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三國] 三國小兵之霸途 作者:一級煙槍王(連載中)

 
uuuuuuuuuu 2012-12-27 09:43:14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126 1724909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2:35
第八百三十六章 豁然開朗

    暫時先不管以後這些印度人會如何。

    但是,什麼都怕比較。

    劉易的心裡,始終都認為,人性本善,一個人的善惡,很多時候都是由其成長的經歷所形成的。

    一個人的成長經歷,會有許多的不同。首先就是每一個人的出生環境就沒有相同的,其人出生之後,其生存生長的環境,他所首先看到的接觸到的人和事物。而每個人所看到的所接觸到的人和事物,都是不相同的。

    而這些不相同,就會直接影響到了每一個人的性格的成長成形。

    如此,最終,每一個人所形成的性格就絕對不相同。有人和善,有人凶狠,有人溫和,有人暴躁。這些,都跟每一個人的出生環境,成長經歷有關係。

    所以,劉易認為,在不可能將整個世界的異族人都殺光的情況之下,就儘可能的去感化他們,多管齊下,既要打壓要控制,也要讓他們感受得到,在大漢的統治之下,他們是否要比原來更好。

    當然,說這些,也不是絕對的。因為,有些人,或許天生就邪惡,那是傳承血統基因的關係。但這個,卻是沒有什麼科學根據的,最多就只可以說,人天生下來,便有聰明有愚蠢的吧,起碼,人生下來,有缺陷,天生是傻子的,的確是存在的。

    因此,劉易寧願相信,人性本善,不論聰慧與愚味。

    現在,在劉易難以下決定是否要坑殺那些印度青壯的時候,跟這些女人放鬆放鬆,要一個個的跟這些貴霜女人交流交流,其實是劉易想看看,自己大漢現在所做的一切,能否讓這些貴霜女人所接受。

    尤其是,聽麗絲眾女說,這些貴霜女人,除了其貴霜王后及數個宮女之外,別的,都是從貴霜帝都城內挑選出來的女人,她們,來自於貴霜帝國不同的階層。所以,通過一一去瞭解她們這些女人的各個情況,再看看她們對自己大漢的看法態度,劉易認為就幾可以瞭解得到整個貴霜帝國人對大漢的看法態度。

    首先這個貴霜王后,通過與她的交流,劉易認為,她現在對自己的大漢肯定有著許多的誤解,或者說,她根本就不瞭解漢軍的一切。

    既然她不瞭解,那麼就告訴她,看她瞭解之後,是否對大漢有所改觀,是否值得大漢去扶持發展他們,他們,是否又能夠為大漢所用,是否能與漢人融合。

    現在,劉易覺得,這個貴霜王后還是不錯的,起碼,可以看得出,她多少都有一點愛憎分明的性格,面對自己,她能夠很真實的將她對漢人的看法表露出來。如此,能讓劉易做到心中有數。

    從劉易的觀察來看,貴霜王后,也就是拉迪畢雅。她應該就是一個可以爭取過來的一個貴霜人。

    儘管,她現在對劉易的說話,處於半信半疑之間,但從她的半信半疑的神態當中,劉易就可以看得出,她的心裡有善惡,她應該能夠分得清是非黑白,能識好歹。

    劉易對她笑了笑道:「好了,你現在可以不相信,但是我所說的都是事實。明天,我帶你們到城裡去看看你就知道我所言非虛。我們大漢,給你們帶來的絕對不是你所想像的那樣。嗯,我們大漢的漢軍,的確精銳悍勇,在戰場上,的確也擊殺了你們不少的貴霜士兵,可是,戰爭嘛,怎麼可能沒有犧牲?你們貴霜帝國,也向別的帝國或是部族發起過戰爭,難道就沒有殺死過別的部族人?可是,我們漢軍,除了在戰場上對敵人發起攻擊,平時,我們漢軍紀律嚴明,不管是我們自己的漢人平民還是你們的貴霜帝國的民眾,我們漢軍,從來都沒有欺侮過你們任何一個手無寸鐵的貴霜人。最最起碼的,我們漢軍沒有發生殘殺、****,搶掠你們的貴霜普通民眾。這一切,都不是我說了算,這些,你都可以親眼去觀察,去體會。」

    「你們漢軍當真如此?從來都沒有迫害過我們的貴霜民眾?」貴霜王后真的很驚訝劉易所說的東西,滿臉不敢相信。

    「呵呵,我們漢軍非但沒有迫害你們的貴霜民眾,反而給你們的貴霜民眾帶來了許多的好處。我不知道,你身為貴霜帝國的王后,以前有沒有瞭解過你們貴霜帝國一般的民眾的生活是如何的,知不知道你們的貴霜帝國當中,其實有很大一部份的民眾根本上就難以生存,每日都飢不裹腹。但現在,我們大漢,對於這樣的那些本來就難以生存的貴霜民眾,我們大漢都給予救濟,送錢送糧給他們,並且,為安排好他們的固定居所,安排他們生產勞作,讓他們這些民眾,以後都可以依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另外,我們大漢,還會有許多有利於他們將來生活生產的一些法規條例,有我們大漢的官府來確保他們以後永遠的利益。同時,也有著我們強大的漢軍來確保他們的性命及財產的安全,不會再被別的勢力所騷擾。」

    「你……你所說的都是真的?這、這怎麼可能?你們大漢,派來了大軍,就是為了給我們的民眾送錢送糧?就沒有別的不純目的?」貴霜王后質疑道。

    劉易現在所說的,她姑且聽著,但想要讓她就此相信,漢軍來滅了貴霜帝國是為了貴霜民眾好,這真的有點讓她難以相信。

    「嗯,目的肯定是有的。」劉易上下掃視了她一眼,道:「如果說我的目的,就是為了你,你相信嗎?」

    「哈哈……跟你開個玩笑,不說了,我們大漢來到你們的貴霜帝國,會有什麼的目的,你以後會清楚的。現在,我跟別的美人聊聊,你先過來,為朕捏捏肩。」

    貴霜王后見劉易不欲與她再談下去,有點不太願意,她現在,已經被這個漢人皇帝所說的話勾起了一點好奇心。弄得她現在真的很想瞭解清楚,漢軍是否如他所說的那樣,當真的會如此優待自己的貴霜民眾。

    不過,當中有一點,她是沒有懷疑的,因為她很清楚。在這個世界上,戰爭的確就從來都沒有停止過。而她所認知的戰爭當中,打勝的一方,絕對會對戰敗的那一方進行很殘酷的燒殺搶掠,動不動就會滅人種族,會將戰敗的一方,男女老少殺得一個不留。這些是現實,她是相信的。

    現在,她的貴霜帝國,已經成了戰敗的一方,在她的想像當中,以為現在的貴霜帝國,早已經被漢軍屠掠一空。可漢人皇帝說,他的漢軍並沒有如她所想像的那般做,這點,才是讓她感到懷疑的地方。

    可劉易現在不想多說了,她想了想,或許是真的想弄清楚貴霜帝國現在的情況,所以,便沒有再抗拒,默默的爬到了劉易的一側,伸出纖纖玉手,輕輕的按在劉易的肩膀上。

    讓麗絲再叫了一女進來。

    這個原是王宮裡的一個妃子,原本亦是像拉迪畢雅一樣,是一個部族首領的女兒,當然,現在的貴霜帝國,部族首領一般不叫首領了,大多都是一些有封號的將軍。

    據這個妃子所說的一些情況,劉易才知道,原來在貴霜帝國,那些非大月氏本部族的貴霜人還真的不太好過。

    原來貴霜帝國立國之時,是大月氏部族的首領可汗,整合了被北匈奴人趕離了華夏西北大漠的一些小數部族,一起聯合起來打敗了原來印度的孔雀王朝。建立貴霜帝國之初,國王採取的是分封制。其實就是將整個印度,分成許多區域,再按追隨大月氏部族的部落的勢力大小,所立的戰功大小來發地盤。

    可是,分了地盤之後,卻以帝國的名義,留下各個部族的首領,說好聽點,就是給他們封官晉爵,讓他們位列朝班。說難聽點,其實就是當初的國王生怕這些部族會造反,立了一個名目將那些部族的首領都留在帝都,以便於控制。

    而這個卻只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卻又會以各種的藉口抽調各部族的軍馬東征西戰,有時候,跟一些來侵犯貴霜帝國的敵人發生戰爭的時候,又或者是貴霜帝國出兵去攻打別人的時候,往往,都會派那些對國王不夠忠心的部族軍馬先去與敵人撕殺,而其大月氏本部族的軍馬,只會在後面觀戰,待那些部族的軍馬死得差不多的時候,其大月氏部族的軍馬才會出戰,收拾殘局。

    貴霜王后的部族,是僅次於大月氏部族的一個大部族,對國王又忠心,所以,拉迪畢雅才能成為王后。而這個妃子,她的部族幾乎被韋蘇提婆坑殺乾淨了,如果她沒有及時被送入王宮給韋蘇提婆,並取得了韋蘇提婆的歡心,那麼她的部族,恐怕已經消亡了。

    可能正因為如此,這個貴霜王妃,對於貴霜帝國的滅亡似乎並沒有太多悲傷的心態。相反,她侍候起劉易來是最用心的,也特別主動了許多。

    她叫韋沙阿什。

    她似乎管不了什麼貴霜帝國,她只想討好這個漢人皇帝,獲得這個漢人皇帝的寵愛,進而不用再擔心自己的性命安危。

    在這些貴霜女人當中,她與貴霜王后,一個顯得冷淡,一個熱情如火,這些,在劉易寵幸她們的時候就已經感受得到了。

    如此看來,這個女人,是絕對臣服於劉易的。延伸出去,整個貴霜帝國當中,像這個女人一樣心態的貴霜人,應該佔據了不少。這部份願意主動臣服於大漢的貴霜人,自然是值得利用,沒有必要一定要弄死他們。

    跟著,便是一個特別高桃的貴霜女人,而她卻是這些貴霜女人當中,最為豔麗搶眼的。

    據麗絲所說,她原來居然是活在一片相當於是貧民窟的貧民居當中的織布女。亂兵作亂帝都的時候,她跳進了一口井當中,幸好井水不深,讓她逃過了一劫。

    她可是親眼看著那些貴霜亂兵殺死了自家的所有親人,並且,貴霜亂兵當中,還有她認識的原本是鄰居的人。她被進了城的漢軍從井中救了之後,她悲痛欲絕,仇視所有人。

    不過,在親眼看到了漢軍抓捕到了那些亂兵,當中就有殺死她家人的亂兵時,再看到這些跟她們語言不通的漢軍將士,對她們秋毫無犯,並且還幫她斂葬了慘死的家人,為她重新整理了居所之後。她開始對漢人有所改觀,對漢軍有了點感恩之心。偶爾,她看到了經過的漢軍女將張寧、陰曉她們,便攔住張寧她們,請求漢軍為她報仇,要殺了那些殺害她家人的亂兵。

    張寧她們正要為劉易物色一些美女,見到這個讓人驚豔的貴霜女人,自然是不會錯過。

    就這樣,她現在便成了劉易的女人。

    她叫阿蘭美姬。

    通過這些一個個貴霜女人的情況,以及她們現在對待漢人的心態。讓劉易腦子靈光一閃。一下子想到要如何處置組建的印度軍團了。

    原來貴霜帝國的內部原本就有著重重和矛盾,而外部亦有著許多的世仇敵人。而戲志才與賈詡等所說的坑殺這些異族青壯的計畫,早就是人家貴霜帝國的國王玩剩下來的手段。如此,劉易心裡的負擔剎那盡去,心胸一闊,豁然開朗。

    這還真的是庸人自憂啊。

    很簡單的問題,現在漢軍給這些貴霜人帶來了安定,而只要在貴霜人當中稍一宣揚,他們都會主動的拿起武器去報仇,去攻擊他們的敵對勢力。

    利用他們當中的矛盾,仇恨,不用自己去坑殺,他們都會拚命。自己大漢,供給他們武器、糧食,讓他們自己去攻擊自己的敵人仇人,與大漢何干?

    他們滅了他們的敵人仇人,也就等於為大漢掃清了向西方進軍的道路,如果他們自己反被滅,那便是他們自己無能,活該被滅。

    而到時候,漢軍再以為他們報仇的名義出兵,如此反而可得到他們的感恩忠誠。

    就有如阿蘭美姬這樣。

    劉易想通了這些,心裡真的再也沒有什麼的負擔,也不忙著與眾女親熱了,趕緊前往王宮大殿,召來戲志才、賈詡等一眾軍臣。(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2:35
第八百六十四章

    被劉易緊急召來的一眾軍臣,他們都隱約猜到了劉易對於他們早前的提議已經有了決斷,所以,齊都馬上放下手頭上的工作,趕緊到王宮來見劉易。請大家搜索看最全!

    也不知道為何,一眾軍臣前來見到劉易,看到劉易那似乎有點滿面春風的精神狀態,他們都不禁覺得有點奇怪。

    其實這些天來,他們這些知道那個坑殺這些異族人的計畫的人,他們也一樣覺得有點心頭沉重。畢竟說到底,他們都非那種殘忍好殺之徒,他們的心頭,都有著一種作為人類人性的一個底線。一下子驅趕數以百萬計的異族青壯去送死,他們也不自覺的覺得心有慼慼。

    戲志才與賈詡提出這些計畫,他們的心裡也何償沒有一種惡罪感?

    不管怎麼說,那些都是活生生的人,哪怕他們與漢人的膚色不盡相同,他們與漢人的語言不相通,他們的文明沒有大漢現在的先進,可是,這些似乎都不是他們要利用這樣的方法去坑殺那麼多的人。其實這樣做,和他們親手殺了那些人似乎真的沒有太大的區別。

    當然,他們作為漢人,作為劉易的屬下謀臣,作為大漢朝廷重臣,他們也不得不為劉易謀策,不得不為大漢的興盛,不得不為大漢能永遠統治這些異國異族而費盡心思,怎麼樣對大漢更有利的就怎麼來。

    對於大漢來說,如果當真的能夠一下子坑殺了那麼多這些異族青壯,的確是可以直接在短時間之內削弱這些異族的實力,並且,很好的破壞了他們的部族的發展繁衍,讓這些異族部族迅速的衰落下去,甚至,還可以讓這些民族有短時間之內滅族。

    現在,這個計畫是否進行,全憑劉易的決定了。

    可劉易那似是很輕鬆的樣子,讓他們感到不解。

    還好,劉易也沒有買什麼的關子,待人都到齊後,劉易直接說道:「朕不會同意採取驅趕異族大軍團前往送死,坑殺他們的計畫。相反,朕認為,應該適當的加強他們的戰鬥力,讓他們與西方的那些帝國的軍馬有一戰之力。」

    「呃,那……主公,這樣的話,豈不是助長了這些印度軍團的實力?這對於我們來說,豈不是更難控制了?」戲志才考慮到,如果讓這些數以百萬來計的異**團獲得更強大的提升,一旦讓他們將來成了氣候,恐怕大漢就很難控制得住他們了。

    「哈哈,你們其實是太多慮了。」劉易笑了起來,揮手對他們道:「嗯,你們最近恐怕都是挺忙的,特別是戲先生及賈先生,還有你們一眾軍臣,估計都忙得不可開交,有時候忙得連吃飯都忘了吧?」

    「額,主公啊,這些跟我們所要議的事有何關係?」

    「這裡面的關係可就大了。」劉易對一眾面對疑問的眾臣搖頭道:「你們平時所忙的,所想的,都是根據一些情報反饋來制定一些治理方案,以及我們將來要如何發展的計略,以及將來我們要面對這些異族人的人口數量寵大的情況又要如何控制的問題。」

    「當然,這不是說這樣不行,但是,朕想說的是,你們現在都算是身處高位了,一般的情況之下,極少會接觸到或者是過多去關注一些異族人當中的真實情況。而正因為你們的不瞭解,所以,就使得你們在考慮問題的時候,也總是會出現一些想當然的情況。我建議,你們這段時間都可以放放假,都休息幾天,好好的去瞭解一下現在貴霜帝國的民眾的真實情形,認真去瞭解一下,那些廣大的一般的貴霜民眾對於我們漢軍的真實看法。如果你們都對這些有一定的瞭解,那麼你們就會有一種另開生面的眼界。」劉易給這一眾軍臣提議道。

    「主公……」戲志才拭了一把額上的汗珠,苦笑道:「主公,你讓我們去瞭解貴霜民眾的情況,這個的確是應該的,可是……還是請主公你明說吧,是不是主公你有了什麼的想法?」

    「好吧,那朕就這麼說吧,在我們大漢來說,有一句話,一將功成萬骨枯!」劉易重重的道。

    「一將功成萬骨枯?」

    「沒錯!」劉易道:「自古以來,但凡是戰爭,相戰的雙方,哪怕是最後的勝利者,都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句話也不是隨便說說的,而是有戰爭以來,差不多都是這樣的情況。只要有打仗,那麼就會有死亡,越多人參與的戰爭,死亡的人就越多。這個,基本是一個定律。」

    「不過,這些自然不能套在我們的漢軍身上,可是,試問,這個世上,還有那一個帝國的軍隊,及得上我們的漢軍精銳強悍?哪一國的軍隊是我們漢軍的敵手?所以,我們就大膽的提升這些異族軍團的戰鬥力,再放手的讓那些印度軍團等軍馬去為我們漢軍攻城掠地。」劉易一揮手道:「哪怕我們給糧給武器,但這些異族軍團終究不是我們的漢軍,不可能對我們漢軍形成威脅的。」

    「皇上,臣倒是認可主公的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說法,也的確如此,除了我們漢軍之外,一般的勢力互戰,雙方都肯定會損失慘重,就算是勝利的一方,也會付出很大的代價。」賈詡躬身道:「可問題是,如果我們漢軍不驅趕那些異族軍團,不用點計謀讓他們入局,讓他們有了自主性的話,他們真的會為了我們大漢而去死戰死拼?」

    「好,很好,賈先生終於說到點子上了。」劉易指著賈詡道:「這個,就是你們沒能到一般的貴霜民眾當中去瞭解一些實情的問題了。」

    劉易壓了壓手,讓眾臣聽他說:「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大漢,我們的華夏,自古以來,都一直都處於在一種戰爭狀態當中,自夏商周以來,真正和平的時日真的極少。如此,朕想問問,我們華夏,千年來,是誰不讓我們華夏太平?」

    「異族!我們華夏,歷朝歷代來,都不停的遭受到了北方異族的入侵騷擾。」

    「沒錯,但具體有難些異族朕就不多說了。那麼,那些異族是否就是我們大漢的敵人?狠不能滅了他們的死敵?千年來,甚至是數千年來,北方異族對我們華夏造成了多大的損失?他們跟我們大漢是否就是死仇?如果沒有我們現在的大漢,當初新漢軍沒能滅了匈奴人,並戰據整個西北大漠等等地方,如果我們漢人,在有能力的時候,是否要第一時間去滅了他們?」

    在場的一眾軍將及謀臣,大多都是聰慧之人。聽劉易說了這些,他們頓時就有點明白了。

    戲志才聽得猛一拍大腿,發出啪的一聲,他似有點意外又興奮的道:「主公,屬下明白了!」

    他頓了頓,接著大聲說道:「主公的意思是說,貴霜帝國也是一樣有他們的死敵死仇的,有恨不得馬上吃他們肉喝他們血的敵人。如果我們扶持起這些異族軍團,再引導他們去攻擊他們的死敵,那麼,這不用我們驅趕設計陷害他們,他們自己都會拼了命的去攻殺,如此,他們的傷亡也會很大。」

    「沒錯,朕的意思就是這樣,我們扶持起他們,讓他們先去攻打他們的仇敵,他們能滅了他們的仇敵,那麼也是我們漢軍的扶持之功,他們自然會對我們大漢產生一定的感激之心,再稍為控制利用,讓他們再為我們出戰那也是順理成章的事,說不定,到時候我們大漢說要攻擊誰,他們都會主動來請戰。因為,他們作戰,也能獲得戰功,我們大漢也會獎賞他們。」劉易接過話來說道:「萬一他們打敗了,損失慘重,那麼也就達到了我們削弱他們部族的青壯人口的目的。一句話,就是有許多事,根本就不需要我們去使用什麼的陰謀,也不用我們違心去謀害他們。」

    聽劉易這般說,一眾軍臣真的輕鬆了許多。

    其實,只要能將那些貴霜帝國的青壯組騙成大軍,那麼就等於是讓他們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如果他們真的能一直勝利下去,直到最後為大漢清掃完所有阻擋大漢一統世界的障礙。到了最後,歷經了這麼多的戰鬥,他們的軍馬肯定不會剩下多少,而倖存下來的這些人馬,到時候怕都能完全融入漢軍當中了。

    「不過,我們還得要做一些推波助瀾的工作。」劉易想了想道:「我們漢軍,以及正在組建的各地大漢的官府,一定要做好宣傳工作,一方面,要嚴格要求我軍將士,儘可能的自律,莫要破壞我們漢軍的正面形象。另一方面,要極力在貴霜帝國樹立我們漢軍的正面形象,讓他們能夠接受我們漢軍。然後,通過官府的宣傳,宣傳我們漢軍的正面形象之時,還要宣揚他們仇敵的情況,再輔以一些獎勵,吸引貴霜民眾的青壯主動來參軍。如果能有一批主動來參軍的貴霜人,那麼要組建異族軍團就好辦得多了。」

    「這些,由戲先生及賈先生負責吧,子龍、子義你們就負責督促組建印度軍團的事。」劉易直接點將,想了想又道:「另外,已經送去命令,組建南洋軍團的事,那裡的情況與貴霜帝國的情況不同,不能用我們現在所說的辦法。不過,南洋地區已經在我們大漢的統治下有一段時間了,加上,那些地區的漢化比較快,所以,他們的軍團,可以作為我們漢軍的後備軍團來用。」

    「主公所言極是,那麼,我們就先去籌劃籌劃?」

    聽劉易說明了情況,他們便有點迫不及待的要去開展工作。

    「嗯,沒什麼問題了,就朕所說的這些,我們可以放下心理的負擔來做。盡快成立印度的軍團以先成立一部份的軍馬,先他們先去打先鋒,為我們探清情況。」劉易點頭道。

    「明白!」

    一眾軍將告退。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倒沒有什麼的大事,有的就是逃離了貴霜帝都的韋蘇提婆,漢軍已經探到了他的消息。

    不過,他現在的情況,似乎也不是太好,因為他想重整貴霜軍馬的計畫沒能成功。現在,追隨在他身邊的,就只有不到二十萬的軍馬,佔據著印度南方的一塊地盤。

    而隨他一起逃離貴霜帝國的那些軍將或是一些部族的首領,他們大多都背叛了韋蘇提婆,分別佔據了一些城鎮,各自為政。

    這些傢伙,一個個都還不知道死活,他們可能是看到漢軍在奪取了貴霜帝都之後,其大軍並沒有跟著東進或南下,也沒有再向西方進軍。他們還以為漢軍對貴霜帝國的進攻就僅止於此。所以,他們一個個都覺得現在可能是他們掘起的一個好時機。

    他們紛紛脫離了韋蘇提婆的控制後,一個個稱王稱霸,也不管他們是否有那樣的實力,但都似乎是先要將這個名號叫響起來再說。

    這樣的情況,還真的差點要把韋蘇提婆給氣死。原本整個印度大陸,就只有一個貴霜帝國,就只有一個國王,現在,這個也說是什麼國,那個也自立為什麼的王。

    嗯,其實,這種情況,還真的有點像大漢早前的群雄割據的情形。

    這些勢力,都成不了什麼的氣候。

    到時候,估計都不用漢軍大軍,就只派出一些新組建的印度軍團就能滅了他們。

    倒是有一些貴霜潰逃的軍馬,一路逃往西面去,這個可能會讓人感到有點麻煩。因為再往西面的區域,就是後世巴基斯坦及阿富汗的地區,那些山地地勢,太容易藏匿了。

    不過,為了能夠更好的瞭解情況,漢軍早已經派出了無數的斥候探子,深入那些地區去偵察,儘可能的繪製一些更精確的地形地勢圖回來。

    有他們探清情況,相信也不會對漢軍造成太大的麻煩。

    此外,劉易也就是閒時閱閱從大漢送來的一些情報,主要是說一些大漢現在的發展情況的,目前來說,倒也沒有出現什麼的問題,一切如常。(未完待續。)

    p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2:35
第八百六十五章 軍團進攻!

    根據劉易的指示,在德里設立的大漢官府馬上就開展了組建印度軍團的工作。

    通過大漢官府的宣傳,果不其然,許多貴霜民眾對大漢官府的看法有了許多根本上的改變。

    早前,在德里城設立了大漢的官府,並對德里城內的民眾進行治理,當時,大部份的民眾,他們一個是剛剛遭受到了貴霜亂兵的禍害,二個又對事實上侵佔了他們的國度的漢軍有所仇視及畏懼。

    所以,德里的民眾,可謂是處於一個有如是世界末日來臨時的驚恐狀況當中。他們,悲憤又害怕。如此,對於大漢官府的治理,他們只能是麻木的接受。

    那些貴霜民眾,他們真的是有如那些牽線木偶一般,大漢官府讓他們如何他們便如何,如何安排,他們便如何做。這樣,看上去似乎已經達到了妥善統治他們的目的,可是,這些貴霜民眾,他們的心裡肯定是比較壓抑的,他們壓抑住傷悲,壓抑住他們對漢人的仇恨,假以時日,一旦壓抑到了一定的地步,他們就有可能會暴發出來,進而對大漢的統治形成很大的惡劣影響。

    不過,經過大漢官府的正面宣揚,以及大漢官府及軍兵始終都是表裡如一的按照所實施的政策來辦事,對貴霜民眾的確是做到了秋毫無犯,又的確讓他們的生活更加的好過。

    另外,通過大漢官府的宣傳,貴霜民眾慢慢的從他們的壓抑狀態當中走了出來。在事實的面前,也讓他們慢慢的明白了一個道理。

    那就是不管這些跟他們完全不同種族的漢人是否侵佔了他們的國家,可是,這些漢軍,似乎並沒有直接對他們這些貴霜帝國的一般民眾造成任何的傷害。

    相反,讓他們真正的認識到真正讓他們生活難過、生存艱難的基本原因,那就是原來貴霜帝國對他們的統治其實,對他們盤剝過重,對他們的控制太過嚴苛。他們平時的勞作所獲得的錢糧,基本都進入了貴霜帝國的王廷。經過大漢官府這樣的宣傳及在大漢官府之下的真實對比,這些貴霜人,更願意相信他們目前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

    任何一個人,在他們的真實感觀真正的感受面前,他們更願意接受對他們有利的有好處的人或事物。現在的大漢,能夠讓他們獲得能夠摸得到看得著的好處,所以,他們在情感上,也就慢慢的能夠接受大漢官府的統治,慢慢的便認可了漢人,這樣也就能讓他們慢慢的消除了對漢人的仇視心理。

    也正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在他們最為艱難,對未來感到最為絕望的時候,是漢軍解救了他們,並且還為他們做了這麼多有利於他們的事。所以,他們就算沒能馬上對大漢有歸屬感,但是在情感上,也很難再將漢人視為敵人。

    又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在普遍的貴霜帝國人對大漢官府,對漢人都有了良好的觀感之後。大漢官府再通過一些的宣傳辦法,勾起了這些貴霜帝國人的對那些曾經迫害過他們的人的痛恨仇視。起碼,讓他們能夠認識得到,眼前有所好轉的生活來之不易,他們要珍惜目前所擁有的一切。

    已經不再麻木的貴霜民眾,他們自然就會有傷悲有仇怨。他們悲憤於原貴霜國王縱兵洗掠,對他們造成如此慘痛的後果,勾起了他們意欲報仇的心。

    另外,在原來俘虜的貴霜軍馬當中,居然有近十萬的貴霜俘虜兵是貴霜帝國帝都民眾的子弟。

    經過大漢官府對韋蘇提婆現在狀況的宣揚,也勾起了他們要找韋蘇提婆報仇的強烈心態。

    對於這些被俘的貴霜士兵來說。韋蘇提婆不管他們的死活,更不管他們這些為這個國王賣命的人的親人的死活,居然下令洗掠帝都,這樣的行為,被他們視為被背叛被出賣的行為,對他們的傷害真的很大。要知道,這近十萬的俘虜兵,幾乎有近半的士兵,他們的家人親屬都有被迫害的情況。

    他們一想起,自己為之賣命的韋蘇提婆,居然有如畜生一般,下令讓他的軍馬搶光了他們家裡的錢糧,殺了他們的親人,甚至,他們家中的女性,都遭受到了非人的****。這些,是他們不能接受,是他們對韋蘇提婆產生了無比痛恨的主要原因。

    其實不管是誰,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女姐妹,在遭受到迫害的時候,他們都會無比的仇恨那個給予他們家人傷害的人。

    就如此,當大漢官府,找了一些藉口說漢軍為了保護貴霜人,為了讓貴霜人盡快的過上好日子,將軍馬都派出去協助各地的貴霜人開展新生活,一時沒能出兵追擊逃離貴霜帝都的韋蘇提婆。而韋蘇提婆現在又如何收攏他的殘軍,正在整裝待發,準備殺到貴霜帝都來奪回德里城。漢軍駐守德里城的兵力不足,恐怕難以確保貴霜帝都是否會被反撲的韋蘇提婆奪回去。這些藉口,其實說得有點模凌兩可。

    不過,這樣便已經足夠,隱隱的隱示,漢軍如果不敵韋蘇提婆的大軍,那麼漢軍便有可能放棄貴霜帝都,有可能將漢軍撤走。

    在大漢官府提出組建印度軍團,徵召貴霜人組建軍隊,助漢軍對抗韋蘇提婆的反撲時。

    貴霜帝都的民眾,便有點慌了。

    他們現在,才剛剛過上了幾天似乎是看得見摸得到美好未來的好日子的時候,韋蘇提婆居然還想回來奪走他們的一切?貴霜帝都的民眾,他們絕對不會答應。

    就這樣,一下子就有了這近十萬的原貴霜帝都人的俘虜兵主動又熱烈甚至是迫切的要求加入這支印度軍團,他們希望有機會為自己的親人報仇。

    這近十萬的貴霜俘虜兵,因為仇恨,因為要報仇,所以,從報名加入印度軍團的時候開始,他們馬上成為了對大漢最忠誠的一支軍馬。

    他們,對大漢官府幾乎沒有什麼的要求,只希望加入了印度軍團之後,他們有機會找韋蘇提婆報仇。

    除了這十萬俘虜兵之外,另外亦有近十萬的俘虜兵願意主動加入印度軍團的。因為加入了印度軍團,他們就能夠擺脫了俘虜的名頭,重新成為一名軍人,只不過,換了一個效忠的對象罷了。

    韋蘇提婆的所作所為,他們都知道的,這個國王,已經不值得他們效命,而貴霜帝國,現在也已經消亡了,所以,聽命於大漢官府,也算是一條生路。

    如此,很快就組建了一支由貴霜俘虜所組成的一支印度大軍。此外,還有近十萬貴霜青壯,他們是從民眾當中招來的,他們同時也有著極強的要找韋蘇提婆報仇的心理。

    如此,一經組建,馬上就有了約三十萬的印度軍團。另外,還剩下三、四十萬的俘虜兵,這些,還有大半隻需要經過一定的思想功勢,他們也會加入印度軍團。但是,戲志才與賈詡、趙雲、太史慈等都認為,大漢官府現在如此統治著所佔領的貴霜地區,不能夠再強行抓捕那些貴霜青壯。而以所佔貴霜地區的印度人口來說,再招來數十萬的青壯之士應該還是可以的。如此,這三、四十萬的俘虜兵,就沒有打算將他們編進印度軍團了。

    那麼,這三、四十萬的貴霜俘虜,留著何用?自然是押解去緬甸,讓他們去做勞役了。

    加入這三、四十萬的勞役,要開通大漢穿過原始森木,開出一條能從大漢直達緬甸的通道,時間可能會縮短一大半。也就是說,明年才有可能開通的這條快速通道,估計在今年年底就有可能完成了。

    他們向劉易報告他們的打算,劉易自然是想都不想便答應了下來。不過,一下子押解太多的貴霜俘虜離開怕會引起剛剛勉強接受了大漢官府的貴霜人的恐慌,所以,將會分批次,一一的送到緬甸去。

    有了這三十萬可戰的印度軍團,劉易也決定不想再等下去了。再通過宣傳,大意是說,那韋蘇提婆獲知貴霜帝都一下子多了三十萬軍馬,嚇得他不敢再來奪回他的帝都了。

    這消息一經放出,組建起來的這三十萬的印度大軍,他們的反應很激烈。紛紛派出了代表要求出兵攻打韋蘇提婆,要去報仇。

    其實,這些都是大漢官府所使的一些手段。

    這些印度軍團,劉易也沒有讓他們按漢軍的編制這樣的組軍,因為,暫時不會向他們傳授漢軍的作戰方式的。劉易直接任命迦膩色伽蘇韋為印度軍團的大統帥。然後再分別任命一些有能力的貴霜人為各部軍馬的將軍,再讓迦葉摩羅,派出一些高手進入軍中為將,輔助迦膩色伽蘇韋統軍。

    迦膩色伽蘇韋對於劉易任命他為印度軍團的大統帥,他真的感激流涕。要知道,他這個被流放的貴霜王子,在漢軍沒有來之前,他其實已經和一般的貴霜平民沒有什麼的分別。

    在那些艱苦歲月裡,他還真的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能有今天的風光。他以前,就算是沒有被流放,都不可能有機會達到今天的高度。漢人皇帝已經跟他說了,印度軍團將會有百萬,甚至會有更多。

    能夠統領百萬印度軍團,他認為,自己的實際權辦,已經不亞於原來的貴霜國王韋蘇提婆。當然,他也知道,這一切,都是漢人皇帝給的,所以,他倒也知道自己這一生,必須要對劉易效死命,士為知己者死啊。

    同時,迦葉摩羅這個佛門教主,這個超級佛門高手,他對現在的情況也非常的滿意。亦表明了態度,他及佛教,以後唯劉易之命是從。

    因為,他觀察了大漢對貴霜地區的統治,他認為,大漢似乎真的做到了視眾生平等的事實。大漢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強大而要奴役貴霜人印度人,相反,居然能夠為他們的民眾做了這麼多。這一切,都是他原來沒法想像的。

    同時,大漢似乎也沒有壓制他的佛門發展,沒有阻止他們的宣揚佛教的教義。並且,漢人皇帝跟他很深入的去交流過一些佛教的教義,居然提出了一些原本他們佛教所沒有的,卻很符合他們佛教教化世人為善的忠旨的道理。如此,他將其佛教教義一一的列出來,再通過漢人皇帝及大漢官府的認可,他的佛教,就可以公開正式的向世人宣揚他們的教義,一下子,還真的吸收了不少信徒加入了他的佛教。這些,都讓他看到了有可能將佛教發展壯大的機會。

    當然,迦葉摩羅很清楚,他的佛教,必須要遵守一些跟劉易達成的條件,並且,要盡到他們佛教應盡的義務。

    比如,他們的佛教門人,絕對不能參與政治,是完全獨立於政權之外的一個教派。但是,如果大漢官府,要徵用他們佛教的人,他必須要無條件服從,派出他的人來為大漢服務。

    好比現在徵召他的佛門高手進入印度軍團,這些都是無條件加入的。他們,只聽命於大漢官府的命令。從他們加入了軍隊之後,他們就與佛教沒有任何的關係。如果到時候,軍隊不需要再用到他們了,那麼他們如果想返回佛教繼續修行的話,那就完全脫離軍方系統,悄然的離開返回佛教,從此也不能再與軍方有任何的牽連。

    另外,他們在宣揚其佛教教義的時候,也有義務順便為大漢宣揚。要將大漢形容為一個當世最正面的帝國。

    劉易現在,直接將德里城北面的鳴雞嶺劃給他們佛教,讓迦葉摩羅在那兒建設其佛教總壇。

    在劉易的恩威並施之下,迦葉摩羅對劉易的忠心,絕對不在那迦膩色伽蘇韋之下。

    劉易之所以如此看重迦葉摩羅及其佛教,而是看重他們可以為大漢樹立正面形象,可以在民間消除一些因為種族不相融的隔膜。尤其是在整個中東地區,搞得好了,佛教能起得到很大的作用。

    有了這些準備,劉易決定讓迦膩色伽蘇韋統率三十萬印度軍團,先向韋蘇提婆進攻。(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2:36
第八百六十六章 攻擊挺進

    漢軍派出的斥候,已經探得很清楚,韋蘇提婆早前是逃到了木爾坦城。此城離德里約有一千多里之遙。

    木爾坦,亦是一座古城了。如果放在後世來看,其城有2500多年的歷史。而現在嘛,卻是一座建立了約有600年左右歷史的一座重要城鎮。

    實際上,木爾坦所在地區,並不算是貴霜帝國的領地了,而是安息帝國的領地。但是,安息帝國對這些地區的統治力也是比較薄弱,並且,那一片地區,其實一直都處於在一種比較混亂的區域。有點像是三不管的地帶。

    這些,一切都得要從整個印度的整體地形來說了。

    整個印度半島,其北部地區,是山嶺居多,東部及中部地區,亦是山地地形居多。但是,其西部地區,卻是一片大戈壁沙漠。這片戈壁沙漠的西南邊緣地帶,就是一道從北向南一直延展到印度洋的廣擬綠化帶,正好處於印度與巴基斯坦的高原山地相連接。

    兩國交界之處的這一道從北一直到東南的綠化帶,其實就是一大片長達數千里的草原。這片綠化帶,就是許多勢力都要爭奪的兵家必爭之地。所以,這些地區,幾乎是常年戰爭不斷。很難說是哪一個勢力的領土。

    當然,如果是後世,這些地區都是巴基斯坦的領地。現在嘛,基本是誰佔誰得。

    早段時間,貴霜帝國與安息帝國聯手,滅了佔據在木爾坦一帶的塞人,如此,木爾坦就算暫時是屬於貴霜帝國的。韋蘇提婆逃離貴霜帝都,第一時間便是想到逃去木爾坦重整旗鼓。另外,一旦情況不對,他還可以向安息帝國求助。

    不過,安息帝國與貴霜帝國並非是什麼真正的盟國,兩國之間,本身就是爭戰不斷的。只不過,塞人給他們的危害性實在是太大了,所以,為了共同的利益,暫時聯手罷了。

    韋蘇提婆考慮到,就算是暫時聯手,也算是盟友,或者可以通過一些利益的交換能夠獲得安息帝國的幫助。大不了,請安息帝國出兵助自己奪回貴霜帝都之後,木爾坦一帶所有的領土,全都歸安息帝國所有便是。

    不過,這一切,怕都是韋蘇提婆一廂情願的罷了。

    實際上,這個時候,安息帝國未必會出兵來相助韋蘇提婆。因為,他們的版圖實在是太大了,要統治的地域太多,要面對的敵人太多,而貴霜帝國,離他們的政治中心也實在是太遠了,他們未必會勞師動眾來為韋蘇提婆奪回他的帝都。

    其實,在這個時期,在當世有四大強國,這四大強國,幾乎是處於差不多的同一個時期的。

    這便是大漢、貴霜帝國、安息帝國、羅馬帝國。

    當然,這四大強國,其興盛衰落的時段不盡相同。

    其中,貴霜帝國成立的時間是最短的,也是滅亡得最快的。綜合國力,應該也是最弱的。不過,貴霜帝國是取代了孔雀王朝而建立的,所以,其國實力,除了另外三國之內,其實力的確要比別的勢力帝國要強不少。

    而歷史上跟著衰落滅亡的卻是大漢。但是,綜合國力,大漢在極盛時期,與另外三個帝國的極盛時期相比較,卻是大漢最強的。只可惜……這個,衰落的原因就不再多說了,畢竟,現在這一世,大漢已經成了冠絕世界的超級強國。

    至於羅馬帝國,這個帝國,也是極盛一時,當然,也歷經了無數的動盪變化。有一個很巧合的因素,讓劉易覺得很有意思的,那就是大漢與羅馬帝國幾乎是同時發生了一些事故,從而導至兩個帝國都開始走向衰落滅亡的。不過現在也先不說,待日後大漢大軍的兵鋒指向羅馬帝國之時再一起相提並論。這裡就提一下,羅馬帝國的滅亡時間,約是公元395年,但自此之後,羅馬帝國分裂,倒一直苟延殘存到了公元1453年左右。

    此際要著重提一下的卻是安息帝國。因為,現在的時間段,應該就是安息帝國最為強盛的時期。

    安息帝國,又名阿薩息斯王朝或帕提亞帝國,是亞洲西部伊朗地區古典時期的奴隸制帝國。建於公元前247年,開國君主為阿爾撒息。公元226年被薩珊波斯代替。如果說安息帝國於公元226年被薩珊波斯代替是代表著安息帝國的終結的話,那麼現在的安息帝國,就是他們極盛時期階段。

    但實際上。所謂的安息帝國,其實就是華夏史上所記載的波斯帝國。

    我們大漢,一直來,對於中東地區的這些帝國,不管他們是否被什麼的部族統治,一般都統稱為波斯帝國。這一點,就有如大漢,我們不管是秦是漢還是後世的宋明,我們都有著一個華夏帝國的稱謂。

    而波斯帝國,就是歷經了許多個王朝的王國。

    歷史上波斯人曾建立過多個的帝國,如阿契美尼德王朝、薩珊王朝、薩曼王朝、薩非王朝等。全盛時期領土東起印度河平原、帕米爾高原,南抵埃及、利比亞,西至小亞細亞、巴爾幹半島,北達高加索山脈、鹹海。波斯興起於伊朗高原的西南部。自從公元前600年開始,希臘人把這一地區叫做「波斯「。直到1935年,歐洲人一直使用波斯來稱呼這個地區和位於這一地區的古代君主制國家,而波斯人則從依蘭沙赫爾時期起開始稱呼自己的古代君主制國家為埃蘭沙赫爾,意為「中古雅利安人的帝國「。

    現在,安息帝國的帝都,位於後世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附近的地方。

    現在,安息人已經佔領了整個伊朗地區,以及,部份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區。

    可以說,現在的安息帝國,他們不僅是領土版圖大,連他們的軍馬兵力,亦是處於一個極盛的時期。其帝國,怕也將會成為大漢向羅馬帝國發起遠征的最大的絆腳石。

    但是,現在安息帝國卻還沒有與漢軍正面相對,他們現在,恐怕也不會將目光放在東方的大漢這裡,而是將目光放在與羅馬帝國的戰爭當中。

    現在說這些,是說,大漢的對手,已經不再是貴霜帝國,而是波斯帝國。

    迦膩色伽蘇韋在劉易的命令之下,率二十萬由那些已經對韋蘇提婆充滿了仇恨的貴霜俘虜兵組成的大軍向木爾坦進發,另外,從民間徵召組建起來的另外十萬印度軍,則作為後勤補給的軍馬,攜帶著糧草隨後出發。

    當軍方面,僅只是讓關羽、孫策等將,各率一軍作為後軍,以接應為名,實際是作為督管這三十萬的印度大軍而出征。兩軍人馬五萬人,慢慢的,遠遠的吊在印度軍團的後面。

    大軍先向西部平原進發,到了薩達萊傑河之後,再向南轉進。

    其實,德里往西方向,漢軍並沒有出兵肅清那些地區的貴霜軍馬,並沒有馬上將那些地區納為大漢的統治地區。因為從德里往西,一直到達後世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蘭堡的地區,大多都是平原地帶,並且是太過廣闊了,以漢軍現在的兵力,一時難以控制那麼大的地區。如果漢軍要向西進軍的話,那就得要佔領伊斯蘭堡等地區。如此的話,也就等於在沒有解決貴霜帝國整個帝國地區之時,就要面對更多勢力的抵抗,所以,劉易暫時沒有打算向西出兵。

    如此一來,迦膩色伽蘇韋所率的二十萬印度軍團,在離開德里往西約五十里左右開始,他們就得要一路攻擊前進。

    不過,因為離德里太近,原來的貴霜軍馬,都被漢軍打怕了,大多都逃的逃,走的走。迦膩色伽蘇韋的大軍一到,那些地方的便直接被收歸大漢所有。

    直到大軍離開德里百多里之外,才有原貴霜帝國的軍馬與迦膩色伽蘇韋的印度大軍發生了戰鬥。

    那些都是脫離了韋蘇提婆的控制的貴霜軍馬,他們,大多都是抱著饒幸的心態,想佔得一城一地自立為王的。當然,更多的是,他們既想要脫離韋蘇提婆的控制,但是,他們除了暫佔一些城鎮立足之外,卻也沒有其他地方可供他們落腳,想要繼續往更遠的地方撤離,那麼就等於是要投入別的部族勢力之下。一般情況之下,他們是不會那樣做的,他們寧願守著一城一地,都不願意前往投靠別的部族勢力。

    這一種情況,與大漢的情況是原全不同的。如果是在大漢,各個諸侯勢力之間互相爭戰,其勢力之下的人馬,一旦在戰爭中失敗了,他們馬上就會投到另外的一個諸侯勢力的帳下。但在貴霜帝國,他們真的不能那麼做。

    因為,貴霜帝國之內,雖然名為一個統一的王朝帝國,可是,終究還是以部族為主的一個帝國。現在,失去了可以震懾所有部族的大月氏部族的震壓,那麼原本就不和的一眾部族,馬上就再次以各部族為主,各自擁兵自重。為了爭奪利益或是地盤,各個部族互相敵視爭戰。

    現在,雖然互相之間的爭戰並不是太過激烈,但是,有些仇怨,不是現在才有的,而是一些歷史遺留的問題。如果某個部族落泊了,不用他們前往投靠,其部族恐怕馬上就會被那些有仇怨的部族撲上來給滅了。所以,對於他們來說,前往投靠某一個部族勢力,那只是一個送羊入虎口的行為。一個部族依附另一個部族,那是自尋死路的行為。

    如此的情況,就造成了迦膩色伽蘇韋所率的印度大軍,不得不一路向前攻殺而去。

    他們不知道,或者說是漢軍或大漢官府並沒有向他們明言或指示吧。其實,如果那些貴霜舊部勢力,願意投降的話,他們大多都不會有性命之憂的。但是漢軍及官府不說,那麼印度軍團也好,還是那些貴霜舊部勢力也好,他們都是按他們所認知的戰爭狀態來行事。

    那些貴霜舊部,他們沒有想過只要投降就不會有事,而是一直都認為,他們一來不想不能掌控自己命運的前去投靠別人,將自己的命運交給別人來掌控,又不想再逃往木爾坦歸於韋蘇提婆的統治,如此,就唯有與來犯的敵人拚死相抗。

    而印度軍團呢,他們還以為那些貴霜軍馬是韋蘇提婆的軍馬,見到他們還會客氣?自己人多勢眾,見到就先滅了再說。

    如此一連數天,印度軍團一路攻城掠地,斬殺無數。

    若非迦膩色伽蘇韋有接到劉易的命令,不准隨便對一般的民眾下手,並且,面對敵人的時候,能抓活的就儘可能的抓活的,不能全殺。否則,這支滿腔仇恨的軍團,怕會一路屠殺而過。

    如此,大軍一路挺進數百里,還不到木爾坦一半的路程,居然被這支印度軍團俘虜了二、三十萬的人,當然,這當中不僅只是原貴霜軍士,有不少是一些部族的青壯。

    這些俘虜及青壯,被壓押回德里,然後會被送往緬甸為勞役。這個也算是意外的收穫吧,直接將那些被俘的青壯為勞役,不僅可以為大漢提供勞動力,還可以直接減少控制這些異族人的數量及人口增長。

    另外,印度軍團的軍士,當中有一部份軍馬雖然裝備了漢軍的一些較為精良的武器,但當中絕大部份的軍士,都是使用早前漢軍獲得的貴霜大軍的武器裝備。再加上,漢軍並沒有直接教會他們漢軍的作戰方式,如此,他們與敵人交戰的時候,還會採用他們原來的那些戰爭方式。

    要不,就是兩軍佈陣一起衝殺,看誰的軍馬更多,誰的軍士更強悍。也就是所謂的狹路相逢勇者勝吧。很直接,很暴力的正面交戰,真正的拳拳到肉,刀刀見血。

    而要不,就是攻防戰,一方守住城鎮,一方拚死的登城攻擊。在印度軍團攻擊一些相當較為險要的城鎮時候,印度軍團居然是直接用人去堆,硬生生的攻破敵城。這樣的攻城方式,讓印度軍團傷亡慘重。真正的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這還不到一半的征途,印度軍團居然就傷亡了近五萬人。(~^~)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2:36
第八百六十七章 木爾坦城下

    在貴霜帝國的叛逃軍馬幾乎都沒有多少戰鬥力的情況之下,印度軍團依然損失了近五萬的人馬,這傷亡數字是非常之高了。

    不過,對於迦膩色伽蘇韋等一眾印度軍團的統帥及將領而言,這樣的傷亡數字他們並不在意。畢竟在他們的戰爭印象當中,這樣的傷亡數字實屬正常。

    要知道,他們的每一次戰爭,幾乎都是短兵相接,拚死撕殺,出現大傷亡的戰鬥,他們也早就習以為常了。

    何況,在他們連連打了勝仗的時候,這一點軍伍的減員,他們就真的可以忽略不計了。因為他們就只是俘虜都捉了二、三十萬的青壯,另外還有不少女人。還有,也獲得了不少錢財之物。

    當然,這些貴霜女人及錢財,都要上繳給大漢官府的,這個,在他們誓師出征的時候,大漢官府方向就已經向他們講得很清楚。漢軍拿出武器裝備給他們,拿出軍糧給他們,又助他們成軍,所以,他們必須要聽從大漢的命令,起碼,他們戰爭所收穫的一切,都必須上繳給大漢官府。

    並且,那時候也跟他們說明了一些情況,因為並非他們印度軍團是如此,就算是漢軍亦同樣如此,一切繳獲都要歸公。但大漢官府也給他們承諾,他們打了勝仗的繳獲所得,漢軍會拿出一部份來給予賞賜,並且,他們在戰鬥當中的表現,也會按功勞獲得一定的賞賜。

    不管如何,大漢方面雖然很希望這些印度軍團能與敵人打得兩敗俱傷,但是,如果他們一直打勝仗的話也不無不可。印度軍團,尤其是現在的這二三十萬人馬,還是有可能將他們吸收為漢軍的正規軍的。只需要加強對他們的掌控,也不怕他們會翻得了天。

    之後再有幾天的時間,迦膩色伽蘇韋總算是率著他那還剩下二十多萬的印度軍團,殺到了木爾坦城之下。

    身處木爾坦城的韋蘇提婆,他自然早便知道有一支由他的貴霜人所組成的軍馬向他攻擊而來。不過,他的探子探到,似乎並沒有發現有漢軍的蹤跡,如此頓時讓他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要知道,韋蘇提婆現在早怕的就是漢軍。那天他親眼所見,看到漢軍在他的貴霜大軍當中有如無物的屠殺著他們的軍馬,尤其是那漢軍中的大將,殺得他丟魂失魄。他一直都慶幸,當日在看到漢軍勇不可擋之後,他趕緊率軍回城,要不然,他都不敢保證自己現在是否能活著逃出貴霜帝都。

    這一次,如果是漢軍前來攻伐他的話,他恐怕真的不敢接戰,早早就率軍逃離木爾坦了。

    其實,在其屬下的一眾軍將大臣紛紛的叛逃了他之後,韋蘇提婆便感覺到在木爾坦不太安全。在他還只有這十多二十萬軍馬的時候,難以達到他預想的重整旗鼓,重新組建貴霜大軍與漢軍對抗的目的時候。他也知道自己的大勢已去,知道自己留在木爾坦絕非長久之計。因為哪怕漢軍暫時沒有攻來,也難保在木爾坦四周的勢力對他虎視眈眈,若非他這個貴霜帝國的國王在貴霜當中還有一定的威望,恐怕那些背叛他的軍將都會率軍來攻擊他,想取代他的地位。

    韋蘇提婆很清楚,他如果還想安生的話,就必須要盡快與安息帝國取得聯繫。

    但可惜,早前他的貴霜大軍與安息帝國方面聯手打了一場勝仗之後,安息帝國的軍馬已經回師,返回安息帝國的都城,聽聞,安息帝國正準備與西方的羅馬帝國開戰。如此,韋蘇提婆知道,他在短時間之內,肯定難以獲得安息帝國方面的扶持。

    為此,他不久前已經派出了使者,趕去安息帝國帝都,求見安息帝國的國王。韋蘇提婆對於安息帝國是否會扶持他的事,心裡還是有點信心的。

    因為韋蘇提婆相信,安息帝國也絕對不想看到在自己帝國的東邊又出現了一個強敵。他派去的使者,會將漢軍來到了他的貴霜帝國之後的一切,原原本本一五一十的告訴安息國王。他相信,只要安息國王獲知自己貴霜帝國的情況,他肯定不會坐視,難以安睡。到時候,肯定會派人前來與他聯繫。只要聯繫上了,那麼就好辦了。

    如果背後有了安息帝國的支持,韋蘇提婆就可以在安息帝國的地方隨意行動。但現在嘛,他很想先率軍進入安息帝國的領地,但是他還不敢,因為沒有獲得安息帝國方面的准允,他私自率著十多二十萬軍馬進入安息帝國的領土,那麼就怕會被安息帝國方面視為對他們的挑畔。到時,不用漢軍打過來,安息帝國的軍馬就有可能會滅了他。

    現在,韋蘇提婆還留在木爾坦城,主要的目的,就是等安息帝國方面的消息。

    對於韋蘇提婆來說,他現在真的是極為喪氣,因為他好不容易奪得貴霜帝國的王位,並且在他的勵精圖治之下,統治貴霜帝國十年,好不容易,才讓貴霜帝國強盛起來。本來打算,在有生之年,儘可能的將貴霜帝國發展成天下第一強國,要比安息帝國、羅馬帝國都要強大。

    摩拳擦掌,信心滿滿,可謂意氣風發。但天降橫禍,突然冒出來的漢軍,當頭一棒,將他所有的雄心壯志都打擊得頃刻間化為烏有。自己的大軍敗了,帝都丟了,原本唯他之命是從的一眾帝國大將,背叛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讓韋蘇提婆有點意志消沉。那什麼的重整旗鼓的念頭,早已經沒有了。現在,他倒是希望,安息帝國方面能夠容納他,順便為他奪回貴霜帝都,然後讓他在貴霜帝都做一個安樂王。他很清楚,安息帝國方面,如果當真的要出兵為他收復貴霜帝都的話,那麼就等於是貴霜帝國都歸於安息帝國的統治了,他這個原貴霜國王,自然得向安息國王稱臣,如此他自然不能再稱王了。

    但如此也好,也總好過讓他朝不保夕。

    如今,對於那些原本是他的軍士,是他的子民的印度軍團殺到了他的木爾坦城下。

    韋蘇提婆卻沒有太過緊張,相反,他有點激憤。

    雖然說,虎落平陽被犬欺。可是他現在在名義上,還是貴霜帝國的國主。那些背叛了他的貴霜大將、權臣等等,也一樣坐擁重兵,但是卻都沒敢來打他的主意。而區區一個被流放的排不上號的貴霜王子,居然敢率軍來挑畔他?

    感覺到自己的尊嚴被踩,心裡極為憤怒的韋蘇提婆,當即調動自己的軍馬,開出城去,要與印度軍團決一死戰。

    這一戰,是為了自己的尊嚴而戰!

    印度軍團,因為有二十萬原來的貴霜將士而組建起來的軍馬,儘管已經不夠二十萬人馬,可是,由於將士們對韋蘇提婆充滿了仇恨,所以,戰意士氣很高漲。

    一眾軍將,在城下叫陣。

    氣不過的韋蘇提婆,親率大軍出城,布軍陣於木爾坦城下。

    韋蘇提婆在一眾親將親衛的擁護之下,直接拍馬到了兩軍陣前。

    「見到本王還不都跪下!」韋蘇提婆此際倒是王威凜然,面對著原本是自己的士兵,他有一種天然的威凌感。

    「漢人漢狗,無故攻掠我們貴霜帝國的土地,殺我們貴霜子民,奪我貴霜帝都,欲滅我貴霜一族,你們,居然反而投靠了漢人?認賊作父,幫著漢人來攻打本王的城池?你們,還是貴霜人嗎?」韋蘇提婆畢竟是國主,面對這些本是貴霜帝國的士兵,他可以站在下個道德的制高點上來斥責這些印度軍團的將士。

    對於韋蘇提婆來說,如果能夠勸降策反這些已經向大漢投降的貴霜軍馬那就最好不過了。如此,可讓他一下子多了十多二十萬的精銳之師。而有了這十多二十萬的精銳之師,那麼他也就可以憑著這突然增強的實力,向那些不聽從他的號令的貴霜大軍進行威嚇,再不聽從他的這個國主的命令的話,也有實力出兵去聲討他們。

    反正,如果能策反這些貴霜原軍馬重投於自己的帳下,韋蘇提婆就多幾分保存自己的力量。

    「混蛋!你才是狗賊!」

    「韋蘇提婆!你這個天殺的,不得好死!」

    「韋蘇提婆!還我家人來!」

    ……

    韋蘇提婆的現身,卻等於是點著了一個油桶,剎那之間,整個十多萬的印度軍團的軍馬,人人都無比的憤怒激動,忍不住齊齊的出言痛罵這個曾經的貴霜國王。

    這個時候,若非經歷過這近十天的戰鬥,在這支印度軍團當中,多少都形成了一定的紀律性。那些統軍的軍將,也在通過近些時日的戰場拚殺,打出了一定的威勢,總算能夠壓得住陣腳,能夠制得住軍馬,要不然,恐怕有些印度軍團的士兵,在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的情況之下,早失去理智沖上去要殺了韋蘇提婆。

    而韋蘇提婆也沒有想到,這些原本是他的貴霜士兵,居然會齊齊的對他喝罵,一時間,他還真的被這些群情洶湧的場面給弄得呆住。

    好半晌,他才回過神來,臉色一陣青一陣白。

    「好好……爾等竟然敢如此對待本王?待本王的精銳之師擊敗了你們,有你們哭的時候!」韋蘇提婆提氣大聲喊出,勉強壓住了一陣陣的瓜噪。

    「呵呵,事到如今,沒有想到韋蘇提婆你還如此猖狂,大言不慚!」迦膩色伽蘇韋排眾而出,對著韋蘇提婆笑道。

    這個時候,迦膩色伽蘇韋整個人都感到有點飄飄然。

    因為曾幾何時,他能夠如此與高高在上的貴霜帝國國王對話?也曾幾何時,他正是因為韋蘇提婆的原因,他被牽連,被流放到荒涼的北方去。

    一個排不上號的貴霜王子,終於翻身做主人,可以與這個落泊的貴霜國王平起平坐的平等對話,這個,真的讓迦膩色伽蘇韋感到無比的快意。

    「你是誰?敢如此跟本王說話?」韋蘇提婆兩眼一寒,盯住這個慢慢策馬向自己走近的將領。

    「我是誰?我們的國王還真的有些健忘啊。」迦膩色伽蘇韋用一種白痴一般的眼神,帶著點嘲弄的對韋蘇提婆道:「當年,小王只是一個混吃等死的人,對你的王權根本就沒能形成任何的影響及威脅,何況,你根本就不認識我,也沒見過我。只不過是聽了一些人的饞言,便將小王流放。對了,在漢軍向貴霜帝都進攻之前,不是有送了信給你嗎?是小王親筆所書的勸降信。」

    「你是迦膩色伽蘇韋?這個死剩種?」韋蘇提婆想起這個傢伙是誰了。

    「死剩種又如何?你不識事務,總歸是要被滅的。到時候,剩王敗寇,誰是死剩種,還真的很難說。」迦膩色伽蘇韋一點都不生氣,他反而很想看看韋蘇提婆這個國王的難看的臉色。

    他故意又氣韋蘇提婆道:「看在都是貴霜人的份上,只要你宣佈向大漢投降,小王就給你一個機會,一個可以全屍而亡的機會。嗯,你帳下的軍馬,可以不計較,饒他們一個活命,但是你嘛,你這畜生,居然敢下令自己的貴霜軍馬洗掠自己的貴霜民眾,給帝都的貴霜人帶來了極大的傷害。所以,就算是小王有心想也要饒了你,可是,這二十萬的貴霜兄弟怕不會答應。」

    「放屁!找死!」

    韋蘇提婆嗆的一聲,抽出了一柄重劍,指著迦膩色伽蘇韋喝道:「有本事的,就別多言,來來,跟本王一戰,看我不斬了你!」

    「跟你一戰又如何?萊德大師,他就交給你了。」迦膩色伽蘇韋面對韋蘇提婆的挑戰,卻扭頭讓一個在身後的將領出來。

    迦膩色伽蘇韋的武力不怎麼樣,自然不可能是學有佛門功法的韋蘇提婆的對手,所以,他根本就沒有想過要親自與韋蘇提婆動手。

    「萊德大師?」

    另一邊,韋蘇提婆卻吃驚的盯著從迦膩色伽蘇韋身後慢慢出來的人。

    「你、你們佛教也向大漢投降了?你、你們怎麼能如此對待本王?」韋蘇提婆認識這個萊德大師,原是佛門高手之一。看到他居然在迦膩色伽蘇韋軍中,真的讓他嚇了一跳。(。)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2:36
第八百六十八章

    既然在迦膩色伽蘇韋軍中看到了萊德大師,那麼就證明,原來與他貴霜帝國,與他大月氏部族互相依存關係的佛教已經徹底的背叛了他,完全投向了大漢。

    這個現實,讓韋蘇提婆感到無比的恐慌。因為在貴霜帝國,沒有誰能夠比他對佛教的能量更加的清楚了。

    他知道,佛教最恐怖的並非是其佛門的一眾高手,而是他們的那種教化世人的教義。一直來,貴霜帝國的王室,一方面要依重佛教的高手來輔助他們鞏固其王室對貴霜帝國的統治,另一方面,貴霜帝國的王室也不敢輕易的讓佛教自由的發展。

    因為歷代的貴霜帝國的國主,都很清楚,一旦任由佛教發展,那麼到時候其佛教的勢力,必然會比他們貴霜帝國的王室更加的有影響力,會嚴重的影響到他們貴霜帝國王室在貴霜帝國的地位。到時候,要不,就是他們貴霜帝國的王室全都靠向佛教,讓貴霜帝國成為一個真正的佛教王國,否則,他們貴霜帝國王室就必然會走向衰落甚至是滅亡。

    佛教的教義,一方面的確可以教導世人從善,但另一方面,卻又相當的迷信,通過其佛法教義,能夠將他們的佛門中人朔造成神,讓世人萬民膜拜,弄得人間人人都奉其為神旨。

    韋蘇提婆不知道大漢為何會獲得佛教的投誠,不知道大漢將會如何處置與佛教之間的共存關係。但是他知道,那些都已經與他無關了,現在他只會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擔憂。

    「大王,萊德已經不是佛門弟子了,目前的身份是迦膩色伽蘇韋將軍的隨將,只會唯將軍之命是從。」同樣與迦膩色伽蘇韋一樣身披戰甲的萊德對韋蘇提婆合什,表明了身份及態度。

    「這、這麼說……你們佛教的弟子會向本王出手?迦葉摩羅國師知道這樣的事嗎?」韋蘇提婆有些難以接受,質問萊德道。

    「大王,萊德敬你曾與我們佛教關係的確不錯,所以,這一次見面,還願意與你談話。但是,請你以後不要再談及我師父,因為你太讓我師父失望了。」萊德道:「大王你下令部下軍馬洗掠帝都的事,便說明大王你棄正入魔,一個命令,讓帝都數十萬平民死亡,你的所作所為,也已經和我們佛教教義背道而馳。所以,你不再配提我師父的名字。」

    「本王……」韋蘇提婆張大嘴巴,卻沒法再說下去。

    「萊德將軍,何必與他再說太多?」迦膩色伽蘇韋在旁恨聲道:「就算拋開本將軍與他之間的一些恩怨,但他韋蘇提婆也已經是我們貴霜帝國的罪人!如果不是他的一己之私,又怎麼會使得我們貴霜帝國傷亡了那麼多人?在漢軍進入我們貴霜帝國之時,本將軍已經應大漢皇帝所托,書寫勸降信送給了他,在信中,本將軍已經向他說明,漢軍其實只是本人邀請前來,助本人聲討貴霜王室,還本人一個公道而已,而漢軍對貴霜帝國,其實並無惡意,只從漢軍入境以來,一直來,對我貴霜民眾秋毫無犯,並且,還幫助我等生存困難的貴霜民眾重新生活。單從這方向來說,我們貴霜民眾,更加歡迎大漢前來統治我們,這總好過要比你這國主,居然下令洗掠自己所治的都城民眾更好得多了。是你,讓我們數十萬貴霜將士無家可歸,是你將我們數十萬貴霜將士的親人都殺害了。你,韋蘇提婆,簡直就是罪大惡極!天理不容!」

    「殺殺殺!」

    「殺了韋蘇提婆,為我們的親人報仇!」

    「老子恨不得將他挫骨揚灰!將軍,下令吧!」

    韋蘇提婆責數著韋蘇提婆的罪狀,激起了後面十多萬印度軍團的憤慨,一時群情洶湧。

    「迦膩色伽蘇韋將軍說的對,韋蘇提婆,現在,你要不,就是向我軍投降,聽候大漢官府對你的罪狀的審判,到時候,本將軍或可向大漢皇帝為你求求情,讓你少遭活罪,得留全屍!」萊德也不再對韋蘇提婆有什麼的好臉色了。

    他現在,整個佛門,都要依附大漢才能生存,自然得要忠於大漢。如果與韋蘇提婆牽扯太多的話,在這人多眼雜,一旦讓人打小報告,他也很難解釋得清楚。

    有一點,他也非常明白,他們佛教與韋蘇提婆的一切都已經成了過去,此際,和他只有你死我活。

    韋蘇提婆聽完後,神色數變,他不由有點怯意的左右四看了一下,但很快就又神色一厲,眼神堅定了下來。

    他自己也很清楚,現在再跟大漢談什麼的投降是不可能的了。何況,現在來攻擊他的也不是漢軍,而是迦膩色伽蘇韋所率的軍馬,看這些軍馬群情洶湧的情況,他並不覺得這些軍士會放過他。

    「哼!想要本王的命?恐怕你們還沒有那樣的本事。另外,萊德,本王也告訴你,別以為貴霜帝國就是你們佛教的天下,如果沒有我們貴霜王室,沒有我們大月氏部族收留了你們佛教,恐怕你們早就被滅了,今天,本王便讓爾等看看本王的厲害!」韋蘇提婆冷哼一聲,猛的一招手向前一揮。

    「將士們!這些叛軍,他們不僅背叛了本王,連他們的祖宗都背叛了,居然認該死的漢人為主。如今,居然還敢來向我們叫板。我們貴霜大軍,或者不是漢軍之敵,可是,這些該死的背叛者,我們還有必要怕他們嗎?都給我衝!殺啊!」

    韋蘇提婆手上的重劍再一揚,下令讓全軍向印度軍團殺過去。

    韋蘇提婆現在,約有二十來萬的主戰軍馬,而迦膩色伽蘇韋,他原本的二十萬主力軍馬,折損了不少,兵力已經不足十五萬了,另外的十萬青壯軍,他們是後勤部隊,並沒有如何參戰,所以,損失並不大,但他們現在還沒有來到,還在後面護送糧草而來呢。

    所以,這一場戰鬥,其實就是韋蘇提婆的二十多萬的大軍對迦膩色伽蘇韋的十五萬左右的印度軍團。

    現在還追隨韋蘇提婆的軍馬,要不就是一直追隨韋蘇提婆的最為忠誠的軍將軍士,要不,就是他的本部大月氏部族的軍馬,要不就是因為一些利益的關係,不得不與韋蘇提婆捆綁在一起的軍馬。

    這些軍馬,與韋蘇提婆的確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此際,他們並沒有半分遲疑,當韋蘇提婆下令讓他們向印度軍團發起進攻的時候,全軍轟然一聲,大聲喊殺著,向印度軍團衝殺過去。

    兩方軍團的作戰方式都是差不多的,都是他們貴霜帝國一般的戰爭場面。

    旗手揚旗,鼓手擂鼓。

    步軍騎軍齊出,分批次的向前衝鋒。

    韋蘇提婆的軍馬方面,他們雖然見識過了漢軍的弓箭齊射的威力,但是,他們暫時卻沒有那樣的能力及條件來學習漢軍的弓箭大陣的作戰方式。所以,他們的軍中,雖然也有不少弓箭兵,但是大多都是零零散散的射向印度軍團當中。

    同樣的,印度軍團組建倉促,再加上,漢軍根本就沒有將漢軍的一些作戰方式刻意的傳授給他們的打算。除非這些異*團將來能完全融合進大漢,又或者,整個印度的民眾,都已經從文化上漢化,完全認可是他們是大漢的一份子之後,漢軍才會將這些印度軍團納為漢軍的正式編制的部隊。

    所以,他們也跟韋蘇提婆的軍馬差不多,一邊喊殺著衝鋒,一邊由一些弓箭兵不停的向對方軍馬當中施放亂箭。

    另一面,韋蘇提婆在發出進攻的命令之後,他就急忙的在親兵親將的護衛之下,慢慢的退後。並且,一隊親兵快速突出,與迦膩色伽蘇韋及萊德等一眾印度軍團的人戰到了一起。

    迦膩色伽蘇韋的戰鬥力的確不怎麼樣,他只是一個普通的流放王子,武力都不足五的渣渣,所以,別看他方才面對韋蘇提婆的時候表現得很是囂張,但真的打起來,他也是得要靠人保護的主。

    萊德本來是想第一時間殺過去,將韋蘇提婆留下來的,但是,為了保護迦膩色伽蘇韋,他也只能眼看著韋蘇提婆被他的親兵護著撤後。

    兩軍相隔不遠,片刻功夫,雙方的軍馬轟然一聲衝撞在一起,頓時人仰馬翻。

    一方,是為了保命,另一方卻是為了報仇。

    所以,都拼了命。

    而雙方的軍士,在短兵相接之後,並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戰鬥馬上就呈白熱化,激烈化。

    只見,雙方的軍士,怒吼著向對方砍去,很原始的搏殺,你一刀來我一刀去。互相砍得鮮血橫飛,慘叫陣陣。

    當然,更多的兵器相激的叮叮噹噹之聲,這樣的戰鬥,的確讓人很無語,他們真的沒有什麼的戰技,都是依靠各自的蠻力,將對方擊倒在地。

    當中,個別的一些武將,才會有一些戰場殺敵的武技。但是,也大多都是一些騰挪閃避,算不上是太高明的武技。

    倒是藏在雙方軍中的一些高手,其殺敵的招數,並不比漢軍中的那些高手差多少。

    當中,居然還有不少應該是一流武將,偶爾,居然還能迸發出殺氣,將圍攻他們的士兵瞬間擊殺。

    很血腥的戰場,片刻功夫,雙方都不停的傷亡減員,一時難分勝負。

    戰鬥從早上開始,一直撕殺到下午。

    而戰場,從開始雙方的軍陣,到混戰之後,雙方的軍士都糾纏到了一起,遍佈了方圓二十多里的區域。

    如果漢軍的軍將在這裡看著,肯定會覺得很無語。這些貴霜軍馬的戰爭,就真的有點像一群街頭流氓在打群架一般。他們的軍士互相之間,基本就沒有什麼的配合。

    一般來說,大軍團的戰鬥,其軍陣越嚴密越好,在戰鬥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握成一個拳頭,儘可能的將軍陣縮小,如此才更方便用力去殺敵。

    可是,這些貴霜軍團,開始戰鬥的時候,雙方的軍陣都似模似樣,但是,一經開戰之後,就完全亂了套。若非雙方軍士都有著一些分辯敵我的象徵,一眼就能看出是哪一方的人,否則,恐怕殺著殺著,都難分敵我了。

    很混亂的戰鬥場面,除了更加的血腥之外,真的泛善可陳。

    可能是報仇的動力更強一些,最終,還是印度軍團的士兵佔據了一定的上風。

    單獨撕殺的印度士兵,他們每一個人都能迸發出一股力量,不說能以一擋十,基本上以一敵二還是有可能的。

    因為,這些印度軍團的士兵,他們在殺敵的時候,是不會顧及自身的安危的。畢竟,他們的家人妻小,都被韋蘇提婆下令給禍害了。他們,無家可歸,孤身一人生無可戀。所以,仇人見面分外眼紅,一經與對手接戰,就是不死不休。

    許多印度軍團方面的士兵,他們完全是不顧死活的撲上去,先以傷換命,擊殺了一個敵兵之後,深感為自己被害的親人報了仇,這個時候,殺一個回本,殺兩個就算是對得起自己的親人在天之靈了。

    一開始,韋蘇提婆的軍馬要比印度軍團的軍馬多出大大數萬人馬,所以,一開始很難看察到戰場的真實情況,但是戰鬥了小半天之後,韋蘇提婆才發現,他們的人馬,似乎被打得節節敗退,再凝視一看,卻發現自己的軍馬居然不及對方的印度軍團多了。

    看到這樣的情況,韋蘇提婆的心一直往下沉,心裡慌亂不已。

    這可是他賴以生存的根本啊,原本可以勸降這些貴霜軍馬重新追隨自己。也想過,就算跟這些原本自己的部下軍馬交戰,自己這方也可以輕易的戰而勝之。

    可沒想到,居然會是如此,自己軍居然不敵對方。

    戰鬥打到現在,戰場上已經倒滿了屍首,他的人馬,已經不多了。

    整個戰場上,倒著的人要比站著人的多。

    雙方軍馬,估計都不會有一半的人還能站著。

    這就是貴霜軍團的戰爭。(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2:37
第八百六十九章 取得木爾坦城

    韋蘇提婆的心在瀝血,這些都可是他日後賴以生存的軍馬啊,經此一役,一下子折損過半。

    現在可不是以往了啊,以往他是貴霜帝國的國王,只需一聲令下,天下貴霜軍馬莫敢不從。只要他下一道王令,馬上就可以召集起百萬大軍,一般的戰爭,損失十來萬人馬那只是小意思,不傷皮毛。

    可現在,還忠誠於自己的軍馬,還願意聽從自己號令、願意追隨自己的人馬,就只有這麼一點了啊。

    而讓他感到更不可思議的是,那些原本亦是他的部下貴霜軍馬,此際的戰鬥力居然還略比他的貴霜最精銳的軍士強上不少。尤其是,他看到了與自己軍搏殺的那些貴霜士兵,居然人人不畏死亡,每一個都拚命的拚殺,完全是置生死於度外,似全都抱著一個與自己軍士同歸於盡的決心。

    這怎麼可能?如果他們當初能夠如此拚命,拚死的跟漢軍搏殺的話,他的百多萬貴霜大軍又豈會敗得如此快如此慘烈?

    這個,韋蘇提婆不知道,一個,其實並非是他的貴霜軍馬不精銳,跟漢軍戰鬥的時候,也並非不用命。只是,實在是漢軍太過厲害,他的貴霜軍馬,在沒有與漢軍短兵相接之前,便已經被漢軍的弓箭等遠程殺傷武器擊殺了太多的貴霜士兵,直接讓其軍空有一身能耐,卻沒有辦法施展其一二。其軍傷亡數字太大,從而也直接讓其軍的戰意士氣大降,如此自然不會是漢軍的敵手。

    其二,現在被大漢組建起來的這支印度軍團,他們心裡充滿了對韋蘇提婆的仇恨,被韋蘇提婆一下子害得他們如此多的貴霜士兵家破人亡,他們焉能不仇視韋蘇提婆?仇人在眼前,他們還不都殺紅了眼?這些被仇怨矇蔽了雙眼的印度軍團的士兵,他們就只一心要斬殺在他們眼前的敵人,這種要與對方同歸於盡的一往無前的氣勢,絕對是無可匹敵的。

    初時,韋蘇提婆方面的軍馬因為比印度軍團的軍馬多出不少人馬,所以,從戰鬥場面上去看,似乎兩軍殺得難分難解。而現時,當韋蘇提婆的軍馬折損大半之後,再看戰鬥場面,就可以看得出,韋蘇提婆的軍馬,已經被印度軍團殺得節節敗退。

    見到這樣的情況,韋蘇提婆知道,如果再打下去,他的軍馬恐怕全得要交待在這裡。如此,他儘管不情願,但也不得不鳴金收兵,率其殘軍退回到木爾坦城去。

    相對於大漢來說,西方地區的城池,除了一些特別的帝城王城主城之外,一般的小地方大多都不會有防守嚴密的城牆的。不似大漢,在古時候,一般的一個縣級的城,就具備了很完善的城牆,完善的防禦體系。一個縣城,有那麼幾百一千的軍馬,就可以阻擋得了數倍甚至是十倍以上的敵軍的進攻。

    就似是漢軍進入了貴霜帝國之後,在奪取了貴霜帝國北方的那麼廣闊的地區,之所以漢軍能夠一路所向披靡,根本就沒有可以抵抗得了漢軍兵鋒的抵擋。這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貴霜帝國北方地區,居然就沒有一座真正的像樣的城池。

    不過,現在的木爾坦城,倒是一座有著完善城牆的城池。韋蘇提婆率殘軍退進城去之後,關起了城門,派軍士到了城頭上去守住,如此便阻住了印度軍團的進攻。

    可能也是因為缺少城池的關係,所以,在貴霜帝國,甚至是整個西方,如果有一座城牆完整的城池,那麼就基本可以確保這個勢力的高枕無憂。另外,西方的帝國,許多時候,都是從他們的主城開始發生政變動亂,才能順利的奪權成功,才能改朝換代成功。

    換句話來說,在西方的帝國,極少有從外部攻破堅城的案例。要不然,那一次木馬屠城記就不至於成為一個經典故事流傳於後世了。

    究其原因,就是相對於大漢的戰爭智慧來說,西方的戰爭,就顯得比較愚笨了。面對一座城池,他們要攻城的話,還真的沒有太多的辦法。

    西方的攻城戰,估計最多就是懂得製作雲梯,一些撞城車,針對城門撞擊的撞車。至於別的,如投石機,估計還沒有發明出來,又有如利用勾繩攀爬上城頭,目前為止,在貴霜帝國似乎還沒有發現在這樣的物件。那什麼的樓兵車等等,就更加沒聽說過了。

    還有就是,攻城戰太過慘烈,主要是在剛開始攻城的時候,攻城方的犧牲太大,這個與戰場上兩軍衝殺的慘烈是完全不同的。那是自己沖上去送死一般,所以,一般的情況之下,沒有內應,沒有充分的準備,西方的戰爭,極少會發生激烈的攻城戰。

    起碼,現在的印度軍團,在他們還沒有全面獲得漢軍的扶助支持之前,他們面對這樣的一座有著完善良的高高的城牆的木爾坦城,他們還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

    這樣,印度軍團就沒能一鼓作氣,將整個木爾坦城都攻下來。

    這樣的戰爭,如果沒有意外,韋蘇提婆據城死守,只要他在城內沒有彈盡糧絕,那麼他就很有可能據此城守住。印度軍團想要攻取木爾坦城的話,就憑現在還只剩下數萬還可以作戰的人馬,他們是不可能攻得下來的。

    當然,哪怕是加上他們那十萬的後勤軍隊,甚至大漢官府方面,再派來一二十萬的印度軍團來給他們。他們也很難在短時間之內攻得下來,沒有幾個月以上,他們休想奪得下木爾坦城。

    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韋蘇提婆守城不到三天,他居然又主動放棄了木爾坦城。他率著餘下的貴霜軍馬,於半夜時份,突然打開了面對印度軍團另一面的南城門,突然打開城門,全軍望東、南方向逃竄,連夜一路逃進了屬於巴基斯坦地區的高原地帶。

    而印度軍團方面,在韋蘇提婆率軍逃離了木爾坦城之後,他們都還不知道木爾坦已經成了一座空城,直到他們在天亮之後,發現木爾坦城居然沒有了軍馬的跡象,派人察看之下,方知道韋蘇提婆率軍逃了。

    這樣,木爾坦城就落入了印度軍團的手裡。

    而韋蘇提婆為何要如此突然逃了去?這個,最主要的是他的確沒有信心繼續留在木爾坦城與印度軍團周旋。今時不同往日,如今他缺少足夠的支援,讓他困守一城的話,他真的沒有信心。

    何況,更加雄壯的貴霜帝都,他都沒敢死守。因為他親眼見識到了漢軍的攻城器械的厲害,他並不認為城池能夠阻得住漢軍的攻擊。

    而攻到木爾坦城來的雖然是印度軍團,但是印度軍團的背後,卻站著漢軍。哪天,當漢軍也殺到木爾坦城之時,便是他韋蘇提婆滅亡的日子。

    可以說,韋蘇提婆的確就有如一隻驚弓之鳥,印度軍團的那十萬後勤軍伍運送物資到達木爾坦城的時候,韋蘇提婆還以為是漢軍的軍馬來到了。如此,他才慌張的趁夜色率軍逃離了木爾坦城。

    當然,他如此急著逃離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他派出去拜見安息帝國的使者終於回來了。使者成功的見到了安息這國的國王,並將漢軍進攻貴霜帝國,打敗了貴霜大軍,並將貴霜帝都都奪去的情報告訴了安息帝國的國王。

    安息帝國的國王聽了後,果然大吃了一驚。

    他現在,正在與羅馬帝國發生戰爭,如果在這個時候,突然有一個強敵從背後出現的話,從自己背後捅一刀的話,那麼他的安息帝國就危險了。

    不過,安息帝國的國王對於漢軍一無所知,而貴霜帝國的使者,所交待的事,卻也有些不盡不實。比如說,漢軍來自於遙遠東方的大漢,這一點,他倒是知道在東方有一個神必而有強大的國度,大漢王朝。可是,大漢帝國,為何會突然發軍攻擊貴霜帝國?大漢帝國又派出了多少軍馬?漢軍的戰鬥力如何?等等,那個貴霜帝國的使者,都沒能給予他比較清析的答案。

    所以,安息帝國的國王,他認為,現在並非馬上要出兵前往貴霜帝國支援韋蘇提婆。而是要先搞清楚狀況。

    畢竟,從安息帝國調動軍馬前往貴霜帝國支援韋蘇提婆,這個路程實在是太遠了,如此勞師遠征,如果沒有足夠的準備,肯定是難以成行的。

    再加上,安息帝國與貴霜帝國,從來就是不什麼的朋友,一直來,互相之間,都是處於一種僵持敵視的狀態。沒有理由,安息帝國平白無故,義不容辭的出兵幫助韋蘇提婆,不是麼?

    如此,他考慮過後,決定不會馬上發兵,現在他主要的是要並注與羅馬帝國的戰爭,而不是去關注現在還沒有與他發生衝突的漢軍。但是,為了更清楚的瞭解到漢軍,他便讓貴霜使者,回去見韋蘇提婆,告訴韋蘇提婆,如果他的確被漢軍打敗沒路過走的時候,可以到安息帝國的帝都去見他,他表示,很樂意歡迎韋蘇提婆的到來。

    韋蘇提婆就是獲得可以去安息帝國見其國王的邀請,所以,才決定宜早不宜遲,趁印度軍團還沒有正式困死木爾坦城,其漢軍還沒有攻殺到之前,早一步逃離,趕去安息帝國的帝都。

    至於印度軍團方面,他們經過與韋蘇提婆的大軍在木爾坦城之下進行了一場決戰,他們的軍馬再次折損過半,包括傷兵,已經不過十萬人馬。那一戰之後,還能繼續作戰的軍馬,就僅只有不到五萬人馬。如此,在當時,別說讓他們攻城了,就是讓他們圍住木爾坦城都嚴重的兵力不足。哪怕是加上後來趕到的十萬後勤部隊,也不足以攻城圍城。

    但幸好,韋蘇提婆逃離之後,讓他們不用攻城應試獲得了一座完整的城池。這個,也是韋蘇提婆吸取了當初逃離貴霜帝都的教訓,沒敢在木爾坦城縱兵劫掠並放火毀城了。一來,他是害怕遭受到木爾坦本城的民眾軍馬的抵抗。二來是害怕弄出太大的陣象,會引來印度軍團的追擊。所以,就選擇悄悄的撤離。

    在迦膩色伽蘇韋的印度軍團控制了木爾坦城之後,韋蘇提婆已經逃得無影無蹤,他雖然派出了一支騎兵追蹤,可是追到了韋蘇提婆的軍馬進入了巴基斯坦的高原山地去之後,他們也沒敢再深入的追蹤了。

    如此,迦膩色伽蘇韋便命令印度軍團在木爾坦城休整,等待大漢官府方面的下一步的行動命令。

    沒多久,關羽與孫策各率一軍共五萬漢軍進駐了木爾坦城,正式接管此城。

    再不久,劉易給關羽、孫策命令,讓他們兩將,以木爾坦城為中心,讓印度軍團向四周輻射,將以木爾坦城四周的地區勢力都肅清一遍。

    同時,經過大漢官府的努力,很快又從貴霜民間徵集到二十萬新編的印度軍團。將此二十萬調派到了木爾坦城,讓迦膩色伽蘇韋統一指揮。

    有了二十萬新力軍的加入,印度軍團四出作戰,滅了不少原貴霜帝國的一些叛軍勢力。同時,在印度軍團的強勢之下,收降了不少原貴霜帝國的軍馬,從中挑出十萬人馬,加入了印度軍團。

    這樣一來,印度軍團的總兵力,就達到了約五十萬人馬左右。如果計上犧牲了的十來萬人馬,印度軍團就曾共有六十萬的人馬了。

    劉易可能也看到了印度軍團的作用,讓印度軍團去打仗,自己漢軍在後面收取勝利果實,這種感覺不要太爽。

    尤其是,迦膩色伽蘇韋對大漢似乎真的無比忠心,完全是聽劉易之命是從。如此,劉易考慮過後,與一眾軍將商議,決定展開對整個貴霜帝國的攻佔。

    為了配合對整個貴霜帝國的攻佔及統治,劉易令趙雲、太史慈等,抽調回不少漢軍,組建了一支約有三十萬漢軍的大軍,一路尾隨在迦膩色伽蘇韋的大軍後面,收取被印度軍團所攻下來的地盤。

    很快,這場收取行動,就影響到了整個貴霜帝國。(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2:37
第八百七十章 完成對貴霜的統治

    劉易這一次遠征的目的很清楚,就是最少都要征服印度。{[〈((〔〔({<為漢軍大軍向西歐進軍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當然,這個基礎,可不是說出兵直接打敗了貴霜帝國的軍隊就算,那樣做是沒有太大的意義的。打敗了貴霜帝國對於現在漢軍而言,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

    劉易的所謂的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絕非就僅只是用武力去征服貴霜帝國,而是要統治這個貴霜帝國。

    讓整個貴霜帝國都與南洋地區,與現在的緬甸地區那樣,成為一個可以供大漢長足展的一個地方。

    如果說,南洋地區是大漢統治世界的嘗試性的地區,那麼緬甸地區,就是大漢正式遠征世界的一個前進基地。而印度地區,將來將會成為大漢面向世界的一個橋頭堡,一塊踏腳石。

    以後,大漢可以正常的飛展,不用劉易過多去操心了。那麼,印度地區,就將會是大漢的重點工作重心地。

    只需要將印度地區給統治、治理好了,那麼大漢也不必再從大漢調來太多的物資。單單是印度地區的展,就足可以支撐起大漢對世界的遠征所需要的所有後勤補給。

    所以,印度地區,對於大漢來說的確非常重要。經營好的,就是整個大漢之福。

    到時候,大漢並不需要什麼,最多就是組建一些新軍來加強大漢對世界各地的掌控。然後就只需要將那些願意遷到世界各地去的大漢子民遷來便可。甚至,那些想遷到世界各地去展的大漢子民,他們來時,可以什麼都不帶,只需要他們人來了,就能很快獲得他們所需要的一切想要展的東西。就可以很好的在異鄉安然的生活下來,慢慢的去展大漢的漢人人口數量,慢慢的,將世界各地都變成以漢人為主的一個世界。

    如今,出兵到現在,差不多一年了,已經打敗了貴霜帝國的大軍,佔得了貴霜帝國的帝都。所以,得要抓緊時間,現在漢軍要做的,就是收取整個貴霜帝國,並加以統治。

    漢軍現在,一共已經有了近兩百萬的大軍進入了印度地區。早前漢軍所控制治理的地區,已經慢慢的取得了地方原貴霜子民的認可,在大漢官府的統治之下,整個貴霜帝國的北方,已經慢慢的進入了一個展正軌。

    如此,在大漢官府開始適當的招收一些當地的原貴霜子民協助官府控制統治各地之後,漢軍分派在各地的軍馬,也就可以慢慢的抽調出來。

    藉著打頭陣的約四十多萬的印度軍團的氣勢,漢軍派出了軍馬,尾隨在印度軍團之後,一路收取了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那一片綠化帶。

    那一片從西到東的廣闊的綠色平原。其實是一片人口相當多,展也比較不錯的地區。

    當然,也一直來都很亂。可是,一些土地肥沃,氣候適宜的地區,總會是一些人人眼紅,兵家必爭的地區。

    但是,春風吹又生,不管如何亂,總要比那些環境氣候更惡劣的地區要好過得多了。

    因此,迦膩色伽蘇韋的三、四十萬的印度軍團,收穫頗豐。

    不僅為大漢奪取了無數的地盤,還讓大漢獲得了無數的人口,以及,無數的財富。

    這些,都讓後面跟著接收的漢軍無比的驚喜。

    為了統治所奪取的地盤,劉易也不得不再次增派軍馬,並派出了不少文官前往那些地區。

    因為戰線太過長了,並且,就與巴基斯坦交界,一些適合建城的地方,漢軍馬上就得要建城,並且留軍鎮守,還要組建大漢官府,對那些民眾進行治理。

    漢軍的大多兵力,暫時都放在那一帶地區了。

    另外,漢軍又派出了人馬,從貴霜帝國的北部,沿著海岸線一路向東收取貴霜帝國的領地。不久後,又將組建起來的三、四十萬的印度軍團派進去。

    還有,甘寧的水軍,也參與了配合6路進攻的漢軍收取整個貴霜帝國。

    這一次收取整個印度的戰爭,花了數個月的時間。

    直到翻過了另一個元年,周瑜派出軍將及軍馬,引著南洋軍團的百萬大軍來到了印度之後。

    整個印度才正式收歸於大漢的版圖。

    就這樣,整個印度地區,就有了近兩百萬的漢軍,以及一支百萬規模的印度軍團及另外一支亦有百萬規模的南洋軍團。這樣,整個印度地區,就有了四百萬的大軍。

    不過,軍馬看上去的確是很多,但是,暫時能抽調出來的漢軍卻真的不多。

    整個印度地區啊,漢軍必須要分派出去在各地坐鎮,先配合大漢官府對各地統治好之後,才能慢慢的抽調出來。

    如此一來,還能真正調動去戰鬥的軍馬,就只是印度軍團及南洋軍團。

    但是,劉易對印度軍團還是不太放心。所以,暫時不敢讓百萬的印度軍團集中在一起。暫時還是儘可能的分開他們,讓他們先配合著漢軍治理好地方再說。

    另外,南洋軍團的,對於這支南洋軍團,他們對大漢的忠誠度還是比較高的,但是,他們的戰鬥力卻有限,暫時也難堪大用。

    為此,劉易就讓這支南洋軍團,先到木爾坦城那一帶去駐守。提防西方的帝國會前來攻打,另外,派出他們,肅清那些藏在巴基斯坦的高原地區之內的一些強盜勢力,確保被大漢統治的那一帶的安全,不讓受到那些敵對勢力的破壞。

    不過,這些都在情理當中。只需要去做,就沒有什麼可以影響得到漢軍的進程。

    一切都在劉易的掌握當中。

    最讓劉易感到驚喜的是,不是奪取了整個貴霜帝國,也不是已經對整個印度地區建起了政權機構對其統治。

    而是周瑜在緬甸方面,通過日以繼夜的不停的開工,終於打通了一條從緬甸通往雲南地區的快通道。

    這條通道,直接穿過了無邊的森林,穿過無數大山。

    這不僅僅只是一條一般的通道。而是直接就是一條用石板或是青磚鋪就的一條快通道。其大道,足可以讓四架大馬車並排而驅。

    為了抓緊時間開通這一條通道。

    動用了無數的人力物力。

    周瑜不僅僅只是動用了他的部下軍馬,還從當地以及整個南洋地區徵召來不少民夫。以及,從貴霜帝國押送去的數十萬的俘虜勞役。

    其實單單是周瑜這個緬甸大都督,就一共動用了近一百五十萬的人力去修建這一條通道。

    另外,從雲南方面,黃敘等一眾還在雲南地區的漢軍軍將,在接到了要開通一條由雲南通往緬甸的道路時候,他又在大漢調來了約五十萬勞役。根據劉易給出的線路圖,開始修建通往緬甸的通道。

    不過,因為修建到那一大片茫茫的野人山大森林的時候,難以繪測從緬甸方面開來的通路的路線,生怕會修建錯了,白白浪費了許多人力物力。為此,他們就轉而在雲南地區修路,修建了一條通往西川的大路。

    原本,打算是先修一條通路到達兩廣地區的,但是,劉易考慮到,這個時期,兩廣地區還處於一個比較原始落後的狀態。先開通這邊的通路,對於大漢今後的展不是太過有利。所以,就先打通西川到雲南的道路。

    這個所謂的打通,只是在原有的一些道路的基礎上,將路基拓寬加大,並且鋪設上一些青石青磚等。使得道路寬廣平整。

    這樣,在平整的大路上,不僅跑馬更快,還可以拉著馬車飛行駛。到時候,大漢的人,要去到緬甸地區,那就快了。

    從緬甸到達雲南的,一共就是一千多里不到兩千里。路程這麼長,主要是因為有一些地區不能直直通行,難以直接開劈出道路,必須要繞路,還有一些大山,要開出一條婉自盤旋的山路通過,又或者,那些大山攔路,又不易開出大路通過的,就只能繞過去,繞出老遠。這樣,原本應該是一千多里的通道,完工之後,就有差不多兩千里了。

    但總的來說,開劈這一支通道,要比從雲南開劈出的那一條進藏的通道要容易許多了。

    反正,消息傳到了劉易的耳中,讓劉易真的感到很歡喜。

    要知道,雖然,劉易可以給這個時代帶來許多更先進的科技,他手上的太陽能手機裡面的百科全書,有著許多科技的核心技術。

    但是,這並不是劉易可以直接將那些後世先進科技帶到這個時代來的主要原因。

    因為,許多的先進科技,並不是現在的這個時代可以消化得了,並將那些劉易所掌握的科技轉化為這個時代所能掌握的東西。

    因此,許多東西,劉易必須要一步一步來。

    先從一些比較簡單的東西入手,慢慢的,深入淺出,讓這個時代的人,慢慢的,一點一點的去掌握。然後,劉易再將那些可以轉化為實際的科技拿出來。

    要不然,劉易現在就是站出來喊,我們人類可以飛,可以製造出飛機。可是,這有用嗎?

    所以,劉易要先慢慢的將那些科技系統的,慢慢的釋放出來,讓現在的時代的人慢慢的去學習,去掌握,再去研究。另一方面,劉易通過製造出一些可以讓這個時代的人接受的事物,來開拓這個時代的人的眼界及腦智。如弄出就是可以讓這個時代的人知道,原來人類是可以通過一些輔助的工具,達到如飛鳥一般,可以在空中飛行的。

    人類的眼界及智力被開,當有一天,劉易再讓人弄出了電,弄出了動機,弄出了更先進的合金技術。

    等等,一切的一切只要時機一到,那麼要製造出飛機來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所以,現在修路,其實還是用很原始的方法,基本都是用人力來開通的。

    但是,就是如此,居然也能在這短短的時間來,大半年的時間,就開通了這一條天路,開通了大漢走向世界的一條通天大道。

    劉易的確是為此相當的高興的。一想到,從緬甸回到大漢的雲南地區,如果是他的話,兩千里左右的路程,騎著白龍馬,憑著這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腳力,只須兩天的時間,或者是一天一夜的時間,就有可能從緬甸回到大漢。

    劉易有時候,還真的想策馬飛奔一回,感受一下在這條大道上飛奔的快感。

    當然,劉易也只是這樣想一想,想要體驗那種快感,得要以後才可以了。

    不過,劉易馬上派人,將自己的命令送回大漢。

    馬上讓朝中的留守官員,準備開始遷徙一批大漢的百姓到緬甸印度。

    這個遷徒漢人百姓的事,會先從一些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城鎮遷徒。

    當然,這是大漢的第一批移民他國生活的漢人。所以,為了刺激起他們對於移民異地的熱情,劉易要求,大漢官府,必須要做好那些自願移民異地居住的大漢百姓的善後工作。

    先,要解決他們現在所擁有的資產的轉移問題。

    其次,還要解決那些願意移民異地居住的百姓的留漢親屬問題。

    再者,就是要讓他們儘可能的輕裝上陣。不必要攜帶太多的東西。

    再後,還得要給予一些物質方面上的鼓勵。比如,如果是單身的大漢男人,只要他願意到緬甸、印度去居住,生活,展。並且,保證會在那些地區生活十年以上的。大漢官府承諾,會賜給他們一個當地的女人為妻。並且,每生育一個孩子,都會獲得一定的物質獎勵。

    當然,這些自願到異國異地去居住的大漢百姓,他們哪天想要回來還是可以的。大漢並不是流放他們,一切,都要他們自己願意。

    反正,他們去到異地,生活上不用太過擔心。他們一去到當地,就會馬上有大漢官府為他們安置住所,並會根據他們的生活技能,以及他們的志願,扶持他們幹一些營生的活兒。

    但是,大漢官府,在印度地區,並不缺少一些基本的勞動力,所以,會鼓勵漢人儘可能的經商。甚至,培養他們成為官府的管理人員,幫忙治理印度地區的印度人。(未完待續。)8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2:37
第八百七十一章 轉化財富

    所有願意遷徙到緬甸及印度去的大漢百姓,他們都會由官府統一安排他們的行程。[[ ?{<

    一時間,人滿為患的洛陽城,願意作為大漢第一批遷徙異地居住展的百姓就過了二十萬人,當中,有大半的大漢百姓,是一家數口人一起遷徙的。

    對於擁有近兩三百萬人口的洛陽城來說,願意遷徙的人口占據了其中的十五分之一,這個比例算是相當高的了。

    之所以會有如此高的遷徙比例。其中最主要的是因為大漢朝廷宣傳得宜,對於大漢將會進行大遷徙的計畫,其實早在很多年前,便已經由大漢新民報的報導當中透露了消息出去。當然,當時只不過是以一種分析評論的角度去講解大漢將來的展所面對的一些可能性。其中就有提到,因為大漢的一些城鎮,人口太過集中,必須會對城鎮人口進行遷徙的分析。

    這些分析當中,一個是眾整個大漢的全局面出,去講解漢人遷徙異地,將會對大漢的展強盛起到一些什麼的作用。另外,也從一個城市的民生角度去分析講解,城市人口過多,造成一個城市負荷運轉的許多不利於大漢展的因素。

    當初,分析這些原因的時候,當時的大漢百姓,對於那個全局觀的**大多都不太以為然的。但是,對於關係到城市民生的一些分析,大多數大城鎮的百姓都有點深以為然。認為講解得非常有道理的。

    其中就分析到,大漢的城鎮,尤其是那些大城,過了百萬人口的那些大城市。

    一座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在這古時代已經算是相當大的一座大城了,其城中的中軸線,一般都會有二十里以上那麼長。如此大的一座城池,從南到北,從北到南的橫跨度太遠。當然,正常來說,這此並不會是什麼的大問題。因為現在大漢境內,幾乎每家每戶都配備了馬匹及馬車代步,正常來講,橫跨過一座大城,所需的時間也不是太多,約半個時辰左右,便可以橫跨一座大城。

    但問題是,就算是在後世,一座二、三十萬的三、四線的城鎮,在每天早晚以及午時的上下班高峰期,都會出現交通堵塞的情況。那個時候,南來北往極為不方便。

    之所以提到這個交通堵塞的情況,而是劉易也沒有想到過的,在這古時代的城裡,都會有嚴重的交通堵塞的事兒,並且,交通堵塞的情況,已經極為嚴重了。

    在這古時代,一般的城鎮,大多數都有著一個比較固定的規劃的。一般的情況之下,一座城池,在修建的時候,就會先定下南北的中軸線,還有就是東西走向的主幹道。這些,分別相對應了東南西北的四個主城門。當然,除了主城門之外,也還會有一些偏城門或是側門。但是,一般情況之下,這些城門不會開啟的。所以,就只有東南西北四個城門讓城內的大漢百姓出入。

    如此一來,因為城內的百姓出入都會有馬匹或是馬車,如此多的馬匹及馬車一齊要進出城門,如此,滯留在城門內外的要進入的百姓,就無比擁擠。有時候,想要出城或者是進城,幾乎要等上一個時辰左右。並且,幾乎每天都得要面對這樣的情況。

    因為這個交通問題,這個就算是劉易原來也沒有考慮到的問題,讓朝廷官員無比頭痛。為此,也破天荒的,根據劉易的意思,出具了大漢的交通法,規則了大漢馬匹及馬車等,甚至是行人,都要按左上右下的交通方向行走。還規定了,在城內,不准策馬飛馳,馬車亦只能緩行。還有,設置了一些緊急的行道。

    可是,就算是這樣,依然沒能解決得了城內的交通問題。就因為這個交通的問題,估計最少會影響到大漢展進程的五分之一。

    因何在這個古時代,也會因為交通的問題而拖慢了大漢的展進程呢?別小看了這五分之一,這可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了。

    其實,哪怕是在後世,因為一些交通的問題,可能都不會在這個古時代那麼的嚴重。這個五分之一,只是指那種百萬人口左右的城池,如果像洛陽這樣的大城,其中就極有可能因為一些交通的問題,許多人一整天都不用幹活了。

    這個,劉易忽略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後現代的城市,與這個古時代的城池,是有著很基本的分別的。

    因為,後世的城市,城內的民眾,基本上都是生活在本城當中,所有的市民,他們大部份的人口,基本上都是生活在城中,工作在城中,如果沒有特別的情況,大部份人都不需要離開他們所生活的城中。

    但是,這個古時代的城池就不同了。因為這個時代的城池,並非後世的那種工業城市。除了當中極少的一部份人之外,他們不需要出城之外,基本所有的百姓,他們都要出城謀生。

    再說白點,就是這個古時代的百姓,大部份都是農民,只有極少數的一部份人才不用出城都可以謀生。

    如此一來,每天的早上,城內的百姓,他們必須要出城,趕到他們的田地去勞作,直到傍晚時分才會回城。另外,就算是商人,也幾乎要每天都進出城池去採購或販買商品。還有,因為劉易當初設計城池的時候,就考慮到城內有可能寸土寸金,所以,一些工廠工房作坊,除了那些小型的加工作坊之外,不會影響到城內的百姓的生活起居的之外,一般都會在城外所規劃的範圍之內開設那些工廠工房作坊等。所以,就算是一些工人,也要出城到工廠工房作坊去工作的。

    這樣一來,城內除了那些老人小孩,一些婦女,一些大家庭的一部份人之外,是不用每天都進出城池的。別的,幾乎每天都要進出城池。

    這樣,拿洛陽來說,不用說多,每天進出城池的百姓,估計就會過百萬人。

    再加上,百姓進出要不是騎馬便是趕著馬車,並且又是大家都差不多的時段要離開城池到各自地田地去勞作。這麼多人,這麼多馬車都一下子擠在城門內外,豈能不堵塞交通?

    如此一來,大漢新民報就提到過,認為,農民長住在城內,已經不太適合了。當然,這不是岐視農民,並沒有別的意思。而是說,隨著一些城池的增大,人口的增多,圍繞著城池周邊的田地就那麼多。居住在城內的百姓,只有小部份的百姓,當初所分配到給他們的田地是處於城鎮的四周區域的,而大部份的百姓,他們所分配到的田地,都是遠離城池的。這樣一來,就算沒有城門的交通阻塞,他們往來自己的田地都要花上不少的時間。每天,他們往來自己的田地及城池,如此來回奔婆,不僅他們會覺得累,實際每天留給他們勞作的時間就不多了。

    另外,再提到,以前,那麼多百姓要擁擠在城裡,是因為大漢動亂,百姓在野外在一般的村莊生活,很容易碰到一些過往的賊軍洗掠,要不就是會被那些山賊強盜侵犯。

    那麼現在大漢太平了,早已經沒有了那些山賊強盜所生存的土壤,在大漢官府得力的治理之下,天下國泰民安。如此,那些只是靠務農維生,並且,他們的田地又是遠離城鎮的百姓,他們為何還要住在城裡?何不就在他們田地所在的附近修建房屋落戶居住?

    大漢新民報提出這個問題,分析這個問題,的確非常深放民心。

    在不久前,便已經有了不少的城內百姓,他們都搬離了城池,到他們田地所在的附近的地方,修建了房屋,落戶居住。在一段時間之內,在離城鎮較遠的地方,紛紛冒出了許多百姓結伴而居的新村莊。

    如此,的確也極大可能的緩解了不少城內的交通問題。

    朝廷方面,也很快就有了相對應的一些舉措。針對這些自願搬離城鎮的百姓,有著許多有利於他們的政策。

    另外,也出具了一些對於遷徙百姓的福利法規,鼓勵百姓搬遷。

    比如,如果百姓願意將他們城內的房屋歸還給朝廷官府的話,官府會負責為他們在城外他們指定的屬於他們田地的地方修建新的房屋給他們。另外,還有一定的補償。嗯,這一點要說明的是,當初城內的房屋,全都被收歸朝廷所有,分配給那些百姓居住之後,名義上是他們所有,但實際的所有權是在朝廷官府手裡。如果分配給他們本人居住,或者是一代傳一代下去的,朝廷不會有回收權。但是他們不再在這些房屋居住的話,那麼就得要被收歸朝廷官府,再作另行分配。

    但是,百姓也不會太笨,就算他們要搬到城外去,也會在城內的房屋裡留下一些家人居住,如果就可以保住他們在城內的房屋。但是,他們要在城外另建新房子落戶的話,那新房子是要他們自己出資出力去修建的。

    朝廷如此,等於是合理的,讓雙方都滿意的收歸一些等於是空置的房屋。而這些空置的房屋,又可以再分配給一些有需要的人。比如,一些有功的將士,他們如果想要到城內居住生活的話,那麼就有地方給他們了。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如果百姓不願意將房屋歸還給朝廷官府的,但又沒有留下其家的人在城內居住。那麼他們的房屋就等於是空置,如果他們還想繼續保留,就得要向朝廷官府申請,如此,每年都得要上交一定的保管費。

    當然,朝廷也提出了一些建議,就是建議那些百姓,如果打算留一部份家人在城內居住的,就讓在城內的人儘可能的學習經商。甚至,朝廷也出具了一些鼓勵經商的政策。

    朝廷希望,基於現在大漢的教育基本普及,基本能讓所有的百姓人人都識字,能計數。如此,希望那些百姓家裡人口較多,用不了太多勞動力去田地勞作的家庭,積極的學習經商,又或是進入更高等的學府去學習。

    並且,朝廷官府方面,也給出了一些建議,引導百姓去經商。比如,最簡單的,百姓遷離城到城外去居住,一般,都會遷離主城二十里遠的地方去生活。如此,許多百姓都喜歡在同一個地方生活,讓許多地方慢慢的形成了一個人口較多的村落。有些村落,可能是十數戶人家,也有些是數十戶人家。再多一些的,會有上百戶人家。這樣,人口就會較多。

    這樣一來,在那些新村莊生活的百姓,自然就得需要一些日常用品。但他們離城說遠不遠,說近不近,如果想買一點東西都得各自回城的話,那就極為不方便了。因此,就會有許多的商機在裡面。

    起碼,以大漢百姓現在的生活水平,每天都得要吃肉,喝點小酒吧?如此,屠戶就有了生意,酒莊也可以在這些村莊設點。又或者,一些村民,也可以在村內開一間雜貨店,方便村莊百姓的日常生活所需。而那些走商行販,也有了商機,他們完全可以不時販運一些商品到那些村去販賣。

    現在的百姓,沒有後世的那麼多彎彎繞繞,雖然說,一些商人的確是奸商,但是,在這個古時代,就算是奸商也是有道德底線的。尤其是在官府的控制之下,一般的商人,都能夠做到公賣公買。

    如此,一般的城鎮,除了不少城內的百姓搬離了城池到城外去居住之外,的確也多出了許多經商走商的百姓。

    之所以這樣,其實就是為了大遷徙的時候做準備。

    願意遷徙到緬甸、印度的大漢百姓,大部份都是有過經商經驗的人。

    劉易並不需要太多大漢百姓到異國去種田,需要的,是商人。

    只要漢軍所佔的地方,建立了大漢官府,處於大漢的控制之下,那麼很多方面的東西就會展起來。而大漢來的商人,就是要將展起來的那些多餘的物資轉化為金錢。

    如此一來,將來那些地方的經濟,就基本掌握在那些商人當中,而大漢官府,卻掌控著那些商人。這就等於掌握了所佔地區的經濟命脈。(未完待續。)8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2:37
第八百七十二章 遍地商機

    在軍事上打擊威壓,在政治上實施嚴密的統治,從教育方面著手,讓這些異族從思想上同化。[[〈〔[網 再在經濟上掌控。

    如此,從多方下手,讓這些異族,從全方位依靠大漢才能生存,才能生活得更好,他們這些異族平民也才能徹底擺脫以往凌架於他們頭上的王朝的盤剝與欺壓。

    漢軍在軍事上打擊他們,這只是一開始要讓他們接受大漢的統治的必須的先決條件,也是手段。因為無論是誰,突然有人跑來對他說,咱來是要做你的主人,你們都服從我順從我吧,我會帶領你們走向光明,帶領你們走向美好。呵呵,如果只是如此說說,誰會相信?怕那些異族人都會當你是傻子。

    所以,必須要先讓那些異族人對大漢有所敬畏,之後才可以再談論其它。又或者說,大漢要征服他們,要讓他們順從,要帶領他們走向真正的人類文明,那麼就必須得要先向他們展示大漢的實力,能力。如此,方有可能讓他們相信,跟著大漢,服從於大漢,順從於大漢,才是他們走向美好的唯一選擇。

    但是,想要在大漢的統治之下,要展起這些地方來,那麼就必須要展經濟,而展經濟,才能將這些異族人的生產力轉化為財富。這些財富,也才能直接反饋給大漢。

    也就是說,大漢統治全世界,其目的,是為了能夠讓大漢真正的富強,只有富強,才能永遠的稱雄於世,才能避免歷史上,華夏給西方列強侵犯欺壓的事情生。

    調動大軍去攻佔世界,統治世界,或者別的種種針對異國異族的治理政治,這些無一不是為了讓大漢變強。而展經濟,那就是讓大漢變富。只有讓全世界的利益都為大漢服務,那麼大漢才會富。才會又富又強。

    在緬甸、在印度,在南洋地區,展經濟,是必須的,投放了那麼多漢人到這些地方經商,是為了將這些地區所產生的財富掌控在漢人的手裡,掌握在大大漢的手裡。

    漢人來到這些異國他鄉的地方,來到這些新歸納為大漢領土,並已經設置了大漢官府統治的地區。那麼自然不可能當真的讓他們來到這些地區做農民,前來耕田種地的。

    起碼,在大漢所奪取的領土,在其展初期的時段,不會對那些願意遷徙來到的大漢百姓當成是一般的農民來看待。

    在明面上,這些漢人,與那些異族人不會有什麼的身份高低之分,但是,實際上,漢人是凌架於那些異族人之上的。

    比如,就算是那些遷徙來到印度的一些漢人百姓,他們,的確沒有別的生存技能,他們,除了種田之外,還真的不會再懂什麼。他們在大漢,之所以願意拖家帶口的遷徙到這異地,是因為響應朝廷的號召,再者,也是因為他們在大漢雖然有著大漢官府的扶持,但是生活卻始終是上不去的。這個,在大漢當中,其實還有很多少樣的情況的。

    畢竟,這個世上,是沒有絕對的公平的。最為明顯的,田地,就有貧脊與肥沃之分。大漢百姓當中,有不少百姓的確被分到了較為貧脊的田地,種植農作物的產量並不高,他們免強能夠維持自己一家人的生活,雖然要比大漢大亂時候,他們飢不裹腹的情況好得多了。但是,不怕比較,就怕人比人。他們付出同樣的勞動力,一樣的辛苦作業,但是卻遠沒能獲得那些分配到更肥沃田地的百姓所獲得的多。眼看著,人家的一家子,生活越來越好,但他們,卻始終都只能勉強過得去。

    這個,也就正所謂的窮則變,變則通。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們就必須要有所改變。遷徙,其實就等於是給了他們一個改變他們命運的一個機會。

    其實,任何地方,任何年代,當社會展到了一定地步之後,都會出現這種的情況。

    甚至,這樣的情況,放在後現代,也差不多是這樣的。

    比如,新中國建國之後,歷經過土改運動,大生產運動等等。一直到改革開放之前,整個社會,可以說是都比較貧窮的。

    一到了分田到戶開始,國人開始擁有私產開始,那麼就必然會出現貧富分化的情況。

    當然,站在一個大局觀上面來看。其實,在當時,應該說,國家對整個國家的人民都是公平的。特別是對於農民,起碼是相對公平。因為分田到戶,是根據人口來分配的,大家幾乎都是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但是,為何很快,就出現了一些貧富分化的情況?到了劉易穿越到了這三國時代的時候,這種貧富分化的情況就更加的嚴重了。

    這些都是為何?

    如果單單就農民而言,他們所分配到的田地的情況,的確是他們慢慢走向貧富分化的一個原因。另外,就是各家各戶的勞動力的原因。

    因為,有一些家庭,家中人口較多,如一個老人之下,會有多個兒女,兒女又有多個孫兒,甚至還有再下一代。一個大家庭,會有人口數十人,那麼,其家所公得的田地自然就多了,而他們的勞動力也多,能對他們的田地種植做得更好。而一些家庭,或有數口人,但是,大多都是老人或小孩,家裡就只有那麼一個兩個勞動力。如此,就算是有田地,他們也無力去精耕細作,那麼產出就自然有限。這樣一來,那樣的家庭,他們的生活就難過。

    當然,畢竟,一個真正的社會,不可能就只會有耕田種地,當一個社會展起來之後,便會出現許多的貿易,一些精明的,會乾脆不種田,通過搞點小貿易,從中獲得豐厚的利潤。如此,這一批人,很快就成了先富起來的那一批人。

    有貧有富,就會有對比。富者自豪,而貧者眼紅,甚至自卑不滿等等。反正,人就是這樣,當大家都是處於一個生活困難的情況之下,大家的心裡都不會覺得有什麼。可是,當其中有一部份人的生活明顯要比他們更好過的話,那麼他們就會不舒服。

    當然,說這些,並不是說,讓大家都仇富。而是說,當有了對比之後,才會激那些還處於落後貧窮的人奮圖強,爭取做到向那些先富起來的人看齊。

    如此,當有機會讓他們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況的情況之下。只要有點上進之心的人,都想抓住這些機會。

    如此,這一大批來到印度的大漢百姓,其實就等於是先吃螃蟹的人。

    因為他們來到了地方才知道,原來大漢官府給予他們的會是這麼多。

    怎麼說呢,就說那些沒有別的技能,就只懂種田的大漢百姓。

    在印度的大漢官府對於他們的安排,直接就任命他們為某個印度村莊的村長。讓他落戶其村中,為他修建最好的住所,並且,在他能力所及的情況之下,任由他選擇最好的田地。這個,是根據他的勞動力的情況,因為哪怕是在印度,大漢官府也不容許個人霸佔過多土地,導致田地丟荒的事情生。

    這個,單單就是這些,就足可以讓他們要比生活在大漢當中要好得多了。

    另外還有,因為他們是村長,這多少都等於是一個村官了,那可是在官府掛了號的。每月或每年,都能夠獲得大漢官府的一些補貼,這些是他們額外的收益。

    當然,大漢官府如此做,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並且,被任命的村官,也有一定的職責的。

    這些漢人村長,他們將會負責帶動那些當地的印度人一起勞作,並且要負責指點那些生產力落後,又不懂精耕細作的印度農民。作為村長,平時具有監督管理這些印度村民的權利。

    但總的來說,就是要讓漢人在這些印度的村莊當中站住腳,通過他的言傳身教,直接影響那些印度人。讓那些印度人更快接受漢人的文化文明。這樣一來,當這些印度人以後能過上真正的好日子之後,他們才會感激漢人村長的言傳身教,也才會感激大漢給他們帶來的一切。

    再加上,因為漢人與他們一起一直生活,如此,他們慢慢的就會淡化對他們原來種族及國家的概念,慢慢的,自然會將大漢當作是他們的國家。到時候,印度才真正的成了大漢的一部分。

    如此,那些除了耕田種地的大漢百姓,都能過上要比他們原來更好的生活。那麼,那些從大漢來到,準備經商的人,他們就更加的驚喜了。

    對,就是要用驚喜來形容。

    怎麼說呢?因為現在是大漢官府統治著印度各地,而大漢官府,在治理各地的時候,是比較著重於各個大漢官府各自轄區內的人口控制的。因為,就算是大漢官府,那個官府與官府之間,也同樣是具有一定的良性競爭關係的。比如,同為縣官的兩個漢人官員,他們一起來,自然是認識的,如今到了大漢新收取的地方去為官,他們自然想要做出一翻成績,起碼,不能比同伴差。如此,他們更加著重於對所治的地區的控制,從基本上去著手,引導那些民眾去生產勞作。

    當中,生產所出會成為各個官府之間的比較,順治好那些印度民,亦是他們可以比較的一方面。甚至,教會那些印度民眾學懂漢字漢語,也是他們可以比較的方面。

    這樣一來,暫時來說,各地的大漢官府,基本上不會允許那些印度民眾在各地流動的。其實,這個也是軍方的要求。因為是剛剛收取的領土,控制好這些印度民眾,就等於是控制好了有可能產生動亂變故的源頭。

    說這些,其實是說,原本在貴霜帝國是有了一定的商業貿易基礎的,但因為大漢官府的控制,以及一些規定,暫時,整個貴霜帝國的商業貿易系統完全癱瘓,作廢,根本就不再有貿易交流的出現。

    但是,因為漢軍將貴霜帝國收歸大漢版圖的時候,並沒有將貴霜平民的錢財強行掠奪過來,所以,一般的貴霜平民,他們手上還有一定的財富的。他們印度人手上的財富,包括一些原貴霜帝國的金幣、銀幣,一些值錢的器物等等。這些,都可以用來兌換漢人官府行流通的大漢錢幣。有了大漢錢幣,這個就等於是有了交易的基礎。

    可以說,現在的印度地區,就等於是一個還沒有經過開的處女地,遍地都是黃金。

    一般人生活,所需要用到的日常生活用品實在是太多了。

    那些來到印度準備從商的漢人百姓,他們隨便做一點什麼的生意貿易,都能夠賺到無數的財富。

    比如,他們就直接去收購那些印度人手上的金幣。這些,雖然大漢官府有明文規定,那些印度人手上的金幣按一定的比例兌換大漢錢幣,但這個價格是偏低的。其實,許多印度人,他們都不會主動的拿去官府開設的錢莊兌換。如此一來,大漢官府也沒有那麼多的人手一一找那些印度人兌換。尤其是,大漢官府既然已經擺出了一個是給他們帶來美好光明的姿態,那麼也不好強行要求那些印度人將金銀等值錢的東西都交出來。何況,人家也有那個權力收好藏好不是?

    但是,有了那些漢人商人就不同了。漢人商人,可以用比官府稍高的價格,向各地的印度人收購黃金白銀,甚至,這些漢人商人,可以用一些他們急需的生活用品,直接用他們的金幣來交換。而大漢商人,收購到的黃金白銀,他們轉手賣給官府,那個價錢自然是要遠遠高於官府從印度人手收購的價格的。他們就是賺取這個差價,也足可以讓他們大賺特賺。甚至,如果他們自己帶回大漢,那些黃金白銀才會更值錢。當然,這樣的話,得要經過官府的允許,另外收取一定的稅金。

    當然,這個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要知道,大漢的那麼多商品,如劉易當初在大漢推行出去的那些商品,在印度來說,也完全是屬於一些新奇的又是生活所需的用品,他們在印度隨便販賣一點這些東西,都能夠賺到無數的財富。(未完待續。)8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uuuuuuuuuu

LV:9 元老

追蹤
  • 195

    主題

  • 91908

    回文

  • 25

    粉絲

就是愛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