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最年輕
史上最年輕諾貝爾獎得主。
很多搶佔先機的媒體都拿出了類似的標題,有的更是電話直接打到他波士頓的辦公室,想要獲得最實時的訪問。但都是助理接的,boss暫時沒有接受媒體採訪的想法……實際上他還在偷懶。
這並不妨礙媒體們第一時間發佈消息。生理或醫學獎項是最先揭曉的,新聞文章也重點在上面。在24歲的最小年紀、跨界天才、超級富豪等光環的加成下。這個獎項的影響力,毫無疑問是今年最強。
新聞網站的速度很快,相似的標題乾脆的回應了先前的爭議。
那些認為他能奪獎的人們,現在心滿意足的大笑,而判斷失誤的,也在佩服委員會這次的「果決」。看起來或許是草率了,可技術應用成功的事實無法忽略。今年度的另一個奪獎熱門同樣是干細胞技術,但和楊永誠的相比——不是一個層面的。評選的委員們恐怕也很難用其它理由忽略他。
揭曉的結果逐漸被世界各地媒體傳播出去,網站、電視新聞或者遲一些的新聞報紙,統統給了楊永誠頁面。或多或少的介紹他的成就,最重要自然是干細胞醫學的壯舉,堪稱影響人類的。
反應最強烈的兩個地區是西班牙和美國。
西班牙的媒體為他自豪,歷史上西班牙的諾獎得主不少,但多集中在文學獎項上,自然科學類獎項裡只有一位,還是一個世紀前的事情。一百多年後,阿方索‧德阿維萊斯終於再次斬獲。
還是很令人驕傲的「最年輕」頭銜,這彷彿讓這一次的生理或醫學獎份量變得格外重要,24歲的年紀,入學比較遲的人,或許都還在校園裡求學,正常的也剛在社會裡打拚,而他已經在創造奇蹟。
西班牙的電視台、新聞網站和報社媒體都給出了大篇幅的報導,都是一片讚譽,標題也是誇張和在顯眼的位置,媒體們的激動並不亞於獲獎的楊永誠本人,有條件的媒體已經準備美國的專訪。
美國媒體的反響也挺熱烈,畢竟美國就是楊永誠製造奇蹟的地點,是個平台。他本身也是mit的名譽博士,身兼生物學外聘教授的頭銜——儘管他只去過一次,領的也是一美元工資。但這足夠拉近關係。
與西班牙那邊的驕傲和自豪不同,媒體更多的是在回應先前引起爭論的「是否破紀錄」問題,再寫一些關於楊永誠創造的壯舉,對人類醫學未來的影響等等,立場比較客觀,沒有捧也沒有黑。
也有關注的是中國媒體,隨著第一個獎項的揭曉,他混血華裔以及雙重國籍的身份拋了出來,中國政府是否認的,但香港卻承認他的居民身份,到底該他算不算中國籍……還有待商榷。
一直到現在,諾貝爾獎對中國來說還是個尷尬的事情,華裔拿獎的是有不少,但都不是中國籍。楊永誠這個嘛……可是可否。如果說是,中國法律不承認;但說不是,豈不是抽了制度的臉?
就這位天才的國籍歸屬,在國內引發了爭論熱潮。
有一部分網民認定楊永誠是的,他有中文名,有居民護照,香港都回歸好多年了……他帶來影響全人類的壯舉,即使在其他諾獎得主身上也罕見。國家目前最缺少諾貝爾的榮譽,不甘心扔掉。
反方觀點就激烈很多,因為其已經持有西班牙護照,再看他長長一串的外國名字,他只能算外籍人士。而且他是多國混血,已經連香蕉人都算不上,恐怕中文也不會一句,還能算中國籍?
支持一方就著上訴幾點,翻牆拿出楊永誠以往接受採訪的錄像。明確他會說中文,雖然附帶了口音的影響,但也側面證實,這傢伙還會說粵語。
通過他的主頁,他是比較積極的,沒有任何反-華言論,相反還很喜歡中國,文章裡有很多討論中國文化和美食的地方……
調查一出,雙方的關係就拉近了,喜歡他的人們在期待官方的論調。當晚上的新聞連續劇沒有提及,其它檔的新聞提了幾句,很簡短,給出的也是華裔科學家的身份,正式和中國籍割斷關係。
倒是香港那邊的媒體,很驕傲和承認他居民的身份,並送去祝賀。當地的知識分子都引以為傲。學識不分國界,他帶來的醫學技術,堪稱夠造福人類的壯舉,這就足夠,還用想東想西?
……
楊永誠還不清楚背後的這些熱鬧,西班牙人為他驕傲和自豪,美國人評價他的同時,抬高了自己這個「良好平台」的名聲,中國人正在為國籍的問題爭論不休,正反方網上互相嘲諷和大戰……
下午兩點半,他在加州gti總部的辦公室裡接受了媒體採訪。
獲許採訪的都是一些國際媒體,西方四大通訊社,還有西班牙的艾菲通訊社,以及如《紐約時報》等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媒體,都對他進行了正式採訪。問題非常多,中間安排了兩次休息間隔。
作為最年輕,新世紀以來影響面最廣的諾貝爾獎得主,新聞媒體們自然不想錯過任何一條線索,問題也是頗為辛辣。而楊永誠就得展現他自己的談吐,話說不能隨意,還得考慮到影響和社會關係……
一下午的採訪結束,他收工回家,無聊上網看看新聞。
他原本以為能報導的內容不多,但這一看,果然還是領教了媒體們的厲害,先是之前對各國媒體用各種語言交流的方式,讓他坐實天才的名頭,然後是對gti性質的訪問,跨界天才也成為事實。
這兩點足夠回應之前說他不夠資格的人,現在他被證實是語言天才,不同行業都有創造的跨界天才,他精通機械學、生物學和材料學。回過頭再看他斬獲諾貝爾獎的原因,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諾貝爾獎的最終歸屬,和新聞採訪的完整報導,正式向世界展示這名年輕天才的獨特一面,多語言天賦,多行業精通,記憶力超群,陽光帥氣,還在商業上有著不俗的成就……白馬王子都沒有這麼多優點。
世界各地,不同膚色的人們或直接或間接的聽到他的名字,瞭解他。
只是他本人沒時間享受榮譽,後面的安排很多。
他把助理布洛斯從波士頓調來,替他分擔在加州這邊的工作……超級電池的研發看樣子也得暫時放緩,不過距離得出成果也快了。到時候他將會再一次成為焦點,證實諾貝爾委員會的目光沒錯。
隔天他有兩項日程,接受西班牙和中國媒體的專訪。
西班牙這次仍舊是埃菲通訊社,昨天的採訪多是籠統的,內容也比較正式化,而這次就帶有點訪問自己人的意思。同是西班牙的,阿方索還是一名貴族,就有以身作則,為國家爭取榮譽的意思。
一番愉快的交流結束,楊永誠後面的部分日程確定下來。他獲得如此重大的成就,衣錦還鄉是必須的,很多人都把他當西班牙的驕傲,再有王室也會接見他,國王肯定得會獎勵他頭銜。
助理布洛斯幫他記錄,這裡的工作結束,就回西班牙。
然後下午是中國方面的媒體,新華社駐洛杉磯的分部對他進行專訪。這倒是和上次媒體對他簡單介紹大相逕庭。楊永誠搞不懂原因,但本著友好原則,對專訪也欣然應允,特地留出空閒。
問題都不算複雜,如何得知的消息、當時的心情。對方送上祝賀,再談到他的經歷,小時候的夢想,生活等等。楊永誠也談了一些在中國的見識,文化見解,還有對美食的嚮往和他總弄不明白的菜系。
專訪的氛圍很輕鬆,因為楊永誠中文不俗的緣故,交流過程也是順利。他本人也從對方的訪談中,知曉了將他定義為華裔諾獎得主的性質。最後也被問到何時才會有本土中國人獲獎的問題。
楊永誠倒是樂觀:「我相信這並不是遙遠的事情,事實上華裔獲獎的人數不少,也證明華裔是有這方面天賦的,不會比其他人差。或許幾年後,再自信點,搞不好就是這一次呢?」
記者笑了,多謝他的預測。
因為諾獎是每天一項的公佈,還剩下幾個獎項。
這篇採訪被送回中國,發佈到網絡上給人們瀏覽。遠隔重洋,網民們逐漸瞭解這名年輕天才的經歷,他對中國的友好以及短暫生活過日子。很好的駁斥了網絡上那些評價很負面的傢伙。
這次無疑增進了楊永誠和國內的關係,在採訪末尾還表示,以後有時間他會來這裡交流學術……支持他的網民們總算滿意起來。這裡面還是有明白人的,沒有被自以為是的傢伙弄糟關係。
更戲劇的是,他的預測很快就驗證!他曾說過這次就有中國本土的得主……結果在文學獎揭曉後,還真的被他言中。來自中國的文學家斬獲本年的文學獎項。雖不是自然科學類,但也足夠媒體歡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