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寒士謀 作者:坐井觀天的青蛙(連載中)

 
uuuuuuuuuu 2013-2-15 22:44:36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138 536027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3-5-9 11:43
第八百二十二章 謀算(中)


伏完聽言大喜,作揖而道。

“國舅有此心,實乃國家大幸也”

少時,收拾已畢。董承帶領眾人來到府中密室,分賓主坐定。董承先是說道。

“適才吳將軍殺了曹氏細作數人,遲早被曹氏爪牙得知。如此一來,我等除賊之事,不可不速行之。今我麾下,有忠士五千可用,不知公等可有計策”

伏完等人早有商議,當即伏完迅疾將計策細細說出。

“國舅不必多慮。我等早有計議。今夜乃老夫七十大壽,聖上願為老夫在皇宮設宴而慶。即時老夫會宴請曹氏一眾重臣飲宴。國舅只託病不來,暗下取兵。那些曹氏爪牙,不知我等舉事,定然無備。

到時吳子蘭與種揖,會在城東、城南各取其部在城內校場放火。曹兵必然大亂慌促。國舅領兵於皇宮之側,但見火起,立即引兵入宮,誅殺逆賊如此大事可濟也”

董承聽計大喜,欣喜若狂笑道。

“原來國丈與諸公早有計策,此計大妙。國丈不必多慮,某必定依計行事,除賊安國但茲事體大,一旦事漏,我等皆死無葬身之地。且恕某多心,還請諸位名畫字於絹,以證其心”

董承邊說,邊將那寫有血密詔的白絹拿出,咬破手指,在背後先名畫字。伏完等人面面相覷,齊聲而道。

“我等誓殺奸賊,為國除害,雖死無怨”

話畢,眾人紛紛效仿董承,咬破手指,在白絹上寫其名。白絹加上董承,共有八人。董承這才心安,將白絹收起。

計策已定,眾人散去,各做準備。

與此同時,在程昱府中大廳。

程昱、曹仁、夏侯惇、曹純、曹洪、典韋等人共聚一堂。曹洪虎目瞇起,冷然而笑。

“丞相喪事未了,那劉協竟敢替伏完那老匹夫大擺壽宴哼我看這些人,定是活得不耐煩了”

曹仁聽言,臉色冷酷,遂即便道。

“子廉休得這般急躁。劉協此人懦弱,如今竟不惜得罪我等,亦要替伏完大設宴席,其中定有陰謀。”

“兄長所言是理。時下丞相大部兵馬已至城外十里外候備許久。依我所料,今夜宴席中,必有逆事,當速發急報於丞相。”

曹純心思細密,凝聲而道。夏侯惇、典韋聽言,遂將目光望向程昱。程昱臉上掛起一抹淡笑,淡淡而道。

“果如丞相所料,這些人終還按耐不住。諸位不必勞心,昨夜我已派人通報丞相。今晚我等且先赴宴,即時只需如此如此,那些造反之人,便可一舉可擒也”

程昱道出一計,眾人聽言大喜,遂記在心中。待席散後,各去準備。

就在此時,天色忽變,彷彿有一場大風暴醞釀待發。洛陽城內,籠罩在一股詭異恐怖的氣氛當中。

漸漸地夜色來臨,洛陽皇宮內,車水如龍,朝中百官紛紛進殿。皇宮內一片紅彩,奏樂通鳴,甚是熱鬧。程昱、曹仁等曹氏之人早早便來,坐落於席,伏完親自接待,孔融、吳碩等人在旁常舉杯敬酒,盡是討好之意。

漢獻帝坐於高堂,面無表情,彷彿置身於外,但其實內心卻是忐忑不已,憂慮重重。自從漢獻帝認識曹操起,曹操此人詭異多變,難以捉摸。眼下一切如此順利,反而令漢獻帝覺得無比的不安。

酒過三巡,歌舞妖艷,奪人眼球,宴席正是最為熱鬧之時。

在洛陽城內,東、南兩個方向,吳子蘭、種揖早各聚其麾下將士,忽然兩人各引一部兵馬,殺向城內校場,在四處縱火。曹兵無備,頓時大亂,火焰熊熊飛濺,一瞬間張天火焰,沖天而躍。

不一時,距離皇宮不遠處,一聲炮響轟起。隨即震天裂地的喊殺聲暴起。而在皇宮內,歌樂之聲甚大,竟一時未有聽得。董承引五千死士殺入皇宮,宮內守衛攔阻不及,剎時便被沖散。數個護衛逃脫,速沖向大殿,報導。

“報車騎大將軍董承,忽引兵殺近皇宮,我等無備,難以抵抗,只怕其軍不久便要殺至殿前”

此報一落,頓時正沉迷酒色之中的朝中百官,嚇得魂魄如飛。漢獻帝雙目瞪大,故裝驚異之色,忿然而起。

“董承竟敢引兵入宮難不成他要造反”

就在此時,吳碩驀然出席,跪伏在地禀道。

“聖上息怒。國舅乃愛國之士,豈會造反今夜忽然舉兵,必為除賊”

吳碩話音剛落,孔融亦出席而道。

“曹孟德野心磅礴,欲群室社稷,此乃天下皆知之事。幸蒼天有眼,奸賊終已伏誅。但其爪牙仍是猖獗,不可不除”

孔融字字錚錚,程昱卻是一副泰山崩於眼前而色不變的篤定,忽然一笑,笑容可掬地問道。

“哦不知孔公欲除何人”

孔融雙目瞇起,冷然瞰視著程昱,厲聲喝道。

“程仲德,你不忠不義,助惡為歹,乃是曹賊智囊。若要除之,第一個必先除你”

“哈哈哈哈好好好”

程昱聽言毫無畏懼之色,反而捂掌大笑。笑聲一起,曹純、曹洪兩人忿然而起,奔出殿外,一聲令下,守備已久的刀斧手立馬從殿外兩側衝出。

孔融見狀,臉色連連變化。此時,曹仁、夏侯惇、典韋三人皆已站立在程昱身側。程昱笑容可掬,又是說道。

“孔公乃天下名士,丞相素來賞識於你。若你此時願就此收手,但可免於一死。”

“不必多言死又有何懼若要我助賊,如同行屍走肉,苟存於世,亦為他人恥笑”

孔融迅疾怒聲喝道。在側吳碩亦怒喝而道。

“程仲德你得意尚早如今吳子蘭、種揖兩位將軍,正引兵偷襲城內賊兵。未有兩個時辰,你等爪牙絕無可能趕至皇宮。而國舅麾下足有五千死士,就憑你宮內這等兵力,不久便可攻破”

吳碩話音剛落,突兀之間,洛陽城四處皆暴起轟天般的喊殺聲。聲勢之大,彷彿將整座皇宮都震得搖搖欲墜

“這是何方人馬”

伏完聽這聲勢,起碼有三萬以上兵馬,頓時嚇得臉色煞白。程昱燦爛笑起,作揖而道。

“回禀國丈。這自然是丞相親率的大軍”

“曹操他不是”

程昱所言,彷彿瞬間勾去了伏完的靈魂。伏完嚇得腳步一錯,跌倒在地。孔融、吳碩亦如墜落冰淵,紛紛只覺一股涼氣由腳底直衝上腦頂

待吳碩反應過來,雙眼通紅,猝然如同一頭惡犬般撲向程昱。

“奸賊我與你同歸於盡”

吳碩狀若瘋狂而撲,典韋黑著臉龐,一步踏出,一手抓住吳碩頭顱,喝的一聲,奮然抬起,高舉在頭,猛砸在地。

吳碩被典韋如同一隻笑般砸落在地,慘叫一聲,竟然活生生地被典韋砸死。孔融見得眼切,咬牙切齒,正欲發作。夏侯惇怒聲吼起,如同一頭雹般衝了過去,一下子就將孔融擒住。

“放肆大殿之內,你等竟敢殺害國臣,可是要造反耶”

伏完瞪大著一雙眼珠,竭斯底里地暴聲而吼。曹仁面色冷酷,一步一步地向伏完踏去。伏完渾身顫抖不止。而在高堂上的漢獻帝,早已嚇得捲縮一團,泣不成聲,這般懦弱,亦難怪漢室有今日這般落寞。

“曹子孝我父乃皇親國戚,你若敢傷其半根汗毛,即為大逆不道之死罪”

伏皇后見曹仁盡是殺意,步步逼向其父,連忙厲聲喝止。曹仁置若不聞,一手抓住伏完的脖子,在其身​​後的程昱冰寒著臉目,徐徐而道。

“國丈伏完,大逆不道,誣衊國之丞相,謀害國之忠臣丞相有令,即地伏法,還請聖上准奏”

程昱話音一落,夏侯惇、典韋齊齊怒喝而起。

“還請聖上准奏”

“聖上不可我父一生為國,聖上豈可”

伏皇后如同厲鬼般淒厲大吼,漢獻帝唯唯諾諾,渾身顫抖,聽著城內如同山崩地裂般的喊殺聲,早已嚇得魂魄全飛。

就在此時,殿下的伏完驀然一咬舌頭,當場死去。

“父親”

伏皇后瞪大著眼眸,看著其父大口湧血,緩緩倒下,狀若瘋狂地就往其父的屍體衝去。曹仁冷然而笑,退開一邊。伏皇后撲在伏完的屍體旁,哭聲不止,雙目內盡是惡毒的眼色,望著周遭的朝廷百官,除了程昱、夏侯惇等曹氏人馬外,其餘人似乎都心有愧疚,無人敢與其對視。最後伏皇后目光定在殿堂之上的漢獻帝身上,竟然陰聲笑起,大吼道。

“哈哈哈哈哈劉協你這昏君你身為天子,眼見奸臣弄賊,其爪牙猖獗作亂,殘害忠臣,逼害義士。高祖基業,即將落於他人之手,國將不國你但且尚能無動於衷,如同傀儡般,苟存於世,實在可笑,可笑”

“伏氏你休得放肆”

曹仁見伏皇后竟然在大殿之上,出口侮辱漢獻帝,心裡雖在冷笑不已,但表面上仍在故裝忠臣姿態,喝斥伏皇后。

“曹子孝哀家乃一國之後,你竟敢直呼哀家名號,你該當何罪”

伏皇后毫無懼色,反喝曹仁。曹仁瞪大著虎目,暫不發作。就在此時,伏皇后又是狀若瘋狂地大笑起來,猝然沖向殿內的一根金燦的柱子。

'嘭'的一聲巨響,伏皇后撞得頭破腦裂,當場死去。

霎時間,大殿內連連死了兩個皇親國戚,而殿堂之上的漢獻帝卻好似一具丟失靈魂的軀殼般毫無反應。一時間,那些在殿內的朝廷官僚,大多者心中皆在慶幸,當初選擇了親曹,而不是拼死去輔佐早已落寞至極,皇權盡失的漢室。

與此同時,曹操身穿金黑虎紋鎧甲,騎著絕影,率領許哲、張頜二將領著近萬兵馬由北門直往皇宮鋪天蓋地地撲湧而去。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3-5-9 11:47
第八百二十三章 謀算(下)


    董承正引兵在皇宮內,與曹純、曹洪的兵馬廝殺,曹純、曹洪兵力雖少,但兩人皆是身經百戰的悍勇將士,在兩人奮力拼殺下,董承久久未能突破其攔阻防線。董承心急如焚,他早聽到城內那崩天般的喊殺聲,自知事露,那些兵馬定是曹操的爪牙來援。此時此刻,他內心唯有一個念頭,那就是趁其爪牙為趕至皇宮前,領兵殺入皇宮,將程昱、曹仁等曹氏重臣盡數殺死,然後再與其爪牙拼個玉石俱焚,魚死網破!

    “殺!!!”

    董承暴吼一聲,一勒馬匹,提刀縱馬從後軍冲起,火速殺向曹純。曹純臉色驟寒,掄起槍支掃飛眼前的敵軍,眼見董承衝至,絲毫不亂,一槍先掃其坐騎馬蹄。董承看得眼切,猛地一抽韁繩,其坐騎嘶鳴一聲,剎地躍起,手中大刀忿然舞起,馬落之時,一刀赫然砍下。曹純連忙持槍抵住,董承刀勢猛烈,一聲暴響轟起,曹純失勢連退數步。董承縱馬緊追,大刀連砍不斷,火星暴漲。曹純臉色連變,在董承一連串的猛攻之下,險象環生。曹純急抖數精神,心裡暗道董承這老狐狸,竟然隱藏如此之深,其武藝之高,簡直可以用深不可測來形容!

    曹洪在旁見曹純被董承殺得出勢險,忿然暴喝一聲,提刀欲要趕去助戰,奈何在其周邊的董承部署拼死而擋,曹洪被死死纏住,一時半會根本脫不了身。

    噠噠噠噠噠噠! ! !

    就在此時,一陣急速的馬蹄聲驟響而起。在後方的董兵轉眼一望,見那支騎兵穿著一具具漆黑無比的鎧甲,手執六尺鋼槍,其背後披風皆繡著虎豹圖像,頓時紛紛大驚失色,畏懼無比地失聲叫起。

    “不好!!虎豹騎殺來了!!!”

    虎豹騎乃曹操麾下第一皇牌兵種,每一個戰士皆有以一敵三之能,天下之大,除了西北武聖關雲長麾下的黑風騎外,無一兵種能與其單一對抗!

    許褚冷然而笑,首當其衝,舞起虎頭大刀風馳電掣般殺入董兵後軍,霎時間董兵人潮如同波開浪裂,虎豹騎隨即殺至,無窮無盡的腥風血雨席捲而起,凡去抵擋的董兵,瞬間便被沖散開來,殺得董兵慘叫不​​已。

    僅僅不到二千兵力的虎豹騎,不需一時,便將足足五千餘人的董兵殺得天翻地覆,人仰馬翻。許褚揮刀密如狂風,從後一直殺透至前,正看著董承在與曹純廝殺,見到曹純被董承殺得毫無還手之力,許褚嘴角忽地咧開笑起,奮然大喝。

    “子和讓開,許仲康來也!!!”

    許褚縱馬飛奔,曹純聽言大喜,立即奮力狂刺數槍,強硬蕩開陣腳逃開。董承眼見曹純後背盡是空檔,心裡大喜,猛地一提大刀,策馬就往曹純後背砍去。

    就在電光火石之間,許褚倏然趕至,虎頭大刀暴力一劈,頓時將董承的大刀劈開。曹純藉此緩衝,得以逃脫而去。

    劇烈的痛楚,不斷從董承的握刀的大手傳來。董承還未回過神來,只聽見許褚暴喝一聲,舉刀一連就是一頓猛砍亂劈。董承急撥刀而擋,一時間被許褚殺得毫無還手之力。許褚越殺越是興起,刀法狂烈迅疾。須臾之間,兩人交鋒已有近二三十回合。眼見董承落盡下風,忽然之間,董承暴砍一刀,殺開許褚的攻勢,隨即雙目瞪大,竭斯底里地狂吼起來。

    許褚見董承手中大刀,暴起陣陣異彩,臉上笑容頓時變得更加燦爛!

    刀起相勢,這董承竟然是一員超級將領!

    許褚氣勢猝然迸發,身邊陣陣颶風赫然捲起,虎頭大刀嗡嗡震動,刀刃上彷彿湧現一頭如同窮奇一般生有雙翼的龐大巨虎。

    那頭雙翼巨虎一現,董承只覺心中有一股無法制止的恐懼感立即湧起。董承心知不可再讓許褚聚勢,爭先殺出相勢殺招。

    “納命來!!!!”

    董承手中大刀奮然高舉,在許褚眼裡,只見他大刀中爆出陣陣耀眼紫色光華。許褚冷酷著眼目,眼見董承大刀將至,赫然出擊,虎頭大刀勢頂至極,赫然暴砍飛出。

    兩刀赫然相碰,霎時間狂風席捲而起。

    相勢空間之內。漫天紫色光華中,一頭紫色奔雷龍駒衝出,雷霆布散,神威無比。而在天際的另一邊,黑白火焰漫天燒起,一頭巨大無比的生有雙翼的龐大巨虎轟然衝出,滾滾黑白火焰蔓延,奔雷龍駒拔動四蹄,紫色雷霆轟打不停,漸漸地龍駒形成一道巨大雷電,飆飛向黑白雙翼巨虎。

    黑白火焰與紫色雷霆赫然碰撞,霎時間充斥滿整個相勢空間。馬嘯聲虎咆聲響不絕耳,雷霆暴打不斷,火焰如能燒毀天地。

    漸漸地,火焰越燒越旺,雷霆卻逐漸變得弱了起來。少時,黑白火焰如成火海,蔓延至整個空間之內。漸漸可見,那黑白雙翼巨虎張大這血盆巨口撕咬著那奔雷龍駒。奔雷龍駒劇烈反抗,卻無法逃出虎口。

    嘭! !

    回到現實之內,驀然一聲巨響暴起。董承的大刀剎地被許褚的虎頭大刀砍成兩截。董承瞪大眼目,眼內盡是不甘的怨恨。

    刀鋒驟落,從董承的頭盔直劈至胸口。一條細線猝然顯現,血液不斷地迸射而出,只見董承的身軀,無比詭異地裂開兩半,一時間血雨沖天而起,隨後又散落而下。

    許褚淋浴著血雨,嘴角笑得甚是燦然。董承一死,其部署頓時士氣驟落。曹純、曹洪即領兵反撲,虎豹騎四處飛奔,殺到哪裡,哪裡便會濺起彷彿無窮無盡的血色。

    而在另一邊,吳子蘭、種揖已被于禁、李典殺死,其部眾盡被圍殺,無一生還。兩人剿滅亂賊後,已領軍趕至曹操的大軍之內。

    密密麻麻的人潮徐徐湧向皇宮,曹操引領諸將策馬而來,此時董承的部屬已剩下不到二千餘人。

    曹操如同不可觸犯的帝王,冷聲喝起。

    “住手!”

    話音一落,廝殺頓停。那些早被殺得魂飛魄散的董兵,眼見著後面旌旗蓋天,刀槍蔽日,嚇得彷彿全身力氣都被抽去。

    曹操瞇著那如能吞天般的眼眸,一勒韁繩,緩緩騎馬緩緩踏行,諸將隨後跟上。三萬餘曹兵皆助陣列於原地。

    一眾董兵見曹操不斷接近,只覺身上壓著一座巨山,透不過起來。許褚、曹洪、曹純引兵跪伏在地,拜見曹操。曹操微微頷首,淡然說了一句。

    “你等隨本丞相進殿面聖。”

    曹操說畢,縱身下馬而行。許褚、曹洪、曹純列入諸將人潮之內,緊跟著曹操而去。

    大殿之內,那慘烈的廝殺聲已停止許久。朝中百官大半者都在諾諾顫抖,一小半者已在心中想著待會如何去討好曹操。至於漢獻帝,望著殿下伏皇后還有伏完的屍體,赤紅的眼睛內毫無半分色彩,面如土色,就似一個死人那般。

    荀彧將放在漢獻帝身上的目光,緩緩收回,閉目嘆氣。

    “漢室當真已病入膏肓,主公若真要奪取社稷大器,進登天子之位,實為天下百姓造福矣!”

    荀彧一直都有忠於朝廷之心,而他之所以願鞠躬盡瘁一直輔佐於曹操左右,是因為他知道曹操亦有一顆忠臣之心。但劉協實在太過無能,他非但未有理解曹操一攬重權背後的深意,且在暗地裡屢屢有心謀害曹操,逼得曹操不得不以血腥的手段,以穩勢局。若是曹操當真要逼劉協退位,也只能說他咎由自取!

    少時,在眾人千思萬緒之中。曹操那並不顯眼的身軀卻給人無盡壓力的身影,緩緩出現。朝中百官急急跪伏相迎,曹操冷著面目,毫不​​理會,邁步直走至殿上,細目直直地瞰視著殿堂之上的漢獻帝。

    漢獻帝嚇得牙關打顫,欲要站立,卻因腳步踉蹌,滾落下來。眾官眼裡只有曹操,竟無人敢去扶起。曹操走至漢獻帝面前,漢獻帝早已嚇得淚涕直流,抓著曹操的腳,慘聲叫道。

    “曹愛卿,這造反之事,與朕無關,全乃伏完那老匹夫暗裡策劃吶!!”

    曹操俯視著腳下的漢獻帝,面上毫無表情,忽然伸手扶起漢獻帝。漢獻帝身上的顫抖更為劇烈,雙腳不斷晃動。

    就在此時,許褚忽然走出,將一血書遞向曹操。漢獻帝一見那血書頓時臉色大變,不知哪裡來的勇氣,竟猝然向許褚撲去。許褚又豈會讓漢獻帝得逞,驅身一避,漢獻帝撲了個空,哎呀一聲,又撲倒在地。

    許褚將血書遞來,曹操卻未有去接,反而又去扶起漢獻帝。漢獻帝見曹操腰間那柄倚天劍搖搖在晃,以為曹操欲來殺他,嚇得滾地而爬,悚然急叫道。

    “曹愛卿莫要殺朕!!朕願讓位於你!!!只要你能饒朕一命,朕願將大漢江山交付予你!!!”

    漢獻帝此言一出,朝中百官皆心中一揪,紛紛暗想道,漢朝四百年天下,直至今日,終於宣告滅亡!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曹操會乘勢進登天子之位時,曹操卻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都匪夷所思的舉動。

    只見曹操忽然雙膝跪下,凝聲喝道。

    “惡賊造反,臣救駕來遲,驚擾聖上,實為死罪!還望聖上但且諒天下未有一統,先饒操死罪之身,待操剿滅天下亂賊,甘願伏罪!!”

    漢獻帝瞪大眼睛,張大著嘴巴,眼內盡是不可置信的神色。同時間,場內曹氏人馬見曹操跪下,亦紛紛下跪請罪。

    漢獻帝原以為必死無疑,根本未料到曹操不但不取他的性命,反而還願繼續尊他為帝!

    “哈?哈哈哈!”

    突兀,漢獻帝彷彿瘋掉一般,發出了一陣瘋笑。就在殿內眾官皆以為漢獻帝因狂喜而笑時,漢獻帝忽然沖向曹操。許褚、典韋見狀正欲攔阻,曹操卻爭先大喝道。

    “誰敢冒犯聖上,本丞相立即斬其頭顱!!!”

    許褚、典韋聽言,即時止住腳步。漢獻帝衝至曹操面前,一把掣出其腰間倚天寶劍,曹仁、曹洪等曹氏宗親,嚇得臉色大變,厲聲大喝。

    “你敢!!!!”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3-5-9 13:50
第八百二十四章 曹操稱王(上)


    漢獻帝被這一喝,嚇得連退三步,隨後又是笑起。

    “哈哈哈哈哈哈!!!!!”

    曹操雙膝跪地,望著狀若癲瘋的漢獻帝,用一種毫無感情的語氣問道。

    “聖上為何而笑?”

    “曹!操!!”

    漢獻帝似乎下了某個決定,忽然變得強硬起來,暴聲一吼。漢獻帝猝而奮起,令殿內眾官皆是一驚。漢獻帝高舉倚天劍,厲聲咆哮。

    “朕為何而笑?朕笑大漢江山落入他人之手,朕身為天子,孱弱無能,眼見你曹孟德迫害忠臣,逼死朕之皇后,朕卻無能無力攔阻!朕這天子,如同傀儡,被你曹孟德操控在手,毫無尊嚴,豈不可笑耶!!?”

    面對著漢獻帝的指責,曹操臉色平淡,輕聲而道。

    “聖上所言非矣。這些人並非曹某逼死,而是被聖上所逼。”

    曹操的話,如同一柄利劍般狠狠地插入漢獻帝的心臟。漢獻帝腦裡頓時想起伏皇后死前的那一幕,淚水又再湧出。但漢獻帝又豈會承認曹操的話,執劍猛踏向曹操,竭斯底里地吼道。

    “曹孟德!!!事已至此,你何必再如此假惺惺!!朝廷之中,這些所謂的臣子眼裡只有你曹孟德,何時有過朕這個天子。你麾下將士謀臣,多如天上繁星,手握足有近百萬雄軍!而尚且忠於朕之忠臣,今日已被你曹孟德擒殺!朕無臣無兵,朕坐這天子之位,如同虛設!你何不乾脆一劍了斷朕之性命!! !”

    曹操仍舊面色不動,平靜而道。

    “聖上休要多心。臣麾下勢力如何之大,只要聖上一日尚在,臣便竭力相輔,絕無二心。臣之文武,即乃聖上之文武,臣之兵馬,即乃聖上之兵馬!”

    “夠了!!!朕絕不願再做你之傀儡,受你擺佈,被天下人恥笑!!朕乃天子,九五之尊!!!曹孟德你要不將江山社稷還予朕手,要不一劍了斷與朕!!!”

    漢獻帝猛然一喝,將劍砸落在地,瘋狂的表情內,盡無絲毫畏懼,反而有幾分解脫。曹操將劍執起,隨即緩緩站起,一步一步地邁向漢獻帝。荀彧終還是忍不住良心的譴責,走出急勸。

    “丞相!聖上畢竟!!!”

    荀彧話還未說盡,忽然見曹操竟然把劍強硬地抓在漢獻帝之手,然後又抓住漢獻帝的手,將劍抵在自己的脖子上,冷聲而道。

    “在許田射獵之時,臣早與聖上表明其心。當時聖上見一鹿,發箭而射,三箭不中。臣借予聖上之弓箭,射得鹿死。

    鹿雖為臣射,但臣所執之弓,卻是聖上的弓箭。因此鹿當應屬於聖上!鹿即為天下,聖上弓箭即為社稷大器。臣之所以藉予把持,全因聖上無力射鹿,而臣卻有此能!

    臣祖輩三代皆乃漢朝臣宰。臣自知我曹氏一族深受皇恩。臣焉敢不思報國安民!想臣自起勢已有二十餘年載,幸得皇恩浩蕩,臣借予聖上皇威,掃蕩四海,鎮亂勦賊,時天下多數諸侯雖已伏誅,但尚有文不凡、劉玄德、孫伯符等野心之輩割據一方。劉玄德雖是漢室宗親,但其性厚黑,擅用虛仁,迷惑人心,得以諸葛孔明、潘無雙、張翼德等人傑死心塌地相輔。足可見此人乃世間梟雄也。

    文不凡雖出身寒門,但此人卻有高祖昔年之志,且識得民心之重,其轄地百姓無不由心敬服。再者其麾下聚有戲志才、田元皓、徐元直等如有張子房韜略之謀才義士,又有關雲長、趙子龍、徐公明、高伯義等熟悉兵法,統兵有道的悍勇帥才。此人乃人中之龍,亦是臣平生最為忌憚之人。

    孫伯符繼承父業,割據江東、揚、交二州,長江之下盡是其轄地。且又有周公瑾、張子佈、魯子敬、週幼平、黃公覆等江東人傑相輔。其勢於江東根深蒂固,江東百姓只認孫氏之名,不識朝廷之威。加之又有長江作為天險,他日若要征伐,未有百萬大軍合勢而攻,難矣!

    如臣所說,如今臣雖勢頂天下,但若要天下一統,無異於登天之難!若臣無社稷大器在手,恐怕窮極一生,亦難能替聖上平定天下!不過臣既是臣,君既是君,君要臣死,臣不得不從。若聖上忌憚於臣,恐臣強奪天子,但可此時一劍了斷臣命! ”

    曹操目光如同兩柄劍刃一般,直刺入漢獻帝雙瞳,漢獻帝執劍之手不斷地顫抖,臉上神色時而猙獰,時而猶豫,時而疑惑,雙目內盡是痛苦之色。他心裡清楚,就如曹操所說,即使曹操將其勢盡交予他手,他亦無能耐一統天下,反而會令曹操耗費大半生心血得創建的基業毀於一旦!

    曹操靜靜地凝視著漢獻帝,臉色平淡,好似絲毫未有感覺到自己的脖子上,正頂著一柄犀利無比的利劍。

    這是曹操對漢獻帝最後的一次試探,在大殿內某處,許褚虎目死死地盯著漢獻帝,一手暗抓著一石子,只要漢獻帝有些許欲害曹操之意。他即會立刻飛射出手中石子。

    “劉協若你不識大局,為一己私慾,而罔顧天下蒼生!那就別怪我曹孟德無情。我對你已是仁至義盡!”

    曹操默默地暗付道。少時,漢獻帝不知是其性懦弱,還或是其當真明白曹操言中之意,還或是他察覺到許褚早有準備。漢獻帝最終還是放開了手中的倚天劍,踉蹌數步,魂不附體地跌倒在地。

    曹操緩緩地收回視線,轉到了孔融身上。曹操投了一個眼色給孔融身邊的夏侯惇,夏侯惇見狀立即鬆開了孔融。至於孔融見漢獻帝竟放棄了天賜良機,甘願做曹操的傀儡,臉上盡是死灰之色。當曹操眼神轉過來時,孔融積蓄已久的怒恨轟然爆發,厲聲大喝道。

    “奸賊!!!你如此大逆不道,必不得好死!!!!”

    局勢已定,孔融竟敢喝罵曹操。頓時大殿之內,眾官皆是神色一變,一些平日受過孔融抨擊的官僚,心中更是暗笑著孔融不識好歹,死不足惜!

    “孔文舉你乃聖人之後,出彩,堪稱天下一絕!且你剛直不阿,不畏強權,若你迷途知返,本丞相大可饒恕你叛逆之罪,留你於聖上身旁輔佐大漢朝稷。”

    面對孔融惡毒的詛咒,曹操卻無任何怒色,反而平靜地安撫孔融。孔融聽罷,忽然狀若癲瘋般狂笑起來。

    “哈哈哈哈!!!”

    曹操目光一凝,臉龐微微抽搐,一絲惋惜之色從其眼眸內一閃而過。孔融笑罷,睨視著曹操,一步一步地徐徐向曹操踏來。

    “曹孟德你何須在此假仁假義,大放厥詞!!!試問天下誰人不知,漢室天下早已不屬劉氏!我孔文舉生為劉氏之臣,死為劉氏之鬼!!!只要我孔文舉尚在人世一日,伐曹匡扶漢室之大業,除非功成之日,否則永無盡止!!!”

    孔融話音一落,曹操微微搖首,隨即背過身軀。程昱臉色冰寒,冷聲問道。

    “依孔公言下之意,是要與丞相作對,不死​​不休耶!?”

    “寧死不屈!勢滅曹賊!”

    孔融雙目瞪大,眼角崩裂,字字錚錚,渾身盡是浩然正氣。程昱瞇著蛇目般眼眸,冷然一笑。

    “孔公大義,昱惶恐。左右!!”

    程昱一聲令下,在殿外的兩個將校立馬踏入,在他們的兵甲上,盡是血肉碎皮,一踏入殿內,頓時帶來了一股極其濃烈的血腥氣味。那兩個將校快步衝到孔融身側,凶狠地一把將孔融箝制,孔融劇烈掙扎,口中怒罵曹操不止,直至被拖出殿外數百外仍能聽得他撕心裂肺地怒罵聲。

    孔融的怒罵聲漸漸遠去,殿內鴉雀無聲,一片詭異地死寂。朝中百官,皆把目光集中在曹操身上。

    少頃,曹操緩緩地睜開細目,視線移向漢獻帝的身上,君臣兩人目光接觸。但從兩人身上散發的氣勢,反而令人覺得曹操才是真正的君主!

    “天下亂勢未定,社稷正處於狂風暴雨摧殘之中,所謂欲禦外敵,必先安於內。若社稷不穩,割據在中原四周的諸侯,便有機可乘,危及朝廷,釀成彌天大禍。臣為早日天下一統,時年出征在外,臣分身無力,少伴於聖上左右。還望聖上親賢臣,遠小人,穩定社稷,分辨忠奸,此實為天下百姓之幸也!”

    從曹操毫無感情的目光中,漢獻帝只覺渾身冰涼,剛才強硬的那道氣早就洩了。只見漢獻帝的身軀不斷顫抖,只道定會謹慎。曹操遂又向朝中百官做了一番安撫,一眾官僚皆悚然聽命,曹操雖是漢相,卻盡顯帝王之威。

    至此,朝中尚且終於漢室的寥寥數人,皆被曹操設計謀殺。曹操威福日甚,權傾朝野,漢獻帝甘願為之傀儡,漢室皇權盡失。

    某日,在丞相府內。曹氏文武聚於一堂,曹操坐於高座,不怒而威,如同不可觸犯的聖王一般。程昱踏步而出,進諫而道。

    “今丞相威名日盛,朝中百官無不傾服,丞相何不乘此時行王霸之事?”

    程昱此言一出,荀彧臉色劇變,連忙進諫道。

    “萬萬不可!!丞相乃漢朝之臣,本興義兵,匡扶漢室,當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君子愛人以德,以德服人,方可鎮於天下。況且當今聖上雖是孱弱,但並無犯過,丞相豈能強而據之,不宜如此,否則必遭天下人所唾棄!”

    荀彧乃曹操麾下重臣,曹操一直將其視為心腹。此時荀彧竟說出了這一番話,頓時四周曹氏文武皆是臉色大變,荀攸連連急打眼色於荀彧,荀彧卻置若不聞。至於曹操,神色不見絲毫變化,一言不發。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3-5-9 14:05
第八百二十五章 曹操稱王(中)


就在此時,長史董昭趁勢進言道。

“自古以來,人臣未有如丞相之功者,縱使是周公、呂望,莫可及也!想丞相櫛風沐雨,征戰四方,二十餘年,掃蕩反賊無數,為天下百姓除害,漢室天下方可復存至今。丞相功德如海,豈可與諸臣宰同列乎?況且先日洛陽造反之事,若無聖上暗中許可,伏完等人豈敢放肆!

當今聖上,能力庸俗,不分忠奸,若繼與其坐領天子大位,必禍害百姓!今丞相得以民心,勢頂天下,得之天下乃是趨勢,合於天意、民心! ”

董昭話音一落,郭嘉、賈詡、曹仁、夏侯惇等文武齊聲附和。荀彧連連色變,惶急又諫。

“丞相雖功德無量,但漢室皇朝足有四百年之久,時今雖是落寞,但卻非是一時半刻可強奪占之!丞相若要登天子之位,尚未時機,若是輕舉而動,失了大統理義,定遭各地諸侯圍剿討伐!”

董昭聽言,正欲出言反駁。就在此時曹操臉色終於稍稍有變,他那雙如能吞天般的細目微微瞇起,冷然而問。

“依文若之見,又該當如何?”

曹操身上透著幾分詭異的恐怖,令荀彧心驚不已,彷彿忽然變了個人似的,變得極為陌生。荀彧一時間竟無言以對,荀攸連忙走出而道。

“丞相息怒。荀文若素來對丞相忠心耿耿,一片赤誠,絕無異心。他話中之意,乃是恐怕丞相根基未穩,時今文不凡、孫伯符、劉玄德其勢尚大,稱帝之事關乎天下蒼生,當要謹慎為之,萬不可操之過急!”

荀攸說罷,連又急向荀彧暗打眼色。荀彧眼中露出幾分莫名的痛苦之色,違心而道。

“我叔之言,正是我意。丞相但可先合受為魏王,待平定西北、江南,一統天下,其時丞相功德蓋天,民心皆服,再為稱帝,方可建造盛世基業!”

“侍中大人此言差矣!丞相一生功績無數,天下十有之百姓皆受丞相福澤,丞相此時稱帝,誰敢不傾心服之!丞相,豈可以一人而阻眾望?”

董昭疾言厲色,言辭如同利劍即向荀彧反駁。一股怒氣頓從荀彧心中湧起,荀彧當場手指董昭,厲聲大喝。

“丞相功績再大,亦為人臣,為國除害,造福百姓,乃是其職份所在!今得以勢頂天下,民望所向,皆因丞相得以社稷大器於手操控!丞相兵指所向,乃為朝廷之命,為大統之義。討伐之人,即為亂國之賊。丞相用兵有道,韜略超凡,以義伐之不義,故而方能百戰百勝!

若丞相強登天子之位,天下諸侯必合攏對丞相成圍剿之勢,即時天下人心惶惶,生靈塗炭,縱使丞相掃蕩所有反對之勢,那時天下經歷多年戰火的肆虐,時間之久,死者之多,可謂前所未有!只怕那時候未有百年休​​養,難再現盛勢之象!

董公仁!你鼠目寸光,不識大局,只知諂媚攀附,為求私已利益,名權爵位,置天下蒼生安危而不顧!你這等奸佞小人,遲早不得好死! ! ! ”

董昭被荀彧罵得啞口無言,羞愧難止。就在此時,平日與荀彧交情極深的程昱,卻忽然走出諫言道。

“侍中大人息怒。董長史所言亦非無理。更何況侍中大人豈不聞功高​​蓋主,必遭殺身之禍!從先日那場叛亂,足可見聖上並無容丞相之心。丞相欲征討天下,若不能先穩後局,每戰必會多有顧忌,即時戰事便會一再延長,死傷之人亦將是數不勝數!”

“程仲德!!你!!!”

荀彧彷彿未有想到程昱竟會出言反駁,氣得臉色一陣青一陣紫。程昱謙卑施禮,話鋒一轉又道。

“我等為臣者,道明理義,說明利害,是為本職。當然。如何抉擇,還是全憑丞相之意。”

程昱話音一落,眾人的目光立刻集聚在曹操身上。荀彧雙目赤紅,眼中更帶有幾分哀求之色,瞰視著曹操。

少頃。曹操忽然笑起,立身而道。

“哈哈!諸公所言皆是有理。不過就如文若之言,時下天下局勢尚未穩固,稱帝之事萬不可急在一時。就依文若所言,我且先領魏王便是! ”

曹操笑容燦爛,讓人無法猜透其心所想。荀彧彷彿被抽盡了所有力氣,踉蹌數步,長嘆一聲。他隱隱地察覺到,曹操對他已起了幾分厭惡、恨意。

“丞相願為魏王,實乃天下蒼生之幸也!當加九錫以彰功德,為日後稱帝,先展威望!”

董昭連忙附聲而道。

九錫,是皇帝賜給諸侯、大臣有殊勳者的九種禮器,是最高禮遇的表示。這些禮器通常是天子才能使用,賞賜形式上的意義遠大於使用價值。

其中九種特賜用物分別是:車馬、衣服、樂、朱戶、納陛、虎賁、斧鉞、弓矢、。

車馬。其德可行者,賜以車馬。衣服,指袞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一雙。能安民者賜之。

樂縣。指定音、校音器具。使民和樂者賜之。四曰朱戶。指紅漆大門。得民望者賜之。納陛。登殿時特鑿的階梯,使登升者不露身,顯其尊貴身份。能進善者賜以之。虎賁,衛士所執武器,戟、鎩等兵器。能退惡者賜之。弓矢。彤弓矢百,玄弓矢千。能征不義者賜之。斧鉞。能誅有罪者賜之。秬,指供祭禮用的香酒,孝道備者賜之。

九種特殊賜物,自高祖起,無人可九者加身,縱使是創國元老張良、蕭何、韓信等人,亦得其中四、五者。曹操若盡得九錫,足可彰顯其功績之大,甚至遠超張良、蕭何、韓信等人!

“如此甚合我意。”

曹操聽言燦然笑道。郭嘉見曹操主意已定,這才出席發言道。

“虎牢關戰役,天下人皆以為丞相身受重傷,危在旦夕。因而各地諸侯定會蠢蠢欲動,暗藏於天下各地死忠漢朝之士或許此時早已齊聚一堂!

嘉聽聞,銅雀台已建造完畢,丞相何不先於銅雀台聚集文武百官,精兵雄師,設宴慶賀,表以丞相之赫赫威嚴。 ”

曹操雙眼一瞇,散發著燦爛的光芒。此時賈詡亦走出,附和道。

“貞侯所言極是。如此一來不但可震懾各地諸侯,亦可大漲我軍士氣,表以丞相威風,當應行之!”

“哈哈!好!好!好!”

曹操朗然大笑,當即決定聽從郭嘉所諫,派人為銅雀台設宴之事,各做準備。

曹操敗於虎牢,狼狽撤軍,甚至曹軍回歸洛陽的途中,還傳出曹操斃命的消息。就在天下各地諸侯尚在驚駭之中,不久又​​傳來曹操詐死,設局血洗朝廷內忠於漢室的官臣。其中有國丈伏完、太中大夫孔融、左議郎趙彥、右議郎吳碩、昭信將軍吳子蘭、長水校尉種輯、工部侍郎王子服等七人。同時就連一國之後,伏氏亦被當眾逼死。曹操詭異地死而復生,且用極為高明的手段剷除異己。

半月後,在鄴城竟又傳來,曹操聚集朝廷文武,精兵雄師,於銅雀台設宴的消息。

銅雀台正臨漳河,處於岸邊中央,左邊一座名玉龍台,右邊一座名金鳳臺,龍鳳相應,金碧輝煌。兩台各高十丈,上橫二橋相通,千門萬戶,雄威壯觀。

設宴之日。曹操頭戴嵌寶金冠,身穿黑金錦雀羅袍,玉帶珠履,憑高而坐,如同帝王之儀。朝中文武侍立台下。各席上,山珍海味,金碗銀器,奢麗逼人。

酒過三巡,曹操興起,欲觀武官比試弓箭,遂命一近侍將西川紅錦戰袍一領,掛於垂楊枝上,下設一箭垛,以百步為界。又下令命分武官為兩隊,曹氏宗族俱穿紅袍,其餘將士俱穿綠袍,左右分立成隊。各帶雕弓長箭,跨鞍勒馬,聽候指揮。

武官聽令,各去整列,少時隊伍排好。曹操引著眾文官於高台上,吆聲傳令喝道。

“此錦袍乃仿昔年將王呂奉先服飾而織,有能射中箭垛紅心者,即以錦袍賜之,為我軍中將王。若射不中,罰酒一杯!”

曹操號令方下,紅袍隊中,一聲喝聲暴響,一個身穿銀甲紅袍的少年將軍驟馬而出,眾視之,乃曹休也。

曹休,字文烈,是曹操的族子,曹洪的親侄。年少氣盛,武藝不俗,特別擅長箭藝,深得夏侯淵所傳。曹操一見曹休,嘴角翹起,遂又向曹休微微頷首。曹休雙目頓暴精光,興奮難止,一甩馬鞭,飛馬往來,奔馳數次。眾人將目光緊緊鎖在曹休身上。突兀之間,只見曹休扣上箭,拽滿弓,一箭倏然射出,咻的一聲疾響,曹休之箭正中紅心。

“好!!”

金鼓轟地齊鳴,眾文官紛紛喝采。曹操於台上望見大喜,與身邊官員笑道。

“哈哈!此乃我家千里駒也!”

曹操笑畢,方欲令人取錦袍與曹休。就在此時,只見綠袍隊中,一騎飛馳奔出,向高台上凝聲大叫道。

“且慢,但且看我厲害,再做定論!”

曹操神色一凝,遂定神望去,乃樂進也。郭嘉作揖一拜,笑道。

“不如先看樂文謙箭藝若何?”

曹操笑言應許,喝令樂進展露箭藝。樂進拈弓縱馬,飛馳而去,奔馳中猛發一箭,亦中紅心。

“哈哈!好!!!”

眾人齊聲喝彩,金鼓亂鳴。曹操笑容燦爛,台下樂進大呼道。

“快取袍來!”

樂進說畢,等不及那近侍去取,策馬就想強奪。就在此時,一支見紅袍隊中,又一將飛馬而出,聲若洪鐘,瓮聲大喝道。

“雕蟲小技,何足掛齒!”

聲畢箭發,瞬間飆飛而起,砰的一聲巨響,也中紅心。眾人齊聲喝采,視其人,遠在二百米外,乃曹洪也。曹洪咧嘴大笑,方欲取袍,只見綠袍隊裡又一將出,揚弓叫道。

“你這射法,何足為奇!看我射來!!”

曹操大喜,急視之,乃于禁也。于禁策馬飛到曹洪身後數十米外,拈弓上箭,一連發射,三箭並排一線而去,前頭一箭先中紅心,緊跟一箭破而又中,最後一箭亦破箭而中。加之先前三根箭矢,四枝箭齊齊的攢在紅心裡。眾人看得目瞪口呆,驚叫不已。

于禁哈哈大笑,曹操笑容燦然,大讚道。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3-5-9 14:13
第八百二十六章 曹操稱王(下)


    “好射法!!!”

    于禁聽曹操讚揚,心花怒放,遂拱手作禮道。

    “謝丞相!那錦袍須該是我的!”

    于禁言未畢,紅袍隊中又一將忿然飛馬而出,大叫曰道。

    “你這連珠箭何足稱異!看我奪射紅心!”

    曹操聽言,又轉眼望去,乃曹仁也!曹仁驟馬狂奔,直飆至界口,紐回身一箭射去,砰的一聲巨響,箭矢正插在四箭當中,金鼓齊鳴。眾人皆稱曹仁箭藝超群,曹操大笑不止,與左右相謂道。

    “哈哈。看來還是我曹家之人更勝一籌!”

    曹操話音剛落,便聽曹仁勒馬按弓,對著綠袍隊諸將,充滿挑釁的大喝道。

    “此箭可奪得錦袍麼?!”

    曹仁這番挑釁,頓時將綠袍隊裡的諸將激怒,霎時間極為恐怖的氣勢轟天爆發。只見綠袍隊裡,一將應聲而出,曹仁視之,那人俊美威嚴,雙臂孔武有力,正是張郃也。張郃雙目凝神,先施一禮,隨即凝聲而道。

    “子孝射法超群,但卻未至天下一絕。且留下錦袍與我張郃!”

    曹仁聽言,臉色一沉,怒聲喝道。

    “你更有何射法,可奪我袍?”

    張郃未有答話,甩鞭便走,一路飆飛,拈弓上箭,雙臂飛動,一連發箭射去,共發五箭。

    咻!咻~! !咻~! ! !咻~! ! ! !咻~! ! ! !

    五根箭矢狂飛而去,紛紛破開紅心上密密麻麻的五根箭矢,眾人見之,無一列外,連連失聲驚呼,個個更是驚為天人!曹操更是稱讚不絕,大笑而道。

    “哈哈哈!!張儁乂箭藝堪稱天下一絕,可配將王之袍!!”

    張郃聽言,昂首挺胸,便欲去取錦袍。就在此時,夏侯惇凶神惡煞地飛馬攔住,張郃眉頭一皺,這夏侯元讓武藝超群,槍法更是天下勇烈無雙,但其箭藝卻是平平無奇,如今出列,難不是想要搶奪! ?

    張郃剛想張口問話,夏侯惇便在袍子上撤落一塊錦布,蒙在眼上,隨即拍馬飛行,直飆向箭垛,眾人看得心驚,緊緊望去。夏侯惇徑直而去,將到箭垛之時,眼見夏侯惇將要撞個著實,眾人皆把心提到嗓子眼上。

    就在此時夏侯惇怒聲大喝,提槍一刺,槍出如電,刺破紅心,瀟灑飛馬而去。夏侯惇這蒙眼刺垛,頓時贏得眾人一致喝彩。

    曹操見紅心已破,笑聲喝道。

    “哈哈哈!紅心已破,看來今日勝負已分。此袍當屬夏侯元讓!”

    曹操話音剛落,綠袍隊中,一帶著無盡威壓的將領縱馬奔出,聲若虎嘯,大聲喝道。

    “丞相且慢!夏侯元讓蒙眼刺垛,不足為異!看我許仲康單取錦袍!”

    那人正是虎痴'許褚',許褚喝畢,手執一顆沒羽箭,遙望柳條投去,飛石飆飛,恰好砸斷柳條,錦袍墜地。許褚哈哈大笑,眾人尚未反應過來時,許褚便縱馬飛動,要取錦袍。

    咻! !

    電光火石之間,一箭猝然從許褚身後飛來,許褚臉色一變,急策馬閃過。箭矢衝飛而過,射中錦袍,飛遠數百米外,插在另一棵柳樹上。

    這一箭,簡直可謂是神乎其技。許褚暴瞪虎目,轉頭望去,只見一紅袍將領縱馬飛起,直往遠處那棵柳樹飛去。許褚一見那將,頓時神色凝重幾分,那人正是曹操麾下第一神箭手,夏侯妙才!

    夏侯淵縱馬飛行,許褚急趕而去,夏侯淵一邊騎馬,一邊拈弓射箭,箭速之快,簡直令人嘆為觀止。只見許褚左右盡是箭雨,許褚抓弓亂擋,待箭雨停後,夏侯淵早驅馬趕到柳樹上,取下了錦袍。

    夏侯淵披於身上,扯聲向台前曹操大喝道。

    “謝丞相賜袍!!”

    曹操與眾官無不稱羨。就在此時,許褚怒喝一聲,竟向夏侯淵拍馬飛去。夏侯惇看得眼疾,連忙趕去攔住許褚。與此同時,又一個綠袍將軍驟馬衝出,帶著無盡惡煞之風,厲聲大呼道。

    “哈哈哈!!所謂弱肉強食,你雖奪下錦袍,但若未有保袍之力,遲早亦落於他人之手!此乃我典惡來相中之物,誰敢占得!!! ”

    典韋咧嘴大笑,策馬狂奔。典韋近日因功,得於曹操賞賜一匹絕世龍駒,名為爪黃飛電。爪黃飛電高大威武,體態莊嚴,氣勢磅礴,可謂是馬中之龍,亦唯有這等寶馬,才配得上典韋這萬古惡將。

    典韋馬快,瞬間便到夏侯淵近前,夏侯淵抖數精神,發箭連射,典韋舞起雙戟,紛紛破開。

    兩馬相近,夏侯淵急揮弓打典韋。典韋猛使鐵戟,掃斷大弓。夏侯淵把斷弓一丟,翻身下馬,典韋亦下馬,棄了鐵戟,兩個揪住廝打。另一邊夏侯惇和許褚邊戰邊走,齊齊趕來,四人打成一團。

    曹操見狀,怕四人有所損傷,急使人解開。待曹操近侍趕至,夏侯淵身上錦袍已被扯得粉碎。四人兵甲不齊,頭腫臉青,甚是狼狽。曹操令四人都上台。夏侯兄弟睜眉怒目,典、許二人切齒咬牙,各有再打三百回合之意。

    曹操見狀,哈哈笑道。

    “我特視你等之勇耳。豈惜一錦袍哉?更何況將王呂奉先已死,天下至今,唯有武聖關雲長能與其並肩。若你等若要那天下第一,日後只要誰能斬那關雲長於馬下,本丞相便賜其名號!”

    曹操說畢,便教諸將盡都上台,各賜蜀錦一匹,夏侯兄弟、典、許四人各得絕世兵器一柄,以作表彰,諸將各各稱謝。

    少時,曹操又命各依位次而坐。樂聲競奏,歌舞昇平。文官武將輪次把盞,好不勝喜。忽然曹操轉眼望向眾文官之列道。

    “武將既以騎射,顯其威勇。公等皆乃飽學之士,登此高台,可不顯露一番文學,創文頌歌!?”眾官聽言,皆起席躬身而道。

    “願從鈞命。”

    隨即一班文官,進獻詩章。詩中多有稱頌曹操功德巍巍、合當受命之意。曹操逐一覽畢,於高堂上道。

    “諸公佳作,過譽甚矣。想我曹阿瞞,生性愚陋,放縱不羈,始舉孝廉,入朝仕官。後值天下大亂,十常侍亂國攏權,黃巾賊子,肆虐天下,除之不久,又逢董卓入朝。董卓勢大,我單身獻刀,刺殺不成,後得於逃還。聚於天下義師,進而討之,破董卓於洛陽,逼走長安。不料,那時各地諸侯皆有私心,唯恐傷其勢力,紛紛退離。我獨領大任,時董卓不仁,色心貪污,被其義子呂奉先所殺,其勢終滅。天下遂得幾分安息,我於兗州起勢,轉戰青州,平徐州之地,平定中原亂賊,建造基業,再破李傕、郭汜,救下當今天子,時年又剷除袁公路、袁本初這兩頭世之巨斧,得天下半壁江山,勢鼎天下。

    想我今身為一國之相,人臣之貴已極,又復何望哉?天下人,皆說我是亂世之梟雄。可誰又知,若國家無我一人,正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天下人見我權重,妄加非議,疑我有異心,欲奪漢室江山,此實為大謬也。我常念孔聖人稱文王之至德,此言耿耿在心,不敢有忘。但若我委捐兵眾,交付聖上之手,惶恐一解兵權,天下即亂,我敗則國家傾危,社稷崩潰,各地戰火連連,久不休止,百姓受苦,死傷無數,生靈塗炭。今欲稱王,實則無奈也! ”

    曹操仰頭凝聲而道,雙目盡是倘然之色,所說言辭彷彿是發自肺腑,毫無虛假。席下荀彧臉色連變,低頭嘆氣不已。他心裡明白,一切皆如曹操所說,若漢室朝廷未有曹操一力支撐,只怕天下此時各地諸侯紛紛稱王稱帝,漢室王朝更是一個被諸侯視於無物的空殼。

    而曹操此時稱王,一可大漲其麾下群臣,精兵雄師的士氣,二又可威懾諸侯,穩定朝綱,繼以征伐天下之大業。

    荀彧深明此理,但心中卻有一層如同天塹般的隔膜,難以邁過。與此同時,銅雀台下文武紛紛跪下,再請曹操登魏王之位。

    時下銅雀台外,近數十萬帶甲兵士,齊聲大喝,聲浪捲天席地,震盪天宇,亦請曹操登魏王之位。曹操立於高台上,終願受之。

    曹操遂班師回洛陽。尚書崔琰聞曹操欲稱王,暗下怒罵曹操。有與崔琰不和者,暗裡告知曹操。曹操聽言,只是嘆言一聲,交予程昱處理。程昱素來冷酷無情,當即教兵士,將崔琰收監下獄。話說這崔琰長得虎目虯髯,天性堅剛,鐵石心腸,亦是忠於漢主之士,但見伏完事敗,想大事未了,不敢輕身赴義。時日因聽曹操稱王,酒後失言,故而惹禍上身。崔琰在獄中大罵曹操乃欺君奸賊,不得好死。程昱見崔琰如此不知好歹,遂令獄卒杖殺崔琰在獄中。

    崔琰一死,朝中再無人敢對曹操稱王之事,輕發言論。數日後,群臣表奏漢獻帝,頌丞相曹操功德,極天際地,古今聖賢莫及,宜進爵為王,表彰其蓋天功績。如同傀儡一般的漢獻帝,哪敢反抗,即令人草詔,冊立曹操為魏王。曹操假意上書三辭,不肯受之,群臣力諫。漢獻帝下詔三報不許,曹操方才拜命受魏王之爵,冕十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用天子車服鑾儀,出警入蹕,於鄴郡蓋魏王宮,立曹昂為世子。

    即時,漢獻帝自從失了伏后,加之曹操稱帝,連日不食,瘦如材骨。曹操聞之,入殿面聖秉道。

    “聖上不必多慮,臣無異心。今雖立王,亦尚為漢臣。臣聽聞聖上因伏後之死,寢食難安,故而來諫。想臣女已與聖上貴人,大賢大孝,宜居正宮。不知聖上覺得若何?”

    漢獻帝安敢不從,遂冊立曹操女曹貴人為正宮皇后。群下莫敢有言,紛紛恭賀魏王曹操。曹操不出手則已,一出手便驚天動地,先剷除伏完、董承、孔融等忠於漢室之士,隨即又登上魏王之位,最後再將其女扶上一國之後。

    至此朝廷之內,曹操獨攬大權,其勢之大,可謂是空前絕後。漢獻帝心灰意冷,終日如同行屍走肉,漢室顛覆,彷彿已是早已註定的定局。

    另一邊,在南郡江陵。

    曹操稱王的消息此時已傳至江陵,劉備聽得曹操一連大逆不道的舉措,怒罵不止,錘胸哭嚎,就欲盡起荊州之兵,殺向中原,討伐曹賊。諸葛亮連忙阻攔,凝神諫言道。

    “當今荊州局勢不穩,孫伯符江東之兵,尚且盤踞於南郡、江夏之地。時下長沙、桂陽大多已被江東兵馬所佔,若南郡、江夏不保,荊州危矣!主公萬不可輕舉妄動,否則大勢一去,再無力回天矣!”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3-5-9 14:18
第八百二十七章 孫劉休戰(上)


    劉備雙目赤紅,滿臉悲愴,急向諸葛亮問道。

    “依孔明之見,當下我該若何!?”

    “曹操撤軍西北,想必其在西北戰事定是連番不利,又恐文不凡即將病癒,即時西北大軍士氣大漲,反撲之勢宏盛難擋。曹操乃識得局勢之人,為應付西北大戰,故而暫且收軍休養,同時在朝廷內剷除異己,穩定朝稷。到時便可無後顧之憂,應付文不凡的西北大軍!

    曹操勢頂天下,稱王乃是遲早之事,幸好其尚未喪心病狂,加害當今聖上,奪取漢室社稷。如今主公所聚之勢,未及曹賊十分之一,萬不可輕易與其硬抗。當應暗蓄勢力,加緊招兵買馬,相聚忠國義士,待根基已定之時,方可徐徐圖之。

    當下重中之重,應先力保江夏、南郡,說服孫伯符退兵荊州。荊州局勢暫穩,方可圖謀西川之地,成之根基。即時主公再欲討伐曹賊,匡扶漢室,亮焉敢再攔! ”

    諸葛亮話音一落,張飛被皺著眉頭,瓮聲瓮氣地吼道。

    “若依軍師之言,只怕那時曹孟德早已平定西北,攏合天下三分之二土地!我等縱有根基,亦難與其相抗。還不如趁曹賊其勢尚未至極,與其拼死一戰!!!雖死亦無憾矣!!!”

    “三將軍不必多慮。曹孟德雖是勢大,但文不凡亦非泛泛之輩,其割據西北,深得民心,曹孟德與文不凡之戰,勝負難分,若當真開戰,未有三、四年時間,絕無可能分出勝負。即時我主早已奪取蜀地,成以根基!”

    諸葛亮拂動鵝毛扇,輕笑而道。張飛心裡著急,冷哼一聲便道。

    “哼!軍師嘴皮子說得容易,只怕那文不凡並無軍師所想那般厲害,未有一二年間便被曹賊剿滅!”

    “三弟不可造次!軍師之言,確是有理。兄長如今好不容易得之荊州,勢已崛起,又有軍師所輔,即時只要些許耐心,依照軍師謀劃,不出三年,兄長便可成以奪天下之根基!

    若如三弟之言,當下拼死與曹賊決戰,且不論中原戰事若何,那江東鼠輩定會趁機進軍荊州,亂我後方,即時我等腹背受敵,豈有不敗之理!荊州一失,我等無安身之地,三弟難不成又想過那顛沛流離,如同喪家之犬的日子呼! ? ”

    潘鳳厲聲而喝,張飛想起昔日那寄人籬下,毫無尊嚴的時日,頓時環眼一瞪,眼內盡是不甘。潘鳳瞪了張飛一眼,向諸葛亮作揖而道。

    “三弟莽撞,還望軍師莫怪。不過當下只怕江東不肯輕易退兵!”

    “呵呵,二將軍不必多慮。山人自有妙計!”

    諸葛亮雙目爍爍聚光,彷彿天下之事,皆在其預料之中。只見諸葛亮拂動著鵝毛扇,與眾人教到如此如此。眾人聽之,喜色狂湧,皆稱計妙!

    與此同時,在益陽縣,程普攻克長沙,率軍趕援而至。孫策大喜,遂合集大軍,依從周瑜計策,不走陸路,渡河殺向江陵。

    不日,孫策大軍至江陵渡口,先差程普領八千鐵甲馬軍,哨至江邊。少時,程普遣人回報導。

    “遙望沿江一帶,旗幡無數,鼓聲四面八方響起,不知劉備兵馬聚集何處。”

    孫策眉頭一皺,放心不下,旁側周瑜諫言道。

    “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諸葛孔明多謀,當應親眼見之,一探虛實。”

    孫策在諸葛亮手上連連受挫,不敢大意,遂自領兵前進,就渡口排開軍陣。孫策和周瑜領百餘人上山坡,遙望戰船,見劉備戰船,各分隊伍,依次擺列,整齊威嚴。旗分五色,兵器鮮明,發著陣陣寒光。孫策神色凝重,又見河中大船上青羅傘下,坐著劉備。諸葛亮、潘鳳、張飛等文武,侍立兩邊。

    孫策見得心驚,與周瑜而道。

    “諸葛孔明不但韜略了得,見其布軍之勢,便知其統兵有道,實為我心腹大患也!”

    孫策話畢,一陣狂風拂過,吹得周瑜滿頭飄逸青絲,隨風飄揚。周瑜默默地看著河中戰船,口上雖無話語,但心中卻是對諸葛亮稱讚不已。

    就在此時,忽一聲炮動,河上南邊戰船一齊飛奔過來。渡口塢內又有一軍猝然殺出,衝動曹兵。孫策未有料及,其軍馬退後便走,止喝不住。江東軍正亂,慌亂而退。程普在後攔阻不住,心急如焚。

    少時,忽有千百騎趕到山邊,為首馬上一人雙耳垂肩,面如冠玉,身邊兩將,生得魁梧駭人,奇相異貌。眾人認得正是劉潘張兄弟三人。劉備大喝一聲,自引一隊馬軍來殺孫策。潘鳳、張飛從左右殺來。孫策大驚,急回馬時,劉備麾下大將華雄,騎馬直衝將上來。孫策背後凌統暴瞪虎目,豎起英眉,縱馬舞起雙鞭,殺住華雄。華雄舞起斷龍刀猛地一砍,凌統急閃避過,一鞭掃向華雄胸口,一鞭砸向華雄頭顱。華雄厲聲大喝,一刀掃起,蕩開凌統的雙鞭。兩人廝殺一處,殺得不可分交。

    潘鳳、張飛加鞭飛行,眼見殺至孫策身邊。江東老將韓當驟然回身,舞刀殺住張飛。張飛哈哈大笑,提矛就是一頓猛刺。韓當武藝雖是高強,但又豈是張飛這絕世悍將的對手,頓時被張飛殺得險象環生。

    呂蒙看得眼切,縱槍飛奔殺向張飛。張飛毫不慌亂,殺住韓當、呂蒙這一老一少,蛇矛出如風火。另一邊,潘鳳追至孫策身後,那一百八十斤的開山巨斧轟地抬起,眼見就將把孫策砸成肉渣。正策馬飆飛的孫策,嘴角冷然笑起,奮力殺出一招回馬槍。霸王槍快若雷霆,急飛向潘鳳面門,潘鳳大驚,忙收斧擋住。

    '砰'的一聲巨響,潘鳳竟被孫策這一槍打得連人帶馬連退數十米。孫策抖數精神,策馬飛趕來殺,槍法霸絕八方,招招猛盛狂烈,盡顯昔年項籍西楚霸王之姿。

    同時間,周瑜掣出腰間寶劍,轉身來殺劉備,劉備舞起雙股劍與周瑜殺在一處。周瑜劍法飄逸輕巧,充滿殺機,劉備被周瑜殺得力不從心,連顯險象。

    就在此時,劉軍大隊兵馬湧至,孫策見勢不妙,連喝諸將撤退。江東諸將​​紛紛奮力蕩開陣腳,逃開而去。至於劉備等人,因先前諸葛亮早有吩咐,因而並未死追不放。

    孫策得脫歸寨,想今日若非先前大軍混亂,大有可能擊殺劉備,故而責罵眾將。

    “臨敵先退,挫我銳氣,已失大好良機!後若如此,盡皆斬首!”

    諸將聽言,皆是惶恐,唯唯諾諾而退。周瑜又與孫策諫道,今日新敗,夜裡彼軍大有可能劫寨,當應設防提備。孫策亦覺有理,當即吩咐將士各做準備。

    是夜二更時分,忽寨外喊聲大震。劉軍兵馬果真殺來,幸好江東兵馬早有準備,兩軍在寨內混殺,劉軍殺破不了,急退撤走。程普、韓當不知諸葛亮厲害,引兵追殺。周瑜得知,大驚失色,忙派人去喝令阻止。

    卻說程普、韓當追殺至一林口,一隊快騎衝來,為首將校急報導。

    “大都督有令,諸葛孔明奸詐過人,兩位將軍不可輕舉妄動,追殺過急!”

    那將校話音剛落,林口頓暴喊殺聲。陳式、文聘各領左右兩隊伏軍殺出,程普、韓當嚇得臉色頓變,還未回過神來,陳式、文聘已殺至面前。程普、韓當各持武器抵擋,與陳式、文聘各殺了十幾回合,劉軍大隊人馬复殺回來。程普、韓當自知難以力抗,急逃退而去。陳式、文聘緊追不放,劉軍大部兵馬回殺至江東大寨,寨內江東兵馬見劉軍猝然殺回,又被程普、韓當的兵馬沖得大亂,頓時間江東軍被劉軍殺得措手不及。兩軍拼死力抗,殺至天明,江東兵被逼退五十餘里下寨。孫策見戰況不妙,連連在諸葛亮手下受挫,心中鬱悶,不知若何。諸葛瑾入賬而諫。

    “主公征伐荊州,雖有蔡瑁之邀,但蔡瑁畢竟是強佔荊州,大失仁義。主公應其邀所赴,出兵荊州,實為名不正言不順。前日黃將軍已傳來捷報,攻克桂陽。今主公已得長沙、桂陽二郡,時下局勢不妙,西北戰事已停,曹操大軍不知何時再會征伐荊州。這等時勢,主公何必再貪圖南郡、江夏,不若且退兵還江東,別作良圖。”

    孫策虎目一瞪,俊秀的臉龐盡是滔滔怒火,不言一眼。諸葛瑾見罷,知一時難以勸得,施禮告辭。孫策頗感勞累,伏榻而臥,昏沉睡去。

    睡夢中,孫策忽聽得潮聲洶湧,如萬馬爭奔,千虎奔馳之狀。孫策急視之,見大江中升起一輪紅日,光華奪目,仰望天上,又有兩輪太陽對照。甚是奇異。

    驚異未定,忽見江心一條青色巨龍冲起,咬住那輪紅日,直飛起來,墜於寨前山中,其聲如萬雷爆炸。孫策猛然驚覺,一身冷汗,原來在帳中做了一夢。

    孫策瞪大著眼,大口喘氣,忽有帳前軍報導午時。孫策不知那夢預兆如何,心中煩悶,便教備馬,引諸將共五十餘騎,徑奔出寨,趕至夢中所見落日山邊。

    正看之間,忽見一簇人馬湧出,當先一人,白馬青甲,目發神光。孫策心中一驚,彷彿見到那條咬住紅日的青色巨龍。孫策忙定神視之,乃劉備也。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3-5-9 14:24
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劉休戰(中)


    劉備見孫策至,也不慌忙,在山上勒住馬,謙卑有禮地先施一禮,柔聲而道。

    “孫郎坐鎮江東,兼合揚、交二州,富貴已極,榮威蓋天。何故貪心不足,又來侵我荊州?”

    孫策神色冷寒,遂以蔡瑁之邀對答。劉備聽言,只是發笑。孫策臉色愈冷,喝聲問道。

    “劉玄德,你此笑何意!?”

    “孫郎此言豈不羞乎?荊州誰人不知蔡瑁擅改遺命,攏奪荊州大權。我劉玄德雖才學愚陋,昔年落魄荊州,幸得我兄劉景升接納,今其已逝,留有遺命,要我輔佐我侄劉琦,共理政事。

    孫朗你不識大統,不顧仁義,助紂為虐,強佔荊州之地,反而義正言辭,在他人領地放肆作惡,豈不可笑呼! ? ”

    孫策聽言,轟然大怒,叱諸將上山去捉劉備。凌統、程普一馬當先,飛馳奔來。忽一聲雷霆般的鼓響,山背後兩彪軍出,右邊潘鳳,左邊張飛。兩將帶三千弓弩手朝著山下亂射,矢如雨發,暴打而去。凌統、程普急撥兵器抵擋,孫策大驚,急引眾將回走。背後潘、張如同兩頭下山猛虎撲入羊群,衝入江東人群之內,左突右衝,如入無人之境,殺死十幾個江東將校。各江東將領,見潘、張如此厲害,拼死而逃,趕到半路,周瑜引眾大部兵馬趕至,殺住追來敵兵,救住孫策。潘、張瀟灑复殺而回,勒馬止住一處,齊聲怒喝。

    “江東鼠輩,無益侵我荊州土地,我等上下必死戰到底!識相的,快快退兵,否則他日定將殺得你等兵敗如山,血流成河!!!”

    潘、張喝畢,引兵而退,劉軍齊奏凱歌,回江陵去了。孫策引軍狼狽回營,見各將皆有餘悸,於帳內自思道。

    “那劉玄德非等閒人物。又得諸葛亮這曠世奇才所輔。孔明,孔明。夢中那輪紅日,所應者必是諸葛亮。青龍之應,則為其主劉玄德。龍咬紅日,劉玄德久後必為帝王!”

    於是孫策心中,不由升起一絲退兵之意,又恐被劉備恥笑,進退未決。兩邊又相拒了月餘,戰了數場,互有勝負。

    同時間,在江夏那邊,周泰亦發來急報,近月雖得黃蓋來援兵馬,但黃忠據城不出,城內江夏兵馬拼死而守。大軍作戰許久,仍未能攻破西陵。且黃忠、太史慈箭藝超絕,防不勝防,軍中多有將士被兩人射傷,軍中士氣低落,諸將皆勸退兵。

    孫策聞知江夏戰報,退意更盛。直至來年正月,春雨連綿不絕,一連下了多日雨水,水港皆滿,軍士多在泥水之中,困苦異常。孫策心憂慮更深,當日正在寨中,與眾文武商議。江東文武,或勸孫策收兵,或諫目今春暖,正好相持,不可退歸。又有人勸,時下春雨綿綿,非是作戰時候,不如先且守軍,休養一番後,再做圖謀。

    孫策猶豫未定,轉眼望向周瑜。周瑜目色冰寒,只道稍等些許時候,劉備必然派人來見,到時看其如何,再做定論。

    周瑜話音剛落,帳外有兵士來報,劉備遣派伊籍來見。周瑜雙目一瞇,先叫兵士言孫策正與江東諸臣議事,三日後再做接見。兵士領命而去,伊籍聽言,好似早有所料,亦無丁點怒色,即上馬回去江陵。

    三日後,伊籍又來江東寨中求見。江東大都督周瑜親自迎接,兩人敘禮畢,周瑜引伊籍走入寨內。伊籍見寨內旌旗整列,時值江東兵馬正在操練,伊籍見江東各部兵馬軍容甚盛,心中暗羨道。

    “周公瑾真非常人也!”

    軍士報入帳內,說伊籍要見。孫策召見,周瑜引伊籍入帳。講禮畢,分賓主而坐。茶罷,伊籍拱手作揖道。

    “荊州因先主劉景升之死,崩潰大亂。幸有劉皇叔討伐逆賊蔡德珪,眼見荊州將定。吳侯卻從江東出兵,侵犯荊州,趁亂奪荊州土地,恐於理未順。當下吳侯與劉皇叔對峙已久,兩方死傷無數,還望吳侯退兵荊州,還予荊州之地,此實乃荊州百姓之幸也!”

    “哈哈哈哈哈!”

    孫策聽言,即發大笑,伊籍目光坦然,聽著孫策充滿不屑的笑聲,臉色絲毫不變。孫策笑畢,於高堂下睨視著伊籍,冷聲喝道。

    “時今天下大亂,各地諸侯互相爭奪,已有數十年久,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劉玄德未有保荊州之力,損失領地,實則是其無能!豈敢怪於他人!更何況,縱使我還予荊州之地,他日曹孟德揮兵南下,劉玄德亦難保荊州無失!

    如此,劉玄德還不如率眾投歸於我。我合江東加與揚、交、荊三州之兵力,抵抗曹操,定能打破其軍,直搗黃龍,殺入中原,成就霸王之業。即時我大可分予荊州之地與劉玄德,進爵漢王之位! ”

    孫策野心磅礴,一言道出,伊籍頓時臉色連變,心中怒罵這孫伯符果如昔年項籍那般霸道。不過伊籍心知大任在身,壓住怒火而道。

    “吳侯乃高明之士,孫氏三代深受朝廷恩寵,何故亦出此大逆不道之言?”

    周瑜聽言,即冷聲反駁道。

    “劉玄德昔年顛沛流離,幸得劉景升接納,故得安身之地。今劉玄德趁劉景升病逝,攏權奪地,亦不見得他有何等高清!”

    伊籍神色一凝,來前諸葛亮早有言辭交付,當下即回言而道。

    “常言道,物必歸主。荊襄九郡,非東吳之地,乃劉景升之基業。我主乃景升之弟也。景升雖亡,其子尚在,以叔輔侄,鎮守荊州,實為世之常理。今吳侯強佔他人領土,大造殺孽,是為不仁不義。我主劉皇叔仁義佈於四海,深受荊州百姓愛戴,雖勢弱於吳侯,但荊州上下一心,齊心協力,必當與吳侯死戰到底,玉石俱焚!!!”

    “哈哈哈!好一句玉石俱焚,劉玄德一生敗績無數,無謀無策,若非有那諸葛村夫輔佐,早就被曹操大軍滅於新野。難不成我還俱他!今我便先斬你項上頭顱,送予劉玄德,教他知道我孫伯符必取荊州之心!!”

    孫策暴聲一喝,聲若雷霆在響。左右兵士來抓伊籍,伊籍毫無畏死,直身而立。就在此時,周瑜忽然喝起。

    “且慢!”

    周瑜令聲一下,那兩個江東兵士頓時止住了腳步。周瑜瞇著皓目,冷酷地望著伊籍問道。

    “公難不怕死耶?”

    “螻蟻尚且偷生,某不過區區凡人,豈會不怕!”

    “你可知,此時你之命,捏於我主之手。只要我主一聲令下,你必死無疑!”

    “當是如此。”

    “你竟知如此,為何卻敢在我主面前造次,冒犯我主尊威!”

    “全因吳侯絕不願與劉皇叔死戰到底,若是如此,縱使吳侯得之荊州,亦要大損兵馬糧草,不出三年之內,即被曹操大軍攻伐剿滅!!!”

    伊籍字字錚錚,凝聲而道。周瑜臉色愈寒,冷聲問道。

    “你這般對答如流,可是早前,已有高人所教呼?”

    “大都督料事如神。某欽佩。我所答之言,盡是我家軍師所教。”

    周瑜心裡暗道一聲果然如此,沉吟一陣,與孫策暗暗交流。少頃,孫策冷哼一聲,又出言問道。

    “那諸葛孔明才高八斗,今遣你來見我,必知我不可能輕易退兵。如此,他又教你如何應付?”

    “如今天下局勢不穩,曹操稱王,其心若何,天下皆知。軍師有言,孫劉兩家合則利,分則損,若為對敵,更是百害而無一利!今應以大局為重,兩家休戰聯好,以備曹操出兵南征!”

    “哼,諸葛孔明想得是好。我江東兒郎死於其奸計之下,足有數萬,若我與此聯好,他日我回江東,如何面對鄉親父老!!”

    孫策虎目瞇成一條細線,冷聲喝道。伊籍拱手作揖,即又回复。

    “荊州之戰,實乃蔡德珪造反之過。今蔡德珪已死,吳侯亦無獨立力抗曹操之力,何必再如此咄咄逼人。

    我主願割地求和,讓與荊州長沙、桂陽兩郡,以示敬意。荊州本乃景升基業,寸地不可讓予,我主甘願如此,亦為大局為重。還望吳侯就此罷休,若要強行奪地,萬事休矣! ! ”

    孫策聽言,遂向周瑜望去。眼下時勢所逼,要盡取江夏、南郡無疑是難於登天,且就如伊籍所說,孫劉兩家繼續惡戰,即時曹操必然會趁虛而入,以雄軍大勢,殲滅兩家。而對於江東來說,得到長沙、桂陽,在荊州已有根據地。北上可取荊州,西行可進蜀地,如此一來,再得江夏、南郡不過是錦上添花,若要為此,耗費兵力,冒險為之,實在不值。

    周瑜腦念電轉,心中已有主意,不過卻不願讓伊籍如此容易得逞,又出言刁難道。

    “若荊州果系公子劉琦佔據,荊州回歸正統,我主接受休戰亦非不可。只怕劉玄德暗中操縱,大小事務都由不得公子劉琦做主。若是如此,我主身為朝廷重臣,豈能眼觀惡賊弄權,在荊州為非作歹,而坐視不理!必與其死戰到底,直到荊州恢復正統!!”

    伊籍似乎早料到周瑜會有這般言辭,柔聲問道。

    “大都督欲見公子乎?”

    “是也!若我與吳侯見得公子劉琦,確認那劉玄德是忠是奸,之後若何,方有定論!”

    周瑜頷首而笑,伊籍拱手一拜,即言道。

    “我家軍師早料如此,近日已請公子趕來。大都督與吳侯準備一番,明日午時,公子劉琦即會在城下等候接見。”

    周瑜聽言,眉頭深鎖,心中更是對諸葛亮厭惡至極,此人彷彿料盡天下所有,自己的一思一行,宛如都掌控在他的手中。諸葛亮的超凡,令周瑜愈加妒恨。

    少時,伊籍告辭而去。孫策與周瑜商議一番後,便是席散,江東諸臣各自歸去。

    次日午時,孫策與周瑜領著一眾將領,令凌統率二萬兵馬在後接應,其餘兵馬皆由程普所領,守於營寨,以備萬一。孫策自引三百快騎,趕到江陵城下,擺開陣勢。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3-5-9 14:30
第八百二十九章 孫劉休戰(下)


    孫策遙遠見到,城下有一簇人馬,為首之人,年紀輕輕,只有二十五、六歲數,身穿黑青虎紋錦袍,騎一匹白色駿馬。孫策一見,勒住馬匹,扯聲喝道。

    “前方穿黑青錦袍者,可否是劉荊州之長子,公子劉琦乎!?”

    劉琦聽言,命左右回复。孫策與周瑜對視一眼,又扯聲喝道。

    “還請公子前來說話,公子放心,我絕無害你之意,實乃怕公子受人牽制,不敢真言托告!”

    孫策喝畢,周瑜急單身縱馬飛出,停在一處。劉琦聽言,躊躇不定,在其身後的張飛唯恐劉琦有失,連道不可。劉備亦是勸阻。諸葛亮卻平靜地笑言而道。

    “諸位不必多心。周公瑾必不會傷害公子。公子但可獨身去見。”

    諸葛亮的話,如有魔力,劉琦頓時鎮定了幾分,策馬徐徐往周瑜而去。待兩人相近時,周瑜先施一禮。

    “江東大都督周公瑾,見過公子!”

    劉琦面色蒼白,身軀弱不禁風,即回言道。

    “病軀不能施禮,大都督勿怪。”

    周瑜見劉琦這般相貌,頓時吃了一驚,默然無語。良久,方才連連向劉琦問話。周瑜所問,盡是問劉備可有不逆之舉,劉琦一一回答,皆說劉備仁德。周瑜自然不信,心中更暗付這劉琦無能,其父業已被他人所侵蝕,還蒙在鼓裡。

    忽然周瑜話鋒一轉,向劉琦問道。

    “不知公子繼承父業,統領荊襄九郡,平日負責哪些事務?”

    劉琦微微一驚,沉思一陣,如實答道。

    “勞煩大都督費心。我才能平庸,叔父乃當世人傑,麾下又有諸葛孔明這曠世之才,荊州事務我皆交由叔父。叔父為荊州日夜操練,又不願我苦勞,煞費苦心,為我尋盡荊州美女,好酒佳釀。平日裡,我過如神仙般日子,叔父卻為荊州嘔心瀝血,每每想此,心中愧疚良多!”

    劉琦一臉感動,彷彿將劉備視做其父。周瑜聽言,心中冷笑不止,暗付道。

    “劉玄德果真虛偽至極,其心毒辣,更是堪稱一絕!他表面善待劉琦,為其尋美女好酒,實乃故意讓劉琦沉醉在酒色之中,不理政事,好讓他獨攏大權!!!”

    周瑜思​​慮一陣,便與劉琦告辭回陣,劉琦亦回。周瑜在孫策耳邊速教如此如此,孫策神色連連變化。

    少時,孫策縱馬奔出,叫劉備出來答話。劉備驅馬向前,來見孫策。兩人作禮罷,孫策笑言道。

    “剛才公瑾已問過公子,劉皇叔果然是世之義士,未有貪圖荊州之權。今公子劉琦,坐登荊州大位,荊州重歸正統,若我繼而討之,實為不義。我接受兩家休戰聯好,亦非不可。但在此前,我尚有一問,還請劉皇叔答之,再做商議!”

    “吳侯有話直說,若你我兩家​​能聯好,實為天下百姓之幸也!”

    劉備聽言大喜,急向孫策問道。孫策心中冷笑,便是問道。

    “皇叔雖是公子叔父,但荊州畢竟是其劉景升一脈基業。皇叔若取之,是為不義。日後公子若不在,便又如何?”

    劉備神色儻蕩,凝聲而道。

    “吳侯不必多心!我劉玄德絕不會貪圖他人基業,今暫領荊州事務,全乃我兄景升遺命。劉琦賢侄,在一日,我便守一日荊州。若不在,別有商議!”

    “如此最好。若他日公子不在,而劉皇叔強而奪之。我必起兵攻打!即時劉皇叔,莫要說我孫伯符不仁不義!”

    “當應如此!”

    “好!竟然如此,孫劉兩家即日休戰聯好!”

    “吳侯大義,我於城中早備宴席。還請吳侯入城飲宴!”

    孫策聽言,遂即笑起,言道。

    “哈哈!我乃軍中統領,豈可一人獨樂,皇叔若要宴請,還需盡請我三萬江東兒郎!”

    雖然孫劉兩家暫且休戰聯好,但在昨日,兩家尚是死敵,孫策自然不會獨身參加劉備的鴻門宴。不過孫策當面拒絕,卻又礙了面子,故而有意為難劉備。

    劉備一聽,呵呵一笑,拱手作揖道。

    “這是當然。既然孫劉兩家聯好,江東兵士既是自家人,備豈會有望。不過江陵城難以容納吳侯如此之多兵馬​​,還請江東兵士屈身在城外飲宴。”

    孫策虎目剎地瞇起,盯了劉備好一陣,挑了挑眉頭道。

    “哦?原來皇叔早有安排,若如此,孫某便恭敬不如從命!”

    孫策說畢,和劉備作揖告辭後,便縱馬趕回陣內,與周瑜商議一陣後,便命令各部兵馬壓往江陵城下。而劉備似乎對這新結的盟友,極其信任,大開城門,毫無​​防備。不過在城內各處,孫策、周瑜卻隱隱發覺到,多有弓弩手在暗處埋伏、警備。

    周瑜在暗中亦各做調配,命令軍士不得貪杯,只可飲酒三杯,互相監督,若有超一杯者,即斬!

    夜裡,三萬江東兵士在城外飲宴,孫策引領江東諸臣,於城內飲宴,劉備與諸葛亮熱情招待,毫無虛偽。宴席中,表面融洽,但處處卻彷彿充滿危機,孫劉兩家互相提備,孫策更是一直不離劉備身邊十米之外,周瑜亦緊貼著諸葛亮,兩人皆是萬年不出其一的曠世奇才,周瑜的目光充滿針鋒相對的敵意,而諸葛亮目光卻是平淡安然,明鏡止水。至於孫劉兩家將領,皆是瞪大虎目,好似隨時準備廝殺。

    宴罷,孫策婉言拒絕劉備的相請,率諸將辭退出城,引城下大軍連夜歸寨。到了夜裡三更,孫策聚眾於帳下議事。眾將對於孫策如此輕易答應休戰,皆有疑慮,齊齊問道。

    “那劉琦正青春年少,又懦弱愚昧,被他人操縱獨攬大權,卻毫不知情。如此一來,荊州如握於劉備手中。主公與其聯好,日後如何征伐荊州!?”

    孫策燦然一笑,轉眼望向周瑜。周瑜亦是笑起,遂便說道。

    “諸公放心。主公今日有言,若劉琦尚在荊州一日,我江東便與荊州交好,若劉琦不在,且劉備又強佔荊州,江東必出兵討伐!”

    周瑜話還未說盡,程普便疑聲打斷道。

    “那劉琦這般年輕,如何便得他死!?”

    “呵呵。程老將軍此話可謂是一針見血。今日我觀那劉琦過於酒色,病入膏肓,現今面色羸瘦,氣喘嘔血,不過半年,其人必死!那時劉備若佔荊州,我江東兵馬便可從長沙、桂陽分軍二路,出兵討伐!”

    周瑜語出驚人,江東諸將皆是臉色一變,程普更是將銅鈴般的眼珠子瞪得斗大。在旁側的呂蒙,隨即沉吟下來,腦念電轉,彷彿捉到了一絲蛛絲馬跡,忽然臉色一震,疾聲而道。

    “劉琦正值壯年,豈會被酒色所侵!難不成是那劉玄德,有意為之!”

    周瑜聽言,嘴角驟地咧開燦然的笑容,心中暗嘆這呂子明果真能耐超凡,頷首應道。

    “子明聰慧,劉玄德假仁假義,內心毒辣無比,兵不血刃便可殺人於千里之外,實在恐怖至極!只可惜天下人皆被他表面虛偽所騙!”

    江東諸將​​聽畢,皆臉露驚駭。孫策瞇著那充滿霸道神采的虎目,冷然哼道。

    “哼!遲早一日,必將揭破大耳賊那虛偽的面具,讓天下人知其毒辣!眼下既然孫劉兩家暫且休戰,想我江東兵馬在荊州作戰已久,兵士皆已疲憊。明日,我等便撤軍趕回江東,休養歇息,以備日後大戰!”

    “偌!!!”

    孫策一聲令下,江東諸將齊聲應和。江東軍歇息一夜,次日各部將領,即引軍徐徐撤退,望江東而回。同時間,孫策亦派人趕往江夏,通知周泰撤軍。

    劉備見孫策果然信守承諾,班師回歸江東,心中那塊巨石終於放下。

    半月後,在南郡、江夏的江東軍,皆退回江東境界。孫策封程普為桂陽太守,據守桂陽,又封黃蓋為長沙太守。兩員江東老將,鎮守桂陽、長沙兩地,日夜操練兵馬,演練陣勢,為日後大戰各做準備,自然不在話下。

    孫策的江東軍撤離荊州,劉備即分兵各往荊州其餘郡縣鎮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穩定荊州勢局。於此,襄陽、武陵、南郡、江夏、零陵、南陽、上庸七郡皆落於劉備之手,劉備勢力大漲,崛起之勢,勢不可擋!

    孫策回歸江東,見劉備勢力擴張極快,自然不願心腹大患過得安穩,遂與周瑜商議。周瑜獻計教道。

    “劉備乃世間梟雄,曹操對其極為忌憚,否則昔年便不會三番四次欲要置之死地。今劉備勢大,在荊州立以根基,曹操豈能容呼?主公何不派人表奏劉備為荊州牧,如此一來不但可引起曹操對劉備的忌憚,亦可使荊州人心惶惶,劉備與劉琦二人反目成仇!”

    “哈哈哈!公瑾此計大妙!

    孫策聽言大喜,燦然笑起,遂依周瑜之計,派華歆趕往洛陽。

    卻說曹操登位魏王,安穩內局,正欲為其一統天下的皇圖霸業,繼而行之。此時曹操正聚麾下一眾謀臣議事。眾謀臣或有說北上西征,或有言起兵江南,各有各理,爭論不休。

    就在此時,有人忽報。

    “東吳使華歆表奏劉備為荊州牧,孫劉兩家聯好,漢上九郡大半已屬劉備矣!“

    “什麼!!劉備竟已得漢上大半郡地!!!”

    曹操聞之,忿然起身,滿臉驚色。程昱眉頭一皺,出席而道。

    “魏王在萬軍之中,矢石交攻之際,未嘗動心,尚可平靜以待。今聞劉備得了荊州,何故如此失驚?”

    曹操瞇了瞇那如能吞天般細目,冷聲而道。

    “劉備,厚黑無恥,假仁假義,善惑人心,頗有昔年高祖之風。他乃人中之龍也,多年兵敗,皆因生平未嘗得水。今得荊州,是困龍入大海矣,其勢難擋。況且其又得諸葛孔明這曠世奇才,孫策起兵荊州,竟被其逼得撤軍而歸,這定是諸葛亮謀計所使。孤安得不動心哉!”

    程昱聽言,亦是連起驚色,隨即沉吟下來。這時,郭嘉卻露出一抹淡笑,向曹操問道。

    “魏王可知華歆來意否?”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3-5-10 09:14
第八百三十章 文翰重歸戰場(上)


    曹操聽言,細目一睜,與郭嘉目光對視。 .郭嘉隨即又道。

    “孫策本忌劉備,欲以兵攻之,但恐魏王乘虛而擊,故令華歆為使,表薦劉備。一是使魏王心生忌憚,二是欲令劉備、劉琦二人反目成仇,使荊州人心惶惶!”

    曹操聽罷,微微頷首。

    “奉孝竟已察覺其計。可有計策教孤應付?”

    “魏王不必操心。當下便將計就計,許那劉玄德為荊州牧。劉琦必生怨恨,荊州之內,亦有不少忠於劉表的忠臣,定會竭力相助。荊州大亂,東吳依仗者,乃周瑜也。即時,魏王再封周瑜為南郡太守,留華歆在朝重用之,周瑜自與劉備為仇敵矣。周瑜必會諫言孫策起兵荊州。丞相乘間圖之,一鼓而二敵俱破,豈不善哉?!”

    “哈哈!奉孝之言,正合孤意!”

    曹操聽計大喜,遂召華歆覲見,重加賞賜。次日曹操上朝,表奏劉備為荊州牧,曹操此奏一落,眾臣皆是驚駭不止。劉備歷來被曹操視為死敵,曹操竟然為其表奏荊州牧之位,可謂是詭異異常。漢獻帝心中暗喜,當即准奏,命人即日持書趕往荊州通報。

    時年,天下各處戰事,雖各個停止。但在暗中,各方勢力,仍在暗施謀策,伺機而動。

    與此同時,在雍州長安。

    距離文翰重傷,已有兩年之久。而在數月前,文翰已完全病癒,來到長安靜心休養。小文舜已有八歲,長得像個小巨人似的,足有十三、四孩子的個頭。

    在這數月內,文翰並無處理任何事務,靜​​心與蔡琰、小文舜過著安逸的日子,享受天倫之樂。也或許是文翰自知,他終日征戰沙場,對蔡琰母子實在虧欠許多。

    蔡琰很享受這段難得時光,每日細心地伺候著文翰,點點滴滴皆是她心中最美好的回憶。

    時下,文翰暫居昔日李催的大將軍府邸。

    在練武堂內,文翰正教著小文舜太極的招式。小文舜天資過人,骨骼驚奇,而且從哺育時期開始,三年內皆有左慈親自為其用道力疏通筋骨。同時小文舜又有于吉的猴兒酒進補強身,小文舜雖僅有八歲,但卻能提起五十斤巨鼎,可謂是力大無窮。

    不過,文翰和蔡琰皆不願小文舜日後只是一個只知廝殺的霸王,所以令田豐教授小文舜儒家禮學還有兵家戰法。而令田豐極其驚異的是,小文舜靈智開竅比一般孩子都要早,學習的速度實在驚為天人,更為難得的是,小文舜更有過目不忘的本領,甚至有時候的想法更是天馬行空,問得田豐啞口無言。小文舜僅有八歲,卻已是文武雙才,被西北文武暗裡驚讚為小妖孽。

    在小文舜八歲那年,文翰正式為其取字為子熹。其名之義,為光明正大,望其日後能造福百姓,成為仁義之君。

    練武堂內,文翰將太極招式練畢,遂望向小文舜問道。

    “子熹,你可將招式盡數記全?”

    小文舜苦惱地繞了繞頭,目光內有些許畏懼之色說道。

    “回禀父親,孩兒愚昧,這太極招式本能記全,但不知為何,孩兒越是領悟得深切,反而越是容易忘記。當下更是一招一式​​都未能記得,但奇怪的是,孩兒好似隨時都可施出太極的深奧。”

    小文舜話音剛落,文翰猝然動起,一手抓向小文舜的肩膀。小文舜下意識地抬手一檔,文翰大手忽地變化,劈向小文舜的脖子。小文舜伸手一纏,迅疾捉住文翰的手腕,文翰驟發暗勁,但卻被小文舜早一步按住穴道,同時奮力一拉。小文舜力勁浩大,文翰頓被其拉了過去,小文舜即用肩一頂,腳步一跨,就要絆倒文翰。文翰大喝一聲,手腕猛轉,以背借力,猛地將小文舜整個人掀翻。

    '砰'的一聲,小文舜頓時摔倒在地,恰巧蔡琰送飯過來,看得眼切,心急之下,驚呼一聲。

    “舜兒!”

    蔡琰扔下手中木盒,驚慌失措地跑到小文舜身邊,小文舜呵呵地傻笑著。蔡琰見小文舜並無受傷,這才放下心來,然後對文翰瞪著那嬌人的水幕大眼,彷彿在責怪文翰對自己的孩子,下手不知輕重。

    文翰心裡暗暗叫苦,剛才若非他全力而施,早被自己的孩兒絆倒在地。到時,那可就顏面全失,哪有父親半點尊嚴。

    文翰故作看不到蔡琰的眼色,冷聲喝道。

    “下盤不穩,心浮氣躁,進攻過急,你學藝不精,尚要多加鍛煉!明日午時,我再來考察,到時若是你還未有丁點進步,那就別怪為父重罰於你!哼!”

    小文舜被文翰罵得一驚,連忙起身認錯。文翰怒瞪了小文舜一眼,甩袖便走。小文舜見文翰怒氣沖沖地離開,眼中不由露出幾分失落,向蔡琰問道。

    “母親,孩兒愚昧,又惹怒了父親。孩兒是不是很沒用?”

    蔡琰撫摸著小文舜的頭髮,眼中盡是柔慈之色,輕聲說道。

    “傻孩兒,你可是母親的驕傲。別家的孩子,哪個及你萬分之一?你可別忘了,就連你父親的那些高傲的武將謀士,暗下裡都稱你是小妖孽呢。”

    “可是…為何父親對孩兒從未有半句稱讚,孩兒好像永遠都達不到父親心中的目標。母親,你說父親是不是很討厭孩兒,不喜歡孩兒?”

    “傻孩兒,你怎能如此想你父親。你父親視你如心肝肉,疼都來不及,怎會討厭舜兒。你父只是望子成龍,而且就是因為人人都讚舜兒了得,你父親才會怕舜兒心高氣傲,日後吃虧,所以才捨不得多贊舜兒。”

    小文舜一聽,雙眼頓時亮了起來,急急問道。

    “當真如此?”

    蔡琰燦然笑道。

    “自然如此,為母何時騙過你?”

    小文舜一聽,立即站了起來,又開始演練太極招式。蔡琰喊他吃飽再練,小文舜卻早已聚精會神,舞起了招式,外界的一言一語都聽不進去了。

    另一邊,文翰走出了練武堂,忽然臉色一變,胸口剛才被小文舜頂中的位置,痛得他臉龐一陣抽搐。

    “呵呵,看來我家的小妖孽,是越來越恐怖了,若是再過幾年,定可踏入一流將領行列!”

    文翰胸口雖痛,但心裡卻是樂呵呵的,目光中盡是柔軟欣喜之色。就在此時,忽有一將校急急奔來。文翰皺起眉頭,他早已吩咐,若無驚天動地的大事,絕不可打擾他的靜養。

    文翰冷酷著面色,那將校見狀,心中一顫,不過還是忍住畏懼,在文翰耳邊急速快道幾句。文翰聽言,臉色劇變,立馬向那將校吩咐一番。

    少時,剛才來報事的將校已經離去,文翰獨站在原地,臉色充滿凝重之色。不知何時,蔡琰已來到文翰的身後,輕聲問道。

    “三郎,我等可是要回河東?”

    蔡琰的聲音,令文翰從沉思中回醒過來。文翰轉身望向蔡琰,目光中帶有幾分內疚之色,頷首應道。

    “曹孟德稱王,劉玄德坐領荊州。時下局勢,不得我西北再袖手旁觀!”

    蔡琰聽言,微微露出一抹笑容。

    “竟是如此,我這就去收拾行裝。”

    蔡琰急急離開,似乎怕被文翰發覺到她心中的落寞。文翰望著蔡琰的背影,深深地嘆出了一口氣。

    次日,文翰輕裝趕往河東,星夜馬不停蹄地趕路。七日後,在河東安邑,關羽領著一眾西北文武在城郭迎接。一架馬車漸漸顯現,關羽臉色大喜,迫不及待地縱馬迎去。

    “籲!!!”

    馬夫見有一綠袍將領飛奔過來,頓時嚇了一驚,急勒住馬匹。正欲喝問來者何人時,那綠袍將領早就下馬,疾聲呼道。

    “三弟!!!”

    馬車內的文翰聽得那熟悉的叫聲,雙目頓迸發兩道晶亮的光華,急沖出馬車,正見關羽那魁偉的身軀。

    “二哥!!!”

    兄弟二人相擁而去,濃烈的兄弟之情,不言而喻。隨後,徐晃、戲隆、張遼等文武紛紛趕至,文翰一一喚其姓名,與每個人重​​重地抱在一起。敘禮畢,文翰引一眾文武回歸安邑城內,城內百姓聞知文翰歸來,爭先恐後地聚集在城門四周,親切地呼喚著軍侯。文翰向城內百姓一一回禮,安邑百姓皆露出幸福的笑容。蔡琰在馬車內與小文舜說道。

    “舜兒,日後你定要如你父親那般,做仁義之君,這樣才會得到百姓愛戴。你父親常言,得民心者,得天下。你定要謹記在心,切不可忘!”

    “是!孩兒定當謹記!”

    小文舜乖巧地點了點頭,探頭望著在前頭策馬受百姓喝彩的父親,眼中盡是無限的羨慕、驕傲。

    “我文子熹長大後,定要如父親那般,成為受百姓愛戴的仁義之君!”

    小文舜拽著拳頭,心裡暗暗發誓道。

    到了夜裡,文翰在安邑郡衙大殿,聚群臣一堂。戲隆將近年一一具告文翰。文翰聽罷,沉吟一陣,忽然張口道。

    “至今為止,時下天下局勢,只剩下五家勢力。分別是我西北文氏,中原曹氏,荊、益州劉備、劉璋,還有東吳孫氏。其中,又以曹、文、孫三家勢力最強,皆有奪天下之根基。益州劉季玉懦弱無能,遲早成他人獵食。

    至於荊州劉玄德…”

    提起劉備,文翰那雙刀目驟暴赫然精光,當初就因劉備痛下死手,幾乎害得他一命嗚呼,後來更掀起了西北大戰。若非高順、關羽、趙雲力抗三方大軍,西北此時早被分割!

    文翰對劉備的恨意極深,戲隆、關羽彷彿察覺到文翰眼中的恨意,兩人神色頓時一凝。關羽更是出席喝道。

    “劉玄德陰險狡詐,且與我西北有血海深仇,某願領三萬兵馬,出兵上庸,征伐荊州!”

    文翰聽言,緩緩地閉起雙目,沉思起來。大殿內頓時陷入一片死寂當中,少時文翰緩緩睜開雙眸,淡然而道。

    “我與劉玄德之仇,遲早會報。但時下卻不是時機,我豈能以一人私怨,而罔顧大局?劉玄德得漢上七郡,立下根基,又得諸葛孔明這曠世奇才相輔,此人謀略之深,可謂是深不可測。時年,他連敗曹氏大將,殲滅曹兵足有五六萬餘,之後他又力抗東吳孫氏,就連被譽為天下第一智者的周公瑾,亦在此人韜略之下,連連挫敗。如此可見,諸葛亮非是等閒之輩,日後若以其作戰,定要萬分謹慎,切不可絲毫大意,否則必遭滅頂大禍!”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3-5-10 09:30
第八百三十一章 文翰重歸戰場(中)


    “三哥何必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我徐公明就不信那諸葛亮能耐滔天,若我與他作戰,只要精密提防,不急不燥,徐徐圖之,以兵士之精銳,將士之悍勇,在戰場上將其兵力逐漸蠶食。到時縱使他有超絕謀智,亦無計可施!”

    徐晃出席忿然而喝,文翰聽言,微微頷首,在旁側的戲隆即言道。

    “四將軍莫要輕視那諸葛孔明。隆曾聽聞,諸葛孔明不但韜略了得,行兵打戰更是天下一絕,且其深知練兵之道,凡是其操練兵馬,皆有以一敵二之能。更何況,諸葛孔明極懂人心,若與其對戰,雖有心提防,但只怕受不住他的誘惑,輕舉中計!”

    徐晃暴瞪虎目,甚是不甘喝道。

    “若如軍師之言,這諸葛亮豈不是如同妖孽!”

    戲隆見徐晃起了性子,亦不願再去觸怒,搖頭嘆氣,不作回答。此時徐庶踏步走出,向文翰拱手而道。

    “諸葛孔明乃是某之師弟,此人能耐,某最是清楚。正如徐將軍所言,諸葛亮才高之深,可謂是世之妖孽,不但其韜略​​計策,行兵打戰了得。而且他陣術造詣更是無人能及,他曾在天下第一陣法大家黃承彥座下學得一陣法,名為八卦圖。此陣若學一成精妙,便可抵擋十萬兵馬,若是盡學,縱使是百萬兵馬亦要被這八卦圖牢牢困住!他日若我軍誤入此陣,萬不可亂闖亂破,否則定會傷亡慘重,兵敗將亡!!!”

    徐庶自助高順擊退夏侯淵,立下大功,威震河東。河東百姓皆盛讚徐庶之德,戲隆、關羽亦對他尊敬有加。後來徐庶漸漸從百姓口中聽得文翰的事蹟,對於文翰在西北所施的仁政,徐庶稱嘆不止,加上徐母多有勸告,徐庶暫時入仕於文翰麾下。但這並不代表,徐庶願傾心輔佐於文翰。若是文翰不過是徒有虛名,徐庶早定注意,立即帶其母退隱山林,不問世事。

    在剛才,戲隆早已向文翰引見徐庶,文翰轉眼望向徐庶,即露出一個燦然的笑容,頷首應道。

    “元直所言極是。若要對付諸葛孔明此人,必要深思熟慮,籌劃精密,方可行事。眼下荊州四周多方勢力盤踞,危機無數,不可輕舉行事。幸好此時荊州根基初建,局勢不穩,只要阻其勢力擴張,生生將其困死在荊州,到時那諸葛亮縱有妖孽之智,亦難以回天!”

    “主公之言,莫非是!?”

    戲隆聽言,臉色一變,皓目頓暴精光。文翰咧嘴一笑,即道。

    “荊州北據曹操,南伴孫策,西依劉璋。就如我剛才所言,劉璋勢力最弱,劉備若想擴張勢力,必圖益州。如此,只要我等在東川、上庸交界,集合重兵把守,提防荊州之兵,進軍益州,便可將劉備困死在荊州。而曹、孫兩家,兵強馬壯,勢力龐大,劉備無論攻之何方,若不傾覆而攻,難取寸地!如此一來,損耗兵馬之重,絕非劉備可以承受!!!

    更何況,曹、孫兩家不會任由劉備久佔荊州,必連番發兵討之,劉備無法擴大勢力,又要應付曹、孫兩家勢力,久而久之,劉備雖據荊州七郡,但亦遲早坐食山空!即時,我西北再從東川出兵,一舉破之,便可殲滅劉備麾下勢力! ! ! ”

    “好一個圍而不攻!軍侯高深,庶不如也!”

    徐庶聽言,連起驚駭之色,暗道文翰果真不凡。對付劉備的計策定下,文翰又與眾臣商議西北擴張藍圖。

    戲隆凝神作揖而道。

    “時下天下兵力分佈,曹孟德擁兵足有六十餘萬,我西北與東吳兵力相當,皆有帶甲兵士約三十萬餘。而益州劉季玉,近年徵集兵馬,擁兵亦有十幾萬餘,至於荊州劉玄德,收合荊州兵馬,加之其招兵買馬所得兵士,亦有六七萬餘。

    曹操兵力最為雄壯,但其因近年北上南下戰事皆是失利,其軍兵士疲倦,士氣低落,以曹操脾性若無七成把握,絕不會輕易出軍。依此曹操定會選擇歇息休養一段時日,才會舉兵擴張勢力。

    而東吳孫氏,雖聽聞其與劉備聯好結盟,但兩家互相提防,只有些許風吹草動必奮勢廝殺。至於益州劉季玉,此人膽小如鼠,只望能守住益州蜀地,加之其前番出兵東川,被趙將軍大破敗走,此時定是日夜擔驚受怕,唯恐主公會出兵征伐!如此分析,依隆之見,主公當應守中原曹操,困荊州劉備,伐益州劉璋,防東吳孫氏!

    若主公得之益州,其勢之大,便可與曹操爭鋒。即時再坐觀時勢,伺機而動,合西北蜀地之兵眾必可掃蕩天下,成就皇圖霸業! ”

    文翰聽言,刀目連起精光,徐庶在旁側聽得連連頷首,戲隆所諫,正是其心中所想。少頃,文翰朗然大笑,起身讚道。

    “哈哈哈哈!!好!好!好!曹孟德有'鬼才'郭奉孝,劉玄德有'臥龍'諸葛孔明,孫伯符有'美周郎'周公瑾,我文不凡亦有'神智'戲志才也!!!”

    文翰欣喜而笑,戲隆亦露出燦爛的笑容,皓目璀璨奪人,盡顯西北首席謀臣之風采。文翰笑畢,遂向戲隆問道。

    “志才認為當下我該如何調配兵馬?”

    “回禀主公。若要防曹操,起碼需要十五萬兵力。同時還需一員堪稱天下無雙之大將方可力保萬無一失!”

    戲隆此言一下,文翰即將目光投向關羽,關羽心神領會,出席喝道。

    “如軍侯不以兄為不才,教關某鎮守河東、河內,抵抗曹賊甚好!”

    “二哥乃世間武聖,此職非你不可,當應如此!”

    文翰頷首應道,關羽得命歸席。戲隆隨即又道。

    “若要困住劉備,不得其出兵​​益州,雖有三萬兵馬,且有一員精細謹慎的帥才方可!”

    文翰聽言,遂將目光投向徐晃。徐晃心中大喜,即出席禀道。

    “弟願往!”

    “若有四弟把守,那諸葛孔明豈能得半分便宜!”

    徐晃得名退席,戲隆即又說道。

    “蜀地顛簸路險,幸有張公獻以蜀地地圖,如此我軍征​​伐蜀地,可謂是事半功倍!不過劉季玉麾下大將張姑義非是泛泛之筆,且又有馬超、嚴顏等勇將,若要攻克蜀地,需有十萬兵力!且當應由主公親率大軍,合諸將謀士之力,方可事成!”

    戲隆話音剛落,文翰身上頓暴如百層浪濤般的強盛氣勢,當即定落下來。至此,文翰離開世人眼線足有兩年之久,終於又再準備披甲上陣,率兵重歸戰場。

    文翰依照戲隆計策,一一調配。關羽聚合十五萬兵士,田豐、徐庶為輔,兼合高順、周倉、劉辟等將在河內、河東各個險要關口嚴密把守,提防中原那頭擁有天下最強勢力的猛虎曹操。於此同時,徐晃引兵三萬,李優為輔,兼合張繡、胡車兒等將,望東川、上庸境界進發,堵住荊州進發益州的界口。

    另一邊,文翰派令諸將,整合十萬大軍,鍾繇、王朗在雍、涼二州,負責大軍糧草輜重、攻城器械等物資補給。

    一月後,文翰先領先鋒大軍三萬,趕至東川錦竹,趙雲率領鎮守錦竹諸將出城迎接。禮畢,文翰引眾臣入城,準備進軍蜀地之事,自然不在話下。

    東川境地,兵馬如能踏破天地,驚動四方,早有細作報入川中。益州劉璋,平生懦弱,自從張任被趙雲擊敗,日夜擔憂文翰起軍報復。當下聽得,文翰起兵十萬,殺往東川,心中大憂,急聚眾官商議。眾官或說舉兵抵抗,或說割地請和,劉璋不敢與文翰硬碰,偏向割地請和,就在此時,法正邁步走出,忿然喝道。

    “文不凡貪慾不足,圖謀蜀地已久。主公割地請和,縱使能停息一時兵戈,卻無法止住文不凡心中貪欲,不久必又起兵來犯,即時主公難不成又要割地請和!?”

    法正字字錚錚,喝得劉璋啞口無言。同時,黃權亦走出諫道。

    “孝直之言甚是。主公麾下足有十多萬餘兵甲勇士,且又有張姑義、馬孟起等善於行兵作戰,戰場廝殺將士,何須忌憚那文不凡!依我之見,主公當應親赴前線,以震軍心,必可殺得彼軍片甲不留,不敢再對我蜀地起窺視之心!!!”

    劉璋一聽黃權勸他披甲上陣,頓時嚇得渾身一抖,連道不可。黃權見劉璋這般懦弱無能,心中暗嘆不已。隨後法正連番進勸,劉璋尚且還是猶豫不決。那些諫言割地請和官僚,亦出言反擊,法正、黃權與眾人爭論不休,劉璋見狀,喝停議席,命各人回去深思一番後,再做計議。

    法正離開大殿,鬱鬱不悶,歸至家中。此時孟達忽然來見,法正急出府接見,引入其房舍。

    孟達見法正眉頭深鎖,知其煩憂何事,卻是明知故問道。

    “孝直如此鬱鬱不樂,難不是有心煩之事耶?”

    “子慶何必多此一問。主公談虎色變,未戰先畏,大洩人心,益州安可保得呼!?”

    法正噓聲嘆道,孟達那雙陰柔的眼眸,忽然瞇起,竟說出一席大逆不道之話。

    “劉季玉此人,心胸狹窄,膽小懦弱,我見其只可同憂,不可同樂!此人非是明主,我聽聞劉皇叔在荊州,得諸葛孔明所助,正是風生水起,得漢上七郡。想皇叔數年前,尚且還守著新野那彈丸之地,如今卻已在荊襄立下根基,其勢崛起之快,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uuuuuuuuuu

LV:9 元老

追蹤
  • 195

    主題

  • 91908

    回文

  • 25

    粉絲

就是愛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