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架空] 回明逐鹿記 作者:守辰 (連載中)

cx_2131 2013-5-1 23:13:0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273 55401
cx_2131 發表於 2013-5-22 21:46
第二百四十章 公主駕到三

數千闖軍歸順,對於楊剛而言是一件好事,不過其分量並不是很重,在勝捷軍剛剛擊退清兵,三秦一時無憂的情況下,只能說是錦上添花,真正讓楊剛和麾下一干文武動容的,其實只有昭仁公主的到來。

不過,昭仁公主年幼,又是女子,雖然是天家貴胄,在大明社稷淪喪的當下,實實沒有太多震懾力,楊剛和手下文武雖然表示出了尊敬,但這尊敬是源于公主這個身份,源于大明近三百年江山的正朔威嚴。

確認昭仁公主身份,給予一位公主該有的待遇和敬意,至於李昆、李平之輩,不管有一個怎樣牛叉的老爹,一時半會都不會給予重用,厚待拉攏也就是了,千金買馬骨嘛!

除非能看到並且確認李昆等人的忠心與才幹,楊剛肯定不會給數千歸附新軍什麼重任,在楊剛心裡,最為信任的是林甯、張路、顏越等一干兄弟、心腹,其次是剛剛和楊剛結為姻親的武長清和姜瑰,前者無需拉攏,而後者才是楊剛需要大力拉攏的目標。

馬上取天下,可馬上卻不能治天下,驅逐韃虜靠的是勝捷軍,可要政令暢通,天下太平,便要靠武家這種書香世家了,楊剛對此深有體會。

楊剛初得三秦時,曾以為只靠勝捷軍也能牢牢統治秦地,可是過不了多久便明白自己這種想法是多麼的無知,沒有識文斷字的讀書人做官任事,治理地方,鼓勵田桑,興修水利,處置訟獄,這些事情誰來幹?征繳稅賦,徵發糧草,使大軍無後顧之憂,一群只懂得掄刀弄槍的丘八弄得來麼!

所以楊剛才會在知曉三秦士紳豪門策劃的陰謀後,屠刀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只斬殺了幾個出頭鳥,到得後來更是軟硬兼施,哄著騙著讓武長清做了陝西布政使,無他,實在是離不了壟斷了大部分教育資源的士紳大戶,離不了一個國家、一個政權的根基——讀書人啊!

迎娶武長清之女為妻,便是這個道理,而效果也十分明顯,自打親事落定,陝西布政使司以下官署辦事效率明顯高了一截,立刻有一大群秀才、舉人願意出仕,願意為勝捷軍、為楊剛效力,楊剛大力推行的新政才得以順暢無阻,而勝捷軍在三秦的根基也才算穩固下來。

楊剛娶武長清之女為妻,使得勝捷軍和三秦士紳豪門也進入了蜜月期,雙方互取所需,楊剛要的是能為自己所用的人才,士紳豪門要的是長久富貴,至於牽扯萬千利益的新政,雖然心痛的緊,好像割肉一般,可是大戶們不傻,一邊是楊剛透過武長清的嘴說清說透的道理和血淋淋的屠刀,一邊是雖然受到損失,但卻能長久享受的家業、富貴,何去何從還用說麼!?

故此接風宴上,昭仁公主、李昆、李平等人便看到楊剛與麾下親密無間,三秦官員,無論文武都和睦無比,這等情況在文貴武賤的大明著實稀罕的很。

昭仁公主一路風塵,受了不少顛簸,可小小年紀的公主殿下心裡記得的只有當日京師即將陷落時,父皇崇禎的倉皇無措、求告無門,記得的只有勳戚貴胄、滿朝文武的人心炎涼、無恥無節,和眼前三秦文武官員和睦親密、上下一心的情形一對比,油然生出無限羡慕,至於忠心耿耿的父親無端受戮的李昆、李平等人,則是生出無限感慨。
cx_2131 發表於 2013-5-22 21:49
第三百四十一章 公主駕到四

大明覆亡五百年後的天朝有一句因為電影《天下無賊》而廣為人知的名言,二十一世紀什麼最貴?人才!

李自成的短命王朝大順,其官制大體依照明朝,略有修改,最重軍事,設前後左右中各營,權將軍、制將軍、威武將軍、果毅將軍等共九級,文武百官尊貴者莫過於權將軍,李昆、李平之父李岩則是三品制將軍,在闖軍中最為精銳的標營中任中營副將軍,可謂位高權重。

李岩身居高位,兩個兒子也不含糊,皆是六品都尉,離將軍稱號只差一步,袁文弼、袁寶兒兄妹倆跟在李岩帳下,東征西殺,也是六品武官。

李岩受陷害冤死,逃出生天的李昆、李平、袁文弼投靠歸附勝捷軍,初來乍到,幾人最看重的不是能得個什麼官,和從前舊職高下如何,而是更看重自己會不會被輕視,會不會被楊剛戒備、堤防,如果從此投閒置散,李昆幾人肯定不會在三秦久留,不能領軍上陣,便意味著與軍功升遷無緣,不能升遷,幾個年輕人又如何報仇雪恨!?

楊剛非但沒讓李昆、李平、袁文弼失望,三人依舊統帥舊部,更是進了如同李自成麾下標營一般的武毅營,雖然要從小小的哨官幹起,可是李昆、李平、袁文弼絲毫不以為意,反倒心中欣喜非常。

禮下于人,必有所圖,無功受祿,取禍之道,楊剛要是對李昆、李平、袁文弼三人心有芥蒂,大可給個有名無實的虛銜,將幾人圈養起來,而若沒有輕視、提防之心,要想考察三人才幹品性,才會如是安排。

這個道理李昆、李平、袁文弼腦筋一轉便想到了,故此一臉喜色,顏越、宋康年微微頷首,亦心知肚明,這樣的結果皆大歡喜,只除了一個人————袁寶兒。

袁寶兒身為女子,卻武藝高強,領兵征戰也是智謀百出,可偏偏于人心一道不大通,說清楚一點便是沒有政治覺悟,聞聽幾次三番被自己輕易制住的丘八隻給了自家哥哥一個小小的哨官,袁寶兒當即便火了。

大順軍制,都尉、掌旅、部總、哨總,中間差了四級,與大明軍制中領五百人馬的哨官不同,闖軍中哨總是最小的武官,和明軍把總品職等同,在袁寶兒看來,實在如雲泥之別。

深知自家兄長和李氏兄弟才幹的袁寶兒認定楊剛是故意為難,故意給了個小官羞辱自己兄長,原因麼,多半便是因為以前曾在自己柳葉雙刀下吃了大虧,這時候有意報復,在結合剛才楊剛拉攏宋康年,將宋康年直接安排到總督府內的舉動,英姿颯爽的女將軍便怒氣衝衝地尋公道來了。

袁寶兒一身甲胄,長髮盤在腦後,既有女孩兒的溫柔,又充斥著軍伍的剛健之氣,早就吸引了無數目光,一起身便被許多人發覺了,楊剛剛剛給李昆三人安排了官職、去處,余光關注著三人反應,因此也第一時間察覺到了袁寶兒的舉動,看見袁寶兒沖自己走過來,楊剛只道是為了袁文弼三人來向自己道謝的,等到袁寶兒走得近了,才恍然覺得不對。

有殺氣!這這這,這母老虎想幹什麼!

看清楚袁寶兒柳眉倒豎的模樣,楊剛不由得心裡一驚,下意識便要摸刀戒備,幾個親兵發覺總督大人對將到近前的看似窈窕嬌俏的女孩有些懼怕,心中詫異之余,齊齊搶前兩步,再往遠一點,袁文弼、李昆、李平則疾步來追。

這一切都發生在短短數息之間,讓所有人松了一口氣的是,徑直行來的女將軍並沒有做出什麼危險舉動,袁寶兒只是狠狠瞪了楊剛一眼,嬌軀一折,卻是走到了宋康年席前。

哎?這母老虎搞什麼鬼?我擦,瞧把我嚇得.........呸呸呸,誰怕了,我只是,只是,好男不與女鬥罷了!

楊剛心中一松,並未看到宋康年悄悄對袁寶兒做的手勢,不過顏越看到了,微微一笑,與不知對袁寶兒說些什麼的宋康年視線一觸,顏越偏過頭去,卻是只當沒看見。

過了約莫一盞茶功夫,宋康年坐正身姿,袁寶兒轉過身來,渾身上下已經沒了剛才的威風煞氣,但嬌豔容顏上多出一絲含義未明的微笑,掃了楊剛一眼,文文靜靜地邁著碎步,這一次是真得奔楊剛來了。

「總督大人,妾身給您問安了,妾身有一事不明,還請總督大人指教!”

「呃,無需多禮,無需多禮,小娘子有什麼事儘管問,本官一定知無不言。」楊剛一怔,打個哈哈道。

「既如此,那妾身就問了,總督大人封妾身的哥哥哨官,執掌一哨兵馬,不知又給妾身什麼職差?”

哎?這母老虎原來是要官啊!呃,這母老虎整日打打殺殺的,不煩麼!?
cx_2131 發表於 2013-5-22 21:51
第二百四十二章 公主駕到五

自古以來的末世王朝,血脈後裔、天潢貴胄要麼便是奇貨可居,要麼就是為人除盡而後快的角色,昭仁公主雖然是個女子,兼且年幼,但是也絕不會有人給予輕視。

雖然打心眼裡不怎麼瞧得起崇禎皇帝,崇禎皇帝的子嗣更不放在眼裡,但自打知道昭仁公主消息後,楊剛和麾下一干文武立刻便得出了共識,不管是真是假,崇禎皇帝唯一逃出生天的**決不能有失,更不能落入他人之手,務必要好生保護起來,務必不讓別有用心之徒染手!

便是在這種情況下,袁寶兒提出要留在昭仁公主左右,而一直沉默寡言,乖寶寶一般的昭仁公主也出人意料地當眾開口,要楊剛同意袁寶兒所請,楊剛頓時成了眾矢之的,無數人等著看楊剛如何作答。

笑容凝固在臉上,楊剛定定盯住袁寶兒,心裡泛起嘀咕,同意麼?這個詞說出口容易,可楊剛怎麼想怎麼不情願,在大明公主身邊放一個不知根底的母老虎,換誰也不會安心,可要是不同意,瞄了一眼昭仁公主,又斜眼掃視一圈在場眾人,楊剛忍不住心中哀歎。

我擦!這母老虎和我天生犯沖!只要見到姓袁的小妞兒,就沒好事!唔,這可怎麼辦?這可怎麼辦?

楊剛心中翻江倒海一般,抉擇遲遲難以做出,可是時間不等人,兩個女子,一位公主加一位女將正等著呢,想了半晌,楊剛好不容易想出了一個主意,卻是官場三字真言之一————拖。

挨上一挨,拖上一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拖到黃花菜涼,拖到油盡燈枯,簡簡單單一個字,卻是最最有效的一把刀,前世楊剛不知多麼痛恨精通拖字訣的老狐狸,沒成想有一天自己也要用上這一招。

隨便找個藉口,只說公主護衛之事不能馬虎,一定要細心謹慎從事便是,一定要從長計議,唔,不管了,便這麼辦!

想到此,楊剛便欲張口,正待說話,突然感覺袖口一緊,楊剛微微詫異,扭頭看去,便是一愣。

就見顏越站在楊剛身側,笑咪咪地也不說話,目光卻不停閃爍,楊剛細細瞧著自己最信重的軍師,知道顏越此舉一定別有深意,可是一時半會卻不知道顏越要表達什麼意思。

顏老頭是要我拒絕麼?不能啊,放一頭母老虎在公主身邊,萬一把公主拐跑了怎麼辦?

可是,呃,顏老頭也不像著急上火,怕我說錯話的樣子啊,這老頭兒一對眼珠子翻啊翻的,焦距可沒對著昭仁公主,唔,顏老頭到底想說什麼?

楊剛呆呆瞧著顏越,顏越眼神遊移不定,直往一邊飄,飄啊飄的,一直飄到人群之中,可楊剛卻沒發現,如此過得一會,顏越暗自歎口氣,嘴角微微一努,這一下楊剛終於有些明白了,順著顏越努嘴的方向,楊剛悄悄東張西望起來,視線所及是一片好奇的目光,迎著眾多目光,楊剛卻是依舊摸不著頭腦。

呃,周圍都是人,大傢伙都在看著我,這其中有什麼問題?想了又想,希望顏越再多些提示,可是卻只見到顏越再次努嘴,楊剛終於忍不住了,當著眾人的面低低問了一句話。

「顏先生,您腮幫子痛麼?”

撲哧————

離得很近,耳力極好的袁寶兒嘴角勾起來,差一點沒笑出聲,原本的不耐煩忘到了九霄雲外,顏越則表情一抽,差一點沒差過氣去,忍了又忍,強忍住來一記窩心腳的衝動,顏越無奈上前一步。

「大人欲得宋康年歸心否!”

低低一句,顏越立刻挺直身子,回歸原位,不管楊剛懂不懂,顏越打定主意再不開口了。

欲得宋康年歸心否!?這這這,為什............呃,等等,母老虎之前和宋康年說什麼了!?

楊剛不由自主地往人群中望去,目光迎面與一縷視線相撞,微微一呆,仿佛考試作弊的學生一般,楊剛急忙回過頭來,同時心下立刻做出決斷。

「公主是天家貴胄,楊剛是大明人臣,君有命,臣豈敢不遵,便依殿下所言,著袁寶兒陪伴、護衛殿下罷!”

袁寶兒滿意地去了,昭仁公主似乎松了一口氣,多了一分精氣神,楊剛則一邊偷偷瞧著遠處飲酒作樂,沒有絲毫異樣的宋康年,一邊往顏越一席湊了湊。

「顏先生,本官适才所言還得當否?”

得當否?得當個屁啊!好好一個機會............

顏越眼皮翻了翻,克制住罵人的衝動,低低開口:「适才宋康年是在借公主一事試探大人心胸啊!大人,您以為您适才作為能讓宋公滿意否?”

試探我的心胸?毛意思?呃,這個,是宋康年讓母老虎那麼說的?讓我想想,讓我好好想想............

楊剛苦思起來,雖然看過厚黑學,讀過屠龍術,可是楊剛離一個合格的政治家還差得遠,拉攏人心的本事還差得遠,想了好長一會,楊剛才隱約有所得。

似乎,好像,大概,如果我立刻同意母老虎的要求,就能討好那姓宋的!?

搖搖頭,顏越起身,徑直向一席走去,自家輔佐的大人考試不及格,顏越只好試試看能不能補考。

「不厚道啊,康年兄,既已答應在我勝捷軍中盡心效力,又何必多此一舉.........總督大人弱冠之年,又是軍伍出身,如何能曉得那許多彎彎繞!”

仿佛多年深交的好友一般,顏越老實不客氣與宋康年坐到一起,直言不諱言到,宋康年一怔,隨即微微一笑。

「顏公說得甚是,不過,事君如事虎,顏公以為然否?”

“这………然!」顏越想起自己也曾試探過楊剛心胸脾性,點了點頭,隨即又問,「康年兄,不知有所得否?”

…………宋康年微笑不語,舉起酒杯。

「且慢飲酒,且慢飲酒,越以誠待兄,還望兄亦以誠待我!”

一隻手被顏越抓住,宋康年苦笑一下,望著似乎特別自來熟的顏越,想了一想,謹慎說道:「總督大人聞弦歌而知雅意,聰敏是有的.........對李昆、李平、袁文弼一視同仁,給予厚待,寬厚也是有的.........不問宋某來歷,只憑顏公一語,便予宋某重任,重士不過如此了............」

宋康年緩緩說著,說一句,顏越便點點頭,等宋康年說完,顏越已經露出笑容,明顯對宋康年所說很是滿意。

「康年兄說的不錯,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總督大人聰敏、寬厚,又能用人信人,古來明君不外如是了,康年兄,你若有心功業,何不.........」

顏越話沒說完,但是宋康年已經明白顏越言外之意,定定瞧著全力為楊剛遊說自己的顏越,宋康年微微歎口氣。

「顏公,當年闖王...李自成那廝又何嘗不聰敏,何嘗不寬厚,可是後來又如何?制將軍與某屢盡忠言,可是卻............嘿嘿,狡兔死走狗烹,凡事還是小心些的好.........顏公但請放心,宋某既然承諾為勝捷軍盡心,絕不藏私,便不會食言。”

宋康年說這番話時很是認真,很是坦白,與聰明人在一起遮遮掩掩也沒有必要,不過............

不同的,不同的,因為身家、職責任事進言和出於真心實意盡心盡力怎會相同!

顏越心裡想著,卻沒有繼續深入話題,有些事情不能太急,心急吃不著熱豆腐,這個道理顏越怎麼會不懂,所以瞧一眼不遠處的楊剛,顏越放棄了繼續拉攏,轉而和宋康年杯觥交錯起來。
cx_2131 發表於 2013-5-22 21:53
第三卷 江南風雨 第243章 問策 (考較一)

只飲宴作樂,再無別樣故事發生,席上眾人便鬆弛開心許多,一場歡宴持續了大半夜,人人盡興,個個開顏。

勝捷軍一干文武確實應該高興,在昭仁公主到來之前,勝捷軍雖然屢屢獲勝,楊剛帶著弟兄們幹下好大一番事業,可是一路行來,所有官職、軍號都是自吹自擂出來,不說他人,單單楊剛的甘陝總督兼勝捷軍總兵官,私下裡秦地有幾分見識的讀書人就沒幾個肯痛痛快快承認的!

可是,有了昭仁公主就一切都不一樣了,自楊剛一下,所有私相授受的官兒們都不必擔心名不正言不順之類的東東,大可借小公主的名義給所有人正名嘛,反正崇禎皇帝已經山陵崩了............

這個關節早就被議論了無數遍,如今證實昭仁公主不是假冒的,隔天楊剛便可以請昭仁公主以天家貴胄的名號,追認楊剛和所有麾下文武官職的正統性和合法性,再不是野路子出身了,如此美好的前景,勝捷軍上下能不開心麼?

故此所有人望著昭仁公主時,眼神都熱切的緊,一邊開懷暢飲,一邊盼著早早到明日,唯有少數幾個人不驚不擾,還能保持平靜心湖。

這其中一個便有楊剛。

倒不是說楊剛城府如何深,心胸多麼廣闊,視功名利祿為浮雲,而是楊剛知道歷史,崇禎一死,大明就算玩完了,之後南明的皇帝如走馬燈一般,哪一個能入得了楊剛的眼?南明皇帝尚且不被放在心上,昭仁公主麼,重視歸重視,可楊剛絕不會如其他人一般仰望。

反倒是另一件事一直掛在楊剛心頭,酒過三旬,菜過五味,瞧瞧現場氣氛熱烈,無人關注自己這一席,楊剛悄悄招手,命人去喚顏越回來。

楊剛已經想了很久了,而且想得很認真,能一邊喝酒一邊腦筋清楚地想事情,楊剛覺得挺佩服自己的,不過當顏越搖搖晃晃走回來時,卻顯得十分地不清醒。

呃,顏先生好像.........喝多了!?

楊剛皺皺眉,放棄追問的念頭,擺擺手,命人把顏越扶下去休息,脖子一扭,視線投在讓顏越酩酊大醉的罪魁禍首身上。

宋康年?宋康年?這矮子到底什麼來頭?為毛顏老頭如此看重?

楊剛想明白了一些事情,比如說讓袁寶兒做昭仁公主的護衛一事,自己根本就不用太過擔心,不說袁文弼在自己手下混飯吃,也不說看似不過一文弱中年人的宋康年鬧不出什麼么蛾子,單說勝捷軍如今有十萬之眾,昭仁公主還能飛了不成!?

可是還有一些事情楊剛想不明白,比如說宋康年到底是誰?再比如說,宋康年到底有什麼本事,值得自己花大力氣討好拉攏?

左看右看,橫看豎看,楊剛怎麼看也看不出宋康年有什麼特異之處,個頭不高,滿面風霜,乾瘦得緊,兩只小眼睛半眯半睜,黯淡無神,總而言之,平凡之極。

當然,有沒有本事與相貌外表無關,醜人未必就無智,三國時的鳳雛龐統就是最好的例子,楊剛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宋康年的形象雖然讓楊剛很失望,可是楊剛並未因此輕視疏忽。

夜漸漸深了,不過十一歲的昭仁公主款款起身,一個宮女代小公主聲言退席,正自高興熱鬧的勝捷軍文武齊齊起立相送,待小公主身影不見了,歸座繼續高樂。

宋康年剛剛受任總督行轅通政參議,和總督府一干官員坐到一起,周圍都是生面孔,彼此都不熟悉,雖然有些官員來宋康年一席敬酒寒暄,可是宋康年對所有人,包括顏越在內,都始終一副不冷不熱的面孔,所以雖然宴會越來越熱鬧,可宋康年一席卻越來越冷清,等顏越一走,便再沒人理會宋康年了。

對此宋康年絲毫不以為意,依舊不慍不火的模樣,淺酌慢飲,自得其樂得緊,帶到昭仁公主退席,宋康年站起目送,卻沒有坐下,而是打算悄悄退席。

緩步後退,繞過人群,再走幾步便能退出宴會,只是............

「宋先生意欲何往?可有興與本官縱談一番麼?本官才疏學淺,有許多事情要討教先生呢!”

楊剛站在必經之路上,笑得一臉燦爛,想到就做,楊剛一點也不矯情,一把拉住剛剛露出苦笑的宋康年,舉步行去。

片刻後兩人已經坐于一席,楊剛端起一杯酒,先敬了一杯,而後也不管宋康年願不願意作答,直接扔出一個大題目來。

「宋先生,您剛自中原來秦,想必對中原情形瞭解匪淺,中原四戰之地,聽說李闖與滿清韃子交戰不休,我勝捷軍偏安三秦,耳目閉塞,詳細情形還請先生分說分說,再有就是,中原日後會歸於誰手,對我勝捷軍是福是禍,也要請宋先生多多教我!”
cx_2131 發表於 2013-5-22 21:55
第三卷 江南風雨 第244章 考較二

大明國祚276年亡于李自成之手,李自成號稱麾下雄師百萬,卻在一片石遭逢慘敗,從此一蹶不振,至死再沒翻過身來,起于白山黑水之地的滿清韃子則替而代之,成了中原大地的主人,時光往後過個十餘年,歷經劫難的華夏大地便將陷入漫長黑暗的時代。

知道歷史走向的楊剛對此有一種緊迫感、危機感,這種感覺是獨有的,獨此一家,別無分號,對於楊剛,對於勝捷軍,生死大敵不是李自成,不是張獻忠,更不可能是腐朽透頂的南明朝廷,而是滿清!

可是,正如獨有的緊迫與危機感一樣,超越了時代的見識同樣別無分號,除卻楊剛,即使這個時代最具智慧的智者也無法想到,僅僅數十年後,煌煌五千年華夏文明就會被一群頂著金錢鼠尾的蠻夷顛覆,成百上千漢家子孫屈辱地跪伏在舉族不過十萬之兵的異族腳下,而再過數百年,奴性會深深地滲透進後代子孫的骨頭,即便進入文明時代,依舊會有無數二、逼、腦、殘、磚家、叫獸追捧辮子戲,熱衷於當奴才的黑暗年代!

不知道後世有一首歌叫做‘再活五百年’的勝捷軍文武也好,不曉得有一個一臉麻子,喚作康熙,大興文字獄,將無數漢家文明葬送的顏越、宋康年也罷,他們有著源于血脈傳承的深深驕傲,沒一個人相信滿清韃子能佔據天下,自然得,也就沒有人認真對待楊剛最後一問。

滿清韃子可能傾覆我漢家江山麼?哈,還用說麼!我朝子民數以千萬計,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投鞭斷流,區區幾個韃子............總督大人真真愛說笑!

靠得近的幾個勝捷軍文武沒了偷聽的興趣,轉頭舉杯痛飲去了,宋康年微微一怔,搖搖頭,暗歎一聲,覺得楊剛見識有限,問得問題實在弱智的緊,不過楊剛一臉嚴肅,宋康年也只好收拾心情,認真作答。

「大人所問,宋某以為渺茫之極,滿清起于關外,地廣人稀,雖然一時逞兇,可是卻後繼乏力,反觀我大明,子民眾多,地大物博,但凡有一明君名將,反掌便可弭除癤蘚之患............我大明心腹之患在於北方邊地,可卻不是小小的滿清,而是瓦刺、韃靼等元朝餘孽!”

宋康年說得肯定,要是顏越在此,一定會給予讚歎、肯定,可是楊剛卻皺起眉頭,心裡泛起了嘀咕。

這位所謂的斑斑大才似乎也不過如此嘛!?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遠眺,自然看得更高更遠,以後人的角度分析已知的歷史,又怎麼可能不遠見卓識?只是,集後世智慧考量前人,卻是大大的差了。

後世有許多人自以為自己聰明絕頂,比古人智慧多多,實際上他們自謂的聰明只不過是因為知道歷史走向而已,楊剛曾經很是看不起這類人,可是不知不覺中卻犯下了相同的錯誤,剛剛對宋康年提起的重視因為一個不符合已知歷史的回答煙消雲散,不知自己臉上閃過失望之色,楊剛鬆弛下來,卻是突然沒了繼續考較的興致。

楊剛默不作聲,也沒有什麼示意,宋康年本可以就此告退,今夜就此告罷,只是剛要開口告辭,宋康年突然心中一動。

這年輕人剛才所問題目好大,一個事涉滿清與闖軍大戰,一個則是天下定屬,如此題目若是出自封疆大吏、割據諸侯不算什麼,可是據我所知,這楊剛一年之前還不過是一個小小伍長.........

宋康年站在當地,臉上神情平靜,可心思卻不停轉動,過了好一會,瞳孔一縮,宋康年突然生出意想不到的興趣來。

當年李自成那廝未成事前,所思所謀不過溫飽貪欲,決計不曾想過社稷蒼生,這年輕人甫一崛起,便施行善政,據穩三秦,眼光便擴至天下,這份心胸氣度,唔,顏越所言或有幾分道理,不如,我也考較考較?

想到便做,這一點宋康年隱隱和楊剛默契一致的很,瞧一眼不知在想些什麼的楊剛,宋康年深施一禮,而後開口。

「宋某受大人器重,委以重任,所謂居其位謀其政,自當盡心為大人謀劃,如今便有一事,宋某以為該當讓大人知道。”

「哦?什麼事?說來聽聽。」楊剛眨眨眼睛,自沉默中清醒過來。

「崇禎十七年五月初三,福王朱由崧監國金陵,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年號弘光,此事大人可知道麼?”

弘光小朝廷是五月份建立的麼?唔,我只知道南明出了一大串末代皇帝,還真不知道具體怎麼回事!楊剛想著,給出回答。

「這個.........不知道。”

「那麼,大人可知道,弘光帝聽信馬士英、史可法等人之言,任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禦史左懋第為正使,陳洪范、馬紹愉為副使,赴北京與滿清議和之事麼?”

呃,好像有印象哎,記得網路曾經有一篇帖子,就此論斷史可法是個笨蛋、蠢材來著!?楊剛努力回憶著,同時搖了搖頭。

「那麼想必大人更加不知道弘光皇帝與韃子議和的條件了罷!”

“这…………還請宋先生講來聽聽!”

楊剛坐直身子,好奇心被挑逗起來,宋康年見此詭異一笑,緩緩開口。

「弘光帝稱韃子皇帝順治為清國可汗,與大明等同,提出四件事,其一,安葬崇禎帝后,其二,以山海關為界,關外土地割予韃子,其三,每年十萬歲幣予清國,另犒金千兩、銀十萬兩、絲緞萬匹、犒銀三萬兩,其四,建國任便,大明與清國從此通好!”
cx_2131 發表於 2013-5-22 21:57
第三卷 江南風雨 第245章 考較三

坐山觀虎鬥,挑唆離間,落井下石,推到了油瓶子不扶,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只消我痛快暢意,何必管他洪水滔天!

物質享受十分富足,但精神世界卻極其貧乏的後世天朝,不乏將上述詞句當做金科玉律、至理名言之輩,南京彭宇案之類東東更是給自私自利者更多理由藉口,好人沒好報,禍害活千年,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啊!

放在前世,楊剛雖然不至於如此,可是看見老頭老太太摔了跌了也一定要思慮再三,才敢小心翼翼地給予援手,至於看見歹徒搶劫行兇,咳咳,那啥,咱只負責共建和諧社會,平安社會可實在有心無力。

穿越到大明,楊剛起初抱著的心思並無不同,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能活著便謝天謝地了,闖賊韃子百姓黎民漢家社稷華夏文明,切,那是我操心的事麼!

可是,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經歷一次次戰陣廝殺,楊剛的心態漸漸發生改變,不知何時開始,楊剛思考前途未來時會顧及到林甯、張路幾個最親近的兄弟,伴隨著戰火磨礪,更多武毅營老弟兄走入楊剛的內心,在楊剛的精神世界裡佔據一席之地,袍澤情,兄弟義,在這個時空裡,楊剛有了越來越多難以割捨的感情,同時也有了越來越多自願背負上的責任。

如果沒有穿越後的種種經歷,如果不知道真實歷史上滿清帶給中原大地的深重災難,會讓華夏文明遭遇怎樣的浩劫,楊剛一定不會理會李闖的死活,楊剛會認為李自成暴虐嗜殺,南明朝廷昏聵腐敗,活該一一被異族滅了,可是當楊剛自己身在局中,深深融入這個時空,背負上萬千軍民的希望時,一切便都不一樣了。

李自成雖然是個混蛋,屠城無數,不折不扣是個殺人魔王,可是,為了甘陝有更多喘息之機也好,為了萬千黎民不受滿清韃子奴役也好,為了華夏文明少受一些浩劫也好,卻是不能坐視其被清軍殲滅,更加不能學南明朝廷的樣,幹什麼聯清剿賊的勾當!

「哼,麾下有數十萬百戰精兵的李自成都不是清軍敵手,糜爛之極的江南更不堪一擊!李闖若是敗亡,北地便盡入韃子之手,不止北地,到那時只怕億兆黎民皆要淪為異族的奴才了!”

「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就算福王登基稱帝,繼承大明宗廟,本官也不會尊奉亂命,唔,秦地與江南隔絕,金陵可管不到我甘陝之地來!”

楊剛說著,語氣激烈,同時已經做下決定,要派出使者聯絡李自成,儘量給予闖軍支援。

瞧著意態昂揚的楊剛,宋康年目光閃動,不過瞬息功夫,楊剛並非故意,也無自覺,就透露太多資訊給宋康年了,宋康年心念轉動之間,難得地勾起一絲微笑。

有些意思,有些意思,這位年輕輕的總督大人似乎有勾結李闖之意啊,唔,不計利害,不避嫌疑,真得是為了黎民社稷麼?若真是如此,那............

「大人慎言!大人身為明臣,這番言語可大逆不道的緊,若是傳揚出去.........李闖,逆賊也,害死君父,與大明有不共戴天之仇,與我勝捷軍是敵非友,更兼李昆、李平兩位將軍與李自成有殺父之仇啊!”

哎!殺父之仇?唔,讓我想想,與李自成聯絡的人選要慎重了!楊剛瞟了不遠處的李昆、李平一眼,沉思片刻,才緩緩開口。

「殺父之仇是私怨,我勝捷軍與滿清韃子的恩怨卻是國恨,坐視李闖敗亡是漢人自相殘殺,致使韃子日益做大則是養虎為患,事關江山社稷,億兆黎民,孰輕孰重,還用分說嗎?”

「李自成日暮西山,滿清卻銳氣正盛,李自成流竄于窮山惡水,韃子卻佔據了中原腹心,哪一個對大明國本更具威脅自不消說!本官以為,決不能聯清剿賊,而是要反其道而行之,聯闖抗清!”

「今日之計較,出我之口,入諸君之耳,自當封鎖消息,不使金陵知道,李昆、李平麼,則要勞煩宋先生好生解說一番,待將韃子逐出關外,再算與李自成的恩怨罷!”
cx_2131 發表於 2013-5-22 22:00
第三卷 江南風雨 第246章 考較四

***宴,潼關城內處處鼾聲,不當值的官佐日上三竿尚且高臥,當值的倒楣蛋哈欠連聲,卻仍需兢兢業業,恪盡職守。

不過,雖然吃了酒的當值官兒們很是辛苦,卻沒人抱怨,因為甘陝總督大人大清早便升堂議事,政事堂裡濟濟一堂,勝捷軍高層全數到場,這麼多高官不辭辛苦,一大清早便勤謹忙碌起來,別人還好意思抱怨麼?

總督府裡,楊剛為一件事煩惱不已,這件事是昨夜宋康年所提遣使往金陵覲見新君一事,福王朱由崧登基稱帝,年號弘光,遠在三秦、注意力全放在滿清韃子身上的勝捷軍到得今日才得到確切消息,以前不知道也就罷了,如今知道了,立刻便引發了巨大反應。

大明二百七十六年,正朔地位深入人心,是以勝捷軍中不論文武,大多數人以為應該立刻與金陵聯絡,遣使覲見新君,在這一點上勝捷軍上下一致,幾無異議,可是,當楊剛將弘光帝當下國策講述出來,著重強調其與自己想法、與勝捷軍利益違逆之處後,林甯、顏越、武長清等文武官員便起了紛爭。

以武長清為代表,陝西布政使司以下一干文官以為,聯清剿賊一策並無不妥,李闖荼毒天下數十年,聲勢浩大時曾有百萬賊軍,是大明心腹之患也,滿清麼,雖然如今占了北京,可是區區蠻夷小族,哪裡能與李闖相比!

弘光帝是大明正朔皇帝,聯清剿賊也策略正確,勝捷軍便應當不打折扣地執行,更重要的是以此向金陵朝廷表達忠心,為勝捷軍,尤其是為一干文官今後的地位、富貴奔走一番!

相比文官們的想法,林甯、張路、姜瑰等人則有自己的想法,忠於大明,盡速遣使覲見,這一條沒什麼可說,可是派誰去則需大大商榷一番,至於聯清剿賊麼,想起不久前風陵渡一戰,深知韃子厲害的武官們紛紛嗤之以鼻。

李闖也好,韃子也罷,都是虎狼之輩,與虎狼聯手,一不小心便要被反咬一口,總督大人所想與文官們的主意都不靠譜,引虎驅狼,坐山觀虎鬥才是上策!

武官們既不認同聯清剿賊,也不認同聯闖抗清,只想固守三秦,這一點與顏越、莫言等軍中幕僚意見是一致的,可顏越、莫言又有自己的小心思。顏越、莫言都自江南來,深知江南官僚貪腐,軍隊糜爛,已有五個月的金陵朝廷多半脫不了党爭之事,此時遣使去往金陵,好處是不用想的,要是被扯入派系鬥爭,那才麻煩,再往深處想,金陵若在伸出手來,伸到三秦.........

甘陝兩地施行新政,日異月新,勝捷軍固守潼關,三秦穩若泰山,這等情況下,顏越、莫言不願意讓新政冒一點點風險,不願意任何黑手帶來一絲絲改變,所以對遣使覲見一事絲毫不熱衷。

若是李闖敗亡,江南能守住麼?若是守不住,唔,總督大人連闖抗清一策雖不可行,可私下裡悄悄給李闖一些物質支援,只要不為人知,不落下把柄,影響總督大人和我勝捷軍的名望聲譽,倒是可以考慮一二。

政事堂上,顏越、莫言站在一角,悄聲商討,林甯、張路則和武長清等一干文官爭執不休,為要不要出兵剿賊,也為由誰往金陵覲見扯皮、爭吵。

各執所見,堂上亂紛紛的,楊剛捂著額頭,真心覺得煩躁,可是再煩也得聽著,得想辦法統一意見,拿出一個最終的辦法來。

遣使覲見不過是小事一樁,反正,哼,要是歷史軌跡不變,南明小朝廷短命的緊,根本無需費心,反倒是該如何處理與李闖的關係更為緊要!

出兵剿賊麼,哼,一干文官不懂軍事,鼠目寸光,純粹胡扯。與李闖聯手,共同抵抗韃子?唉,仔細想想,這個主意也不靠譜,我是一時衝動了,如顏老頭所說,悄悄給李闖一些支援是可以的,可聯手麼,就大可不必了。

楊剛心裡反復衡量,努力思索,身為甘陝總督、勝捷軍總兵官,楊剛的決定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一聲咳嗽之後,正在爭執的文武官員都沉默下來,齊齊等待楊剛開口。

「我勝捷軍屢經大戰,疲憊不堪,今年之內不宜再動刀兵,所以涉及李闖的所有事情都不必再議了!”

楊剛一開口就終結了一個議題,卻是玩了一招雲手,將問題推到了天邊,堂上文武互相看看,倒也有志一同得很,無人發出異議。

「遣使往金陵覲見一事麼,布政使司就不要管了,你們最緊要的是治理地方,積蓄民力,休養生息,使得甘陝太平安康,著落在你們肩上,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勝捷軍未來如何,能不能保家衛國,抵禦外侮,也著落在你們治理地方的本事上!”

「林甯、張路,你等要一心操練兵馬,與兵事無關的就不要瞎操心了,我勝捷軍如今固守秦地,一時無力驅逐韃虜,複我漢家河山,可以後就永遠不出潼關了麼!若是有朝一日我勝捷軍東出潼關,與韃子一決死戰,你等有信心戰而勝之,將韃子趕出關外麼!”
cx_2131 發表於 2013-5-22 22:05
第三卷 江南風雨 第247章 獻策一

宋康年是不可能出使金陵的,可是政事堂上除了約莫猜到宋康年底細的顏越,其他人都不知道,一時間眾多好奇的目光投在宋康年身上,其中不少人生出的心思與楊剛相同。

楊剛目光連閃,對宋康年突然出聲反對之舉沒有生出什麼氣惱,反倒有了一絲期待,楊剛如今很是看重上了年紀的顏越,如果有人能替代,楊剛是不願意讓自己的智囊軍師奔波勞苦的。

只是,一想到宋康年之前的流賊身份,隱約察覺宋康年身份大不簡單的楊剛思索片刻,便推翻了最初的想法,讓一個才反正的流賊代表勝捷軍出使金陵,這不是開玩笑麼!

「為何說軍師參贊顏越不能擔此重任呢?還請宋先生教我。」想不明白,楊剛於是開口問道。

「卑職如此說自有道理,不過在解答之前,卑職斗膽想請教大人一事,此事麼,呵呵,若是冒犯大人虎威,還請大人不要與卑職計較!”

哎!?這宋矮子要問什麼?楊剛好奇心大盛,「但管直說,因言罪人這等事,嘿嘿,本官自問心胸還不致如此狹隘!”

「大人起于商州,興于長安,如今手握十萬虎賁,已是我大明一方封疆大吏,可是,敢問大人于商南成事之前,所任何職?在軍中是什麼職銜啊?”

“这…………”

楊剛一窒,萬萬沒想到宋康年會問這個,想想一年之前自己還是個小小伍長,楊剛自己都覺得崛起太快太駭人,說出口不免會招惹許多羡慕嫉妒恨,有心不說吧,看看宋康年堅定的神情,瞥一眼一邊連使眼色的顏越,覺得這一幕極其熟悉的楊剛歎一口氣,屈服了。

「本官行伍十年,雖有微功,卻不過是個............小小伍長!”

這話說出口,楊剛覺得很是尷尬,又覺得很是氣憤,為大明出生入死十年,束髮之齡從軍征戰,弱冠之年才做了個最低的兵頭,換誰也會心生怨憤,不過楊剛顧不上計較大明對自己這幅軀殼前任主人的薄待,只是緊緊盯住宋康年,等宋康年一個答覆。

宋矮子可千萬不要是隨便問著玩,否則,哼哼哼............

「大人以一小小伍長,崛起于秦地,當真英武不凡,嘿嘿,卑職再問一事,大人以為,大人如今現居高位,秦地之人是否都真心信服呢?有沒有人以為.........大人起于微末,出身不配擔當甘陝總督,不配執掌如今勝捷軍的十萬虎賁!”

「大膽!”

「放肆!”

「宋康年!你想作亂麼!”

政事堂上一片大嘩,人人側目,幾乎不敢相信雙耳,林甯、張路幾人面露憤怒之色,齊齊按住劍柄,卻是殺機畢露,可宋康年仿佛看不見這一切,依舊一副淡漠模樣,似乎剛才不過說了一句閒話一般。

楊剛臉色一寒,第一反應幾乎和林甯等人一樣,以為宋康年有意挑唆,想挑戰自己的威望、地位,只是楊剛畢竟有著來自後世的靈魂,稍一思索,便鎮定下來。

「肅靜!政事堂上不得胡為!适才本官既然說了不會因言罪人,便會說到做到!”

「宋先生,還請繼續說,本官洗耳恭聽!”

楊剛表了態,林甯、張路幾人雖然不甘,還是紛紛收聲,只是依舊怒氣衝衝,盯著宋康年的目光很不友好,宋康年微微一笑,也不理會,緩緩開口。

「卑職聽說,大人自商南起兵以來,遭遇過不少陰謀暗算,為推行新政,先後斬殺了數十家秦地豪門,可是大人鐵血手腕,卻不能使人心歸附,士紳豪門與大人貌合神離,就算是大人親族,嘿嘿............如此種種,不過是因為大人出身卑微罷了,若是大人出身高貴,有功名在身,想必一切都會簡單許多罷!?”

這.........說的不錯,如果我不是丘八出身,如果我有一個閣老的爹.........咳咳,哪有那許多如果,宋矮子什麼意思?他想說明什麼!?

「大人親冒矢石,一路征戰,不知歷經多少艱辛方有今日成就,可秦地士紳豪門不知有多少人不以為然,心中不服,大人試想,秦地如此,換了金陵新貴又當如何?”

呃,只怕是,只怕是............楊剛心中一沉,臉色不太好看。

「大人身為甘陝總督兼勝捷軍總兵官,收拾秦地人心尚需不知多少時日,換做顏公,嘿嘿,金陵城內,不知有幾人認同顏公的軍師參贊,有幾人會給予重視,而顏公又能否順利覲見,為今上弘光帝接見呢?”

說到這裡,政事堂上所有人都明白宋康年的意思了,楊剛如此身份地位,執掌巨大權力,背後尚且不知多少人嗤之以鼻,換做顏越,換了金陵高官、新貴,只怕會遭遇更多白眼,絕不會有人看得起連舉人都不是,只有一個私相授受的勝捷軍軍師參贊身份的顏老頭!

說到底,還是一個正統的問題,一個天下人是否認同的問題,楊剛的官職是自封的,勝捷軍大小官員則是楊剛封的,並沒有經過大明朝廷的正規程式,說出去信服力不足,不管勝捷軍真實實力如何,根結糾纏的江南官僚集團都不會正眼相看。

不管真相如何匪夷所思,不管這種自大多麼荒唐、不可思議,但它確實存在,楊剛清楚明白的很。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後世天朝自以為高高在上的官僚少麼?富人鄙視窮人,都市人鄙視農村人的事例少麼?

深深歎了口氣,楊剛知道宋康年說的是對的,顏越來勝捷軍前不過是個屢試不第的老秀才,勝捷軍中大展所長後,在許多自大狂妄的官僚眼裡依舊是個老秀才,不可能因此給予禮遇,事實上,勝捷軍中大部分官員都不可能得到金陵朝廷的禮遇,除了.........

目光掃過武長清為首的幾個文官,楊剛壓下心中不快問道:「顏先生既然不適宜出使江南,那麼,宋先生,你以為何人適宜?”

「這個麼,卑職心中有一人選,不過,呵呵............」

「但說無妨,還是那句話,本官絕不因言罪人!”

「如此,卑職便直說了,卑職以為,出使江南的最佳人選便是大人您自己!”

啊?什麼?我擦!我沒有聽錯吧!?

楊剛一愣,定定盯著宋康年,過了半晌才確定自己剛剛聽見了什麼,略一思索,楊剛不由得啼笑皆非。

「宋先生,您剛才還說本官出身微末.........顏先生怎麼說還是一個秀才,可本官...............」

楊剛搖搖頭,一點也不想去江南看別人的白眼,而且,楊剛若去了金陵,勝捷軍十萬虎賁、秦地萬千百姓該交托給誰?

政事堂上文武官員想得和楊剛差不多,楊剛身為甘陝總督,勝捷軍總兵官,哪有親自出使的道理,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讓楊剛千里迢迢出使金陵怎麼看怎麼荒唐!

因此不少官員立刻露出不以為然之色,有幾個甚至嗤笑起來,唯有區區幾人依舊冷靜,認真思索著宋康年所言。

宋康年不會無的放矢,既然這麼說,便一定有其道理,唔,只是,這道理到底是什麼呢?

顏越沉思著,努力想要找出其中關竅所在,可不等想出緣由,宋康年便再度開口了。

「大人,卑職所言並非妄語,不過其中原因不可宣之人前,敢請大人摒退眾官,卑職再為大人詳細道明。”

宋康年一本正經的提出要求,認真觀察宋康年表情,漸漸覺得宋康年不是在說笑,心中狐疑的楊剛想了想,決定姑且相信宋康年一次,不過,楊剛並非讓一眾文武都離開了,而是留下了顏越、林甯等最信重的幾人。
cx_2131 發表於 2013-5-22 22:11
第三卷 江南風雨 第248章 獻策二

「顏先生、莫先生是我最敬重的長者,其他人是我能交托生死的兄弟,宋先生有什麼話盡可直說,本官洗耳恭聽!”

楊剛說得認真,態度很誠懇,留在政事堂上的幾位文武心中感激,目光卻都落在宋康年身上,大事當前,自然是正事要緊!

眾多目光齊聚一身,宋康年不見一絲慌亂,微微一笑,緩緩開口。

「請總督大人親自出使江南,只怕許多人都以為宋某荒唐,所言不羈之至,也是,常人看來,總督大人身負重任,我勝捷軍十萬虎賁、秦地萬千百姓前途皆系大人一身,多少大事仰仗大人裁決,怎可自賤身份,去做什麼使節?”

「更者,在座幾位大人只怕回想,總督大人要去了金陵,勝捷軍權柄又交予誰人,此去江南少則三兩月,多則一半年,期間秦地若有什麼變故,只怕悔之晚矣,是也不是?”

「以總督大人如今身份地位,覲見新君,所得不過虛名,卻需千里跋涉,甘冒艱險,成則于我勝捷軍無益,稍有閃失,大好基業,一番心血,只怕便要付諸東流了!”

宋康年沒有直接講述楊剛是最佳使節的原因,反倒自相矛盾地直指缺陷,這一來反倒讓所有人生出好奇,進而深思起來。

世上哪有人自己拆自己台腳的?沒有這個道理啊!宋康年如此說,唔,必有深意!必有深意!

果不其然,宋康年洋洋灑灑一番話自爆其短,待到最後,突然話鋒一轉。

「不過,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禍福相依,世上事有利必有弊,有弊必有利,總督大人若是肯親自出使金陵,覲見新君,只要運作得宜,其中好處麼,嘿嘿,也無窮的很!”

哎?有好處麼?真的有好處麼?唔,我想了這麼久了,怎麼就看不出有什麼好處?

楊剛很是疑惑,盯住宋康年,一心要聽聽好處是什麼,可是宋康年卻沒有如楊剛所願,講那無窮的好處,反而又說出一番讓所有人色變的話來。

「大人,宋某初入勝捷軍,未有寸功,便受大人重用,實在心中有愧,為報大人知遇之恩,宋某苦思冥想一策,送于大人,只要大人敢冒些兇險,出使金陵,依策行事,不敢說名垂千古,青史留名,叫天下人刮目相看是一定的!”

「循規蹈矩出使金陵肯定沒有卑職所說奇效,須得另出奇兵。此番出使,第一要大張旗鼓,讓天下人都知道總督大人千里迢迢覲見新君,使天下人都知道秦地尚有忠於大明的王師,尚有忠於大明社稷的勇將!”

「第二,大人要大肆宣揚我勝捷軍軍威戰績,前有奇兵突出,打敗闖賊,使秦地自流賊手中光復,後有風陵渡血戰,使滿清韃子止步山西,如此種種,求取朝廷褒獎!”

「第三,則是之前大人提到過的,向今上索求援應,秦地地貧人稀,物力維艱,我勝捷軍缺兵少將,糧餉不足,朝廷若是不速速給予援手,甘陝兩地旦夕難保!”

說到這裡,宋康年略略一停,視線掃過眾人,目光閃爍,眾人微微一怔,隨即齊齊一笑,卻是心照不宣,達成了默契。

「以上三條只要做到,便足以得到天下人的敬佩、讚歎,足以讓朝廷給予諸位大人應得褒獎,不過,單此卻還不值得讓總督大人千里迢迢親自出使金陵,唯有做到最後一條,嘿嘿嘿............」

宋康年輕輕一笑,笑得楊剛心裡癢癢,按捺不住,楊剛追問了一句。

「宋先生,不知最後一條是什麼?若是照做,于我,于我勝捷軍又有什麼好處?”

「好處麼,便是讓天下人知道總督大人有勇有謀,赤膽忠心,乃是如孫傳庭孫公一般的能臣良將,若是將來有變,朝廷不足以............忠勇之輩還有可報效國家的去處,我漢家百姓還有可依仗投奔的去處!”

這番話一說出來,所有人齊齊色變,卻又心蕩神移,嚴格說起來,宋康年這幾句話即便算不上大逆不道,也絕對是心有不臣,安一個割據自大的帽子鋼鋼的,不過連同楊剛在內,沒一個人出聲指責。

楊剛是知道歷史走向的,顏越、莫言深知江南吏治敗壞,軍隊糜爛,林甯、張路則純粹是不想受制於人,自家兄弟割據一方,何必受制于千里之外、只剩下半壁江山的小朝廷!

各有心思,所有人默默無語,齊齊盯著顏越,想知道顏越還能說出什麼話來。

「這最後一條麼,便是請總督大人地位穩固,朝廷至少顏面上要給予禮遇後,上書今上,直言如狼似虎的滿清韃子才是我大明心腹大害,日薄西山的李闖則不過是癤蘚之患,金陵朝廷聯清剿賊之策絕不可取!”

「除此之外,大人還要直指江南官場弊病,呼籲息党爭,罷內鬥,整治吏治,清除貪腐,與民休息,整軍修武,以期來日北伐,克復中原!”

楊剛目瞪口呆,實實沒想到宋康年會說出這麼一番話來,這一番話倒是沒有錯,句句都是金玉良言,可是............

讓我否定南明朝廷已經定下的國策?宋矮子太看得起我了罷!弘光帝也好,馬士英、史可法也好,他們能聽我的麼!扇人家老大一耳光,我擦,我還回得來麼!?

直指江南官場弊病,呼籲息党爭,罷內鬥,呼籲整治吏治............這這這,要是能做到的話,合起來也有百萬大軍的南明又如何會亡,而且還亡得那麼快!

楊剛倒抽一口涼氣,下意識地便搖起頭來,只覺得最後一條忒不靠譜,其他人也紛紛露出相差無幾的表情,以為最後一條絕不可行,唯有顏越皺著眉頭,想了又想。

「康年兄所言這最後一條,只怕不會被今上和當道諸公採納罷!」想了半晌,顏越表情凝重,緩緩開口。

「呵呵,顏公說得不錯,宋某這最後一條絕不會被採納,總督大人只要一提,嘿嘿,只怕立刻便成為無數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哎?宋矮子知道啊!?那為什麼,呃,讓我再好好想想,好好想想............

「總督大人若按最後一條行事,弘光帝和當道諸公一定會深惡大人,不過為了秦地局面,大人必不會有什麼兇險,最多不過被訓誡一番,不提糧餉援軍,把大人趕回秦地罷了。”

宋康年笑一笑,也不管楊剛還在苦思,繼續說到,這幾句話一入耳,楊剛心中一動,突然有所領悟,可是不等想明白,宋康年又開口了。

「遙想北宋故事,徽宗與金人結盟,遣童貫伐遼之時,只怕未想過有朝一日會有靖康之恥罷!嘿嘿,若不是總督大人屢屢警惕韃子,以韃子為心腹大患,宋某只怕還奉不上這看似荒唐的一策,唔,要是李闖為滿清所滅,韃子兵鋒南下............總督大人目光長遠,實在勝過卑職甚多啊!”
cx_2131 發表於 2013-5-22 22:19
第三卷 江南風雨 第249章 有所為一

對於一個擁有穩定統治的利益集團來說,制定任何政策都一定經過深思熟慮,都一定會反復推敲,剛剛興起一年多的勝捷軍雖然還遠不成熟,但是也不可能再像從前一樣,幾個人花一兩天便決定一項干係重大的事情了。

幾天來楊剛一直在思索,思索宋康年獻上的最後一策,爭取人心之策!

大張旗鼓地提出滿清韃子才是大明心腹之患,然後冷眼等待李闖敗亡,清兵南下,江南塗炭之時,便是楊剛聲望大漲之日,到那時天下俊傑必將爭相來秦,可是............

說實在話,楊剛對於出使金陵並無多少興趣,宋康年描繪的天大好處讓楊剛心蕩神怡了一番,可也僅僅是心蕩神怡罷了,比起在天下人心中樹立標杆、名垂千古什麼的東東,楊剛更在意自己可能面臨的風險。

楊剛的根基在勝捷軍,勝捷軍的根基在三秦,而三秦距離江南實在是太過遙遠了,即便贏得了江南人心,使天下人認同楊剛是名臣能將,挽天傾全賴楊剛一人,對於楊剛和勝捷軍來說,也絕難得到多少實質性的利益,反倒會遭致滿清韃子的忌憚,說不好清軍滅掉李闖之後,不會南下攻打糜爛的江南,而是先全力攻秦!

關中沃野千里,三秦形勝天下,易守難攻,可是反過來說,外部勢力只要卡死幾個要點,勝捷軍也難以與外間聯絡,短期內只能依靠自身,而要想有所作為,絕不能寄希望于千里外的江南!

做出正確的預判,讓天下俊傑人心歸附又能怎樣?來幾個讀書人可增加不了幾分實力啊!唔,要是能直接控制江南,控制更多的人口、地盤還差不多!

反復考慮,多方籌謀,與顏越、林甯等人商議了不知多少回,楊剛最終認定,自己親自出使金陵並不是上佳之策,得民心者得天下,這話不錯,可問題是民心在什麼地方,千里之外的人心就算被楊剛爭取到手,也發揮不了多大作用!

可是............

可是心裡已經有了判斷的楊剛沒有按照邏輯做出選擇。

「我決定了,出使金陵一事就由我親自擔當罷,唔,顏先生也去,好為我解說江南人情風物!”

楊剛這麼說到,面前是詫異之極的一干心腹兄弟,林甯、張路等人原本以為楊剛可籍出使一事獲取一個丘八本不會有的巨大聲望,隨即在楊剛解說下,漸漸意識到聲望並不能變成勝捷軍最需要的實力,可是這一刻楊剛卻又做出了相反的選擇,接連不斷的落差讓幾個直腸直肚的人懵了。

顏越倒沒有呆住,不過也十分驚訝,顏越對於爭取人心、積攢聲望一事很熱衷,十分清楚人心、聲望的巨大力量,不過如果會讓秦地面臨的壓力劇增,立刻直面韃子兵鋒,那麼顏越一定會會選擇更明智的韜光養晦之策。

宋康年所獻計策雖然不錯,卻是長遠之策,不能立刻對我勝捷軍有所裨益,總督大人已經知道其中利弊,為什麼還會做如此決斷?唔,不明白啊不明白!

顏越認真思索起來,企圖找出可能忽漏的地方,一旁全程參與商議的宋康年則皺起眉頭,不知在想些什麼。

到底為什麼呢?為什麼這年輕人會選擇我的計策呢?我這一策.........其實是不安好心啊!

宋康年想著,心情複雜,正如楊剛所想,若是楊剛真得去了金陵,依宋康年之策行事,名望一定會有,可是只要滿清不蠢,聞聽消息後便一定會將楊剛和勝捷軍當做心腹之患,到那時江南便可偏暗一時,而三秦則要陷入戰火之中!

沒有人知道宋康年其實知道所獻計策的兇險利弊,所有人都以為宋康年是真心在為楊剛打算,畢竟,爭取人心這等事情干係實在太大,若是成功,難說會有怎樣的功業,與之相比,一些兇險沒有考慮到又算得了什麼!

宋康年早就想好了脫罪之詞,事實上如果楊剛沒有看出其中利弊,選擇依計行事,宋康年也會佯作才想到其中弊端,給予提醒,可是宋康年偏生沒有想過,楊剛自行做出正確判斷,卻依舊會選擇江南一行!

不為利益所動,看出我這一策的弊端,這年輕人智謀是有的,沒有因此怪責于我,加上前番表現,也算心胸寬廣,可是,這年輕人到底如何想的?,

一向以來平靜無波的目光閃爍起來,宋康年真心有些看不懂楊剛,而此時此刻,楊剛卻在思索極其遙遠的事情。

後世膏藥國逞兇亞洲,幾乎使中華滅亡,若是其時人人各顧私利,不肯以國家為重,便會如何?朝鮮戰爭打了三年,若是沒有成千上萬華夏兒女獻身,天朝還能有後日的安穩發展麼?而眼下,若是我真個選擇偏安西北,為了一己私利坐看滿清韃子蹂躪江南,坐看後世聞名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就算日後我能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萬世之基............我心能安麼!

南明如何腐敗糜爛,與我該當付出的努力又何相干!唔,誰說出使金陵就一定會引來韃子忌憚了,就不能既不引起韃子忌憚,又使得我漢家百姓有機會少受一些兵災戰禍麼!

不引起滿清韃子忌憚是不可能的,自打風陵渡一戰,清軍便意識到秦地有一支大明勁旅存在,為防勝捷軍,鑲紅旗兵馬便駐紮在山西,再沒挪窩,若不是滿清更在意湖北湖南一帶的闖軍,更在意已經登基稱帝的弘光皇帝和金陵朝廷,一定會派遣大軍再度攻秦。

勝捷軍與滿清必有一戰,只是時間早晚而已,這一點楊剛心裡清楚,眼下所求的不過是儘量推遲這一戰的發生而已,以此為前提,楊剛倒是想出了主意。

只要不旗幟鮮明地視滿清韃子為心腹大患,不就結了!唔,態度模糊一點,給金陵朝廷提個醒,讓南明多少有些準備,讓江南官軍不要一觸即潰!

楊剛心裡盤算著,真心不希望看到江南淪喪于異族之手,讓南明多少有些自保之力對於甘陝和江南來說是雙贏,南明朝廷可以繼續存在,江南官紳百姓可以少些苦難,而勝捷軍則能多些發展時間。

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受些辛苦出使江南,遊說金陵朝廷加緊軍備,便是該當的作為!

再一次下定決心,看一眼神情各異,但明顯反對居多的眾人,楊剛雙眼掃視一圈,目露堅定之色,而後開始詳細解說自己的想法。

這一說便是大半天,直到月上柳梢頭,楊剛和心腹兄弟們才算統一了意見,出使一事便按楊剛所思辦,而顏越隨行參贊。

大方略定下了,下面要做的還有很多,比如楊剛幾時動身,隨行帶多少軍卒保護,楊剛走後誰人暫掌勝捷軍軍政大權,等等等等,諸如此類。

這些事情可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安排好的,其中有太多需要考慮之處,而時間卻已經晚了,是以楊剛決定第二日再做商議。

夜色已晚,林甯等人並未直接離去,而是被楊剛留下來用晚飯,文官武將們跟隨楊剛一起走出政事堂,沐浴在夜空下,一輪明月清亮無比,可如水月光下的勝捷軍群英卻神情嚴肅的很。

瞧了一眼心事重重地心腹兄弟們,楊剛伸了一個懶腰,決定已經作下,不管文官武將們是贊同還是反對,楊剛都會堅定地走下去。

楊剛身後,宋康年默默盯著楊剛背影,目光復雜的緊,當得知楊剛做出最終決定的原因後,宋康年便糾結起來,而在剛才,這個身材不高的中年人也終於做出了一個決定。

心系蒼生,仁厚遠超李自成那廝,又有勇有謀,這樣的人物若不值得真心輔佐,還有何人值得!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cx_2131

LV:7 大臣

追蹤
  • 43

    主題

  • 12150

    回文

  • 2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