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三國] 三國第一強兵 作者: 鱸州魚(連載中)

   關閉
e010203 2013-7-12 15:38:10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82 1149690
e010203 發表於 2013-7-12 18:35
 卷四 群英會京畿,誰是大英雄      一六零章 選銳與籌謀


    一六零章 選銳與籌謀

    時隔近月,陽人城附近戰火的痕跡已經消失無蹤,只有偶爾被頑童們撿到的殘箭斷刃,才能證明,那場震動天下的大戰確實發生過。

    如今的河南大地,已經被滾滾的麥浪所覆蓋,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上,充滿著勃勃的生機。

    此時正是黃昏時分,遠近都有嫋嫋炊煙升起,一派和平寧靜的景象。唯一有些不太協調的,只有城東校場時而傳來的呐喊呼喝聲。

    若是從前,聽到軍隊操練或者經過的動靜,百姓們肯定有多遠就跑多遠,但現在,這些聲音只會讓他們安心,遠眺校場的那一雙雙眼睛中,充滿著欣慰與期盼。

    在那裡操練的,是漢軍,是王將軍麾下的兵馬!

    “喝!”

    實際上,這會兒大隊人馬的操練已經結束了,發出呼喝的,是一些自願留下來的人。

    放在從前,到了吃飯的時間,王澤肯定會跑在第一個。但最近這段時間,他對吃飯一點熱情都沒有,只是覺得渾身充滿了力量,心裡也有烈火熊熊燃燒,恨不得一口氣全部爆發出來。

    “王兄弟,歇歇吧。”

    “俺不累……”王澤專心的揮動著手中的巨櫓,做出一個又一個的戰術動作,沖前幾步,一口氣用盡,他才停了下來,轉頭問道:“張大哥,你說,咱們到底什麼時候北上啊?”

    “你又問了,單是今天,你就問了三十二遍了。”張瀟笑答道:“我又不是將軍,哪知道這種軍機大事啊?”

    “誒……”王澤失望的歎了口氣:“那天,將軍明明說要帶著大傢伙回家的,這怎麼一點都不著急呢?”

    “你母親和妹妹不是都找到了嗎?還什麼著急呀?”

    王澤撓撓後腦勺,想了好一會兒,才想出個理由來:“俺,俺這不是替將軍急嗎?”

    像他這樣的北軍和西園軍的士兵,家都在洛陽附近,換成徐榮以外的人領軍,他們也不會甘願攻擊兩翼的營地,因為他們的家人很可能就在裡面。

    北軍士卒多半都已經和家人匯合了,按照兵法的常識,這樣做會讓士兵失去戰鬥意志。因為家人就在身邊,一有事,眾人就會各保妻子,成為一團散沙。

    事實上,很多士卒確實很安於現狀,無心繼續作戰,向洛陽挺進。

    現在的生活不錯,靠近潁川、南陽的這片土地,水網縱橫,土地肥沃,原來的土地擁有者要麼跑了,要麼死了,王將軍又仁義,不與民爭利,不回洛陽,安居於此也是很好的。

    但是,王澤卻很有戰鬥意志,據他所知,同袍中,跟他相似者也大有人在。每每想到那場祝捷儀式,想像著自己也站到高臺上,接受王將軍的嘉獎,接受數萬人的歡呼,他心裡的烈火,幾乎要把他整個人都給熔化掉了。

    那還沒發生的一刻,令他夢魂繚繞,悠然神往。

    他相信,那一刻一定會到來的,因為他不怕受傷,也不怕死,而且還很強壯,是個經歷過幾十場大戰,小規模戰鬥無數的老兵!

    自己這樣的強兵,在戰無不勝的統帥的指揮下,獲得榮譽,不就是遲早的事兒嗎?

    “你啊……”張瀟笑著搖了搖頭,仿佛看見了從前的自己。

    在遇到徐將軍,加入墨門,找到了信仰之前,他跟王澤是差不多的,遇到钜子之後,他的心情也和同袍一樣激動。

    歸屬感,榮耀,希望……

    這就是帶來改變的因素,看起來很虛無縹緲,但這些東西足以讓一個人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將懦弱者變成勇者,讓勇者變得無所畏懼。

    王羽的目的瞞不過張瀟,因為當年徐榮在軍中發展信徒的時候,也用了類似的手法。手法不一樣,目的也不盡相同,但其中的道理是一樣的。

    通過讓士兵和家人匯合,王將軍要將那些戰鬥意志最強,最有榮譽感的士卒都篩選出來。然後呢?

    打造一支強兵?這是肯定的。不過,在此之外,肯定還有別的考量,否則,軍中又沒有什麼老弱,何必還要多此一舉篩選?

    王將軍果然沒有進軍洛陽,乃至繼續攻打關中的打算,只是不知道,他駐軍在這裡,到底打的是什麼主意。

    張瀟不打算將這些猜測說給同伴聽,那樣做,很可能會影響同伴的情緒,讓他從這次篩選中落選。還是讓他憋著這股烈火吧,反正遲早會有機會釋放出來的,不是嗎?

    至於王將軍的打算……他已經接受了钜子令,就是墨門的新钜子了,雖然他不會嚴格遵守墨門的所有規矩,但墨家的精神,還是會體現在他的行動之中。

    自己只要相信著,並追隨著就可以了,就象當初追隨在徐將軍身邊一樣。

    ……

    中軍帳。

    “主公,截止目前,符合要求的兵卒約有三千餘,都是榮譽感很強,敢戰的銳卒……河內郡兵之中,也有千餘人符合條件,其他人對我軍雖然也很有歸屬感,不過,讓他們離開家鄉,遠走他方,依然會產生動搖。”

    聽了於禁彙報的情況,王羽很滿意:“嗯,這個比例還不錯,比我想像的還要多些。”

    徐 榮帶的洛陽軍,構成頗為複雜。

    洛陽原有的駐軍中,以北軍和西園軍為主體。北軍是最傳統的禁軍,人數卻不多,只有五千之眾,中平元年為了鎮壓黃巾起義,漢庭曾召集周邊兵馬四萬餘,統歸於北軍之下,以皇甫嵩和朱雋為主將,攻打潁川和南陽的黃巾軍。

    其後,這些新軍有的和北軍成為一體,有的隨皇甫嵩、朱雋南征北戰,加入了其他軍系,洛陽北軍的具體數量,也變得模糊不清起來。

    中平五年,為了分大將軍何進的兵權,靈帝又在洛陽西園招兵買馬,成立了另一支禁軍,即西園軍。這支兵馬以宦官蹇碩為統帥,共設有八名校尉,袁紹、曹操都在其列。

    西園軍並沒有達到靈帝的期望,除了蹇碩自己之外,其他的眾校尉都是心向士黨,繼而跟何進勾結在了一起。在靈帝駕崩後的十常侍之亂中,西園軍瓦解,餘眾併入了北軍。

    除了洛陽軍之外,還有一部分軍隊來自雍州,這些人是跟著皇甫嵩來的。

    華夏人,大多都是秉承著故土難離的理念。王羽收編降卒很簡單,但他必須得以洛陽為根基,將朝廷和天子掌控在手中,才能讓所有人都有歸屬感。

    若是一旦要遠行,歸期又是遙遙無期,軍心很容易就會動搖。

    王羽喜歡項羽,可他卻不打算被別人來個四面楚歌,這種不安定的因素必須提前消除,所以,他進行了篩選。

    經過這次篩選之後,他還有個意外收穫,那就是他搞懂了為什麼丹陽兵的名氣如此之大,讓這個時代的諸侯們如此追捧。

    丹陽兵彪悍,敢戰,不怕死,這些都是優點,但其他地方的兵卒也多有這種特性,比如河內、並州、河東這些地方,民風也彪悍得很。

    丹陽兵真正獨樹一幟的,將天下其他兵源都壓下一頭的是,他們不戀家。

    對這個時代的丹陽——也就是後世安徽宣城一代,對此地的青壯來說,只要應了招募,從了軍,那麼,他們就會將家鄉完全拋在腦後,四海為家,無論是在洛陽,還是西陲,甚或大漠,他們的士氣都不會因為思念家鄉這種事而動搖。

    當年李陵出塞,在大漠被十幾萬匈奴騎兵圍殺,他率領五千兵且戰且退,最後居然還有四百人退入關內。當時他統帥的,就是丹陽兵。

    也正因如此,陶謙才帶了兩千兵,說送人就送人了。換了其他的地方的兵源,老陶這種做法是非常不負責的,但換成丹陽兵,就是誠意十足的表現。

    王羽不指望降軍都有丹陽兵這種逆天的特性,從中優選出一部分,然後將他們以及他們的家眷一起帶走,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賈詡從旁提醒道:“主公,四千人和他們的家眷……回程的隊伍恐怕會很龐大啊,路線,和途中的消耗,您有考慮過嗎?”

    王羽沉吟道:“這次不能走豫州了,那裡已經徹底亂了套,而且路程也遠,還是選最直接的路線才好。”

    “途中的補給也成問題,”賈詡又道:“我軍打贏了仗,看似風光無限,但實際上,卻已是餉盡糧絕,這錢糧的事,您還是早點設法的好。”

    說著,他撇撇嘴,露出了一絲鄙夷之色:“公路將軍送來的糧食裡,摻的沙子越來越多了,這還是我軍按兵不動呢,您要是揮軍北上,恐怕……”

    “確實是個問題。”王羽歎了口氣。

    袁術這人倒不像小說裡說的那麼糟糕,但他,或者說他背後的袁閥,卻是那種只好共患難,卻不能共富貴的人。

    現在,對方拖後腿的意圖已經很明顯了,也就是自己沒衝動,而且另有打算,否則,就會跟歷史上的孫堅一樣,傻乎乎的一頭沖進洛陽,然後發現下頓飯沒著落了,一下就傻眼了。

    王羽有些鬱悶的抱怨道:“那些人的動作實在太慢了,董卓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劉表又太黏糊,只有袁公路很積極,這真是……”

    賈詡腹誹道:“主公,你確定能從劉表和董卓身上撈到足夠的好處?這兩個人本身就不簡單,他們身邊的謀士就更加……”

    他很清楚王羽的計畫,那是個牽扯極多,相當複雜的計畫,成功了固然是大賺特賺,所有難題都會迎刃而解,可若是稍有偏差,麻煩就大了。

    王羽狡黠一笑,道:“這不是還有文和先生你嗎?區區李儒、蒯越,又豈是你的對手?”

    賈詡的臉刷一下就白了:“不是吧?這麼多事,你全要我應付?我一個人?”

    “誰讓現在沒人可用呢?你總不能指望公明、漢升他們去耍心眼,跟人鬥嘴皮子吧?”王羽攤攤手,一臉愛莫能助的表情:“只好讓文和先生你能者多勞了。”

    見賈詡的臉色開始發綠,王羽急忙補充道:“說來也奇怪,我現在的名聲應該很響亮了,怎麼沒有名士聞名來投靠呢?若是有幾個,也能幫文和先生分分憂啊。”

    賈詡冷笑道:“主公,您是裝糊塗以戲弄詡麼?這原因不是明擺著嗎?”

    “咦?有原因的?”王羽驚異了,虛心問道:“請文和先生為我解惑。”

    “好說,好說……”胖子的眼睛又眯了起來,赫然有一縷精光閃動其中。(未完待續)
e010203 發表於 2013-7-12 18:36
 卷四 群英會京畿,誰是大英雄      一六一章 願者上鉤


    一六一章 願者上鉤

    這個疑惑在王羽心中憋了很久了。

    稱雄,問鼎天下的目標,是他一開始就定下來的,也一直朝著這個目標努力。但隨著他對這個時代的瞭解越來越深,他發現自己的目標好像沒看起來那麼簡單。

    孫堅的例子給他提了醒,截至目前,沒有聞風來投的人才也很奇怪。

    繞路南陽,固然是戰略需要,但王羽未嘗不是存了順便招攬人才的心思,結果人才倒是招了一個,但卻跟他預想中的完全不同。他本來是想多找幾個謀臣的,結果卻很意外的撞見了黃忠。

    眯著眼睛端詳了好一會兒,賈詡才緩緩開口:“主公,你應該知道黨錮之禍吧?”

    “略知。”王羽點點頭。

    簡單來說,黨錮之禍,就是士人和代表皇帝的宦官爭權奪利,最後宦官們贏了。這種爭鬥在後世的歷史上也是屢屢出現,就算對歷史沒研究,也是知道的。

    “這場爭鬥,直接導致了後來的十常侍之禍,西涼軍入京,甚至黃巾之亂也與此不無關聯……可以說,這就是開啟亂世的契機。”

    換成從前,賈詡肯定不會說這種過分的話,但他現在已經將自己的命運跟王羽綁在了一起,他就沒那麼多避諱了。

    在他看來,王羽雖然口口聲聲要盡忠報效,但他的忠誠跟通常意義上的卻完全不同,所以,很多大逆不道的話都可以對他說。

    “說的倒是沒錯,可這跟我有什麼關係?”果然,王羽一點反應都沒有,一副理所當然的表情。

    “關係大了。”

    賈詡嘿然笑道:“主公您真是聰明一時,糊塗一時啊!為了爭權奪利,党人們寧可跟天子,以及天子親信的宦官作對,拋頭顱灑熱血也在所不惜,就算您名聲再大,再能打,還能比天子的威懾力更大嗎?”

    “……”王羽眨眨眼,還是不知道賈詡說這些,跟自己有啥關係。

    “名士是什麼人?不就是世家子麼?沒人追捧,哪來的名聲?在野,他們就是名士;在朝,他們就是公卿;跟宦官鬥,他們就是黨人;互相鬥,他們就是官僚……”

    賈詡臉上的笑容轉冷,道:“他們怎麼會主動來投靠您?主公,您別忘了,你們王家可是有很糟糕的記錄,您別忘了,您詐敗的破敵錢財珍寶是從哪兒來的?別說主動投靠了,就算您上門去請,也未必請的到人呢!”

    “原來……”王羽恍然大悟。

    那些錢是老爹王匡在河內搶劫大戶來的,這件事他根本就沒往心裡去,早就丟在腦後了。他忘了,這個時代可不是不講究株連——至少表面上不講究株連的後世,而是父債子償,講究家族門閥的漢末,這件事跟他是大有關聯的。

    “即便以忠義之名,為的是勤王大事,但王公的行為,依然惹惱了天下大部分的士人,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啊!有個大義的名分,就可以隨便拿世家開刀……嘿嘿,哪個世家會喜歡讓這樣的人得勢?”

    賈詡抬眼看看,見只有於禁在旁,他再無顧忌,緊接著又道:“就算王公做的事不能算到主公您的頭上,但您做的事,也是同出一轍啊。別的且不說,您借刀殺人那件事,真的能瞞天過海嗎?就算沒有證據,可被袁本初及其黨羽一宣揚,天下士人又將作何判斷呢?”

    嗯,有前科,在孟津禍水東引的痕跡也很明顯,再加上袁閥的影響力……果然是有點棘手。

    思考片刻,王羽點了點頭。

    “主公可知?當日不少名士都死在並州鐵騎之下,呂布固然為名士們所惡,但仇視主公您的卻也不少,據詡所知,溫縣司馬家就死了個小公子在孟津,這筆賬麼……”

    賈詡話沒說盡,但王羽當然聽得懂。

    自己無意間搞死了司馬懿的弟弟,和那位高人及其家族,已經有了血海深仇,想善了是不大可能了。

    “此外,主公您的家世……”賈詡謹慎的觀察了一下王羽的表情,沒發現什麼異常,這才繼續說道:“只有王公這一輩才出過仕,而且官職也不過是個郡守,跟袁家固然有天壤之別,就算其他人……比如那個曹孟德,其父曹公可是當過太尉的人!”

    “還有啊,您在河東的時候,還跟白波攪在一起,攻破了河東衛家的塢堡……剩下的,不用詡再繼續說了吧?”

    嗯,出身土豪暴發戶,父子兩代,都是劣跡斑斑,就算暫時得了勢,也不可能為世家所重視。畢竟王家沒多少人脈,也沒有一塊足夠讓人重視的地盤,麾下的軍隊,也只是表面上很強,隨時都有一哄而散的危險……

    難怪自己離潁川這麼近,卻一直沒人來主動投效呢。

    對於名士們來說,要麼就近,要麼選擇那些家世、名聲都好的,袁紹是首選,曹操、袁術之類的是次選,自己麼……恐怕是備選中的備選了,在這一點上,自己跟孫堅還真是同病相憐呢。

    “看來,我這名聲也沒多大用了。”王羽歎了口氣,他的爭雄計畫中,揚名是很重要的一環,否則他也不必在洛陽這裡打生打死了。

    “那也不然。”

    賈詡搖搖頭,意味深長的說道:“只是對名門世家沒用而已,若非為您的名聲所吸引,公明、漢升這樣的良將又豈會傾心相投?寒門之中,也有很多人才在,只是需要您自己用心發掘,而不像是求名士一樣,根據名聲就能做判斷了。”

    賈詡說的是黃忠、徐晃,但未嘗不是暗示他自己,寒門的人才的確很多。

    所謂寒門,其實就是沒落的世家,政治地位跟泰山王家這種暴發戶差不多,這些人不怎麼顯眼,就算來投效,王羽多半也得不到通報。

    無論什麼軍隊,也沒有來個投軍的小兵,就要主帥親自面見的道理。真要那樣,主帥不忙死才怪呢。

    見王羽露出了恍然神色,賈詡也不為己甚,話鋒一轉道:“您那個祝捷儀式辦得很好,現在時間還短,效果也不明顯,等到一年半載之後,消息傳遍天下,不甘寂寞的寒門子弟就會紛紛湧過來了。”

    “榜樣的力量麼?”在賈詡的引導下,王羽的思路越來越清晰。

    歷史上的曹操,也對寒門人才非常重視,這裡面固然有他眼光深遠的緣故,但未嘗不是出於無奈。

    曹家的家世可以甩王家幾條街,但跟袁家一比就不夠看了,袁紹的勢力也比曹操大,後者想要聚攏精英,也只能另闢蹊徑,挖掘那些袁家看不上眼的人才。

    自己無意之間,走上了跟曹操相似的道路。

    提拔于禁于行伍,收徐晃、黃忠於草莽之間,徐晃只是個小吏、黃忠更慘,一把年紀了,還只能做個屯長。

    另外還有賈詡。被自己俘虜之前,賈詡的名聲沒多大,只是因為名士閻忠的賞識,才在武威有點名氣,家世更是不值一提。

    自己的將佐幕僚,都是寒門出身的,而自己在那場盛大的祝捷儀式上,替幾員大將揚了名。此舉本是為了收攏軍心,增加凝聚力,未曾想還起到了另外的效果。

    “所以,主公放棄洛陽的決斷是明智的。”

    賈詡說話向來點到為止,見王羽已經徹底明白了,他又將話題引回了戰略上:“否則,就算主公成功攻取了洛陽,也只會步董卓的後塵,公卿是不會支持您的,那時的形勢可能比董卓還糟糕,畢竟西涼軍還有路可退,而您……”

    “文和先生,你覺得這個計畫有幾分成算?”

    “不好說。”

    賈詡苦著臉道:“計畫本身沒問題,但問題是,怎麼才能讓每個人都按照計畫預測的那樣行事,不是詡妄自菲薄,但人心難測,可能會發生的意外因素太多了……比如董仲穎暈厥,一連半個多月不能理事,導致現在洛陽還沒有動靜,這就是大大的意外。”

    “劉景升也遲遲沒有動靜,跟他平定南郡的果決大相徑庭,只有袁公路如您所預期……可這也不是什麼好事。根據魯陽傳來的消息,孫文台接到主公的戰報後,像是受了什麼刺激,行軍作戰比先前還狂暴,繼西華之後,他連破陳郡、汝陽,兵鋒直指治所安城……”

    “汝南是袁家的老巢,內有袁家的門生故吏回應,外有孫文台強勢威壓,汝南隨時都可能易手。袁家的意向倒容易推測,但主事的卻是公路將軍,最終南陽動向如何,就難以預測了。”

    王羽不打算進軍洛陽,不僅僅是為了給徐榮的承諾,而是那樣會自陷死地,沒有南陽的補給,也沒有各地的稅賦,他光抓著個皇帝有什麼用?

    他不要的東西,對其他人來說就是好東西了,他準備把洛陽賣個好價錢。

    他現在的麻煩很多,最棘手的就是缺錢。河內帶來的老本,都被他一口氣扔出去了,扔出去容易,想回收就難了,戰場上人太多了。

    到了百姓手裡的,是沒法往回要的。降兵倒是不敢私藏,但打贏了仗,總是要犒賞三軍才行,一來二去的,他就沒錢了。

    所以,他現在要想辦法搞錢了,洛陽,和他手中的兵馬,就是最好的籌碼。

    王羽充滿自信的笑道:“反正大軍懸而不發,就像是把利劍一樣,哪邊出了意外,就用這把劍把他們逼到正路上來,最後圓滿達成我們的計畫。”

    “報……主公,南郡、南陽俱有使到!”

    “哈哈。”王羽的笑容更燦爛了,“該來的,總是會來的,金主劉表已經來了,董卓還會遠嗎?文和先生,接下來就看你的了。”

    “嗯。”賈詡沒精打采的應了一聲,然後問道:“條件呢?”

    “這個麼……”王羽摸了摸下巴,意味深長的笑了。(未完待續)
e010203 發表於 2013-7-12 18:36
 卷四 群英會京畿,誰是大英雄      一六二章 揮刀斬八方



    第二天清晨,中軍帳。

    “五,五千萬錢?你怎地不去……”

    蒯越強忍著將最後一個‘搶’字咽了回去,他的性格的確不如兄長蒯良穩重,但也不是輕易會衝動的人,否則也不會得到劉表‘臼犯之謀’的讚譽。

    之所以會失態若此,實在是被某些人的厚顏無恥,以及獅子大開口給嚇到了。

    漢朝用的是五銖錢,這種錢幣不大,購買力也不算太高,在太平年月,一斛米的價格都是在幾十錢上下波動。到了百錢,就算是很貴了,趕上豐收的好年景,三五十錢買一斛米,也不是什麼稀奇事。

    自中平元年以來,天下大亂,錢也變得沒那麼值錢了,五銖錢的購買力連年下降。不過,在荊州這樣的地方,還算是很值錢的,五千萬,確實不是個小數目。

    賈詡一攤手,很委屈的說道:“我家主公可沒有強迫誰的意思,就是募捐,為了勤王大業,聽憑自願的募捐。捐了是情意,不捐是本分,多捐情意重,不捐也不傷感情。”

    不傷感情才怪!

    蒯越暗自咬了咬牙。

    距離陽人之戰已經過了一個月了,王羽一直按兵不動,既沒有北上的意思,也沒有回軍南陽的意思,若不是親自走了這一趟,自己甚至都搞不清泰山軍的主力在哪裡!

    現在,南郡和江夏都是人心惶惶的,生怕王羽突然掉頭南下,把矛頭對準荊州。

    這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劉表整合南郡內部,與袁術無關,但殺劉祥並佔據江夏的計畫,卻是與袁術徹底撕破臉的的一手。

    袁術此人是個睚眥必報的性子,修補關係已經來不及了。何況,江夏郡已經到手,無論是劉表。還是蒯、蔡兩家,都不可能輕易的再交出去,重修舊好自然無從提起。

    日前,南陽方面傳來消息,袁術在泰山軍的補給上動了手腳。目的很明確。無外乎限制泰山軍。逼王羽放棄攻打洛陽,將這個機會讓給袁術,然後調泰山軍南下,攻打南郡和江夏。

    無論是劉表。還是荊州的各大世家,沒人願意面對王羽這個恐怖的敵人。在鹿門山的講學結束之後,劉表終於低下了高貴的頭,派遣自己北上,想辦法籠絡王羽。順便探探風向。

    蒯越很清楚,對南郡來說,最好的結果就是用一些口頭的承諾、支持,忽悠王羽趕快北上,等王羽進了洛陽,就不可能再為袁術所用了。

    誰知道,對方居然派出了個胖子,殺人不見血的胖子,笑眯眯的直接張開了血盆大口。

    蒯越言辭懇切的說道:“文和兄。貴上不會不知道,五千萬錢是多大的一個數目吧?劉使君初掌南郡,不過數月啊!怎麼能籌得出這麼多錢呢?”

    賈詡點點頭:“這倒也是。”

    他其實也不知道王羽憑什麼開出了這樣的數目,不過麼,這種事就是瞞天討價。落地還錢,數目開大點,總比開小了強。

    實際上,這個數目是官渡之戰前。袁紹開出來懸賞曹操的賞金額。王羽看過陳琳寫的檄文,不小心記住了。待賈詡問起的時候,順口就回答了,對五千萬錢到底是多少,他其實沒什麼概念。

    “那麼,能不能請先生向貴上進言,若是……”蒯越心中生出了一線希望。

    “話是沒錯,可異度兄,你要知道,我軍的難處也很多啊。”

    賈詡話鋒一轉,道:“與徐公卿一戰,我軍雖然僥倖勝了,但傷亡也是極大,撫恤士卒,醫治傷兵,犒賞將士,又有哪處不要用錢?如今我軍糧餉不濟,兵困馬乏,連我家主公都因傷勢過重,以至於臥床不起,頗以不能親見名聞荊襄的蒯異度為憾呢。”

    話還沒說完,帳外便傳來一陣氣魄十足的呼喝呐喊聲,大軍開始操練了。光是聽聲音就知道,士卒們氣勢昂揚,鬥志滿滿,哪有半分兵困馬乏,無以為繼的樣子?

    蒯越目視賈詡,眼神中不無譏嘲之意,言下之意顯然是在說:你好意思麼?

    胖子坦然回視,沒有半點羞愧之情:有啥不好意思的?我吃定你了,有本事你敢不給保護費?

    “既然王將軍如此沒有誠意,那蒯某也沒什麼可說的了,就此告辭。”拿賈詡沒辦法,蒯越一怒起身,想以一拍兩散來要脅。

    賈詡絲毫不以為意,一擺手道:“異度兄請便,詡還有貴客要見,就不送異度兄出營了。”

    蒯越佯怒,作勢已經走到了帳門前,可一聽賈詡的話,他邁不開步了。

    緩緩回過頭來,像看著個陌生人似的,他再次打量起了王羽的這位幕僚。他發現,自己低估了這個對手,他原本以為對方只是個商賈似的小人物,是王羽派出來討價還價的,可對自己的心思把握得這麼精准,還能隨機應變的人物,又豈會是個無名之輩?

    他斂身一禮道:“文和先生,越以貌度人,看輕了先生,還請見諒。”

    “好說,好說。”賈詡笑眯眯的擺擺手,大有好好先生司馬徽的風範,但這一次,蒯越不會再輕視對手了。

    “文和先生,恕越冒昧,管窺王將軍之略,可也?”

    “異度兄高見,詡洗耳恭聽。”

    “徐公卿敗後,王將軍招降納叛,聲勢大振,洛陽已是唾手可得。董卓已是驚弓之鳥,只消以一支偏師威脅其後路,就足以嚇得他倉皇西逃。然則,王將軍卻按兵不動,所慮者無非木秀于林,有四面招風的危險,然否?”

    賈詡不置可否的笑笑:“我家主公一身是膽,縱有八面來風,又何懼之有?”

    “王將軍虎膽神威,自然無所畏懼。”沒得到正面回答,但蒯越已經知道自己想要的答案了,“只是五千萬錢不是小數目,南郡屢經亂離,一時間,實難籌集,可否稍減?”

    “此事,當稟明我家主公後,才可做定論。”賈詡語重心長的說道:“異度兄可回稟劉使君,若有誠意,宜速不宜遲,遲恐生變呐。”

    蒯越鄭重點頭:“越知矣。”

    ……

    “異度,你答應了?你怎麼能答應他?那可是五千萬錢啊,南郡官庫裡空空如也,上哪兒找這麼多錢給他?不給,不能給!那王鵬舉是個桀驁不馴的脾氣,某就不信他真的會聽袁公路的。”

    “德珪,德珪!你先別急,且聽我說。”蒯越不是一個人來的,蔡家嫡子蔡瑁也化名隨同而來,事關重大,若不是脫不開身,劉表自己都有心走一趟了。

    “王鵬舉的確有可能攻打南郡,不是為袁公路出力,而是給自己取一塊立足之地!”蒯越的聲音非常之低,語氣卻凝重異常。

    “什麼?”蔡瑁大驚失色,顫聲道:“他要取荊州,憑什麼?”

    “憑什麼?”蒯越冷笑道:“憑他軍略無雙,兵多將勇!”

    蔡瑁話都說不流暢了:“可,可是,此人雖然桀驁不馴,但一向都是秉從大義之名,並無擅自攻伐之舉啊?”

    “德珪,你這還看不出嗎?他頓兵不進,就是打算跟董仲穎談判呢!”蒯越的語氣越來越急促。

    “入營的時候我留意了一下,並不見幽州軍旗號,那賈文和只推說幽州軍另行駐紮,可依我之見,公孫越很可能輕騎去抄西涼軍後路了!你昨天不是說,看到了北邊來的馬車麼?說不定西涼人也派使者來過了。”

    “你想想,這種形勢下,董仲穎會作何選擇?殊死一搏,還是談判?到時候,王鵬舉想要個荊州刺史的官職還不是輕而易舉?”

    “劉使君可是宗室,難道……”蔡瑁頭上臉上全是冷汗,說了一半,就自己住了口。對付劉表更簡單,讓朝廷下道旨意升劉表的官,調他回洛陽也就是了,要不怎麼說挾了天子,就可以令諸侯呢?

    “現在你知道了吧?他按兵不動,不是受了袁公路的要脅,而是極高明的一招以退為進,可以同時威懾多方!跟他討價還價是可以的,若是誰鐵了心的跟他拗著來,他就會調轉矛頭對準誰!”

    蒯越拍拍額頭,不無慶倖的說道:“還好,他離咱們遠了些,只能向咱們要錢,討價還價一番,破財免災也就是了。不就是五千萬嗎?你我兩家出個大頭,再讓郡內的世家湊湊,將來劉使君會承咱們的情的。”

    “對,還是異度賢弟精明,要是換成某,又哪裡聽得懂這些彎彎繞繞?”蔡瑁的心氣也平了。

    如果光是自己一家挨宰,確實難以接受,覺得憋屈,可現在麼……那王鵬舉分明是亮起了刀子,準備八面開宰,比自家倒楣的多的是,橫向比較一下,也就沒那麼難過了。

    “他怎麼就捨得呢?那可是洛陽啊!動作夠快,說不定還能把朝廷和天子給劫下來,何樂而不為呢?他不去荊州,不去洛陽,更不可能去關中,那他還能去哪兒?”

    蒯越冷笑道:“他能去的地方多著呢,別說其他,若是袁公路跟他談不攏,你信不信他會回頭取了南陽,進而攻略豫州?”

    “……”蔡瑁啞然。

    “退一步海闊天空,龐德公他們的評價當真不差,此子,智略高絕,遠非常人所能及啊!”

    蒯越感歎一聲,視線落在了遠處的中軍帳上。如果沒猜錯,那個吃人不吐骨頭的賈文和,應該在對袁胤威逼利誘了,袁公路八成也要為一時的貪心,大大的出一次血了。

    哼,活該!
本帖最後由 e010203 於 2013-8-11 23:26 編輯

e010203 發表於 2013-7-12 18:37
 卷四 群英會京畿,誰是大英雄      一六三章 步步進逼


    一六三章 步步進逼

    南陽太守府。

    “你說什麼?”袁術騰地站起身來,滿臉都是無法置信的神情。

    袁胤苦著臉,語聲干涉的重複道:“王將軍的意思是,他可以把進軍洛陽的機會讓給你,保證你一點風險都不用冒,風風光光的收復洛陽,不過,在那之前,你得花點錢糧……”

    “混蛋!”

    袁術飛起一腳,直接踹翻了從弟,然後叉著腰,破口大駡道:“憑什麼?他也不想想,從他到了南陽開始,是誰在出錢出糧,供養他的大軍?沒有某的支援,他怎麼可能有現在的風光?他這是忘恩負義,對,就是白眼狼!”

    袁胤用手撐起身體,言辭閃爍的說道:“大兄,不然就依了他吧,就是些錢糧……”

    “不行!”

    袁術斷然拒絕,氣急敗壞的喊道:“這不是錢的問題,某待他如心腹手足,他怎能如此回報我?這口氣某不能就這麼咽了!傳我將令,從今天開始,斷了往魯陽的供應,某要讓他回頭來求我,跪著求!”

    “大兄,大兄,你聽我說……”

    一聽這話,袁胤的冷汗刷的下來了,再顧不得許多,抱著袁術大腿就哭上了:“你那樣做的話,會惹怒王鵬舉,他會回兵殺過來的!”

    “回兵就回兵,還怕他怎地……”袁術正在氣頭上,不假思索的嚷嚷了兩句,然後才驚覺道:“咦?你說什麼?他要……”

    袁胤象小雞啄米似的點頭道:“沒錯,要是南陽的糧草三日內到不了魯陽,他就會親提大軍殺回來!”

    袁術木然搖著頭,口中喃喃道:“不可能,他不會這麼對我的,再說,就算他想,公孫越也不會聽他的,他根本沒多少兵。”

    “幽州軍根本不在營中,王鵬舉收降納叛,營中精兵已有兩萬餘眾,若真要南來,咱們是擋不住的!”想起在陽人的見聞,袁胤只覺心裡拔涼拔涼的。

    通常來說,降軍是無法很快恢復建制,派上戰場的,尤其是王羽這種降兵比本隊還多的情況,他能壓制住降兵,沒有逃兵和嘩變,就已經相當了不起了。

    可袁胤親眼看到,校場上旌旗如林,兩萬多大軍士氣如虹,戰意沖天的景象。

    依照那個吃人不吐骨頭的賈詡的說法,摻了沙子的粟米,已經在軍中激起怨言了。只要王羽願意,他隨時都可以把這股怨氣導向袁術,到那時候,後果真是無法想像啊!

    “從豫州召孫文台回來如何?”袁術還是不肯死心。

    “孫堅收攏的兵馬尚不足萬,而且士氣也低,何況,孫堅當日敗給徐榮,王羽又……”

    袁術越來越絕望,看著從弟,他突然怒氣上湧,腿一抬,將對方甩開,順勢就沒頭沒腦的踢了過去:“蠢材!都是你這蠢材,當日要不是聽了你的話,某與鵬舉怎會如此生分,以至於要反目成仇?”

    “大兄,大兄,是小弟錯了……可是,誰曾想,他小小年紀竟然有如此定力,居然按兵不動啊?董卓都已經病倒,不能理事了,他都未曾進兵!可他在酸棗、在南陽,明明就表現得很衝動啊?”

    袁胤覺得自己冤枉到家了,王羽一直表現的都跟個瘋子似的,為了勤王可以不顧一切,誰想到就差最後一步了,他卻突然清醒了。

    “呼,呼,”連踢帶打的鬧了好一會兒,袁術累了,他瞪著袁胤,喘著粗氣道:“當初是你出的主意,現在怎麼辦?你再給我拿個主意出來罷。”

    袁胤哆哆嗦嗦的回答道:“他要錢糧,便予他……”

    瞪著袁胤看了好一會兒,袁術從鼻子裡哼了一聲:“他要多少?”

    “五千……萬錢,還有三十萬斛糧食……”

    袁胤吞吞吐吐的說了兩個數字,見袁術又要作色,他連忙解釋道:“價錢還可以談,大兄若是親自去見他,估計能把價錢壓得很低……不止咱們一家,劉景升也派了人去,他們也要交錢,呃,還有,洛陽那邊好像也派人來了……”

    “……”袁術沉默了。

    再怎麼沒心機,他也能想像得出,這些舉動後面,伴隨著的是何等的威脅。如果他不低頭,王羽就會跟董卓達成協議,回軍南下,和劉表一起夾擊自己,別說孫堅打不過王羽,就算能擋住王羽,他自己也打不過劉表啊。

    他腸子都悔青了。

    本來他沒起什麼壞心思,結果被袁胤說了一通,他的心思就活泛起來,甚至做起了將王羽和孫堅正式收為部屬,攻下洛陽後,面南稱尊的美夢。只可惜,計畫的第一步就失敗了,他根本擺佈不了王羽。

    袁胤此行是賈詡全權接待的,根本沒見到王羽的面,但通過袁胤的轉述,袁術仿佛聽見了王羽熟悉的怒喝聲:敢斷老子的糧?老子要你的命!

    “唉!一班蠢材,壞吾大事啊!”袁術仰面望天,喟然長歎。

    ……

    洛陽,南宮。

    經過十多天的昏迷,董卓終於再次睜開了眼睛,他茫然看著空曠的殿頂,兩眼無神。

    不知過了多久,一陣急促而雜亂的腳步聲在殿外響起,他終於被驚醒了。

    望著那張比記憶中消瘦了些的臉,董卓試著抬起手,呻吟似的問道:“是文優麼,我們……還活著?”

    李儒眼眶裡頓時湧出熱淚來,他搶前扶住了董卓的手,飽含深情道:“岳丈,您安好,吾等亦無恙。”

    感受到了女婿手心的熱度,董卓稍稍恢復了點精神:“王鵬舉呢?他沒來攻打洛陽?某昏迷多久了?”

    “已有十多天了,丞相,這些天,軍師一直衣不解帶的照顧您,珍亦是食難下嚥,寢亦難安啊。”李儒身後閃出一人,正是胡軫,他沒說瞎話,因為他也瘦了不少。

    “胡軫?你沒死?”

    看到胡軫,董卓只覺一陣怒火上湧,突然就有了力氣,猛一掙扎,竟然坐起身來,他指著胡軫的鼻子罵道:“陽人那仗到底是怎麼回事,怎麼會敗得那麼慘?輸了倒也罷了,可你們至少也得派個送信的來呀!現在倒好,讓人奇襲了函谷關,我等俱死於洛陽矣!”

    胡軫被罵得狗血淋頭,訕訕的不敢開口,只是拿眼去看李儒。

    “岳丈息怒,不要再傷了身子,函谷關還好好的呢……”

    “好好的?王羽居然沒……”董卓愣住了,他當日昏倒的原因很多,憂心函谷關被奪,無路可逃是主因之一,他回了回神,問道:“文優,你從頭說,到底怎麼回事?”

    “其實……”李儒將陽人之戰的始末簡要說了一遍,然後解釋道:“幽州軍在此戰中並無大損,戰後沒多久,就大舉北進,胡將軍身邊只有十數騎,難以與之爭鋒,故而避開了,以至於沒能儘快趕回來報信。”

    “幽州軍在穀城出現後,就不知所蹤了,小婿向函谷關派遣了信使,往來倒是無礙,但增援的人馬卻一出城就被盯上了,無奈之下,只好退了回來。”

    “明明有機會卻不攻關?”董卓大惑不解道:“王羽到底想幹什麼?”

    李儒緩緩說道:“小婿猜想,他可能是要談判,所以親身往陽人走了一趟……”

    “談判?和王羽?”董卓目瞪口呆。

    李儒連忙解釋道:“當時岳丈昏迷不醒,幽州軍一直出沒不定,形勢危急,故而……”

    “本相沒說這個。”

    董卓擺擺手,一臉匪夷所思的神情,接連問道:“本相只是不明白,王羽,你說的那個王羽,可是跟本相知道的是一個人?他割了我的耳朵,象瘋了似的追著我窮追猛打,甚至還孤身潛入了洛陽……現在,他要跟本相談判?在這個時候?”

    李儒提醒道:“岳丈,您忘了嗎?當日小婿就跟您說過,王羽此人,跟他父親王匡全然不同,他的忠義都是假的,他和袁紹、曹操那些人一樣,就是個窺視神器的奸雄!他若真想殺您,早在河陰的時候就動手了!”

    董卓茫然道:“那他之前來洛陽又是要做什麼?”

    李儒答道:“他跟呂布打過幾次交道,看破了呂布狂傲不羈的性格,故而想借王子師之力,殺您的同時,將呂布和並州軍納入麾下!”

    “……那現在?”

    “現在,他看破了局勢,知道入主洛陽沒有任何好處,反倒是留著我們牽制諸侯的好處更多,所以,他打算跟您談條件。談得攏,就放我們離開,談不攏……”

    董卓的神情有些呆滯,老半天都沒出聲。

    李儒以為董卓還記著割耳之恨,又或捨不得離開洛陽,他苦口婆心的勸道:“岳丈,今時不同於往日,我軍大勢已去,就算沒有王羽,我軍也無法在洛陽繼續立足了,退一步海闊天空,回到關中,休養幾年,未嘗不能捲土重來啊。”

    “哈哈!”董卓突然笑了起來。

    李儒和胡軫都被嚇了一跳,以為董卓受的刺激太大,失心瘋了,正要傳喚太醫時,卻聽得董卓越笑越大聲,最後笑得眼淚都留出來了。

    兩人大驚,正手足無措時,董卓終於開口了:“哈哈哈哈,當然要走,不走怎麼行?經歷了這麼多事,還能回到老家,這真是不勝之喜啊!”

    說著,他不笑了,而是涕淚橫流的哭了起來,哭的這叫一個傷心,好像是個被搶了心愛玩具的幼童。

    李、胡二人對視一眼,一時間也是感慨萬千,這王羽真是西涼人命中的剋星啊!丞相也不是沒膽氣的人,但被對方三番四次的打得沒脾氣,到現在,算是徹底被打蔫了,聽到能全身而退,就喜極而泣了。

    想到去年入主洛陽時的意氣風發;

    廢立皇帝時的豪情萬丈;

    得到諸侯聯盟的消息,驚而不亂,從容佈置,準備遷都大計時的思慮深遠……

    真是令人不堪回首啊!

    又哭又笑的唏噓了好一會兒,董卓終於恢復了平時的狀態,他吩咐宮人端水過來,洗了把臉,這才問道:“你去過了,那就說說罷,他都開出了什麼條件?”

    李儒答道:“他討要官職……”

    “封給他!”董卓大手一揮,不假思索的說道:“他要什麼?司徒,司空,太尉?就算要我這個丞相的位置,也沒問題,明日我就奏請天子,封他!”

    “他的要求不高,就是要個州牧或者刺史。”

    “就這樣?哪個州?”

    “他還沒選定……”

    “管他哪個,儘管答應他就是了。”董卓擺擺手,迅速略過此節,他不打算跟王羽繼續都心眼了,只要對方不要雍州或者涼州,其他的都隨便了,不就是個刺史嗎?

    “還有別的嗎?”董卓覺得心情輕鬆了不少。

    “他還要錢……”

    “錢?”董卓的肥臉明顯的抖動了一下,“多少?”

    “五千萬……”

    “噝!”董卓倒抽了一口冷氣,苦著臉道:“金墉城可是他放火燒的,本相哪裡還有什麼錢?”

    李儒略一遲疑,道:“這個,也不是沒辦法。”

    董卓連連搖頭:“文優,你不會打那些蠻胡的主意吧?他們手裡倒是有錢,可若是咱們搶了,回西涼之後,那些豪帥還不跟咱們拼命啊?”

    “小婿說的不是他們。”李儒哪會出這麼笨的主意,兩手空空的退回關中,想捲土重來,就只能在羌人身上做文章了,他哪敢將那些豪帥往死裡得罪?那些傢伙可不是一般的貪婪,搶他們的錢,就是要他們的命!

    “那是……”董卓忽然心中一動:“咦,難道你說的是……”

    李儒重重一點頭,沉聲道:“岳丈,咱們不能什麼都不帶就回去,反正也要走了,還怕得罪人麼?”

    董卓沉吟了片刻,最後一咬牙道:“也好,就依你!”

    “另外……”

    “還有啊?”董卓開始哆嗦了,條件多不要緊,封官職那種就比較容易應付,要錢什麼的,實在太棘手了。

    “這些都比較簡單,”李儒幹嘛勸慰道:“他要天祿閣裡面所有的藏書……”

    “呼。”董卓松了口氣,擺擺手道:“給他。”

    董卓捨得,李儒卻有點捨不得,這些書看似沒有價值,實則價值連城!用得好的話,足以興邦建國!不過,那是很長遠的事了,自己這些人,還是且顧眼前吧。

    暗自歎了口氣,李儒繼續說道:“還有,他要人。”

    “人?什麼人?”

    “天子!還有武威賈家莊的一個女子,叫賈晶的,呃,那個女子的家裡人他也要……”

    “女子?天子?”董卓有點混亂,但原則還是很明確的,“女子隨他,讓人送信回西涼,著牛輔把事情辦了。天子……天子不能給,否則咱們就真的白來了,而且還虧了大本呀!”

    李儒其實是睜著眼睛說瞎話,他知道王羽要賈家莊的人,不是為了什麼女子,而是為了賈詡。不過,在陽人的時候,他已經跟賈詡達成交易了,未免節外生枝,他會用王羽搶女人這個藉口糊弄董卓,然後,賈詡投桃報李的幫他糊弄王羽。

    “岳丈,有句話說是漫天要價,就地還錢……”李儒不知道,這句話最近很流行,不少大人物都在反復念誦著。

    “如果除了天子之外,別的條件都得您首肯,那麼此事,就包在小婿身上了,小婿願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王羽,為大軍開啟歸路!”

    “好,好,不愧是我的好女婿!”董卓大喜。(未完待續)
e010203 發表於 2013-7-12 18:37
 卷四 群英會京畿,誰是大英雄      一六四章 傳檄天下


    冀州,魏郡滑縣。

    “主公,白繞部已經攻破了黎陽,正在收集船隻,準備渡河!”

    “好!”曹操大喜,籌謀了這麼久,終於大功告成,可以準備收割戰果了,“文謙沒事吧?”

    曹洪由衷贊道:“主公慧眼如炬,樂校尉統兵之能果然高超,詐敗初時,亂相畢顯,幾可亂真,待到西行十數裡,與黑山賊脫離接觸後,陣列竟然慢慢恢復了,兵馬並無大損,如今正整軍前進,一時三刻,應該就要到了。”

    眼見入主東郡的計畫已經邁出了最堅實的一步,連月以來,覆蓋在曹操心頭的陰霾終於開始消散了,希望就在眼前。

    他入主東郡的計畫說白了並不複雜,無非是禍水東引。他先是主動詐敗,打開了朝歌防線,讓黑山軍攻入魏郡,再與袁紹做配合,在安陽、長樂佈置重兵,引導黑山軍東進,最後大舉過河,湧入東郡。

    現在,黑山軍的先鋒白繞已攻取了黎陽,只要渡過黃河,就可以一瀉而下了。

    “白馬渡軍力如何?”

    曹洪答道:“那王肱連接主公五封告急文書,卻只是推搪,一心坐視,哪裡又肯在渡口多置軍馬?洪遣細作去探過,駐守白馬的不過老弱千餘,只有望風而逃的份,全無抵禦之能。”

    曹操長長吐了口氣,大勢已成,再沒有什麼能妨礙自己入主東郡的步伐了。

    王肱只是個虛有其表的名士,劉岱經過成皋之敗,以及酸棗的火拼後,也是元氣大傷,又哪裡抵擋得住蝗蟲一般的蛾賊?

    救星,除自己之外,還有何人?

    然後麼……自然是請神容易送神難了。

    說起來,袁紹眼下正籌謀的計畫,跟自己入主東郡的也是同出一轍呢,而且。比自己的圖謀更大,收穫也更豐碩,煊赫的家世,帶來的是無窮盡的人脈和資源,真是讓人豔羨啊。

    “主公。文若先生來了。”曹洪的輕聲提醒。打斷了曹操的暢想。

    抬頭見是荀彧,曹操驚喜道:“文若先生要來,怎麼也不提前打個招呼?操也好出門迎接,現在卻是失了禮數。怠慢之處,還望文若先生不要見怪。”

    “曹將軍太客氣了。”曹操表現得很恭敬,荀彧亦不肯托大,連忙回禮。荀家來冀州,本是為了躲避戰禍。也有尋找明主投效的意思。

    韓馥坐擁冀州,實力冠于群雄,本是首選。奈何其人優柔寡斷,氣量不足,與不懷好意的袁紹相交,卻毫無提防之意,眼見就要大禍臨頭了,荀家自不會為他陪葬。

    不過,對於接下來的選擇。荀家內部卻出現了分歧,四弟荀諶看好袁紹,身為韓馥幕僚,卻在暗中與袁紹勾結,暗助後者圖謀冀州。

    荀彧對兄弟的行為頗為不齒。順帶著也不大看好袁紹。

    其實,他看好與否,關係不大,袁紹手下的名士太多了。顧都顧不過來。連沮授這種冀州本地的名士高人,河內名門司馬家。他都沒表現出太大的熱情,又豈會將遠道逃難而來的荀家看在眼裡?

    所以,荀彧一直在尋找新的人選,然後,他看中了曹操。

    曹操眼下也是求才若渴,遇到荀彧這種名士,自然也是加倍在意,雙方迅速摩擦出了火花,只是暫時還沒徹底挑明關係而已。

    不過,現在可不是客套的時候,稍一寒暄,荀彧當即挑明瞭來意:“曹將軍,洛陽有變!”

    “洛陽?”曹操心下一驚,驚疑道:“這麼快就分出勝負了?”

    “何止分出勝負,整個中原的局勢,都要發生改變了……”荀彧歎了口氣,將從荀諶那裡得來的消息和盤道出。

    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袁紹和兗州這邊得到消息的途徑,是從洛陽輾轉得來的。所以,消息來的比較晚,也不像袁術得到的戰報那麼詳細,但卻包括了洛陽方面的反應。

    “王羽全勝徐榮?要和董卓談判?”令人難以置信的消息一個接著一個,即便是曹操,一時也有些應接不暇。

    “正是。”荀彧面色鄭重的點點頭,歎息道:“王羽已傳檄八方,說刀兵乃兇器也,用之不祥,故以天子安危為念,希望可以用談判的方式,讓董卓自行退走,從而撥亂反正,消弭京師的兵災……他要在新城舉行諸侯會盟,共商大計!”

    “刀兵不詳?那個王羽說的?有人信?”曹操很想大笑三聲,這不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嗎?王羽真是把天下英雄都當成白癡了嗎?

    “南郡劉景升,南陽袁公路,豫州孫文台,陳留張孟卓都已經回應了,另外,朝廷還發了諭旨,赦免了河東白波,任命楊奉等渠帥為校尉,以他們和王羽的關係,想必也是要回應的……”

    荀彧連聲歎息,王羽在政略上的手段,全不遜於其用兵,一步退讓,就將洛陽這個陷阱,變成了籌碼,直接牽動了中原的局勢。

    “另外,袁將軍現在也猶豫不決,聽說劉公山也……”

    “怎麼可能?”曹操雄軀一震,震駭莫名,“袁公路等人與王羽本是一丘之貉,推波助瀾倒也罷了,劉景升氣量不足,或許也會被王羽威逼利誘,可本初兄和劉公山……”

    “王羽在檄文中明言,他與董卓征戰,為的是大義,而非個人的野心,故而,攻下洛陽後,他不會率軍進駐,而是要將其委託于最具人望的某路諸侯……”

    “二桃殺三士?”

    曹操一眼就看破了王羽的用心,“他若進駐洛陽,只會步董卓後塵,成為眾矢之的,現在他把洛陽丟出來,諸侯不但無法團結一致,而且相互之間還會起爭鬥,更要上趕子去巴結他……此子,此子簡直……”

    荀彧很能理解曹操的心情,王羽的謀略並不複雜,明眼人都能看破其用心,但看破歸看破,想要破解就不太可能了,因為這是陽謀。

    陽謀的特點。就是讓人明明白白的上當。否則以袁紹、劉岱跟王羽的關係,又豈會猶豫不決?兵不血刃的接收洛陽啊!說不定還能順帶著把朝廷和天子控制在手中,誰能不動心?

    曹操來回走動著,步速忽快忽慢,好一會兒。他終於站住了。遲疑著向荀彧問道:“文若先生,你能不能……”

    荀彧一拱手,應諾道:“蒙將軍不棄,彧願替將軍走上這一遭。以見識見識這位名震天下,忠義無雙的泰山王鵬舉。”

    曹操憂心忡忡的點了點頭,如果有可能,他並不願意讓荀彧走這一趟,荀彧與他尚未確立幕賓的關係。有可能被王羽給挖走。這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畢竟王羽一直都是以忠義來標榜自己的,而荀彧則是自幼就被稱為王佐之才的人。

    不過,他手上實在沒有更合適的人選了。

    這一趟王羽搞的會盟,聲勢肯定沒有酸棗那次大,但意義卻非同尋常,會盟的結果,將會確定中原這一兩年的形勢。

    參與的使者若是眼光見識太差,別說看破玄虛。找到契機,說不定會被忽悠的北都找不到,那才是最要命的。要不是實在走不開,他都有心親自走一趟了。

    原來他還有這個餘裕,但現在麼。他是真的走不開了。

    王羽可以放棄洛陽,但他肯定不會放棄爭雄之路,曹操不知道王羽最終選定的落腳點在哪裡,但他很確定。東郡是王羽的上佳之選。

    如今他在東郡的計畫已經進行了一半,搞不好就會幫王羽做了嫁衣。這叫他情何以堪啊?

    想必袁紹也是很緊張的,因為王羽也有可能重回河內,然後跟在袁紹後面去爭奪冀州。畢竟他有公孫瓚這個盟友,南北夾擊,很難說結果如何。

    王羽這招按兵不動,真是又狠又准,幾乎打中了所有人的要害。只要他一天不動,眾諸侯就誰也不敢妄動,免得被王羽襲了後路。

    曹操發現,王羽這個人實在讓他不知如何面對才好,無論對他如何重視,最後總是發現,自己輕視了對方。

    從最初膽大包天的愣頭青,到神勇無敵的猛將,現在,他甚至有了號召群雄的影響力!

    這種影響力不會帶來實質性的好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會漸漸的醞釀,發酵,最後結出豐碩的果實。

    “天下,從此多事矣。”待荀彧離開,曹操遠眺大河,再沒了先前的豪情壯志,只剩下不盡的惆悵。

    ……

    “主公,您真的考慮好了?”賈詡鄭重其事的問道:“那可是天子啊,有了天子在手,可是無往而不利的。李儒雖然表現的很強硬,但詡觀其神色,已知董卓心意,若是逼得再狠些,說不定……”

    “想見爭如不見。”王羽笑道:“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讓天子知道,某是個忠義之臣就好了,何必非得把他接到身邊掣肘呢?若是某和天子意見相左,或者天子被人教唆,與某作對,豈不是麻煩?”

    “您顧慮的有道理,可理由呢?”賈詡語重心長的提醒道:“如今西涼人已經差不多是砧板上的肉了,您若是放過這個機會,同樣會損害您的忠義之名呐。光憑營救詡的族人,似乎……”

    “這個好辦,”王羽嘴角一挑,露出了個狡黠的微笑,他神秘兮兮道:“文和先生,你附耳過來。”

    賈詡遲疑著湊了上去,聽了兩句,臉頰就猛地一抖。

    “人家說我吃人不吐骨頭,可是主公啊,您才是石頭裡面都能榨出油的狠角色呢,詡差之遠矣!”

    “哦?文和先生,你是在誇我吧?嗯,我就當你是在誇我了。”(未完待續)
e010203 發表於 2013-7-12 18:37
 卷四 群英會京畿,誰是大英雄      一六五章 二次會盟


    新城縣就是後世的伊川,此地位於伊闕關以南,是伊水中下游,一個沒聲名氣的小縣城。

    不過,隨著王羽遍傳中原的檄文,此地突然變得聞名天下了,和先前的酸棗一樣,新城成為了第二個承載天下興衰的會盟之地。

    一回生二回熟,一般來說,第二次總是不如第一次有震撼力,尤其是會盟這種事,第一次磕磕絆絆的,最後以四分五裂而瓦解,誰還會期待第二次有什麼進展呢?

    但實際上,這次新城會盟的聲勢雖然不如半年前那次,但影響力卻遠在其上!

    這次會盟,是王羽挾大勝之勢,向天下諸侯發出的號召,諸侯也是紛紛響應。

    除了已經作古的孔伷和喬瑁,以及距離太遠,來不及反應的公孫瓚和西涼馬騰之外,先前的各路諸侯,都派遣了足夠分量的使者應邀前來。

    其中有些人的身份有所改變,比如孫堅就從原來的長沙太守,變成了豫州刺史。另外,還多了幾個新面孔,即:荊州刺史劉表、中郎將呂布、河東郡的新任太守韓暹。

    當然,這些並不是兩次會盟的主要差別,最大的改變是,這一次,董卓和朝廷也派出了使者參與!

    這樣一來,會盟的意義就完全不同了。

    會盟的同時,各地的戰事突然也都停止了,連已經渡過黃河,佔據了白馬津,正要向東郡治所濮陽進軍的黑山軍,也遲疑著停下了腳步。冀州和幽州一觸即發的敵對形勢,也突然緩和了下來。

    只有偏遠的西蜀,和荊南四郡才零星的有些戰事,但已經沒人在意那麼多了。

    中原無戰事!

    一時間,天下人紛紛奔相走告,許多人喜極而泣,言說:和平的曙光已經出現,大漢朝中興有望云云。於是,召開會盟的泰山王鵬舉的聲望。更是再上層樓,籠上了一層神聖的色彩。

    當然,只有那些不明真相的普通人才會這麼想,真正的明白人,都有比尋常人多得多的情報來源。自然不會看不到絢麗表面下的波濤暗湧。

    這次會盟。不會成為和平的曙光,而是亂世正式開啟的序幕。

    短暫的和平,只是諸侯們懾于王羽的兵威,暫時放下了手頭要務。打算觀望一下形勢再做打算而已。等到會盟的事告一段落,該打的仗,還是會繼續打,該占的地盤,還是要繼續占。

    就算是王羽自己。也不是真的和平使者,等他離開洛陽,所到之處,同樣也消停不下來,必然烽煙處處。

    對於別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行為,王羽已經不怎麼在意了,通過賈詡,他明白這個時代名聲的真正意義了。

    除了名士互相推薦的名聲之外,其他名聲都上不得名士圈子的檯面。名士們會因為自己的戰績所驚駭,甚至會努力研究自己的戰法,但這並不代表他們認同了自己。

    原因很簡單,這個圈子本身很排外。

    就算是曹操,也是花了很多心思。才擠進了這個圈子。以曹操的性格,他會在乎許劭的所謂年旦評麼?但他為什麼還要逼著對方給自己評兩句呢?無非要得到名士圈的認可罷了。

    王羽則少了這一過程,又沒有煊赫家世,所以頂多讓名士們畏懼。離虎軀一震,名士就紛紛來投。納頭便拜的境界還遠著的。

    不過,他已經不在意了,現在天下的局勢還很不明朗,名士們還有餘裕矜持著裝高貴,等到自己龍歸大海,將勢力穩定下來,自然就有人會看明風色了。

    他已經明確了將來的發展路線和理念,與此不相合的人,他要來也沒用,說不定還會成為隱患,最後落得個得不償失就划不來了。

    明確了理念,以王羽的性格,自然也不會繼續糾結沒有名士投效的問題。然而,當他從賈詡手裡接過與會者的名單時,心頭還是一陣狂跳。

    來的全是名人,都是能讓只看演義小說的人也感到如雷貫耳的名字!

    袁紹的使者是沮授;韓馥的使者是田豐;曹操的使者是荀彧;劉岱的使者是程昱;張邈的使者叫陳宮!

    劉表的使者還是蒯越;陶謙的使者是陳珪;呂布的使者是張遼;董卓派來的是李儒,天子也特意派了個黃門侍郎過來,此人叫鐘繇;連張楊這個醬油党的使者,也是王羽熟知的人物,此人叫董昭!

    最沒名氣的,也只有鮑信和袁術、孫堅,以及白波軍這幾個難兄難弟了。

    當然,袁術的手下之所以沒名氣,很可能是因為成王敗寇的關係,跟那個叫閻象的主簿交談過之後,王羽覺得對方的才智還是很不錯的。

    孫堅則不用多說,他的問題跟王羽一樣,名聲只能嚇唬人,卻沒多大吸引力,只能派黃蓋這樣武將來當使者。

    看著手裡的名單,王羽很有衝動連夜就去挨個拜訪,能挖一個算一個,要是能都挖過來,還愁沒人可用?人太多,不知道怎麼安排才對。

    不過,他也就是想想而已,除了對董昭只是聞名,卻不太瞭解之外,剩下的人都是很專一的那種。儘管王羽也沒搞明白,程昱和陳宮怎麼分別跑到劉岱和張邈那裡去了,可他還是壓抑住了激動的心情,認真的為第二天做起了準備。

    計畫是很完美的,但面對如此華麗的使臣團,王羽又豈敢掉以輕心?

    一夜無話。

    第二天是個大晴天,王羽讓人在伊水河畔搭起了帷幕,以作為會場。

    這次會盟不是要打仗,自然也不需要祭天禱告那些繁瑣的儀式,按照禮節走了一遍過場,各人互相寒暄幾句,賓主雙方依次落座,大會正式開始。

    “蓋聞明主圖危以制變,忠臣慮難以立權。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擬也……”

    做開場致辭的是賈詡,王羽自己不耐煩做這些表面文章,作為他唯一的幕僚,賈詡也只能勉為其難了。別看胖子的工作熱情不高,但只要他想,做起事來還是很有章法的。

    在夏日明媚的陽光下,河風時而送來一陣清涼,耳邊傳來賈詡抑揚頓挫的朗讀聲,王羽有種微醺的感覺,其他人似乎也有類似的感覺,只是沒幾個人的心情會象王羽這麼放鬆。

    好容易等賈詡把這套冠冕堂皇的說辭念完了,眾使臣對視一眼,都打起了精神,這些套話啥用沒有,接下來的正題才是最重要的。

    “敢問李博士,貴軍何時釋放天子和百官,退出洛陽?”率先發難的是黃蓋。

    來的人當中,就屬他不以智謀見長,聰明人都在等著別人打頭陣,不肯說話,卻讓他搶了個頭籌。儘管不以智謀見長,但黃蓋也不笨,他沒挑釁王羽,而是向李儒發難。

    西涼軍現在就是落水狗,誰逮住都可以打。而這場大會之所以如此牽動人心,重點本來也只有兩個,一個是洛陽的最終歸屬,還有一個就是王羽劍指何方。

    所以,黃蓋的提問雖略嫌莽撞,但也準確的切中了要點,將大會引入了正題。

    李儒撚須冷笑道:“遷都之事千頭萬緒,自然要從長計議,黃將軍莫不是在孫豫州身邊太久了,以為世間事都象孫將軍攻城掠地那麼簡單?無論是刺史還是郡守,都是揮刀斬下,一刀兩段?”

    他既然敢來,事先當然也有所預計,這場大會,他就是眾矢之的,想從容的全身而退是不可能了,必須在一開始就擺出最強硬的態度,讓其他人有所顧忌才行。

    所以,他的反駁詞鋒犀利,一上來就毫不留情的採取揭短打臉的策略。

    “奸賊無恥!”黃蓋大怒,指著李儒罵道:“禍國之賊,而今已經窮途末路,還敢囂張嗎?莫說天下忠臣義士盡在此間,就算只有我家主公一路,也足以將汝等碾為齏粉!”

    “哼,話誰不會說?可做起來就沒那麼容易了吧?當日在梁東,也不知是誰全軍覆滅,靠手下脫幘代之,方才得以脫逃,偏偏不知羞恥,在這裡胡吹大氣。徐公卿在我西涼軍中,不過一無名老將而已,勝他者眾多,不消我家丞相親自出馬,汝豈不聞李稚然之名?”

    李儒顯然是打算將揭短戰術進行到底了,順帶著還要虛張聲勢一番。

    王羽饒有興致的看向黃蓋,想看看對方如何反唇相譏,結果他驚訝的看到,黃蓋眼神中居然閃過一絲猶疑之色,氣勢頓時也是一滯。

    王羽心下微驚,李傕,此人也是深藏不露的?居然報個名字,就能將黃蓋的氣勢給壓回去。不過轉念想想,他也是釋然,畢竟此人也是能打贏呂布和馬騰的牛人,應該也是被低估的武將之一。

    轉頭看看許久未見的楊奉,王羽心中暗自慶倖,好在自己誤打誤撞的往河東走了一趟,否則董卓未必會這麼容易認輸,少不得再跟李傕、郭汜等人過過招。

    放在先前,王羽樂不得繼續打,可現在麼,他已經有了詳細的規劃,時間一下子就變得緊迫起來,哪還有時間跟西涼軍耗下去?

    當然,他的想法,別人是猜不透的,而與會的各路諸侯的想法,卻盡在王羽的掌控之中。

    所以,儘管在場的都是這個時代的巔峰人物,但王羽仍然有把握讓這些人跟著自己的指揮棒轉。

    他依仗,當然不僅僅是謀略,大丈夫行事,靠的是拳頭!
本帖最後由 e010203 於 2013-8-11 23:27 編輯

e010203 發表於 2013-7-12 18:38
 卷四 群英會京畿,誰是大英雄      一六六章 玉石俱焚


    王羽稍稍出了會兒神,會場的形勢卻是風雲變幻。

    黃蓋的口才算是過得去,但跟李儒這種人比起來,就差得遠了,沒多長時間,就被全面壓制了。但李儒也沒得意多久,因為他的對手不是一個人,壓倒黃蓋,頂多算是個良好的開端罷了。

    先鋒黃蓋的失敗,並沒有打消眾人的士氣,反倒是李儒的尖酸刻薄激起了眾人的新仇舊恨,於是一場激烈的罵戰開始了。

    沒錯,是罵戰,不是論戰,因為李儒根本就沒打算跟眾人好好的辯論,真辯論的話,面對在場這幫人,別說是他,就算是舌戰群儒的諸葛亮,也不可能贏。

    “路中捍鬼袁長水,大名鼎鼎,在京師可止小兒夜啼,讓寡婦閉戶不出,讓道儒名士掩面而走!袁司空因何英年早逝?還不是被他荒淫無恥,倒行逆施的兒子給氣的?”

    “徒具其表劉景升……窩裡強橫袁本初……專偷人妻曹孟德……笑裡藏刀劉公山……好掘祖墳張稚叔……”

    李儒在洛陽這近一年的時間可不是混的,他為董卓執掌諜報工作,在京城各大世家都安插了眼線,得到的各種私密不計其數。李儒的名聲不好,但他也是博聞強記的才子,來之前也是做足了準備,當下揭短駡街,揭得不亦樂乎。

    眾謀臣各有長才,但哪曾想李儒不按正經套路來啊?

    他們可沒學過潑婦駡街,也沒有針鋒相對的資料,翻來覆去的也只能罵幾句國賊、奸佞,哪有李儒不重樣的揭短來的給力?

    “各位,各位,且聽授一言。此人已經喪心病狂,我等也不須與他多說,只管各自回稟,再興義兵。將一眾凶頑一網打盡,到時在洛陽城中聚首,再議會盟之事豈不更好?”

    王羽認得說話之人正是代袁紹出使的沮授,心中不由暗贊一聲,此人的眼光果然獨到,一眼就看破了李儒外強中乾的表像。

    順便還將了自己一招。如果李儒引起公憤,自己再按兵不動,用仁義道德什麼的可就搪塞不過去了。沮授的確很厲害,不過,這招沒用。

    “圍攻洛陽?”李儒怒哼一聲。冷冷的說道:“你們以為我軍真的全無抗力了嗎?且不說關中西涼的十數萬大軍,單說我軍手中的籌碼,有人敢攻進洛陽的城門。就別怪我西涼人玉石俱焚!”

    “什麼?”眾人大驚。

    李儒咬牙切齒的叫道:“你們不給我們活路,那就一拍兩散,誰也別想好過!”

    他心裡恨啊!此言一出口,西涼軍的名聲就算是徹底完了,可他還不敢不說,因為這是王羽指使……應該說是暗示的。

    李儒若是不當眾發出要脅,就必須把皇帝留下,否則王羽就要不客氣。思來想去。李儒和董卓還是決定,咽下這顆苦果,反正他們也沒什麼名聲可言。權且顧得眼前吧。

    所以,适才他才毫不客氣的揭短駡街,其實就是個破罐子破摔的意思。名聲徹底臭了。還怕再多得罪幾個人嗎?

    “李儒!你還是大漢朝的臣子嗎?怎麼敢當眾出此大逆不道之言?若儘早回頭,還有挽回的機會,一意孤行,負隅頑抗的話,只有身敗名裂,粉身碎骨一個下場!”

    “懸崖勒馬還來得及!”

    眾謀士都是又驚又怒。

    他們和他們背後的諸侯,都不怕王羽搞會盟,怕的是他私下裡搞串聯。

    說到底,不是每個人都對洛陽和朝廷有興趣的,他們最怕的是自己的對頭得了這個好處。

    袁紹和袁術肯定不希望對方攻下洛陽;張邈和劉岱也是同樣;劉表自己夠不著洛陽,但他也不希望劉岱成功,兩人的地盤離的雖然很遠,但血緣卻很近,他們都是宗室,都是有希望效法漢光武的,當然不希望對方得到這個巨大的政治資本。

    王羽搞這個會盟,雖然會因為首倡之功,贏得威望和名聲,但也把事情攤到了檯面上。

    名士們最佳的選擇,以大義之名形成合議,逼著王羽在得名聲和打洛陽之間做選擇,只要洛陽是王羽打下的,哪怕他在轉讓給誰,都不要緊。

    接收洛陽和光復洛陽能是一回事嗎?後者是擎天之功,對未來的政治生涯大有助益;前者則像是個乞丐,都不好意思說出口。

    王羽不讓洛陽更好,大家一起打他就行了。

    所以,名士們不約而同的把矛頭對準了李儒,為的就是逼李儒惱羞成怒,進而引起公憤,然後就可以順勢將矛頭轉向王羽這個正主兒了。

    誰知道,李儒卻來了這麼一招。

    眾人驚怒交集,一時卻沒什麼應對的辦法,只能苦口婆心的勸李儒回心轉意。

    他們的努力當然是白費的,李儒自己也不是心甘情願才出此下策的啊。

    強壓心中的怨恨,他冷笑著面對眾人,表現得桀驁異常。

    “王將軍,您怎麼說?”眾人拿他沒辦法,只能轉向王羽求援。

    “此事,須得從長計議。”王羽愁眉苦臉的說道:“若非董卓行此下策,羽早就揮軍北上了,哪裡還須勞煩各位來此?各位都是當世俊彥,可在此商量出一個萬全之策來,以免真有不測之禍啊。”

    王羽在這裡表演,他身後的賈詡強忍著才沒翻白眼。

    他心知肚明,從始至終,這位主公就沒考慮過帶皇帝一起走,天知道他怎麼表演得這麼逼真。而在場的這麼多高人,偏偏沒一個出來質疑他的,真是老天不開眼啊。

    王羽說的情真意切,眾人面面相覷之餘,也不知如何是好了。

    其實,反應快的人已經琢磨出了陰謀的味道。

    李儒既然當眾說出來了,那就是下定決心了,這麼一來,誰還敢打洛陽?打贏了,就把天子給害死了;不打,眼睜睜看著董卓逃跑,又豈能說得過去?

    王羽和李儒之間到底有沒有密謀不好說,但毫無疑問。王羽召開這場會盟,就是為了找人分擔責任,免得獨自擔上救援不力的名聲。

    這是陰謀,赤裸裸的陰謀!

    這小子,真不是一般的壞!

    “各位都發表一下看法吧?沒人說話?”王羽往兩邊看了看,開始點名:“沮先生。袁將軍是前任盟主,是羽最為敬重的人,沮先生的大名,羽也是如雷貫耳,不如就請沮先生先說說如何?”

    看到王羽的視線轉過來。沮授心中就暗叫不妙了,王羽一開口,他心中更是大罵。

    從前聽外間傳說。都只說了此子的豪壯和狠辣,今天一見才知道,這小子陰損起來,也全然不在名士同行之下呢。

    自己能說什麼?說放董卓走?說攻打洛陽?得,還是禍水東引吧。

    沮授轉向了田豐,虛心問道:“元皓兄,你怎麼看?”

    田豐是巨鹿人,跟沮授的老家廣平不遠。兩人算是老鄉,又都是名士,彼此間也打過交道。他哪還不知道老朋友的那點小心思?

    他也毛了,這種難題,關係極大。一時三刻哪裡想得明白?萬一說錯,不光自己倒楣,還會連累韓冀州,哪能隨便開口?

    他有樣學樣,轉向了有過一面之緣的董昭,“公仁慮事周詳,屢有先見之明,世人謂之奇士,不知……”

    沮授和田豐都束手無策了,董昭能有什麼辦法?他只能繼續往別人身上推,他找上的是兗州同鄉程昱……於是,王羽這個問題像是傳花鼓似的,傳來傳去,誰都不肯接茬,場面頗為滑稽。

    王羽肚裡好笑,在場這些人,在小說裡都是很正經的角色。偶爾笑笑,也是那種成竹在胸,或者有會於心的笑;要麼就是擺出一副憂國憂民的嚴肅表情,勸諫主公什麼的。

    但實際上,這些有名的謀士也是活生生的人,會腹黑,會推託,沒誰會真的認為世界黑白分明,有正義和邪惡之分,決定他們立場的,終究還是各自所處的陣營。

    名士們一邊推來推去,一邊暗自思忖,倒還不覺如何,但黃蓋卻不耐煩了,他猛然站起身,指著李儒喝道:“好了,都別推來推去的了,要某說,商議此事之前,是不是應該先將這酸儒趕出去?”

    “是極。黃將軍言之有理。”此刻正好輪到荀彧答疑,他正在犯愁要推給誰好,結果黃蓋這麼一打岔,正中了他的下懷,他撫掌笑道:“李博士,就請你暫避如何?”

    “有何不可?”李儒冷笑一聲,拂袖而去,出了門,才松了口氣,被千夫所指的滋味,當真不好受,尤其還是替人受過。

    李儒走了,荀彧轉向了同鄉鐘繇,這次卻不是為了推託,而是問了一個實質性的問題:“元常兄,你認為李儒是在虛張聲勢,還是確有悖逆之心?”

    黃門侍郎就是在宮內辦事的郎官,是天子的近侍之臣,可傳達詔令,但卻不是宦官,和小黃門是兩碼事,與明朝初期的大學士比較相似,就是天子的秘書官。

    在場眾人中,鐘繇對宮中和洛陽的形勢是最瞭解的,在這件事上最有發言權。

    “人心難測,他和董卓到底如何作想,繇自然不知,不過……”

    鐘繇抬頭看看王羽,慘笑一聲道:“董卓此人胡性太重,被逼急了,確實什麼都幹得出來,各位可能還沒接到消息,就在繇動身之前,董卓效法河內故事,在洛陽大肆勒索,不從者,皆以謀逆罪牽連宗族……洛陽如今已是一片哀鴻了。”

    眾人盡皆色變,既是因為與洛陽的百官兔死狐悲,也是震駭于董卓的肆無忌憚。

    “他先前對士人不是很看重嗎?怎麼突然……”

    “以周公之賢,尚有恐懼流言之日,王莽未露出真面目的時候,也表現得謙恭有禮。董仲穎不過是效古人故智罷了。”

    鐘繇流露出了越來越濃的痛恨之色,咬牙切齒的說道:“他的罪行又豈止如此?為了搜刮錢財,他還掘人陵墓,甚至連先帝的陵寢都……”

    “嘩!”連王羽都被嚇了一跳,其他人更是一片譁然。

    董卓連皇帝的陵寢都敢動,把他逼急了,沒准還真會弑君。其實董卓之前已經殺了一位皇帝了,少帝和何太后都是在三月被鴆殺的。

    “沒辦法,天子的安危是最重要的,不能草率進兵,營救天子的事,還須從長計議,若無萬全把握,便不宜輕動。”說出這句王羽期盼已久,眾人想說又不敢說的話之人,正是荀彧。

    儘管這話沒錯,但一時卻也沒人回應,直到王羽給楊奉使了個眼神,後者才如夢方醒一般,大聲嚷道:“沒錯,不能逼得太緊,以免董賊狗急跳牆,危及天子的安危。”

    有挑頭的,還有附和的,其他人就沒什麼壓力了,於是,紛紛點頭贊同,此議就此作了定論。

    隨後,眾人的目光再次投向了王羽,這個少年的動向,才是真正最令人關注的,他的動向關係到的,是中原的局勢。
本帖最後由 e010203 於 2013-8-11 23:28 編輯

e010203 發表於 2013-7-12 18:38
 卷四 群英會京畿,誰是大英雄      一六七章 史無前例


    一六七章 史無前例

    將眾人的神情看在眼中,王羽對眾人的心思一覽無遺。

    諸侯們都擔心自己將矛頭對準他們,可自己又何嘗願意跟他們纏鬥?

    依照豫州傳回的情報,孫堅和袁術的豫州攻略,遠不像想像中的那麼順利,在打通通往汝南郡的道路之前,孫堅幾乎是一座城一座城的攻過去的。

    到了汝南郡,袁閥的潛勢力開始回應,各地縣城才在屠城和內部不穩的雙重壓迫下產生動搖,出現了不戰而降者。

    孫堅背後有大半個荊州供應,還能在當地燒殺劫掠,以充實部隊,得到補給,結果還戰事連綿。

    換成自己,就算有了大義名分,進軍時不會遇到這麼多阻礙,但戰事一起,恐怕也不是一年半載能結束的,補給又從何而來?

    所以,無論是佔據洛陽,還是攻打某一路諸侯,跟對方爭搶地盤,都不是什麼好主意,只會陷入泥潭,甚至被群起而攻之。

    實際上,就算是董卓,也遠未真正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正如他自己說的,他在關西還有數萬精銳,如果他想,在雍涼拉出十萬大軍也沒多少問題。

    自己想要全取董卓,機會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在陽人之戰結束的第一時間,不理會後路可能發生的變故,分兵兩路,一路奇襲函谷關,一路北上,同時傳信河東,讓楊奉等人封鎖河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接拿下董卓。

    錯過這個機會,董卓就有很多應對的方法了,比如從關中調兵,冒點風險,調李傕、董越等人入關助戰。

    說到底,董卓最怕的,只是自己不依不饒的繼續追著他打罷了。

    諸侯們沒有一個省油的燈,不會想不到這一點,之所以還這麼怕,就是因為自己以往的名聲和事蹟,他們猜不透自己,未知產生恐懼。

    沒人想被自己盯上,像對付董卓那樣死纏爛打,這才是自己得以威懾群雄的最大本錢。

    “鐘使君,你此番來,可是陛下有旨頒下?”

    “陛下確有旨意……”

    鐘繇點點頭,面色有些沉重,他帶來的與其說是天子的旨意,還不如說是董卓求和的條件。來之前,天子對他殷殷叮囑,希望他見機行事,將自己營救出去,可是,李儒擺出了玉碎的架勢,他又豈敢冒這個風險?

    他長歎一聲道:“王將軍,諸君,這就設案接旨罷……”

    他的語氣中全無喜意。既然對西涼人拿皇帝做人質沒辦法,打了這麼久的仗,將洛陽周邊打得一片狼藉,又是為了什麼呢?讓董卓呆在洛陽,觀其自敗不是更好麼?

    董卓仗著西涼軍的兵鋒,能囂張一時,但其在政略上就是個白癡,光憑李儒一個人,又豈有力挽乾坤的能力?

    從初平元年的正月到現在,這一切的一切,似乎只是為了成就眼前這個少年之名,然後以高官顯爵彰顯其功……一將功成萬骨枯,古人誠不我欺啊。

    漢朝宣旨的禮儀本就不很繁瑣,在眼下這個節骨眼上,無論是鐘繇還是各路諸侯,都沒什麼心思搞那些繁複的儀式,很快就備下了香案,眾人斂容肅立,聆聽聖旨。

    王羽也不意外,動不動就跪,是從偽元之後才開始流行的,漢朝人不講究這個。要表示恭敬,只要鞠躬就可以了,越恭敬,鞠躬的幅度就越大,長揖到地,就是最恭敬的表示。

    下跪的,一般都是罪犯。

    “初平元年,七月,皇帝制曰一策……”聖旨的格式,和後世最流行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也不一樣,就是很簡單的時間、人物、事件,然後是一段述功的文字,最後就是眾皆關注的封賞了。

    “……今有河內太守王匡,忠勤勤勉,勇於任事,遷為泰山郡守!”

    “……匡有子羽,忠貞貫日,義勇橫秋,敕封為青州刺史!”

    泰山,青州?

    得到了期待已久的答案,眾人神情各異。

    蒯越、閻象、董昭等人都松了口氣;楊奉臉上卻滿滿的都是失望之情;而陳宮的眼神中流露出了一絲興奮之色;荀彧、鮑鴻則是緊緊的皺起了眉頭。

    神情最複雜的莫過於程昱和陳珪;表現得最從容的是田豐和沮授;最無動於衷的則是張遼。

    其實這個答案在很多人的預料之中,早在王羽轉戰南陽前,就把老爹王匡和蔡邕送回老家了。象王羽這種沒什麼家世的豪強,回有根基的地方發展勢力,也是很正常的策略。

    而王羽又是個不甘寂寞的人,就算回了泰山,他也不會老老實實的呆著,在穩固了根基後,八成要向外擴張。

    泰山郡的所在,正好處於兗、青、徐三州的交界點上,他要擴張,只能在這三個方向中選一個。

    其中兗州最強,勢力分佈複雜,是最難攻略的一個;徐州最富,人口稠密,內部也頗為團結,再加上王羽跟陶謙的關係也不錯,攻略徐州的可能性也不高。

    而青州本來也是個不錯的地方,但這裡的黃巾之亂規模極大,綿延時間也最長,至今未平,而且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年初會盟的時候,青州刺史焦和也是回應者之一,而且是很積極的一個,他不顧路途遙遠,帶了一支上萬人的大部隊離開治所臨淄,意欲前往酸棗勤王。

    結果,他還沒離開齊國地界,就撞上了黃巾軍,直接被打回去了。成了勤王的諸侯中,最早半途而廢的一個。

    從這件事當中,固然可以看出焦和的無能,但同時,也可以看出,青州的形勢到底有多惡劣。蛾賊遍地,連刺史率領的州內主力部隊都敢截殺,足可見這些亂賊有多囂張了。

    青州的問題還有很多,眾人無暇一一列舉,但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選擇青州同樣有很多好處,但好處再大,也大不過青州的種種弊端,避強趨弱,這是個很正常的選擇,可放在王羽身上,就顯得不太正常了。

    離泰山較近的幾家,心裡都在犯嘀咕,懷疑王羽是在搞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那一套。

    最緊張的莫過於鮑信的弟弟鮑鴻,鮑家的根基也在泰山,鮑信的轄地濟北國又是泰山近鄰,在從泰山到東郡最直接的路線上。

    從徐州趕來的陳珪也很頭疼,陶使君的為人太厚道,很容易被人鑽空子,說不定王羽打的就是徐州的主意。眼下,天下人誰不知道徐州的富庶啊?以王羽無利不起早的性子,說他會棄富庶的徐州,而取殘破的青州,誰信?

    不管其他人信不信,又或怎麼想,王羽都一臉莊肅的接了旨,在眾多名士的見證下,從一介白丁,一躍成為了大漢的地方大員之一。

    直到這一刻,名士們這才發現,原來王羽搞這場會盟,還有這麼一層用意,這麼多人都見證了,他的大義之名是板上釘釘的了。

    至於焦刺史,經歷了這麼多年的摧殘,焦和對青州應該也沒多少留戀了,只要朝廷下道升遷的旨意,他肯定拋下一切往京城跑。當然,前提是他能從治所安全的跑出來。

    收起聖旨,將其交在王羽手上,鐘繇沉聲道:“王將軍,陛下還有口諭!”

    “臣聽旨。”王羽微微一怔,說好的條件裡,沒有這條啊。

    鐘繇不急著宣口諭,而是鄭重其事的對王羽說道:“陛下對你期許甚高,希望你能以中興大漢為志向,再接再勵啊!”

    “喏。”

    開始聽到口諭,眾人並沒當成太大事,可見鐘繇擺出這副架勢,就沒人能淡定了。鐘繇是天子身邊的近臣,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天子的意志,他不會無端端的故弄玄虛,說的這麼鄭重,這口諭或者說是密旨,定然非同小可啊!

    會是什麼?

    “昔有驃騎將軍去病,封狼居胥,功蓋華夏,驍勇無敵,所向披靡,武帝取‘勇冠三軍’之意,專設此列侯之位……如今天下戰亂,烽煙處處,實乃危急存亡之秋也,當此之時,有英傑現,朕以為,乃是大漢朝列祖列宗不忍見子孫無能,暗中庇佑之故!既有祖宗示下,朕又何吝封賞?”

    鐘繇的聲音激昂且洪亮,如同黃鐘大呂一般,震撼人心,將在場眾人震得心神搖曳,難以自己。

    天子這是要幹什麼?封列侯?而且還是冠軍侯這樣的殊榮?

    以霍去病的大功,加上武帝對其異乎尋常,如同對侄子般的寵愛,這才有了這個爵位的出世。其後,遍數大漢朝四百年的歷史,也只有漢武中興時代的勇將賈複,漢章帝一朝,曾經北擊匈奴,權傾朝野的外戚竇憲才得享此殊榮。

    如今,大漢朝第四個冠軍侯要誕生了嗎?眾人終於明白,鐘繇為什麼在宣旨前,那麼鄭重了,就算在漢廷威嚴不再的今天,這也是非同小可的一件大事!

    要知道,王羽的年齡,甚至比少年成名的霍驃騎還小很多,只有區區十六歲!

    眾人的驚訝和駭異,都阻止不了天子的決心。

    後世被稱為獻帝的劉徹,並非心甘情願,老老實實的將帝位獻出的,他不是個沒有魄力的人,否則也不會使得靈帝左右為難,一直有廢長立幼的打算,激起大將軍和宦官的衝突了。

    “……賜爵冠軍侯,世代罔替,封驃騎將軍,奉天子之威儀,征討海內不臣!”

    從鐘繇宣旨開始,在場眾人的心臟就在承受著巨大的考驗,在最後這一刻,壓力達到了極致!

    爵位,官職,將軍頭銜,這些已經讓人有種難以承受之重的感覺了,最後這個代天征討,簡直就是逆了天了!

    大義之名?

    不,不需要!有了這個頭銜,王羽想打誰,就打誰,被他打的人,挨了打還要擔個壞名聲,海內不臣啊!

    天子金口玉言,封的官職可以撤,但這種跟爵位綁在一起榮譽是沒法撤的,在這個頭銜面前,什麼青州刺史、泰山郡守根本就不值一提!

    別說其他人,王羽自己都愣了好一會兒才回過了神。

    就憑這個爵位,就憑這個頭銜……值了!打了這麼久的仗,就算沒有別的,只有這個也值了!大義的名分,以後就再也無法掣自己的肘了。(未完待續)
e010203 發表於 2013-7-12 18:39
 卷四 群英會京畿,誰是大英雄      一六八章 塵埃落定


    “元常,夭子年幼,尚不識世事入心之險惡,你們這些近臣怎麼也不從旁提點?代夭征討不臣,這種旨意豈是說下就能下的?”

    “大漢開國至今近四百年,何嘗有過這種先例?夭子被董賊挾持去關中,留下一個代夭征討的在中原,這,這叫怎麼一回事啊?”

    “是啊,是啊……”

    大會還在繼續,但很多入已經無心繼續往下聽了,都是留下副手,自己退了席,不約而同的聚在遠處,將鐘繇團團圍在了中間。

    “各位,各位,且聽繇一言……”鐘繇被眾入七嘴八舌的說的頭暈腦脹,他高舉雙手,連喊了好幾聲,才把眾入的聲音壓下去。

    “夭子雖然年幼,但甚有主見,我們做臣子的,只能苦口婆心的相勸,勸不動又有什麼辦法?諸君不在京師,但多少應該知道點風聲吧?當日王羽大鬧河東,夭子見到董賊狼狽而走,曾在金鑾殿上放聲大笑!”

    “待後來知道王羽的身份,陛下更是時時都在關注其入,諸侯聯盟討董,聲勢浩大,卻許久不見成效,縱有幾入奮起而戰,最終也只能鎩羽而歸,只有王家父子既積極又多有勝績。陛下早將其視為了中興良將,下旨封賞又是什麼奇事麼?”

    說著,鐘繇一攤手,無奈道:“繇縱有蘇秦張儀之能,又豈能勸得動夭子?”

    鐘繇這話也算是有理有據了,但眾入卻沒這麼容易放過他,這個封賞確實太過格了,誰聽了也沒法泰然處之啊。

    “雖然如此……”第一個發難的是荀彧。

    “那王羽雖有種種神奇之處,但終究不過弱冠之年,心性入品都未定性,如今雖然有些忠義,但以後又焉知如何?便是當年的霍驃騎,還不是因為年少驟升高位,以至生出了驕橫之氣,這才自取其禍?此旨一下,王羽權威之大,幾至與夭子同!此子用兵又……禍亂起夭下來,豈不是更勝董賊?”

    董昭也是搖頭道:“元常兄,你這話就說的不在理了,孟子日: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當今夭子得位乃是……咳咳,這種明顯的亂命,元常兄你縱是勸諫不得,也可以不遵行啊!你以為事事遵從就是盡忠報效嗎?元常兄,你真的令某太失望了。”

    名士們受驚過度,鐘繇這個可憐入成了出氣筒。

    面對眾入的質疑,鐘繇突然冷笑起來:“公仁,你也是素來被入譽為智者之入,怎地如此夭真?你以為夭子的密旨,真能瞞得過董仲穎嗎?如果真能如此,當日在酸棗,關東諸侯還用得著假借三公之名嗎?”

    眾入的氣勢當即一滯,董昭也有些愣神:“元常兄,你是說……”

    “這旨意,李儒是知道的,即便繇壓下不提,他也會主動提出來,到時候還不是一樣?與其讓董卓拿夭子的恩旨做入情,還不如由繇提出,以君恩為羈絆,多少也能起點作用。王羽年少,心性未定,但王公節的忠誠卻不需要懷疑。”

    “這,這……”董昭質疑道:“董卓與王羽有血海深仇,他為何要替仇入張目?”

    “無非想以此子來牽制諸侯罷了。”

    荀彧仰夭長歎,恨聲道:“王羽此子性情急躁,受不得一點氣,偏又能征善戰,西涼軍元氣大傷,此番西去,也是生恐被諸侯銜尾追殺。而今陛下有旨在先,他何必不順水推舟呢?賣王羽個入情之餘,還能借王羽來牽制諸侯……”

    荀彧的解釋合情合理,但董昭仍然無法釋懷:“他就不擔心養虎為患?”

    “他連皇陵都敢動,你說他在想什麼?”鐘繇長歎一聲,道:“窮途末路,自然只能先顧眼前,哪裡又想得了那麼長遠?”

    “未必。”田豐一直沒說話,這時卻突然插了一句:“董仲穎此舉,未嘗不是深謀遠慮之後的結果。”

    董昭愕然反問道:“元皓兄此話怎講?”

    “我等聚在此處,所謂何事?”

    田豐也不客氣,直截了當的自問自答起來:“還不是為了應付王羽帶來的威脅?拋去鐘元常宣旨這一節不談,各位聚在此處,無非是想商議出個妥善的對策來,以應付接下來的局面。最終計將何處?無非合縱連橫罷了。”

    “何謂合縱連橫?諸弱合力,齊心抵禦一強!如今泰山軍連戰連勝,兵威煊赫夭下,任何一路諸侯也沒信心毒莉當之,故而只能結盟共禦之。王羽此子被稱為泰山小霸王,脾氣也頗為暴烈,有入打上門,就算眾寡懸殊,他也不會畏懼。”

    “以此子的軍略,縱是諸侯聯手對敵,也未必能在短時間內將其解決,若諸侯各懷私心,說不定還會吃個大虧。到得最後,中原大戰連場,烽火連綿,董卓安坐關中,坐山觀虎鬥,豈非正合心意?”

    田豐性格剛硬,脾氣直率,加上他和韓馥只是從屬關係,而非主從,也不用顧忌太多,這一開口,把眾入藏著的那點小心思都給擺到了明面上,搞得眾入面面相覷,氣氛頓時顯得有些尷尬了。

    董昭強作笑臉道:“打也不是,等也不是,元皓兄既然說的如此篤定,心中想必也已經有了成算,何妨說出來讓大家一起參詳?”

    “無非各行其是,暗中保持默契,”田豐毫不推諉道:“王鵬舉若安安分分的攻略青州,便隨他去,若依仗軍勢,圖謀其他地方,便群起而攻之,讓他首尾難顧,最終只能敗亡收場。”

    董昭疑慮道:“話是這麼說不錯,可是元皓兄,你也應該王羽化名去河東之事,白波接受朝廷招撫之事,也是他一力促成的,足可見他在黃巾之中的威望。若是他在青州也能故技重施,豈不是平添臂助?”

    “雖然都是黃巾餘孽,但青州黃巾和白波豈能同日而語?”田豐的視線在兩邊一掃,準確的找上了一直沒說話的陳珪:“漢瑜,你久在徐州,與青州毗鄰,應知青州黃巾詳細,何妨與諸君一說究競?”

    從聽到鐘繇宣旨開始,陳珪就一直皺著眉頭,也不知在想些什麼,聽到田豐相邀,他的臉色就更苦了。

    “青州之地臨山望海,本是富庶之地,但近幾十年來,此地災害日漸頻繁,海侵、旱澇、蝗災接連不斷,建寧四年,熹平二年渤海兩次海溢,沿海州郡溺死者以千計,無家可歸的流民以萬計……”

    陳珪沒有正面回答田豐的問題,而是說起了青徐兩地的往事,好在這裡都是博聞廣記的名士,都能聽懂陳珪的話外之音。

    青州,就是後世的山東東北一帶,自古就是民風彪悍的地方,歷來就有造反的傳統。早在黃巾起義前的幾次大型夭災,造就了無數流民,朝廷沒有撥撫恤,這些流民同樣不願意坐以待斃,早在那個時候,青、徐兩地就已經烽煙四起了。

    後來的黃巾起義,對其他地方來說,是晴夭霹靂一般的噩耗,和平的環境一下就被打破了。但對青州入來說,只是多了個造反的名目,和遍佈夭下的友軍,還擁有了新的口號和綱領,如此而已。

    “白波賊到底如何,珪未親見,也不好做斷言,但他們既然樂於招撫,顯然未脫草民習氣,尚存敬畏之心,但青州黃巾……”陳珪搖了搖頭,不說話了。

    眾入心下了然,青州黃巾就是掛了個名,裡面的中堅主力都是積年悍匪,對太平道的信仰也很成問題。王羽想要故技重施,應該是不太可能。

    “何況,青州之地久亂難平,郡縣早已殘破。沿海之地近年雖沒有繼續發生海侵之災,但海侵過後,水土都被侵蝕,水不能飲用,亦不能灌溉,土裡也生不出青苗。就算有入以夭縱之才,盡收青州黃巾於麾下,他又上哪兒找那麼多糧食來養入?真是讓入憂心難平啊!”

    陳珪最後那聲歎息似乎在為王羽發愁,但明白入都知道,他這是在為徐州發愁呢。

    陶謙與王羽交好,王羽陷入窘境後,很可能會向徐州求援,一次兩次倒也罷了,若是時間長了,誰又能受得了?可若是拒絕,王羽沒準兒直接就翻臉了,徐州拿什麼抵擋這種狠角色?

    “陶恭祖精明半世,臨到老來,確是有些糊塗了……”入群中,也不知是誰低低的歎息了一聲,說得眾入都是心有戚戚,送兵再送糧,說不定連地盤都要送入,不是老糊塗還能是啥?

    正唏噓間,河畔大帳方向有了動靜,名士們精神一振,都望了過去。最後一個懸念也要揭曉了,到底是誰得到了攻取洛陽的權力?

    提前離場的,都是對洛陽沒有興趣的,要麼離得太遠,要麼就是張楊這種沒實力,也沒野心的。

    這個結果本來不難猜,沒有了夭子,進不進洛陽的意義就不是很大了,進了洛陽,反倒會遭到夾擊,陷入不利的境地,頂多就邀個虛名。

    而且,有實力做到這一點的,無非就是那麼幾家,以王羽和袁術的同盟關係,應該是跑不了的。可最近有些風聲說,王羽和袁術鬧翻了,所以,洛陽的最終歸屬,也變得有些撲朔迷離起來。

    離帳走過來的幾個入,臉色都有些古怪,看不出什麼端詳,田豐性子急,他直接走上前,輕聲問道:“公與,如何?”

    “還能如何?”沮授搖頭苦笑。

    “果然還是袁公路麼?”田豐沉吟道:“袁公路果然勇而無謀,佔據洛陽雖然能得一時之利,但長遠來看……”

    “他圖的就是一時之利,打退西涼軍,佔據洛陽後,他會從洛陽退兵,將洛陽讓給王鵬舉保奏的新任河南尹……”

    “是誰?”田豐急問道。

    “你看看少了誰?”沮授向身後擺擺手。

    “……並州的張文遠不在?”田豐抬眼一掃,很快發現了沮授暗示的是誰,這是一個讓他始料未及的答案:“是呂布?”

    “嗯。”沮授點點頭,感慨萬千道:“世入都說王鵬舉只會打仗,其實啊,他若是去做個商入,恐怕也不會在當年的陶朱公之下呢。就是個洛陽而已,居然讓他做出了這麼多文章出來,賣了這麼多入情和好處……他年紀雖小,這入卻已經成了精呐!”(未完待續)
e010203 發表於 2013-7-12 18:39
 卷四 群英會京畿,誰是大英雄      一六九章 往事秘辛


    一六九章 往事秘辛

    看著雄姿英發的王羽,張遼的心情很是複雜。

    他本來只是來走個過場,從會盟中,看看中原形勢的走向,以做出對並州軍未來規劃的判斷。完全沒想到會被一個大餡餅砸到頭上,進而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這一切,都是眼前這位少年促成的。

    作為呂布最為倚重的左右手,張遼當然知道自家君侯和眼前這位少年豪傑的恩怨,從後者出道揚名開始,糾纏至今。並州軍之所以反出洛陽,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軍,同樣也是拜王羽所賜。

    不過,他卻不像侯成等人那樣,對王羽憤恨不已,整天念叨著,恨不得寢其皮食其肉。

    兵者詭道也,戰場上本來就沒有留情面的餘地,無所不用極才是常態。君侯會屢次中計,也只能說他的性格被人吃的太透,所以才被玩弄在股掌之上。

    怨,也只能怨自己考慮的不夠周全,勸不動君侯,沒有盡到臣僚的義務了。

    對於王羽,張遼的態度是三分敬佩,七分警惕,哪怕王羽的提案看似對並州軍一點壞處都沒有,也讓他感到非常不安,可左思右想,卻怎麼都想不出此舉當中到底蘊含了什麼玄機。

    他皺著眉頭不說話,王羽主動開口,很關切的問道:“文遠兄,莫非貴軍有何難處,不能成行?”

    “確是有些小難處,河東來洛陽路途雖不算遠,但沿途的補給……”張遼認為,與其自己冥思苦想,莫不如用言語試探,對方雖然是個狡計百出的,但自己也不象自家君侯一樣,只崇尚以力破巧,對計謀什麼的都不屑一顧,結果卻屢屢上當。

    “承蒙君侯高義,舉薦我家將軍駐守洛陽,也讓兄弟們有了個落腳點,遼不勝感激。然則,並州軍馬不少,洛陽屢經亂離之後,已經不復往日繁華,錢糧未必足夠,遼感激之餘,心中卻也不無煩憂。”

    並州軍確實需要個落腳點。河東雖然不錯,但最肥沃的幾塊地盤都被人白波軍給占了。開戰的話,並州軍依仗的是士卒精銳程度高,白波仗的則是人多,而且,他們是地頭蛇,又齊心,最關鍵的是,這些人一點都不衝動。

    並州軍初至河東,擺出了疲憊不堪的態勢,本想吸引白波軍大舉來攻,在野戰中擊潰對方主力,進而席捲河東。

    誰知白波軍根本就不接招,他們在第一時間收縮了防線,甚至將治所安邑都拱手讓了出來,只是堅壁厚壘的擺出了死守,拼消耗的架勢。

    並州軍最怕的就是拼消耗,不然呂布也不會一直對董卓忍氣吞聲,沒有好處的時候,打仗也不肯出力。

    找地盤,洛陽也不是最好的選擇,這裡四面受敵,但怎麼也比在河東不上不下的吊著強,問題就是王羽有沒有在背後搞鬼。

    張遼決定,來個獅子大開口,試探王羽的反應,是惱羞成怒,還是殷勤如故,又或有其他的反應。

    “這事簡單。”王羽很大方的一擺手,道:“羽在河東頗有幾分人緣,等下與楊校尉商量一下,讓他通融一下,借溫侯幾萬斛糧食,已壯形色便是。至於洛陽,文遠兄,待西涼軍一退,百姓就會返城了,何憂之有?”

    張遼一邊凝神靜聽,一邊仔細觀察著王羽的神色,卻看不出半點作偽的端詳。可若說王羽突然變成至誠君子了,也不可能啊,並州軍在此人身上吃的虧還不夠多嗎?

    “王君侯,遼有一事不明……”試探沒起到作用,張遼決定單刀直入,用言語兜圈子,確實不是他的長項。

    王羽從容一笑道:“但說無妨。”

    “溫侯的脾氣,你應該很清楚,他已經認定了你這個對手,就算你讓出洛陽,給予糧草,他也不會領你的情,頂多就是在與你對敵之前,把人情還給你罷了。溫侯的本領你應該知道,你對我並州軍似乎也是早就心存忌憚……你就不怕養虎為患嗎?”

    王羽之所以把並州軍推上檯面,主要就是想賣個人情,彌補一下之前的嫌隙,說白了,就是他對還沒死心,一直記著收服並州軍這茬。

    但現在,他卻遇上了點小麻煩,張遼不是不解釋的呂布,此人智勇雙全,不是個好糊弄的人。他的質問非常犀利,很難回答。

    王羽的回答若含糊不清,只會讓張遼的警惕心更強,說不定還會多了幾分鄙夷;正面回答,就很考校本事了,如何把意圖隱約的表達出來,還不引起對方的反感,這可是個技術活兒。

    如果有可能的話,王羽更想讓賈詡出面,不過,那樣以來,誠意就有點不夠了。

    “實不相瞞,羽對溫侯,以及文遠、循義各位兄長一向都是敬仰有加的,奈何造化弄人,羽與各位站在了敵對的立場上,羽心中也是感慨莫名,故而一直存了促使溫侯棄暗投明,與某並肩作戰的心思。”

    王羽長歎道:“人難勝天,羽雖多方設法,但陰差陽錯之下,還是棋差一招,在洛陽與溫侯徹底反目。不過,既然各位和羽一樣,都是心存忠義之念,將來總有再見之時。溫侯的性子雖執拗,卻也敵不過歲月匆匆,幾年後再見,說不定溫侯的氣也就平了。”

    “就算沒有,天下英雄如此眾多,羽也談不上是在養虎為患,文遠兄,你說呢?”

    張遼默然點頭,他明白王羽的意思了。

    這個少年正在春風得意之時,卻並不狂妄,沒有放幾年後就一統中原的狂言,但卻有一種天下大勢盡在掌控之中的自信,使得張遼平添了幾分好感。

    “好,君侯雪中送炭的情義,遼便記下了。將來若再有相見之時,即便溫侯不喜,遼也當以今日之情提醒於他,但兩軍陣前,遼卻是不會手下容情的。”

    “那是自然。”

    送人情這種事,最忌諱的就是挾恩望報,東西還沒送出手,就在盤算未來的收益了。王羽本來也沒指望能得到什麼實質性的承諾,他要的就是張遼的好感,給將來再見做個伏筆罷了。

    張遼或許認為,洛陽與青州相隔極遠,中原的形勢也是瞬息萬變,但根據王羽目前掌握的情報,歷史的大勢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出現,有多大改變。

    袁紹已經基本取得了冀州士人的支持,就差最後一步,就能入主冀州了;

    曹操借黑山軍入侵東郡的勢頭,入主兗州征程,也已是箭在弦上;

    袁術和劉表的蜜月期徹底結束,只待洛陽事了,他就會將孫堅的大軍調回,開始南郡攻略……

    群雄的選擇和歸屬都有其必然性,除非自己直接參與進去,否則很難發生太大的改變。

    呂布和並州軍的軌跡已經改變了,但王羽有種感覺,他們遲早還是會走上相同的道路,再次來到自己面前。

    當然,他也不能確定事情一定會發生,但正如沙場爭雄一樣,這種不確定性,本身就是最吸引人的東西,比一切盡在掌控之中還有趣得多。

    自己要做的,不是操控別人的詭計,而是專心於自己的既定方略,在山海之間的那塊土地上,打下最為堅實的基礎,成為席捲天下的基石。

    ……

    和其他諸侯使者一樣,確定了意向後,張遼也匆匆離去了。

    其他人走的急,王羽並不意外,沒有天子的洛陽,對諸侯們的吸引力就沒多大了。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要趕快完成正在進行中的計畫,以應對自己有可能帶來的軍事壓力。

    但徐州使者陳珪的匆忙離開,讓他有種不太好的預感,以他和陶謙的關係,徐州人不是應該很友善才對嗎?可現在看來,陶謙的態度,似乎並沒有得到徐州上下的認可。

    “小天……君侯!”楊奉一直留到了最後,態度也一如既往的恭敬。

    “恭喜君侯,名揚天下,又得天子信重,遲早能成為大漢朝的擎天棟樑啊!得知您的身份之後,兄弟們都高興壞了,小李子和糊塗兩個,喝了好多酒,醉了一天一夜,起身後,就鬧著要來洛陽投奔您,我和老韓好勸歹勸才給勸住了……”

    “當日那五百兒郎,跟在君侯身邊,也是屢建奇功,名聲大噪,小李子羡慕得眼睛都紅了,做夢的時候都在囈語,只恨當日沒能追隨在君侯身邊……”

    聽著楊奉的述說,想起白波諸帥的音容,王羽心中也泛起了一陣暖意,並肩作戰而來的男兒友情,是歲月也難以抹去的。

    敘了一會子舊,楊奉遲疑著問道:“君侯,您何不留在洛陽呢?或者乾脆去關中,白波近十萬兄弟,都願意為您效死……您這一去,我等又該當如何適從?”

    楊奉確實很茫然,得知王羽的真正身份之後,白波上下一片歡騰,都覺得有了這麼個大靠山,前途一片光明,誰想到王羽竟然棄了洛陽,回返老家,做起了青州刺史。

    青州,對於他這個土生土長的河東人來說,是個太過遙遠,只存在於傳說中的一個存在。白波軍的人太多,不可能舍了鄉土,跟隨而去,就算想也做不到,這麼多人的大遷徙,需要的時間和補給將是非常恐怖的數位,誰也不可能承擔得起。

    “你們只要堅守原地就可以了,平安的活下去,不正是你們的期望嗎?至於將來,呵呵,亂世總是會結束的,只要堅守本心,還怕沒有再見之期嗎?”

    河東這支力量,王羽其實也挺捨不得的,但這麼多人,他不可能盡數帶走的。

    說起來,他目前的隊伍就已經很龐大了,要不是姑丈胡母班拍著胸脯保證說,胡、王兩家的家業,短期內可以供養這支近萬人的部隊,王羽可能就得另做打算了。

    楊奉也知道留不下王羽,他也不多糾纏,話鋒一轉,提起了另一個話題:“君侯可知,當日兄弟們為何稱你為小天師?”

    “呃,”王羽下意識回答道:“不是因為大賢良師麼?”

    “是,也不是。”楊奉不置可否的搖搖頭,“君侯去青州赴任,想必也是要收攏當地黃巾的,但青州黃巾跟其他地方的黃巾大不一樣……”

    楊奉對青州本身沒多少瞭解,說的自然不如陳珪那麼詳細,他是從另一個角度解釋的。

    “青州的渠帥,都是原本就擁眾數千或數萬,雄霸一方,待各地黃巾舉事後,才易幟加入的,就算當日大賢良師在時,也無法驅使自如,與他們類似的,還有黑山那些人……所以,當日大賢良師兄弟在冀州被官軍圍攻,形勢危殆,黑山、青州的兩路人馬才會按兵不動的。”

    “這兩支黃巾算不上是黃巾,也沒有統一的指揮,都是各行其是,大賢良師故去後,他的弟子之中,有幾個有見地的,分別到了黑山和青州,意欲將兩地的黃巾統合起來,齊心合力,再謀大事。”

    “到黑山的是張牛角的義子褚飛燕,到青州的,則是一個被稱作小天師的,大賢良師的親傳弟子……聽說此人道法高深,盡得大賢良師真傳,故而兄弟們當日才這樣稱呼君侯……”

    “君侯若要收服青州黃巾,或可從此人身上著手,都是為了太平道的大業,何必兵戎相見?”

    小天師?

    張角親傳弟子?

    這事兒還真是第一次聽說。

    王羽很驚訝,他只知道青州黃巾就是後來的青州軍,覺得既然曹操能收服,自己這個小天師應該更容易,所以才盯上了青州,誰想這裡面還有不少故事呢。(未完待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e010203

LV:7 大臣

追蹤
  • 54

    主題

  • 18307

    回文

  • 2

    粉絲

200 字節以內
不支持自定義 Discuz! 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