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生活] 鑒寶秘術 作者:北域神燈 (連載中)

 
小雲雲530929 2016-9-26 11:19:35 發表於 都市言情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853 3812299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6-11-7 13:17
第二五六九章 魔鏡(三)



    展飛拿起來朝著玻璃窗外看去,與傳說中的效果幾乎一模一樣,比現代的望遠鏡更加先進。

    “這玩意兒要拿回去讓神羅研究所好好研究研究,或許能研製出什麼更獨特的東西來。”

    張天元想了想,然後將目光落在了剩下的兩麵鏡子。

    這兩麵鏡子很明顯不是中國古代風格,而更接近於歐式風格。

    一麵鏡子曆史不是很久遠,用鑒字訣看,大概也就是兩三百年的曆史。

    鏡子是玻璃的,歐式風格。

    也看不出到底是什麼鏡子,於是他將地氣輸入到這鏡子之中,那一瞬間,鏡子裏麵居然出現了一個畫麵。

    不是他的臉,也不是周圍其餘人的臉。

    而是一個場景。

    場景之中,自己的遊輪被一枚短程導彈擊中,雖然說沒有造成太大的問題,可是還是死了人。

    “展飛,立即讓鄧明昌左滿舵,將船偏離現在的航向,過一海裏之後恢複原來的航路。”

    張天元看到這景象,不由想到了自己以前在書上看到過的一個事情。

    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茲堡,居住著一家普通的市民。

    有一天中午,他們一家將乘飛機去探望大女兒德洛希一家,女兒住在費城。

    想到即將見到親愛的姐姐,小妹妹朱迪欣喜雀躍,樂不可支,忙著尋找最合身的出門衣裙。

    正當朱迪在穿衣鏡前浮想聯翩時,一件出人意料的奇事生了。

    穿衣鏡裏,朱迪忽然看不見自己的身影,也照不出她身後的牆壁及牆上的飾物,惟見一架客機在無際的草原上空徐徐飛行。

    使朱迪尤感怪誕的是,鏡中映出的客機裏隻有自己和父母一行3人。

    客機突然開始急爬高,似乎在向著費城筆直飛行。

    朱迪感到十分納悶,為什麼飛機裏隻有她們3人?

    突然之間客機激烈晃動,高度急驟下降,眼看就要靠近山腰,山上的樹木曆曆在目。

    驚慌失措的朱迪看著飛機一頭撞在山腰上,燃起了熊熊大火。

    她現自己被拋出著火的客機,父母和飛機機體則被包圍在通紅的火焰中。

    恰似電影驟停,穿衣鏡中的嚇人幻景在頃刻之間消失,朱迪又見自己穿著新換上的白色旅行裝映在其中,鏡子恢複了正常。

    朱迪急忙將這怪異現象告訴雙親,但老人卻不相信,以為女兒在白日做夢。

    朱迪對自己的所見深信不疑,並認為是一種倒黴的預兆,執意要退掉該班機票延期出,雖然老人覺得女兒太任性固執,但還是答應了朱迪的要求,改乘晚上的班機。

    次日消息傳來,那架客機真的撞在匹茲堡與費城之間的山腰上。

    這種故事以前他看的很多,小時候充滿了幻想,覺得這些事兒可能是真的。

    後來長大了,又覺得這些太假。

    可是現在突然得到這麵鏡子,又看到了那種特異的現象,讓他不得不相信這種事兒搞不好還就是真的了。

    鄧明昌改變遊輪航向之後沒多久,遊輪右側就呼嘯著飛過了一枚導彈。

    “我艸,聽說附近有某島海軍一不小心釋放了導彈,雖然不是針對咱們,不過如果沒有這改變航向的舉動,這導彈絕對擊中咱們了,最起碼也得轟出一個洞來啊。”

    展飛得到了鄧明昌的答複之後,額頭上都是冷汗直流。

    不過他對張天元簡直敬若神明了。

    “張哥,你不會早就知道會這樣了吧?”

    “怎麼會,我隻是突然間感覺到眼皮跳而已,你們也知道,我這人有時候是比較迷信的。”

    張天元隨口搪塞了一句。

    之後就不願意再說這個事兒了。

    因為他知道,謊話越說就越容易被識破,反正他說的都是騙人的,還是就此打住為好,不然被看出來了就不妙了。

    “這最後一麵鏡子看起來有點邪門啊,這是什麼?”

    那最後的一麵鏡子,給人的感覺陰氣森森,觸手都有一種冰寒之感。

    “千萬別動,這可是會殺人的鏡子。”

    張天元笑道:“你們看過美國電視劇裏麵有許多就出現過這種鏡子的。”

    看到張天元在笑,葉淩虛說道:“老板你又嚇唬人吧。”

    “我可沒嚇唬人,據說法國有一麵25年曆史的魔鏡,至今已經殺死38個人!”

    張天元的表情突然變得嚴肅了起來,非常冷靜地說道:“擁有這麵鏡子的人,都會因腦部大出血而死,一直無人能解釋神秘死亡的真正原因。”

    “後來俄羅斯科學家提出一種全新的解釋:這麵鏡子具備一定記憶能力,可能暗藏某種蓄積數百年的能量,這種能量的釋放令人喪命。也有人說製做魔鏡的材料就是殺人的秘密。”

    “老板,你不會說這最後一麵鏡子就是法國這麵魔鏡吧?”

    葉淩虛倒吸了一口涼氣,人站得更遠了。

    “沒錯,就是這玩意兒,這東西還是盡早扔了的好,估計這可能是用什麼特殊的放射性物質做成的鏡子,時間長了就會出問題的。”

    張天元猶豫了一下,還是將那麵鏡子拿起來扔進了海裏。

    他沒敢輸入地氣去檢測,萬一真會要命,那他們在船上的這些人可都要完蛋了。

    這種事兒,他可不願意看到。

    自這幾麵鏡子之後,出現的東西雖然也很值錢,不過令張天元特別注意的倒是再沒有了。

    遊輪成功返航,直接到了神羅島,而不是進入津城港。

    將大量的黃金白銀卸到了神羅島上之後,他們又把從黃旭的走私船上弄來的東西裝到了豐臣將軍號上。

    這才返回津城港,然後對外召開了新聞布會。

    不過這個事兒,張天元隻是露了個麵,具體負責的,是新任龍宮博物館館長,也就是那位韓掌櫃。

    遊輪返航經過啟明島的時候,張天元就把他接回來了。

    得知張天元居然打撈上了豐臣將軍號,韓掌櫃算是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了。

    本來就打算答應張天元的邀請,這一次更是沒有絲毫拒絕的理由了。

    回到津城港,就正式通過了入職手續,後麵的新聞布會等事情,也都是他一手負責的。

    張天元現在的名氣已經足夠響亮了,所以他不需要這種虛名,隻需要得到實惠的好處就足夠了。

    未完待續。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6-11-7 13:17
第二五七零章 小葉紫檀木雕



  至於放在神羅島上的那些黃金白銀,也有專人去聯係黑市買家,反正為了購買軍火,他們跟地下黑市那些人的關係也算是非常不錯了。

    想要高價出手那些黃金白銀,簡直不要太容易。

    把一攤子爛事兒交給了韓掌櫃等人之後,張天元就跟展飛還有藍鳳凰回了四合院了。

    這好幾天沒見家人了,著實有些想念呢。

    三個人剛從車庫裏頭出來,就看到張天元的女兒跟兒子正在鼓搗一個等人高的仕女木雕。

    丈母娘翁紅就坐在一旁看著,滿眼都是笑意。

    “媽,你給孩子玩什麼呢?”

    張天元有點好奇地問道。

    “你小子可算回來了啊,也沒什麼,這個仕女木雕是以前有人送給你爺爺的禮物,說是價值一兩萬塊錢的好東西,本來我是打算拿來讓你幫忙鑒定鑒定的,不過孩子喜歡,就讓他們玩去了。”

    翁紅笑著說道。

    張天元不由苦笑,一兩萬的東西,隻怕也就翁紅這種有錢人敢拿來讓孩子隨便玩了吧。

    不過當他看向那仕女木雕的時候,嘴角的肌肉卻不爭氣地狠狠抽動了幾下。

    這仕女木雕整體造型非常特別,關鍵是它足夠大,幾乎是等人高低的,不管是上色還是雕刻,隻要隨便看一眼,就知道不是普通的東西。

    價值一兩萬應該確實不成問題。

    可他之所以嘴角狠狠抽動,可不是因為這個。

    如果隻是一兩萬,他倒也不在意,但問題是,這木雕絕非那麼簡單。

    以他的藝術欣賞水平來說,能夠讓他覺得眼前一亮的,那絕對是大師級別的作品。

    大師級的雕刻,大師級的上色。

    真得就僅僅價值一兩萬?

    “寶貝們,爸爸給你們帶了禮物。”

    張天元趕緊拿出自己回來的時候給兩個小家夥買的禮物,把兩個小家夥給騙走了。

    然後他就像是奪寶一樣一把抓過了那仕女木雕,仔細觀察了起來。

    用手擦拭,會有鏽紅色的東西出現在手上,這讓他心裏頭變得更為緊張了。

    如果沒有判斷錯的話,這東西隻怕絕對不止一兩萬啊。

    想必當初那個送禮的人明知道這東西的價值,但是怕柳老爺子不肯收,所以才說了一兩萬。

    他可能覺得柳老爺子懂古董,過後就能看出來仕女木雕的價值,卻不知道柳老爺子壓根就沒仔細看這東西就送給了兒子。

    而柳生平跟翁紅完全是一對古董門外漢,他們哪裏瞧得出這東西的真正價值所在啊。

    “暴殄天物啊。”

    張天元苦笑不已。

    “什麼意思?”翁紅愣了以下,沒明白過來什麼意思。

    “我的丈母娘大人啊,你看這仕女木雕上,木紋清晰可見,而且一點一點猶如牛毛紋一般,這種特征,除了小葉紫檀之外,再無其它了。”

    張天元歎了口氣道。

    紫檀這種良材,很早就為人們所認識。中國古代最早關於“檀”的記載,始見於《詩經·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

    明人曹昭在《新增格古要論》中記述紫檀這種木材:“紫檀木出交趾、西廣、湖廣,性堅好,新者色紅,舊者色紫,有蟹爪紋,新者以水濕浸之,色能染物,作冠子最妙。”

    紫檀木主要產自熱帶地區,在中國生長不多,由於這種木材生長緩慢,非數百年不能成材,成材大料極難得到。

    且木質堅硬,致密。

    適於雕刻各種精美的花紋,紋理纖細浮動,變化無窮,尤其是它的色調深沉,顯得穩重大方而美觀,故被視為木中極品。

    有“一寸紫檀一寸金”的說法。

    屬於紫檀屬的木材種類繁多,但在植物學界中公認的紫檀卻隻有一種,“檀香紫檀”。

    俗稱“小葉檀”,別名青龍木,主要產於印度及馬來半島、菲律賓等地,中國湖廣,彩雲之南也有少量產出。

    小葉檀的形態特征:喬木,樹幹通直,樹皮深褐色,深裂成長方形薄片。

    樹幹的樹液呈深紅色。

    紫檀的材質致密堅硬,體重,入水則沉,一立方米木材可達703公斤。

    色調呈紫黑色,微有芳香,深沉古雅,心材呈血赭色,有光澤美麗的回紋和條紋,年輪紋路成攪絲狀,棕眼極密。

    無痕疤。

    用酒泡則紫色出,並可粘到碗上。

    其樹脂或木材削片和銼末入藥,可治瘡毒。

    紫檀木主要用作製造高級家具及其它精巧器物。

    紫檀木樹種雖多,但它們有許多共同特點,尤其是色彩,都呈紫黑色,製作紫檀家具多利用其自然特點,采用光素手法。

    因紫檀木色調深沉,顯得穩重大方而美觀,如果雕花過多,掩蓋了木質本身的紋理與色彩,就如同畫蛇添足了。

    而這個仕女木雕雖然雕工精美,卻絲毫沒有損害紫檀木本身的紋理,顯得十分漂亮。

    紫檀木在各種硬木中質地最堅、份量最重。

    它不及黃花梨那樣華美,但靜穆沉古,是任何其它木材都不能比擬的。

    中國從漢代以來即認為紫檀是最名貴的木材之一,多用它作為車輿、樂器、高級家具及其它精巧器物的材料。

    東漢就見記載。

    到了明代,由於皇家及王公貴族的喜愛,明代紫檀木家具,做工似粗,卻雕琢有神,神誌軒昂。

    明代朝廷用紫檀起初在中國南部采辦,後因木料不足,遂派員定期赴南洋采辦,因此儲存了許多紫檀木料。

    因紫檀生長緩慢,非數百年不能成材,南洋的紫檀經明代采伐幾欲殆盡,明末清初,世界所產紫檀木絕大部分都彙集中國。

    清代早期還使用明代的庫存。

    清代中葉以後,庫存用完,貨源一時中斷,因此,清中葉以後製作家具就以紅木代替紫檀了。

    鑒別紫檀木的方法是:用酒精棉球在木頭的表麵輕輕一擦,如果棉球呈紫紅色,就是紫檀;

    也可以從木頭上刮下一點木末,浸在酒裏,如果屑末出現一道道血紅色的絲條,便是紫檀。

    老紫檀浸水不掉色,打上顏色一擦就掉;

    新紫檀浸水後掉色,打上顏色不掉。

    紫檀有新老之分,新者色紅,老者色紫,水浸老者不掉色,新者掉色,用於區分新老紫檀。

    張天元用鑒字訣鑒定之後,又用常規的鑒定方法測試了以下,這紫檀木仕女入水之後果然不掉色,但是打上顏色之後一擦就掉了。

    由此可見,這仕女木雕應該是老紫檀。

    同樣的棉球測試和粉末測試他都用了,這主要是為了讓丈母娘翁紅明白,他自己其實根本沒必要這樣,畢竟鑒字訣都得出結論了。

    (。)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6-11-7 13:18
第二五七一章 爆滿金星



  張天元現在鑒定一件東西,除了用鑒字訣看之外,也會用一些普通的方法去鑒定。

    這能夠讓他對物件認識的更加清楚。

    他剛剛拿到這仕女木雕的時候,就感覺到其重量比較沉,比一般同體積的木料都要沉,這正應了紫檀木的特點,木質比較緊密,密度高。

    很多人可能覺得紫檀就是檀香木,所以肯定有香氣吧。

    其實小葉紫檀基本上是沒有氣味的,小葉紫檀,不是香料。所以,小葉紫檀幾乎沒有味道。

    不會有香氣,更不會有酸氣。

    如果有酸氣,要麼是別的木質,要麼就是染料染色後留下來的化學氣味。

    這一點張天元也驗證過了,靠近仕女木雕,並沒有明顯的香氣或者酸氣。

    他以前也是見過紫檀木的,不過大多都是珠串之類的小玩意兒,像這麼大的一件紫檀木雕刻,還是真得非常少見的。

    這主要是因為小葉檀很少有大料,材料直徑多在20厘米以內,再大就會空心而無法使用,小葉檀木紋不明顯,色澤紫黑,有的黝黑如漆,幾乎看不出紋理。

    一般認為中國從印度進口的紫檀木是薔薇木,即大葉檀。

    大葉檀紋理較粗些,顏色較淺些。打磨後有明顯木線,即棕眼出現。

    不過張天元可以確認這件大的離譜的紫檀木雕刻的確是小葉紫檀,能長到這麼大而且還沒有空心,這實在是非常難得的,更顯其價值之高了。

    小葉紫檀,在紅木中具有很大的價值,具有木中黃金之稱。

    由於小葉紫檀的大料不多,且成材的時間很長。

    有十檀九空,所以用小葉紫檀做出來的家具是很珍貴的,價值很高,如小葉紫檀寶座,值好幾百萬甚至幾千萬。

    並且小葉紫檀,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能夠起到止血、美容、緩解關節疼痛,還能增加腸胃功能。

    由於小葉紫檀的價值高,對於小葉紫檀家具,不是那種非富即貴的才能買的起,且是小葉紫檀家具的收藏愛好者、投資者才傾盡財力去購買。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而且對養生也很注重,有錢的話,可以買到紅木家具,暫時沒有那麼多錢,可以選購個手串,如小葉紫檀、黃花梨手串。

    目前來說,小葉紫檀的顏色,古樸,穩重,且有輕微的檀香氣味,同時可以反映出人們的品味,所以,小葉紫檀手串更受人們歡迎。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所謂的檀香氣味基本上是很難聞到的,因為它實在太淡了,如果普通人都能聞得到,那多半說明手裏頭的東西是假的,或者有人造假,故意弄了香氣。

    當然,除了這些特點之外,這仕女木雕最令人感到驚訝的還是表麵上出現的一些星星點點的金屬光澤。

    這種金屬光澤在小葉紫檀裏麵被稱為金星。

    注意,不是那個電視裏的金星啊。

    一般來說,金星這東西,出現一兩處就已經非常不錯了,而這件仕女木雕上的金星幾乎遍布整個木雕。

    這就是所謂的滿金星。

    金星的本質,就是樹木的“血管”在幾百年的生長中,吸收上來的地下的礦物質的沉澱物。

    以前並不是衡量小葉紫檀價值的標準,隻是近年來的熱捧。

    一般來說,作為小葉紫檀的專家,都會勸告自己的朋友熟人千萬不要迷戀金星,因為金星是可遇不可求的。

    利益驅動,所以有十星九假直說。

    一旦有星,都不用說多星,更不用說滿星,爆滿金星,隻要是有金星,市場價都會在1000以上。

    1000以下,除非關係非常好,可以拿到進貨價。

    否則都是假的。

    且造假手段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姹紫嫣紅。

    真貨不一定都有星,有星的也不一定都是真貨。

    金星,隻是錦上添花而已。

    話雖如此,擁有金星,乃至爆滿金星的小葉紫檀,價格更為昂貴這一點卻是真真切切的。

    如今市麵上,一般比較昂貴的珠串都是用帶金星的小葉紫檀製作出來的,因為這東西打磨之後,會顯得十分漂亮美觀。

    紅色的木質與金黃色的金星搭配起來,簡直相得益彰。

    張天元手裏頭的這尊仕女木雕,很明顯是利用一整節的主樹幹雕刻而成的,高度超過了一米六。

    且不說這麼大的小葉紫檀木多麼珍貴,更重要的是,它還是爆滿金星的小葉紫檀。

    有了鑒字訣的確認,張天元自然不會看走眼。

    一般來說,如此好的木料,用來製作家具或者貼身佩戴的物品還能理解,用來製作一件這麼大的仕女木雕,這就顯得太奢侈了。

    可以肯定的是,當初花錢製作這木雕的人,絕對不是普通人。

    要麼是達官顯貴,要麼就是當地的巨富。

    真要把這東西拿到市麵上去賣的話,估計會被人罵死的,因為這樣子那基本上就是敗家。

    張天元仔細查找了這仕女木雕的各個角落,終於在底部發現了一個落款“乾隆甲子造,先傳杜士元”。

    士元?

    難道這作品是杜士元的?

    杜士元是中國清代雕刻工藝家。

    號鬼工。

    其實從他這號就可以看出,這人手底下技術有多厲害了。

    他是蘇江吳縣人。

    生卒年不詳,約生活於清乾隆年間。

    此人比較嗜酒,善刻核桃、橄欖核為舟。

    名作有“東坡赤壁賦核舟”,雕刻蘇東坡乘方篷快舟漫遊赤壁的情景。

    舟兩麵窗槅、桅杆、櫓、艄篷、舵、帆檣等畢具,俱可活動。

    舟中雕刻八人,其中東坡先生著袍而髯,與著禪衣之佛印相對而談。

    另有一客手持洞簫,啟窗而望。船頭一侍童,持扇烹茶。

    雕刻精微之處細逾毛發,精巧絕倫。

    他又善於在象牙臂格上雕刻十八羅漢渡海,在數寸象牙之間,有山嶽、海洋、樹木、島嶼等。

    據履園叢話等記載,杜士元曾應召入宮供奉。

    帝都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廷“十八羅漢渡海象牙臂格”,其尺寸、形象、構圖等與史籍記載杜氏象牙雕刻基本相符,精巧臻極。

    但因沒有款識和文字記錄,尚無法肯定其確出自杜士元之手。

    關於杜士元這個人,資料實在不祥。

    不過張天元因為是做這一行的,所以就有意關注了一下這些雕刻大師。

    未完待續。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6-11-7 13:18
第二五七二章 珍貴的小葉紫檀



《履園叢話》記載杜士元所雕核舟,每枚值銀50兩。

    即使如此,人們依然趨之若鶩。

    杜士元一生嗜酒,生活悠遊自在。

    隻有在他缺錢時才肯動手雕刻。

    在其成名後,要是他手頭有錢花不愁吃喝,你就是出一千兩銀子也休想買到他的核雕作品。

    後來杜士元被召進宮內雕核,精品迭出。

    皇帝賞賜給他很多金銀、綢緞也都被他拿去換酒喝了。

    後來他感覺成天被關在宮內十分煩悶,又沒法出去。

    有一天他突然發了瘋,逃進圓明園裏把一根紫竹砍了下來,截去兩頭,做了一直洞簫,獨自爬到一顆大樹上吹起蕭來。

    看園的人大吃一驚,如實報告了皇帝。

    乾隆帝以為他真的瘋了,便命令放他回家。

    於是他又回到了吳縣,依舊我行我素整天喝酒,過著逍遙自在的日子。

    杜士元雕刻橄欖核舟如此精美珍奇,過去一直隻見文字描述,從未見實物。

    後常·熟博物館首次將迄今僅見的一枚杜士元所製的《漁樂圖》橄欖核舟亮相,讓人一飽眼福。

    這枚《漁樂圖》橄欖核舟呈深棗紅色,雕刻者就著橄欖核天然外輪廓弧線隨形而雕刻出船底與船篷。

    橄欖核舟上船篷舟楫齊全,蓬上樓空的魚簍。

    船中數人大如米粒,有人曬網,有人烹茶,有人閑坐觀天,整個一幅船上漁家其樂融融的生活場景。

    核舟底有“乾隆乙醜造,先傳杜士元”行書雕款。

    此外,核舟另作水浪狀象牙底座以作承托,底座還有行書雕款:“皮肉生來有益長,其中將他造船行。網船家家多子孫,漁翁得樂嚐端陽。”

    杜士元的核舟張天元自然也見過,對於那精湛的技術是十分欣賞。

    不過這個木雕侍女雖然體型比較大,但是總體雕刻造詣卻比那核舟有過之而無不及。

    仔細看時,竟似乎能看到仕女的衣衫在風中翩翩起舞。

    揉揉眼睛才發現原來隻是錯覺。

    這杜士元所作,乾隆皇帝的東西,也就解開了張天元心中最大的困惑了。

    畢竟也就隻有乾隆皇帝這樣的大富大貴之人,方才有魄力去用如此一整塊的小葉紫檀來製作仕女木雕。

    換了其他人,怕是真會心疼死的。

    小葉紫檀一直都是比較珍貴的木料,因為國內產出非常少。

    相傳明朝,紫檀為皇家所重視。

    海上交通的發展和鄭和下西洋,溝通了與南洋各國的貿易和文化交流。

    各國在與中國定期和不定期的貿易交往中,也時常有一定數量的名貴木材,其中包括紫檀木。

    但是這對中國龐大的統治集團來說,遠遠滿足不了需要,於是明朝政府又派官赴南洋采辦。

    隨後,私商販運也應運而生。

    到明朝末年,南洋各地的優質木尤其是紫檀木,幾乎全被捆載而去。

    截止到明末清初,率當時世界所產紫檀木絕大多數盡彙集於中國。

    而且清代所用紫檀木全部為明代所采,有史料記載,清代也曾派人到南洋采過紫檀木,但大多粗不盈握,曲節不直,根本無法使用。

    這是因為紫檀木生長緩慢,非數百年不能成材,明代采伐殆盡,清時尚未複生,來源枯竭,這也是紫檀木為世人所珍視的一個重要原因。

    與歐美等西方人士比較,中國更重視紫檀木,因為他們從未見過紫檀大料,認為隻可作小巧器物。

    據傳拿破侖墓前有五寸長的紫檀木棺槨模型,參觀者無不驚慕,以為稀有。

    直到明末清初,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見到許多紫檀大器,才知道紫檀精英盡在中國。

    於是多方收買,運送回國。

    歐美流傳的紫檀器物,基本上都是從中國運去的。

    由於運輸困難,他們一般不收買整件器物,僅收買櫃門、箱麵等有花紋者。

    運回之後裝安木框用以陳飾。

    清朝中期,由於紫檀木的緊缺,皇家還不時從私商手中高價收購紫檀木。

    清宮造辦處活計檔中差不多每年都有收購紫檀木的記載。

    這時期,逐漸形成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即不論哪一級官吏,隻要見到紫檀木,決不放過,悉如數買下,上交皇家或各地織造機構。

    清中期以後,各地私商囤積的木料也全部被收買淨盡,這些木料中,為裝飾圓明園和宮內太上皇宮殿,用去一大批;

    同治、光緒大婚和慈禧六十大壽過後已所剩無幾;

    至袁世凱時,遂將僅存的紫檀木全數用光。

    紫檀木如此珍貴,還敢如此浪費,怕是除了皇帝、太後這種級別的存在,還真沒人敢這麼幹的。

    就算是那些有錢的商人,私底下敢雕刻這東西,一旦被官府發現,依然是要全部收繳的。

    張天元對這仕女木雕是越看越喜歡,竟情不自禁地越湊越近,這手不免就摸到了不該摸的地方。

    “咳咳,天元你幹什麼?”

    突然,一聲幹咳將張天元從這種癡迷之中給驚醒了過來,他抬頭一看,才注意到包括丈母娘在內的幾個人麵色都有點古怪。

    “我沒幹嘛啊,隻是這仕女木雕實在太過精妙,所以多看了幾眼而已。”張天元此時還沒意識到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藍鳳凰皺著鼻子說道:“天元哥,真沒想到你是這樣的人,這才幾天沒回來,居然如此饑渴了。”

    “是啊張哥,這麼做是不對的,更何況還是在您丈母娘麵前,這不太好吧?”

    展飛這家夥也是幸災樂禍地笑著。

    “孩子,你要是想念夢夢,就多待在家裏幾天,這樣做實在是,唉。”

    翁紅也是表情古怪。

    張天元這才注意到自己的手放在什麼地方,趕緊縮了回來說道:“媽,你這可是誤會我了,我可沒存著那種心思啊,隻是覺得這木雕實在精妙,便有點沉迷了。”

    “真有那麼精妙?”

    翁紅表示不願意相信。

    畢竟張天元剛剛那一番動作,實在是有點猥瑣,這雖然是個木雕,但她畢竟是仕女木雕啊,而且這雕刻者的手法實在精湛,使得整個木雕看起來活靈活現。

    仿佛真正的宮廷美女站在那裏似得。

    張天元那動作怎麼看都像是猥瑣之舉,完全沒有一點點像是在鑒賞藝術品。

    “媽,我是什麼人您還不了解嗎?”張天元苦笑道。

    (~^~)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6-11-7 13:19
第二五七三章 人才難求啊



“行了,跟你開個玩笑你還當真了,不過這東西到底怎麼樣?”翁紅當然知道自己的女婿是什麼樣的人,觀察了那麼久才將女兒嫁給張天元的,怎麼可能會看錯啊。

    “好東西!”

    張天元回答道。

    “呦,這兒怎麼有一件爆滿金星的小葉紫檀木雕啊,還這麼大,這又是你小子撿的漏?”

    張天元正要說話的時候,聶震突然出現在了院子之中,看到那仕女木雕,一眼就認出來是爆滿金星的小葉紫檀木雕了。

    其實要認這東西並不難,隻要知道基本特征就行,怕就怕一知半解,結果被人家的假東西給騙了。

    畢竟現在造假的水平也不低,造出跟真得有九分相似的東西也是做得到的。

    “小葉紫檀?爆滿金星?我怎麼好像聽說過這東西啊。”翁紅皺了皺眉道。

    她自然聽說過。

    因為她經常參加一些慈善拍賣,肯定會有類似的東西出現,隻不過她可能不太關心,所以記不住罷了。

    “對了,我想起來了,前不久我還參加過一個慈善拍賣會,一個隻有核桃大小的小葉紫檀雕刻,最終賣了五十多萬啊,不過滿金星是什麼?”

    翁紅想到了小葉紫檀,可是對爆滿金星還是有點不解。

    “爆滿金星是小葉紫檀裏麵的極品,比一般的小葉紫檀都要貴的。”

    聶震回答道。

    “那麼小的東西都能賣五十萬,那這東西值多少錢?”翁紅雖然是有錢人,可是這飛來橫福不管是誰都會覺得有點興奮的。

    聶震搖了搖頭道:“單純賣小葉紫檀木的話,這東西大概一斤能賣到兩千塊左右,這木雕我看估計得有兩百斤左右,單純賣木頭,按照兩千塊一斤算的話,兩百斤也就是四十萬而已。”

    “四十萬?你給我去市麵上找找,我看四十萬能不能買到這麼好的東西。”張天元沒好氣道。

    小葉紫檀本來就珍貴無比,如果是爆滿金星,那就更是價值連城了,別說一斤兩千塊,遇到喜歡的人,就算是一斤兩萬也有人買的。

    而且這還僅僅隻是這小葉紫檀本身木頭的價錢。

    “嘿嘿,我又不是這方麵的行家,說錯了正常。”聶震倒是不在意,嬉皮笑臉地笑了笑道。

    “媽,這個東西如果上拍,就算是拍到上千萬也正常。”

    張天元很認真地說道:“它不僅僅是小葉紫檀爆滿金星,更是一件難得的古代藝術品,乾隆皇帝曾經擁有過的。”

    “那麼貴!”

    翁紅嚇了一跳。

    雖然她也是有錢人,可是一千萬真得不少了,關鍵這還是別人送的一件禮物。

    “是啊,您說這是別人送給柳爺爺的禮物,不知道柳爺爺收了這份禮,有沒有幫人家辦事兒啊?”

    張天元問道。

    “沒有,你柳爺爺隻是送了兩萬塊等值的東西給那戶人家,因為他家那個事兒,當時很不好辦。”

    翁紅想了想道。

    “這可不太好啊,這樣子人家肯定心裏頭會有怨念的,雖然這麼多年一直沒找上門,但誰知道這種仇恨會在什麼時候萌芽啊,不行,媽你趕緊打電話問問柳爺爺,當年到底是誰送的禮,咱們要不然把這東西送回去,要不然就多給人家一點錢。”

    張天元現在有錢了,求的就是個安享太平,再說了,本身這個事兒就是柳老爺子辦事兒不地道啊。

    “行,我問問。”

    翁紅給柳老爺子打了電話,順便把這個事兒說了一下。

    柳老爺子聽後也是大驚,不過當年的事情他記得還算清楚,尤其是這家人,不止一次去找過他,他記得太清楚了。

    “你柳爺爺說,這戶人家就住在上浦,他當年來內地拓展業務的時候遇上的。”

    翁紅回答道。

    “知道名字和地址嗎?”

    “名字知道,不過地址應該是當年的老地址了,如今都過去十多年了,那戶人肯定搬遷了,上浦這麼些年發展如此之快,你也是知道的。”

    翁紅苦笑道,然後將那人的名字和那個地址告訴給了張天元。

    “這個名字很陌生,不過這個地址我有印象,王思遠他老爹買下了這片地,蓋了公寓樓,我問下王思遠。”

    張天元打電話給了王思遠,詢問了一下那戶人家以及那個名字,沒想到王思遠還真知道。

    “你說李老頭他們家啊,我當然知道了,當年拆遷的時候,我們公司給他賠了不少錢呢,還送了一套房,現在人就在上浦,具體地址我發給你,不過你找李老頭幹嘛?”

    王思遠疑惑地問道:“這老頭當年可是因為盜墓被抓了,後來雖然放了出來,不過被人打成了重傷,兩年前就去世了,他媳婦早些年就跟人跑了,隻扔下了一孩子,當年本來是打算托付給你家柳老爺子的,不過不知道為什麼後來沒成。”

    “這孩子現在怎麼樣了?”

    張天元有點緊張地問道。

    “孩子被送到了孤兒院,李老頭出來之後才接回家去的,還真別說,這孩子雖然屬於晚來得子,可是特別聰明,今年剛剛被美國的麻省理工大學給錄取了,還拿到了全額獎學金。”

    王思遠回答道。

    “這樣還不錯。”

    “不錯什麼啊,估計去不成了。”

    “為什麼?”

    “唉,孩子命苦啊,體檢的時候發現得了怪病,身體裏長了個瘤子,雖然是良性的,不過這瘤子你應該知道,良性要變成惡性也很容易,麻省理工那邊得知這情況之後就拒絕錄取了,把名額給了別人,這些資本家啊,就是不願承擔一點風險的。”

    王思遠歎氣道。

    “展飛,咱們馬上去一趟上浦。”

    張天元掛了電話之後就對展飛說道。

    “不用這麼著急吧兄弟,就算你覺得虧欠這孩子,也不用這樣啊。”聶震疑惑道:“哥哥我今天來找你還有事兒呢。”

    “什麼事兒?”

    張天元問道。

    “幫我鑒定一幅畫。”

    聶震笑道。

    “這個簡單,你把畫帶過來了沒有?”張天元想要去上浦找這個李老頭的孩子可不是因為覺得虧欠誰。

    他是覺得可以挖人才了。

    神羅集團太需要人才了,神羅研究所也需要這樣的人才。

    能被麻省理工錄取,那絕對是個超級學霸啊,而且可能在別的方麵也是有特長的。

    這麼好的機會,他能不著急嗎?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6-11-7 13:20
第二五七四章 曉妝染梅



   良性腫瘤這種東西,是張天元最擅長處理的,地氣隻要用到,保證是腫瘤馬上消除。

    當然,聶震既然找上門來了,他的事兒肯定也是要先處理一下的。

    “畫我當然帶來了。”

    聶震說著就要將畫拿出來。

    “行了,別在這裏看了,去咖啡廳吧,我這剛回家啊,你總得讓我喘口氣吧。”

    張天元說完話,看了翁紅一眼說道:“媽,這仕女木雕您還是拿回去吧,這東西到了咱們手裏,當然不可能換回去,至於說李老頭那邊的事兒,我會處理的。”

    “你都這麼說了,我怎麼好意思拿回去,這東西還是你來處理吧,一千萬而已,你柳爺爺也不會太稀罕的。”

    翁紅擺了擺手道:“而且這也是他的意思。”

    張天元愣了一下,想要拒絕,不過最終還是沒能說出口,這麼好的東西讓他往外推,他還真有點舍不得。

    “那行吧,東西算是夢夢的。”

    張天元也沒必要去占這個便宜,東西算在自己老婆身上也就是了。

    雖然這樣也就是個形式,畢竟咱們國家規定婚後財產是共同擁有的。

    讓展飛先將仕女木雕放到了地下倉庫去,張天元則跟聶震到了咖啡廳。

    “聶哥,你也真有意思,買幅畫還要我來鑒定啊,你認識的書畫鑒定師恐怕不少吧?”

    兩人一邊喝著咖啡,一邊聊了起來,聶震也將那幅畫小心翼翼地取了出來。

    “那些人啊,看到我這幅畫,都非常鄙視地看著我,好像我哪裏得罪了他們似得,不給看也就是了,幹嘛瞧不起人啊。”

    聶震頗為不忿地說道。

    他說話時,已經將那幅畫放在了桌上。

    隻見此畫乃是一張白淨的宣紙,看起來有些年代了,上麵花了雪梅,還有一首詩。

    “試數窗間九九圖,餘寒消盡暖初回。梅花點遍無餘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你在逗我?”

    張天元也用十分鄙視的目光看向了聶震。

    “不是,我哪兒敢逗你啊,這一看就是一幅文人畫作啊,可惜沒落款,不然的話估計很值錢吧?”

    聶震苦笑道。

    “你妹啊,你沒聽說過九九消寒圖嗎?”

    張天元真是無語了。

    九九消寒圖是中國北方的一項漢族傳統民俗,與數九的民俗密切相關。

    九九消寒圖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均為繁體字,九字每字九劃共九九八十一劃。

    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畫順序填充一個筆畫,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後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才算大功告成。

    也稱作“寫九”。

    一般而言在九九消寒圖的一側還應寫有《數九歌》。

    除了文字版本的九九消寒圖,還有用圖形表示的九九消寒圖。

    將宣紙等分為九格,每格用筆帽蘸墨印上九個圓圈,每天填充一個圓圈,填充的方法根據天氣決定,填充規則通常為:上塗陰下塗晴,左風右雨雪當中。

    這種圖形版本的九九消寒圖簡單易行,但顯然沒有文字版本的漂亮。

    此外,也有些九九消寒圖采用圖畫的形式,也稱作“畫九”。

    在白紙上繪製九枝寒梅,每枝九朵。

    一枝對應一九,一朵對應一天,每天根據天氣實況用特定的顏色填充一朵梅花,在寒梅圖的一側常常寫有“試看圖中梅黑黑,自然窗外草青青”。

    這種圖畫版的九九消寒圖又被稱作“雅圖”。

    聶震拿的這就是一幅九九消寒圖中的“雅圖”,隻不過這詩句用了元代楊允浮的詩,所以更加文雅一點而已。

    楊允孚的部分詩作著重敘述了元代宮廷的各種宴會及飲食。

    如每年五月五日端午節,宮中都要設宴。

    楊允孚詩說,人們食用美酒、涼糕。

    六月三日,要舉行“詐馬宴”。

    這個宴會盛大而隆重,楊允孚有詩喻其盛事。

    八月,又要舉行“馬****宴”,楊允孚有詩記其盛況。

    除宴會外,楊允孚記載了元代宮廷名肴——湯羊。

    從他的詩句來看,“湯羊”與“八珍”一樣,是由眾多美味佳肴組成的,極為名貴,主要供皇帝食用,剩餘的纔賞賜給大臣。

    楊允孚在詩裏,還有許多涉及飲食的詩,如記元蒙族百姓日常的飲食生活﹐是典型的元蒙族飲食生活的寫照。

    他還記敘了元代各地優質飲食品:“喜魚貢自黑龍江,西域葡萄酒更良。南士至奇誇鳳髓,北陲異品是黃羊。”

    楊允孚《灤京雜詠》及其詩注,對元代飲食作了較為詳細的記敘,彌補了史籍中許多未詳之處,是研究元代烹飪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當然,他的詩句之中最能流傳百世的,恰恰是那些記載了民俗節日的。

    比如九九消寒圖裏的那首詩。

    “冬至後,貼梅花一枝於窗間,佳人曉妝,日以臙脂圖一圈,八十一圈既足,變作杏花,即回暖矣。”

    這個就叫曉妝染梅。

    這種設計,可謂獨出機杼,由梅而杏、由冬而春,季節的變換又與佳人曉妝的胭脂聯係,真讓人叫絕。

    無怪乎楊氏詩以詠之:試數窗間九九圖,餘寒消盡暖初回。梅花點遍無餘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楊允浮的詩,也因此而流傳了下來,在北方過去很多人都會背誦的。

    “我知道這是九九消寒圖,不過這圖跟一般的圖不一樣啊,你再仔細看看,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

    聶震腆著臉笑道。

    “不都是九九消寒圖嗎,還能不一樣到哪裏去?”

    張天元雖然嘴上這麼說,不過還是看得更加認真了起來。

    “咦?好像還真是有點與眾不同啊。”

    這九九消寒圖雖然非常普遍,而且可以說並不值錢,但關鍵還要看是誰的作品,若是名家的作品,那不說別的,光是這幅畫和這首詩,那也能被人瘋搶的。

    先看梅花。

    很明顯這梅花的枝幹是同一個人所畫,盡管非常簡練,可是卻能看出來老到的筆法。

    這分明是國畫大師的水準。

    而點綴在枝幹上的梅花,雖然筆墨深淺不一,但這並不是因為畫師的技術不行。

    關鍵還是因為這些梅花並非同一個時期畫上去的。

    這也是九九消寒圖的奧妙之處了。

    可即便如此,整幅畫如果仔細欣賞,大師的氣息那是迎麵而來啊,你甚至能透過這幅畫,看到那梅花在雪中綻放。

    (未完待續。)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6-11-7 13:20
第二五七五章 神秘石



    除了梅花畫得精致曼妙之外,這字兒寫得也是極為老到流暢。

    當然,很顯然這九九消寒圖的作者更擅長的還是作畫,因此從總體上來說,梅花的水平要更高一些,絕對的大師級水準。

    不要看寥寥幾筆,看似非常簡單,可是越簡單的東西,卻是越難畫啊。

    就像做廚師,一盤蛋炒飯,就能看出你廚藝高低了。

    更何況那梅花並非一天點綴上去,畫師居然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那八十一朵花瓣,居然都有著不同的感覺,你仿佛可以看到這幅畫之後時間的流逝。

    季節的變化。

    水平到了這個地步,能做到的真是寥寥無幾了。

    隻可惜沒有落款署名,否則的話,這幅九九消寒圖,那絕對能賣上極高的價格了。

    至於那字,倒也極好,絕對算得上是書法高手,隻可惜跟畫相比之下,就顯得稍微差一點了,但絕對差不了多少。

    想必這幅畫的主人,應該是既擅長作畫,又擅長書法的人。

    書畫雙絕之人,在曆史上也並不是少數。

    畢竟國畫有個特點,那就是作畫很多都要題詩,如果這字兒太醜的話,就未免有點讓人覺得畫蛇添足了。

    隻有書畫雙絕,那才能讓書法和繪畫搭配得更出色。

    這首詩是元代的,那麼這幅畫的作者隻可能是元代之後的畫師。

    不過元代之後的畫師出眾者那可是非常之多啊,尤其是明代,包括唐寅、文征明、仇英、徐渭等等,高手並不在少數啊。

    清代也有八大山人等高手在,所以這幅畫要確認是誰所作,一時間還很難有定論。

    張天元看的畫,畢竟還不夠多啊。

    他隱隱約約心裏頭有個答案,隻是暫時還無法肯定,或許可以找出那人的畫來對比一下,就比較清楚了。

    “怎麼樣,我沒騙你吧,這幅畫果然與眾不同吧?”

    聶震見張天元臉上露出驚訝之色,就知道這幅畫不簡單了,於是興奮地說道。

    對於好哥們,張天元也沒什麼好隱瞞的。

    他笑著點了點頭道:“你這九九消寒圖還真得是有點與眾不同啊,雖然隻是梅花與山石,寥寥數筆而已,卻將冬日的嚴寒盡數融於畫中,更重要的是,還能從中看出畫者那玩樂的心情。”

    “真有那麼好?”

    “嗯,真有,不僅畫出色,那字也是頂級的,隻是稍微比畫差上那麼一點點,這幅畫的作者,多半是書畫雙絕。”

    張天元點頭道。

    “哈哈哈,我就說嘛,我就說嘛,哈哈哈哈。”

    聶震顯得非常高興,心裏頭卻是替自己捏了一把汗啊,這幅畫是他跟別人打賭買下來的,這要是輸了,那輸得可不是一點點。

    雖然後悔自己衝動的決定,可是現在總算有點放心了。

    “不過”

    聽到這裏,聶震忽然間緊張了起來,因為他知道,很多人說話就是如此,前麵說的都不重要,這不過後麵才是重點啊。

    “不過什麼?”

    他有點緊張地問道。

    “不過可惜的是,你這幅畫缺少落款和署名,這樣很難確定書畫的主人是誰,對於那些有強迫症的收藏家來說,這樣賣不上價的。”

    張天元苦笑道。

    “你就沒辦法確認嗎?”聶震問道。

    “我當然可以確認了,不過我說的,別人未必信啊。”

    “不會的,你張天元是誰,你可是當今中國第一鑒定師,誰敢不信你的話?”聶震搖了搖頭道:“不過如果這畫的作者不知道,那這幅畫大概能值多少錢?”

    “你老實說,是不是出什麼事兒了?”張天元沒有直接回答聶震的問題,反而問道。

    “沒有的事兒。”

    聶震搖頭道。

    “你若是不肯說,那這事兒就到此為止了,我不會給你鑒定這幅畫的,也不會幫助你甄別的。”

    張天元站了起來,做送客狀。

    “兄弟,別翻臉啊,我告訴你也就是了,不過你可不能給別人說啊?”聶震苦笑道。

    “說吧。”

    張天元淡淡道。

    “其實是這樣的,你聽說過美國神秘石嗎?”

    聶震問道。

    “嗯,這個我當然聽說過了。”

    1872年,商人塞內卡拉德在美國新英格蘭州溫泥泊灑汲湖附近為柵欄柱挖洞時發現一塊外表奇特的粘土,它似乎不應該出現在這個地方。

    粘土內的東西更是令人不可思議:一塊黑色模樣的古怪蛋形石頭,表麵帶有很多雕刻圖案,包括臉、帳篷、玉米穗和星形圓環。

    後來它又被人們稱為神秘石。

    拉德先生是一名十足的自然主義者,他收集了大量的古物和標本。

    對於這個新發現,拉德欣喜不已,他充滿熱情地展示和解釋著這塊不同尋常的石頭。

    有關這個石雕的眾多疑問接踵而來:誰雕刻的?為什麼雕刻?它的年代有多久?又是如何雕刻的?

    1892年,拉德去世,在此之後的1927年,他的一個女兒將“神秘石”捐給新漢普郡曆史學會。

    1996年,“神秘石”在新漢普郡曆史博物館展出,這也是它最後一次公開亮相,被玻璃包圍的它向人們炫耀著自己的神秘圖案。

    身披各種圖案的“神秘石”長4英寸,厚25英寸,一度成為人們公開討論的對象。

    “神秘石”一麵上的圖案有點像一支倒轉的箭、一個月亮、一些園點和一個螺旋。

    玉米穗和下陷的圓環圖案位於另一麵,圓環上有3個數字,其中一個很像一條鹿腿。

    “神秘石”的另一個古怪特征:石頭兩端末尾處被鑽出一些小洞,大小略有差異,每一個鑽孔都是直的而並非錐形。

    根據1994年新英格蘭州政府官員的分析,較淺鑽孔中的劃痕說明,“神秘石”曾被置於金屬杆狀物之上,且被多次取下。

    美國博物學家猜測它應該是凱爾特人或者因紐特人的遺物,可能記錄了兩個部落間的一次談判。

    曆史學會1931年收到的一封來信中說,它可能是一塊“雷石”。

    寄信人認為:“雷石表麵經常有機器或人工加工過的痕跡,通常情況下,它們往往位於地下深處,包裹於粘土之中,或是被岩石和珊瑚包圍。”

    考古學家理查德鮑斯沃特說:我在石頭上見到很多非天然的洞孔,這種特征可以與史前的北美洲聯係起來。

    未完待續。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6-11-7 13:21
第二五七六章 奇怪的美國人



    雖然有些參差不齊,但這個孔洞整體相當規則,“神秘石”上的孔洞是用電動工具鑽成的,有可能來自19世紀或者20世紀。

    我們並沒有發現與幾百年前的物品相一致的年代變化特征。

    地質學家尤金·布戴特也參與了當年的分析工作,據他判斷,“神秘石”應該是一種石英岩由沙岩演化而來,或是糜棱岩因斷層處岩層變化形成的一種紋理細密的層積層。

    這種類型的岩石在新罕布什爾州並不多見,但不能排除擁有此種資源的可能性。

    “神秘石”是獨一無二的,很難判斷出它到底來自什麼地方,你根本無法確定這個故事到底是從哪傳出來的。

    很多情節含糊不定……使人極難作出判斷,發現過程的來龍去脈有時要比石頭本身更為重要。

    神秘石上的圖案可能是有意義的,但對我們來說,它們隻不過是月亮和玉米穗罷了。

    曆史學會收藏與展覽負責人衛斯理·巴拉表示,尋找類似的圖案和符號可能是一種探索途徑,人們也一直希望能在討論當年發現經曆的報紙或者手稿中發現更多的信息。

    對於一個喜歡探險和古董的人來說,不知道美國神秘石,那顯然就是一種恥辱了。

    “你知道就好。”

    聶震繼續說道:“是這樣的,我最近見到有人拿著這個神秘石在我們帝都幾個公子哥中間兜售。這人很有意思啊,他不要錢,但是提出了一個要求。”

    “什麼要求?”

    “他說了,我們這些公子哥隻要到潘家園裏頭隨便買一樣東西,如果超過購買價的十倍以上,那神秘石他就白送,而如果達不到,就必須得答應幫他做一件事情。”

    聶震苦笑道:“我們這些人裏頭,閑的蛋疼的很多啊,雖然對神秘石不感興趣,可是聽那人那麼一吹噓,都覺得這玩意兒可能是好東西,於是想都沒想便答應了。”

    “結果都輸得差不多了?”張天元問道。

    “是啊,現在除了我之外,都輸給那家夥了。”聶震苦笑道。

    “你們都不帶腦子嗎?”

    張天元有點沒好氣道:“這種人,拿這樣的東西來勾引你們,他目的本身就不單純啊,他讓你們做什麼事情了嗎?”

    “這個我哪裏知道啊,每個人要做的事情,都隻有他跟那個人知道,說是為了保密,我怕這家夥動機不純啊。”

    聶震苦笑道。

    “明知道還去上當?這人行動實在太詭異了,還是防著點好。”張天元雖然沒見過間諜什麼的,可是行動如此詭異的一個人,怎麼看都不像是什麼好東西吧。

    “那我現在就把他抓起來?”

    聶震問道。

    “抓?你怎麼抓?憑什麼抓?沒有證據的話,抓人隻是打草驚蛇而已。”

    張天元歎了口氣道:“對了,你這幅畫當是買的時候花了多少錢?”

    “三百!”

    聶震回答道。

    “嗬嗬,還真是蠢人有蠢福啊,沒想到你聶震居然也能撿漏?”

    張天元不由搖頭苦笑,這世上那麼多精明的收藏夾,都未必能撿漏一次,可偏偏有時候就有那種蠢蛋,隨便買一件東西,居然就撿漏了。

    聶震在古董方麵,說蠢也不冤枉他,因為聶震對古董鑒定真得是一竅不通的。

    “聽你這意思,這東西挺值錢了?”

    聶震笑著問道。

    “算是吧,在不能確定畫師的情況下,這幅畫大概可以賣個五六萬的樣子,畢竟是一幅精品,你用三百塊買的,十倍也才三千啊,這絕對算是撿漏了。”

    張天元點頭道。

    “隻有五六萬啊?”

    聶震略微有點失望,不過轉念一想,自己是花了三百塊買的,現在就算不知道畫師的名字也價值五六萬了,不僅可以應付那個擁有神秘石的美國佬,而且也是算撿了個不小的漏兒啊。

    “嘿嘿,不錯不錯,我知足了,雖然不如你這家夥,出個海都能撈回一艘船來,這一回聽說是豐臣將軍號對吧?”

    聶震笑著問道。

    “嗯,說實話是個意外。”

    張天元撓了撓頭道:“本來我這一次出海,並沒有多少信心可以打撈豐臣將軍號的,隻不過是想做給別人看而已。”

    他這是實話,豐臣將軍號本來隻是個幌子,他是為了分散那些人放在啟明島上的注意力。

    雖說啟明島位於公海,但如果讓別人知道那地方附近有“太陽的寶藏”存在,那肯定會出大事兒的。

    將那些人誘騙到幽靈海域去,打出豐臣將軍號的幌子,吸引那些人的眼球,就可以給啟明島減輕壓力了。

    為了能夠吹填啟明島,這一次張天元可沒少花錢啊,大部分還不是工程用錢,而是用來打點的錢。

    在啟明島沒有建成之前,沒有足夠的防禦設施之前,還是得要靠別人保護的。

    幸好這個世界上,有錢好辦事兒,在國外一樣行得通。

    他買通了附近幾個國家的海軍將領,對於啟明島的吹填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別覺得這不可能。

    對於有些人來說,如果你給了他足夠的金錢,讓他去賣國,他都絕對不會有絲毫猶豫的。

    “好了,不要說豐臣將軍號的事兒了,你去把擁有神秘石的美國佬喊來,他要是不來,就用強硬措施,反正他跟你有過賭約,這一次你贏了,那神秘石必須歸你。”

    張天元提醒道。

    “那畫就放這兒?”

    “放這兒吧,我要再研究一下,搞不好就幫你找出這畫的作者是誰了。”

    張天元點頭道。

    “行。”

    聶震不怕張天元吞了自己的畫。

    開玩笑,張天元那是誰啊,各種名畫可不比任何人少的,會在乎這麼一幅九九消寒圖?

    再說了他這兄弟的性格他最了解,要是貪圖這幅畫,那就不是張天元了。

    聶震離開之後,張天元一邊喝著咖啡,一邊仔細欣賞這幅畫。

    畫的畫風老到,而且明顯不是今人的畫風。

    字也寫得很有味道,且根據墨汁幹澀的程度來分析,也不是現代人用的筆墨。

    至於紙張,用的是生宣,而且是造價不便宜的生宣,這東西現代一般都不會造,因為太貴,很多人都不樂意用,覺得太浪費了。

    再加上古代的宣紙製造工藝,那多半都是手工的,這一點不用鑒字訣,單憑張天元的眼力就能看出來。

    (未完待續。)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6-11-7 13:22
第二五七七章 六分半書



這種生宣,正是所謂的紙壽千年的生宣,就算是放個幾百年,也不至於變黃變質的。

    當然,前提是要保存好。

    從這幅九九消寒圖的保存狀況來看,之前收藏它的人,應該是看出了這幅畫的價值的,所以重新裝裱過,保存非常不錯。

    可惜不知道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情,居然讓這幅畫流落到了大街上,被聶震這個不懂字畫的人給花三百塊買了。

    手工生宣跟機器宣紙的差別還是比較大的。

    當然現在機器做的宣紙也有非常好的,但一般製造量都不大,畢竟要考慮到成本的,現在可是商業社會嘛。

    利用一些化學原料做出來的現代宣紙,很多保存時間不會超過四五十年,除非進行特殊的裝裱,進行全方位的保護,這樣或許才能夠流傳後世。

    高昂價格的宣紙,一般人用不起的。

    當然,這些都隻是通過張天元的眼睛判斷,然後進行推測出來的結果。

    他能確定這幅畫是清代的作品,全靠鑒字訣。

    鑒字訣現在準確的斷代已經可以精準到朝代了,這一點並不是什麼問題。

    所以不存在現代人作畫的可能性。

    心裏頭有了個基本的概念之後,他就回房取了自己的筆記本電腦重新回到了咖啡廳裏。

    柳夢尋今天不在家,出去工作了。

    他這個老婆啊,明明可以在家裏做個標準的闊太太,可是卻不願意,非要出去工作。

    明明可以靠美貌吃飯,卻非要靠才華。

    打開度娘,還沒搜索呢,忽然間幾條彈窗新聞跳了出來。

    這幾條新聞的關鍵點都是“幽靈海域,海盜猖獗”。

    沒有任何新聞提及豐臣將軍號的事情,不管是中國、日本、菲律賓、印尼、澳大利亞還是隨後派船前往的美國。

    他們都表示要去那裏剿滅海盜。

    但張天元心裏頭跟明鏡似得。

    這些國家大概是知道了張天元返航,並且帶回去寶藏的事兒。

    他們並不知道張天元帶回國的是哪一艘沉船,但可以確定的是,幽靈海域肯定有沉船存在。

    而且這些沉船上還有寶藏。

    正因為如此,他們都動了。

    一時間,那片原本沒有人關心的海域上,居然多了許多艘軍艦,號稱是去剿滅海盜的。

    確實有些海盜倒黴了,被軍艦撞上,結果發生交火,海盜是損失慘重。

    但是能夠在那裏橫行很多年,海盜自然有自己的本事,他們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居然銷聲匿跡了,就算軍艦搜索了那一片的海域,也沒有發現任何海盜船的影子。

    其實這一點張天元倒是很能理解。

    那裏的那些海盜,其實跟附近幾個國家都有關係的,甚至就是附近幾個國家的商人或者老板。

    他們能夠迅速消失,就是因為將海盜船重新還原成了普通的商船。

    這根本不用做太多事兒的,大船隻需要改一下塗裝就行了,小船則完全什麼都不用做。

    因為小船上是沒有任何標記的。

    沒了海盜,可是那些國家的軍艦依然時不時傳回擊沉海盜船的消息,這讓知道事情真相的張天元覺得有些可笑。

    他關了新聞,查看了一下自己的郵箱。

    郵箱裏有不少郵件,其中大多數都是啟明島那邊發過來的。

    郵件中說,美國人率先在幽靈海域發現了一艘沉船,船上最起碼有十噸白銀,但是打撈比較困難。

    這個事情一下子刺激了日本等過,於是在張天元從那邊返航的這幾天裏,那片幽靈海域上簡直是風雲迭起啊。

    不過這是個好事情,因為那些國家在關注幽靈海域的時候,啟明島這邊幾乎沒人在意了。

    畢竟張天元啟動了幹擾信號,就算是衛星也無法拍攝到這裏的地圖。

    其實這個並不難,中國也可以做得到,隻不過中國沒那麼做而已。

    中國在南海吹填造島那就是要證明自己的態度,如果還遮遮掩掩的,那就有點名不正言不順了。

    張天元不一樣,他這麼做,隻是為了安安穩穩地完成自己的吹填計劃而已,至於說露臉什麼的,沒有那個必要。

    笑了笑,關閉了郵箱,他在度娘裏麵輸入了自己要查的東西。

    “果然沒錯!這幅畫應該是鄭板橋的作品!”

    在對比了鄭板橋的作品以及繪畫也書法特點之後,張天元現在完全可以肯定自己的猜測了。

    鄭板橋書法,用隸體摻人行楷,自稱“六分半書”,人稱“板橋體”。

    其畫,多以蘭草竹石為主,蘭竹幾成其心靈的鄭板橋的書法藝術,在中國書法史上是獨樹一幟的。

    由他歲寫的小楷歐陽修《秋聲賦》和30歲寫的《小楷範質詩》推知,板橋早年學書從歐陽詢人手。

    其字體工整秀勁,但略顯拘謹:這與當時書壇盛行勻整秀媚的館閣體,並以此作為科舉取士的標準字體有關。

    對此,鄭板橋曾說:“蠅頭小楷太勻停,長恐工書損性靈。”

    在他40歲中進士以後就很少再寫了。

    鄭板橋書法最被稱道的是“六分半書”,即以“漢八分”(隸書的一種)雜人楷、行、草而獨創一格的“板橋體”。

    “六分半”書,是鄭板橋對自己獨創性書法的一種諧謔稱謂。

    隸書中有一種筆畫多波磔的“八分書”,所謂“六分半”,其意大體是隸書,但摻雜了楷,行、篆、草等別的書體。

    《行書曹操詩》軸可視為“六分半”體的代表作。

    此件寫曹操《觀滄海》詩,幅麵很大,平均每宇有10平方厘米以上,字體隸意頗濃,兼有篆和楷;形體扁長相間,宅勢以方正為主而略有擺宕。

    拙樸擴悍,恰與曹詩雄偉闊大的風格相似。

    鄭板橋曾在《贈潘桐岡》詩中稱道自己的書法:“吾曹筆陣淩雲煙,掃空氛翳鋪青天。一行兩行書數字,南箕北鬥排星躔。”

    鄭板橋書法作品的章法也很有特色,他能將大小、長短、方圓、肥瘦、疏密錯落穿插,如“亂石鋪街”,縱放中含著規矩。

    看似隨筆揮灑,整體觀之卻產生跳躍靈動的節奏感。

    如作於乾隆二十七年的《行書論書》橫幅,時已七十高齡,乃晚年佳作。

    大意是說蘇東坡喜用宣城諸葛氏齊鋒筆,寫起來十分如意,後來改用別的筆,就手心不相應。

    (~^~)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6-11-7 13:22
第二五七八章 詩書畫三絕



   板橋自己喜用泰州鄧氏羊毫筆,寫起來婉轉飛動,無不如意。

    於是把泰州鄧氏羊毫比作宣城諸葛齊鋒,最後說:“予何敢妄擬東坡?而用筆作書皆愛肥不愛瘦,亦坡之意也。”

    整幅作品結字大大小小,筆劃粗粗細細,態勢欹欹斜斜,點畫、提按、使轉如樂行於耳,鳥飛於空,魚遊於水,在一種態情任意的節律中顯露著骨力和神采。

    清人何紹基說他的字“間以蘭竹意致,尤為別趣”。

    從這件作品的章法、結體和筆畫,不準看出他“波磔奇古形翩翩”的蘭竹婁神。

    真正了解鄭板橋的字兒,就不難從這字的特點中看出鄭板橋的神韻來。

    字如此。

    畫亦有特點。

    鄭板橋出身於書香門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舉人,乾隆元年中進士,五十歲起先後任山東範縣、濰縣知縣計十二年。

    “得誌加澤於民”的思想,使得他在仕途對連年災荒的平民百姓采取了“開倉賑貸捐廉代輸”等舉措,這引起了貪官汙吏、惡豪劣紳的不滿,被貶官。

    之後,他靠賣畫維持生活。

    鄭板橋的一生,經曆了坎坷,飽嚐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態炎涼,他敢於把這一切都糅進他的作品中。

    鄭板橋的題畫詩已擺脫傳統單純的以詩就畫或以畫就詩的窠臼,他每畫必題以詩,有題必佳,達到“畫狀畫之像詩發難畫之意”,詩畫映照,無限拓展畫麵的廣度。

    鄭板橋的題畫詩是關注現實生活的,有著深刻的思想內容,他以如槍似劍的文字,針砭時弊。

    正如他在《蘭竹石圖》中雲:“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電驚雷之字,嗬神罵鬼之談,無古無今之畫,固不在尋常蹊徑中也。”

    大家可能都知道,鄭板橋最擅長畫的有三樣,一個是竹、一個是石、一個是蘭花。

    倒是沒聽說過鄭板橋畫梅。

    但是沒聽說過,並不代表他就沒畫過。

    首先從這幅九九消寒圖的石頭來看,就有鄭板橋畫中石頭的十分特點。

    鄭板橋畫竹獨特,畫石亦如此。自然界再無情的石頭在他筆下也活了,如《竹石圖》中的石頭,這也是前人畫中常用題材,但很少把它作為主體形象來表現的。

    而鄭板橋在畫幅中央別具一格地畫了一塊孤立的峰石,卻有直衝雲霄的氣概,四周皆空沒有背景。

    畫上四句七言詩:“誰與荒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雲霄,挺然直是陶元亮,五鬥何能折我腰。”

    詩點破了畫題,一下子將石頭與人品結合到一塊兒,可謂“畫不足而題足之,畫無聲而詩聲之。詩畫互相為用,開後人無數法門。”

    板橋借挺然堅勁的石頭,讚美陶淵明。

    板橋讚美他剛直不阿、品格高尚的人格,同時似乎也有吐露他自己同樣遭遇及氣度的意思。

    畫中的石頭代表了人物形象,蘊藏著剛直不阿、氣宇軒昂的品質,使人感到,此處畫石頭比畫人更有意味,更能揭示深刻含義。

    很顯然,這幅九九消寒圖中的石頭,與《竹石圖》中的石頭是十分相似的。

    隻要稍微對國畫有研究的人,看到這兩幅畫裏頭的石頭,就不難看出是出自於鄭板橋之手。

    至於說梅花。

    鄭板橋畫竹,“神似坡公,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

    然而他筆下的梅花,一點都不輸給竹子。

    甚至在梅花之中,還透著他所畫竹子的影子。

    《清代學者像傳》說鄭板橋一生的三分之二歲月都在為竹傳神寫影,自己曾有詩寫道:“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

    後來他說:“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於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他通過觀察和藝術創作的實踐,提煉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論。

    “眼中之竹”是自然實景,是對自然的觀察和從中體驗畫意;“胸中之竹”是藝術創作時的構思;“手中之竹”是藝術創作的實現。

    他把主觀與客觀、現象與想象、真實與藝術有機地融為一體,創造了師承自然,而又高於自然的境界。

    自然之竹是客觀存在的,畫家看到眼裏的竹已經和自然之竹有所區別了。

    然後要進行加工、主觀處理,形成胸中之竹,這就是所說的意在筆先。

    等落到紙上,轉化為手中之竹,“手中之竹”說的是畫家所創出的一個“第二自然”。

    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都是眼中之竹的升華。

    概括說就是畫家把眼睛看到的客觀形象,經過大腦的意象處理,最終經過技術加工物化為典型的藝術形象,是藝術創作的過程。

    這個道理其實等同於畫梅。

    隻不過鄭板橋顯然太過擅長畫竹了,以至於在畫梅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用到畫竹的手法。

    越是如此,才月越讓張天元確信,自己手中的這幅九九消寒圖,絕對是出自鄭板橋之手,這一點應當是毋庸置疑了。

    鄭板橋這個人,不僅僅是書畫雙絕,而是詩書畫三絕!

    所以這字跟畫出自同一人之手,也是可以理解了。

    至於說生宣紙價格昂貴,那個被世人說成窮困潦倒的鄭板橋如何買得起?又如何敢用來畫九九消寒圖?

    這個就更容易理解了。

    鄭板橋賣畫,不像曆來文人畫家那樣猶抱琵琶半遮麵。

    既然已經邁進市場,索性大大方方的。

    他製定《板橋潤格》,成為中國畫家明碼標價賣畫的第一人。

    “大幅6兩,中幅4兩,小幅2兩,條幅對聯1兩,扇子鬥方5錢。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現銀則心中喜樂,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為賴賬。年老體倦,亦不能陪諸君作無益語言也。”

    還在最後附了一首詩:“畫竹多於買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任渠話舊論交接,隻當秋風過耳邊。”

    明明是俗不可耐的事,但出諸板橋,轉覺其俗得分外可愛,正因他是出於率真。

    在張天元看來,這幅九九消寒圖應該就是鄭板橋在賺了錢之後的得意之作。

    也算是跟現代人一樣,發了工資之後,很多人都喜歡去奢侈一把,買來自己平時不敢買的東西。

    或者吃一頓平時不敢吃的美味。

    (~^~)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小雲雲530929

LV:9 元老

追蹤
  • 279

    主題

  • 638082

    回文

  • 20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