,並霸氣地握住了德川家康的手,大手一揮指著天邊說道:“竹千代(德川家康元服前名字),將來你我二人共爭天下,我向西面攻略,而你則向東面攻略。”

    就此開始兩人終生的友誼。

    不過這個故事九成九是扯蛋,因為當時德川家康才六七歲,差不多算是學齡前兒童,而織田信長已經是十五六歲的少年,這個年紀放在現代已是個高中生了。你能相信一個高中生,會和連鼻涕都不會擰的小屁孩說,我們將來一起要稱霸天下嗎。

    謠傳歸謠傳,後世人常常用戰國三英傑來稱呼前面兩位,還有另一位眼下還是織田信長部下,尚未出頭的木下藤吉郎,也就是日後的太閣豐臣秀吉。

    這三人除了都以不同的方式接近或完成了日本統一的目標外,他們還是同屬於今天日本愛知縣出身的同鄉。

    日本有一則著名的故事,題目是說的,杜鵑不鳴,如何使之鳴叫?以下是引述三英傑的話。織田信長說:殺之不足惜。秀吉說:誘之使其鳴。家康說:莫急待其鳴。

    日本人常用這三句話來反映,三個人不同的性格,處事手段,以及後來的命運。

    織田信長自幼叛逆,屬於不良少年一類,後來成為大名,有所改觀,在桶狹間夢幻般以少勝多殺死大大名今川義元,又奪取了美濃堅城稻葉山城之後。

    他將稻葉山城改名為岐阜,效仿周文王故事,向全日本頒佈天下布武令,開始以武家天下或者武力奪取(兩種說法)統一日本的腳步。

    他一生行事殺戮無數,自稱為第六天魔王,並踐踏普世的價值觀和倫常道德,大有順我者生逆我者亡的架勢,同時他熱衷於新鮮事務,某一件事只要他認為值得去做,就會積極去嘗試,屬於徹底的行動派。

    而豐臣秀吉出身貧苦,沒有任何現成的環境可以依託,相較于織田信長,德川家康等諸多戰國大名,他起點是最低的。豐臣秀吉年少四處奔走,出仕過飯尾氏,松下氏,最後才在織田信長手下正式取得武士的資格。

    作為戰國第一出人投地之人,他以其八面玲瓏的口才以及不拘于常理的想像力嶄露頭角,並獲得了其主織田信長的莫大信任,從一介士卒晉升為堂堂一國大名。信長死後,他便以疾風怒濤之勢取得了天下。(以上這段話出自太閣5簡介,個人很喜歡這段話)

    當然這天下不包括,他後來不自量力想通過征討朝鮮,來達到征服明國目的的天下。

    至於三英傑最後一位(以統一日本的先後順序)的德川家康,很多人對他的評價,只能是。。。。。。。。。。。。。。。。。。。。。。。

    好吧,如果非要加一句話,就是‘忍’術日本第一,‘生命力’三英傑中第一。

    用日本歷史小說家司馬遼太郎(徹頭徹尾的右翼分子,據說他的歷史小說寫得不錯,但是人品就不怎麼樣了)曾這樣評價德川家康還有豐臣秀吉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

    比如你對一個日本人他說他像豐臣秀吉,他表面上會謙虛地一下,但是掩飾不住他心裡的喜悅之情。

    但如果你對他說他像德川家康,哈哈,他就算不和你當面吵一架,也一定會在心底罵你,你才像德川家康,你和你媽才像德川家康,**全家都像德川家康。

    真是悲催的德川家康啊!

    與大部分國家崇拜開國太祖的習慣不同,如美國之華盛頓,日本人比較會對失敗者寄予深厚的同情。

    在同時代對手中,例如源平合戰中,日本人會記得有日本項羽之稱的木曾義仲,而不記得勝利者第一任幕府將軍源賴朝。

    南北朝時,日本人會將喊著七生報國自刃而死的楠木正成奉為軍神,而對開創室町幕府的足利尊氏不屑一顧。

    到了關原合戰,以決死突擊擊潰德川軍本陣的真田幸村,其在日本人心目地位也遠高於德川家康。

    其實想來也不複雜,就像日本人喜歡的敦盛裡唱的,人間五十年,與天地相比,不過渺小一物。看世事,夢幻似水,任人生一度,入滅隨即當前。

    正因為日本人整日裡自傷自哀的習慣了,對失敗者的同情,更能貼近他們平日對現實壓抑,而鬱鬱不得志的現實遭遇,所以他們愛欣賞美麗卻花期短暫的櫻花,卻無人在意有著頑強生命力,大雪壓肩挺且直的青松一樣。

    因此也有了武士道裡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耀眼的美麗中達到自己人生的頂峰發揮自己最大的價值,之後毫無留戀的結束自己的生命。

    對,既然不能在最輝煌時凋謝,那麼剩下活得最長的都是老烏龜,所以德川家康你就不得不杯具了。

    在山岡莊八所著《德川家康》裡,德川家康在嫡長子松平信康遭到織田信長賜死前夕,信康偷偷來看望父親,也算是臨終永別。信康哭訴甚多,但此刻已是五國大名的德川家康唯一的反應是:沉默。待信康最終見無望免死,大哭而去後,德川家康方才放聲大哭。

    在德川家康生平唯一一次慘痛的失敗,對武田家的三方原合戰。德川軍潰敗之後,他騎馬逃竄時曾嚇到在馬上拉糞。他讓人當場繪下自己愁苦的樣子,掛在屋子裡,讓自己時刻可以見到。該畫像稱為“顰像”,現在仍存在。

    德川家康一生勤儉節約,即使一統戰國,成為‘天下人’後,吃得也很節儉,連魚也很少吃,每日就吃醃蘿蔔就白米飯。

    德川家康不僅對自己摳門,對別人也是一樣,有次他在家裡閒逛,聽見有侍女私下抱怨,說現在的伙食實在太差了,小菜只有醃蘿蔔。德川家康聽完後,笑了笑就說,好吧,既然你們不愛吃,就不要吃了。

    從此德川家的侍女連作為小菜的醃蘿蔔也被取消了,每日干吃白飯。

    就是這樣的德川家康,有次有人問他:“德川家的寶物是什麼?”家康回答道:“五百騎三河武士。”

    在東海道一地,有遠江人去種糧食,三河人去打仗,駿河人整日宴會高歌的民謠。可見三河武士驍勇善戰是日本有名的。

    在三方原合戰後,馬場信房檢視戰場完畢,對武田信玄說道:“看了三河軍的屍體,頭朝我軍倒下的都是臉朝下,頭朝濱松倒下的都是臉朝上,這說明這些士兵都是向前衝殺時戰死的,因想逃跑而被處斬的一個也沒有。”

    在長筱合戰中,織田德川聯軍三萬八千人,其中織田軍三萬人,德川軍只有八千,戰後檢察斬獲的武田軍首級,兩軍收割的居然一樣多。

    永祿五年元月,當武田家還將主要精力都放在上杉家時,將來對他們最大的威脅的德川織田同盟已經成立,並且在日後崛起,這一軍事同盟,就是今後阻礙武田信玄上洛的最大障礙。
dna123 發表於 2012-12-7 14:24
第一卷 川中島風雲 第四十六章 武田家的西上野攻略

   
    永祿五年元月,武田家本城躑躅崎館,進行了一次兵力動員,比之去年八月出陣川中島那次動員,這一次動員規模小了許多。

    元月二十日,武田家的大軍從躑躅崎館出陣,當‘孫子四如真言之旗’和‘諏訪大明旗’出現在行進的武田軍的陣列中,甲斐的百姓們不由地感歎地言道:“館主大人出兵了。”

    去年的川中島合戰武田家損失慘重,所以甲斐百姓待重新看見軍容整齊武田大軍都十分欣慰激動。可以看出武田軍的鬥志仍在啊!

    其實武田家這次動員的兵力並不多,加上各地城主的兵力,合計在三千人馬,而領軍的並非是武田信玄本人,而是充任影武者的武田信廉。

    此刻武田信玄本人正在距離躑躅崎館不遠的志磨溫泉療養。武田信玄本人的身體健康一直不好,長期患有肺癆,也就肺結核。這種病不能斷根,並且容易因為疲憊過度和**過甚而出現病情反復。

    武田信玄兩者兼有,所以每年都不得不抽出一段時間去泡溫泉,養病調養。

    所以這次武田家應北條家之邀,進行西上野攻略,武田信玄就讓弟弟武田信廉作為自己的影武者,打著他武田信玄的旗印進軍西上野。當然武田家之選擇在這個時間段出兵,也正是因為越後的上杉家,眼下正因為大雪封山緣故,按照慣例上杉謙信是不會在冬天這個季節出兵的。

    少了軍神的威懾,武田家和北條家將士暫時可以放心的進軍上野。

    在進入西上野前,武田三千大軍會和完畢,其中從躑躅崎館出發的一千軍勢是本陣的直屬部隊,由太郎武田義信擔任陣代,其餘的各備隊,是由信濃各城主的人馬組成,其中有高遠城城主諏訪勝賴的七百人,原西上野國人眾砥澤城城主小幡憲重,小幡信貞父子的七百人,福島城城主木曾義康的嫡子木曾義昌的三百人,尾松城城主真田幸隆的嫡子真田信綱的三百人。

    武田家三千大軍沿著的崎嶇中山道前進,信濃與西上野交界的是白根山,妙義山等山系,進入西上野妙義山側的入口碓冰峠後,武田軍加快了行軍步伐。

    武田軍三千人馬以原上野國本地土著小幡憲重,小幡信貞父子的七百軍勢為先導,先來到的西上野由長野家駐守的堅城箕輪城前。

    長野家的箕輪城,位於榛名山的臺地上,外郭瀕臨榛名白川,乃是舉世聞名的要塞大城。在箕輪以東碓冰川旁邊的斷崖上,有一座副城鷹留城,與箕輪城共一個外郭。

    經過多年的經營,長野業正生前,除了佈置下以箕輪-鷹留為主城,並在附近配有眾多支城作為援護。這些支城分別為號稱‘長野十九槍’的地方豪族駐守。

    在此不得不說長野業正一生龍精虎猛,居然生了十二個女兒,這些女兒分別嫁給上野國或關東豪族,以政治聯姻,約定為聯盟,相互支援。

    若箕輪城一點遭遇攻擊,這些豪族便會蜂擁而起,像一張大網般撲向來攻擊者。武田軍最盛時武田信玄數次親率一萬以上的軍勢圍攻箕輪城,武田四名臣輪番上陣,外加飯富虎昌,諸角虎定這樣的猛將,可謂連連吃奶的勁都使出來了,卻依然鎩羽而歸。

    不過幸好現在‘上洲之黃斑’長野業正不在了。

    ‘孫子四如真言之旗’和‘諏訪大明旗’尚未出現箕輪城城下,長野家就已經拼命蓄積糧草,動員了領地的兵力,準備死守箕輪城。

    而當三千武田家大軍抵達箕輪城城下,並擺開陣勢後,因為顧忌于武田信玄的威名,箕輪城城內儘管有數千精兵,卻不敢輕舉妄動。面對武田家的數次邀戰,長野家卻依舊不出,看來是早就打算好作籠城戰的準備。

    當時在武田勝賴陣中,望著雲霧繚繞下,依附著榛名山的箕輪城(梯郭式平山城),李曉親耳聽到,曾數次隨武田信玄參與過西上野攻略的山本勘助,長歎一聲言道:“業正一死,長野家無人了。”

    山本勘助言語流露出十分惋惜之意,不知是不是在緬懷這位過世的敵手。

    見長野軍龜縮在箕輪城中不出,武田軍於是大搖大擺繞過箕輪城了,直接進入西上野的甘樂郡,將國峰城團團包圍。

    甘樂郡國峰城城主小幡景純,官名圖書助,與武田軍先導小幡憲重一樣同屬於上野國小幡氏,份屬同族,並且同樣他們兒子都是長野業正的那十二女婿之二。

    但是事實證明人與人之間待遇是不同,即使是一樣姓小幡,還同樣是女婿,作為岳父依舊會翻臉無情的。

    永祿三年五月,當時的國峰城尚屬於小幡憲重的居城,那時小幡憲重小幡家作為西上野國僅此於長野家第二大勢力,雖依附在長野家下,卻已經令長野業正頗有顧忌,加上那一段小幡憲重內通武田家的風言已經傳得整個西上野路人皆知(其實是武田信玄暗地裡派忍者散佈的謠言)。

    作為小幡信貞的岳父大人長野業正作出了大義滅親決定,親率大軍夥同窺視小幡憲重地盤已久的小幡景純人馬一道,攻破了小幡憲重的居城國峰城。隨之將國峰城轉賜給小幡景純作為居城。

    之後小幡憲重他們父子倆逃出西上野後,並不出人意料地投奔了武田信玄,與他們父子一道的還有五百騎的上野騎兵,這支騎兵軍團因也是全紅色鎧甲裝備,所以被稱之為‘小幡赤備’,與飯富虎昌麾下那支甲斐‘赤備’,並稱武田家兩大騎兵團。

    武田信玄使用反間計,就輕而易舉地搞來一支如此強大的赤備騎兵,同時對小幡憲重他們父子倆也毫不吝嗇,將信濃日向5000貫的土地賜給他們父子倆,作為知行地。

    還讓小幡憲重一族以砥澤城為據點,經營信濃南部的牧場之地,供養騎兵之用。

    眼下武田家三千大軍將國峰城團團圍困,面對奪城之恨,喪家之犬的恥辱,若是此仇不報,小幡憲重不是連胡漢三都不如。

    圍困之後,次日小幡憲重主動請纓擔任圍攻國峰城虎口大手門的任務。兩家小幡氏分屬同族,卻再次骨肉相殘。

    在上午攻了半日之後,作為守方的小幡景純雖然十分吃力,但國峰城大手門依舊沒有失守。可是就在守軍將注意放在大手門時,作為國峰城後門的搦手門,卻被小幡憲重早已安插在城內的內應殺了守衛,將城門大開。

    這時候,早已經等候多時的武田勝賴隊一口氣突入搦手門,從這裡直殺向國峰城的本丸。;
dna123 發表於 2012-12-7 14:25
第一卷 川中島風雲 第四十七章 國峰城籠城戰

   
    李曉披著大鎧,扛著大槍沖進了國峰城的搦手門,而兩位新募屬下,島勝猛還有傷勢初愈的師岡一羽,手持著武士刀一左一右護衛在李曉身後。

    國峰城並非是大城,與高遠城一樣也是二之丸本丸,兩重曲輪的結構。武田勝賴軍從搦手門攻入後,沿著小路一路殺上直沖本丸而去。

    待見後門失守,本丸的守軍連忙注意轉移力,從本丸天守或者站在曲輪邊上,將箭矢射向行進中的武田家士兵,不過卻沒有造成什麼傷亡。倒是通路上的蔀(路障)後,不時有數名忠誠於小幡家的士兵,負隅頑抗般從土壘般的蔀後亡命殺出,試圖拖延住武田軍攻入本丸的時間。

    但是這些人都沒給李曉他們造成什麼障礙,而一路上外周的武田勝賴的鐵炮隊,弓箭隊,也站成數排,在城下一起開始朝國峰城本丸上守軍密集射擊。頓時就有數名中彈或者中箭的小幡家士兵,從本丸土壘上翻滾著栽落下來。

    待李曉他們攻到本丸大門前時,大手門那邊已經燃起了火勢,並且黑煙滾滾。

    大門剛剛被小幡憲重攻破,不過守軍殘餘兵力,卻依然在大手門附近頑強抵抗,並寸步不讓,估計小幡憲重要殺到這裡還要段時間。李曉見此心底反而一喜,因為這會攻破本丸,俘虜城主小幡景純的一番功,很大可能就要是自己的了。

    可李曉還未高興多久,國峰城守軍即作了最後一搏,二十多名最後駐守本丸的小幡家武士們,雙手揮舞著武士刀,高聲叫嚷著從大門裡殺出,與武田家的士兵戰在一起。

    在狹隘的城道中,兩軍的武士戰在一起,小幡家的武士們雖然做好了以命換命的覺悟,不過武田軍沖在這裡的,都是李曉,島勝猛,師岡一羽這樣的猛將,對方哪裡能衝擊得動。而這時急於所有建樹的保科正直,保科昌月兄弟也帶了自家的武士,從後方趕來。

    武田軍源源不斷地蜂擁而來,終於這些小幡家武士寡不敵眾,儘管作了最英勇的抵抗,但這些人片刻之後就被武田勝賴的部隊,以絕對數量優勢淹沒在人海裡。

    這二十多人的屍體橫屍在本丸大門前,而武田家士兵上前雙手拖著這些人的雙腳,將屍體移開,清出門前的空地來,回頭再去割首級算作自己的戰功。

    “破門。”

    看著一片赤色鎧甲,背後插著武田菱旗指物的武田家士兵,蝟集門前,李曉大喝一聲,下達了撞門的命令。

    隨即六名身形魁梧彪悍,赤膊著上身的武田家士兵,合抱了一顆原木,奮力朝本丸沒多少防禦力的冠木門上撞去。

    沒幾下脆弱的冠木門,就被武田家士兵一下撞破,武田家的士兵集體歡呼一聲,一口氣沖進了本丸之內。本丸被攻破後,一般而論,籠城戰都到了這一步,守軍基本可以洗乾淨脖子,準備引頸就刃了。

    洞開的本丸大門內,二十多級的石梯上,天守的樓門緊閉著。李曉仍舊叫人用木頭撞開大門,殺進了天守。

    當幾名急於立功的武田家士兵剛進入天守中,就遭到了鐵炮的狙擊,一人當場身亡,令一人受傷癱倒在一邊。但是武田家士兵急於立功,隨之更多的人沖了進去。

    李曉持著長槍進入天守後,看見作最後抵抗是七八個名手持武士刀,穿著一身公服的老頭,他們多應該是小幡家的世代家臣。這幾個老頭雖上了年紀,但刀法老辣,不過終還是上了年紀,腿腳不利索,造成不了什麼麻煩。

    而令李曉驚奇的是,剛才手持鐵炮狙擊的居然是兩個十一二歲,還未元服的小孩。猜過去應該是小幡景純的子侄,眼下他們看到身材高大的李曉一步一步逼近,驚恐並緊張地往鐵炮槍口裡,重新填充彈丸。

    而他們頭頂,通往天守樓上的樓梯後面,隱隱傳來女人的哭喊聲。

    這兩個小孩隨即就被幾個武田軍士兵拿住,生擒住敵人的家人,同樣是大功一件,比殺他們更有效。

    “城已經被攻破,請主公大人作好準備。”

    最後一名被殺的老家臣,背上同時戳著數杠竹槍,死趴在樓梯間上,張著手,用盡最後的氣力朝著樓梯上喊了這麼一句。

    不好,小幡景純要自殺。李曉想到這裡,示意武田家士兵加快腳步跟上去。

    隨即這些人的屍體都被踢到一邊,李曉和足輕士兵們持著槍沖上了天守的二樓。在二樓上,李曉與眾人正好見到兩名侍女模樣的人,舉刃互刺的場景,而其他的侍女,早有人用小刀刺喉自盡。

    李曉命人將還未自殺的侍女看管起來,加快了腳步,踏過侍女的屍體,與島勝猛和師岡一羽還有數名武士一道,直朝城主所在的居室大廣間趕去。

    拉開大廣間槅門的紙扉,出現在眾人眼前是無比慘烈的一幕,一名穿著華麗和服的女子,渾身是血的躺在血泊中,看樣子應該是被太刀砍死的。而穿著白衣白褲的城主模樣打扮的小幡景純,雙手捧著肋差反插在自己的腹部,身體正傾倒向前方。

    “看來是先殺了自己妻子,然後再切腹自殺。”島勝猛淡淡地說道,說話間語氣平淡,不知是不是他走南闖北多年,對此早已經司空見慣。

    “城主小幡景純已經自盡,戰到此處,國峰城總算是陷落了。大人,此次攻陷國峰城一番功非你莫屬啊。”師岡一羽如此對李曉說道。

    李曉苦笑搖了搖頭,只是感慨道:“你知道什麼,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島勝猛和師岡一羽都是粗人,沒什麼漢文功底,自然不知李曉說的是什麼意思。李曉笑了笑言道:“火速派人稟報勝賴大人,說國峰城已被我等攻陷,還有,既然小幡景純已經自盡,就不必割下他的首級,好好安葬吧。”

    李曉話剛說完,這時突然聽見小幡景純身體的紙扉後面,突然有響聲傳來。李曉他們眾人紛紛舉刀挺槍戒備,師岡一羽大喝一聲,言道:“給我出來,不然就用槍戳了。”

    沉默了一會,這時候才看見紙扉的拉門輕輕打開,現出一對躲在門後,並穿著和服的女子。
dna123 發表於 2012-12-7 14:26
第一卷 川中島風雲 第四十八章 挾持

   
    國峰城天守,城主的居室內,武田家的武士們面面相窺,眼前這一對少女彼此擁著對方躲在門後哭泣,看過去年紀一個大概十六七歲,一個在十三四歲這樣。這兩人猜想過去應該是小幡景純的女兒。

    望著這對美麗的少女,在場的不少人都生出惻隱之心,眾人看看彼此武士刀上,槍尖上還在滴淌的血跡,不由面生尷尬。他們的家人,服侍的侍女,譜代家臣,家中的武士,一個個都橫躺在他們刀下,被殺得一個不剩。

    從搦手門一直到本丸天守,一路走來屍橫遍野。

    李曉看著手下幾名武士的表情猜到了幾分,這些日本武士殺人時候可以狠得下心腸,不過待見到美女一哭,心情也就變樣了。真不愧是美人,傾城一哭,頓時百煉鋼化為繞指柔。

    就像能劇幸若舞裡的名篇敦盛講述的一樣,源平合戰時,當源氏一方猛將熊谷直實待按住敵將平敦盛,要割去他首級時,掀開對手頭盔,突然發覺他是如此一位美貌少年,頓時起了惻隱之心,不顧彼此敵對就要放他一條生路。

    但是為平敦盛拒絕,熊穀直實最終還是取了他首級之後,一時潸然淚下。隨即離開戰場就此出家去了。從此,敦盛殉難,熊穀出家之事,就傳為民間淒絕的故事,到處傳唱。(眾所周知織田信長就是該劇的超級大粉絲)

    但是這觀念現代人一直搞不懂,熊谷直實和平敦盛都是男的,幸若舞裡的這樣描寫,看起來多少有幾分基情四射的感覺,或者在當時是件很正常的事吧。

    李曉見兩個柔弱少女也沒什麼殺傷力,示意手下武士們收刀,能生擒活抓小幡景純的家人總是最好的。

    李曉開口問道:“你們叫什麼名字?”

    那看起來像是姐姐一樣女子,站在妹妹的外側,雙臂環繞一副護著她的模樣。對方穿著這個時代貴族女子特有的綾布織成的黃色小袿和內襯白色的單衣,留著長直發。

    只見她緊閉嘴唇,面對李曉的詢問,她止住淚水,過了半天才說道:“我們現在已經是階下囚了,知道不知道名字又有什麼用呢?只希望你們能善待我們,天下間又能誰可以武運長久呢?可能今天我們的遭遇,換在明天你們也一樣會遇見。”

    對方這一番話說得頗有道理,看來也是個見事明白的人。

    “既然是階下囚總有名字吧,算了,等會找幾個小幡家的人問一下也是一樣。”李曉揮了揮手,示意手下武士上前抓拿這兩人,只是動作不要太粗暴就是了。

    早期武田軍攻略信濃時,破城後對待戰俘比較殘忍。在武田信玄攻打信濃志賀城時,守軍本已準備投降,卻遭到他的拒絕。武田軍強力攻破志賀城後,就展開了屠殺,全城男子都被殺死,而女人孩子則轉給甲斐掘金眾作奴隸的。

    但事實證明,武田信玄很快遭到了報應,在他人生僅有的兩次慘敗之一上田原合戰中,村上義清就跟他手下說道:“你們如果不拼命打戰,都會被武田軍殺死,然後老婆孩子都賣到甲斐去挖金山。”

    結果村上軍人人拼命,武田軍不僅被打得大敗,武田信玄失去了板垣信方和甘利虎泰兩員重將。經此以後武田信玄才收斂許多,城破後大屠殺的事件少搞許多。

    在武田軍士兵要上前捉拿這兩個少女時,誰也沒見到那姐姐模樣的女子,在袖子間偷偷藏了一柄匕首。

    就在這時,大廣間後的樓梯傳來了咚咚上樓的腳步聲,還有一陣鎧甲碰撞聲。

    “是,公子。”

    武田義信一身鎧甲打扮,帶著麾下的武士,走到天守二樓來。一旁武田家的士兵紛紛退讓行禮。

    來到城主的居室後,看著一路的屍體還有血戰的痕跡,武田義信向在場眾人微微一笑,言道:“諸位辛苦了。”

    隨即武田義信就將目光瞟到了小幡景純的兩個女兒身上,仔細盯了一會,然後點點頭,言道:“你們就是小幡景純的女兒小幡由美,小幡由貞了,很好,我有很重要的軍情要詢問你們。”

    武田義信這麼一說,在場大部分人都露出男人之間表示明白的曖昧表情。武田義信身為武田家的嫡子,在場的人自然不會有和他相爭的念頭,只是頗有可惜地看著這一對姐妹,落在武田義信的手裡。

    正當武田義信的手下蠻橫地動手去抓,身為姐姐的小幡由美時。突然她手腕一翻,一柄匕首從袖子間掉出,正好劃破了這名士兵手腕。這一變故,突如其來,眾人都一時沒有反應,而小幡由美動作奇快,只見她眨眼之間就接近了武田義信的身邊。

    瞬間武田家的嫡子武田義信大人,就被小幡家一個柔弱女子,用匕首抵住了喉嚨挾持在那。

    這一變故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頓時在場的武田家士兵,同時都歸入刀鞘的武士刀拔出。

    “快放開公子。”最緊張還是武田義信的隨從武士,武田義信萬一掛了,他們通通難逃切腹的命運。

    可是小幡由美卻鐵了心般,大聲言道:“你們快快退開,只要你們放了我們姐妹,義信大人,必然會安然無恙的。”說完小幡由美手中的匕首一緊,武田義信的脖子上割出一道血痕了。

    這些武田義信的隨從武士們頓時進退不得,手裡拿著武士刀,卻又不敢上前真是好生為難。

    李曉面上是一副十分緊張關切的模樣,心裡卻在暗暗說道,小幡由美,快,再用點力,放這點血,武田義信死不了,再往下三公分就到動脈血管了。

    當然了,李曉心底是巴不得小幡由美一刀殺了武田義信,這樣武田勝賴就自然而然成為了武田家第一順位繼承人,可以輕鬆上位了。如此李曉在武田家的前途就明朗了許多。

    當然如果武田義信真出了事,身為武田勝賴一方負責攻城的足輕大將,李曉也不是沒有責任在身,若遭到處罰,肯定也不會輕就是,最壞的打算就是被革除武田家武士身份。

    眼下李曉決定暫時不輕舉妄動,先看清楚場上形勢,而島勝猛,師岡一羽還有武田勝賴一方的士兵們,不知道李曉心底的打算,他們眼下也焦急地想著用什麼辦法救下武田義信。

    總體而言,現在武田義信的表現還算是正常,沒有驚恐的大叫,全身癱瘓發軟,倒也保全了武田家嫡子的顏面,只是從他眼中驚恐的神情可以看出,他此刻真的不好受。

    就在這時候,武田義信的部下,作出了行動。方才在樓下被俘的兩名小幡景純的兒子,被兩名武士猶如小雞般提上二樓,然後同樣將鋒利的太刀架在他們的後頸上。

    而小幡由美的妹妹小幡由貞也被一名武士拿下,雙手反抓在背後按地上,一把太刀就擱在她雪白的脖子邊上。

    “快放了公子,否則你們四姐弟通通都要陪葬。”武田義信這邊領頭的武士大聲喝道。

    ;
dna123 發表於 2012-12-7 14:30
第一卷 川中島風雲 第四十九章 侍奉大人吧


    國峰城天守內的形勢現在陷入了僵持之中。

    小幡由美的三個姐弟都被武田義信的部下挾持住,而武田義信卻被小幡由美挾持住。眼下雙方一步都不肯退讓。

    小幡由美見自己的妹妹被武田家武士將頭按在地板,不由心疼開口言道:“武田義信,你快讓你的屬下,放了我的弟弟妹妹,否則我真的下手了。”

    武田義信哼地一聲,言道:“我是源氏新羅三郎義光的後裔,絕不會受人脅迫,你儘管殺了我,看看你的弟妹將來如何?我絕對保證他們比死更慘百倍。”

    這時被抓的一個小幡景純的兒子,十分硬氣開口言道:“姐姐,不必顧忌我們,殺了武田義信,為我們父親報仇,為慘死城外的小幡一族報仇。”

    這小男孩話剛說完,頭顱就被身後的武士用鋒利的太刀一刀砍了下來,頓時頸部的鮮血四處噴射。

    不遠處小幡由美慘厲地大叫了一聲:“太郎。”而同時小幡由美的妹妹小幡由貞,再次為這一幕血腥的場面嚇得大哭起來。

    武田義信手下領頭的武士,厲聲喝道:“小幡由美,如果你再不放開公子,我就先殺你的妹妹。”

    對方也看出小幡由美和他妹妹姐妹情深,所以將下一個處決的物件選擇了她。當武士用太刀迫近小幡由貞的脖子時,小幡由美大喊了一聲:“不要。”

    現在局勢又再度陷入僵持,小幡由美不敢放開武田義信,而武田義信一方卻又不敢再殺一人,生怕如此真得逼迫得小幡由美傷心憤怒之下,走了極端。

    同時武田義信額頭上的冷汗也一滴一滴的落下,雙腿間也有幾分站立不穩了。

    “大人,你看你是否出面,救下武田義信大人。”

    眼見情況可能會繼續惡化下去,島勝猛開口向李曉說道。

    而李曉觀察了許久,現在可以看出小幡由美眼中的決然之色,一點一點的褪去,顯然在她心目中妹妹的性命十分重要,如此九成是殺不成武田義信。既然殺不成武田義信,如果現在李曉不無所作為,將來肯定被遭到武田義信的報復。

    好吧,武田義信如此算你命大。李曉暗暗拿下決定。

    “師岡一羽,你帶一隊足輕堵住天守大門,任誰也不准放進來。”

    一直沉默的李曉終於開口了,他首先讓師岡一羽封鎖天守,眼下雙方的局面都十分微妙,若再有人闖入,誰也不敢保證有人會受到刺激,而作出過激的行為來。

    待師岡一羽下樓去後,李曉看向被小幡由美挾持下的武田義信,開口言道:“義信公子,這國峰城天守是由我李曉攻下的,按照道理,這所有俘虜應該由我本人來處置吧。”

    李曉這麼說完給武田義信打了個眼色,對方自然也不是白癡,像溺水的人就是一根稻草也要抓住。何況這個李曉,他的父親武田信玄對他一直評價很高。

    所以武田義信決定在部下沒有辦法前,將救自己性命的希望全部寄託在李曉身上。

    “李曉大人,說的對,這些俘虜當然由你來處置。”

    李曉聽武田義信這麼說,點了點頭,看向用刀脅迫小幡姐妹倆的武士,疾言厲色地言道:“既然如此,還不快放開他們,身為堂堂的武士,居然用刀脅迫兩個小孩,你們武士的榮譽都到哪裡去了。”

    這兩名武田義信的直屬武士,聽李曉這麼一訓斥,又聽了武田義信之前的話,於是滿面慚愧地收起了太刀,並放開了小幡姐弟兩個人。這小幡姐弟兩人一得自由,馬上奔到姐姐身邊。

    “多謝,這位大人。”小幡由美感激地看了李曉一眼。

    李曉點點頭,他相信自己這一番舉動已經贏得了對方的信任,於是言道:“既然我們表現出足夠誠意,不知你是否也可以放了義信公子。我可以讓義信公子起誓,絕對不會事後報復你們姐弟三人,並且我以個人的名義可以保證你們三個人的安全。”

    小幡由美猶豫了一會,回答說道:“可以,如果他肯以武田家新羅三郎義光的名義起誓,那我可以放了他。”

    武田義信聽李曉這麼說,也知道這是最後的商量解決辦法了。

    武田義信當即以祖先新羅三郎義光的名義賭咒發誓。而武田義信發誓結束之後,小幡由美也依諾放開了武田義信。武田義信摸著脖頸上還在滲血的傷口,想起讓小幡家一個女子挾持的事情傳揚出去十分影響他的名譽,他心底恨不得用一百種手段折磨殺死這姐弟三人。

    不過想起自己的誓言,武田義信終究還是按捺住,轉過頭看了李曉一眼,冷笑一聲言道:“李曉大人,真不錯啊,既然如此這姐妹三人就交給你處置了,好好享受吧。”他的口氣中絲毫沒有感激李曉救命的意思,反而透出一股怨念。

    說完武田義信帶著他手下的武士,怒氣衝衝地走下了樓梯。

    大廣間裡,只剩下李曉,島勝猛,還有所帶領的士兵。而小幡姐弟三人先是跪伏在父母的屍身前,痛哭流淚了一陣。

    “大人,這姐弟三人如何處置?”島勝猛開口向李曉問道。

    既然武田義信都把這麼三人交給自己了,還能怎麼處置,當然是姐妹雙飛,外加小蘿莉養成什麼的我都喜歡,想想就覺得超級爽。至於那個小男孩,誰還管他,愛幹嗎幹嗎去。李曉心底無比邪惡地這麼想到。

    “這個我還沒想好。”在下屬面前,李曉自然不能把心底的打算隨便透露。

    似乎聽到李曉和島勝猛的對話,小幡由美上前跪伏到李曉面前說道:“大人,就請讓我來侍奉你吧。”

    李曉聽小幡由美如此說,登時呆住了,心想,這麼快就答應了,太主動了吧,這樣我反而會害羞的。拜託,你至少也說的含蓄點吧。我喜歡矜持型的,你懂不懂。

    “這個嘛,哈哈。你要我怎麼說呢。”

    小幡由美似乎一點也沒有理解李曉的想法,無比堅定地言道:“大人,作為武家子女,我從小習得弓馬,精通箭術。所以我想以武士的身份侍奉大人您。”

    精通箭術?不是要給我暖床,好吧,我承認我想歪了。

    李曉平復下情緒,在詳細詢問下才知道原來小幡由美的弓術學自弓馬名家小笠原氏。

    信濃小笠原氏,是自鐮倉幕府創始起,即與武田家並列為通達弓馬禮法之武家名門。當時小笠原家主小笠原長清制定了武家之弓馬禮儀,此後每逢幕府有大型的慶典或祝儀,通常都會由信濃小笠原姓和甲斐武田氏主持弓術或馬術之禮。

    從那以後小笠原家和武田家還長期派人擔任將軍的弓馬導師。如信濃小笠原氏歷代當主如小笠原貞宗,還有上一代家主小笠原長時,都是當時赫赫有名的弓術達人。

    後來信濃小笠原氏被武田家所攻滅,從此小笠原流的弓術也漸漸傳開。

    比如出仕今川家的猛將一宮宗定,也就是一宮隨波齋,弓術流派隨波齋流的創始者,同樣也是出自小笠原氏。還有近代日本弓術主流,日置流的開創者吉田重賢,年輕時也學過小笠原流的弓術。

    只是李曉搞不懂的是,眼前這位看似柔弱的小丫頭片子居然也自稱是小笠原流弓術的傳人,她的箭術難道比得上巴御前?

    只見小幡由美非常堅定地言道:“大人,如果將我們姐弟三人賣了作奴隸,最多只能得到幾十貫錢,可是換作讓我來作為武士侍奉您,我絕對會以死報效你的,所以請大人答應我的請求。”

    同樣的那小幡家的小男孩,也撲過來跪在姐姐邊上,大聲說道:“大人,我也可以作為武士來侍奉你,請你不要將我兩位姐姐賣了當奴隸。”

    誰也沒有料到會是這個局面,場上李曉和島勝猛兩個人對視了一眼,一時都不知如何決斷,而剩下的妹妹小幡由貞卻止了眼淚,臉上淚痕未幹,卻好奇地眨著眼睛盯著李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 11

    主題

  • 6359

    回文

  • 1

    粉絲

200 字節以內
不支持自定義 Discuz! 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