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江山國色 作者: 幸福來敲門 (完)

   關閉
genekyo 2013-4-20 19:38:4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855 455403
GGCMEAT 發表於 2016-1-28 16:19
第八百五十八章 堅守

  在李世民大手一揮,下令騎兵突擊的一刻。

  房玄齡,杜如晦都心知,戰事已是到了決定勝負的時候了。一旁侯君集建議道:“陛下既是騎兵出動了,是否要投入玄甲軍?”

  李世民想也不想,斷然道:“不,玄甲軍不動!”

  決定天下歸屬的三原會戰,雙方已是交戰至白熱化。李世民向趙軍中軍發出了總攻的號令后,屈突通,程咬金,張公瑾三員唐軍大將率領李唐僅有的一萬戰騎出動。這數年來,李世民節衣縮食,為的就是供給這支精銳人馬。接著西突厥也派出了他們最精銳的騎兵,一萬鐵騎,匯入唐軍的陣勢。這兩萬人馬,組成了李唐的突擊陣容,他們是要攻擊,山坡上趙軍中軍大帳。

  趙軍自是從望樓上第一時間發現了這一動向,望樓上的斥候不斷揮動紅旗中軍告警!

  見到望樓上的告警,中軍的趙軍幕僚,將領,也是從唐軍騎兵在中軍大營的右翼,大規模集結的意圖中,判斷出李世民是打算用這支騎兵,作為尖刀要切入趙軍右翼與中軍防線的結合部。

  “陛下,唐軍是朝我軍右翼殺來,布置在右翼的是蘇定方的人馬,他們雖擊敗了史大奈的西突厥騎兵,但自身也是傷亡不小,恐怕不久就會被突破。”姬川向

  文學李重九稟告道。

  “啟稟陛下,唐軍這兩萬騎兵,是要切割我們中軍和右翼尉遲恭人馬的聯系,若是被突破了后果不堪設想。陛下請你早作決斷啊!”虞世南此刻顯得有幾分慌張。

  李重九掃過虞世南一眼道:“慌什麼!”

  虞世南當下不敢言語。眼見唐軍的騎兵與西突厥騎兵已是集結完畢,對方的戰馬排列成兩道錐形的騎兵隊列。一前一后,開始緩緩行動。這情景猶如身在海邊。看見迎頭壓來的巨浪一般,向自己卷來。

  姬川向李重九道:“陛下,是否調動廷衛軍的人馬,布置在山坡以南迎擊唐軍,阻擋唐軍這一次的進攻。”

  李重九聽了姬川的建議眉頭一皺,沒有說什麼,只是來回踱步沉思。

  眾將都是屏息靜氣,等待的李重九的決定。他們心知李重九下一刻的決定,很可能就決定到這場戰役的勝負。這時候就是一向一步三策的張玄素。也是滿頭大汗,不敢輕言。

  畢竟在患得患失,很容易出現判斷錯誤的情況。

  李重九走了幾十步,眾將的心幾乎提到了嗓子眼,而山下唐軍騎兵已是開始行動,若不再作決定就遲了。就在這時候,李重九突然停下腳步問道:“李世民還有多少人馬沒有動?”

  眾將愕然,這時候張玄素上前一步道:“回稟陛下,在李世民的中軍。還有兩萬步卒,沒有動,另外李世民最精銳的玄甲軍,也沒有動。”

  李重九聽后。點點頭言道:“果真如此,廷衛軍是我軍最后的預備隊,既是李世民仍有余力。那麼我們也決不可以輕動。李瑗,李元吉聽令!”

  下方李瑗。李元吉二將對視了一眼,上前道:“陛下。末將在!”

  李重九道:“你們二人率領人馬于蘇定方后側布陣!”

  李瑗,李元吉對視一眼,面露難色。眾將知道他們的為難,他們人馬不過五千之眾,如何抵擋唐軍兩萬騎兵的沖擊?

  李元吉猶豫了一陣后,臉上反而露出一抹狠色大聲道:“陛下,我願率本部人馬上前,只要能殺了李世民,我什麼都願意做!”

  李重九點點頭道:“朕也不要你死守,你只要依照朕的指令行事,不是沒有可能,抵擋住兩萬騎兵的,另外朕還會派援軍增援你。”

  李元吉,李瑗聽了都是信心大增,當下一並抱拳道:“諾!”

  李元吉,李瑗二人走后,李重九道:“傳令下去,讓蘇定方部退回中軍待命,此外再命令尉遲恭抽出五千人馬,于李瑗,李元吉部后側布陣。”

  “諾!”傳令兵領命而去。

  “來人!”李重九道,“你派十名騎兵,去羅士信部傳令,讓他不要試圖突破唐軍的陌刀軍了,他從左翼撤回來,策應李瑗,李元吉部!”

  一旁姬川道:“陛下,若是羅士信部撤退,左翼無人防守,唐軍陌刀軍再合攻徐世績的屯衛軍如何是好?”

  李重九笑著道:“你太小看徐世績了,李唐就算再加一倍人馬,也攻不下他屯衛軍的陣地。”

  “此外,傳令下去,本營移陣,退后五百步!于山坡之后,重新布陣!”

  “移動本營?”張玄素點點頭,這在戰局暫時處于下風時,倒是不失為一個辦法,不過這不是向敵軍示弱嗎?

  就在眾將移動本營時,一名穿著侯衛軍標識戰袍的騎兵,奔至大營前,翻身落馬向李重九稟告道:“啟稟陛下,單將軍讓我告之陛下,再過半時辰,同洲的援兵即可趕到。”

  眾將聽了心底都是打鼓,還有半個時辰啊,一旁張玄素亦道:“陛下,一個時辰內,涇陽的援兵,也可以趕到了。”

  李重九聽了點點頭道:“很好。”

  戰馬不斷傳來嘶鳴聲,中軍已是開始調動,王實騎馬于軍中奔馳道:“傳令下去,廷衛軍乙團,退至戊團之后。”

  “諾!”中軍開始緩緩行動。幕僚們開始收拾地圖文案,士卒們舉起將旗向后移動。

  在山坡之下,唐軍騎兵正在牽馬緩步前進,從本陣移動時,他們都舍不得騎乘戰馬,這是為了臨陣時保持戰馬體力充沛。

  但作為將領則不必如士卒那般牽馬前進,因為作為將領必須坐在馬上,居高臨下地隨時觀察整個戰局的動態。唐軍騎兵的主將屈突通,坐在戰馬上望向山坡時,正好看見了趙軍中軍向后移陣的一幕時,目光中露出不可置信的眼神。

  屈突通仔細了看了一陣,突然喜悅之色浮在了他臉上。屈突通對左右高喊道:“李重九正在撤退,他要跑了!”

  “沒錯,趙軍要敗了!”

  說到這里,屈突通拔出長劍向前一指道:“唐軍的勇士們,隨我沖鋒!”

  屈突通下達沖鋒的號令后,唐軍的軍鼓隨即擂響。唐軍騎兵們聽了戰鼓聲后,紛紛跳上了馬鞍,然后催動戰馬。

  近萬騎兵當下脫離陣勢,朝山上趙軍陣地發動沖鋒!

  見到這一幕,李重九不由合掌大笑道:“唐軍果真中計了!”
GGCMEAT 發表於 2016-1-28 16:20
第八百五十九章 勝機

  唐軍騎兵發動沖鋒的一刻,著實十分壯觀。

  馬蹄聲噠噠地響動,馬頭跳躍,穿著精致明光鎧,舉起李字大旗的唐軍騎兵,擺列成攻擊陣勢。他們可以稱得上是這個時代第一流的精銳騎兵。

  屈突通舉起長劍,不斷高聲呼喝著唐軍各大將的名字,而唐軍各大將也是高呼回應。屈突通這番激勵士卒的手段,令向山坡上沖擊的唐軍騎兵士氣十分高昂。

  由于快速向前突擊,屈突通下令騎兵排列成四列縱隊,擺出一個不完整的騎兵突擊陣勢。這個突擊陣勢,縮短了正面寬度,而加強了縱隊的長度,目的當然是為了縱隊行進時,突進的速度更快,用來追擊撤退中的趙軍中軍。

  而身在大營的李世民見屈突通突然率領騎兵突擊的一幕,突然疾跑向前幾步,然后回過頭來對著房玄齡,杜如晦怒問道:“屈突通這是怎麼回事?”

  房玄齡道:“微臣方才看見趙軍中軍將旗向后撤退,可能是屈將軍要追擊吧!”

  李世民重重將馬鞭丟在地上道:“朕只是要他切斷趙軍中軍與右翼的聯系即可,他怎敢自作主張,沒有步兵為輔,以騎兵強攻步陣,這是自尋死路!”

  “立即傳令下去,讓屈突通撤回來!”

  杜如晦與房玄齡對視一眼,杜如晦垂下頭道:“陛下,屈突通已是開始全軍沖鋒了,這時候,就算聽到號令。也是撤不回來了。”

  “陛下,眼下是箭已離弦!”

  李世民聞言身子一顫。

  趙軍大營一邊。李重九也看見了屈突通率領騎兵突擊的一幕,對左右笑著道:“屈突通。也算身經百戰的老將了,卻也犯此大錯,李世民已失去得勝的唯一機會了,傳令下去!”

  十幾名塘馬跪在李重九面前道:“請陛下將令!”

  李重九將令旗一揮道:“令李元吉,李瑗,尉遲恭各部,放過屈突通部,讓他們直接沖擊中軍,他們只需要截殺突厥騎兵。讓他們不要過來就是了。至于羅士信的騎兵,包抄屈突通部,朕今天要全殲李世民這支精騎。”

  “諾!”

  十幾名塘馬一並得令,然后騎著快馬奔去。

  然后李重九目光掃過姬川,張玄素等人道:“至于我們繼續撤退,廷衛軍撤過山梁后布陣,迎擊屈突通部!”

  在李重九的軍令下,屈突通的一萬騎兵突擊得十分順利。李元吉,李瑗。王馬漢部,他們只是堅守陣地,待屈突通的騎兵通過時,以強弓勁弩射去。而屈突通的騎兵沒有糾纏。而是迅速脫離了戰斗。

  不久屈突通部騎兵攻陷了原先趙軍中軍大營所在。但是在屈突通策馬越過山棱之后,卻發覺原本以為已是崩潰的趙軍廷衛軍,卻是嚴陣以待。

  在山坡之后。趙軍七千廷衛軍布下十個步兵方陣。

  步兵方陣外豎重盾,重盾是深插入地上的。重盾之后,則是武裝到牙齒的重甲刀兵。陌刀兵,長矛兵,步槊兵,后面則是強弩兵和弓手。每個方陣七百士卒,十個方陣互為犄角,相互依持。

  在最后面則是李重九本人所在的中央方陣,趙軍步卒猶如磐石一般守護著李重九所在的將旗。

  “趙軍沒有撤退!”屈突通恍然醒悟。

  但是唐軍沖鋒的勢頭已是完全停止不了了,排列成縱隊的唐軍騎兵隊,已是來不及重新布陣了,他們再越過山棱的一刻,就已經開始全力馳騁,向山坡下沖擊。

  這山坡雖是不陡,但是騎兵居高臨下視野一片良好,而趙軍的將旗清晰可見,到了這一刻屈突通就是下令撤退,這些驍勇的唐軍騎兵也是不肯。而到了現在屈突通也只有一搏了。

  但是面對拿起長槍的步兵,就算經過嚴格訓練的戰馬,也不敢硬往上面沖撞,對于騎兵資源十分稀缺的唐軍而言,更不可能將騎兵用于沖陣。

  眼前這一幕,猶如澎湃而至的巨浪,突然在河道上遇到了礁石。盡管巨浪來勢兇猛,遇到了堅硬的礁石,只有繞道而過,否則迎頭相撞只有粉身碎骨。

  所以在戰馬沖擊的一刻,唐軍騎兵紛紛勒起馬頭,向步兵方陣的左右兩旁沖擊而去。

  “弓弩手,準備射!”

  “朝敵騎的戰馬射擊!”

  “不要射人,射馬!”

  吩咐完這些,方陣中的趙軍郎將重重將劍往下一斬。

  在長矛如林的重甲步卒的掩護下,趙軍的弓弩手早就準備好了,面對撲入整個視線的唐軍騎兵,無數跳動著馬頭,他們就是閉著眼睛都能射中。

  “射!”

  一聲號令之后,中箭的戰馬在狂跳,或者雙蹄失陷,唐軍士卒從馬背上滾落,或者被戰馬掀飛。馬嘶聲響作一片,滿目之內唐軍騎兵一片人仰馬翻,沉悶的墜地聲,撞擊聲響起一片。

  一排蓄勢已久的齊射之后,趙軍弓弩手沒有一人觀察戰果,而是低下頭裝填弓弩。

  “弓弩手,自由射擊!步兵向前,掩護!”方陣的郎將對左右大吼道。

  “諾!”趙軍士卒轟然答允,兩排長矛長長的豎立在外,擺出槍林盾墻的態勢。

  面對于此唐軍騎兵自是不敢沖陣,但是他們也是從馬鞍旁抽出弓箭,用破甲的重箭進行射箭。

  咻!咻!

  箭矢如飛,趙軍重甲步卒鎧甲上,重盾上頓時被不少箭矢射中,方陣中不時傳來悶哼,中箭的士卒突然身子一軟,從一排人堆里倒下。趙軍的弓弩手,對于身旁倒下的袍澤,也是無暇看一眼,盡管他們不少人都是用身軀來擋住唐軍騎兵的箭矢,來救下自己的性命。

  趙軍以堅定的步兵方陣,頂住了唐軍騎兵的騎射。攻不破步兵方陣,唐軍騎兵猶如誤入險境的群狼,他們只能在趙軍十個堅壁步陣面前,暈頭轉向的兜來兜去,每個方陣間隙的空地上,成了唐軍騎兵的墳墓。

  在趙軍弓弩手射擊下,唐軍騎兵宛如被割草般被射倒,在戰場上彌漫著令人窒息的血腥味,士卒在大吼著,慘叫著,長矛折斷,馬刀斜插在地,戰旗被無數馬蹄一遍一遍的踏過。

  戰馬的屍體更是堆壘在一起,空地上都是人馬的屍體橫握,有些未死的戰馬,扭動著身軀,垂死的士卒,徒勞地在馬蹄踐踏的縫隙中爬行。

  屈突通指揮唐軍英勇奮戰,不過勇氣抵不過傷亡。在重大的傷亡前,唐軍騎兵攻擊失敗,唐軍騎兵驚慌失措地潰退下來。

  屈突通與親衛死命保護著將旗,來到一旁的空地上。屈突通看到了隨他一起攻陣的其他兩名唐軍大將程咬金和張公瑾都已是沒在陣中,恐怕兇多吉少。而眼下想要重整兵馬,唯有靠他一路人馬了。

  屈突通豎起將旗,正要重整人馬,但是在這時候從左翼馬蹄聲大作,一桿羅字大旗出現,原來是趙軍大將羅士信率三千騎兵從背后掩殺而來。

  屈突通和他的部下這一刻面無血色。

  此刻在山坡另一面,長孫無忌對王馬漢所在村落的激戰,也已是進入僵持階段。唐軍五萬人馬圍攻王馬漢的三萬趙軍,整整打了三個時辰,兩方士卒的屍骸都是布滿了村莊內外。

  身為大將的長孫無忌,指揮了一日,聲音嘶啞,口唇干裂,沒有喝過一口水。

  長孫無忌盯著戰局,捏著拳頭道:“再給我一點人馬,再給我一萬人,不,哪怕是一千生力軍,我就可以攻破趙軍的左翼。”

  說到這里,長孫無忌轉身問道:“向陛下要求援兵的人回來了沒有?”

  長孫無忌話音剛剛落下,一匹塘馬抵達,向長孫無忌道:“將軍,陛下說他手上,沒有多余的兵力。眼下唯有靠長孫將軍率將士英勇奮戰了。”

  長孫無忌聞言,不由重重頓足。

  就在片刻之前,在唐軍中軍大營,塘馬不斷出入,遞送著軍情。

  房玄齡撿起李世民擲下的馬鞭,遞給李世民問道:“陛下,是派軍增援長孫將軍呢,還是派人馬救出身陷重圍的屈突通呢?”

  李世民望向正在激戰中的中軍道:“屈突通已入死地,救之何用,眼下先擊破趙軍左翼,再左右合圍進攻趙國中軍,方是上策!”

  杜如晦道:“陛下所言極是,微臣也是如此認為。”

  李世民正在傳令,一旁塘馬前來火急火燎地稟告道:“啟稟陛下,在渭水西側,楊都督率軍與趙軍大股騎兵激戰,但是已是支撐不住,趙軍最少有三萬騎兵正在渡河!”

  李世民轉過頭去問道:“這騎兵是哪里來的?”

  “應該趙軍王君廓的西路軍,楊都督之前追擊王君廓的柴將軍三萬人馬,被王君廓設計甩脫,眼下他率領十余萬騎兵已是逼近三原,不用一個時辰,就可以抵達這里。”

  聽聞這消息李世民左右大將,附近士卒臉色刷地一下都是蒼白了,他們之前用盡計謀擊敗的趙國西路軍,眼下不僅兜了回來,而且還在這大戰之際趕來,來抄李世民的后路。

  “陛下,長安方向也是局勢不穩,從漢中奇襲子午道的趙軍,剛剛攻下藍田,陳兵長安以南。”

  又一則壞消息傳到了唐軍軍營里,現在戰場上一片沉默。
GGCMEAT 發表於 2016-1-28 16:21
第八百六十章 大勝

  烈風疾來,掛得李唐的旗幟折起。

  遠處唐軍的傷兵,躺在地上無力呻吟。四周吵雜的聲音,慢慢進入耳中,鼻尖上都是隨風飄來鮮血的味道。本來繁忙的塘馬,這時候也是停下,人與戰馬一並喘著粗氣。

  眾將此刻心想,眼下就算是擊敗了正面趙軍主力,但是一個時辰后,又如何抵擋渡過渭水的王君廓十幾萬騎兵。中軍之中漸漸彌漫著一股絕望的氣氛,而此刻身在戰場上搏殺的唐軍士卒還是幸運的,因為他們還不知道這最壞的消息。

  “怎麼了?”李世民望向眾將,“還沒有到最后一刻呢,諸位難道就放棄希望了?”

  唐軍眾將都是垂下了頭。

  “陛下,不如趁趙軍還未合圍,我們先退至長安,還有希望……啊,不要!”

  李世民收回染血的長劍道:“誰還敢言撤退!”

  眾將看到倒在血泊中的將領,一並道:“願隨陛下死戰!”

  房玄齡這時候道:“陛下,還有一個時辰,我們還有機會,若是擊敗正面趙軍主力,我們面對王君廓十幾萬騎兵,仍有一戰的實力。”

  李世民點點頭道:“朕知道了,你先去告之長孫無忌,就說朕這里沒有多余的兵力給他,讓他奮戰至最后一刻。”

  眾將聽了都明白,時間不多了,所以增援長孫無忌,就算打垮了趙軍的左翼也無濟于事。倒不如破釜沉舟,先殲滅李重九所在中軍為上。

  “諾!”

  李世民看向左右道:“傳朕的旨意,命令參旗軍。折威軍,招搖軍。苑游軍四軍出擊,攻打趙國中軍!朕親自至第一線督戰!諸位到此刻。朕沒有什麼話好說了,只有決戰到底!”

  李世民遙遙望向前方的山丘,將長劍向前一指道:“諸位隨我將旗前進,若有人退過將旗一步者皆斬!”

  聽李世民這麼說,眾將都是領命。

  “陛下,李世民動了!”

  “是全軍而來!”

  望樓上的將領疾步而來,向李重九稟告道,臉上露出驚慌的神色。李重九聽了腳步一頓,眼前屈突通騎兵雖已是潰敗了。但是自己傷亡也不小,而現在李世民是拿出了全部的家底子壓上來與自己決戰。

  姬川言道:“陛下,李世民已是急紅了眼,這下是不顧一切地壓上了,要與我軍作最后一搏!”

  不少大臣眼見唐軍這氣勢洶洶的樣子,不由心底忐忑,打起退堂鼓來。虞世南想到方才自己主張撤退為李重九所斥,當下不敢再說。而其他眾將,幕僚不少也是露出躊躇之色。但是卻暫無一人敢言。

  “此刻唯有堅持到底。傳令下去,全軍堅守原地,不可退后一步!”李重九喝令道,他的目光掃過眾將。心底打退堂鼓的將領仿佛被他窺破了心思一般,紛紛垂下了頭。

  李重九軍令已下,這時候一匹塘馬疾馳而來。

  一名大將先是著急地探出頭問道:“是援軍到了嗎?”

  塘馬向李重九稟告道:“王馬漢將軍讓卑職稟告陛下。我軍左翼已是傷亡已達三分之一。不過我軍仍在死戰,懇請陛下派遣援軍!”

  李重九想也不想對這名塘馬道:“告訴王馬漢。朕現在沒有一兵一卒可以派,但若是他敢擅退一步。朕就斬了他。”

  “諾!”塘馬得令之后抱拳而去。

  眾將見李重九對心腹大將王馬漢都如此冷酷,不由都冷汗滴落。

  “此戰乃關系天下歸屬之戰,雖是我軍占據優勢,但諸位若以為不付出什麼,可以打贏此戰,奪取天下,也未免太心存僥幸之心。”李重九目光掃過眾臣。

  “陛下,戰爭之勝負往往取決于將帥最后一刻的堅持,此刻我們絕不能退!”張玄素大聲附和道。

  眾臣們聽了都是一並道:“願追隨陛下死戰!”

  正在說話之間,原來突然傳來了鼓聲。眾人登上望臺望去,但見唐軍一百面戰鼓同時擂起,精赤著上身的力士,輪圓了雙臂朝大鼓擊去。而身穿龍袍的李世民,更是親自擂鼓,激勵眾士卒。

  在李世民激勵之下,唐軍的士卒猶如黑色的奔流一般,向山坡之上涌來。李唐的旌旗,望之漫山遍野而來。這一幕看得眾將都是說不出話來,有幾人剛剛堅定的信心又動搖起來。

  就在這時,虞世南奔到李重九面前,顫聲道:“陛下,陛下,后山開來兩路大軍!”

  虞世南激動得說話都是顫抖了。眾人轉身望去,但見來自三原的方向,丘陵之間,兩路穿著紅色戰襖的士卒,正齊頭並進。騎步兩軍的士卒將官道的溢滿了,都是跑步而來。

  “看是趙字的軍旗!”

  “是我們的人馬!”

  士卒們含著熱淚,揮拳高呼。

  “沒錯,是駐扎在同洲單雄信的御衛軍,還有駐扎在涇陽蘇定方的武衛軍,一共是五萬人馬,他們趕到了!”

  李重九轉過頭去大聲道:“通令全軍,我們援軍到了!”

  “中軍所有令騎,快馬傳令至各軍,告訴他們我們援軍到了,務必要讓每一名士卒聽見!”

  “諾!”

  幾十名令騎得令后,立即跨馬而去。

  令騎們狠狠地抽著坐馬,扯著嗓子向奮戰之中的將士們高呼!

  本是為唐軍總攻陣勢震懾的趙軍士卒,聽了不由回過神來,連忙對左右問道:“真的嗎?援軍真的到了嗎?”

  “不知道,或許吧!”左右士卒也不敢確定。

  但是不久后。但聽見山后,漫起了滾滾馬蹄聲。他們轉過頭看見,無數的騎兵。猶如紅潮一般,在山梁上出現。雄健的戰馬,赤紅色的戰襖,趙字的旌旗,沿著山梁漫卷而下。

  那奔踐之中的馬蹄聲,猶如最響亮的戰鼓一般,撞擊著每一名士卒的胸膛。

  看到這一幕,士卒們熱淚盈眶。

  “果真是援軍!”

  “陛下沒有騙我們!”

  “反攻!”

  令騎猶自在向前狂奔著。在左翼的村莊內,唐軍和趙軍廝殺格外慘烈。在距離王馬漢本人將旗所在不到五十步之處,唐軍剛剛攻破了趙軍一處死守的破瓦房。

  在這處瓦房內,兩方六度易手,屍骸堆枕成山,剛剛攻下這里的唐軍士卒還未松一口氣,外面就聽見趙軍塘馬的聲音。

  “趙國援軍到了?”唐軍士卒動搖起來。

  “不,不要相信,這是趙人動搖我軍軍心的計謀!”長孫無忌大步走到唐軍士卒陣營之中。對左右喝道,“給我回去,再往前五十步,攻下趙軍的將旗。我們就勝利了!”

  唐軍士卒在長孫無忌的怒喝下,這才緩過神來,重新舉起染血的長矛。但是一抬頭間,就看見山梁上奔騰如潮的趙軍騎兵!

  “真的是趙國的援軍!”

  “我們敗了!”

  “這怎麼可能!”長孫無忌圓瞪雙眼。

  而幾十步外的王馬漢。舉起長劍,不顧身上數處創傷。長聲大笑道:“好啊,援軍到了,給老子反攻!”

  “殺啊!”村莊之內殺聲頓起。

  “萬歲!”

  “萬歲!”

  村莊之外,趙軍騎兵呼嘯而過,帶著一陣勁風。

  在右翼趙軍駐守的第二道板墻上,西突厥的士卒正與趙軍激烈搏殺。

  西突厥統葉護可汗,一腳踏在一名趙軍騎兵的屍骸上,身子前探,鷹目如電。

  聽見這聲音后,正在激戰中的趙軍士卒,無不士氣高昂。那十幾個令騎也是不要命了一般,哪里戰斗激烈,往哪里沖,在那邊高喊著。統葉護親眼看見一名令騎,身中十余箭,仍猶自在那策馬高喊著。

  這樣勇猛的士卒,就算是整個突厥也沒有幾個。統葉護不由信心大失,他指著前方的趙軍令騎,對左右問道:“還是那幾個趙軍騎兵在喊什麼?”

  一旁熟悉漢語的特勤向統葉護稟告道:“他們說趙國的援軍到了!”

  統葉護聽了勃然大怒道:“這是怎麼回事?李世民不是告訴我,趙軍兵馬都在這里了嗎?”

  “可汗你看!”

  待統葉護看見山頭上趙軍騎兵隊,片刻之間也是失色。

  說話之間,統葉護見到趙軍全線轉入反攻,左側的三千唐軍,被趙軍騎兵擊破,潰兵四處奔逃。

  見之一幕,統葉護對左右道:“這場是漢人之間的戰爭,我幫李世民到這里,已是夠了,下面就讓他們自己去打吧!”

  說著統葉護跨馬而上,對左右道:“快,吹撤軍號!”

  在統葉護一旁,隨軍負責聯絡的唐朝大臣韋挺大驚失色,上前拉住統葉護戰馬的韁繩道:“可汗,可汗不可如此,你這樣我們皇帝就孤立無援了,趙軍不用一個時辰,就會將我們全部殲滅的,求可汗念在我們皇帝給你進獻了那麼多美女,奴隸,以及無數金銀珠寶的份上,再堅持半個時辰吧!”

  統葉護道:“難道本汗沒有美女,奴隸,金銀財寶,出兵來助你,是為了擊敗李重九,但現在勝機已是失去,再打下去也沒有意義!”

  韋挺聽了哀求道:“可汗,求你可憐可憐我們吧!不要走!”

  統葉護使了個眼色,兩名突厥士卒粗暴地將韋挺推到在地。統葉護一揮馬鞭揚長而出,而突厥軍牛角號長鳴,全軍開始撤退。

  “前進!”

  “給我前進!”

  “再加一把勁,趙軍就要敗了!”

  唐軍大將侯君集舉起長劍,對著四周士卒怒喝。

  而左右馬蹄聲隆隆。唐軍士卒正跌跌撞撞地后退,但見突然一波箭雨襲來。無數士卒倒下。侯君集右胸亦是中了一箭,在親衛的攙扶在。勉強站直。

  他的眼前趙軍的人馬,排山倒海一般押來,此刻侯君集只覺得巨浪覆頂,高山崩于眼前。

  “撤啊!”

  “不行了,大家逃命吧!”

  唐軍士卒已是開始逃命,崩潰,不少將領遏制不住,甚至將領自身也是逃亡,這樣的場景。對于一貫戰無不勝的侯君集而言,都是在敵軍那看見,而今日竟也是輪到了自己。

  “將軍,撐不住了,右翼的突厥人逃了,現在趙軍的驍衛軍已是從右翼壓了過來,還有他們的騎兵,也是重整旗鼓!”

  “他娘的,史大奈和他的突厥可汗一起逃跑了。我軍右翼根本抵達不住。”

  侯君集嘴唇顫抖著,看了看左右,終于跪在了地上痛哭道:“陛下,微臣已是盡力了。”

  李世民的中軍前。唐軍的潰軍從兩旁逃過,盡管是被擊敗了,但是他們畏懼地繞過李世民所在的將旗。

  中軍前。唐軍一萬五千步卒猶自不動,士卒嚴陣以待。弓弩手向兩翼趙軍襲來的騎兵,一輪又一輪的放箭。射退他們的進攻。

  “不要殺我!”

  “救命!”

  看著唐軍潰軍奔跑而過,李世民臉色陰沉。

  “陛下,還是走的時候了!”房玄齡,杜如晦二人一並跪在了李世民馬前。

  “待到王君廓騎兵來的時候,我們就真的走不成了!”

  “不!”李世民咬著牙道。

  “陛下,大唐不能沒有你啊!”房玄齡拉著李世民的戰馬哭泣道。

  “柴紹在哪里?楊師道在哪里?楊恭仁在哪里?他們的兵馬在哪里?”李世民怒問道。

  “陛下,塘馬剛剛傳來消息,楊恭仁已是全軍覆沒,至于柴紹,楊師道這時候更是指望不上了!”杜如晦回答言道。

  李世民聞言深吸了口氣道:“傳令下去,左右翼兵馬退卻,在后重整兵馬,而朕率領中軍在此阻擊趙軍!”

  “房玄齡,你率一百人馬返回長安,如果可以,待話給將來當個好皇帝,不僅要愛戴子民,也要……也要和睦兄弟姐妹。”

  “陛下!”房玄齡,杜如晦聞言都是大哭。

  李世民仰天長笑道:“哭什麼,今日才是朕最輝煌的時候!”

  說完李世民目光鎖定前方,將長劍一揮道:“傳朕的將令,全軍擊鼓前進!”

  霎時間,三十名傳騎沿著行軍隊列向后陣飛馳而去:“陛下有令,全軍擊鼓前進!”

  “陛下有令,全軍擊鼓前進!”

  “陛下有令,全軍擊鼓前進!”

  李唐一萬五千士卒,三千鐵甲軍,逆著敗退的大軍筆直前進!

  激戰更加慘烈,趙軍左翼大將王馬漢在得到薛萬徹武衛軍的增援后,已是擊敗了長孫無忌的五萬人馬。

  長孫無忌帶著十幾名騎兵,退至李世民面前,埋頭大哭。李世民只是淡淡地吩咐長孫無忌到后方整備人馬,準備退至長安。而趙軍右翼則是沒有突厥騎兵的牽制之后,與李重九中軍聯手擊敗了侯君集所在的中央方陣。侯君集試圖重整人馬,但是被敗退的潰兵淹沒。

  完成這些后,趙軍三面朝李世民壓來。

  此刻日已是偏西,馬上就要落山,整個三原之上,籠罩著夕陽的血色。

  在千軍萬馬簇擁之中,李重九騎著戰馬,徐徐來到陣前。

  “告訴李世民,若是他能率軍投降,朕可以饒他不死!”現在已是勝券在握,但李重九看著陪在李世民身旁的唐軍將士,動了惻隱之心。

  聽了李重九之言,當下趙軍大將王實,率領百名騎來至唐軍步陣面前高喝道:“趙國皇帝有令,爾等堅強勇敢,令之贊賞,眼下大勢已定,再添殺戮已無意義,請你們放下武器投降!”

  趙軍騎兵說了數遍,但是唐軍士卒無一人答允,半響之后一人答道:“多謝趙國皇帝好意,朕寧死不降!”

  李重九聽后緩緩搖了搖頭,將手向下一按。

  十幾萬趙軍人馬向唐軍發動沖擊!
GGCMEAT 發表於 2016-1-28 16:22
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上)

  長安,大雨滂沱。

  對于久旱的關中百姓而言,這一場的大雨下得實在是恰到好處。因為李世民登基兩年以來,關中地區一直是久旱不雨的。

  看來是要改朝換代了。不少老人都是發出如此感嘆。

  下雨后一個上午,三原之戰戰敗的消息,已是傳到了長安。大唐的皇帝李世民陣亡,消息一出,整個長安都是動蕩不已。最為觸動的就是李唐的宗室和留守的大臣們。

  城內亂作一團,是戰是走爭論不已,但是還沒有等他們爭議出來,趙軍的騎兵已是抵達城下。

  夜晚大雨滂圖中,李唐的大臣官員看著城外,無數點燃火把,穿著蓑衣的趙軍騎兵,他們都意識到已是走不了了。

  一團爭論中,李神通,李孝恭二人臨危受命被推舉出來,與趙國交涉。但是二人卻作了相同的決定,到了此刻,只有請太上皇李淵重新回來住持大局。

  當二人來到大安宮朝見李淵時。

  李淵似已是料知了他們的來意道:“朕早知道會有今日,原本一直擔憂不已,但眼下倒是不怕了。”

  李神通,李孝恭聞言都是垂淚。李神通哭道:“陛下,眼下大廈將傾,只有你來力挽狂瀾了。”

  李淵只是搖了搖頭道:“就算朕在太原起兵時,也不能扭轉大舉,何況現在風燭殘年之時了,眼下大勢已去,還是早早降了,免作殺戮,李重九此人朕看得出來,是個仁厚之人,何況三娘不是他的貴妃嗎,還為他誕下了皇子,所以他不會下辣手鏟除我們李姓之人的。你們放心吧!”

  “至于其余的事,你們去辦吧!朕累了!”說完李淵從袖里拿出一小瓶子來。

  李神通垂淚道:“陛下你……”

  李淵聽了苦笑道:“朕已是一把年紀的人,難道還能作劉禪,漢獻帝般的人嗎?朕這脾氣倔了一輩子,老的時候也不想看人眼色。眼下朕唯一遺憾的,就是不能見見朕的三娘,四郎,還有我那外孫,其余已是無憾了,你們退下吧!”

  李神通,李孝恭相對無言,正在這時候,外面有人稟告道:“陛下!陛下!齊王來了!”

  李淵霍然而起,失聲道:“什麼?”

  “父皇!”

  門外一人中氣充足地喊道,隨即一腳邁進門來,撲到在李淵的膝前。

  “元吉,真的是你!”李淵此刻老淚縱橫。

  李元吉也是痛哭道:“父皇,這幾年來受苦了。三姐,三姐本來說要攜你外孫一並來見的,但是……但是李重九卻不肯,真是非君子所為,難道他害怕父皇會害了他的女兒。三姐托我來提前一步問父皇安好,三姐說他已向李重九求過了,李重九答允了三姐,說會免李氏宗族,滿朝大臣不死,條件只是不許壞長安城一草一木,同時一個月內宗室,大臣,楊杜韋李幾個關隴門閥都必須遷至洛陽,不許留在長安。”

  “眼下趙軍三十幾萬大軍已是到了長安城外,他們只需一個時辰就能破城,可李重九能這麼說,足給了三姐的面子了。”

  李淵虎目轉動,沉吟了一陣問道:“那李重九也肯讓你二兄的幾個兒子活命嗎?”

  李元吉焦急道:“父皇,你還替那無父無兄之人操心什麼。眼下李重九答允三姐這些條件多不容易……”

  李淵聽了勃然拂袖道:“你二兄雖是不仁不義,但是他幾個兒子,也是我李淵的骨肉。你從小到大只慮自己保身,何時考慮過他人?”

  “父皇我!”李元吉滿臉委屈,他沒有想到會是這個結果。

  見李元吉這番焦急的樣子,李淵嘆了口氣道:“你好糊涂,眼下你二兄長子承乾,與其母長孫氏已是避入蜀中,大將李靖已率大軍入蜀護駕。以李重九眼下的勢力雖破蜀不難,但是川蜀山川險峻,又有李靖這樣名將據守,花個一兩年的功夫總是要的。你可以以保他們母子為條件,向李重九提出換得川蜀歸趙,也是兩全其美,這對于你,既全了仁孝之名,又有功于李重九,念及于此,日后李重九也絕不會為難你,你懂不懂!”

  李元吉聽了李淵的話,頓時恍然大悟喜道:“父皇,原來如此。”

  李元吉終于明白李淵這一番苦心,李重九雖擺出連大敵竇建德都能寬容優厚的樣子,但是這是他得天下前,用以收買人心之用。但是得天下后呢,是不是又一個劉邦?

  不過李重九真是劉邦,李元吉立再多的功勞也沒用。

  長安城之外,趙軍帳內。

  一名金發碧眼的女子,正站立當中,一副風情萬種的樣子。而趙國眾將也是看著這女子,透著新鮮之感。

  此女子乃是西突厥統葉護可汗的可墩尤多西婭.艾彼法尼婭,同時她也是東羅馬帝國的皇帝希拉克略的女兒。是當初東羅馬帝國為了與西突厥締結,聯合進攻波斯的計劃,希拉克略和親用的工具。

  三原之戰后,王君廓遲了一步抵達戰場,但勝負已分。李重九于是下令王君廓追擊,從三原戰場上逃竄的西突厥可汗統葉護。王君廓不辱使命,追擊百里后,終于擊潰了西突厥主力,俘其兩萬余騎,不僅將統葉護可汗俘虜,連這位絕代佳人也是一起虜來。

  統葉護可汗被擒,而這位東羅馬公主絲毫沒有驚懼之色,反而是好奇地打量這里,然后行了一個西禮用半生不熟的突厥話道:“我乃是東羅馬帝國的公主,請貴軍給與我應有的待遇。”

  但見這位公主從容的樣子,趙軍幾名將領都是露出不懷好意的微笑。幾個在這一番三原之戰立下大功的將領如王馬漢等,都是打著主意,是否向李重九將這胡姬討來當小妾。

  他們之所以不說,是考慮若是李重九先一步看上了,他們就不好開口了。

  李重九用突厥話道:“東羅馬帝國,朕聽過,你的父皇希拉克略,是一位偉大皇帝!而你的新羅馬,君士坦丁堡也是一座偉大的城市!”

  東羅馬公主聽了李重九的話,不由高興起來道:“你知道君士坦丁堡?太好了,真希望你有機會去君士坦丁堡去看看!當然你不是去攻打我們的。”

  李重九哈哈一笑道:“朕為什麼要攻打你們,我們漢人並非是喜好殺戮的。不過朕有機會一定會去君士坦丁堡看看的,就算朕沒有機會,朕的子孫也是會代替朕去的,當然是帶著我們的和平和善意,而且是從海上,而非陸地。”

  東羅馬公主聽了,如小女孩般雀躍道:“太好了,你果真是這個東方最偉大的君王!”

  “這個東方最偉大的君王?為什麼這麼說?”李重九笑問道。

  東羅馬公主道:“你擊敗了唐和東,西突厥,現在整個東方已沒有人,可以作你的對手,難道不應該稱作東方最偉大的君王!”

  這位東羅馬公主這麼說,帳內徐世績,薛萬徹,王馬漢,尉遲恭,姬川,張玄素,虞世南,王君廓,英賀弗,額托等大將一並朗聲大笑。

  帳內傳來了歡快的笑聲,李重九淡淡地笑了笑,然后道:“東方最偉大的君王!朕不喜歡這個稱呼,因為他會讓人驕傲,不過朕還是謝謝你的恭維。”

  正說話間,單雄信步入帳內神色激動對李重九道:“啟稟陛下,李唐舉國而降!”

  聞言此刻鎮定如李重九,也難以抑制情緒,而滿帳大將喜悅有之,興奮有之,激動流涕有之,一並跪下道:“微臣賀陛下一統天下!”

  “一統天下啊!”李重九輕輕地言道。

  長安城,大安宮。

  宮外五百名趙軍廷衛軍滿滿當當地站著,在殿內偏屋內,李芷婉抱著襁褓中的兒子,忐忑不安,同樣不安的還有李元吉,李孝恭,李神通。

  大殿之內,只點著一盒檀香。

  李重九與李淵二人相對而坐。

  李淵還未開口,李重九拱手一拜道:“朕要先向閣下表示謝意。”

  李淵苦笑道:“謝什麼,謝朕將這長安城,將這家業贈給你了?不必了,這些是你自己打下來。”

  李重九搖了搖頭道:“不是,因為如此,朕是聽說之前閣下有死意,若是閣下真的如此,那麼芷婉她再如何寬容善解人意,心底必會怪朕一輩子。”

  “三娘她啊,呵呵!”李淵臉上露出一抹溫和的笑意道,“有件事老夫一直不明白,懸在心頭快十年了,今日盼你能給我這時日不多的人一個解答。”

  “唐公盡管問。”

  李淵點點頭道:“我是想,若是當年老夫真得將三娘許配給你,你是否還會起兵反老夫?”

  李重九道:“朕爭這天下,並非是為了三娘,是為了自己,但是為了自己之后,也想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朕想盡一份力,為這天下蒼生,黎民百姓作有用的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話是振聾發聵啊!”

  李淵沉默了一會,這才道:“聽說今入長安城時,許敬宗,禇遂良給你獻武德實錄了!”

  李重九點點頭道:“朕看了,平心而論,令郎也是一世之雄,但篡改史書上倒是有幾分失了坦蕩了。”

  李淵聽了冷笑道:“說得輕巧,這是千夫所指啊,身后罵名,誰能不懼。”

  “或許吧!”

  “二郎他最后怎麼樣了?”說到這里,李淵眼眶里流下一滴濁淚來。

  李重九道:“他沒有辱沒帝王之尊,朕已是命人好生收斂了他屍首,將來以帝王之禮厚葬之。”

  李淵點點頭道:“你能如此做,足見仁厚。”

  李重九自嘲一笑道:“但有人說朕是收買人心,但隨別人說去吧,無論怎麼說令郎生前,我們也曾是好友,我至今仍是記得十幾年前在雁門關上,我們面對突厥幾十萬大軍,令郎當時對朕說,人生五十而知天命,他今年二十歲,若能活到五十歲,當以十年平定天下,十年生養百姓,十年天下大治,此乃他生平之志!”

  李淵聽李重九說到這里,當下掩面痛哭不可抑制。李重九亦是落下淚來。

  李淵哭了一會,拭干淚水道:“吾兒此生為儒生所誤,否則焉能至此。”

  李重九亦道:“令郎這一番話,今日朕一直都是拿之鞭策自己,平定天下易,生養百姓易,但天下大治難!”

  李淵點點頭道:“你能這麼說,老夫足欣慰,罷了,言盡于此,相信這是我們最后一次談話了,老夫亡國之君沒有什麼好說的,但盼你好好待百姓,也別忘了好好待三娘!”

  “多謝泰山之言!”

  說完李重九長長一揖后,離宮而去。而一旁李芷婉,李元吉,李孝恭,李神通等人聽到動靜,一並趕了出來。

  李重九笑著對李芷婉點了點頭,李芷婉霎那之間破涕為笑。

  但見夜色之下,佳人分外嬌艷。
GGCMEAT 發表於 2016-1-28 16:23
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下)

  三原之戰后三年。

  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胡漢兩族無不敬服。

  革新十年,天下無事,天下之主李重九遂決定出巡,視察四方。

  李重九帶著皇后,皇妃,以及諸皇子,率百官巡視各處。同樣的出巡,但是而今李重九,卻嚴令地方不準拿出接待楊廣巡游天下那般,前呼后擁的氣勢和派頭。各地官員見李重九嚴令之下,只能聽從。

  御駕一行,在三原吊唁過當初戰役中死難之士卒后,李重九繼續向西,來至隴右河源。

  此刻隴右河源一片平靜,在兩年前,大趙大將薛萬徹率三萬人馬西征,擊敗吐蕃,吐蕃國主立即請降。現在這河源之地,無比寧靜,番漢之人,各守秩序,在漢人開設的榷場互易,兩家再也沒有起兵戈。

  河源之上,有泉百余泓,或泉或潦,流水淙淙。

  長子李鷹興奮的駕著戰馬沿河飛馳,而李重九抱著采薇亦是駕馬乘行而游,至于不遠處楊娥皇,李芷婉,曲嫣然,室得蕓則是與宮女們一並準備著晚餐。

  “父皇,父皇,這里叫什麼名字?”李鷹指著遠遠河川問道。

  李重九與李鷹並騎開口道:“這里是星宿川!”

  采薇聽了立即道:“父皇,我知道,我知道,這里是黃河的源頭,黃河就起源于此!”

  李重九膩地摸了摸女兒的頭道:“采薇,說得對。”

  李重九道:“鷹兒,你知道嗎?當年黃炎二帝。就是率領部族,從這西面河源之上。沿著黃河而下,由原先不過幾萬人的小部落。繁衍至今日千萬子民。”

  李鷹,李采薇都是點點頭,露出悠然神往的神情。

  李重九這時候舉起馬鞭道:“鷹兒,你看萬里黃河,奔流至海,但源頭不過這麼川流,朕的意思你明白了嗎?”

  李鷹沉思了一下道:“父皇的教導兒臣,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李重九問道:“說得好,不過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出自哪里?”

  李鷹回答道:“先生前幾日教過,出自史記,李斯列傳。”

  李重九贊許地點點頭道:“你的漢文有長進!不過朕問你,而今我大趙拓地萬里,百姓千萬,其中既有胡人。也有漢人,讓你選,你會選擇作一個胡人,還是作一個漢人?”

  李鷹一激靈。想起母親一直叮囑的話,老師平日的灌輸,立即回答道:“我當然作一個漢人!”

  李重九聽了啞然失笑道:“那朕問你。漢人與胡人又什麼區別呢?于你又有什麼不同呢?”

  面對李重九的詢問,李鷹有幾分緊張道:“漢人多以農耕為生。胡人多以放馬游獵為生,于我而言……于我而言……”

  說到這里。李鷹言語開始結巴。

  這時候李重九將手拍在了李鷹肩膀上,李鷹垂下頭道:“父皇,我,我……”

  李重九言道:“答不出來,沒關系,你知道嗎?漢人的祖先也是以游牧為生的啊!”

  “是嗎?父皇?”李鷹驚訝地問道。

  李重九笑著道:“你忘了朕和你說過,人的第一個職業都是獵人嗎?無論游牧,游獵都是一樣,居無定所,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遷徙。史記上也有言,黃帝教熊羆貔貅虎,以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你也知道若非游牧,如何能馴養熊羆貔貅虎等大型之獸用以驅敵。所以現在那些胡人,事實上過得也是我們漢人祖先的生活。”

  李采薇擊掌道:“父皇,原來我們漢人的祖先也是胡人啊!”

  李重九笑著搖了搖頭道:“倒不能這麼說,但無論是東方西方,任何農耕文明都是由游獵,游牧文明發展來的。朝堂不少漢人大臣畏胡人如虎,說胡人狡詐反復易變,其實這有什麼可怕,我們祖先就是從游牧之民而來的,游牧不過是我們祖先不願意過的生活。”

  “父皇,那是因為游牧更辛苦嗎?農耕,可以自給自足,家有余糧,不必四處遷徙,只需安土即可。”

  李重九搖了搖頭道:“這並非是貪圖安逸,而且恰恰相反,放棄一直固有的游牧生活,而選擇農耕這樣新的生活,這才是一種更大犧牲和勇氣。你也看到我漢人有今日,是千百年來農耕文明積澱的成果,而漠北胡人,從西周時犬戎,到秦漢時匈奴,再到今日的突厥,就算放馬牧羊這樣過了千年萬年,他們還是在草原上打轉!”

  “所以說我們的祖先選擇是對的,易經上說過,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們祖先從游牧文明進入農耕文明,這就是自強不息的進步。不過你可能會問,為何農耕文明比游牧文明優越,那麼為何會有西周為犬戎所滅,漢初之時,朝廷不得不以和親事匈奴,還有后來五胡亂華之事!”

  聽李重九這麼說,李鷹點點頭,這也是他一直的疑惑。

  李重九道:“事實上不僅是華夏,天下其他各國也有不少農耕民族,被游牧民族征服過,要麼臣服,淪為奴役,要麼徹底滅亡,亡國滅種。但是被滅亡,被打敗,不等于農耕文明不如游牧文明。若是認為游牧文明優越于農耕文明,恰恰是對我們祖先當初選擇的否定。”

  “歷史上農耕文明被其他游牧文明所滅,只能說明農耕文明自身還不夠強大,同時忘記了祖先在游牧時那尚武,開拓進取的精神。朕常常與你說漢統,何為漢統,在商周之時,但凡貴族家生于男孩,父親就要拿起弓和箭,朝東南西北各射一箭,以示男兒志在四方!”

  “尚武,志在四方,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才是漢統!而五胡亂華之時,恰恰是我們丟失了這漢統,所以為胡人入主中原,因為不是他們變強了,恰恰是我們變弱了,弱得連當初自己都打不過了。”

  “而胡人入主中原之后,有人忍于屠刀下偷生,向胡主獻媚,說胡人來侵犯中原,這是幫助我們漢人恢復當初狼性和勇氣。恰如被人打了,反而去感謝打你那個人,是你打我,讓我知道自己做錯了。這都是沒有骨氣的人說的話,落后征服文明,野蠻戰勝制度,這才是文明上的倒退。”

  “至于狼性和勇氣,並非是別人給與你的,也不是靠別人輸血給你的,而是來源你自身的,丟失了從祖輩那繼承來的血性,就是被別人淘汰!”

  “也曾有漢人大臣勸朕滅了胡人,或改胡人為漢化,永絕后患。朕以為沒有必要,若我們現在連蒙昧的游牧文明都不能戰勝,兩三百年后還有更強的民族來征服我們,到時候結果也是一樣。”

  說到這里李重九手指腳下的川流,對李鷹道:“鷹兒你看這天下,恰如這滾滾黃河向東流盡,不會回頭。民族也是這樣,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祖先選擇的道路沒有錯,我們漢人變得更富有,更強大,但在邁進之時同時不要忘了我們祖先從游牧之時傳下的漢統,自強不息的尚武精神,以及志在四方的開拓進取之心。”

  李鷹聽了李重九的話,不由熱血沸騰。

  “自強不息,志在四方,”他將這幾句話反復念了幾遍跪伏下道,“兒臣謹記父皇教誨!”

  “現在你要作一個胡人還是作一個漢人?”李重九笑著問道。

  李鷹毫不猶豫道:“父皇,是胡人漢人都不要緊,重要的是,你如何選擇將來。而執著于胡漢之間,兒臣認為這才是一種狹隘。”

  李重九欣然將李鷹扶起道:“鷹兒,朕很喜歡你鷹這個名字。鷹永遠目光長遠,始終看著遠方。要不忘初心,方能有始有終!”

  全書完
GGCMEAT 發表於 2016-1-28 16:24
後記

  完本第七天,以前放下很多事都可以干了,這幾天玩游戲都玩瘋了。

  最後這,本來和大家說說心底話,但是好容易完本了,所以想先玩一玩,拖一拖,沒想到書友還是記得,趕緊就寫了上來。

  最高興的是lol打到了黃金,然後悲催的是又跌回了白銀。下面的就是騎馬與砍殺,我玩得是原版戰團,一路殺殺殺,爽得飛起,最後走自立路線,打下了天下三分之一的地盤。

  玩游戲誠然是挺不務正業的,但是如果不是當初玩信長的野望那麼著迷,也不會有我上本書明國武士的誕生。不知道算算自己為自己玩游戲在找借口。

  反正管他的,無論怎麼說這本,算是幸福第二部完本小說,接近兩百三十萬字,寫了整整兩年。沒有爛尾,沒有太監,沒有灌水,算得上對得起跟隨我這麼多年的兄弟姐妹們了,在這里向大家報個拳先,感謝大家一起來的支持的。

  記得當初誕生寫下這本小說沖動,卻不是因為游戲,而是小時候看過一部電視劇《唐太宗李世民》,這部電視劇可能80後的書友們都還會記得,不知道當然有多少人和我一樣看得如癡如醉的。

  反正我是第一喜歡里面扮演長孫皇後的,當然對于李世民也是很愛的,隨便說一下主題曲愛不釋手非常贊的,是單曲循環的必選曲目。至于劇情怎麼樣,我已經是不記得了,但是還記得里面李淵的軟弱。沒有主見,李建成無能。不念手足之情,李元吉的陰狠毒辣。貪戀吉兒(本書楊娥皇)美色。

  最後就是主角唐太宗李世民了,寬宏大度,英明神武,當初李淵本有意立李世民為太子,但又改變主意,同時李世民對于李建成,李元吉的緊逼步步退讓,顧念兄弟情義,最後玄武門之變實在逼到墻角了。最後再憤然行事的。

  但是真正歷史如何,看過本書的都知道了,就和我回答一位書友說的一樣,本書對于李世民,李唐的描寫有三分誇張,但是至少七分是真實。說實在當初寫書時,了解到歷史上真正的李世民如何時候,是很不爽的,有種被欺騙的感覺。

  這種感覺就如同當初看竊明這本小說時候。看得作者對袁崇煥的描寫。

  說到這里,我寫本書的目的,當然不是為了揭露歷史真相的。雖然說了解我的書友都知道,我的作品風格。都是想讓大家在舒爽的過程中,也能當作一本津津有味的歷史書在看,嚴謹度不敢比正規史書。但至少比一般戲說xx和歷史言情電視劇強太多了。

  比如本書大部分人物都是歷史摘取,甚至書里面的郡縣郡守。縣令的具體人名,從大業七年至貞觀二年的歷史事件也是還原到當時的。寫到這里。我可以負責任的說,本書兩百多萬字雖然很長,但是沒有灌水,廣大書友也是可以作證的。

  這里幸福真的下了很多功夫,如果不是花了那麼多時間參考資料,本書每日更新起碼可以多一倍的。

  當然考據只是基礎,最重要是本書給大家感覺,我是希望大家看完這本書後,能有本名那般江山如畫,紅顏醉人的感覺。

  寫到這里要感謝一直以來,本書的讀者們,你們的批評和建議對我都是十分珍貴。正如我之前說的,本書寫到後面已不是作者一個人的創作,幸福在寫作的過程中也是參考很多書友的意見,所以這本書是大家共同心血。

  這里特別感謝副版主鬼義虎書友對本書一直管理,分擔了我很多事情,還有鐵血天驕,不左不右選擇走中間路,還沒現,達流氓兔,kissker,不著調調的萌動幾位書友默默的點贊,打賞支持,以及幕末戀華,心漂浮,藍書悅,獅心之王,傷魂の殘魄幾位老書友的支持和鼓勵。

  篇幅有限不能一一道出,但是書寫到完本,對于書友們的支持,我只能念在心底,兩年時間不短不長,但一路走來大家的支持,是我能夠堅持完本的動力。

  好了,是和大家說再見的時候了,當然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這本書完本後,我會休息一段時間,先是要考駕照,媽的,這個實在太難,然後就是打算和老婆造人了,家里長輩催得厲害,當然也要充充電為下本書做一個積累。新書布的時候,我會在普通章節里公告給大家,所以請大家暫時不要下收藏,在您的寶貴書架上再停留一段時間。

  大家記得新書發布是普通章節,不是vip章節哦,因為vip章節,我發布完這一章後,就要和責編申請封掉了,然後本書會正式打上完本的戳。

  好了,在小說完本的時候,給大家推薦這半年看的幾本小說,相信大家的口味不會差得太遠。

  第一本,王婆賣瓜一下,就是我上一本完本的小說《武田家的明國武士》,一百八十八萬字,寫的是日本戰國的歷史。這本是我當初玩信長野望時,沖動所寫的作品,這本書文風雖沒有成熟,但這本我二十六歲時動筆寫下的小說,滿滿的熱血沸騰,豬腳偏殺伐果斷,當初為了怕大家不了解日本戰國歷史,我前面有耐心的解釋,相信無論大家就算初次閱讀日本戰國的小說,也是可以當作入門書籍來看的。現在本書的書友,很多都是看完武明書友過來支持的,大家的評價都還不錯哦!

  第二本,是齊橙大大的工業霸主,他現在雖在寫材料帝國,但感覺老書更贊,實力之作,這本書的構想,就是豎立一個強國夢,讓中國成為全世界的工業霸主,雖有些美中不足的地方,但當初看著本書小說時,數度熱淚盈眶的,是灰常的感動。愛國的青年必看之作。

  第四本,不是網文,推薦一本硬的科幻小說《三體》,當初看《星際穿越》這電影後,迷上的小說。喜歡星際穿越的書友也一定會喜歡,現在本土科幻的抗鼎之作,電影好像正在籌備中。這本書的作者和工業霸主的作者一樣都是牛人一個,可以認真看,也可以消遣。

  最後一本,布局天下,堪稱《讀史方與紀要》的白話版,喜歡歷史軍事地理的書友可以看一下。我寫本書時候,是將這書作為手邊讀物參考的。

  好了,最後向大家作揖拜別,就希望大家和家人都身體健健康康的,簡簡單單的滿足就是最大的幸福,嗯,下本書的時候再見。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 1

    主題

  • 267

    回文

  • 1

    粉絲

富邦人壽 -未來處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