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章 破除道心
「李兄,你可安好?」我無悔不由得想道。
皇城。
廷尉府的大牢。神情委頓的劉安,被關押在一個牢房之中。武帝並沒有虧待他,而是把他好吃好喝的供著。他所住的牢房是單獨的一間,裡面的床鋪,座椅一應俱全,不像是牢房反而像是一個簡陋的客房。
桌子上擺著三菜一湯和雪白的米飯,這是大漢普通官員的伙食規格。然而擺在桌子上的菜已然冰冷,劉安絲毫未動。武帝讓他改變信仰加入神道學院,否則他的族人就有危險。這個艱難的決定讓他很難做出,兩天下來他看起來好像蒼老了許多。
突然,一股淡淡的綠煙沁入了整個地牢,正在喝酒的幾名牢頭不知不覺的就倒在了桌子上。隨即,一道黑影一閃,一個黑巾蒙面的青年出現在劉安的面前。
「你是何人?」劉安神情一凝,問道。想要闖進廷尉府的大牢,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莫非此人是來救自己的?不過即使他能夠救自己,劉安也不能走。他謀反的罪名已經定下,而且族人還在武帝手裡。
「長生公子李長生。」黑衣人把黑巾緩緩的取了下來,淡淡的說道。劉安心中一動,認得他的臉龐,正是號稱大漢國士的李長生。他跟隨扁素問學習,多少也會點醫家用毒的手段,因此要迷倒這些老頭輕而易舉。
而且兵家神通,最講究的是神出鬼沒,讓他輕易的就進入了廷尉府大牢。
「你來此何干?」劉安十分平靜的說道。
「武帝對你的處置方法,是出自我的主意,你見到了我,為何不憤怒?」李長生問道。
「你的主意?」劉安嘴角露出一絲冷笑:「陛下想要怎麼處置我,早就已經有了定論。而對外宣揚說大漢國士也同意他的方法,無非是想借助你的名頭,讓世人信服而已。」劉安,作為道家學院聖人,心中倒是明白得很。
「你說的,倒也不錯。」李長生說道:「不過,你可知道,你們道家學院的封印之書,是我找到的,而且還是我把它交到了神道學院手裡。因此,司馬談才能學會上面的神通,在論道大會上把你擊敗。」
「什麼!是你找到的!」劉安心中頓時一震。他本來正在懷疑司馬談如何能夠擊敗自己,沒想到罪魁禍首就是李長生。隨即一陣仰天大笑:「好,好,好,閣下不愧是大漢國士,道家學院花了兩年時間都沒有找到的東西,居然被你幾天就找到了。你如此智慧,只可惜,你不走正道。」
「正道?」李長生一笑,道:「在這世界上什麼算是正道,什麼才算是邪道?你有你的道,而陛下和太師也有他們的道,無所謂正邪。就連七大學院的思想,都各有不同。你能因為他們的道和道家學院的道不同,就說他們是邪道?」
劉安頓時啞口無言,李長生的話,讓他無法辯駁。過了一會兒,這才說道:「只不過你幫助神道學院對付我,就是道家學院的最大敵人。」
「我之所以幫助神道學院,是因為你的道,違背了道家首代聖人老子的道義。」李長生淡淡的說道:「你的《淮南子》,我也曾細讀了一邊。發現裡面的思想,毫無價值,很多地方都牽強附會,而且在用詞上,簡直猶如三歲小兒塗鴉。我真不知道,當初武帝如何會同意刊印這麼一本不知所謂的著作的。」
「你說……什麼!」聽了李長生的話,劉安驚怒交加。《淮南子》是他的畢生心血,而李長生居然把它說的一文不值,怎能不讓他憤怒?
而李長生之所以激怒他,是想要把他收進神魔異事錄之中。李長生現在把他收進去,對他來說反而是一種解脫。因為他現在正進退兩難,既不想違背信仰,又不想自己的家人被武帝為難。而劉安無聲無息的消失之後,武帝是不會為難他的家人的。因為劉安是武帝的叔叔,他的家人,也和武帝有親緣關係。
劉安在,武帝會用他的家人威脅劉安。如果劉安消失了,那麼他的家人就失去了利用價值。武帝為了向世人昭示他的仁義,反而會善待他的家人。
但想要收書生中的聖人強者,要比收劍聖困難十倍。因為書生強者修煉的就是識海,而要收他進去就必須抹去他識海中的所有東西。李長生正在破他的『道心』,劉安的道心,就是他的著作《淮南子》。
「難道不是?」李長生冷笑道:「你在《淮南子.原道訓》中說道,『夫善游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是故好事者未嘗不中,爭利者未嘗不窮也。』這一句,看起來好像很有道理,可是其作用卻是一文不值。你的這句話,取自於道家首代聖人老子在《道德經》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是以聖人為腹部為目,故去彼取此。」
「你的話,看似對老子的道義做出了更細微的解釋。而實際上,卻是和他的思想背道而馳。何謂彼,何謂此?彼,乃是繁華,喧囂。而此,則是赤子之心。而你居然膚淺的理解為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你們道義的高下之分,何止是天壤?」
聽了李長生的話,劉安神情一凝,李長生已經擊中了他《淮南子》中的要害。
「你在淮南子中說道: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百事有所出,而獨知守其門。故窮無窮,極無極,照物而不眩,響應而不乏。此之謂天解。而老子卻說道:『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你所謂的根,是無名還是有名?你說的百事獨守其門,這個門,難道是『眾妙之門?」李長生繼續說道。
「夠了!」劉安一聲怒喝,打斷了李長生。本來,他以為自己是開創一代思想的聖人,卻沒想到自己的著作中,卻有那麼多錯漏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