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索:醫聖,條文是死的,人是活的
2015年07月01日14:55
八仙樂園塵爆現場離和信醫院最近,但和信醫院沒有參與緊急救援,對此在現場救人的醫生洪浩雲批評和信「見死不救、作壁上觀。」
因為事態明顯,洪文刊出前,民眾已迭有批評,和信第一時間的辯解是說,他們是癌症專門醫院,也沒有開放急診。洪浩雲醫師投書說:「和信醫院的高層會表示,他們醫院沒有急診,也沒有專門的燒燙傷病房,但這真的完全是欺騙外行人的話術而已。一間醫院,只要有生理食鹽水,有紗布,有人會打上點滴或中央靜脈導管,有抗生素可以用,就具有照顧輕度燒傷病人的能力了,而這樣的能力與設備和信醫院絕對都有!在這五百多位傷者中,有許多情況較不嚴重的輕中度燒燙傷患者,在一般病房就可以治療照顧,和信醫院絕對有能力可以處理,「沒有燒燙傷病房」根本不是和信醫院可以作璧上觀的藉口。」洪浩雲點出關鍵:「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今天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公開回應,強調該院在事件發生當晚九點半通知急症處理室的同仁及警衛,做好接收意外事件受傷病人的準備,等待衛生主管當局緊急應變中心的徵召。
黃達夫說,「在發生如此次粉塵爆炸的事件時,我們當然有責任參與救災的工作。」不僅是和信醫院有救援責任,就連現場民眾或附近居民都主動加入救人。
然而,和信為何沒救半個人?黃達夫提供了幾條線索,他說,當台灣於2005年成立緊急醫療網時,和信以癌症專門醫院獲衛生主管當局的許可,排除在緊急醫療網之外。所以,救護車是不會將緊急病人送至和信。
身為在地區域醫院,又自知有責任救人,和信卻像一個旁觀的路人甲。說準備好救人,是該院病人服務中心主任看電視新聞得知而下令,這已顯示和信在緊急醫療網狀況外。
在非常時期,又處於現場最近距離,明知救護車慣例不會送人到和信,和信若有心救人,就應該主動積極作為。但黃達夫信守的是緊急醫療救護法第六章第40條「遇緊急傷病或大量傷害病患救護,或為協助其轉診服務,救災救護指揮中心,得派遣當地醫院救護車及救護人員出勤,醫院不得無故拒絕。」關鍵句在「醫院不得無故拒絕。」也就是說,除非你們提出要求,我才依法配合。
可以想見,不遠處的現場滿佈被火紋身而哀嚎的人,停休奔赴營救的醫護人員手忙腳亂,民眾幫忙噴水,救護車奔馳呼嘯。而和信安安靜靜彷彿有冷牆包圍,獨立而遺世,難怪黃達夫能在此做25年院長。
因為這種消極性態度,和信不要「自找麻煩」(柯文哲語),在塵暴事件驚天動地時,和信醫院完全未採主動與應變中心聯繫。塵暴事件救人急如星火,醫療資源嚴重不足,以黃達夫這樣具國際視野、醫德為重的院長不知應變該如何作為嗎?洪浩雲說出了實情,但黃達夫面對專業後進的批評,態度十分倨傲,他質疑洪浩雲討論問題的「問診能力」,並說極感痛心。他視外界批評為「謠言已嚴重傷害和信」但是,黃達夫無法迴避的事實是,和信在救援行動缺席。黃達夫還說「下次我們會改進,就會主動連繫。」well,沒有人希望有下次好嗎?
黃達夫在醫界被稱為「醫聖」,主要是他長年談醫學倫理。在重大災難發生時,以地緣醫院角色或是黃達夫個人對醫德的堅持,就如他所言有責任,而法律上也有義務救人,黃達夫卻未盡領導人之責帶動投入。不僅如此,黃達夫還把矛頭指向衛生局,「我深深了解衛生主管當局過去沒有處理過類似的大災難,現在應該是救病人而不是究責的時候。」意謂衛生局缺乏指揮能力,應該究責。他並且對行政院下起指導棋,教導行政院好好規畫一個完善的災難應變國家計劃。他的回應對照事實更像是事後吃人豆腐還倒打一耙。
黃達夫缺乏反省的高姿態說明了和信消極性作為的主因,在盛名光環下,黃達夫的回應透露出自外於社會災難的冷漠與疏離感,這種參差對照尤為強烈。塵暴事件的考驗令醫聖落漆,不如一個見義勇為的小市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