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明星] 大戲骨 作者 : 七七家d貓貓 (連載中)

 
mk2258 2017-2-13 21:01:51 發表於 都市言情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2182 1155643
Babcorn 發表於 2018-11-18 11:40
第1511章 錦上添花

    連續三週電影節的連軸轉,密密麻麻的採訪與宣傳幾乎沒有喘息空間;繼而又是正式公映宣傳行程的啟程,來到一個月之內的第四個“首映”儀式的時候,即使是藍禮,現在也稍稍有些疲倦,“地心引力”的宣傳聲勢甚至比暑期檔的“明日邊緣”還要更加熱鬧更加宏大。

    更進一步,魯妮-瑪拉的缺席和阿方索-卡隆的生澀,讓過去這三週以來的壓力和重任全部都集中在了藍禮身上,事情就變得更加辛苦了。不過,藍禮也知道,和頒獎季的學院公關比較起來,這僅僅只能算是小兒科而已。名利場之中的付出和回報永遠是無法對等的。

    藍禮是如此,記者們也是如此。

    於是,湯姆-赫蘭德現身的時候,記者們情急之下,第一時間就把採訪話筒瞄準了這名初出茅廬的矚目新人,面對如狼似虎的提問狂潮,湯姆著實有些招架不住,不由自主就朝著藍禮投去了求助的視線。

    結果,藍禮卻是雙手插在口袋裡,輕輕歪了歪頭,一臉怡然自得的表情,擺出了一副甩手掌櫃的模樣,袖手旁觀。即使藍禮一句話都沒有說,但那生動的表情卻著實是再清楚不過了:這件事我也幫不上忙,愛莫能助,現在只能靠你自己了。

    湯姆又愕然又無措地注視著藍禮,正在回答問題的話語都不由變得結巴起來,斷斷續續地吐露著音節,卻已經不成章法,耳朵都紅了起來,以至於自己都忘記了剛剛到底在回答什麼問題,現場記者們的哄笑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紅地毯的氣氛就變得美妙起來。

    幸運的是,藍禮終究還是沒有見死不救,在湯姆徹底手忙腳亂之前,他還是打斷了記者們的提問狂潮,“對待未成年人如此粗暴,小心接到兒童救助機構的來電。”而後,拍了拍湯姆的肩膀,就這樣轉身離開了採訪區。

    湯姆站在原地,如同被遺棄的小狗,濕漉漉的眼睛看了看藍禮、又看了看記者,最終遲疑再三還是朝著藍禮的背影小碎步追了上去,忐忑不安地詢問到,“藍禮,這……這真的沒有關係嗎?記者們會不會生氣?”

    “為了……?”藍禮眉尾輕輕一揚,反問到。

    湯姆下意識地就想要做出回答,似乎早就已經心有腹稿了;但話語卻就這樣卡在了喉嚨裡,似乎總覺得哪裡不太對勁,左想想右想想,自己和自己糾結,卻終究還是沒有能夠找到一個答案,最後藍禮輕輕咳嗽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想法,他揚起頭來,懵懂地朝著藍禮投去了視線。

    “今天作為嘉賓過來首映式,好好享受氛圍就好,不需要擔心太多。”藍禮微笑地安慰到。

    湯姆卻為難地抿了抿唇瓣,遲疑地說道,“但是亨利說,今天出席首映式,我必須爭取更多曝光率,這對於接下來的試鏡有幫助。”

    真是一個誠實的孩子,經紀人說了什麼,他就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從倫敦西區的戲劇舞台進入好萊塢的聚光燈,顯然湯姆還沒有完全適應這裡的運行法則。

    “放心,你今晚的曝光率已經足夠了。”記者們拍攝到照片,然後經紀人進行公關操作,新聞曝光就已經足夠了。另外,不管湯姆的經紀人是否是刻意謀劃的,湯姆與藍禮在紅地毯之上碰面,並且巧遇了剛剛的意外事件,這都意味著湯姆的曝光率不會低。

    藍禮眼底不由閃過了一抹淺淺的笑容,主動轉移了湯姆的注意力,“過來,我為你介紹一些朋友認識。”

    迎面就可以看到一臉嫌棄表情的斯嘉麗-約翰遜。

    遠遠地就開始吐槽到,“果然,你就是一個麻煩製造機,走到哪兒,麻煩就跟到哪兒。誰能夠想到,首映式紅地毯之上居然能夠看到剛剛那樣的景象?上帝,你這樣一定會帶壞孩子的,過來,過來我這裡,請務必遠離藍禮!”

    最後一句話是對著湯姆說的,斯嘉麗還表現出了知心大姐姐的親切與和藹,笑容滿面地朝著湯姆招了招手。

    湯姆略顯緊張地抿了抿嘴,“可是……藍禮也不希望發生那些事,不是嗎?我覺得,嗯,呃,藍禮處理的很好。他……他不是一個壞榜樣。”平時湯姆是一個活潑的個性,但今天意外著實太多,他現在也難免開始緊張起來,表現也變得生澀了許多。

    斯嘉麗不可思議地看向了藍禮,攤開了雙手,“耶穌基督,為什麼我覺得我像是一個壞人?”

    “黑寡婦如此說道。”藍禮輕描淡寫的一句吐槽就讓斯嘉麗的辯解全部停頓了下來,注視著藍禮幾秒之後,她滿不在意地聳了聳肩,“好吧,罪名成立。”

    最近一段時間,藍禮和斯嘉麗的碰面著實頻繁。

    斯嘉麗今年參與演出的三部作品,“皮囊之下”、“唐璜”、“她”,相繼在多倫多電影節、特柳賴德電影節、紐約電影節閃亮登場。

    自“鋼鐵俠2”和“復仇者聯盟”扮演黑寡婦以來,她的事業開創了全新的一片天地,而同時,她在藝術電影領域的工作也沒有落下,現在的發展勢頭儼然已經成為了中生代女演員的翹楚。

    之所以將斯嘉麗歸納為中生代,不是因為她的年齡,事實上,她今年才二十九歲而已,暫時還沒有進入中生代行列;但因為她是童星出身,1994年就出現在了大屏幕之上,轉眼之間就已經在行業之中打滾了十九年。從事業發展角度來說,確實是中生代。

    兩名演員互相為彼此的電影捧場,電影節期間也總是頻繁相遇,一直以來不遠不近的友誼反而因此拉近了許多,更何況,他們的談話風格也總是能夠尋找到默契。自然而然地,斯嘉麗就出現在了今晚的首映式之上。

    斯嘉麗看著站在旁邊依舊一臉愕然的湯姆,不由歡快地大笑了起來,“藍禮,你到底是如何拐賣這個小傢伙的?我現在隱隱覺得,事情似乎不太美妙。你確定沒有關係嗎?”

    “斯嘉麗,湯姆;湯姆,斯嘉麗。”藍禮正式做起了介紹,“湯姆,斯嘉麗只是在開玩笑而已,就好像卡瑞絲-傑克一樣。”卡瑞絲是“悲慘世界”阿爾梅達劇院版本裡扮演艾潘妮的演員,她也是一個性格潑辣、直言不諱、幽默不斷的個性,行事作風透露出一股爽利。

    緊接著,藍禮又補充說道,“湯姆,不要在意那些鏡頭和燈光。他們都是一群西瓜。”

    如此形容就再次讓湯姆回想起了以前西區舞台表演的日子,約翰-科德總是唸唸叨叨地把現場觀眾形容為沒有穿/衣服的西瓜,讓他們儘可能地放下束縛和包袱,徹徹底底地投入表演之中。然後綵排過程中,他們一個個主動坐到觀眾席之中,扮演西瓜。

    湯姆不由就哧哧地笑了起來,“我還以為他們是榴蓮。”

    這是一個傻乎乎的幽默,但藍禮和斯嘉麗兩個人卻同時展露出了笑容,湯姆似乎得到了些許信心,表情終於再次舒展了開來,隱隱地可以窺見平時的模樣。

    伴隨著時間的徐徐推進,首映式的到場嘉賓就漸漸增多。

    瑞恩-高斯林和伊娃-門德斯攜手出現在了紅地毯之上,這引起了全場記者的巨大騷動。

    其實,過去一年時間裡,瑞恩和伊娃的戀情就已經不是秘密了,兩個人因為拍攝“松林外”而墜入愛河,儘管兩個人沒有公開承認,但好萊塢業內幾乎都已經知道了。今年三月,“松林外”的洛杉磯首映式上,記者們窮追猛打地進行提問,但兩個人都巧妙地迴避了,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

    沒有想到,今晚,瑞恩和伊娃卻正式亮相,以這樣的方式承認了彼此的戀情,這絕對是具有轟動效應的。

    就連藍禮都吐槽,“你是故意過來拆台的,對吧?”

    而第一次和藍禮正式見面的伊娃則搶在瑞恩之前回答到,“我以為,這是表達對朋友的尊重和敬佩。瑞恩告訴我,無論如何,我都需要認識你,否則,未來婚禮之上邀請你出席的時候,你是絕對不會現身的。”

    “哇哦,我們現在就開始談論婚禮了嗎?”藍禮的回應總是巧妙而精準,讓氣氛再次歡快起來。

    隨後,保羅-沃克和傑克-吉倫哈爾也出現在了紅地毯之上,這並不意外,準確來說,這就是期待之中的嘉賓;但米歇爾-羅德里格茲和喬丹娜-布魯斯特的先後到場,事情就頓時變得意味深長起來。最近一段時間關於“速度與激/情”續集項目的傳言,人們可不陌生。

    尤其是當道恩-強森和傑森-斯坦森也出席了今晚首映式的時候,即使當事人強調沒有任何貓膩存在,記者們也不會相信。

    艾瑪-斯通和安德魯-加菲爾德這對因為“超凡蜘蛛俠”而結緣的情緒也攜手抵達現場,還有傑西卡-查斯坦、比爾-斯卡斯加德、唐納德-格洛沃、賈斯汀-汀布萊克等等嘉賓也都紛紛出現在了首映式紅地毯之上,就連科恩兄弟也都前來捧場。

    首映之前,“地心引力”的演員陣容著實太過單薄,人們都紛紛討論著,華納兄弟勢必將打造出一個豪華陣容的嘉賓名單;但現在看來,根本不需要華納兄弟出馬,僅僅依靠著藍禮一個人的名望和號召,現場就已經是大牌雲集了。

    更何況,還有一個魯妮-瑪拉呢!

    傑西-艾森伯格、丹尼爾-克雷格、艾米-亞當斯、克里斯汀-韋格等人也都因為魯妮的緣故而出現在了現場,當然,還有凱特-瑪拉。
Babcorn 發表於 2018-11-18 11:40
第1512章 珍貴回憶

    “地心引力”的首映式無疑是重量級的,在“飢餓遊戲2”上映之前,這就是整個市場熱議不斷的絕對焦點,即使在暑期檔之中,首映式的份量也舉足輕重,更何況是在清冷的秋季檔之中呢?一切的一切就越發顯得匪夷所思起來。

    毫無疑問地,這成為了影史秋季檔最具話題性也最具轟動效應的首映式,無人能夠超越,即使在十年之後,依舊沒有任何一部電影的首映式能夠製造出如此效果。

    主要還是因為檔期緣故,撇開秋季檔自身的冷清氣質不說,大部分經歷了威尼斯、多倫多、特柳賴德和紐約等多個電影節洗禮的電影,換而言之,就是頒獎季的藝術作品;而十月份依舊是為頒獎季預熱的前段,真正的重頭戲都還沒有登場。一來二去,觀眾的積極性自然也就相對低落。

    如此背景之下,“地心引力”這樣一部兼具了商業和藝術氣質的作品,在各大電影節收穫了一路讚譽之聲,卻始終被賦予了“阿凡達”那樣的電影氣質,並且在藍禮的加持之下,閃亮登場,於是,這才造就了這場恢弘盛大首映式的奇蹟。

    首先是到場觀眾的龐大數量,超過五千名觀眾的出席,這就是一個無法超越也無法複製的首映式奇蹟。

    其次是到場嘉賓的級別和數量,諸多一線演員的出席只是第一步而已,以科恩兄弟、史蒂夫-斯皮爾伯格、克里斯托弗-諾蘭為首的導演們紛紛現身則是第二步,凱文-辻原和托馬斯-圖爾兩位針鋒相對的大佬也相繼出席是第三步。

    從規模到質量,“地心引力”的首映式都豎立了一個不可能超越的標竿!

    當晚,足足可以容納一千零九十五名觀眾的艾莉絲-塔利廳座無虛席,而其他沒有能夠進入放映大廳的觀眾們也依舊沒有離開,苦苦守候在林肯中心的廣場之上,等待著今天的第一場午夜場觀影機會,也等待著觀眾散場之後的狂歡。

    根據“美國週刊”報導反映,首映式僅僅開放了五十個記者席位申請,這是藍禮的主意——

    因為此前三個電影節之中,記者們都已經欣賞到了這部作品,也已經採訪了諸多問題,現在他們完全沒有必要搶座位,多餘的席位可以留給更多觀眾入場;而首映式結束之後的互動環節,也改成了劇組與觀眾的交流,沒有了記者採訪部分。

    面對如此說辭,記者們表示了強烈的抗議,卻終究還是沒有能夠改變劇組的主意。

    傳聞說,凱文-辻原試圖干涉,但不知道怎麼回事,最終還是點頭同意了。有人說,是藍禮說服了凱文,而且兩個人還產生了小小的衝突,但……這種說法沒有任何依據也沒有任何證據,於是也就不了了之了。

    勢比人強。

    儘管記者們都在抱怨,這肯定是藍禮的報復——為了之前那段時間的冷落和無視,但他們現在也是啞巴吃黃連,一小部分記者憤而離場,毫不示弱地表示“死磕到底”;但更多記者還是選擇了妥協。

    所有觀眾進場落座之後,記者們申請進入放映廳,他們不介意坐在過道走廊之上,也不介意結束之後率先立場,他們只是希望能夠和觀眾們一起欣賞這部電影,並且在現場第一時間親身體驗觀影浪潮的實際感受。

    華納兄弟經過商議之後,同意了這一請求,最終,另外兩百名記者得以進入艾莉絲-塔利廳參與首映式的電影放映。

    這一舉動著實……不太禮貌。

    因為林肯中心一貫是欣賞高雅藝術的場所,走廊過道保持暢通和整潔,這不僅僅是所謂的基礎禮儀,同時也是對安全措施的尊重——如果出現了意外,觀眾必須能夠順利地抵達安全出口,而現在過道之上擠滿了觀眾,這絕對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因為這件事,藍禮與阿方索溝通過後,親自找到了華納兄弟的宣發團隊,但這一次他們沒有能夠佔據上風,記者們終究還是進場了,首映式終究還是進行了。

    傳聞,首映式結束之後,藍禮親自找到了宣發團隊做出決策的中層管理人員,正面而直接地表達了強烈不滿和譴責,場面著實不太好看;但對方也沒有把事情鬧大,而是以息事寧人的態度承受了藍禮的所有怒火。

    原因?

    沒有人知道原因,只是有人猜測,同意記者進場的事情是凱文-辻原親自點頭的。但為了避免藍禮和凱文直接對峙,宣發團隊也就硬生生地把苦果吞下,把黑鍋背到底。

    傳聞傳聞傳聞。

    上述所有事情全部都是傳聞,沒有人親眼所見,也沒有人拿到證據,而藍禮與華納兄弟雙方面更是不曾提及;記者們只是從捕風捉影的閒言碎語之中嗅到了些許蛛絲馬跡而已,可是,當他們想要進一步探究挖掘的時候,所有消息源都閉上了嘴巴——事情反而變得更加可疑起來。

    業內傳聞永遠不會停止,有些事情可能就永遠停留在傳聞階段,有些事情可能如同陳年往事一般遲早會爆料出來,有些事情則經過證實而解除了誤會,但這一切都有待求證。現在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地心引力”的首映式取得了難以置信的巨大成功。

    電影放映結束之後,現場掌聲足足持續了十分鐘,集體起立送上了雷鳴般的掌聲,轟轟烈烈的應援聲響掀起了驚濤駭浪,製造出了堪比颶風來襲的摧毀效果,將此前三個電影節的好評口碑順利地延續了下來。

    守候在放映廳之外的影迷觀眾更是為之歡呼、為之慶祝,如同一場盛大派對般,在山呼海嘯的掌聲狂潮之中,肆意歌唱肆意舞動起來,口口相傳之間將電影的優秀口碑再次擴散了出去,更重要的是,他們即將可以在電影院裡欣賞到這部電影了!

    這不是全部。

    “地心引力”的首映式放映部分結束之後,藍禮舉行了一個小型的影迷見面會。這是一個臨時的影迷見面會,主要還是藍禮為了感謝堂吉訶德們的到場支持,在首映式的進行期間,通過安迪完成了相關安排。

    沒有售票,沒有宣傳,臨時決定,意外狀況。一切的一切就好像夏日暴雨一般,毫無預警的到來,又在失控之前轉瞬即逝。

    約莫八百名堂吉訶德們得以進入艾莉絲-塔利廳,近距離地和藍禮展開了親密接觸。

    話雖如此說,但事實上,藍禮沒有安排特別項目,僅僅只是搬了一張椅子,坐在舞台正中央和堂吉訶德們進行談話交流。沒有主持人,沒有特別活動,只有一盞燈光和一把椅子,但藍禮卻完全掌控了全場。

    他提起了“醉鄉民謠”和“地心引力”這兩部作品,提起了剛剛結束拍攝的“爆裂鼓手”,提起了“太平洋戰爭”和“活埋”拍攝期間的趣事,提起了對於戲劇和音樂的一些看法,提起了EGOT台前幕後的一些趣事。

    他提起了自己當初選擇成為演員之後的一些嘗試,提及了接下來一段時間的作品計畫和工作安排,還提及了保羅和湯姆等依舊停留在現場而沒有離開的好友們,甚至還現場表演了一些莎士比亞的橋段。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單人談話脫口秀。沒有太多隱瞞,也沒有太多寒暄。純粹,真摯。

    但對於堂吉訶德們來說,卻是千載難逢的一次機會。這不是脫口秀,也不是雜誌專訪,離開了鎂光燈離開了攝像機離開了記者和媒體,離開了所有光鮮亮麗的包裹,藍禮就這樣簡單而質樸地坐在眼前,靜靜地展開交談,讓大家可以窺探到一個最為真實的藍禮——

    不是那些訪談碎片透露出來的模樣,而是完完整整的藍禮-霍爾。

    整個談話進行了短短的三十分鐘,有提問有對話有獨白,現場笑聲不斷,時間的流逝卻無比飛快,似乎還沒有來得及沉浸其中,美好時光就走向了結束,卻成為了在場所有八百名堂吉訶德們不可磨滅也不可取代的一段記憶。

    臨時見面會結束的時候,甚至有人迫不及待地提議,由藍禮獨挑大樑進行一出獨角戲的戲劇舞台演出,即使是以今天這種模式也沒有關係,他們願意坐在劇院裡,靜靜地享受三個小時的美妙時光。

    對此,藍禮如此回應,“上帝,三十分鐘就已經讓我苦不堪言了,三個小時?我和我的心理醫生都不願意聊那麼久。”

    全場爆笑,

    關於這場見面會的談話內容,記者們始終在四處打探,希望能夠探索到更多藍禮的秘密,遺憾的是,他們失敗了。堂吉訶德們都拒絕與記者們過多討論,即使在社交網絡之上也只是提起了隻言片語而已,那些內容都成為了屬於他們自己的珍貴回憶——

    這是堂吉訶德之間的秘密。

    不管如何,“地心引力”的首映式都創造了一個無法超越的標竿,不僅僅是秋季檔而已,在全年任何一個檔期都是如此,諸多話題讓人數不過來,熱議浪潮更是層層疊疊得停不下來,種種跡像似乎都正在暗示著:人們可以對票房報以更高期待。
Babcorn 發表於 2018-11-18 11:40
第1513章 綜評出爐

    “視與聽”,一百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部院線電影!阿方索-卡隆用一部載入史冊的傑作證明了,電影依舊是屬於電影院的,毋庸置疑,這是一部超越了’阿凡達’的視效作品,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電影院觀影體驗!”

    “地心引力”的首映式結束了,英國的專業電影雜誌“視與聽”第一時間就送上了評論,並且大膽而狂妄地表示,這是一部超越了“阿凡達”的作品,遣詞造句都透露出了他們為之瘋狂的官方立場,這無疑將電影的好評進一步推向新高。

    但同時也為電影迎來了無數爭議。

    單純從媒體綜評來說,當年收穫了八十三分的“阿凡達”,確實不是影評人評價最高的電影作品之一;但沒有人能夠否認這部作品在電影產業歷史上的重要地位,無論是北美第一部七億美元票房的歷史突破,還是3D技術對於電影院觀影體驗的全面革新,這都是具有時代意義的一部作品。

    現在,“視與聽”雜誌卻直接使用了“超越”這一詞彙,一方面,這將期待值推向了一個無與倫比的高度;另一方面,詹姆斯-卡梅隆的支持者們則徹底憤怒了,簡單來說,“招黑”。

    “美國週刊”對於新聞的敏銳嗅覺無疑是行業內部位居前列的,記者蓋文-亨特似乎早就預料到了這一天的到來,在多倫多電影節期間,他就預約了詹姆斯-卡梅隆的採訪機會,並且在首映式落下帷幕之後,發佈了詹姆斯的官方回應。

    “史上最強太空科幻電影。”

    這是詹姆斯-卡梅隆的原話。

    在整個採訪中,詹姆斯直言不諱地表示,“技術層面上,阿方索再次取得了突破,對於失重現象和太空漫步的控制,他已經幾乎達到了完美狀態;視效方面,’地心引力’比起’阿凡達’來說,確實取得了令人欽佩的突破和進步,這無疑是一個亢奮和激動的結果。我想,對於整個電影工業來說都是重要的突破。”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不認為媒體的評論是錯誤的,相反,我也同意他們的說法。我十分十分開心看到’地心引力’的出現,在紐約電影節的時候,我和阿方索碰面了,我在當面表達了對他工作的敬仰和佩服。當然,未來我在製作’阿凡達2’的時候,我也期待著能夠再次超越’地心引力’所帶來的視覺體驗成就。”

    “這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就我個人來說,短短五年不到的時間裡,技術的發展和進步都是令人驚嘆的。阿方索完成了一項不可能的任務。我不會認為’地心引力’比’阿凡達’更加優秀,但我同意這是兩部同樣優秀的作品。”

    “我強烈推薦每一位’阿凡達’的愛好者們走進電影院支持這部電影,就我個人而言,我已經預定了週末的電影票,準備再次觀看一遍,我喜歡電影裡的一些劇情細節。”

    官方回應,詹姆斯以積極推崇的姿態送上了自己的讚譽。

    任何一位瞭解熟悉詹姆斯的人就知道,他對於自己的專業和技術領域擁有著無與倫比的強大自信,甚至已經到達了自大和自戀的程度——但每一位藝術家都擁有這樣的特質,而詹姆斯以他自己的方式呈現了出來,好萊塢高層們對此都已經習以為常了,現在,“地心引力”能夠得到詹姆斯的讚美和認可,這無疑是對阿方索最好的肯定。

    儘管詹姆斯以官方立場力挺“地心引力”,但“阿凡達”的狂熱愛好者們依舊不會徹底平復下來,那些怒火和抗議依舊在社交網絡之上沸騰著,竭盡全力地維護著自己心目之中的“神作”,並且號召著廣大的影迷觀眾聯手抵制“地心引力”,這也是華納兄弟完全沒有預料到的走勢。

    不過,福禍相依、利弊一體,任何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

    “阿凡達”狂熱支持者們在社交網絡之上發起的抵制運動,反而是引發了更多普通觀眾的好奇和興趣。

    本來,電影節的好評如潮,人們總是想當然地認為,這就是一部頒獎季的藝術電影;再加上秋季檔的特殊屬性,不少普通觀眾都游離在受眾群體之外,但現在“地心引力”和“阿凡達”直接間接的聯繫起來之後,尤其是那群狂熱粉絲的抵制活動,漸漸就扭轉了普通觀眾們的固定印象。

    這……可以算是因禍得福嗎?那就只有票房數字可以證明了。

    “視與聽”的短評僅僅只是讚譽狂潮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已,“地心引力”首映式落幕之後,媒體綜評以及爛番茄指數等等評論數據全面開放,感興趣的觀眾們終於可以有一個更加直觀也更加生動的評價反饋了。

    媒體綜評,五十四家媒體的綜合評論最終落腳於九十九分!

    毋庸置疑,這就是影史最佳太空電影,不僅超越了“阿凡達”的八十三分、“盜夢空間”的七十四分、“2001太空漫遊”的八十二分、“蝙蝠俠:黑暗騎士”的八十二分,成為了同類電影之中當之無愧的第一名。

    而且還超越了2013年上半年票房冠軍“鋼鐵俠3”的六十二分、2012年年終票房冠軍“復仇者聯盟”的六十二分、2011年年終票房冠軍“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的八十七分、2010年年終票房冠軍“玩具總動員3”的九十二分,等等等等,成為了近年來評分最高的商業電影。

    準確來說,這是有史以來媒體綜評分數最高的商業電影,此前記錄是由1940年的“亂世佳人”所保持的,這部彩色電影時代的曠世巨作贏得了九十七分的媒體綜評,與1959年由瑪麗蓮-夢露主演的“熱情似火”分數持平,並列為影史最佳商業電影。

    然後就是2007年皮克斯製作的“料理鼠王”,這部動畫商業電影以九十六分的媒體綜評遙遙領先一眾真人作品,成為了新世紀以來的商業電影好口碑冠軍。

    一直到現在。

    “地心引力”正式刷新了如此記錄。這是一個里程碑!整個業界內部都引發了議論狂潮的里程碑!

    伴隨著好評狂潮的出現,業內也傳出爆料,華納兄弟的新任首席執行官凱文-辻原其實不喜歡這部作品:因為它太過簡單太過深奧也太過刁鑽。不是針對藍禮,而是在電影後期製作階段就已經如此了。

    凱文-辻原認為這部電影的票房將會迎來慘敗,甚至可能比去年的“超級戰艦”、“異星戰場”還要更加糟糕。

    拍攝後期階段,阿方索申請增加預算投資,因為電腦特效製作的費用超出了計畫,他們還需要一筆一千萬左右的撥款,但凱文卻給予了嚴厲的反對,甚至不惜和巴裡-梅耶展開正面對抗,最終時代華納母集團選擇了支持凱文,這筆預算沒有能夠批下來。阿方索只能緊衣縮食、東挪西湊,並且刪減了一些鏡頭構思,磕磕絆絆地完成了整部作品的製作。

    後期製作期間,凱文接手了巴裡的首席執行官職位,面臨一個需要重新整理的公司,他暫時沒有插手阿方索的剪輯工作,卻一直在干涉宣傳和發行工作,削減上映場館、削減首映式費用、削減宣傳費用,諸如此類等等。

    簡單橫向比較就可以發現,“地心引力”的首映式完全依靠影迷撐場,而去年“明日邊緣”的首映式卻創造了影史最具新意的一次盛會,從規模到待遇幾乎可以說是天差地別,根據專業人士估算,兩場首映式的投入費用幾乎相差了將近四倍。

    另外,“地心引力”的公映場館也大幅度削減,僅僅只有三千五百間。

    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數值呢?暑期檔商業電影的放映場館全部都在四千間以上,即使是動畫和喜劇也不例外;目前上半年票房排行榜前十五名的作品之中,場館數量低於“地心引力”的只有一部“辣手警花”,這部投資了四千萬的喜劇電影由桑德拉-布洛克和梅麗莎-麥卡西主演。

    離開了華納兄弟的傑夫-羅賓諾夫在私人派對之上就忍不住吐槽,“阿方索就是在刀尖之上舞動芭蕾,即使是有藍禮的加盟,他們的處境也沒有太好。現在藍禮的身上被打上了巴裡的烙印,有些人總是不樂意看到以前的舊將繼續風光下去。”

    一朝天子一朝臣。

    如果再看看“星際穿越”的合作談判過程,傑夫-羅賓諾夫的觀點似乎就得到了進一步的佐證;重新回到“地心引力”的身上,就可以察覺到,這部作品的處境確實不太美妙,從威尼斯開始就可以嗅到苗頭了。

    但誰能夠想到,“地心引力”不僅引爆了讚譽狂潮,而且還打破了歷史記錄,彪悍地達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現在的聲勢已經有些不可阻擋的姿態了,這也讓人不由開始好奇起來——

    在華納兄弟的宣傳不給力的情況下,僅僅依靠著藍禮在電影節的強大號召力,到底能夠製造多少首映票房?又能夠將優秀口碑在票房方面的長期優勢延續多久?最重要的是,最終北美和全球票房到底能夠取得什麼樣的成績?

    凱文-辻原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到底能夠延續多久?

    至少從現在來看,局勢天平正在一點一點朝著“地心引力”傾斜,除了媒體綜評之外,爛番茄、院線分數和IMDB等等評分,正在迎來全面爆發的狂熱!
Babcorn 發表於 2018-11-18 11:41
第1514章 票房潛力

    從威尼斯到多倫多再到紐約,“地心引力”一路高歌猛進,當電影正式全面公映的時候,人們就已經預料到了讚譽狂潮的來臨,至少專業媒體的部分,應該不會有太多意外了;但事情真正發生的時候,大眾媒體、資深影迷和普通觀眾的好評浪潮,還是達到了期待之上。

    媒體綜評,九十九分,毋庸置疑地創造了歷史。

    爛番茄新鮮指數,三百二十八家大眾媒體參與評分,新鮮度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七,最終平均分九點三分;橫向對比,“阿凡達”的新鮮度是百分之八十三,平均分則是七點五。“地心引力”的領先是全方位的。

    從專業媒體到大眾媒體,一路橫掃!

    IMDB的資深觀眾評分,網站正式開放評分之後,此前三個電影節以及首映式早早觀看了電影的觀眾們就第一時間進行了評分,評分人數飛快地超過了一萬名,隨後網站檢測出來有將近兩千名網友惡意刷一分的低分,清除了這部分評分之後,暫時是八千多名評分,分數目前定格在了8.5。

    目前“阿凡達”的評分是7.8分,沒有能夠躋身二百五十佳作行列,而“地心引力”則因為評分人數沒有達到標準,暫時也沒有能夠入榜。但如果以8.5的分數來看,這一成績可以躋身兩百五十佳作的前五十名行列,無法和“蝙蝠俠:黑暗騎士”、“盜夢空間”相提並論,卻已經達到了“復仇者聯盟”首映式的高度。

    顯而易見的是,現在主要還是堂吉訶德們和電影節狂熱愛好者們在打分,分數有些虛高,之後勢必還會回落,但不可否認的是,“地心引力”的第一波評論還是讓人驚豔,如此開局在今年還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另外,爛番茄之上的爆米花指數,“地心引力”暫時來到了百分之九十;院線分數方面,則一鼓作氣衝到了“A”,兩項數據雙雙不敵“復仇者聯盟”,卻基本持平“阿凡達”——爆米花指數還稍稍高了一些。

    對於商業電影來說,爆米花指數超過百分之八十,基本就可以安心了;而院線分數則期待“A”或者“A-”,如果可以達到“A+”,那自然是完美的,但每一年能夠取得如此成績的作品屈指可數,即使只是“A”就已經是難得成績了。

    從資深影迷到普通觀眾,全線飄紅!

    如此狂熱的觀影反饋,輕輕鬆鬆地超過了今年暑期檔的“鋼鐵俠3”,成為了年度最佳爆款;而比起其他備受期待卻糟糕透頂、大失所望的一眾暑期檔作品來說,“地心引力”似乎才是最適合夏天觀看的選擇,那麼,為什麼華納兄弟沒有將這部作品安排在暑期檔呢?

    這是一個值得慢慢研究的問題。

    重新回到“地心引力”的話題之上,從創造歷史的首映式到橫掃千軍的評論反饋,所有的所有都在預示著,這將是一枚票房炸彈。

    “藍禮-霍爾又一次做到了!”

    這是來自“紐約時報”的一篇社論,由布萊德利-亞當斯完成撰寫,文章之中提及了藍禮目前為止的所有作品,最後落腳於今年的“醉鄉民謠”和“地心引力”,前者在戛納收穫了無數讚譽,後者則一騎絕塵領跑頒獎季,這也再次證明了“藍禮出品,佳作保證”的定律。

    似乎藍禮每一部作品正式開拍之前,人們都在疑惑著猜測著:這一次的作品,是否將成為藍禮的滑鐵盧?

    去年年末,“超脫”遭遇了冰火雙重天的口碑分歧,票房表現也僅僅只能算是中規中矩,遠遠沒有以前其他作品所帶來震撼那麼犀利,這也被諸多人認為是一次“失敗”——對於創造了無數奇蹟的藍禮而言的失敗,但沒有想到,“超脫”卻在學院公關的衝刺階段完成了反超,為藍禮連續第三年贏得了最佳男主角提名。

    今年,“醉鄉民謠”和“地心引力”兩部作品一掃陰霾,以絕對強勢和絕對霸氣的姿態重新站在了公眾面前,再次證明了自己獨一無二的選片眼光,延續了一貫以來的“不敗神話”,且不說票房表現如何,現在口碑出爐的階段,藍禮就已經贏了。

    布萊德利在文章末尾表示,“現在就已經可以開始對’爆裂鼓手’表示期待了;另外,業內傳聞的那些作品們,到底是他們在挑選藍禮,還是藍禮在挑選它們呢?也許,我們應該變換一個視角重新審視。”

    從滿分評論到專題報導,“紐約時報”又為“地心引力”的討論熱潮添加了一把火焰,期待值正在一步一步地突破天際。所有的所有都正在預示著,票房的大爆特爆已經在趕來的路上了。

    現在唯一的擔憂就是:秋季檔的票房潛力,真的存在嗎?是不是創造了無數奇蹟的“地心引力”也無法戰勝市場規律,如同泥牛入海一般,就這樣淹沒在蕭索飄零的秋季檔之中?好評如潮卻票房平平的作品也不是沒有,“地心引力”是否將成為又一部“超人歸來”?

    2006年,華納兄弟重金打造的“超人歸來”登陸暑期檔,媒體綜評七十二分、爛番茄新鮮度百分之七十五,大眾媒體評分七分,儘管不能說是口碑蓬爆,對於爆米花電影來說,卻也已經是水準之上了。

    但結果,這部作品卻讓華納兄弟虧損超過一億五千萬美元。

    所以,“地心引力”的票房潛力能夠在秋季檔之中全部釋放出來嗎?又或者說,“地心引力”是否具備了人人期待的票房潛力?

    十月四日,週五,“地心引力”正式舉行全面公映;同一天上映的還有另外一部重磅作品,“逆轉王牌”。

    提起“逆轉王牌”,就不得不提起本-阿弗萊克。

    今年年初,“逃離德黑蘭”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之上的逆襲引發了無數話題焦點,演藝事業在低谷徘徊多年的阿弗萊克更是一舉完成了鹹魚翻身的壯舉,各式各樣的邀約就這樣歷經千辛萬苦地重新回到了桌面之身上。

    一方面,阿弗萊克正在開始籌備自己的下一部導演作品;另一方面,演員事業也重新打開了局面,凱文-辻原接任華納兄弟首席執行官的席位之後,業內甚至有傳聞,他希望阿弗萊克能夠出演蝙蝠俠,這是凱文向阿弗萊克伸出的橄欖枝——

    眾所周知,沒有傑夫-羅賓諾夫,就沒有本-阿弗萊克。阿弗萊克目前為止的三部導演作品全部都與羅賓諾夫有著直接的關係,甚至是羅賓諾夫以自己職業生涯作為擔保,為阿弗萊克開路。但現在華納兄弟已經改朝換代了,阿弗萊克也必須做出自己的選擇。

    當然,凱文選擇阿弗萊克,顯然不僅僅是因為羅賓諾夫,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他認為阿弗萊克就是蝙蝠俠的最佳人選。比巴裡-梅耶所考慮的藍禮要靠譜得許多。

    不過,傳言暫時還是傳言,業內沒有任何風吹草動能夠證明,更不要說落實了。

    重新回到“逆轉王牌”的項目之上,這部作品是本-阿弗萊克和馬特-達蒙所在的“波士頓幫”成員布萊恩-科普滿(Brain-Koppelman)、大衛-萊維恩(David-Levien)合作的作品。

    布萊恩和大衛是編劇兼演員兼製作人兼導演,但主要工作還是編劇,他們與阿弗萊克、馬特先後合作了“賭王之王”、“十三羅漢”等作品,在業內只能說是能力平平的編劇搭檔,不過依靠著“波士頓幫”的照應,他們總是能夠尋找到項目,“逆轉王牌”也是如此。

    電影的靈感來自於經典撲克電影“決勝21點”,講述一個關於德州撲克的騙局故事。可惜,劇本項目沒有能夠得到太多的關注,最後還是依靠著阿弗萊克的牽線搭橋,二十世紀福克斯願意投資三千萬美元,並且構建了整個劇組。

    導演選擇了布拉德-福爾曼(Brad-Furman),他目前只在前年拍攝出了一部“林肯律師”,這是他第二次擔任導演;但演員陣容方面卻依靠阿弗萊克的名字,尋找到了賈斯汀-汀布萊克、傑瑪-阿特登(Gemma-Arterton)和安東尼-麥凱(Anthony-Mackie)加盟。

    簡單來說,這就是二十世紀福克斯與阿弗萊克打好關係的一部作品,主要就是為了讓阿弗萊克耍帥,重新享受一下演員的光環。

    但二十世紀福克斯在前期宣傳中還是十分賣力的,分配了諸多資源,儘管投資成本只有三千萬美元,上映院線卻足足有三千一百間,可以說和“地心引力”是同一個量級的;而且,電影公司在宣傳方面安排了諸多行程活動,特別是賈斯汀-汀布萊克也作為男主角的情況下,他們著實蹭了不少藍禮的熱點。

    可惜的是,電影口碑徹底撲街。

    媒體綜評三十六分,爛番茄新鮮指數隻有百分之八,大眾媒體評分四分,全面淪陷,阿弗萊克再次被罵得狗血淋頭,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他應該堅持導演的工作,而放棄演員的挑戰,因為他真的是一位非常糟糕的演員

    可是,即使是如此局面之下,依舊沒有人可以預料“逆轉王牌”的首映票房,畢竟,今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之上,他絕對是大出風頭,重新回到了討論焦點的巔峰。

    更重要的是,“逆轉王牌”和“地心引力”是截然不同的兩種電影類型,那麼,票房市場到底會做出如何選擇呢?雖然根本沒有人在意這場對決,但對決還是不可避免地上演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19 20:55
大戲骨 1515 火爆週五

    秋季檔,一年四季之中最為冷清也最為無聊的檔期,一方面正在喧鬧的暑期檔剛剛結束,另一方面熱鬧的假期檔即將登場;同時,頒獎季剛剛拉開序幕,率先上映的還是以探路棋子為主,市場的不景氣和作品的相對遜色,讓九月和十月的電影市場完全沉澱了下來。

    當初「愛瘋了」選擇十月上映的時候,就有人調侃過,這是一個被流放的檔期,至少九成作品是如此,被發行公司放棄的作品、被製片方死馬當作活馬醫的作品、被頒獎季當做前鋒探路的作品、被拋棄之後卻又不甘心投資打水漂的作品,全部都聚集於此。

    偶爾偶爾可能出現一成作品是例外,發行公司看準了秋季檔的冷清,專門安排作品選擇此時上映,期待著能夠反季節地撈一筆——因為競爭不太激烈,市場剩餘也相對寬裕,同時也不需要在發行方面投入太多成本,效果就可以達到預期。

    不管是什麼原因,「地心引力」和「逆轉王牌」兩部作品選擇了同一個週五正式全面公映。撇開其他不說,至少,一部是藍禮聯合魯妮,一部是阿弗萊克聯合賈斯汀,兩部作品都稱得上是大牌領銜的高標卡司,話題方面還是有所保障的。

    所以,即使藍禮和阿弗萊克之間根本沒有恩怨,但媒體記者還是迫不及待地炒作了一番。

    首先是藍禮這一邊。

    記者們挖出了藍禮在今年年初頒獎季之中的言論,「我更加喜歡李。」當藍禮被詢問到導演工會的最佳導演候補成員中更加傾向於哪一位的時候,他如此回答到。

    後來奧斯卡提名名單出爐之後,又有人提及了阿弗萊克缺席提名的話題,藍禮也依舊保持了自己的鮮明立場,「我不認為這值得引發如此劇烈的討論。顯然,他是一位出色的導演嗎?是的;但他是一位出色到因為缺席提名而令人扼腕乃至於憤怒的導演嗎?不是。」

    二月份的時候,這番言論就在業內引起了不小的動盪。

    不過,當時主流言論就是在為阿弗萊克打抱不平、宣傳造勢,華納兄弟正在努力利用阿弗萊克丟掉最佳導演提名的事情來博取同情分,力爭為「逃離德黑蘭」在最佳影片小金人爭奪戰之中搶佔先機,所以藍禮的言論就被低調處理了,轉瞬即逝。

    現在,媒體記者們就唯恐天下不亂地再次提了出來,將藍禮稱為「不屑阿弗萊克」才華的演員。如果追溯新聞源頭的話,人們就可以發現「娛樂週刊」的身影,不是「美國週刊」,而是當初製造了「炒作門」的那個「娛樂週刊」,他們又回來了!

    事實上,藍禮的完整採訪內容還提到了自己對「逃離德黑蘭」的看法和見解,「它終究不是』2001太空漫遊』」,這就是藍禮的觀點。

    1968年,「2001太空漫遊」上映之後,贏得了行業內部的一片驚呼聲和讚譽聲,但這部科幻作品卻沒有能夠贏得學院評委的青睞。

    在次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之上,它收穫了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視覺特效和最佳藝術指導四項提名,最終僅僅斬獲了一座最佳視覺特效小金人——當年的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小金人都由改編自「霧都孤兒」的「奧利弗」勝出。

    其實,藍禮的記憶稍稍發生了偏差,他以為「2001太空漫遊」在奧斯卡之上也是錯失了最佳導演提名、贏得了最佳影片提名,而「逃離德黑蘭」的影史地位可絕對比不上「2001太空漫遊」,所以沒有必要大驚小怪。

    但真實的情況不是發生在奧斯卡的,而是英國學院獎。

    當年「2001太空漫遊」在英國學院獎之上收穫了最佳影片、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原聲等四項提名,最終斬獲了三座獎盃——除了最佳影片,當年英國學院獎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都由前一年上映的「畢業生」收入囊中。

    總而言之,藍禮就是認為,「逃離德黑蘭」確實不俗,但能否達到歷史的高度,終究還是需要時間來檢驗;但記者們有意識地忽略了這個部分,頓時就變成了藍禮與阿弗萊克的針鋒相對,火藥味立刻就開始瀰漫起來。

    其次是阿弗萊克這一邊。

    記者們屢次攻擊阿弗萊克的「面癱演技」,比如說詢問阿弗萊克是否羨慕藍禮的表演才華,再比如說阿弗萊克對於藍禮如此年輕就完成了egot是否讚賞,還比如說阿弗萊克是否願意和藍禮同台進行表演。

    諸如此類的問題,話裡話外都在刺痛阿弗萊克的演技問題,然後進一步以陷阱問題來製造出尖銳矛盾。

    記者們在採訪過程中不斷挑戰阿弗萊克的底線,最終惱羞成怒的阿弗萊克強硬地表示,「我不清楚。因為我沒有觀看過他的作品。所以,他到底是一位出色的演員,還是一位糟糕的演員,我怎麼可能知道。也許,就是有人喜歡他那樣的做作表演呢?」

    記者們隨後就將這番言論直挺挺地報導了出去,頓時引起了一片嘩然。

    因為在記者字裡行間的有意引導之下,所有人都以為阿弗萊克大放厥詞,從來都不曾觀看過藍禮的作品,這確實是有點目中無人;但事實上,記者的提問卻是奧斯卡提名作品,模糊了關鍵信息之後製造出來的高傲和狂妄,立刻就讓問題變得微妙起來。

    後來,阿弗萊克再次出面澄清,「我只是沒有觀看過』活埋』、』愛瘋了』和』超脫』三部作品,因為各種各樣的意外。但我的確觀看過』明日邊緣』和』抗癌的我』,並且對於即將上映的』地心引力』報以了巨大的期待』,希望大家不要扭曲我的意思。」

    但……傷害已經造成了,亡羊補牢還是顯得不夠迅速,雙方針鋒相對、互不相讓的氣氛還是在媒體的刻意運作之下點燃了起來。

    不管如何,秋季檔的一潭死水終究還是因為兩部作品的火藥味而泛起了波瀾,以至於讓人開始懷疑,是不是華納兄弟和二十世紀福克斯背後推波助瀾製造的如此局面——

    華納兄弟正在爭取與阿弗萊克的進一步合作,但阿弗萊克卻與二十世紀福克斯率先達成了兩部作品的合作協議;藍禮即將和華納兄弟再次合作一部作品,但凱文-辻原卻正在希望消除藍禮留在華納兄弟的影響印記,另一邊的二十世紀福克斯倒是希望能夠與藍禮合作。

    當然,這些背後的八卦與恩怨,全部都僅僅只是猜測而已,呈現出來的實際情況就是,十月久違地開始熱鬧了起來。

    週五,「美國週刊」專門派出了實習生,在洛杉磯、紐約、芝加哥、休斯頓和西雅圖等五大城市的主要連鎖電影院門口進行觀察和統計,不是為了調查「地心引力」和「逆轉王牌」的票房數據,而是為了觀察觀眾流量。

    秋季檔的低迷和沉寂,這是整個電影市場與行業的趨勢,而不是具體一部電影或者兩部電影的責任,目前秋季檔週末票房的歷史最高記錄保持者「靈動:鬼影實錄3」,記錄數字也只有區區五千兩百五十萬美元而已,勉強剛剛越過了五千萬美元這樣的超低門檻,對於當今的電影市場來說著實是無法令人滿意。

    這一次,「美國週刊」就希望測試看看:宣傳效果對於秋季檔的刺激作用到底如何?

    從「地心引力」創造歷史的首映式,到藍禮和阿弗萊克的「挑撥離間」,再到賈斯汀這樣社交網絡時代的流量巨星,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藍禮-霍爾,無數業內專家都認為,藍禮有希望成為哈里森-福特和湯姆-克魯斯那樣依靠個人魅力而撼動票房市場的票房巨星,脫離了暑期檔的溫床之後,藍禮的號召力是否還能發威?

    所有的因素全部疊加在一起之後,到底能夠觸發多少效果?是否能夠打破秋季檔的束縛,另闢蹊徑地成為電影市場的票房啟示?

    當然,他們只是負責調查,至於市場規律和原因分析,這就是專家們的工作了。

    「美國週刊」在五座城市一共二十三間電影院進行了不完全統計,主要還是計算高峰期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左右的客流量,結果卻格外喜人!

    「平均客流量至少上漲三倍!」

    根據抽樣調查顯示,市中心繁華地帶的電影院,在高峰期的客流量約莫提升兩倍左右,上座率可以達到六成乃至於七成;而城市偏遠地帶的電影院,則足足上升了四倍乃至於五倍有餘,往年即使是高峰期,上座率低於一成也是大概率事件,但現在卻可以迫近百分之五十的上座率——

    「幾乎和夏天差不多。我是說,六月和七月的情況,甚至比八月還要更加熱鬧一些。」這是電影院經理的採訪原話。

    這僅僅只是抽樣調查,呈現出了一個客流量爆發的趨勢,無法代表具體的票房數字;但至少可以看得出來,久違地,週五的電影市場再次開始火爆起來,觀影熱情重新點燃了起來,隨後公佈的週五票房數字也給予了有力支持——

    整個大盤的週五票房不可思議地突破了一億門檻!這是北美影史的第一次!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19 20:55
大戲骨 1516 石破天驚


    一億零四百萬美元!

    十月四日的北美票房大盤足足取得了一億零四百萬美元的成績,這是整個漫長歷史長河裡破天荒的頭一遭!

    不要說清清冷冷慼慼的秋季檔了,即使是在全年最為熱鬧最為火爆的暑期檔,單日票房破億也依舊是值得慶祝的不俗表現,要麼是一部作品迎來了徹底爆發,要麼是所有作品集體收穫佳績,不管是哪一種可能,如此市場表現都是喜人的。

    但現在,這一數據卻出現在了秋季檔,這幾乎就是石破天驚的時刻!歷史,再次誕生了!

    更重要的是,這也再次證明了秋季檔不是一貫以來的冷靜和蕭索,這裡同樣具有了強大的市場潛力,唯一的疑問就在於,到底應該如何定位,並且完成配套的發行與宣傳,只要能夠摸索到準確的規律,那麼秋季檔完全可以成為第二個假期檔!

    2008年之前,假期檔也是一個不冷不熱的檔期,整體表現比秋季檔、冬季檔更加出色,但遠遠稱不上票房金礦,似乎除了暑期檔之外,電影市場的觀影熱情就已經消耗殆盡,然後,「暮光之城」系列橫空出世了。

    事實上,假期檔的歷史傳統由來已久,因為萬聖節、感恩節和聖誕節的關係,市場定位一向清晰明了,萬聖節的恐怖電影、感恩節的家庭電影以及聖誕節的節日電影,這些類型電影都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固定的套路和模式。

    「小鬼當家」、「101忠狗」、「夜訪吸血鬼」等等電影總是能夠在假期檔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績,「哈利-波特」系列也選擇了在了假期檔登陸市場,2001年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就收穫了九千萬美元的首映週末票房,創造了歷史記錄。

    但「暮光之城」系列的巨大成功,一次又一次地刷新假期檔首映票房的歷史記錄,彪悍而狂放的表現,展現出了橫掃千軍的強有力姿態,也讓各大電影公司意識到,假期檔擁有暑期檔所不具備的優勢——

    那就是粉絲效應!

    如果是盛夏時光的大屏幕是屬於男人的、屬於女人的、屬於家庭的、屬於學生的、屬於整個主力消費市場的;那麼假期的大屏幕就是屬於狂熱粉絲的。

    站在2017年的高度,假期檔首映週末票房歷史記錄的前十五名,分別隸屬於「星球大戰」重啟系列、「飢餓遊戲」系列、「暮光之城」系列、「哈利-波特」系列以及「007」系列,唯一的例外就是2017年十一月上映的「雷神3」。

    上述所有作品的首映週末票房全部都突破了九千萬美元;另外,其中十三部都是2008年之後上映的,僅有兩部在2008年之前上映的,分別是2001年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和2005年的「哈利-波特與火焰杯」。

    對於許多人來說,「暮光之城」似乎就是一套無腦的青少年偶像電影;但對於電影公司以及北美市場來說,「暮光之城」卻是打開了票房金礦的鑰匙,徹底改變了全年的電影檔期佈局,讓假期檔成為了暑期檔之外的最大票房來源,整個北美電影市場的票房數字都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

    換而言之,沒有絕對糟糕的檔期,只有相對拙劣的發行。

    如果可以尋找到準確的定位,一年四季的每一個檔期都勢必能夠挖掘出票房潛力,因為現在電影已經漸漸成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距離將其定位為高級娛樂休閒手段的八十年代已經非常非常遙遠,檔期的定義與內涵也必須做出相對應的調整了。

    現在,繼「速度與激/情」的春季檔和「暮光之城」的假期檔之後,現在秋季檔也終於顯露出了掩埋在土堆之下的金礦痕跡。

    那麼,創造奇蹟的到底是哪一部作品呢?亦或者是哪些作品呢?

    參展關係第一時間公佈了票房數據,一億零四百萬美元的週五單日票房之中,「地心引力」豪取五千五百萬,「天降美食2」貢獻四百七十萬,「逆轉王牌」則收穫了兩百八十萬!

    這就是十月四日單日票房的前三甲!

    五千五百萬?

    五千五百萬!

    當人們看到如此瘋狂的數據時,第一反應都是開始懷疑自己的眼睛,乃至於懷疑參展關係的數據統計出錯——這是秋季檔,而不是暑期檔!但參展關係還是給予了反覆確認,這就是最終的標準數字,統計過程沒有出現任何錯誤。

    於是,各大新聞媒體都開始驚呼起來,任何語言都是蒼白無力的,除了驚嘆,還是驚嘆!

    在2013年十月四日之前,秋季檔的北美首映週末票房歷史記錄僅僅是五千兩百五十萬而已,但現在,「地心引力」卻僅僅只用了一天就已經成功打破了記錄!區區一天!而且,還彪悍地輕鬆超越了原本記錄一大截!

    什麼叫做威勢?

    這就叫做威勢!絕對橫掃千軍的強大威勢,兇猛而粗暴地完成了對北美秋季檔票房市場的大洗牌,如此聲勢讓人不由就想起了2008年「暮光之城」上映時的轟動。

    在一片雷聲隆隆的罵聲之中,「暮光之城」卻將粉絲經濟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不僅重新定義了偶像電影的市場潛力,而且徹底改變了假期檔格局;而現在,在一片狂熱追捧的讚譽之中,「地心引力」則將「阿凡達」之後最完美也最震撼的視覺特效和觀影體驗推向了極致,重新定義了「院線電影」的奧妙,並且讓秋季檔重新煥發出了生命力!

    視線再次回到週五單日票房的數字之上。

    單日總票房一億零四百萬,而「地心引力」一部作品就已經佔據了超過百分之五十的票房比重,具體數字應該是百分之五十二點九,如此表現完全可以稱得上是「救世之作」,憑藉一己之力拯救了整個市場的低迷和沉悶。

    人們預料到了「地心引力」的票房可能會表現出色,但沒有人預料到票房數據居然如此出色!

    「地心引力」正式上映之前,包括華納兄弟和各大媒體在內都進行了票房預估,因為藍禮的領銜和電影節的口碑,人們普遍對於電影票房報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預測數字也就相對漂亮一些。

    預估數值最高的是「紐約時報」,他們認為「地心引力」具備了打破「靈動:鬼影實錄3」首映記錄的能力,給出的數值是五千三百萬到五千八百萬之間,以小幅度的水準創造秋季檔的全新記錄。

    預估數值最低的是「西雅圖郵報」,他們認為「地心引力」具備了拉動票房的能力,但考慮到「逆轉王牌」的競爭、華納兄弟宣傳聲勢的不給力以及電影自身的藝術屬性,最終給出了四千五百萬的影史秋季檔第五首映票房預測。

    整體來說,最高和最低之間的數據相差無幾,業內達成了相對統一的意見,五千萬左右應該就是最可能的週末票房了。

    華納兄弟對此表示了贊同,他們根據預售以及內部試映的反饋信息,給出了五千萬整的預估數字,整體態度還是相對保守的。

    但現在,僅僅只是週五過去,「地心引力」就以兩倍三倍乃至數倍的姿態打破了人們的所有猜測和所有期待,一天時間就已經達到了預測的週末票房數值,各大媒體第一時間都調整了自己對電影週末票房的預測數值,迎來了蔚為可觀的大幅度全面提升——

    「紐約時報」將自己的預估數值調整到了一億美元,「西雅圖郵報」在亦步亦趨地給出了八千五百萬的調整估算。

    還有華納兄弟方面也默不吭聲地調整了自己的預估數值,九千到九千五百萬。最為奇妙的地方就在這裡,作為「地心引力」的製作和發行公司,華納兄弟並沒有表現出太多期待值,同時也沒有表現出太多驚喜,始終保持了沉穩。

    可以理解為他們對「地心引力」不夠重視,但也可以理解為他們始終保持平常心,一直等到首映週末結束之後再進行慶祝。至於到底應該如何理解和閱讀,這就見仁見智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地心引力」的票房數據也殺了華納兄弟一個措手不及。

    所有的所有都正在預示著,「地心引力」即將成為北美歷史上第一部在秋季檔之中首映週末票房破億的作品。

    這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即使是全面最熱的暑期檔,目前整個影史之上也只有區區十七部電影的首映票房突破了一億門檻,這就是當前票房大熱的直接寫照,對於任何一部能夠達到如此壯舉的作品來說都是值得大書特書的時刻。

    而現在,「地心引力」就即將在秋季檔創造如此壯舉了。

    所有一切都太過兇猛也太過突然,在此之前完全沒有任何跡象,歷史記錄就要從五千兩百萬一下提升到一億級別,就連冬季檔目前為止都還沒有能夠達到如此高度,秋季檔真的沒有問題嗎?以至於所有人都開始懷疑這一切的真實性:

    它,真的可以做到嗎?它,真的可以創造如此歷史嗎?

    事實就是——

    可以!

    不僅可以,而且還以石破天驚的姿態再次刷新了人們的認知。繼週五收穫了歷史記錄級別的單日票房之後,「地心引力」在週六僅僅出現了百分之十的票房跌幅,表現之驚豔已經讓所有專家們都跌破眼鏡。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19 20:55
1517 勢如破竹


    驚喜,驚喜,還是驚喜!

    正當人們以為,「地心引力」的票房數據已經遠遠超出了預期,以絕對強勢的表現打破了所有的猜想和預測,但緊接著驚喜就再次來臨,再次打破了人們調整之後的期待值,再次引發了一陣驚呼連連的感嘆和錯愕。

    週六的單日票房僅僅下跌百分之十!如此表現幾乎堪比「復仇者聯盟」去年首映週末同期所取得的百分之十三下跌數據,驚豔得讓人遭受到了十萬點暴擊,因為太過驚嚇,以至於紛紛開始閉上了嘴巴,瞠目結舌!

    週五,五千五百萬。「地心引力」以首映單日票房數據就打破了秋季檔最高週末票房記錄。

    週六,四千九百五十萬。「地心引力」的次日單日票房數據可以在秋季檔週末票房歷史榜單之中高居第三名,僅次於「靈動:鬼影實錄3」和「蠢蛋搞怪秀3d」。

    連續兩個單日票房數據,「地心引力」都以摧枯拉朽的姿態將北美影史記錄全部打破,並且以絕對強勢和絕對瘋狂的姿態,徹底改變了整個電影市場的規律和架構,即使是在暑期檔,如此數據也足以躋身影史二十強,更何況是在秋季檔呢?

    著實太過彪悍!

    一時之間,人們都不由產生了一種困惑,現在確定不是七月份?

    更為荒誕的是,各大新聞媒體才剛剛調整了自己的票房預測數字,現在週六的單日票房數據出爐之後,他們不得不短時間之內第二次調整預估,就連華納兄弟自己都顯得有些手忙腳亂,之前的預測遠遠低於預期,意外驚喜太過洶湧也太過猛烈,以至於有些手足無措起來。

    從五千萬調整到九千萬,然後再調整到最新預測的一億兩千萬,短短四十八小時之內,市場業內人士對於「地心引力」的首映票房預估數值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真正地翻了一倍有餘,從秋季檔的首映記錄衝擊者到北美電影市場檔期規律的破壞者,這一角色的變化著實太過勇猛!

    為此,「紐約客」專門撰寫了一篇文章,講述十月份的一個週六夜晚。

    撰稿記者以親身參與者的身份敘述了一個普普通通的週六夜晚,按照往年慣例,秋天的曼哈頓夜晚是屬於戲劇的、酒吧的、四大體育聯賽的,只有很小很小一部分是屬於電影院的,但這一次卻出現了例外——

    「在紐約生活了三十年之後,我終於再次遇到了一件聞所未聞的事,我和我的小夥伴為了購買兩張』地心引力』的晚場電影票,先後拜訪了曼哈頓七間電影院,從傍晚六點走到了晚上九點半,如同霍爾頓一般,走遍了整座城市。

    一直到我們飢腸轆轆,最終才在格林威治村的一間小影院裡購買到了兩張晚上十點四十五分的電影票。但我終究無法分辨,到底是因為這間電影院足夠偏離,客流量太少,還是因為我們選擇了將近午夜場的門票,這才買到了門票。不過,我至少可以確定一件事,今晚我們不需要住在愛德蒙旅館了。」

    這篇文章是模仿傑羅姆-大衛-塞林格(j-d-sailinger)大名鼎鼎的「麥田裡的守望者」的風格與筆觸進行講述的,以第一人稱自述,就如同裡的主角霍爾頓一般,在紐約城裡兜兜轉轉,試圖用自己的雙眼和雙腳尋找到一個出口——愛德蒙旅館就是霍爾頓第一個晚上居住的落腳點。

    文章果然是「紐約客」一貫的風格與特點。

    通過這位撰稿者的視角,人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週六這一天的觀影狂潮,場場爆滿,這絕對不是誇張的言論,而是切身感受到的洶湧浪潮,熱門場次真的是一票難求,早早地全部售磐,就好像整個紐約城的人們都離開了家門,專門趕往電影院觀看這部作品,真正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娛樂習慣,雖然僅僅只是侷限這一週。

    從「紐約客」的戲謔調侃,到參展關係的數據統計,所有的所有都在全方位地感受著這股在秋季檔之中爆發出來的洶湧熱浪!

    繼週五和週六的觀影狂潮之後,華納兄弟對於預售數據以及漲幅曲線進行分析之後,預測週日將迎來百分之二十七的單日跌幅,最終給出了一億三千萬的首映週末票房終極預測,這一成績將毫無疑問地重新書寫歷史,而且還將是一個無法超越也難以複製的歷史!

    甚至比2008年「暮光之城」橫空出世的聲勢還要更勝一籌,完全可以說是勢如破竹地橫掃八荒!

    但這依舊不是全部。

    後來,市場專家們對於「地心引力」首映週末的票房曲線進行了分析,尤其是包括華納兄弟以及一眾專業媒體預估數據連續三次發生偏差的根本原因。當然,預測過程中,始終低估了「地心引力」的市場潛力,這是重要因素;但在數據分析面前,更為重要的決定因素是,這部電影走出了傳說中的神走勢曲線。

    通過三場電影節的口碑累積,「地心引力」的話題效應已經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可以確定以及肯定的是,這是一部優秀的作品,而且很有可能是歷史上口碑最為優秀的商業電影,但觀眾們依舊抱有疑惑——

    專業媒體所謂的「商業與藝術之間的完美平衡」,到底是什麼意思?因為就連「復仇者聯盟」的評分都沒有如此之高,這是不是意味著,電影還是更加傾向於藝術呢?否則,專業媒體和資深影迷為什麼集體高/潮了呢?就好像當初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一般。

    有些電影,儘管身兼了商業和藝術雙重屬性,卻不見得能夠讓廣大普通觀眾們喜歡。有些觀眾就是單純喜歡「變形金剛」這樣的電影作品,這也是喜好的一種。

    不過,所有的猜測和疑問都在週五的觀影狂潮之中得到瞭解答。

    如果說,週五僅僅只是狂熱影迷和堂吉訶德們的慶祝舞台,那麼週六就開啟了普通觀眾們紛紛走進電影院的狂潮,在「藍禮-霍爾」的強大號召力之下,不少普通觀眾都下定決心嘗試看看,即使不是那麼絕對的商業電影,至少也不至於太過糟糕——

    畢竟,「速度與激/情5」和「明日邊緣」兩部作品早就已經證明了藍禮對於商業電影依舊擁有強大的控制力,不是嗎?

    於是,週六僅僅出現了百分之十的超低跌幅。

    隨後,週五和週六的口碑再次疊加起來繼續發酵,社交網絡平台之上可以明顯地察覺到普通觀眾的討論參與熱情達到了全新高度,「地心引力」的商業屬性才漸漸被發酵了出來,繼而造就了週日的又一波普通觀眾觀影浪潮。

    事實上,華納兄弟預測的百分之二十七單日跌幅已經非常不可思議了,這一數據是根據預售票房以及過去兩天票房走勢做出了的估算,這是數學題,基本不會出現太大偏差。

    可是,週日的實際單日票房跌幅卻僅僅只有百分之二十一,幾乎複製了「復仇者聯盟」當初首映第三日的百分之十八票房跌幅,再次打破了數學公式的桎梏,帶來了又一次驚喜。

    最終,「地心引力」在週日豪取三千九百一十萬美元,單日票房數據在秋季檔的週末票房影史記錄之中依舊可以高居第十一名。

    單日票房與週末票房的不公平比較,「地心引力」卻全面橫掃,這也越發襯托出了這部電影創造歷史記錄的彪悍與強勢,不需要語言,只需要羅列數字就能夠將那種震撼爆發到極致,足以讓每一位觀眾震驚。

    北美首映週末票房一億四千三百六十萬美元。

    這就是「地心引力」的首映數據,相較於媒體最初預測的票房數字,幾乎翻了三倍,真正地展現出了讓整個市場和整個行業為之顫抖的霸氣。

    如此數據,在2013年的所有電影首映票房之中,高居第二名,僅次於「鋼鐵俠3」,輕輕鬆鬆地超過了「超人:鋼鐵之軀」一億一千六百萬美元的數據;更進一步,在影史首映票房之中,強勢躋身前十名,暫時位居第八位,超過了「暮光之城:新月」在2009年創造的一億四千兩百萬數據。

    可以簡單地說,如此數據,在今年令人失望的暑期檔之中也是橫掃千軍的頂尖作品。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整個電影行業都在吐槽北美秋季檔的冷清和落寞,華納兄弟將「地心引力」安排在了十月份正式公映,不前不後、不冷不熱,商業電影不是商業電影,藝術電影不是藝術電影,著實讓人捉摸不透這到底是什麼選擇。

    但無心插柳柳成蔭。

    各大電影公司都間歇性抽風地將一些商業電影安排在秋季檔上映,雖然沒有戳破,但大家都心知肚明,其實意思就是:這是一部商業電影,但沒有信心衝擊暑期檔,所以就放在競爭力較弱的秋季檔,看看能不能起死回生,將閒散的市場整合起來,也許就瞎貓碰到死耗子了呢?

    是的,這一次就真的「碰」到了。

    「地心引力」不僅創造了一個驚人的歷史記錄,將原有記錄提升了將近三倍;而且還延續了藍禮的不敗神話!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22 22:26
大戲骨 1518 瞬間回本


    「地心引力」整部作品的製作成本只有一億美元,在大型商業電影遍地走的現在,這只能算是剛剛達到最低門檻而已;不過,近年來科幻電影普遍低迷,真正出彩的作品屈指可數,每一部作品的投資都堪稱是一次冒險。

    從電影立項一直到全球首映為止,積極和消極的觀點就反反覆覆地展開激烈爭論。

    華納兄弟內部也不例外,凱文-原和巴裡-梅耶就代表兩個派別巴裡願意相信藍禮的強大號召力,選擇了放手一搏;但凱文卻以阿方索-卡隆上一部作品「人類之子」作為範例,對於票房前景表示憂慮。

    2006年,環球影業投資七千五百萬美元完成了「人類之子」的拍攝工作,電影由當年事業達到高峰期的克里夫-歐文(live-oen)聯手朱麗安-摩爾和邁克爾-凱恩出演,剛剛從英國漂洋過海前來美國打拚的查理-漢納姆(harlie-hunnam)也參演了一個小角色。

    電影選擇在威尼斯電影節登陸,進入了主競賽單元,同樣迎來了口碑狂潮,媒體綜評高達八十四分,成為了當年頒獎季前半段的重要種子選手,但遺憾的是,最終在奧斯卡提名名單之中,作品卻僅僅只收穫了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和最佳電影剪輯三項提名,並且顆粒無收。

    而票房方面,「人類之子」選擇了聖誕節全面公映,結果卻僅僅只收穫了三千五百萬美元的北美票房;海外票房數據也是一片慘淡低迷,全球總票房也只有六千九百萬,甚至沒有能夠突破七千萬的門檻。

    不要說盈利了,從宣傳發行到學院公關,環球影業還投入了無數精力,最終導致了小小的虧本三千萬,令人失望。

    在那之後,一方面是因為阿方索開始投入技術的探索研究,為了拍攝「地心引力」,他花費了五年時間研究相關技術;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各大電影公司還是對阿方索的票房能力心存疑慮。

    從「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囚徒」開始就是如此了,阿方索總是能夠贏得媒體的一片叫好聲,他的才華和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票房市場方面卻始終無法贏得普通觀眾的芳心,就連哈利-波特系列都沒有能夠讓他迎來突破,」阿茲卡班囚徒「更是創造了系列最低票房。

    更何況,「地心引力」拍攝過程中,阿方索對於技術方面的執著和狂熱也是有目共睹的,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正在複製著「人類之子」的歷史進程。

    最終,凱文和巴裡的爭奪戰之中,前者贏得了時代華納母公司的支持。

    事實上,「地心引力」在威尼斯電影節贏得了十五分鐘起立鼓掌狂潮之後,華納兄弟內部高層之間是哀聲一片的,因為事情又一次朝著「人類之子」的方向發展了,先是阿方索,然後是藍禮,兩名藝術氣質出眾的藝術家碰撞在一起,「地心引力」就越發讓人不安起來。

    華納兄弟還曾經認真討論過「地心引力」的虧本可能,如果現在轉換電影的商業屬性,開始主打藝術屬性,衝擊頒獎季,那麼他們是不是能夠減少損失?但考慮到電影已經投入了一億美元,甚至超過了「人類之子」,想要回收成本,他們需要更多的票房支持和更多的頒獎季前景。

    於是,華納兄弟這才選擇了十月份上映,秉持著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隨時準備著改變後期宣傳計畫。

    這就是華納兄弟更換首席執行官之後的區別。

    雖然說巴裡-梅耶是一個性格急躁、衝動狠辣的梟雄,某些決策確實顯得急功近利,但整體來說,巴裡敢於冒險的精神也讓華納兄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而現在的凱文-原卻顯得更加圓滑,面面俱到、風險評估等等,卻缺少了一些進取心和賭徒心。

    不過,掌舵者對於整個公司的影響,還需要長線觀察。短時間之內的陣痛,這是在所難免的。

    現在,「地心引力」首映週末的票房火熱出爐了,一億四千三百六十萬美元,輕輕鬆鬆就超越了投資成本線,以匪夷所思的姿態創造了歷史,不出意外的話,憑藉著前期優異口碑的保駕護航,華納兄弟下一週就可以回收成本,並且進入盈利階段了。

    橫空出世的「地心引力」不是一個虧本項目,而是堪比「復仇者聯盟」的票房炸彈,真正地將秋季檔的陰霾和沉悶一掃而空,展現出了截然不同的姿態,這絕對是2013年最為駭人也最為震驚的一條重磅新聞!

    第一時間,華納兄弟就官方表示了恭喜祝賀,彷彿此前的那些憂慮從來都不曾存在過一般,喜出望外地開始大肆宣傳和轉播,整個社交網絡平台之上鋪天蓋地地都可以看到相關新聞,就好像電影宣傳現在才剛剛拉開序幕一般。

    不管過去的恩恩怨怨如何,華納兄弟都是最大贏家,只是,凱文-原是否樂見其成,這就值得商榷了。

    「地心引力」的票房狂潮讓同一檔期的所有其他電影都頓時黯然失色起來。

    還有人記得本週首映的另外一部作品到底是什麼嗎?

    「逆轉王牌」,本-阿弗萊克和賈斯汀-汀布萊克主演的那部作品,而這部作品已經徹底撲街,首映週末三天僅僅收穫了七百萬的票房,即使投資成本只是輕量級的三千萬,但如此成績也已經基本確定虧本的結局了。

    回首看看媒體炒作的「藍禮vs阿弗萊克」,這著實有些可笑,因為雙方根本就不是同一個級別的對手。

    雖然阿弗萊克成名已久,得益於「波士頓幫」的存在,業內的人脈也是根深蒂固,「逃離德黑蘭」成功逆襲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小金人之後,他的事業也相對應地達到了全新高度;但相較於藍禮的市場號召力來說,阿弗萊克卻根本不夠看

    從始至終,阿弗萊克就不是具備票房號召力的演員。

    在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中,僅僅只有在職業生涯早期的1998年出演的「絕世天劫」一部作品,北美票房突破兩億,而彼時,他只是一個配角,男主角是布魯斯-威利斯;而他自己擔綱主演的「珍珠港」,北美票房一億九千八百萬,卻因為高達一億四千萬的成本而沒有能夠實現盈利。

    恰恰相反,阿弗萊克一直都是票房毒藥的有力爭奪者,在演員的崗位上,他的職業生涯代表作著實是乏善可陳。

    這一次的「逆轉王牌」也再次驗證了這一真理。

    在2013年的院線影片之中,首映規模超過三千間院線以上的,「逆轉王牌」的最終票房成績位居倒數前三位,平均每個場館的票房數字只有兩千美元出頭,如此表現著實是讓二十世紀福克斯鬱悶到內傷。

    還好,投資成本只有三千萬,即使虧本也著實有限,不算太過致命。更何況,二十世紀福克斯真正謀求的不是「逆轉王牌」這一部作品,而是阿弗萊克的下一部作品,最好是導演作品。如此盤算的話,他們依舊不能算是虧本。

    十月第一週的北美週末票房排行榜之上,「地心引力」強勢登頂,並且還將在未來的數週之內成為票房攪局者,只是不知道是否能夠延續到萬聖節檔期了。

    「天降美食2」作為一部動畫片的續集,因為題材錯位的關係,次周跌幅控制在了百分之四十,沒有出現雪崩,以兩千萬的票房數據,位居週末票房榜的第二。目前兩週累積票房已經突破了六千萬美元,距離七千八百萬的成本不遠,但是否能夠盈利,還是需要看海外市場以及錄像帶市場。

    「逆轉王牌」得益於秋季檔的冷清,七百萬美元的票房數據也成功佔據了第三名。側面就可以感受到整個檔期的票房拉動能力還是不足,這也越發襯托出了「地心引力」的妖孽。

    在前三甲之外,本週還出現了不少熟悉面孔。

    之前在多倫多電影節之上勇奪人民選擇獎第三名的「囚徒」,此時已經是上映第三週,週末票房依舊佔據了第四名的位置。

    這部由休-傑克曼和傑克-吉倫哈爾聯手的作品成功地吸引了觀眾的注意,短短三週累積票房就突破了四千七百萬,剛剛超過了四千六百萬的成本線,這意味著,電影很有希望在頒獎季之前就實現盈利,頒獎季前景更是被看好。

    隨後的第五名是「極速風/流」,朗-霍華德執導,克里斯-海姆斯沃斯主演,這部聚焦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兩位f1賽車手的傳記電影,同樣也是今年頒獎季的種子選手。擔任配角的德國和西班牙雙重國籍演員丹尼爾-布魯赫(daniel-bruhl)備受肯定。

    同樣是多倫多電影節展映作品,同樣是好評如潮頒獎季作品,「地心引力」和「極速風/流」兩部作品也吸引了不少注意,藍禮和克里斯的恩怨已經是老梗,但人們難免會給予些許注意,但兩部作品的結局卻迥然不同。

    現在「極速風/流」的累積票房只有區區一千八百萬,這才是頒獎季系列作品的正常表現,相較於三千八百萬的投資成本,不算太過糟糕,但比起「地心引力」來說就是天差地別了。

    只是,現在已經沒有人會把藍禮和克里斯擺放在一起比較了,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22 22:26
大戲骨 1519 現象作品


    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和藍禮-霍爾,一位憑藉著「雷神」的漫畫超級英雄作品而橫空出世,英俊的外形和健碩的身材為他贏得了無數粉絲的喜愛;一位則在演技道路之上開創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儒雅的氣質和俊朗的面容儼然已經成為了好萊塢代表性的貴族演員。

    兩位演員卻因為沸沸揚揚的「借用門」而形同陌路。

    事實上,新聞事件爆發之後,克里斯的事業曾經陷入了短暫的低谷,但依靠著漫威影業關於出演雷神的一紙合同,他還是成功地及時止損,今年更是迎來了一個小小的爆發

    不僅僅是「雷神2」即將上映,同時還出演了朗-霍華德執導的傳記電影「極速風/流」,商業和藝術兩個方面都開始打開局面。這也被認為是克里斯朝著頒獎季進發、打開戲路的一次重要嘗試。

    換而言之,現在的克里斯已經在好萊塢逐漸站穩了腳跟,他所謀求的不僅僅只是一個超級英雄的偶像位置而已,還希望能夠更進一步。由此可見,站在克里斯身後的國際創新管理公司,顯然還在期待著更多,布拉德-皮特就是克里斯-海姆斯沃斯的最佳模板。

    國際創新管理公司,業內頂尖五大經紀公司之一,完全具備了與創新藝術家經紀公司分庭抗禮的能力,他們旗下不僅擁有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同時還有加盟不久的范-迪塞爾。即使是面對藍禮橫掃千軍的強大聲勢,也無所畏懼。

    但前提是,如果沒有必要的話,他們也懶得主動挑起事端。尤其是過去這段時間,藍禮正在代表整個好萊塢的演員挑戰現有的片酬天花板,這對於所有演員和所有經紀公司都是有利的,國際創新管理公司自然不會內部拆台。

    所以,過去這段時間,藍禮和克里斯、藍禮和迪塞爾之間的相關新聞完全風平浪靜,似乎已經徹底銷聲匿跡了。這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對於各大媒體記者來說,現在兩名演員的地位和能力都已經不再同一個檔次了,根本沒有必要再揪著那一點點陳年往事不放,反反覆覆地炒冷飯也沒有什麼意思;最重要的是,兩名演員之間的交集著實不多,「地心引力」首映式之前,記者們就選擇了阿弗萊克,而不是克里斯。

    但事實上,「克里斯vs藍禮」的對決在今年的年末顯然要密集多了。

    「極速風/流」選擇了九月二十日上映,多倫多電影節結束之後就正式投入了頒獎季宣傳之中,第一週在五間院線點映,收穫了不俗的口碑之後,第二周就直接加館到兩千三百間,但可惜的是擴映成績卻不太理想,緊接著一週就遭遇了「地心引力」的強有力狙擊,第三週週末票房就暴跌百分之五十五,這對於藝術電影來說,幾乎就提前終結了頒獎季的進程。

    緊接著,三週之後,十一月八日,「雷神2:黑暗世界」也即將在四千間院線舉行大規模公映,瞄準了感恩節檔期的家庭市場和粉絲市場,期待著能夠收穫佳績;但現在卻意外地面臨著「地心引力」大規模掃蕩市場潛力的爆發,今年的假期檔走勢也頓時變得無法捉摸起來。

    客觀來說,「極速風/流」和「雷神2」這兩部作品都沒有與「地心引力」正面交鋒,票房之爭完全錯位開來,不能一概而論,但媒體們卻已經意興闌珊,寧願哄抬炒作「阿弗萊克vs藍禮」的對決,也不願意再討論那陳穀子爛芝麻的事情了,這可以認為是進步,也可以認為是退步就看到底是站在誰的位置上討論了。

    如果媒體們得知藍禮和克里斯在今年戛納電影節之上的意外交鋒,那麼他們可能會更加感興趣一些。

    但遺憾的是,沒有如果。不知不覺中,藍禮和克里斯就已經徹底沒有任何牽扯與瓜葛,走上了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除了前五名作品之外,位列本週票房排行榜第六名的作品也值得一提,正是約瑟夫-高登-萊維特自編自導自演的「唐璜」,這部作品果然是噱頭十足,引得了文藝青年們的蜂擁追捧,上週才正式舉行全面公映,本週累計票房就已經突破了一千六百萬美元!

    作為參考的是,這部電影作品的投資成本僅僅只有三百萬。

    十月第一週的北美電影市場落下了帷幕,出人意料的局面引發了一片嘩然聲,而「地心引力」則一枝獨秀地成為了絕對矚目焦點,人人都在討論著這部作品不是誇張的形容,而是字面意義上的真實情況,每一個人都參與到了這一股討論熱潮之中,似乎現在還沒有聽說過這部作品的,那就徹底落後於時代浪潮了。

    如此局面,甚至比今年暑期檔還要嘈雜。這絕對是2010年「盜夢空間」之後,引發熱議狂潮最為洶湧的一部作品了。

    不過,當初的「盜夢空間」是因為燒腦,諸多夢境層次的環套設定與故事結尾的懸而不決,引爆了每一位觀眾的討論熱情;而這次的「地心引力」卻絕對不是如此。

    相對簡單以至於有些薄弱的劇情,根本就沒有討論的空間,更何況,如果是「盜夢空間」這樣的燒腦作品,超出了普羅大眾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票房數據反而不容易創造更高的成績,那麼,「地心引力」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第一,電影所呈現出來的環境和質感著實太過逼真了,遠遠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部關於太空的作品,那麼,它到底有多麼真實呢?難道,還要比與nasa合作完成拍攝的「阿波羅13號」所營造出來的失重現象更加真實嗎?

    這無疑是最為火熱的問題。

    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始終沒有停止過,即使沒有夢想過置身於太空的感受,但至少會好奇零重力的環境到底是什麼模樣,更進一步,太空漫步又是什麼感覺?還有,置身於太空之中欣賞到的地球又是一番什麼模樣?星空呢?

    「地心引力」現在就呈現出了這樣的一幅恢弘畫卷,在3d和imax的雙重加成之下,每一位觀眾都可以切實地親身感受到其中的震撼。

    那麼,這到底有多少是真實的呢?

    無數網友都展開了爭論,天文學愛好者們、物理學鑽研者們、理論知識王者們等等各式各樣的熱心網友都開始迫不及待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從各個角度各個層面來展開分析,看看電影之中哪些畫面是真實的、哪些細節又出錯了。

    就好像當初「盜夢空間」一般,各抒己見,爭論不休。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專家。

    第二,電影結尾是否具有隱喻?

    事實上,這一個問題從威尼斯到多倫多再到紐約,幾乎每一次主創人員見面會都必然有觀眾開口詢問,因為藍禮所帶來的表演在阿方索的鏡頭呈現下,著實太過震撼了,那種情感激盪完全無視了所有的五感,直接作用於靈魂之上,真正地感受到了從裡到外的洗禮。

    每一場放映結束之後,觀眾都按耐不住地起立鼓掌,就是這個原因!

    但阿方索-卡隆和藍禮-霍爾卻從來不曾正面回應過,對此,藍禮是如此回答的。

    「這部電影從構思到拍攝過程中,導演和演員之間溝通過許多次,我們始終在討論著,如何應該以最簡潔的方式來詮釋闡述一個關於生命本質的問題。從鏡頭構圖到表演細節,我們都在一點一點雕琢和調整。

    當我們觀看到成品的時候,就意識到,我們的目的達到了。那麼,剩下來的理解就交給觀眾們,每一個人都必然有自己的觀影感受,你們可以隨意解讀。這也是我們在創作電影過程中所堅持的。」

    正如藍禮所說,每一位觀眾都有自己的解讀。

    有人認為,結局是在強調地心引力的重要性,人類終究還是屬於地球的;有人認為,沒有必要過度解讀,僅僅只是瑞恩死裡逃生之後的喜悅而已;有人認為,電影正在暗示著瑞恩逃脫了宇宙太空的危機,卻依舊必須面對深山叢林的危機。

    目前,社交網絡之上最為流行的一種觀點是:

    整部電影在暗示著生命的起源,包括宇宙之中類似於子/宮的構圖也是如此,在電影最後,瑞恩更是詮釋了從浮游生物到爬行動物再到直立行走的過程,將生命的演變和進化過程呈現出來人類必須依賴於地心引力而生存,卻又在不斷地抗拒地心引力。

    進一步地,從生命進化的過程投射到內心昇華的蛻變,瑞恩和艾利克斯兩個角色對於生命的理解也同樣是貫穿始終的核心內容,這無疑將哲學與信仰的理解又滲透到了故事之中,可以簡單地總結為人到底為什麼而生?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不過,此類觀點卻被許多普通觀眾吐槽「過度解讀」,他們認為這不過就是區區一部爆米花電影而已,內涵的龐大和深奧根本沒有那麼誇張,比不上當初的「盜夢空間」和「黑暗騎士」,也比不上之前的「阿凡達」,這些只是在刻意追捧而已。

    稱讚也好,反駁也罷,但可以肯定的是,討論狂潮還遠遠沒有結束,不知不覺中,「地心引力」正在成為一部現象級作品。
V123210 發表於 2018-11-22 22:26
大戲骨 1520 狂潮不止

    「地心引力」在首映週末創造了歷史性的票房奇蹟之後,討論浪潮就在社交網絡平台之上浩浩蕩蕩地鋪陳開來,熱火朝天、鋪天蓋地的景象著實讓人錯愕不已,秋季檔的冷靜和肅穆已經徹底一去不復返,假期檔還沒有開始,觀眾的熱情就早早地被調動了起來。

    不僅僅是普通觀眾們,就連專業媒體也不甘落後地加入其中。

    關於電影的結尾和主題,「好萊塢報導者」撰寫了一篇專題展開了詳細而深入的分析,不是分析電影的出色和偉大,而是分析電影畫面的構圖與深意,還有兩位演員對話內容細節的涵義與延伸,最終引導向電影的強大內核,進而證明這部作品的經典與獨特!

    包裹在一個看似簡單看似薄弱的故事外殼之下,卻是一個恢弘而深刻的哲學反思主題,並且在無聲無息之中把所有的信息與思考全部都融入鏡頭和表演之中,不動聲色地將觀眾擺放在導演所期待的位置上,「阿方索-卡隆初步顯露出了大師風采!」

    「好萊塢報導者」不是唯一一家湊熱鬧的新聞媒體,事實上,「紐約客」、「紐約時報」、「舊金山紀事報」以及「芝加哥論壇報」等等都紛紛發佈了相關影評,以更加專業也更加深刻的角度進行分析:

    為什麼「地心引力」這部作品能夠引發專業影評人的集體高/潮?還有,為什麼各大媒體都將這部作品稱為「商業與藝術的完美平衡」?

    從資深影迷到普通觀眾,從專業媒體到社交網絡自媒體,所有的所有都正在積極主動地討論著「地心引力」這部作品。

    現在,秋季檔的劣勢就變成了優勢,因為同期沒有其他競爭對手,距離現在最近的「雷神2」也還要三週才上映,這也使得整個市場都變成了「地心引力」的一家獨大!根本沒有任何一個競爭對手能夠形成對抗。

    但這還不是全部,討論狂潮的內容還在更進一步地延續下去

    電影情節到底有哪些漏洞?不符合物理規律的?又或者說不符合現實定理的?超出現實和常識範圍的戲劇誇張手法到底有多少?

    聯盟號、天宮一號、神舟號等等空間站都是符合現實設定的嗎?瑞恩-斯通所遇到的那些困難麻煩都是真的的嗎?

    電影裡出現的中文以及俄文是否尊重現實?瑞恩-斯通與地面電台連線的時候,那些中文台詞並沒有翻譯,是否具有深意?

    瑞恩與艾利克斯兩個人之間的背景故事介紹,在之後推出藍光碟的時候是否會給予進一步的介紹?藍禮和魯妮又是如何完成表現的?

    等等等等。

    正是因為「地心引力」所帶來的真實感著實太過震撼,以至於討論聲和議論聲就根本停不下來,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環節都成為了人們熱議的焦點;最最重要的是,這些討論和議論都不是關於劇情的難解程度和燒腦程度,而是詳細逼真的觀影效果之後所帶來的後遺症。

    這對於廣大普通觀眾來說,絕對是一個好消息。

    從首映式之前到首映週末之後,關於「地心引力」和「阿凡達」之間的討論就始終沒有平靜過,許多影評人也都認為「地心引力」所帶來的觀影感受是超過「阿凡達」的,「這是一部屬於電影院的作品」,這句話幾乎可以在每一個角落看到,現在普通觀眾們終於能夠隱隱理解其中的含義了,但如果想要更進一步地切身體驗,走進電影院顯然才是最好的選擇。

    這就是票房了。

    站在此時此刻,重新回顧2009年年末「阿凡達」的橫空出世,方方面面都讓人回想起了1997年的「泰坦尼克號」。

    兩部作品在上映之前都不被看好,兩部作品都被認為是虧本買賣,前後兩次主流專業媒體都認為詹姆斯-卡梅隆正在玩火,超高額的投資、屢次耽誤的製作週期、難以理解的題材選擇、超出時代範疇的技術運用……所有的所有都在預示著,狂妄自大的詹姆斯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阿凡達」的首映週末票房確實不盡如人意,僅僅只有七千七百萬美元而已。

    要知道,僅僅四周之前首映的「暮光之城:新月」,首映週末就橫掃了一億四千萬的票房數據,幾乎是「阿凡達」的兩倍,如此天差地別的比較,著實太過殘酷;更致命的是,「新月」的製作成本只有五千萬,而「阿凡達」則是兩億五千萬。

    如此數據,就連二十世紀福克斯都已經涼了一半,更不要說各大新聞媒體了,所有人都認為詹姆斯這一次真正地踢到鐵板了,很有可能即將遭遇歷史上最殘酷也最糟糕的一次滑鐵盧,不少媒體記者都顯得有些幸災樂禍。

    但誰能夠想到,首映週末結束之後,來自觀眾的讚譽之聲卻開始沸沸揚揚地瀰漫開來,並且越演越烈,根本不需要等到第二周的週五,週一到週四的四天時間裡,「阿凡達」的觀影狂潮就創造了當年聖誕節的瘋狂景象,四天時間裡席捲了將近七千萬,驚豔得讓所有媒體都跌碎了下巴。

    隨後的第二個週末又再次更進一步,「阿凡達」以百分之一點八的逆天跌幅,創造了自「泰坦尼克號」以來首映場館在三千間以上作品的最低跌幅,再次豪取七千五百的週末票房,上映兩週的累積票房就輕鬆突破了兩億門檻。

    後來的事情所有人都知道了,「阿凡達」成為了影史第一部北美票房破七億的作品。

    「阿凡達」的票房曲線和「泰坦尼克號」幾乎保持了一致,從最開始不被看好到最後創造歷史記錄完成逆襲,至此,詹姆斯正式確立了自己北美票房之王的地位,當他宣佈自己即將開始籌備「阿凡達」續集的時候,二十世紀福克斯的資金就再也不是問題了。

    現在,「地心引力」的強大聲勢確確實實地讓人們想起了2009年的「阿凡達」,無處不在的討論熱潮讓人產生一種全世界都已經陷入瘋狂的錯覺。即使不是,也已經相距不遠了。

    緊接著十月第二周,萬眾矚目的時刻終於來了:剛剛創造了北美秋季檔影史首映票房記錄的「地心引力」到底能夠取得多少次周跌幅呢?

    這才是決定電影最終票房極限高度的關鍵因素。首週大爆特爆、次周票房雪崩的作品,在電影歷史長河之中絕對可以說是數不勝數,首映週末的表現越是黑馬,次周跌幅的數據就越是危險,充滿了無數可能。

    但這一次,意外卻來了。又或者說,熟悉的景象又來了「阿凡達」當初創造的奇蹟景象。

    十月七日的週一開始,觀影狂潮就已經侵襲而至了,即使現在還是工作日,卻依舊無法阻擋人們湧進電影院的熱情,並且還在伴隨著時間的推進而一點一點地走高,熱浪的上升曲線根本就停不下來。

    華納兄弟內部終於按耐不住了,不同派系的董事會成員們第一次出現了微詞。

    當初「阿凡達」選擇了聖誕檔期上映,首映日期選擇了十二月十八日,雖然依舊是工作日,距離聖誕節還有一週,但學生們卻已經放假了,而且,緊隨而至的聖誕節和新年假期也連了起來,這一切都為電影的票房奇蹟奠定了基礎即使是週一到週四的工作日,因為是假期的關係,這也都成為了票房增長空間。

    但「地心引力」卻沒有如此便利。

    十月份就是正常的工作日,沒有法定假期也沒有特別節日,工作日就是工作日,只能硬抗著工作日的阻礙,贏得票房上漲的良機,所有工作職員們就只能擁擠在夜場觀影,觀眾無法分流,晚間場次又不夠,更糟糕的是,他們只有三千五百間放映院線不夠!不夠!完全不夠!

    順帶一提,「阿凡達」的上映院線也只有三千五百間,但他們擁有假日優勢,客流量完全可以分攤開來。

    缺少了如此便利的「地心引力」只能選擇加館臨時加館就意味著增加宣傳成本,意料之外的成本疊加。

    華納兄弟的董事會高層表達了強烈不滿:「這部作品本來有希望衝擊北美六億乃至七億票房水準的,但現在卻可能五億都已經危險了。生意不是這樣做的,投資和回報的比例完全不對!這到底是誰的決策失誤?誰的判斷失誤?」

    抱怨歸抱怨,現在卻已經太遲了,木已成舟,他們只能看看亡羊補牢是否還來得及了。

    週一到週四,「地心引力」收入六千萬票房,在進入次周週末之前,累積票房就已經輕鬆地突破了兩億門檻,這一切就已經預示了電影次周跌幅絕對不會太糟糕提前劇透;華納兄弟第一時間就做出了反應,三千五百間院線擴展到了三千八百間,希望能夠盡快地緩解次周的觀影熱潮壓力。

    對於首映票房過億的作品來說,次周跌幅只要控制在百分之五十五以下就能夠算是勝利,這已經是行業內部的普遍認知,但最終,「地心引力」卻在上映第二周交出了百分之三十二的票房跌幅,複製了「怪物史瑞克2」在2004年創造的奇蹟,延續了自己的神奇表現!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