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三國] 三國小兵之霸途 作者:一級煙槍王(連載中)

 
uuuuuuuuuu 2012-12-27 09:43:14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126 1724904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2:44
第八百九十三章 匈奴人在西方的凶名

    擇日,安息帝國皇帝沃洛吉斯五世、羅馬帝國皇帝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還有已經亡國的貴霜帝國皇帝韋蘇提婆。他們一起,舉行了一個盛大的祭天結盟儀式,三大皇帝,分別代表著各自的帝國,歃血為盟!

    隨著三大帝國結盟,一些重要的消息,終於在安息帝國及羅馬帝國散佈。

    現在的這些帝國,雖然還沒有懂得通過一些手段方法去掌握社會民間的社會輿論。但是,趨利避害的一些宣傳,他們還是懂得做的。

    他們雖然也沒有如大漢帝國這樣的紙質報章,可以很全面很清楚的向民間傳達一些消息,但他們也可以通過一些官府公告佈告以及口口相傳的方式,很快就將一些情況宣之於世。

    一時間,還真的引起了安息帝國及羅馬帝國的轟動。兩大帝國的子民,第一時間還真的產生了一種恐慌感,跟著,不自然的就對帝國的一些舉動進行著聲援及支持。

    兩大帝國透露給民間的消息,主要就是宣揚東方大漢帝國的殘暴,又是如何的強大。為了宣揚大漢帝國的殘暴及強大,他們甚至拿百多年前的匈奴人對他們西方及中東的一些帝國的進犯的事來相提並論。

    當初的北匈奴人,的確對他們這些西方的帝國造成了極大的衝擊力。那些匈奴人所過之處,基本都是屠戮一空,所有的男女老少,一個不留。哪怕是留,也都是一些年輕的女子,而對於被留著不殺的年輕女子而言,那更是她們的折麿,是由身體到心靈的折麿。

    要知道,那些匈奴人,不事生產,全靠通過以戰養戰來生存。那些被留著不殺的女人,不僅在身體上要遭受到那些北匈奴人非人的****,還要被那些匈奴人當作是食物。許多女人,被玩厭玩殘了,就會被那些匈奴人有如宰殺豬羊一般的宰了,然後再被烹煮了來食用,當作是一般的牛羊肉來食用。

    而那些被捉住的西方女人,她們不可能獲得正常的食物的,往往都會被強迫著吞下她們姐妹或親人的肉。而那些匈奴人,也往往以此為樂。

    這樣滅絕人性,野蠻殘暴的匈奴人,讓所有西方帝國的人都聞之色變。

    所以,現在兩大帝國,拿匈奴人來對比大漢帝國,將大漢帝國描述得要比匈奴人更加的殘暴,如此,一來,很容易對兩大帝國的廣大子民造成一種恐慌的心理。跟著,兩大帝國又馬上宣傳他們結盟應對共抗大漢帝國的行動計畫,這樣,馬上就獲得到大量的帝國子民的支持。

    這使得兩大帝國,無論是徵兵或者是向民間徵收軍糧,也相對較為容易順利得多。

    不明情況的西方帝國或一些勢力,獲知了這個消息情報之後,居然也派出了使者,到安息帝國來尋求真相,並表示,他們都願意在這個時刻,不會再對兩大帝國有什麼的敵對行動,甚至,還可以與他們結盟,一起出兵共抗大漢帝國。

    對於這一個情況,畢克特還真的有點弄巧反掘了。他原本,拿一些藉口來讓韋蘇提婆獲得跟兩大帝國結盟的權利,不想,兩大帝國還真的拿貴霜帝國的情況來進行宣傳,讓許多的小帝國及勢力,都主動的前來尋求結盟,為抗擊大漢帝國提供幫助。這些,還真的是畢克特沒有預料到,也不希望如此的。可是,事以至此,誰也沒有辦法。

    為何會這樣呢?

    這個,還真的是北匈奴人所搞出來的事,弄得整個西方都人心惶惶的原因。

    而事實上,在這個時候,北匈奴人並沒有真正的對西方的核心地帶造成太大的破壞,尤其是羅馬帝國,北匈奴人現在並沒有如何影響到羅馬帝國。許多的事,其實都是傳言。

    這個怎麼說呢?倒還真的要介紹一下北匈奴人的情況了。

    別看早前的新漢朝那麼容易的就滅了大漢大漠西北的南匈奴人,將整個原來匈奴人所活動生活的大漠西北及蒙古地區都收歸了大漢的版圖,實際上,真正凶悍的,卻是已經西進的北匈奴人。

    其實,這個問題,在很早前就已經提到過,大漢方面,其實也一直都有提防著北匈奴人的南歸。

    但是,許多人或許不太清楚,事實上,北匈奴人對西方的禍害,並非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影響了數百年之久,北匈奴人,也一度在西方建立過強大的匈奴帝國。

    這一切,都得要從匈奴人南北分裂開始講起。

    這個,應該是西漢未期,匈奴分裂,一部份匈奴人向大漢歸順,而北匈奴人卻繼續與大漢為敵。

    而約在公元73年至91年,東漢聯合南匈奴持續發動了對北匈奴的戰爭,將北匈奴逐出漠北高原。北匈奴則逐漸向西后退,直至頓河、多瑙河流域,並以南俄羅斯大草原為基地,對羅馬帝國發動戰爭,是致使羅馬帝國最終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北匈奴人西逃進入西方,卻是分階段的,並非一下子就逃到了西歐去禍害西方帝國。

    約於公元160年,北匈奴人西逃到了康居國。這個康居國的建立者,其實就是大月氏部族的同宗。也就是後世烏茲別克、哈薩克等國地區。

    北匈奴人在康居國,自然是對其國進行了慘無人道的蹂躪。後來就陸續的向西方進犯。

    公元160年到如今,不過是四十來年。在這四十來年的期間,北匈奴人並沒有對西方大舉進犯,但是,卻不停的派出匈奴軍馬,對西方的帝國進行著掠奪,他們,是在休養生息。

    不過,就是如此,也已經讓西方的帝國感到苦不堪言,因為北匈奴人嗜殺成性,殘暴不仁,他們的騎兵來去如風,其戰士也相當的凶悍,所過之處,雞犬不留。

    一些匈奴人的軍隊,會一直殺進一些帝國境內,以戰養戰,會在某一個帝國的境內連續逗留數年之久。而還有一些匈奴人的軍隊,會一直向西方劫掠前進,到底西進有多遠,沒人得知。

    這樣,匈奴人的凶名,其實早已經弄得西歐人人得知,聞之色變。

    匈奴人的遊騎,就等於是流寇,來無影去無蹤,讓人防不勝防。

    或許,從大漢的西北大漠跳了出來之後,讓這些北匈奴人看到了一個更廣闊的天地,看到了更加適宜讓他們生存生活的地方,所以,他們其實都不太願意再返回大漢的西北大漠去爭奪那些土地貧脊的生存環境。因此,直到現在,北匈奴人都沒有要返因大漢西北大漠的跡象。

    據一些歷史資料,匈奴人通過不斷的掠奪,慢慢的發展壯大了自己的部族。恢復了被大漢打擊得大傷了的元氣。直到公元90年左右,其匈奴部族再大舉西進,征服了阿蘭國。阿蘭國是後世俄羅斯頓河流域的一個帝國。

    之後,北匈奴人一直西進,到了頓河以西、多瑙河以東的地區。(多瑙河起源於後世德國黑森林地區)。也就是說,北匈奴人已經攻掠到德國地區。由此,北匈奴人便佔據了整個南俄羅斯大草原,獲得了這個可以讓北匈奴人穩定下來的發展之地。也慢慢的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匈奴帝國。但這個時期的發展之後,已經是公元378左右的事了。

    此後,便是匈奴帝國與羅馬帝國,波斯帝國等等的戰爭了。

    匈奴帝國最為鼎盛時期,一度攻殺到羅馬帝國的羅馬城下。幾乎滅了羅馬帝國。

    公元453年,匈奴大單于阿拉提在新婚之夜,神秘地死在了婚床上。自此,匈奴帝國迅速衰落,於公元468年,阿拉提的一個兒子戰死沙場,匈奴人才逐漸沉寂了下去,直至被歷史徹底遺忘。

    在這裡提到北匈奴人,是說,北匈奴人對西歐的直接影響,一直持續了近四百年的時間。現在,只不過是剛剛開始而已。

    但縱是如此,匈奴人的凶名,亦早已經傳於西方的帝國。

    如今,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拿匈奴人來說明大漢帝國的凶殘,尤其是有貴霜帝國這樣強大的帝國被大漢帝國在短時間之內滅了的例子。這樣的消息傳了開來,的確讓西方的帝國人人自危,誰都不敢掉以輕心,都不希望又跑來了一個讓他們聞風喪膽的殘暴大敵。

    這樣的情況,對大漢帝國是相當不利的。兩大帝國在他們的帝國,極力的醜化大漢,讓本來就覺得來自東方的帝國極神秘的西方人,都對大漢產生了一種畏懼感,警惕感,以至於打心底裡抗拒,生出要堅決抵抗大漢帝國的進犯的決心。

    當然,這些並非最主要的,最壞的影響是將來大漢帝國打敗了他們的帝國盟軍之後,對他們帝國的統治之時,可能會遭受到很大的阻力。

    如果這些帝國的子民,從一開始就對大漢產生了敵意,有了仇視之心,以後,想要同化他們還真的有點困難。

    這些,其實都不是大漢帝國方面所能料及的。

    總的來說,因為匈奴人對西方的禍害影響,也直接讓西方的人對大漢帝國產生了畏懼敵視之心。

    還好,這些情況,都被畢克特暗中派人,迅速的送到了劉易的手上。

    劉易已經從木爾坦回到了德里。

    收到了畢克特的情報之後,劉易不由有點欣慰,大感這偶爾派出去的臥底果然大派用場。要不然,如今都還不知道西方的這些帝國結盟聯手共抗自己的大漢帝國呢。

    但同時,劉易也覺得事態有點嚴重。西方的這些帝國結盟,一下子調動了這麼大的大軍前來,這的確給予大漢帝國方面很大的壓力。

    要知道,大漢帝國在貴霜帝國的漢軍,不過是兩百來萬,其餘的軍馬,都是臨時從貴霜帝國組建起來的印度軍團及從南洋組建調來的南洋軍團。

    這三百萬的異國異族軍團,無論是從軍備及軍士的戰鬥力上來說,都是遠遠不及漢軍的,甚至,都不及西方的羅馬帝國及安息帝國的軍馬。

    並且,大部份的軍馬,都是分駐在印度各地,此時此刻,劉易也不可能半途而費,將這些軍馬都抽調回來跟西方的帝國盟軍大戰的。

    對於劉易來說,現在的首要任務,的確是要將印度都發展起來。而非馬上去西方的帝國發起進攻。

    就目前而言,漢軍就算向西方發起進攻,就算是打敗了西方帝國的盟軍,也沒有那麼多的人力物力來對那些帝國進行有效的統治。所以,就算是打了下來,也於大漢沒有什麼的好處。

    那麼現在的情況,又將要如何應對呢?

    還好,據畢克特的情報以及漢軍對巴基斯坦方向的監控都顯示。這些西方帝國,已經懾於大漢大軍的威勢,也驚懾於大漢大軍的兵力數據。所以,這些帝國盟軍,暫時只是想在巴基斯坦一帶構建阻擋漢軍向西方進攻的路線,並沒有馬上主動向自己大漢發起進攻的跡象。

    起碼,在短時間之內,在西方帝國還沒有真正構築好巴基斯坦防線之前,他們不會也不敢主動向大漢發起攻擊。

    這樣,也就是說,現在劉易還有時間。

    劉易馬上召來一眾隨軍來到印度的大臣軍師等等,也派出快馬,將各路大將軍召來。一起商議應對西方帝國盟軍的對策。

    不日,漢軍各路大軍的大將都趕到了德里。

    劉易於德里王宮議事大殿,與眾臣眾將商議。

    先將現在所獲得的軍情,向他們所有人作了報告。然後著眾人各自發表意見。

    不過,劉易也給眾人定下了基調。很明確的告訴他們,目前,大漢帝國已經對整個印度基本形成了絕對的掌控,並且,已經對整個印度開展了統治工作。這期間,大漢帝國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這個時刻,絕對不允許有任何的外來因素影響到印度的正常發展。

    要知道,大漢帝國在印度,是全面發展的,包括了農業,工業,商業,教育等等。在這印度,亦將會是大漢統治世界的一塊試驗田。如果通過大漢的統治治理,能夠讓整個印度都徹底歸於大漢帝國。那麼就證明大漢現在這般做是正確的,日後,也可以將這一套模式用在西方的帝國身上。(~^~)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2:44
第八百九十四章 郭嘉獻策

    其實劉易現在很清楚,大漢帝國對於統治全球的事,成功率是挺高的。

    因為現在並非後現代,在這個古時代,幾乎全球的民族的民智普遍不高。大部份都還處於一個還沒有開化的較為原始狀態。

    哪怕是文字,許多帝國都還沒有形成他們自身的文字系統。

    尤其是西方帝國方面,其社會制度,還處在一個半奴隸半封建的社會制度當中。更有更多的民族部落,還處於一各比較原始的社會文明當中。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現在大漢的對待他們這些民族的政策,那的確是可以從心靈上衝擊到他們。再在大漢的文明文化的洗禮之下,這些異族人,早晚也會被大漢的這些先進的文明文化所折服,從而真心歸於大漢的統治。

    現在,大漢帝國在貴霜帝國所做的一切,都已經顯示出劉易一切構想的可能性。

    畢竟,無論是對南洋地區還是對印度地區,就目前而言,大漢對這些地方的統治還是比較成功的。

    但凡是在大漢官府的治理之下,當地的民眾,他們基本都沒有再發生反抗大漢官府而暴亂的情況。

    當然,這個和每一個地方的大漢官府的建立都有著強大的漢軍作為後盾,讓那些地方的異族民族沒有能力反抗大漢官府的前提之下。

    可是,這又如何呢?那些異族民眾,他們,要不就接受大漢的統治,要不,就是被滅亡。

    這些,看上去,似乎很殘酷,但是事實就是如此,但凡是敢於反抗大漢的人,都已經死了。

    而這個世上,如果不是被壓迫太甚,誰會去反抗?又有誰真的不怕死?

    所以,自然就會有更多的異族民眾,他們或在害怕,或在不甘,或在感到屈辱當中,默默的接受了大漢官府的統治。

    而這個世上,又有誰不想過得安寧?又有誰不想吃得飽穿得曖?誰不想獲得更好的生活?

    那些不管是被迫還是自願的異族民眾,在接受了大漢官府的治理之後,他們才親身的體會到,他們的生活,比起以往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除了在某些方面,的確要受到大漢官府的節制限制之外,他們發現,原來歸順了大漢,他們的生活比以前過得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哪怕就是自由度,他們也要比以往高許多。

    起碼,以前的這些異族民眾,他們都是那些部族首領或是地方地主,那些有權有勢的人的奴隸,他們大多數人都不會有屬於他們自己的私產及自由。現在,單單是大漢官府分給他們田地這一條,就能剎時讓他們對大漢官府產生了一種歸屬感。

    可能,在後現代的時候,東西方的文化差別很大,東西方的普通民眾,對於土地的看法不盡相同。因為,在後現代的時候,西方國家的經濟普遍都較為發達,並且,他們都已經形成了工業系統,他們的重心,已經不再是務農,而是發展工業。通過工業,獲取更多的暴利,再用少量的錢財,從那些產糧大國購入糧食。因此,在西方,以城市為主,對農村務農不會太過重視。

    但是東方,尤其是華夏,哪怕是在後世,務農都是華夏百姓主要的生存方式。所以,對土地非常的看重。

    可現在,東西方的情況根本都是一樣的。現在的世界上,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工業城市,哪怕是西方的人,城池裡的民眾,以務農為生的民眾也一樣佔據著極大一部份。

    所以,現在大漢官府,讓那些異族民眾擁有屬於他們自己的土地,就這一點,就足可以安住這些異國民眾的心。

    這種種的情況來看,大漢帝國與匈奴部族,是有著基本的區別的。匈奴人,他們是為了破壞,而漢人卻是為了建設創造。

    現在,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等,拿匈奴人來與漢人作比較,這是極其不符合實際的。只能暫時誤導那些愚民,讓西方帝國的民眾對大漢產生了誤解,進而產生了畏懼敵視心理。

    但劉易覺得,這一切都不重要,那些西方帝國的民眾,他們誤解便誤解吧。因為現在大漢並沒有對他們形成任何的傷害,也沒有對他們進行統治。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們的統治者的一面之詞,時間,早晚也會證明這一切的。

    所以,對於西方帝國聯手抵抗漢軍的事,劉易雖然覺得有點麻煩,但卻並非是最主要的。最為重要的是,劉易要如何才可以確保現在所正在治理的印度不會受到西方帝國盟軍的衝擊。是要如何確保,將印度發展起來,如何獲得所有印度民眾的民心。

    劉易定下了一個基調,讓一眾軍師軍將齊齊給自己出謀劃策。

    「兵來將擋!依咱老黑說,咱們大軍趁現在安息帝國方面還沒有完全構起嚴密的防線。我們漢軍現在,隨時都可以直接殺進安息帝國境內。只要我們把他們帝國盟軍給滅了,那還怕他們崩達?如此,不也是可以好好的確保我們在印度的發展嗎?」

    張飛的大嗓門首先起響,恨不能馬上率軍衝殺的架勢。

    被震得耳膜嗡嗡作響的宮殿內的眾人,全都眼望望的盯著張飛。

    好半晌,直到張飛自己都覺得被眾人望得有點不好意思了,這才抓抓頭,黑臉透紫的左右望他的對關羽道:「二哥,俺……俺沒說錯話吧?」

    噗哧一聲,宮殿當中有人忍禁不住笑了出來。

    就算是劉易與一眾謀臣也不禁莞爾。

    關羽那半閉著的丹鳳眼一瞪,沒好氣的道:「你嚷嚷什麼?咱們這裡有這麼多軍師,哪裡有你說話的份?安靜點,聽軍師們怎麼說,看我們主公如何定奪。咱們執行便是了。」

    張飛聞言,一臉委屈的縮了縮頭,沒敢再大聲叫嚷了。

    劉易笑笑道:「三哥,稍安勿躁,咱們與安息帝國及羅馬帝國必有一場大戰。到時候,有你仗打的。不過現在嘛,估計我們還真的不宜急於動兵。戲先生,賈先生,郭先生,你們說說看吧。現在的情況,我們大漢帝國方面,應當如何應對帝國盟軍。」

    「主公,既然你覺得,咱們現在發展印度才是重中之重。那麼,郭某認為,我們暫時不宜跟安息帝國開戰。」郭嘉首先出列來說道。

    郭嘉現在越發顯得成熟了,相比起戲志才與賈詡,他更年輕一些,精神頭也更好,現在,他已經慢慢的顯露他的才智。或許,在大漢他留在江東數年,引起了戲志才與賈詡等不滿,主要是他們都認為,以郭嘉的才能,更應該留在劉易的身邊,多給劉易出謀劃策才對。有郭嘉在,他們都認為各自的工作都能夠減輕不少。

    所以,現在在印度德里,郭嘉平時所兼顧的事務更多了。方才,他就是在戲志才,賈詡等一眾謀臣的眼色督促之下,他只好先站出來給劉易獻計。

    「嗯,的確不宜開戰,倒不是說我們打不過帝國盟軍,而是我們暫時沒有那麼多的精力人力物力去統治好那麼大的地方。」劉易點頭道:「那麼,奉孝,接下來,我們應該如何?」

    「稟主公,據畢克特送回來的情報顯示,現在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的盟軍聲勢倒是有點大。但是,他們雖聲色俱厲,卻透著虛怯。兩個本來還在開戰,雙方是敵對的帝國,也算是較為強大的帝國,居然全面聯合來與我們大漢帝國為敵。並且,這都是在我們大漢帝國基本沒有對他們發起進攻,還完全沒有對他們形成直接威脅的情況之下結盟。如此,就足可以看到,他們在懼怕我們大漢帝國。再看他們的盟軍調動狀況,基本都是開來巴基斯坦高原地帶展開了兵力來佈防。因此,郭某認為,在短時間之內,他們一定不會對我們形成什麼的威脅。」郭嘉分析道。

    「但是,就本人對貴霜帝國的情況瞭解,再對比安息帝國及羅馬帝國,郭某認為,最多給他們半年的時間構建防線。然後,估計他們就不得不主動向我們的印度河防線發起進攻了。」郭嘉跟著又道。

    「哦?你對貴霜帝國的瞭解,卻怎麼可以斷定他們帝國盟軍半年左右之後就會向我們發出進攻?」

    盧植等一眾老臣對郭嘉提出了疑問。

    「主公,盧大人,因為,在這個世上,除了我們大漢帝國在主公的統治之下,我們大漢才能發展得如此的迅速及良好。也只有我們大漢可以供養得起數百萬脫產的大軍。」郭嘉擄著他那新蓄起來的小鬍子道:「貴霜帝國,其王室極富,但是一般的子民,卻生活困難,在生存線上掙扎。而安息帝國也好,羅馬帝國也好,估計基本也是這樣的情況。民窮國弱,他們這些帝國的強大,只是表面上的。而像現在這樣,全國動員,出動數以百萬來計的大軍,依郭某所見,這也應該是他們帝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他們,根本就沒有那麼強大的國力來支撐起他們數百萬大軍的軍糧用度。現在,可能他們自己還看不出來,但是,再過三幾個月,他們就會發現,原來調動如此多的大軍,其軍餉軍糧的用度就等於是一個無底洞,根本就不是他們現在的國力所能支撐得起的。如此,他們如果還不想辦法儘早結束這樣的軍事行動,那麼他們帝國就會出現問題。到時候,恐怕不用我們大漢帝國去攻打,他們的帝國內部就會亂了套。不攻自破。因此,他們必須要在他們糧草出現了供應不上之前,在他們軍心還沒有渙散之前,向我們大漢發起進攻。爭取及早解決與我們大漢大軍對持的局面。」

    「郭先生說的沒錯,依臣之見,不管現在的安息帝國方面如何的行動,但是我們最少都還有半年左右的時間,不用過多去理會他們的。」戲志才等人附議。

    「那半年之後呢?」劉易問道。

    「主公,其實,在這半年裡,我們漢軍都可以調動到位了。」郭嘉接著道:「現在,我們對印度的統治,雖然說還不是穩如泰山,但是,印度民眾對我們大漢的統治,已經正在適應及接受的過程當中。並且,一般的印度民眾,對我們大漢官府都是比較順服的。所以,臣認為,我們現在,可以慢慢的將我們的漢軍士兵用南洋或是印度軍團的士兵調換出來,每一個地方的官府,只留小量的漢軍士兵主導,再以南洋及印度軍團的士兵輔助坐鎮各地。如此一來,半年之後,可確保印度河防線,會有百多萬我們漢軍精銳將士。」

    「在這個時候,如果帝國盟軍敢棄他們的防線出擊,我們漢軍必定能夠給予他們一個迎頭痛擊。甚至,我們漢軍可以直搗黃龍,一舉越過巴基斯坦防線,攻殺到安息帝國的帝都,滅了安息帝國。」郭嘉道。

    「嗯……半年的時間調動我們的主力漢軍……這的確是夠時間了。不過,對於我們所統治的印度而言,半年的時間還不夠啊。」劉易撫了撫自己的額角,為難的道:「如果我們漢軍,想要滅了安息帝國,其實根本不用等到現在,問題是,我們就算滅了安息帝國,之後呢?對安息帝國如何治理?如果我們不能對所攻佔的帝國馬上進行有效的治理,那麼時間一長,其帝國民間肯定大亂,絕對是民為聊生。如今,這些帝國對我們大漢已經有所誤解,到時候,他們恐怕對我們大漢帝國的仇恨更深,以後,再想要讓那些帝國民眾對我們大漢帝國順服及產生歸屬感,那應該更困難,所需要的時間也就更長了。」

    「主公所顧慮的對。這個也已經是我們老生常談的問題了。我們大漢帝國所需要的不是武力上的征服,而是要對這個世界進行最終的統治。」郭嘉說到這裡,望著劉易,道:「要不,主公,我們再下一盤大棋?爭取在兩三年之後,一舉解決整個西方帝國的問題?」

    「哦?奉孝,你有何想法?快說說看。」

    劉易一看郭嘉的神色,便知道這傢伙肯定又有了什麼的鬼點子。(~^~)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2:44
第八百九十五章 驅虎吞狼

    「主公,在此之前,郭某想談談您一向來的行事風格。」郭嘉此時,笑吟吟的望著劉易道:「或者說,主公是如何從當年的一個小兵到現在身為我們大漢帝國人人尊崇的皇帝。」

    「呃,咱讓你說說如何才能在兩三年之內徹底的解決西方一眾帝國的問題,怎麼扯到朕的身上了?」劉易莫名其妙,不由佯怒的道:「莫非,奉孝你想拍朕的馬屁?」

    「哈哈,皇上聖明,這傢伙,估計就是這個意思。」

    戲志才等一眾與郭嘉交好的大臣忍不住齊聲取笑郭嘉。

    「額!皇上,臣是認真的。」郭嘉無語的望了一眼一眾損友,正容道:「皇上,我們從一開始建立基地,到成立新漢朝,再到現在一統大漢,然後揮軍征服世界。我們靠的是什麼?」

    「民心!」郭嘉重重的道:「皇上,自始至終,你無時無刻都在牢牢的抓住民心。有了民心就等於有了人心。所謂人心所向,仁者無敵。所以,我們不管是在大漢本土,還是進軍統治南洋,又或是現在統治印度。我們所做的,都是圍繞著一個如何獲得民心支持我們的核心來進行的。」

    「咦?奉孝說的似乎沒錯,怎麼說呢?臣也一直覺得,咱們皇上做事,總會有一定的目的,總會有一個核心的內容。一直來,我等雖然是按皇上的命令去做,去努力,可還真的從來都沒有總結過這個核心的問題。如今奉孝你一說,頓時讓我等剎那領悟。」

    郭嘉說完,一眾老臣亦似霍然而悟的樣子,紛紛出言表示贊同郭嘉所說的話。

    「從一開始,皇上你就圍繞著如何獲得民心而奮鬥。好比,當年起於微未時候,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不惜得罪了當年權傾天下的十常侍,硬是虎口撥牙,弄到了一筆錢財。卻轉手全都用來購買糧食接濟流民以及受難的各路義兵。這些,都是為了獲得民心聲望。跟著,受先皇命令,作為振災糧官,前往幾乎成了廢墟的鉅鹿郡去振災。再到建立幽州涿郡涿縣大澤坡基地,以及後來遷徙流落到洛陽的無數流民前往洞庭湖新洲建立基地。所做的這一切,都圍繞著如何獲得大漢百姓民心的核心來運作的。更不要說後來見縫插針一般的,從董卓的手上救下洛陽及數百萬百姓的事了。」郭嘉似乎是在為眾人回憶劉易早前的一生的樣子,一口氣的說了許多。

    劉易默默的聽著,沒有打斷郭嘉的話。事實上,郭嘉說的不錯,自己所做的一切,其實就是為了獲得民心,獲得天下百姓的擁護。也只有這樣,自己才有可能做到現在的地步,如果沒有大漢百姓的全力支持,劉易也根本不敢去想征服世界的事。

    郭嘉頓了一頓,回首宮殿內,環看著眾臣道:「各位,郭某想問問,我們的皇上,是否是一個值得我們誓死追隨的英明聖君?」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郭嘉的問話,卻讓殿內眾臣禁不住齊齊的向龍座上的劉易叩拜,似乎唯有如此,方能夠表達得了他們內心對劉易這個皇帝的尊崇之意。

    「好了好了,眾卿都平身。奉孝,你繼續說。」劉易沒好氣的揮手,讓眾臣起來。

    「皇上,臣的意思是說,現在,我們雖然也都明白了皇上的苦心,明白皇上以往所圍繞著行事的核心。」郭嘉佩佩而談的道:「可是,除了皇上你,我們誰又會知道如何才能更輕易的獲得天下百姓的民心?你們誰能看明白我們皇上之前所做過的一切的關鍵之處?」

    郭嘉卻沒有等有人回應,接著大聲道:「時勢造英雄,而英雄造時勢!」

    「或許,諸位都忽略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每到亂世,必有英雄!這個,就是時勢造英雄。而我們的主公,皇上!因勢而起,最能把握得到這個時勢。可以說,我們的皇上,是時勢的英雄,而非時勢造出來的英雄。」

    「咳咳……」劉易越聽便越覺得郭嘉有點在拍馬屁的嫌疑,弄得他自己都有點不好意思了,咳了兩聲,阻止了郭嘉道:「什麼英雄不英雄的?給朕說重點。」

    「嘿嘿,好吧。」郭嘉抱抱拳,道:「郭某的意思是想說,我們的皇上,總能在這混亂的世道當中,把握住這個時勢,然後利用這個時勢,很容易就能獲得了民心聲望。比如,諸位大人看看,我們皇上,以前一直來,是不是都是在那些百姓最為絕望的時候出手救了他們?這個,也只有在那樣的時機,救下那些災難當中的百姓,這樣,方有可能讓那些百姓對我們皇上感恩,歸心。」

    「拿我們現在在貴霜帝國來說。我們大漢帝國為何會在短短的時間之內,便能比較順利的治理好印度?我們大漢軍力震懾是一個原因。但是,更主要的原因,就是貴霜帝國的民眾,他們原本就是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這一點,郭某認為,不管是大漢百姓也好,還是異國百姓也好,其實都是一樣的。誰能夠將他們從水深火熱當中解救出來,那麼誰就是他們的英雄,而誰又能帶給他們更好的生活,他們就會聽誰的。所以,我們大漢帝國對貴霜帝國所做的一切,就等於是在收穫著這些異國百姓的民心。「

    郭嘉所說的,都是一些事實,眾人聽得都默默點頭。

    「不過,現在嘛,我們大漢的兵鋒還沒有影響到安息帝國及羅馬帝國去。而我們大漢帝國對於這些帝國來說,完全是陌生的。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在帝國王室的導論之下,使得安息帝國及羅馬帝國,甚至整個西方帝國的民眾,都對我們大漢帝國產生了極深的誤解。「郭嘉道:」而由於我們漢人,與西方的人種存在著基本的分別,膚色都不同。加上,因為匈奴人作惡,直接使得西方民眾對我們大漢帝國的誤解太深。可以說,將來我們就算佔領他們的帝國,也會有可能,會在很久的時間之內,都難以獲得這些西方帝國國人的民心。「

    「對,這個也是朕所擔心的。所以,如果奉孝你有什麼的辦法計略,就不要賣關子了。」劉易再次催促郭嘉。

    「主公不用著急。郭某現在想說的是。如果說,主公是因時勢而起的英雄,那麼,主公現在便可以英雄造時勢了。」

    「英雄造時勢?」劉易一時難明郭嘉想說的最終意思。

    「嘿嘿……皇上!現在,西方帝國的社會民生情況應該算得上是比較好的吧?起碼,估計要比貴霜帝國好一些。我們大漢朝廷,之所以能夠輕易的獲得民心,獲得百姓支持,那是因為我們在百姓最需要我們的救護,救困的時候,是我們出手救了他們。所以,我們大漢百姓也好,現在的印度民眾也好,都不會對我們大漢朝廷產生敵對反抗之心。現在,西方帝國既然拿我們來與匈奴人相提並論。將我們描述成比那些匈奴人更窮凶極惡的民族。即然如此,那麼我們就讓他們看看,真正的大漢帝國是如何的,而真正的匈奴人又是如何的。」郭嘉陰陰的笑了一聲道。

    「哦?你的意思是說……」劉易心念一動,有點明悟。

    「皇上!」郭嘉直接跪到了劉易的面前,獻策道:「臣建議,這一次與安息帝國及羅馬帝國的軍馬對持,我漢軍方面,只採取守勢,建決不踏進巴基斯坦境內一步。並且,我們還暗暗的派出大量的細作,前往西方各個帝國的內部,散發一些宣揚我們大漢帝國與匈奴人的基本分別。特別要不停的宣揚,我們大漢帝國根本就沒有向西方入侵的打算計畫,現在,是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發兵來攻擊我們。」

    「當然了,我們就以印度河為界線,當帝國盟軍向我們發起攻擊的時候,我們自然得要給予他們打擊,儘可能的殺傷他們的有生力量,瓦解帝國盟軍的鬥志。當我們殺帝國盟軍的軍馬越多,他們帝國內部就越恐慌,其社會就越混亂。」

    「對!」

    殿內一眾大臣,紛紛拍手認可郭嘉的計略。

    同時,他們也明白了郭嘉為何要先說一通劉易如何獲得民心的話。原來,郭嘉的意思是說,我們就是通過一些手段,弄得安息帝國及羅馬帝國民不聊生,當這些西方帝國的社會陷入了動盪混亂,他們的子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時候,大漢帝國才再攻進他們的帝國,取代他們原來的帝國政權,對那些處於生活混亂困難當中的西方子民進行統治。

    也只有這樣,在切實的,看得見的利益的情況之下,那些西方的子民,才會一下子明白,誰才是對他們真正好的人。他們也才知道,大漢帝國是一個怎麼樣的帝國,是否值得他們順服。

    「就如此?」劉易自然不會覺得郭嘉的計略就是如此,他還沒有說出最關鍵的地方呢。因為這樣的話,大漢帝國未必可以在兩三處之內完全獲得西方的歸順。

    「主公,臣認為,我們大漢帝國,應該再派出一路大軍了。」郭嘉望向掛在殿堂一旁的那一張巨大的地圖,道:「我們大漢帝國,也是時候徹底解決了我們的宿敵……北匈奴人了。」

    「我們大漢,可以從大漠西北,派出大軍沿當年的絲綢之路殺向西方。尋得現在北匈奴人所在,對其展開進攻。」郭嘉說著,乾脆走到了那大地圖之下,拿起放在地上的長鞭,直指地圖上道:「我們大漢軍馬,可以多吸收已經歸順了我們大漢的小數民族的軍馬,不求精只求多。向北匈奴人進攻的時候,要給他們一種排山倒海不可力敵的態勢。進攻的時候,我們也不要求馬上滅了那些北匈奴人,而是要驅趕他們,將他們趕離他們現在所停留的地方,將他們趕往西方帝國當中。」

    「驅虎吞狼!」

    劉易眼睛一亮,一口說出來道。

    「沒錯!臣就是這個意思!」郭嘉點頭道。

    「哈哈!不愧為鬼才。此計朕覺得極好!」劉易心懷大暢的道。

    整個計略,已經很清楚了。那就是在印度河防線死守,不讓安息帝國及羅馬帝國的盟軍越過雷池一步。如此,就可以確保印度不失,可以正常的發展起來。

    而另一方面,從大漢本土再派一支大軍,直接進入後世新疆、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東南部大草原一帶,尋到北匈奴人現在所休整活動的地方,然後大軍出擊,將北匈奴人直接趕進安息帝國及羅馬帝國去。

    而要知道,以匈奴人的凶殘程度,他們進入了兩大帝國之後,必然會把那兩大帝國弄得一個天翻地覆。

    再加上,現在兩大帝國,他們的帝國大軍,都已經調到了巴基斯坦防線來。這直接使得他們的帝國後防空虛。如此一來,那些匈奴人進入兩大帝國的本土,必然有如虎入羊群。

    劉易估計,如果當真的將匈奴人趕入了兩大帝國境內,不用一兩年,大漢帝國就有可能趁安息及羅馬帝國大亂之機,一舉將其收服。

    而到時候,那些帝國的子民,已經被匈奴人殺得苦不堪言的時候,大漢帝國的漢軍再為他們滅了匈奴人。將他們從水深火熱當中救出來。

    如此一來,這個時候,安息帝國及羅馬帝國對漢軍的所有污衊,都會不攻自破。

    在西方帝國的子民處於生存危機,處於難以生存的情況之下,大漢出手救了他們,如此,他們還能不對大漢順服?還不對大漢帝國歸心?

    英雄造時勢,造出時勢來之後,再去當英雄,當救世主。

    不錯,劉易覺得郭嘉此計真的非常好。

    但是,這印度不容有失,而漢軍的主力大軍幾乎都在這裡了,而漢軍的大將,也大多都在這裡,這個時候,派誰主持另一路大軍向北匈奴人發起進攻呢?

    劉易想到這個,便向郭嘉等人提出疑問。(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2:45
第八百九十六章 回朝建新軍

    為了這一次遠征,如今的大漢除了個別大將之外,基本都參與了這次遠征行動。

    哪怕是黃忠這員超級猛將,若非他在大雪山上受到雪狼群的攻擊而受了重傷,估計他亦會參與這次遠征。

    如此,再在大漢本土組建一支大軍遠出西域,大漢本土之內,恐怕就會大將不足。

    劉易向郭嘉提出了疑問之後,郭嘉卻對劉易道:「皇上,其實,臣覺得,在未來一段時間之內,我們在印度只是守住印度河防線,不讓安息帝國及羅馬帝國的盟軍進入印度破壞我們對印度的統治。如果僅僅只是如此的話,臣認為,我們的這麼多大將都有點大材小用了。」

    「另外!」郭嘉頓了一下,再道:「皇上,我想皇上你是否也應該班師回朝了?作為我們大漢國君,國君親征,為我們所有的大漢將士作一個表率,這個當然是好事。可是,離朝太久,終非好事。因此,臣請奏請皇上,早日班師回朝,同時,留下數員大將便可,把一部份的我朝大將帶回大漢,組建遠出西域遠征的大軍。」

    「皇上!郭嘉大人所言極是,還請皇上早日班師回朝!」

    郭嘉剛說完,一眾大臣都齊齊的站出來恭請劉易回師大漢京師。

    「呃……爾等是否早有這個想法?一起商議好了的?現在都一起來勸朕班師回朝?」劉易還真的有點意外。這一眾大臣突然的勸自己回朝?

    「非也,臣等原來並沒有商議過。但是,卻一直都有這樣的想法。」戲志才出列來回答道:「我們堂堂大漢帝國,疆域廣闊無邊,四方領地的事務無數,雖說,皇上離朝親征的時候,已經對一切都有所叮矚,有所布置。可畢竟皇上乃是我大漢一國之君,如非必要,豈可離朝太久?如果說,這一次遠征,皇上有必要親自統率我等親征。但是,現在一切都已經妥當,有我等一眾軍臣在此,印度也出不了亂子。而這一次,再組一支遠征大軍,如果沒有皇上親自組建督促,恐怕有些方面會做得不夠完善。尤其是這一次要召集那麼多的小數部族的軍馬。沒有皇上坐鎮中軍,恐怕會出亂子。既然這次奉孝提到這一點,我等也都認為,皇上的確是時候班師回朝了。」

    「嗯……」劉易聞言,不禁點了點頭。

    他們所說的倒也是實情,現在自己留在印度已經沒有什麼太重要的事務了。若非這一次畢克特送回安息帝國及羅馬帝國結盟的情報,劉易還真的沒有必要召回這些大將大臣前來一起議事。而看情況,其實就算是沒有自己在這裡,他們也一樣能夠有計策應付一切的變化。

    「另外……」郭嘉這時又道:「臣覺得,主公的確有必要回大漢京師一趟。因為……曹操的事也應該解決了。這一次再組建一支遠征大軍,或者曹操及其一眾部將可以派上用場。放著這些大將不用,我們都覺得有點浪費啊。」

    「曹操……」劉易聞言沉吟了一下,搖頭道:「這個……恐怕不行,曹操的確有大才,也有大志,卻絕非可以收服的,他現在,恐怕未必願意為朕所用。他最近,應該還算是安份,那是因為他沒有機會東山再起。一旦讓他覺得有機會的話,恐怕他必然會棄我等而去。」

    「哦?皇上對曹操如此顧忌?」一眾大臣,還真的沒有聽劉易說過如此顧忌曹操的話。

    「呵呵,這也不算是顧忌吧。因為我比誰都更清楚曹操,他的確是一代梟雄。若非在我們漢軍更強的軍力碾壓之下,恐怕他就算是死,也不會令其軍將放下武器投降的。」劉易笑了笑,對眾人道:「你們還記得劉備吧?他也算是一代梟雄,只要他還有一絲機會,他都會選擇自立,哪怕是死,他的信念都不會改變。」

    「那……那豈不是可惜?要一直留著他嗎?」

    「那倒也不是,對曹操,朕早有想法。而且,我也跟他談過,給他一段時間考慮。也好吧,朕便班師回朝,順便解決曹操的問題。」劉易想了想,自己這一次遠征也快兩年的時間了,如今印度大局已定,而安息帝國以及羅馬帝國的盟軍,恐怕也對自己的大軍形不成什麼的威脅,自己留在印度,似乎也太過清閒了。也是時間回京處理一下各方面的事務了。

    「臣斗膽,想問問皇上,如何處置曹操?」戲志才等發問道。

    「呵呵,這不算是處置吧,嚴格來說,應該說是流放。」劉易沒覺得這些有什麼需要隱瞞的,便笑了笑道。

    「流放?」一眾大臣有點不解。

    「是這樣子的,我不是曾跟你們談過,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原本就是一個圓狀的球體嗎?在這個世界上,是有許多海洋跟陸地構成的。有極南之地也有極北之地。另外,在海洋當中,也有許多海島。估計,現在還有許多的海島是沒有人類生存的。就算是有,估計也只是一些原始的土著人。而在我們南洋再往南的海洋當中,就有一個巨大的海島,這一個島陸,幾乎及得上我們大漢本土那麼大。叫澳大利亞。」

    劉易說著,指向殿堂內那塊並沒有描繪出來的大地圖道:「澳大利亞就在那南海末端,印度尼西亞的東南方向。從最近的地方往海上向南,估計還有一千多里就能到達。」

    "主公,你以前好像跟我們說過,是你說過那個南方的大陸吧?這個南方大陸,如果按主公你所說的,那島上一切都還處於一個原始的狀態當中,就算是人類,也是相當原始的土著人。而是,那麼大的一塊大陸,還沒有幾個人,我們派人去那裡有什麼用?我們佔了或者不佔,又有什麼的分別?「戲志才等人提出疑問道。

    「怎麼沒用呢?」劉易搖頭道:「那用處可大了。告訴你們吧,那南方的大陸島,可是一個非常適宜人類居住的好地方,現在之所以還處於一個原始的狀態,是因為他們那些土著人還沒有形成他們自己的文化文明,他們根本沒有什麼的科技可說。我們大漢佔了那裡,就可以迅速的發展起來。讓那裡作為一個我們漢人的迅速發展之地,成為我們漢人最佳的移民之地。」

    「原本,朕打算讓曹操去另外一個地方的,現在,正好可以讓他去澳大利亞。當然了,畢竟那兒是一個原始之地,朕不會給予他什麼的限制,甚至,朕只需要他承認澳大利亞是永遠都屬於大漢的一部份,那麼,他曹操在那兒稱王,朕也不會去管他,朕其實就是想封他為澳大利亞之王,安他的心,讓他好好的做這個番王。當然了,一些條約還是要有的。」

    「封王?皇上,這萬萬不可,一旦開了這個頭,以後……」一眾大臣趕緊出言反對。

    「朕只是暫時的想法,畢竟,那島陸,一切都沒有,等於零,把曹操派去那裡,除了對付一下那些土著人之外,一切都要他去發展起來。如果他願意去,那就隨他吧。」

    劉易表示明白其中的利害之處。

    不過,就算讓曹操在澳大利亞稱王其實也沒有什麼,因為那兒什麼都沒有,想要發展起來,一切還得要依靠大漢。何況,劉易的打算,是讓漢人在那澳大利亞慢慢的發展的,不用太過著急。要知道,就算是後世,澳大利亞那麼大的一個國家,卻只有兩千多萬的人口。並且還是大多都是移民過去的,等到澳大利亞當真的發展起來,都不知道要何年何月何日了。

    劉易打算派曹操過去,只是讓其帶著一定的漢人遷徙過去,率先佔領罷了。

    反正,劉易打算重用曹操,讓其獨自主政澳大利亞,以前作為交換,讓其部下的一眾大將,為大漢所用。也就是說,曹操到時候,可以帶著一部份本族兄弟及他的一些軍馬,但是,一些大將,就不能再跟著他了,必須要為大漢所用。

    如徐晃,張合等等。

    劉易將自己的打算對眾臣說了之後,眾臣都覺得,如果也許也是一個辦法,以重用曹操為藉口,如此,曹操都為大漢所用了,那麼曹操的部下大將自然也沒許可說了。再加上,讓曹操去澳大利亞,那是讓曹操獨自主政的,天高皇帝遠,等於遠離了大漢的政治中心。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大漢也不可能再讓曹操的一眾大將跟著去了。因為,換了是誰都會擔心曹操終會有一天反漢啊,還能給那麼多大將隨曹操一起去?

    如果說,大漢當真的能讓那些大將隨曹操一起去,恐怕還而會引起他們的懷疑,懷疑大漢要如何處置曹操他們呢。因此,這樣做,似乎也是合情合理的。

    當然,等曹操到了澳大利亞之後,發現那只是一個荒蕪的原始之地,根本就不是他東山再起的好地方,那時候,恐怕他自己也沒有法子了。

    但是,澳大利亞的自然氣候的確非常好,非常適宜養老居住,相信曹操也會喜歡上那個地方的。

    如此,也不失為解決曹操及其部下大將的一個好辦法。

    事實上,劉易本打算日後讓曹操率其部將向非洲大陸進攻的。但現在看來,還要等上兩三年方可以解決得了安息帝國及羅馬帝國的問題,時間太久了。不如現在就趁著這次要用到曹操部將的時機,把他們的問題都解決了。

    同時,劉易還打算把趙雲,馬超,太史慈,典韋,龐德,臧霸等大將帶回去。這些大將,都是比較適宜平原或山地的作戰,他們可以派上大用場。

    另外,像關羽,張飛,許褚,孫策,魏延,顏良,文醜等等一眾大將,就留在印度了。

    軍師方面,劉易就只帶賈詡一人回去,戲志才與郭嘉等都會留下來,另外,一些老臣,除了個別的,亦都會留下來,因為他們要主政印度的一些政務。他們都是非常有經驗的人才,現在的印度,就等於是一個新的大漢,亦正是他們大展才能,渙發他們的工作熱情的時候。

    何況,治理異國,似乎要比原來治理好大漢更來得有成就感。

    眾臣又繼續商議好了如何在印度河防線佈防的問題,如何確保防線不失,不讓帝國盟軍攻殺進印度來破壞大漢的發展。

    至於劉易班師回朝,將會直接走陸路回大漢,也僅只是帶十萬人馬回去。

    如此,甘寧的所有的水軍都會留在印度,繼續忙活他們的事情。

    就這樣,在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方面在不停調動軍馬構築巴基斯坦防線的時候。漢軍方面,也依託印度河在構築防線。

    當然了,其實印度河是差不多從綠化帶中間由西往東流入阿拉伯海的。在印度河的西面地區,也還有許多地區是在大漢的控制當中。

    其中,一些地區,的確是不適宜防守,極宜遭受到進攻的地區,大漢方面就直接放棄了對這些地方的發展,將這些地區的民眾,全都遷到了印度河的東面河岸一帶。而有一些地區,是可以守得住,不會讓帝國盟軍破壞到的城池,漢軍就繼續派軍駐守。在駐守的其間,也將那此城池進行一翻改造,讓其城池更加的堅固完整,並非佈置好一些防守的工事。

    另一方面,原本分派駐紮在印度各地的漢軍,也開始陸陸續續的抽調出來,進駐沿印度河防線的各處防線鎮守。

    原來的印度軍團及南洋軍團的士兵,也分批分階段的調派到各地,取代漢軍對地方的鎮守,維持印度各地的正常發展。

    慢慢的發展到,一個設縣的大漢官衙,可能就只留下數十個漢軍統率那些印度軍團及南洋軍團的士兵。

    當然,這樣下去,不是長久之計的,因為時間一久了,這些印度軍團的士兵,恐怕就會出一些問題。但是,如果僅僅只是一兩年的時間,那麼問題就不大。

    何況,也不用等那麼久,等漢軍消滅了一波來犯的帝國盟軍之後,也會再將他們調到前線,讓那些異國軍團與安息及羅馬的帝國盟軍大戰。(~^~)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2:45
第八百九十七章 遠征大收穫

    劉易這一次遠征,其實主要的就是為了奪取印度,原本,他的計畫,打算起碼得要花上三年的時間方能夠解決印度的問題。

    但是就目前的情況看來,改採得的成果要比預計的好得多。可以說,現在整個印度,都已經屬於大漢的領地了。

    現在,對印度的治理,亦已經走上了正軌,已經不需要劉易親自在這裡坐鎮。另外,安息帝國及羅馬帝國的聯軍,似乎也沒能威脅得到漢軍,對印度造不成破壞衝擊。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劉易覺得聽從戲志才、郭嘉等一眾大臣的奏請,班師回朝,親自組建另外一支遠征軍的意見是對的。

    在印度,已經不須要劉易再操心什麼了,有一眾大臣及大將在此,已經能將印度的一切事務都處理得非常妥當。或許,劉易離開,讓一眾大臣及軍將盡展他們所能,更加能夠激發他們的熱情,更加讓他們各盡所長。

    並且,劉易在這個時候班師回朝,亦等於是對這一眾大臣軍將的絕對信任,在情感上,這些大臣軍將,可能會更加的對劉易感恩。感激劉易對他們的知人善用,信任重用之恩。

    劉易的確可以放心的班師回朝了。

    劉易決定從陸路回朝,一覽從緬甸穿越過重重大山森林的那一條天路。

    與從大漢時出征相比,劉易的身邊雖然是少了許多軍馬,但是,帶回大漢的十萬軍馬所一起押送的財物卻絕對不會少。

    從印度德里王宮所收繳的大量黃金白銀,以及無數的珠寶玉器,少量的鑽石等等,還有許多從民間收取回來的一些原貴霜帝國的金幣。為了運載這些貴重之物,動用了近三千架馬車。

    這個,也是劉易為何要調動十萬最精銳及最忠誠的漢軍的原因。這一批貴重之物,不容有失。

    當從德里出發的時候,趙雲、太史慈、馬超等等一眾大將,全都覺得有點緊張,一個個都打醒了十二分精神。

    事實上,對於一眾大將,甚至是劉易來說,這一輩子還真的從來都沒有見過如此多的黃金珠寶,甚至可以說,就現在大漢的黃金總量,恐怕都沒有這一次從貴霜帝國所獲得到的多。畢竟,大漢並沒有多少黃量的出產,而在印度,有天然的黃金礦山,能夠源源不斷的產出黃金。

    現在,還只是第一批,以後,還會不停的有黃金珠寶等器物運送回大漢。

    也是在看到這些黃金珠寶裝箱裝車,集中一起押運回大漢的時候,劉易亦才深深的感慨,感慨後世的西方列強,為何要對華夏發動侵略戰爭,原來如此的收穫,真的讓人眼紅。

    隨劉易一起到印度來的眾女,她們亦大豐收,因為從貴霜王宮以及從一些被抄沒了家財的貴霜貴族的家中,收繳了無數的珠寶首飾。

    在大漢,雖然亦有不少一些手藝精湛的黃金白銀、玉器珠寶的飾品。但是,在大漢,這些東西,的確比較貴重,比較稀罕少見。另外,就大漢與西方甚至是中東的地方而言,大漢的民風普遍都是比較樸素的,就算是要打製一些飾物,也都是比較簡潔大方,不會刻意的去追求奢華。

    但是在黃金珠寶產出較多的中東及西方地區,那就不同了,那些貴族,他們一生都是養尊處優,追求的都是物質上的享受。他們打製飾品的時候,大多數都追求更絢麗更眩目,飾品越精緻,越華麗,他們的女人就越喜歡。

    所以,這一次從貴霜帝國獲得的那些漂亮華麗,絢麗奪目的一些黃金珠寶首飾的時候,跟劉易一起出征的眾女,她們還真的大開了眼界,一見那些黃金珠寶的飾品,幾乎就挪不開眼睛。

    沒有辦法,女人嘛,就是喜歡這些東西。

    劉易現在,身邊的美女無數,但是對於她們每一個,劉易還真的從來都沒有刻意的給她們送上一些貴物的首飾。

    所以,這一次,劉易就大方了一次,將那些搜刮來的金銀玉器等首飾,全都交由張寧、元清她們去保管,她們喜歡什麼,就隨便要什麼。

    反正,她們幾女,從頭到腳,每人都挑選了幾套華麗珍貴的黃金珠寶首飾。她們挑選之後,還分別穿戴給劉易欣賞過。

    還不得不說,那個佛靠金裝,人靠衣裝,這句話還真的不錯。現在,劉易覺得在這兩句之後還要加上兩句。金配美人顯貴,珠寶搭配顯出塵。

    真的,穿戴上那些華麗奢華的黃金珠寶首飾之後。原本就已經極美的女人,平添了幾分貴氣,在那些眩目迷離的珠寶的影襯之下,這些美人,她們的肌膚更顯美白,整個人的氣質,頓時變得更美麗大方,多了一種黃金所帶來的貴氣,多了一種珠光寶氣。

    當然,劉易為了更增視覺美感,私下來,直接讓身邊的這些女人穿戴上後世的那些時尚的衣裙,如此,使得她們更多了後世女人的時尚知性的味道。有時候,跟她們完全是作後現代打扮的女人在一起的時候,讓劉易有一種似乎回到了後現代中去的夢幻感覺。

    劉易大手一揮,幾乎將那些所有的黃金珠寶首飾都交由隨自己一起出征的數女保管。除了她們各自挑選了幾套她們喜歡的之外,別的,劉易打算帶回大漢洛陽皇宮,全都送給自己的女人。

    當然,像拉迪畢雅等原貴霜女人,她們亦獲准挑了一兩套。現在的這些劉易在貴霜帝國所納的女人,基本上都獲得了劉易的認可了。當然,也是她們的確已經深深的迷戀上了劉易的這個男人,能讓劉易感受得到她們的那種愛意,如此,劉易才會真正的接納了她們,將她們真正的視為自己的女人。

    所以,這一次回漢京,也會將她們一起帶回去。

    對於這一次遠征印度,劉易從各方面上來說,都算是收穫不錯。

    唯一讓劉易感到有點遺憾的是,是麗妃的問題,暫時劉易沒法帶她去找到她的部族家人。

    這次回程的時候,麗絲的確顯得有點鬱鬱不樂。

    她數次告訴劉易,她總是夢見她的父母,她有一種感覺,感覺到她的故鄉就有不遠處。

    不過,劉易早就研究過她以前的經歷,經推斷,她的故鄉離印度估計還遠得很。

    按她以前的記憶所述。劉易推斷麗絲極有可能是羅馬帝國附近的一些小帝國或是部族的人。是被深入西方流竄作惡的北匈奴人所擄走。當時,她的部族人或者說是她的家人,恐怕早已經被那些北匈奴人所滅了。就算帶著麗絲找一遍西歐地區,她也未必能找到她的故鄉及家人。

    在北匈奴人進犯西歐的時候,都不知道有多少小國及部族被北匈奴人所滅。在這樣混亂的世道,想要為麗絲找到她的故鄉及家人,談何容易?

    若非劉易以前就答應過她,劉易恐怕都不想帶她一起遠征。劉易如此,也只是圓了她的一個夢想罷了。

    事實上,麗絲早便有了劉易的孩兒,一男一女,都已經有幾歲大了。她大多時候,都將精力及時間放在一對兒女身上,專注的時候,她便沒有什麼憂思了。她跟劉易所生的這一對兒女,是劉易那麼多兒女當中唯一一對像西歐與華人的混血兒。當中,帶著母親的血統似乎更多一點,兒子劉思歐,除了眼睛是黑色,並像極劉易的眼睛之外,他的頭髮是金色的,皮膚是白色的,面相也像極了西歐人。女兒就不用說了,除了臉形像劉易之外,整的就是一個藍眼睛的洋娃娃,萌極了。

    劉易也看出麗絲的不甘心,只好哄著她,告訴她,如果她不怕長途行軍的勞累,那麼這一次西出遠征,再帶著她一起前往,到時候,或者可以沿著她如此來到大漢的來路,一路帶著她追溯回去,看看是否還能找到她曾經到過的有印象的地方,看看是否能最終找到她的故鄉,一了她的心願。

    不日,回到了緬甸,是魯肅前來見了劉易。原來的南洋大都督周瑜,已經回大漢江東去了。現在的魯肅,是代南洋大都督。

    緬甸的發展,其實也不過是兩年左右。

    但是,這一次回到緬甸仰光,所看到的情況讓人耳目一新。

    要知道,早前劉易來到緬甸仰光的時候,這裡只是一個小部族的聚居之地,基本上都是處於一個原始狀況,人口沒多少,建築也沒有多少。

    但現在,這裡已經在這裡的兩河交叉的三角地帶,建起了一座城市。

    這座城市,有著雄壯的新建的完整城牆,城內的面積,居然達到方圓數十里開闊。

    據魯肅介紹,之前周瑜這個南洋大都督,在規劃好這個仰光城之後,為了不影響開僻通往大漢的通道,並沒有動用從印度送來的那些俘虜勞役,而是另外從南洋地區調來了不少青壯民夫。約有二十三萬人一起修建,很快就將城牆給修築了起來。

    有了城牆之後,再開始建設城內的一切,原來在仰光的土著人太少了,周瑜乾脆就派人將仰光附近的百里之內的那些土著人都抓來了,讓那些土著人充實仰光城的人口,又從那些南洋來的民夫當中,挑選一些原意留在仰光生活的人。

    如此,仰光城便有了十數萬人的常住人口。

    有了人口,再通過官府,開始對這些人的統治,安排好他們的生活生產工作。很快,仰光城便慢慢的豐滿了起來。

    再到通往大漢的通路打通之後,現在每日都有不少漢人從大漢遷來,這還不到一年的時間當中,仰光城的漢人人口,已經超過了當地的緬甸土著人及那些南洋留在仰光的民夫總和。一下子,使得仰光城的人口,超過了三十萬,幾乎達到了四十萬的人口。如此,也就使得仰光,一躍成為整個南洋地區最大的一個城市。

    人口增多,各行各業百廢待興,全都是從無到有,在短短的一兩年時間之內,幾乎將整個仰光城變成了一個由漢人主導的漢人城市。

    從建築風格,人文風氣,語言等等各方面來看,這個仰光城,就是一個和大漢本土當中的漢人城鎮沒有什麼的分別。

    劉易感到很欣慰。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建起了如此一座規模宏大的城池,並且,城市的規劃很好,各行各業的開展也非常迅速。許多地方,劉易原本沒有跟周瑜交待過的,周瑜也都考慮到了。

    可以說,這一座仰光城,的確是周瑜的智慧結晶。魯肅一直對周瑜贊不住口。

    劉易參觀了仰光城的船廠及碼頭,發現船隻往來頻繁,不停的有船隻將一些貨物運來或運走。劉易發現,單單就是這一個碼頭,就能養活不少人。

    另外,又據魯肅介紹,在仰光城,各種工廠工坊的開設也相當的順利,不少都已經可以開始生產,能夠產出產品了。

    面對仰光取得的可喜成績,劉易對周瑜及魯肅都給予了極高的讚賞表揚。

    劉易在準備離開之前,又與魯肅進行了徹夜長淡,希望魯肅可以為大漢挑起更多的重擔。讓他及早培養出更多的人才,找到可以代替他主政南洋的人,然後,再調他到印度去。

    印度那麼大的一個地區,極需要像魯肅這樣極具才華的人才。需要他這樣,可以很好的將一些地區從無到有的發展起來的人才。

    數天之後,劉易告別了仰光的一眾大漢官員,踏上了穿過重重大山森林的寬大青石大道。

    說真的,這一條從緬甸仰光,一直穿過重重大山森林到達大漢雲南的大道,在劉易踏上去的那一刻,就讓劉易覺得有點感動,看著這一條似是一望無盡的,有如一條玉帶鋪在一片森綠的森林當,劉易覺得這是一個奇蹟,劃時代的一個奇蹟。

    說真的,就算是在後現代,似乎都還沒有這麼一條如此寬廣平整的大道從大漢通到緬甸仰光。

    這個,如要不是奇蹟,那麼算是什麼?(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2:45
第八百九十八章 百思不得其解

    青山綠水,從來沒有人跡的原始森林之間,一條有如玉帶一般的婉延大道,一直延伸直遠方。

    這是一條連通東西方的紐帶,是東西方發展之路,同時也是東西方文化文明交流之路。

    劉易相信,有了這樣的一條大道,這不僅僅只是打開了華夏向西方傳播文化文明的路,更是打開了大漢漢人的心靈之窗的天路。

    有了這樣的一條寬趟的大道,能夠讓大漢漢人見識得到更廣闊的天地,打開漢人那封閉的眼界。

    有了這樣的一條快捷的連通東西方的大道,以後,華夏就算有所變故,也絕對不會再有封關鎖國的事發生,再也不會有關起國門來自娛自樂,導致華夏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發展的事發生。

    現在,大漢通過這條天路,將漢人的種子撒布全世界,全力去同化所有的異族人,慢慢的在這個世界形成一種永遠都以漢人為核心的社會狀態。如此一來,再也不會有那些異族取代漢人成為大漢之主的事發生。

    這樣的一條大道,哪怕是在後世,也很難想像,又或者很難修建出這樣的一條寬闊平整的道路來。

    因為在後世,估計沒有人會為了修建這樣的一條大道而付出那麼多。

    據介紹,為了修建這條森林之路,單單是勞役就出動了近百萬人,這些大多都是貴霜的俘虜以及南洋地區反抗大漢統治的一些土著人。這些俘虜勞役,他們是被漢軍的看押著參與了對這條大路的修建。

    另外,還調來了大大數十萬青壯民工,以及,一大部份各種人才。

    魯肅派了一個原來一起負責修路的官員,陪著劉易一起返回大漢,負責沿路給劉易介紹這條路的修建情況。

    在修建這條通往大漢的大路之時,派出了不少人先將路線測繪好,然後分派分段修建,有時候,可能是數十里遠的大路一起修建,然後再一段段的連通起來。

    比如,在一些多河道阻隔的區域,會先定好路標,確立在哪裡修建橋樑,那些平整的路段,就先行修建。

    修建的時候,先讓勞役將路基給弄出來,將路面弄平整,鋪設好沙石之後,再讓那些石匠前往採石礦開採出石頭,打磨成一塊塊平整的石磚,再調動大量的馬車運送來鋪設在路基上,並且,採用修建城牆的辦法,用一些土方法,將那些石磚粘合在一起,使得路面更加的牢固。

    當然,鋪設路面的並非全都是用石磚,更多的是用燒製過的青磚。燒製青磚的工作人員,他們幾乎都是隨著路走的,每要修建一段路,他們都會就近尋找可燒製青磚的陶泥,然後再批量統一規格的來打製燒製青磚。

    路基路面比路旁都高出不少的,這是為了避免森林發大水的時候,被水漫浸上路面。而在大路的兩邊,也有排水渠。排水渠之外,也修建了欄杆。

    這些,當時決定修建這條漢緬大路之時,劉易不給出的一些規劃,基本是按後世的那此高速公路來設計的。

    修建欄杆是有必要的,一來,是防止森林中的野獸會衝出路上來傷害過往的路人,二來,也可以防止森林植被生長到路上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修建的一些橋樑上。如果是一些小河,河面不是太寬的,這樣的橋樑就好吧,用大漢的一些造橋的枝術、藝術就足可以解決。在有著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情況之下,要修建一條小河的橋樑也很簡單,很快,不用幾天,便能修建起來了。

    但是,在一些河寬闊的河流上面修建橋樑,在這個古時代,還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還好,現在大漢的冶練技術已經相當先進,調來了大批的鐵匠及工人之後,在緬甸找到了鐵礦藏,開採出鐵礦,直接用鋼鐵來搭建橋樑。

    其實,混凝土也就是水泥的製造技術,劉易已經拿了出來讓大漢的軍工技術部門去研究了,估計不用多久,大漢及整個世界的建築又將會翻開新的一頁。

    平原平地的路,基本都是如此修建起來的。

    那麼,在一些大山當中,又是如何修建出來的呢?

    這個,其實也是採用了一些比較笨的土辦法。

    就是利用大量的人力,將一些原本沒路,難以通行的山間,硬生生的填起了平整的路基。又如一些沿著一些陡峭的山壁而過的大路。有些是難以填起來的,那麼就硬是用鋼鐵,硬生生的架起一段路通過。

    這樣雖然要花費大量的鐵器村料,但是,卻是一個更快更好的辦法。也只有現在的大漢,也才能如此不惜血本的設入來修建出這樣的一條大道。

    唯一還難以做得到的是,在一些大山的面前,也只能繞著一個大圈過去,沒能直接打通遂道穿過去。

    劉易一行人,慢慢的沿著大路深入到了大山森林當中。

    沿路,還有不少正在修建的兵驛站,每隔十里左右,便有一個兵驛站,以後,會常駐小量的漢軍士兵,保護這條森林之路。

    呵呵,其實,大漢已經正式成立了交通衙門部門,並且成立了公路兵。這個,怕也算是提前出現的一個兵種了吧。

    直線距離約為兩千多里就能到大漢雲南春城一帶的。實際,這條漢緬之路,足有三、四千里。當然,如果只是論從緬甸仰光到大漢邊境地帶,那就只有千餘里。

    不過,現在的大漢雲南邊鏡一帶,還只是一些原始地帶,生活在這一帶地區的民眾極少,並且,大多都是蠻族部落人。當然,這些蠻族部落,已經歸順了大漢,成為了大漢的一份子了。

    從大漢邊境到達雲南春城,也就是後世昆明的這一段千多里的大路,是漢緬之路打通了之後,才再修建起來的大路。現在連通了之後,就可以讓漢人往來大漢與緬甸的時間又縮短了許多。

    大漢軍方已經計算過了。如果是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從緬甸仰光到達大漢雲南,沿路換馬,日夜不停的趕路,那麼兩天兩夜,就足可以走一個單程。

    但這一次,劉易從緬甸仰光回到雲南,卻花了十多天的時間。

    沒有辦法,這一次攜帶的財寶太多了,也太過沉重,所以,哪怕是有了這條寬闊的大路,也難以行動得太快。

    不過,倒是讓劉易領略了一翻這一片自然的原始森林的風光。

    雲南西藏的統軍大將黃敘親自出城二十多里來迎接聖駕。

    與他同來的還有一眾將軍。

    回到雲南行宮安頓好後,黃敘又率眾將來見劉易。

    原來劉易要組建從陸路西進大軍的消息被這傢伙知道了,他是來要求參與這次西進大軍的行動。

    為了能夠參與這次西進軍事行動,他連接替他坐鎮雲南藏地的大將都找到了,那就是嚴顏將軍。另外,還從成都請來了原來劉璋手下的一員大將李嚴,讓他作為嚴顏的副手。

    現在雲南地區早已經平定,雖然礙於環境地勢的關係,發展勢頭不是太好。但是,那些歸順了大漢的小數民族,在大漢官府的治理之下,他們的生活也起到了翻天覆的地變化。尤其是,開路了商路之後,各種各樣的生活物資不停的流入,徹底改善了大部份雲南地區的小數部族人的生活。

    還有非常主要的,那就是在大漢官府的治理之下,那些小數部族之間,基本已經打破了他們部族封閉的狀態。他們部族之間,不用再為了那麼一個生存的小山頭而互相打生打死了,各個部族之間,交易往來多了,慢慢的消除他們部族之間的界線。不少原本不通婚的部族,也有了互相通婚的情況。生活物資的互相交換貿易,已經成了他們生活必須的行為。

    還有就是土地的改革,可以讓那些小數部族的民眾更安心的經營他們的那一畝三分地,不用再擔心會被那些更強的部族侵佔,或者向他們索要更多的賦稅。

    這樣一來,他們的生活自然就更加的好過了,哪怕那些偏遠山區的部族人,他們的生活也獲得了大大的改善。何況,大漢官府也給予了他們很多的指導。比如鼓勵他們搬遷到了一些平原地區生活,輔持他們開展生產生活,建議他們開展一些可以營生的活計。

    這樣一來,雲南地區的那些原蠻族人,基本都真心實意的歸順了大漢。沒有人會放著好日子不過,非要跟漢人官府作對的。何況,如果還有那些不識好歹,非要仇視漢人,反抗大漢官府的蠻族人,他們也會死得很慘。

    同時,黃敘等將也告訴了劉易,祝融部族,他們有一部份部族人,願意繼續留在藏邊地區生活,並沒有再回到他們的部族發源地。另外,還有一部份祝融部族人回到了雲南之後,卻選擇了落戶春城,選擇了另外的一個生活方式。

    這些,劉易沒有多說什麼,要怎麼生活,是他們自己的選擇,劉易現在就只需要對祝融夫人有一個交待就行了。

    雲藏地區的情況還是比較良好的。劉易同意了黃敘的請求及建議。不過,劉易另外任命,任命法正為藏地太守,李嚴為藏地常駐大將軍,統率藏地大軍。令他們兩人,在徹底肅清治理好藏地。入藏漢軍,三年一換,輪流坐鎮,直到所有藏民漢化,以後才會慢慢的削減入藏漢軍,並且從其藏地的民眾招兵成軍,取代漢軍成為藏地的治安軍。但是,藏地的官府官員,必須要大漢朝廷選派,這個,是牢牢抓住藏地政權的必要手段。反正,要直到藏漢如一家之後,不可能再有分裂之心及可能,才會讓藏地自治。

    實際上,現在如果沒有大漢的扶持,沒有大漢官府的指引指導,藏地的情況不會有什麼的好過。他們自己,沒有能力讓藏民都生活得更好。

    如此,嚴顏以後,就只負責雲南一地的軍務,另外,再任命一謀臣為雲南太守。

    這樣,劉易便同意了黃敘的請求,並讓他,從雲南駐軍當中,抽調十萬精銳漢軍前往洛陽待命。

    跟著,劉易沒有在雲南多待,經成都、漢中、襄陽、宛城返回京師洛陽。

    如此,劉易這次遠征,歷時兩年多之後,終於回歸京師。

    事實上,劉易這次班師回朝的消息,早就傳回到了大漢。沿途的官員與百姓,幾乎都是夾道歡迎,人人都爭著想睹一睹當今皇帝劉易的風采。

    這也使得劉易的行程被大大的延緩了。從緬甸回到雲南只花了十餘天,但從雲南迴到漢都,居然花了一個多月。

    還好,組建新遠征大軍的事,早已經傳令回到洛陽,由黃忠將軍主持,已經開展組建大軍的事務。

    回到洛陽的劉易,原本想馬上開展工作的,但是,望眼欲穿的宮中眾妃豈會讓劉易如願?

    一連數天,讓劉易總算領略到作為一個人肉打樁機的「痛苦」。百多的妃嬪,人人都得要雨露鈞沾,使得劉易這傢伙,下面還真的沒有乾爽過。

    當然,這傢伙的心裡自然是在舒爽的。一一安慰過眾女之後,劉易才用從貴霜帝國搜刮回來的那一大批黃金珠寶首飾吸引了已經心滿意足的眾女的注意力,如此劉易才能抽得身出來。

    這次回京第一次上朝,已經是數天之後的事了。

    隨劉易一起回京的一眾文臣武將,居然大多都頂著一個黑眼圈,腳步輕浮。

    不用想,這群軍將,估計也遭遇到了與劉易一樣的遭遇,與家中妻妾分開了兩年多,現在回到家,他們還不被榨乾淨?

    讓劉易有點不解的是,居然連趙雲亦有點腳步輕浮,那俊俊的臉色,也有點發白。那個,要知道,像典韋等傢伙,家中女人都有數個之多,被壓榨得厲害那是可以理解。但是,趙雲這小生,他專情得很,一直來都不肯納妾,就只有樊娟一個女人。

    嗯,那個,要多厲害的女人才能讓趙雲這超級猛將腳步輕浮吃不消啊?

    劉易自己不知道,其實,這一眾心照不宣的傢伙,他們其實也在奇怪,奇怪劉易的女人如此之多,但是,看上雲,劉易卻是滿臉紅光,春風得意的樣子,根本就不似被過百的妃嬪壓榨過的樣子,這還真的讓他們百思不得其解。(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2:45
第八百九十九章 朝會

    留在朝中的一眾大臣,這個時候也都用一種奇怪的目光打量著一眾追隨皇帝劉易出征回來的大臣及將軍。不過,他們一時倒沒想得明白,只是暗自嘀咕著這眾人怎麼個個帶著黑眼圈的?莫非遠征太勞累了?回來這數天了,都還沒有恢復過來?

    但是,被朝中眾臣打量的眾人,卻覺自有點心虛,還以為被人看出了自己的尬尷事兒,一個個都有點眼神飄忽,恨不能找個洞給鑽下去。

    「上朝!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閔貢在這時大聲宣號,引領殿中眾臣叩拜。

    如此,才化解去一眾隨劉易出征回來的大臣及軍將的尬尷。

    「眾卿免禮,平身!都坐吧!」劉易微微抬手,讓眾臣起來,歸各自的座位坐下。

    閔貢轉回來,站到了龍案的下首,卻不再說話。

    這個如果是放在以往的朝中,注等於是擔當著一個朝會的主持人角色,充當著皇帝的傳聲筒。比如,上朝時,叩拜了皇帝之後,一般都會叫一聲有事啟奏無事退朝什麼的。但現在,許多的繁雜及沒意義的行為,能省則省,能廢則廢了。

    好比皇帝要擺架子似的,讓喊話,說什麼的有事啟奏無事退朝什麼的。放在現在的大漢朝會上,根本就沒有必要了。

    因為,朝會不再像以往那般,每天要點夘上朝了,一般無事,皇帝都不會到朝堂來了。朝廷各朝官,都已經細化了他們各自的官職職能,許多事,根本就不需要皇帝去親自過目決定。

    皇帝現在只需要給朝中眾臣制定了一個主要的政策方針,如何落實,以及其中的一些細節的地方,自然會有各朝官以及層層下去的官員去細化落實。

    所以,只要是皇帝上朝,那肯定是有事才會上朝的,如果再說那樣的話,那就顯得太過多餘了。

    朝會,已經被劉易弄成得有點像後世一些公司的會議那般,一般都不會講一些太過假大空的套話,基本都是直接切入正題,就事論事,並且,決斷快速。除非是一些難以決定的大事,才會讓人作討論。又或者,在面對一些變故,需要眾臣出謀劃策的時候,才會讓眾臣討論。

    現在這般,根本就沒有什麼事兒需要眾臣討論的。

    所以,朝會很簡潔,一件一件的事就等於是作報告一般的形式,讓眾臣瞭解一下,然後沒有什麼的補充及建議的話,就基本確定下來。

    大漢本土沒甚大事,各州郡的發展勢頭都非常好,暫時來說,整個大漢朝,官商、官民、商民等等,各個階層的民眾,矛盾也不大,亦不明顯。這是一個大漢發展的黃金階段,萬眾一心,齊心合力,所以,盛世可期。

    劉易還特意的過問了一下大漢民間的糾紛及刑事案件的情況,發現,整個大漢,一年之間,極少會發生搶劫殺人,或是因仇殺人等等的案件。偶爾有一些因情兇殺等等的案件,亦很快告破。

    反正,在大漢官府強而有力的控制之下,整個大漢生機勃勃,大漢百姓對朝廷的向心力非常強。特別是有了一個振興大漢的核心思想,有了一個征服世界的主觀意識,大漢的百姓,基本都沒有太多的精力去幹其他的。一般,都是努力勞作,盡最大的能力,為振興大漢為支持大漢朝廷而奮鬥。

    至於劉易一直所關注的,如逼良為娼、欺行霸市,拐賣人口、偷盜詐騙等等的事件,這些在大漢就幾乎絕跡。說真的,就這樣的民風來看,劉易覺得,現在的大漢民間的民風,已經比後世華夏經濟騰飛時期好得多了。

    當然,這也要得益於在這個古時代的民眾,他們本身因為所接觸所見識的主要原因,使得他們從本性上,就要比後世時代的人民更加的純樸有關。

    一個民族的一些優良的傳統品德,在古時代更加容易塑造。

    劉易甚至認為,在今後一段時期之內,可能還真的可以做到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民間優良風氣。

    當然,有一點,劉易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隨著大漢的發展,以及劉易開展的科技發展,將來,民間的各種生活娛樂的物質豐富,慢慢的,肯定也會出現如後世一樣的民間風氣。特別是貧富分化之後,各種問題各種不服,肯定會民慢的湧現。

    這些,其實都是無可奈何的事,人類需要發展,需要開放,需要先進。那麼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許多的問題。

    有時候,劉易拿現在的大漢跟後世的近代相比。讓劉易覺得,現在的大漢,其實就等於是後世近代時期,剛剛建國時期。

    後世建國時期,在太祖的領導之下,整個華夏,所有的華夏百姓,他們都有著一個中心思想,那就是好不容易翻身做主人了,所有人,所做的事,都是為了自己,他們所勞作所得,不用再被層層盤剝了,所以,那個時期,他們哪怕再艱苦,都會迸發出一股熱情,能人所不能。另外,恰逢那時候,抗美援朝,這同樣能激發起全國人民的同仇敵愾之心。因此,那一個時期的華夏民眾,對當時的政權,是極端擁護的。

    只要當時的官府,一聲令下,萬民附從。

    如今的大漢,正是處於這樣的一個時期。

    但是,這樣的一個時期,其實只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度的發展過渡時期,隨著民眾的自我意識的覺醒,隨著民眾的民智開化的增強,這樣的社會狀況會慢慢的改變。

    其實,對於大漢發展之後,將有可能會出現的種種社會問題,劉易平時早便跟朝中一眾大臣有過討論商議。劉易根據後世的那些情況,在與眾臣商討的過程當中,提出了一些如何正確的引導好大漢向正確的方向發展的意見。

    特別是就將來,朝中的官二代、將二代,以及民間的商二代、富二代等等的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的方案。

    舉個例子,朝官及軍中軍將,地方官員及世族豪門、富商,等等,這些將來,其家肯定會發展成為有權有勢富可敵國的家族。那麼,這些家族,他們將來要如何自處?如何在朝廷、在民間取得一個平衡?

    後世的一些階級鬥爭論,劉易認為不適宜在這個時代提出來讓人討論。但是,這個矛盾是天然存在的。暫時看不出來,暫時也對大漢沒有什麼的影響,因為現在整個大漢,都緊緊的圍繞著朝廷來轉,暫時沒有人講享受,講家產,講權力,講財富。但大漢征服世界之後,發展上了軌道之後,那絕對會進入一個人人謀私的社會階段。

    如何引導大漢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呢?

    劉易認為,首先,要法治完善,制定好更完善完整的法律條文,嚴格執行。

    其次,在教育方面下手,讓漢人從小便樹立起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質。

    其三,嚴格控制社會不良風氣的產生及漫延,及時撲滅一些不良風氣的萌芽。

    ……

    反正,劉易給朝中眾臣提出來許多有可能出現的社會情況,讓朝中眾臣,及早開始考慮,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將要如何去應對。

    嗯,有時候,劉易覺得後世有些話說得很對。一個人在什麼的位置就考慮什麼事,頭有多大就帶多大的帽等等,現在看來,的確如此。

    一個若大的國家,在劉易的手上,他就不得不去考慮如何將大漢發展起來,並且引導向一個好的方向發展。

    劉易向眾臣瞭解了一下大漢現狀之後,暫時倒沒什麼大事。便馬上讓隨劉易一起回京來的賈詡,先向眾臣報告一下這一次大漢遠征的過程以及所取得的成果。

    這些事,向眾臣通報是有必要的,起碼,現在整個大漢都在支持著朝廷這樣的遠征,並且都圍繞著這事兒去努力。所以,得要讓他們知道這次遠征所取得的收穫,然後振奮一下人心,讓他們都知道,他們的所有努力及付出,都是值得的。

    起碼,大漢一次遠征,便為大僅擴展了如此大的疆域,這樣的事,可以說是全國百姓的榮耀,是所有漢人的光榮。

    賈詡主要是報告一些遠征的過程及對南洋、緬甸、印度等地區的大漢官府設立及發展的現狀。

    跟著,劉易又讓趙雲等一眾大將,向朝中眾臣報告一下遠征過程當中的一些戰役情況。以及,再給眾臣談一下現在大漢遠征軍在印度的形勢。其實,也特別的談了一下中東的安息帝國以及歐州大陸的羅馬帝國的情況。

    這些,其實都是在劉易馬上要開展的組建另一支遠征軍的工作做準備。

    現在,就得要先讓朝中眾臣知道大漢遠征對大漢的好處,以及,現在遠征軍所面臨的形勢。讓眾臣知道了這些,才會讓他們覺得,現在的確有另組一支遠征軍的必要性。

    尤其是,當中著重談到北匈奴人的情況。要讓朝中眾臣明白,原來匈奴人的威脅依然存在,大漢不能不滅了他們,以免讓他們坐大,將來又會成為大漢的禍害。

    跟眾臣所談的這些情況,隨後會在大漢新民報上摘取一些公佈出去,讓大漢的百姓都知道大漢遠征的最新情況。這些情報,同樣也是一個可以振奮大漢民心的事,同樣,也讓大漢百姓知道,他們所為大漢朝廷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劉易很清楚,在現在大漢正在高速發展時期,一定要十分注意與民眾百姓的關係。

    畢竟,沒有人能夠真正的做到大公無私的,現在,大漢百姓依然能夠如此擁護大漢朝廷,那是因為大漢朝廷所為他們所做過的一切,讓他們感恩,所以,現在大漢百姓,憑著他們的一腔熱情,積極主動,無怨無悔的在支持大漢。

    假如說,大漢遠征,沒有取得一定的成績,反而打了敗仗的話,那麼大漢百姓就肯定會對大漢朝廷的遠征決定及行動產生懷疑,會懷疑朝廷的決策是否是正確的。這個時候,再想利用大漢百姓的支持,在遠征失敗的情況之下,再發起一次遠征,那麼大漢百姓的支持度恐怕就不夠了。

    所以,現在將大漢遠征軍所取得的成績,向大漢百姓公佈,如此,在情感上就能讓廣大百姓深有榮焉,再有同樣的行動,他們肯定會更加積極的參與。

    當然,其實最為主要的,就是現在大漢朝廷,已經有能力,不用再讓大漢百姓無償支持了。

    從貴霜帝國獲得的大量財富,足可以支撐起大漢的另一次遠徵費用。

    劉易跟眾臣也不這個問題進行了一次商議。最後決定,這一次組建新的遠征大軍,朝廷不再接受大漢百姓的捐贈,但是,會向大漢百姓採購遠征所需的一切物資。

    並且,在大漢新民報當中,會公佈這一次征服貴霜帝國之後所獲得的一些財富,聲明,這一筆財富,將以通過向百姓採購物資的形式,將這一批財富反饋到民間,讓百姓直接獲益。

    劉易相信,這樣的舉措,肯定可以刺激得到大漢百姓的熱情。同時,這麼大的一筆財富,流入民間,那肯定也會大大的刺激大漢的經濟發展。

    將這些財富公佈,也能讓大漢百姓可以看得見,他們的努力所換來的成果。如此,對於大漢再組大軍遠征的行動,也肯定會大力支持。同時,也會讓大漢百姓覺得,現在的大漢朝廷更加的親民。

    在這次朝會當中,很快就定下了接著下來組建遠征大軍的各項事務。

    主要的,一個是兵源的問題;二個就是遠下的各項物資的問題,這些,都要從現在開始就要籌備了。

    兵源的問題,劉易並不打算在漢人當中徵召太多的士兵了。畢竟,遠征印度,一共出動了兩百多萬的漢人軍馬,這些都是漢人的青壯,如果再從漢人當中徵召太多的青壯成軍,那麼就會影響到大漢本土的發展了。

    所以,劉易計畫,整支遠征大軍,漢人士兵的比例,約為三分一。也就是說,三個遠征軍當中,最多就只有一個漢人。(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2:46
第九百章 分配徵兵名額

    另外,這一次招收遠征士兵,針對漢人方面,卻不再是如早前的那般,誰都可以報名參加了,也不是哪一個地方的人都可以參加。

    劉易讓戶部先作一個數據調研,然後再將名額分配到各個州郡,甚至規定到每一個縣城有多少個名額。

    如此做的目的,就是可以讓整個大漢的百姓,都有一種參與的榮譽感,光榮感。儘可能做到,這一次的遠征軍當中,每一個地方都有百姓的子弟兵參加。這樣,能夠讓每一個地方的百姓都夠有一種直接參與的使命感。

    接劉易的預計,這一次西出新疆,進入西伯利亞地區,所出動的軍馬,估計是兩百萬人馬。最多再招募約四十到五十萬的後勤部隊。也就是說,這一次的所有遠徵人馬,不會超過兩百五十萬人。

    劉易相信,有了這兩百來萬的漢軍,肯定可以將聚居在後世哈薩克斯坦地區的北匈奴人打敗,並將他們趕到東歐甚至是羅馬帝國及安息帝國去。

    要知道,這一次的行動,暫時不是消滅,而是驅趕,所以,漢軍所需要的,是氣勢聲勢,營造出一種漢軍強大不可敵的態勢,稍為打擊一下那些北匈奴人,將他們嚇跑逃竄。如此,這一次遠征任務就基本完成了。到時候,就只需要配合印度地區的漢軍大軍,對整個中東及西歐地區進行收拾河山便可。

    按兩百萬人馬來計,那麼真正的漢人所組建成的軍馬的人數,其實就是在六十到七十萬人之間。

    其中劉易從印度帶回了十萬漢軍當中的最為精銳的人馬。不久前,令黃敘從雲南帶回十萬精銳漢軍。如此,也就是說,這一次組建遠征大軍,只需要再徵召五十萬漢人士兵便可。

    這五十萬人馬的名額,便分配到大漢本土各個州郡去。

    大漢本土,十數個州,每州的人馬名額,約為四萬人左右。再分配到郡城,那麼每個郡可能就有數千個名額,再到縣城呢?那一個縣城,可能就公配到百人或是數百人左右。

    當然,這個名額分配,也是根據戶部的數據調查的情況而確定的,一些人口較少的州郡,所公配到的參與遠征的士兵的名額便要少一些。而有些人口較多的地區,所分配到的名額就會多一些。

    不過,不管怎麼說,如此一分配下去,一個一縣之地,才分配到一百或數百個士兵名額,這個還真心的不多。

    要知道,一個縣城之下,還有十數個甚至是數十個鎮,鎮之下還有無數的村莊。如此一來,一個村莊可能都分配不到一個名額。

    另外,大漢州郡縣,都有地方官兵,這些官兵,其實也就等於是漢軍的預備兵員。現實上,直接從各郡縣抽調人馬,可以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可以成軍。

    不過,劉易為了增強這一次遠征的影響力,規定最少要有一半的士兵,要從民間招募上來。所以,當名額分配到縣級的時候,如果被分到只有百來個名額的,其縣的官兵,為了爭取到這數十個名額,可謂爭破了頭。

    在這個人人都想為大漢效力,為大漢爭光的時候,付合條件的,人人都想參加遠征軍。

    除了劉易,沒有人會料想得到,這一次遠征的行動,會是如此瘋狂的,在民間的影響力,直接就超過了上一次的遠征行動。

    據後來人常常津津樂道的談起這一次遠征的徵兵行動有多瘋狂多熱烈。

    因為士兵名額分配的問題,已經不可能給每一個村莊都分配得到名額了。所以,就造成民間,人人都以能夠參與遠征軍為榮,哪一個村,有一個子弟被選上了,那就是他們整個村子的大喜事。

    真的是比他們家娶媳婦更加的喜慶。整條村莊,都會在數天之內敲鑼打鼓,整村的人都會一起來慶祝,羨慕死那些沒有子弟被選進遠征軍的村莊了。

    當然,這個也不是僅僅只是慶祝。

    被選上的這個子弟兵,他們會被村民武將到牙齒去。村裡出錢打造一身衣甲給他,並且,會出錢打造他趁手的精良兵器給他,哪怕是弓矢,亦是最精良的。自然也少不了給這些子弟兵送上禦寒防雨等的衣物等等,要不是軍中有軍糧,村民恐怕還會讓他們的子弟兵帶著數百斤糧食一起到軍方去報到呢。

    自然,這個子弟兵,他的身上,也承載著家鄉父老對他的期望,希望他可以在遠征過程當中,能夠為大漢立功,打響名號,揚漢人威風,揚他們村莊的名氣。

    可以說,一次似乎不怎麼重要的徵兵行動,就成了一場全民盛事,直到以後很久很久,這一次的遠征徵兵舉動,都成為漢人唸唸不忘的一次盛事。

    遠征軍中漢人的軍馬解決了,那麼餘下的百多萬的遠征將士呢?

    這個,同樣也是採用名額分配的方法。分配給多少遠征軍士兵的名額給各個小數部族,由那些小數部族挑選出他們的子弟兵前來成軍。

    後來許多人,將這一次遠征徵兵的方式,說成了是一次有著劃時代意義的舉動,通過這樣的一個方式,直接將原本還算是依附大漢生存的那些小數民族徹底對大漢歸心,從此,小數部族也不再視自己為異族人,而是漢人的兄弟,真真正正的大漢華夏同胞。

    這一次分配到那些小數部族的人數自然是較多。但是,卻沒有任何一個小數部族會埋怨大漢朝廷給予了他們較多的名額。相反,這些小數民族,他們還認為朝廷給他們分配的名額少了。

    為什會這樣呢?

    主要是因為,在大漢本土的這些小數部族,除了極少數的一部份原本就已經漢化,就與漢人親如一家,彼此已經沒有什麼分別的。別的,幾乎全都是被漢軍打服之後歸順大漢的。

    雖然,大漢朝廷並沒有刻意的區分他們,也一樣的給予他們優渥的待遇,在大漢官府的治理之下,幫助他們迅速解決溫飽的問題,並引導他們可持續發展,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可以說,他們的生活,基實並不比漢人差多少。

    同時,他們的生活習慣,工作,生活文化風氣等等,亦慢慢的漢化。可是,有一點,讓那些小數部族人始終都沒能真正的融入漢人當中的。那就是他們自我意識,自我感覺,他們其實只是大漢的附從者,而非參與者建設者。

    漢軍打服他們,漢軍一次次的征伐,一次次的戰役,直到完全統一了整個大漢,完全統一了整個大西北,統一了北方關外,將如此廣闊的世界都納入了大漢的版圖。而這一切,其實都沒有那些小數民族什麼事。就算劉易曾讓一些小數部族的軍馬參與了統一大漢的戰爭,但是,那也僅只是個別的小數部族的軍馬,並且,在戰爭當中,他們所起到的作用極少,可以說,他們其實就只是參與了漢軍的調動,卻極少能夠在戰場上為大漢出力。

    如此,讓那些小數部族的人,始終都有一種他們是局外人,很難融入漢人的核心。在他們的潛意識當中,其實一直都在擔心著一點,那就是擔心大漢朝廷現在對他們這麼好,卻害怕大漢朝廷始終都沒有將他們當作是自己人來看,萬一到時候有什麼的變故,他們可能又會被漢人排斥,甚至是敵對。

    對於小數部族人的這些心理,應該說是普遍存在的。因為,沒有人會平得了諸多好處,卻不曾出力,然後還能夠心安理得的去承受這一切似乎是不太真實的好處。

    所以,如今大漢組建遠征軍,給他們這些小數部族人分配了徵兵名額。如此,就直接在情感上讓那些小數部族人安心下來,讓他們看到,原來大漢朝廷並沒有將他們看作是外人,而是真的將他們當作是自己人。要不然,也不會直接分配兵員名額給他們了。

    這樣做,就是大漢朝廷並沒有將他們當作是外人的一種直接的體現。

    好比雲貴地區的蠻族人,他們這些蠻族人,在收到了大漢官府向他們徵兵的命令,分配了名額給他們之後,他們大多數人都熱淚盈眶,大多數都超額送出了他們的族人子弟。官府要不了那麼多人,他們還有點不高興呢。不過,超額的人,自然是要退回去的,這個是定額的兵員徵兵令。

    還有南方的山越人,他們的猷長親自率其族人子弟兵到了洛陽,見到劉易之時,下跪叩拜之時,泣不成聲,無比感激劉易,感激大漢對他們部族的治理。

    還有,在北方原始森林當中的鮮卑人,其首領桑羅王亦親自來了。第一時間亦是感謝劉易,感謝大漢朝廷沒有將他們的部族當成是外人,當作是異人來看待。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這一支西進的遠征大軍,兩百萬人馬,便匯聚洛陽,正式成軍。

    這時,已經是公元201年的六月份了。

    劉易下令,整軍一個月,並準備好各種遠征物資。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先另組一批青壯配合一部份地方官兵,開始運送物資前往新疆烏魯木齊,也就是閼氏族伊閼茜女王的部族駐地。到時候,這裡就是這一次遠征軍的主要後勤補給基地。

    伊閼茜早已經將女王之位讓給了她的一個妹妹。而她早到了洛陽皇宮,心甘情願的從女王成了劉易的一個妃子。

    現在她又懷上了劉易的孩子了,所以,她只能留在洛陽皇宮,不會再去西域了。

    劉易令趙雲為騎軍的統帥,太史慈為步軍統帥,黃敘為中軍大將,黃忠有後軍大將,典韋為親衛軍統領……

    另外,整編所有的部隊,分別任命那些小數部族軍馬當中的首領及武將為軍將,師將等等。

    劉易特意留下先鋒大將及左右軍等大將沒有任命。這些,是留給曹操帳下的大將的。

    劉易這次因到洛陽之後,忙於政務軍事,還沒有去跟曹操好好的談話。

    原來的振災糧官府,也就是劉府,離曹府並不遠。劉易登基為帝之後,劉易的女人都住進了皇宮。但是劉府卻依然保留著,還有個別的女人,不願意公開與劉易的關係的,她們就住在劉府。

    比如,郭嘉的娘親,她與劉易的關係,其實算是半公開的事了。知情的人已經知情,不知情的人卻也不敢亂說的。可是,杜娘她卻不願意將她與劉易的事公開化。所以,她寧願不隨劉易進入皇宮,不要王妃的名義。但是,再住在郭府裡,似乎也不太好,所以,就搬到了劉府來住。

    另外,像大吳二吳兩位夫人,她們也抱著與郭嘉娘親一樣的心思,哪怕許多人都已經知道了她們與劉易的關係,但是,都認為如果住進了皇宮去,那就公開化她們與劉易的關係了。她們的心裡,都有點擔心自己的兒子會受世人所非議。所以,就堅決不住進皇宮。

    當然,私下裡,她們倒是經常偷偷的進入皇宮的。

    劉易特意在劉府過了一晚,與她們一起胡混了一夜。

    這些當年已經是三十多歲的少婦人,如今已經是四十多接近五十歲的真正****了。

    劉易終於在她們的身上看到了一絲歲月的痕跡,那就是她們的身形開始多少有了點發福,顯得更加的豐盈迷人,更加的有貴婦的味道。

    另外,她們的肌膚雖然依然光潔潤滑,還依然充滿彈性,容顏也依然美麗,但她們的眼角眉稍處,已經隱約有了一絲魚尾紋的痕跡,雖然不仔細看不明顯,但畢竟是存在了。

    這讓劉易的心裡有些惆悵,對她們也多了幾分憐惜。終還是歲月不饒人啊,才十多年的時間,她們就開始慢慢的,不經意的有顯老的跡象。

    也由此證明,劉易的元陽真氣,雖然有著能夠讓女人保持青春延緩衰老的作用效果,但終歸不是長生不老藥,難敵歲月的流逝。

    也由此說明,自己雖然練成這元陽神功,但自己依然會有老去的那一天。

    劉易從被他折騰得有如軟泥的眾女當中爬起來,讓侍女為自己穿戴整齊之後,便前往不遠處的曹府,去見曹操。(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2:46
第九百零一章 曹操服了

    劉易並沒有帶親衛,甚至還刻意的穿上了便服。

    如此,走在街上,如果不是對劉易非常熟悉,以及刻意的留意他的話,一時間怕還不會被人認出他來。

    街上變化很大,許多原來的一些建築也都拆了重建了。但是,街上大致的情況是沒變的,只是多了更多的臨街商舖,行人也更多了。

    此時尚早,早晨的霧氣都還沒有完全消散,但是百姓早就開始新的一天的活計了。

    一家散發著粥味清香的小店前,已經聚滿了人群,有不少客人走進店內去吃早飯,更多的是在店前排隊購買那些新鮮出爐的熱包子。

    看著一個個端著用油紙包著的包子匆匆離去,又或是一邊啃著一邊快步走開。這樣的情況,倒讓劉易憶起後世時候早上去上班的時候,那時候,不正是如這些行人一般?

    一時有點嘴饞,看見剛好有空位,劉易便涉身進去,沖買包子的一個老婦人要了兩個雪白的包子。

    待要付錢的時候,劉易摸了摸懷裡,臉色不由一窘,丫的,他現在才想起,自己似乎很久都沒有帶錢了。

    捧著老婦放在他手上那用油紙包著的兩個包子,劉易真的是極為尷尬。

    「對不起,我不要了,忘了帶錢出門了,不好意思。」劉易將包子放了回去。

    「哦?」那賣包子的老婦人透過蒸籠散發開來的霧汽,打量了劉易一眼,不過並沒有認出劉易就是當今皇帝。

    「不好意思。」劉易移步走到一旁,將位置讓給了後面的人,便欲轉身離去。

    「等等……小夥子,看你似乎也有點面善,你是住這附近的吧?來,拿著,改天你再拿錢來就是了。」老婦人抓起那兩個用油紙包著的包子伸長了手遞過來。

    劉易下意識的接住道:「啊?這……這怎麼好意思……」

    「又不是不要你的錢,行了,老婦這還忙著呢。」老婦人不容分說的瞪了劉易一眼,便專注於賣包子給別的客人。

    劉易呆了呆,看到老婦已經忙著去了,便也沒再說什麼,認了一認此店的面門,待改天讓人將錢送來給她便是。

    帶著兩個包子離開,劉易一邊走路,一邊拿起一個來品嚐一下,一口下去,將讓劉易眼睛一亮,這熱騰騰的包子,居然非常美味,兩三口便吃完了兩個包子,劉易還覺有點意猶未盡,若非沒帶錢,他可能還真的想回頭多買幾個。

    不過,也幸好沒回頭,要不然馬上就得引起轟動了。

    因為這街離振災糧官府並不遠,以前劉易經常出入往來,一直住在這片街區的民眾,自然能經常見到劉易。這個老婦人,她亦多次見過劉易的。

    她一開始並不在意,再加上蒸籠熱氣升騰也影響了一定的視覺。但是,她在過後,賣著包子給另外的客人的時候,她卻不自覺的想起方才這個讓她覺得有點面善的年輕人。

    嗯,其實劉易已經不算年輕,但是,劉易卻不喜歡像這時代的人那般,一般的男子,成親之後,多少都會蓄留著鬍子,但劉易卻沒有那樣的習慣,所以,平時基本不蓄留鬍子的。又加上,劉易修建的元陽神功,讓劉易似乎真的有了青春永駐的功效,所以,看上去,其實和當年並沒有多大的分別。當然,氣質自然是成熟了許多,也多了一種隱隱的威嚴感。

    正因為劉易和當年的時候沒有變得太多,這個老婦人再一細想,卻一下子就記起來了。認出了方才買包子沒帶錢的人便是劉易。

    她在一下子醒起來之後,竟然興奮得大叫一聲,手上抓著的包子都一下子扔掉,轉頭就沖在店內忙著的老伴及他的兒子、夥計等尖叫道:「都出來都出來……」

    店裡人還以為出了什麼事,紛紛出來看看老婦在叫什麼。

    「快!快!跪下跪下!」老婦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拉著老伴兒子帶便跑到街中去面向劉易離去的方面跪下。

    「干、幹什麼?」

    「皇上!老婦看到皇上了!」老婦激動得有點語無論次的樣子,向著劉易離去的方向叩拜道:「皇、皇上剛才在我們店裡買包子了。皇上萬歲!」

    眾人半信半疑,一些路人也覺得有點莫名其妙。

    不過,老婦人信誓旦旦,一口咬定方才皇上來過她這裡買包子。還說不相信的人可以等著,皇上買她的包子還沒有付錢,皇上還一定會來付錢的,到時候大家就知道她說的是真是假了。

    這頓時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使得這片街區更加的熱鬧起來了。有一些好事者,居然還真的往劉易離去的方向尋找。

    所以說,如果劉易現在回頭,那肯定就被這些百姓認出來了,到時被圍觀怕是免不了。

    不過,經這老婦人這無意的一鬧,她家的包子就真的更加火了。尤其是劉易來派人送錢來,證實了這個老婦人沒有說慌之後,她家的這小生意更是火得一蹋糊塗。

    現在劉易倒不知道自己一時嘴饞買兩個包子的背後還出了這麼多的事故。他現在已經到了曹府的大門前。

    曹府依然還是以前的那個曹府,連門匾都沒有換。依然還隱隱的透露出一種華貴大氣的氣質。

    但是,曹府大門前居然沒有看門侍衛。

    對此,劉易倒是知道的,這些,自然有人跟劉易說到曹操的情況。

    劉易離開京都的這兩年多,曹操似乎真的洗盡沿華,在家中安安份份的,並沒有劉易跟一眾大臣軍將所顧慮的那種會趁劉易不在朝廷鬧出點什麼事來。

    這些,在皇宮內,曹氏三姐妹也都跟劉易談過,她們都告訴劉易,她們的爹爹在近兩年多來,根本都很少出過府門,專心在府內弄兒抱孫為樂。平時,有人宴請什麼的,曹操都會託故不出,有人前往拜訪,他亦謝客不待。甚至,連早前的那些部將,曹操亦很少見了,弄得像夏侯敦,夏侯淵,曹洪、曹仁,徐晃等等一眾大將都極為鬱悶。

    劉易知道,這曹操應該是避嫌,不想授人話柄。曹氏三姐妹,在跟劉易談起她們的爹爹曹操的時候,其實都還有點小心翼翼的樣子的,很明顯,她們亦有點擔心劉易還對她們的父親有什麼的顧忌,會擔心劉易對她們父親不利。

    不過,這些都是人之常情,劉易自然不會在意,不會因此而覺得三女心向曹操。畢竟,現在劉易處於一個強勢的主導地位,她們的爹爹反而處於一種比較微妙的地位。再加上,像她們這樣本就出身於世家大族的女人,自然也自小就聽過甚到見過許多君王無情,伴君如伴虎的事兒。

    哪怕她們與劉易的情感很堅固,但誰知道一個男人做了君王之後,是否會變?起碼,她們很清楚的明白到一點,那就是作為一個君王,他就必須要為了這個國家的利益去考慮。如果她們的爹爹曹操做出了損害了大漢利益的事,那麼恐怕劉易對她們有多痛愛,可能都饒不了她們的爹爹。

    曹操終也是一個人物,劉易相信曹操的心裡也很清楚,現在的大漢,已經不會再有機會給他了。所以,他才會如此一動不如一靜,安安份份的過著他的小日子,小心謹慎,沒敢有半點差池。

    劉易相信曹操更加明白,他牽一髮動全身,到時候,遭殃的,不僅只是他,還會有他的所有親屬,有那些對他無比忠誠的大將。

    識事務者為俊傑,由此可見,曹操的確是一個人物。起碼要比那劉備拿得起放得低。

    曹府大門前連守門的侍衛都沒有,這些都是曹操在向劉易表態,表明他不會再有什麼的非份之想。

    這一切,對於劉易來說,都是好事。

    曹府大門前沒人,並不代表裡面沒人。

    劉易已經聽到了門內,不時傳出一聲聲清脆的喝喊聲,估計是一些小兒在早上起來操練了。

    劉易踏步上前,直接推開了曹府虛掩住的大門,呀的一聲,便打開了。

    大門之內,是一個不小的校場。

    十數個六七歲到十歲左右的男女,此際正在扎馬步,打著拳。

    劉易一眼便看到了曹操,他正在正樓大門前的階級上,引領著這些小孩子在打拳呢。

    他們自然也看到了推開門走進來的劉易,那些小孩子齊齊的望向劉易,但在曹操的一聲低喝之下,小孩子們繼續著他們的動作,並沒有停下。

    劉易緩步走過去,目光慢慢的越過這群小孩子,倒是認出了當中的一兩個,當中便有一個是曹昂的兒子。劉易估計,這些應該都是曹操的孫兒或是他的孩兒了。

    「你來了。」曹操待劉易走近前,神色自如的望了劉易一眼。

    「岳父大人!」劉易上前拱手道。

    劉易著便裝來找曹操,便是打算以女婿的身份來見曹操的,所以,對於曹操見到自己沒有跪拜,劉易也沒有在意。這應該也是曹操的精明之處,如果劉易身穿龍袍前來,那麼曹操自然就懂得不能如此隨意了。

    「嗯,等會,待教這幫小兒打完這套拳法。」曹操沒有停止手上的動作,依然打著拳。

    「請便!不急。」劉易示意沒問題。

    「既然你以女婿之名來我曹府,怎麼能空手而來呢?聽說,你們這次遠征域外,弄回了不少好東西,我呢,就算了,但是這幫小子,都是我的兒孫,你這個做姐夫姑爺的,就沒一點表示?」

    「呃……」劉易沒有想到曹操居然會說出這樣的一翻話來,頓時覺得有點汗顏,因為當真的要較真,這還真的是自己的失禮了。

    「那個,剛才來到半路,有一家小店的包子味道相當不錯,原本,打算都買來讓大家嘗嘗的,奈何一早出門,忘了帶錢。」劉易也光棍,一攤雙手,表示自己就如此來了。

    「不過,我已經交待曹節她們了,這一次還真的從貴霜帝國帶回來了不少好東西。到時候,會讓她們送過來的。」

    劉易跟著壓低一點聲音道:「那些小子的禮物是小事,但是,曹節送過來給一眾岳母大人的東西,她們一定會非常喜歡。」

    「哈哈……好了,跟我進去說話吧。」曹操哈哈一笑,收了拳,背負著雙手先進了大廳。

    劉易的話,曹操心照不宣。有一點,曹操真的與劉易很相似,那就是他的確算得上是一個有情有義的梟雄,尤其是在對待自己的家人及自己的女人方面。至於他有時候所表現出來的陰冷狠辣方面,怕也只是他的性格的一個方面罷了。劉易直接讓曹節等女送禮物討曹操的女人歡心,這要比直接討曹操歡心更有效果。

    另外,別看劉易橫刀奪愛,奪了原本在歷史上是屬於曹操的那幾個最為出色的女人,但是,曹操身邊的女人,卻依然不會比歷史上的女人少,甚至可能是更多了。

    分賓主坐好後,曹操揮退了送上茶點來的侍者。

    「劉易老弟啊,咱們兩人私下,你就不用稱曹某為岳父了,咱也懶得稱你為皇上。那樣彆扭。」曹操卻是嘆了一口氣道:「每當看到你,曹某就會想起當年與你初次見面的情境。這一眨眼,便是十多年了,而曹某,也老了,快要奔五十的人了。」

    「孟德兄,當年我劉易也只是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年少輕狂啊。不過,孟德兄你卻不可稱老啊。此正是青壯之時,怎能言老呢?」劉易也跟著想了想以前的事兒,搖著頭道。

    「罷了,最終證明,此天下終還是你的。你知道嗎?原本,曹某還有一些不服氣,可是,現在曹某卻無話可說了。不知不覺,你已經做到了我們華夏曆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事。哪怕是千古一帝的始皇帝,亦沒能如你這般將我們華夏國土擴張得如此之廣擬。你劉易之名,必將會名垂千古。」曹操說著,卻站了起來,沖劉易抱拳,深深的躬下身:「現在,我曹操,最佩服的人,便是皇上你了。」

    真要說到豐功偉績方面,說到一個人的雄圖霸業方面,曹操還真的不得不佩服劉易。(~^~)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2:46
第九百零二章 放下恩怨

    在歷史上,曹操雖然一度被打成亂世之奸雄,成為後世的反面人物,可是,站在一個公平的立場上來說,又或者後人對他的評價來說,給予他的號頭還是挺多的。

    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這些評價,說明曹操在東漢未年是一個多麼傑出的人物。

    可是,在這一世,在現在,他卻不得不對劉易說一個服字。

    從來都沒有服過人的曹操,經過這兩年的韜光養晦,閒時曆數自己的這一生歷程,再拿自己與劉易相對比。這個一對比,他就發現,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上來說,他都發現,自己已經遠遠的落後於劉易。

    拋開成王寇敗這方面不談,因為在這一方面上來說,曹操輸得更加沒有脾氣,輸得連還想翻身的念頭都沒有了。

    那麼,就從別的方面,曹操拿自己跟劉易來作一個比較。

    首先,就說個人的眼界而言,曹操雖然自問自己志向遠大,一度以天下為己任,曾立心要剷除朝中奸奸佞,要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他也一度那般去做了。可是,現在的事實表明,劉易的眼界目光,要比他曹操看得更遠了。

    他曹操自問自己有多大的志向,都難以跳出大漢江山版圖的這個框架,他自問,就算他奪得這大漢江山,他怕都沒能做到如現在的大漢這般,可將大漠西北及北方的萬里疆域收歸大漢所有,更加不可能如劉易這般,放眼海外,滅倭國平南洋,征服幾乎可及得上大漢版圖一般大的貴霜帝國。

    所以說,從志向眼界來說,曹操已經明白,已經都不知道落後劉易有多少條街了。

    然後,再就政治眼界及政治手段而言,曹操亦覺得,自己遠遠不及劉易。

    為何如此說呢?要知道,曹操自問,自己的起點要比劉易高得多,身世背境也要比劉易不知道好了多少。可是,他曹操無論怎麼做,他都難以做得到如劉易這般,在當年先帝時期,就能夠在朝廷當中如魚得水。從一個毫無實權的一個雜牌官,臨時編出來的一個振災糧官做起,外放外面一圈回來,居然就一躍成為了太子太傅,身份地位扶搖直上。甚至,居然能夠在當時還是十常侍及何進大將軍等等一眾宦官權臣的虎視之下,取得先帝的信任,被皇帝親口承認劉易是漢室宗親,是御弟。

    當然,這些都是虛名,沒有什麼實權的。他曹操那個時候,卻是手握兵權,可是,卻終還是趕不上劉易憑那虛名而取得的成就。

    後來,還能夠在董卓的手上,護著少帝全身而退,這一切,都無一不展現出了劉易的政治目光。因為,就憑著少帝在手,劉易就能硬生生的扶起了一個新漢朝。這個,都比他曹操走到了前面去了。

    再到兩人各自扶持一個皇帝,各自掌控一個朝廷其間。

    劉易的新漢朝,是一個充活了朝氣的朝廷,一切朝政,都處理得整整有條,並且,在現在的曹操來看,當時的新漢朝,可以說簡直就是一個開放式的政權,求新求變。據曹操近兩年來所瞭解到的,原來新漢朝的許多施政方針,許多改政的方案,幾乎都是劉易提出來的。各種治理朝政,治理民生的政略,亦都是劉易建議,提出來讓朝廷百官去完善的。當中許多的東西,曹操覺得自己就算是挖空了腦子都想不出來。

    尤其是,現在的大漢朝廷,朝廷的機構,朝百官的職能細化,等等,一切,都讓曹操感到不可思議。

    他一度將自己投入到這個大漢朝廷的各個官職去考慮問題,他發現,自己就算是心杯不軌,但只要坐到了那個位置上,他就很難再借這個平台來發展自己的勢力了。哪怕他坐上了三公之職位,基本上也沒有機會讓他有什麼的發展。因為,所受到的限制及監督實在是太多了。

    反正,只要他一旦做出了有違那大漢基本國法的事,就會馬上被糾正。總之一句話,想要以權謀私的話,哪怕是朝廷三公,朝中內閣閣老,都寸步難行,要不會被直接彈駭免職,要不,就會被監察部門直接拿下,受審。

    如此的一個結構緊密,職能清析的一個朝廷,曹操根本就無從下手。相比起他在許都的那個朝廷,曹操想想都感到有點汗顏。

    所以,無論是從志向眼光,從政治施政等等各方面來說,劉易是完全完勝曹操,讓曹操打心裡佩服劉易能夠想出這麼多的治國政略,並且還相當有效的將這個飽受禍亂多年的大漢發展得如此繁興。

    然後,再比較一下別的方面,只比較正正經經的事兒。好比,比文采,比書法等等。

    不瞭解不知道,一瞭解嚇了曹操一跳。

    原本,曹操倒是知道劉易能夠作詩,甚至是作歌作曲。可是,卻沒有想過劉易居然還能弄出那種叫什麼阿拉伯數字的東西來,並且,還有一定的公式,僅僅只是十個符號一般的數字,以及一些什麼的標點符號,就能夠將許多用漢字很難去記錄或是計算的數目,很簡單的就能計算記錄得清清楚楚。

    另外,現在大漢朝廷正在推廣的一種叫做簡化字的字體,深受廣大百姓喜歡,因為這種字體,簡單整齊,易寫記認。

    讓曹操大感不如劉易的是,整個大漢的教育開展得無比的規範。居然能讓絕大部份的漢人都能夠識字懂墨了。甚至,聽說大漢在海外推廣漢人的文字語言的工作,也開展得有聲有色。

    當曹操瞭解到這方面的事,曹操還真的有一種無地自容的感受。他與劉易,同是主持掌控著一個朝廷的時候。他根本上就沒有想過,要進行全民教育,全民識字的事。他在政其間,心裡想的,就是如何一心搞好農業,搞好經濟,然後,收穫錢糧來養兵。

    看看人家劉易所做的事,高下立判。

    所以,在成就方面,曹操現在根本就不敢跟劉易相提並論。

    不要說什麼,現在街上經常能聽到的,人人傳誦的一些歌曲,那歌詞的精美詩意,就讓曹操都不敢說自己也懂作詩。

    從文從武,從政從商,甚至從泡妞方面上來說,曹操都自認遠遠不如劉易。

    如此,曹操又常常自問,在現在的大漢,如今的大環境之下,他曹操還能如何?哪怕,就算讓他曹操有東山再起的機會,讓他曹操再佔領一塊地盤哪又如何?

    他還能再發展得起來嗎?就算大漢朝廷一時不會理會他,讓他曹操有時間去發展,他又發展得比大漢快速?能超得過現在的大漢?

    再一打聽,如今的大漢,擁有漢軍數百萬,哪怕是在海外所成立的海外異族軍團亦有數百萬之眾。

    試問,他曹操到底要如何發展,才有可能超越得了劉易現在所取得的成就?他很清楚,哪怕是窮盡自己的一生,恐怕自己都難有機會再發展起來了。

    終於,曹操也總算是看透了一切。心灰意懶之下,他不得不對劉易感到佩服,是真心的服了。

    他其實,一直都在等著劉易。

    現在,他亦是真心的低頭,第一次尊稱劉易一聲皇上。

    劉易看曹操的神色不似作假,心裡不由大喜。要知道,個性極強的曹操居然能夠親口對自己說一聲服了的話,這個還真心的不容易。

    畢竟,他與曹操,恩恩怨怨實在是太多了。

    「岳父大人,不必如此。」劉易倒也不好拿架子,上前扶著曹操,將曹操扶回去坐下,道:「孟德兄,說實在的,我們之間,恩怨說不清,但是,既然你到這樣說了,那好,我們以往的一切,都一筆勾消,從現在開始,要不……咱們還是以平輩論交?在私下,沒有皇上,如何?」

    「嗯……這個也是曹某想說的,不過,先說明,這個私下,如果在憲兒、節兒、華兒她們面前,你就算是皇帝,也還得要低某一輩。這個可不能亂。」

    「哈哈,好,那就這樣說定了。」劉易笑道。

    「哈哈……」

    「孟德兄,某現有些事要和你商量……」

    「劉易老弟,曹某也話想跟你說……」

    「呃……」

    「哈哈……」

    劉易與曹操心照不宣的相視哈哈一笑之後,兩人亦幾乎對對方說話。

    如果說劉易也算是一個梟雄的話,那麼現在就是兩個一代梟雄惺惺相惜。

    「還是曹某先說吧。」曹操先道。

    「好,請說。」劉易拱手,讓曹操先說。

    「實話說,曹某現在,已經心恢意懶,把一切都看透看開了。現在,劉易老弟你對大漢所做的一切,讓曹某深深佩服。所以,曹某再也生不出與老弟你敵對的心思。」曹操有點唏噓的道:「曹某老了,已經沒有什麼大志向,一心只想做一個富家翁,弄兒為樂。」

    「這是哪裡的話?」

    「聽我說……」曹操揮手止住劉易的話道:「劉易老弟,曹某雖然想做一個富家翁,可是,一時卻放不下對曹某不離不棄的一眾舊部軍將。曹某雖然無能,可是,像元讓,妙才,公明,張合他們,都是世上難得的猛將,他們一身武藝,跟著曹某卻無用武之地。曹某也總不能讓他們跟著隱退?歸於田園吧?所以,我想請劉易老弟你,在我曹某隱退之後,希望你能給他們一個機會,讓他們有重新領軍的機會。」

    劉易聽曹操說完,神色一愣。

    這個,這就是叫得來全不費功夫吧?曹操居然會主動開口讓自己起用他的部下大將?這個,還真的是劉易意料不到的。

    不過,其實這個也是在情理之中。一切,都在於曹操自己,如果他當真的能放下了,能夠看透了,那麼就會明白,自己這一輩子是真的沒有機會再東山再起了。那麼,這麼一眾大將跟著他,他總要為他們安排一下出路吧?他也總不能讓這些忠於自己的一眾大將鬱鬱一生吧?如果是那樣,就顯得他曹操太過自私了。

    所以,他才會希望劉易可以起用他的這些舊部大將。

    而這個,正是劉易求之不得的。

    既然曹操都這麼說了,劉易也沒有再買關子,也直接跟曹操說道:「孟德兄,其實,我今天來見你,就是為了你所說的事。」

    「哦?」曹操聞言亦有點意外。

    「想你也聽說了吧?這次我回朝,主要是為了再組建一支遠征大軍。但是,我朝大將,一大部份留在印度大州了。如今正是缺少大將的時候,我前來,就是想向你要將的。」

    劉易跟著道:「這次我打算成立兩百多萬的大軍,從西域方向向西歐進軍。我打算任徐晃將軍為無鋒大將,張遼與張合將軍分別為大軍的左右將軍。元讓與妙才,則隨我在中軍為將,一起隨軍行動。至於別的將軍,就看他們自己的意願了,如果願意參與我們大漢遠征軍,那麼再安排他們在軍中的職務。你看如此安排可好?」

    「嗯……也行,回頭,我會跟他們談一下。不過,你也最好先跟他們談一下。」曹操點頭同意劉易的安排。

    「好,我以私人名義宴請他們,跟他們談一下,如果他們都同意的話,我再在朝上正式給他們封官拜將,讓他們馬上參與到大軍的組建整頓當中去。」

    「可以……不過,子孝(曹仁)、子廉(曹洪)他們呢?還有……不瞞你說,他們手下,其實都還有一些兵馬,人數一共怕會有二十萬左右……」曹操覺得有點不好意思的道。

    這個情況,劉易自然是知道的。曹操現在,之所以還有二十萬左右的軍馬,其實,其中一部份,是曹操及其舊部軍將的親兵,這些親兵,是劉易允許他們追隨在那些軍將身邊的,一共可能會有近萬人。另外的所謂人馬,其實是俘虜,對曹操最為忠誠的那一部份軍馬,被漢軍解下兵器,集中在城外的一個軍營當中的。

    劉易以前,也是特意留著,想著以後可能會用到。

    現在,也正好派上用場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uuuuuuuuuu

LV:9 元老

追蹤
  • 195

    主題

  • 91908

    回文

  • 25

    粉絲

就是愛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