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世界] 最強武者 作者:西襄子(已完成)

 
Babcorn 2017-2-26 13:33:58 發表於 玄幻奇幻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813 258069
Babcorn 發表於 2017-2-26 19:09
第三十章 習武練功 滋味無窮

    (再次感謝友「張廣柳」的打賞,求收藏,求推薦,求點擊!)

    廟裡的地勢,比林旭家的院子要高,他們家平房的牆高本是有三米多,但這西邊的牆距廟裡地面卻是只有兩米多。林旭以前沒有內氣在身時,也敢壯著膽子跳下去,不過是腳底板給撞的稍微疼痛麻木一下罷了。現在有內氣在身相護,更是不在話下。

    果然這一跳而下,內氣護住雙腳與小腿部分,落至地面後,身體重重砸落下的反震力道立即被內力所化解,絲毫沒覺到疼。感覺就像平地跳起落下時的一般輕鬆自然,沒有任何不適。

    林旭心頭喜悅,微微一笑站起身來,然後往前走出幾步後轉過身面向牆,內氣仍是遍佈在雙腿雙腳。往平房頂上瞧了一眼,他身子前傾,大步奔跑而出。連跑了幾步加速,到距離牆面有三步來遠時,他奮力向上一躍,身子高高飛躍而起。

    眼看距離平房頂越來越近,待要伸手能探著時,卻是忽覺力盡,要往下落去。連忙伸手一攀,搭扣住了平房頂上那磚砌的圍欄。接著氣運於手臂,一個屈肘相拉,身子又被高高拉起,伸足一踏,踏落在圍欄上,再一邁步,落到裡面平房頂上。

    「呼!」

    腳踏實地後,林旭不禁長出一口氣。剛才那一下,可稍微有點兒險,如果他手沒及時攀住圍欄的話,那力盡而落的話,半空中無處借力提氣,免不了要摔一下。而且剛才是前躍之勢,待到力盡呈拋物線下落的話,說不定還會在牆上撞一下。

    「倒也不一定,如果我快撞到牆上的話,可以用手先推一下牆做緩解,或者是用腳蹬一下。用腳蹬的話,說不定還能借力而起,也能再跳上來也不一定?」

    林旭心裡暗自思忖,設想著剛才沒上來的話,最壞情況下的應對之法。不過想是這樣想,他卻又隱隱覺著,如果剛才是發生了最壞的那種情況,自己慌亂之下,一時未必能想到剛才的應對方法。不過好在也就兩米來高,他又有內氣護身,真摔了也摔不了多嚴重就是了。

    「看來還是要多練,就像裡寫的,要練到身體的反應速度快過腦子裡想的。不能每回都先想一下,那樣反應就慢了,而是要想也不想,身體自然地就能先作出做好的應對。」

    林旭又在心中暗道,就像之前他在溝裡跟關全斌打的時候。當時他除了是不想對關全斌用重手才使出摔跤的手段外,也是當時他腦子裡一時間想不到什麼別的應對方法,自然而然下意識地就用出了這從小跟人打架用慣了的扳跤。這是他從小到大經常玩的,跟人打架時也最常用到。也算是屬於經常有練,便習慣成自然地成了身體反應了。

    想到這裡,林旭決定,應該再練一門外用的拳腳功夫。在身有內力的情況下,他仗著動作靈活反應快,便是只以小時候遊戲玩鬧中練會的扳跤,相信也可以橫行校園,打遍他們中學無敵手了。

    不過他這扳跤終歸只是野路子,沒有正經學過,還是有其極限。而且便是正規的摔跤,也有其極限,單對單的話好使,以一對多的話就比較有點困難了。你正摔這個的時候,人家後面圍上幾個給你幾拳幾腳,而且要是有人拿了棍棒等武器的話,也不太好對付。

    所以,還是要學會一門正經的拳腳功夫,然後多加練習,也將之練化為自己的身體記憶與自然反應。當然,他學會了也不是專門想著要去打架,也不是專為了打架才學。而是技多不壓身,學會了也總是有備無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也不可無。自己不想跟人打架,未必別人就不來招惹地想打自己。就像今天在溝裡,還不是那關全斌先挑起的。

    何況學武,本來就是要內外兼修,內功外功都要一起練的。不能像某本裡寫的,主角空有一身內功,卻不會用,可也顯得挺傻。而且學武,已成了他現在最大的興趣與愛好。他會為每一點獲得的成就與成長,高興欣喜。想到要學一門新武藝,他心中也頗為興奮。

    暫且不說什麼學武的好處,學武的本身,對林旭來說就是一種快樂。他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一種滿足與愉悅。

    就像是《射鵰英雄傳裡老頑童周伯通曾對郭靖說過的話,「習武練功,滋味無窮。世人愚蠢得緊,有的愛做官,有的愛黃金美玉,更有的愛絕色美女,但這其中的樂趣,又怎及得上習武練功的萬一?」……「一個人飯可以不吃,性命可以不要,功夫卻不可不練。」

    林旭雖然還遠不至於到老頑童那種嗜武成痴,如似瘋癲的地步,但才練了兩天,卻也已感覺到了修習武功本身的那種樂趣。不提練會了有什麼好處,成為高手後又能得到些什麼,單只為了學武本身的這種樂趣,林旭也會樂此不疲的一直練下去。

    要學一門拳腳功夫,林旭一時間也不知選什麼好。他所找到的那幾本有關武術的籍中,圖文並茂的拳腳功夫只有三套,一套是《三路華拳,一套是《拳經裡的「三十二式太祖長拳」,還有一套是《太極拳常識裡所附的一套「太極拳選練」。

    這三套功夫中,他認為「太極拳選練」可以暫作去除,不必考慮。因為整本的《太極拳常識裡都主要是介紹的太極拳的理論知識與鍛鍊要領,以及一些練習太極拳的好處之類,其中所附的那篇「太極拳選練」,只是太極拳中幾個十分簡單與精簡的動作,並不是全套的太極拳,再加上那幾個勢子又十分簡單,沒什麼攻擊力可言,所以這個可暫不作考慮。

    剩下的兩套中,「三路華拳」動作較多,難度較大,招式也多,而且其中有許多騰空翻躍的動作。要是他一開始就練這個的話,那肯定練不來。可現在有了內力在身,運起內力的情況下動作十分靈活,彈跳力也大為增強,那些動作要做來便並不太難了。

    不過,又仔細對比地想了想後,林旭決定還是先練「三十二式太祖長拳」,這個相對來說動作要簡單許多,而且招式也沒「三路華拳」那麼多。練武就跟上學學知識一樣,也是要講究個先從簡單的開始,由簡入難,循序漸進的過程的。不能一開始就選難的,人總不可能一口就吃成胖子。

    林旭學武又沒什麼好急切的,自是循序漸進,由簡入難地慢慢來。
Babcorn 發表於 2017-2-26 19:09
第三十一章 輕功練習

    (抱歉,晚上停了會兒電,稍晚了點兒。繼續求收藏,求推薦,求點擊!)

    拿定了主意後,林旭便轉回念頭,思忖自己剛才施展輕功時的問題與不足之處。

    高來高去,那便是輕身功夫的本事。他剛才從平房上蹦下去又跳上來,自是在練習自己的輕功。這還是他早上吃過早飯出門時,在胡同裡試了下氣運雙腿,發現已能跑得很快,跳得很高後,當時便已存了心要回來多加練習,爭取早日練出自己的輕功。

    武俠裡的人物,除了那一身厲害的武功外,最令林旭羨慕的,還是他們高來高去、縱躍如飛的輕功本領。飛簷走壁、登萍渡水、凌空飛躍,穿房越瓦如覆平地,想想便是令人欣羨不已。

    飛行可說是自古以來就潛藏在人類基因裡的一個夢想,人人都有。雖然現在這高科技的時代,人人都能夠借助飛行工具飛上天空,甚至飛出地球,飛入宇宙,但借助工具與依靠自己個人能力來飛行還是完全不同的。練習輕功雖然到最後也不一定能飛,但輕功練到高深處,奔騰縱躍如飛時,多多少少也是能體驗到些飛行的感覺的。

    當剛才從地上高高躍起之時,林旭其實也算是小小體驗了一把。但那遠遠不夠,既躍的不夠高,也躍的不夠遠,他還有很大的改進與提升之處。做任何事情都是有著技巧的,他剛才那就是直上直下,可說根本就沒有技巧可言。雖然運用了內氣,但也只是很簡單的運用。

    「輕功,輕功,既然有個『輕』字,那就是說施展輕功時,身體是一定要很輕的。就像那首《中國功夫裡歌詞唱的,『身輕好似雲中燕』。而且不論裡寫的,還是電視裡演的,輕功施展時的表現形式,那也都是身子很輕的。就像有的能踩在柔軟細小的樹枝上,人隨著樹枝上下飄蕩,但卻不會掉下去。還有更厲害的,能直接踩著水面飛躍過河,那身子得有多輕。」

    「可我剛才蹦上蹦下,卻是並沒注意到這個『輕』字。我跳下去時,除了氣運雙腳與小腿,用來保護不被地面撞疼外,和沒修煉出內力的時候跳下去也沒啥太大區別。我剛才那下,氣只是用來保護腳底了,卻並沒有用來輕身。跳上來的時候也一樣,只是氣運雙腿加大了力量與加強了彈跳力,並沒有用來輕身。」

    「如果我奮力躍起來的時候,再能夠運氣輕身,減輕身體的重量,那自然就能跳起的更高,說不定一下就跳上來了,也不必非只增加內力修為後才能做到。可怎麼才能運用內氣輕身,在施展輕功的過程中減輕身體的重量呢?」

    林旭忍不住陷入了皺眉苦思,很可惜的是,他所找到的那幾本有關武功的籍中,無論哪一本都沒有關於輕功的介紹與練法,甚至是連隻言片語也沒有。

    既然這些據實的不可考,那他就只有從以往看過的武俠中找了。雖然這些武俠大多都是虛構,但其中的一些武學理論卻也有不少是基於現實中而提取,多多少少倒也還是有些可供借鑑之處的。而且他現在已有內力在身,待得內力深厚的話,一些武俠中所描述的武功,也未必不可借之實現,將其真正地演化出來。畢竟內力為基,是基礎與根本的力量,其他都是外用的技巧與手段。

    中關於輕功的描述,提到與氣有關的,最多的一個詞,便是「提氣輕身」四字,可見這個是關鍵。但具體怎麼提,又往哪兒提才能輕了身,很多中便不會再有具體地描述寫到了,基本上都是一筆帶過。通常描述主角或是某個人物施展輕功時,多是「某某提氣輕身,一個縱躍(或是來個旱地拔蔥之類的姿式或招式),便飛身上了屋頂……」

    「提氣輕身?我想想看,提,那自然是往上提,只這個字也就能很能說明點兒問題了。躍起到空中後,再運氣往上而提,就像空中拉了根繩子把人往上提一樣,自然地就能相對減緩身體重量,對抗下墜的地球引力。所以這個氣,至少是往上半身運起而提。」想到這裡,林旭點點頭,決定先試試。

    當即又一步跨上平房邊上磚砌的圍欄,然後看好下面的落腳點,又一躍而下。一躍而起後,他便立即運轉內氣,提聚往上半身。忽然又靈機一動,張開雙臂,像鳥一樣,再把內氣也又運往雙臂,呈托起之勢。同時意想身子輕靈,總之是要減緩下落的重量。

    這麼一弄,還當真感覺身子輕了一些,輕飄飄的似不著力,下落之勢也緩了一些。等到雙腳落地後,穩穩一站,這一回雖未氣運雙腳以保護,卻也是沒覺到絲毫疼痛。

    「哈,有門!」一落地,林旭便是不禁欣喜一笑。

    接著他又再試往上跳起,為了能跳得更高點兒,他還是往後退開幾步先行助跑加速。等到離牆三步來遠時,再行奮力躍起。當然,從跑到跳都仍然是氣運雙腿。等到離地躍起後,再行轉換,迅速將氣提運往上半身。

    這回他卻沒再像鳥兒那樣張開雙臂,下落時張開雙臂,那是能增加空氣阻力,減緩下落之勢的。跳起時也張開,同樣增加阻力,那豈不是就要減緩躍起之勢,這卻是要不得的。

    目的不同,自然做法也不同。剛才是下落,這回是躍起。下落需要增加阻力,躍起上升則要想辦法減少些阻力了。

    他這回一躍,與剛才所用的力道差不多。但當躍起來身子變輕後,自然跳躍起的高度要比剛才增加。不過這回雖比剛才高了一些,卻也並沒有高太多。眼看平房頂越來越近,卻是剛好差那麼些又要力盡。所差的那點距離,剛好是平房邊緣所砌的圍欄的高度,差不多半米。

    如果沒有圍欄的話,他這一下絕對躍上來了。但有圍欄相擋,卻就是差這麼點。好在圍欄並不是與牆呈一條直線地筆直而砌,這平房頂上的一圈圍欄,還兼俱了美觀的作用,做了些修飾。最下面有突出牆外三道呈台階式的棱,林旭連忙以腳尖一踩磚棱,又再借力躍起,躍落入平房上。
Babcorn 發表於 2017-2-26 19:09
第三十二章 內氣的恢復與煉法

    (再次感謝「xunqianmo」友的打賞。求收藏,求推薦。)

    側耳傾聽了下下面客廳中的聲音,發現還有人聲不絕,十分吵鬧後,林旭又接著練習輕功。

    不過再又練習了三趟後,他便不得不停了下來,因為丹田中的內力已是無以為繼,快消耗一空了。他這剛修煉出來不久的內力,十分微弱淺薄得很。要劈磚的話,還可以多劈幾趟,但這施展輕功,內力等於是整個全身調動,消耗要大要快了許多。不過才總共五趟,內力便所剩無幾,不足以再多做一趟練習了。

    以他估計,自己現在的這點兒內力,要是遍佈於全身施展的話,可能最多也就堅持個三、五分鐘,便得消耗一空。不過這是指連續全力施展的情況下,如果斷斷續的話,還能夠再拖久一點兒。畢竟內力不光是只會消耗,也能夠自行恢復。只是連續全力施展的情況下,恢復的速度完全跟不上消耗就是了。

    當下林旭默默站立於平房頂上,雙手握固,抱元守一,呼吸吐納,恢復消耗的內氣。

    恢復內氣,也不是憑空恢復,還是要從體內之精上著手。需要把一部分精重新轉化為內氣,以彌補消耗。修煉出來的內氣,其本身對於經脈中所存儲的精便也是有些煉化之效的。這是林旭早上練習旋轉乾坤掌時,所親身得到的證實。

    當時他練習時,丹田中的內氣跟著旋轉乾坤掌的動作而旋轉,變作氣旋,磨動丹田之精,便對之有煉化之效。不過這種煉化效果,是需要內力運行時才顯得稍微明顯些。如果內氣窩在丹田裡不動,那基本上也就不見什麼效果了。

    內氣在經脈中不斷運行穿梭,便會使經脈中所存儲的精有所鬆動,產生些煉化之效。恢復內氣,便是把經脈中這些被內力穿行所帶動鬆動的精運轉歸聚於丹田,再有丹田中那點未失的內氣種子為基,這些被內氣運行所鬆動,帶有些內氣性質已呈了些煉化狀態的精,很容易便會被轉化為內氣,迅速恢復消耗的內氣。

    有些武俠中說,大戰之後不要去倒地休息,而是堅持著立即修煉,那時的修煉效果會更好,便是這個道理。因為經歷一番大戰,內力不斷運用,在經脈中穿梭運行,自然也就會帶動更多的經脈中所存儲之精鬆動,這時修煉的話,確實效果更好。反之,如果這時不趁機修煉的話,這些被內氣運行所鬆動的靜便會有很大一部分又漸漸沉寂固化,憑白錯過好機會。

    不過除了一部分沉寂外,另外一些便已然在內氣的快速運行中而被煉化,還有一部分會自行流聚於丹田,再被丹田中的內氣種子所轉化為內氣。這就是什麼都不做的話,內氣也會自行恢復的道理。不過這個自行恢復的速度,那就很慢了。

    所以,煉精化氣的手段,除了以神化火煉法、呼吸煉法外,還有一個便是當內氣有了一定的基礎後,靠著內氣本身,不斷地在經脈中運轉內氣的煉化之法。

    不過這個方法,確實需要靠內氣積蓄已有了一定基礎後施行才更有效果。像林旭現在的這點內氣,靠這個方法便效果不大。這個法門,是內氣修為越深厚,施展起來的效果越好。這就像是以水流衝擊泥土一樣,水流太小,一縷小溪細泉的話,那自然是沒什麼效果,可要是形成江河大勢、洪水滔天的話,那自然是一沖就垮,一撲就散。

    林旭現在,自然是還遠遠無法做到這點。所以,現階段這個修煉方法對他來說,只能是個輔助手段。主要的煉法,還是要靠以神化火與呼吸法。

    默立片刻,待得內氣恢復後,林旭睜眼收勢。再側耳聽了下下面客廳裡的聲音,發現已然少了很多後,他再抬腕看看手錶,見已是十一點三十分,估計客廳裡的外人已差不多走完,他便稍微整理了下衣服,下了平房。

    走進家門後,果然見到客廳裡已沒外人,只剩下了父母和妹妹。母親正在做飯,父親則在掃地收拾,妹妹也幫著在收拾桌子。林旭進門後,便也幫忙收拾了番。

    一番收拾完,沒等多久,母親那邊飯也做好,一家人洗手吃飯。

    吃過飯,林旭便鑽回自己房裡,然後找出那本《拳經來,打算仔細研究下里面的那篇「三十二式太祖長拳」。這篇拳法,他初次翻看時,還有點看不太懂。其雖是圖文並茂,但圖畫有些簡單,文字也是以繁體字寫,又是豎排,還是古文,看起來便有點困難與費事了。

    只是,翻開《拳經後,還沒翻到那篇「三十二式太祖長拳」處,林旭忽然又被前面的一篇「潭腿十二路」所吸引。半猜半看地大略看了番這潭腿的介紹後,林旭忽然一改主意,打算暫不練那「三十二式太祖長拳」了,而是先行改練這「潭腿十二路」。

    「潭腿十二路」比之「三十二式太祖長拳」的招式路數更少,所謂由簡入難,循序漸進。他之前是沒記起《拳經上有這篇「潭腿十二路」,現在既然發現,自然是先練這更簡單的。而且這「潭腿十二路」,主要練的是腿功。他覺得練這個,能夠增強自己的腿部力量與靈活性,對於施展輕功也是很有幫助的。而且用腿踢人,那也是顯得很帥。且腿的力量,天然就比上肢力量要大,論起攻擊力來,也是很強的。

    雖然這「潭腿十二路」並沒有相配的人物動作圖形演示,只有文字解說,看起來更加費事與困難一些,但只要把文字琢磨透了,沒有圖形卻也不大要緊。

    想到這裡,林旭便又返身從架上重新取下大詞典,然後又從父親桌的抽屜裡拿了一個新筆記本,打算把這篇「潭腿十二路」重新抄寫下來。畢竟這《拳經中的文字都是古文體的那種豎排,他看的很不習慣。

    同時這個抄寫過程,他還打算把其中的繁體字全都換成簡體字,其中的古文描述也全部翻譯成明白易懂的白話文。這就需要漢語大詞典這本工具了,單憑他自己可做不來,光那些繁體字他就認不全,不查字典的話,許多只能靠猜。
Babcorn 發表於 2017-2-26 19:10
第三十三章 彈腿十二路

    潭腿又稱譚腿或彈腿,《拳經裡介紹說,彈腿是武術基礎的訓練項目之一,因此許多門派初練武的弟子,都會先學彈腿。

    看這個介紹,彈腿似乎是屬於那種流傳很廣的大路貨武功,就像裡描寫的如少林寺的羅漢拳,許多練武的也大多會。不過林旭對此倒也不太在意,對他來說,能學武就已算是很不錯,大路貨就大路貨,也總有得練,比他之前欲學無門強得多。

    何況,即便是大路貨的普通武功,只要能練得好,也一樣很厲害。就像《天龍部裡,喬峰在聚賢莊一戰中,還不是一樣用裡很大路貨的「太祖長拳」一樣大殺四方。

    說到這個,《拳經裡的那篇「三十二式太祖長拳」似乎應該就是《天龍部裡所提到的宋太祖趙匡胤所創的那個「太祖長拳」,也是套大路貨的武功。按這個水平而言,《拳經裡所收錄的,似乎都是放在以前來說,屬於大路貨級數的武功,沒有算是特別厲害的真傳秘傳之類。

    想想也是,按《拳經中的「序」來看,這是民國時候出的,那時候學武還講究個傳統,講的是師徒相授,門派傳承。真正的武學精華與高深武功,自然不可能隨便拿出來刊印發行。最新最快更新

    不像另幾本,都是新中國建立以後出的。新的國家體系,已沒有那麼深的傳統、門派之見,尤其七、十年代時所風行的氣功熱、武術熱都有些國家的倡議引導在內。這個時期所發行的相關籍期刊中,便頗藏有些不少真傳。過去珍若敝帚的一些秘籍、真傳,在這大浪潮的影響下,也可能某個門人腦袋一熱就發出去了。

    不過,這些林旭其實也都不太在意。低淺高深的,他現也都還沒什麼眼力與見識去判斷。反正能有的學,對他來說就已是很不錯。何況便真是低淺也沒關係,對於他這個初學者來說,不正是要由低淺的所學起嗎?

    就像彈腿與太祖長拳這兩門大路貨的武功,林旭覺得也正好適合他這初學者來練,太過高深與複雜的,他現在也練不了。而且這兩門即便在過去是大路貨,放到現在來說,怕也算是有點高深的了。反正他現在長這麼大就沒見過身邊有誰會使幾招這些大路貨的武功,別說這兩門了,就是隨便會個三拳兩腳,有些莊稼把式的他也沒遇見過。

    唯一算是有點兒本事的,可能就是住在廟後面的他們村裡那個五十來歲的蒙古人了。據說為人凶悍,會點兒蒙古摔跤。出去放羊的時候,腰裡常別著把蒙古彎刀。

    這個人說來也算是林旭他們家鄰居,他們家在廟東邊,那蒙古人家就在廟後面,兩家相鄰處也就一牆之隔。只是門戶開的不相近,一個在這條胡同裡,一個在另一邊街上,所以也沒什麼太多來往。

    這蒙古人據說是以前蒙古那邊鬧饑荒時逃荒過來的,然後被村裡一家人招作了上門女婿。但結婚五、六年後,那家女兒卻是便得了重病去世了,而那蒙古人倒也挺有孝心,就此奉養兩個老人,當作自己父母一樣,直至他們終老。他以前的名字村裡也沒什麼人知道,但因入贅改了姓關,起名叫作關巴圖。

    「彈腿十二路」。

    林旭在筆記本第一頁的中央處工工整整地寫下了這五個字,《拳經中所寫的乃是「潭彈十二路」,不過既介紹又稱譚腿或彈腿,他更歡用這個「彈」字,便直接換了。

    彈腿因是流傳很廣的一套武功,以前許多門派初練武的弟子都會學這彈腿,作為打基礎的功夫,所以一些門派中便也因此把這彈腿的招數做些改變,加進些自己門派的特色,或結合自家門派的一些基礎武功,使之貼近於自家武功的路數,同時也更適合於自家弟子練習。

    這樣一來,雖是同一套彈腿所流傳開,卻因此而有了許多流流。甚至連路數都不一,流傳的便有十路、十二路、六路幾種,不過還是以十路與十二路較為普遍。其流派則有臨清、少林、精武、教門、通備等等,因流傳甚廣,尤其盛行於北方。所以俗稱的「南拳北腿」,其中北腿便是指這彈腿功夫,也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拳經裡所收錄的這篇彈腿功夫,是由武學聖地少林寺所流傳出來的少林十二路彈腿。按《拳經中的介紹,據說還是結合了羅漢拳中一些招數改進所創。

    林旭看了這句介紹後,忍不住便是一笑,心想這可當真是非常經典的大路貨武功之集合啊!

    少林寺的這十二路彈腿歌訣為:「頭路出馬一條鞭,二路十字鬼扯鑽,三路劈砸車輪勢,四路斜踢撐抹攔,五路獅子雙戲水,六路勾劈扭單鞭,七路鳳凰雙展翅,路轉金凳朝天,九路擒龍奪玉帶,十路喜鵲登梅尖,十一路風擺荷葉腿,十二路鴛鴦巧連環。」

    每一路都各有其練法與幾招應對敵人不同攻擊的變化,不過招式都是屬於大開大合,剛勁有力那種。不以招式的變化精巧取勝,而是以攻勢迅猛、快速有力、爆發力強為要。練到高深處,出腿如風,雙腿輪開有如風輪,倒也十分厲害。

    「頭路出馬一條鞭」。

    林旭又另起一行,在筆記本上記下這幾個字,然後仔細去研細看這頭路的解說文字。遇到不認得的字或不懂的意思,便查漢語大詞典。又另尋了個舊本子,以反面當草稿紙,在上面寫寫畫畫。直到完全把這頭路的解說文字意思弄明白了後,這才按照自己的理解所譯,以白話文在筆記本上把這第一路的彈腿重新記錄。同時,還按照自己理解的意思,畫了幾個人物的動作圖形示意,自配示意圖地使之圖文並茂。

    當然,這樣一來的話,工作量可就要大了許多。單是把每一路的解說文字中不認得的繁體字全都查出來,不懂的把意思弄明白,就得花費不少時間。之後再又把古文體譯成白話文,又按照自己的理解自配示意圖形。還要先在草稿紙上寫寫畫畫一遍,再又工整地謄抄到筆記本上。

    不過林旭向來做事都很有耐心,這時自也不著急,只是一步步有條不紊地慢慢來。而且對他來說,即便還沒練,只是這麼一點點地去理解研究,細細鑽研悟透,於他來說也都已是一種樂趣,他並不覺得有什麼不耐辛苦之處。只覺得只要是關於武學的,他就很有興趣。
Babcorn 發表於 2017-2-26 19:10
第三十四章 煩人的小丫頭

    等到下午家裡開始人多,客廳裡有些吵後,林旭便又收拾了東西,拿上摺疊小凳到平房頂上去繼續。

    這不同於昨天下午為關文滔抄寫《少林行氣十三勢,那只是單純照抄就行,現在林旭卻還需把繁體字與古文體換譯成簡體字與白話文,光是大詞典就翻個不停,工作量大了許多。

    直到太陽落山,天暗了下來後,他也才將將完成了前面的五路。他現在可還沒練成黑暗中視物如白晝的功夫,太陽落山天一暗後,看便已大受影響。儘管下面家中還有人未走,他不太想回去,卻也不得不收拾東西下了平房。而且太陽一落山後,也差不多就到了家裡吃晚飯的時候了,還是得回去。

    好在已快到晚飯時間,家裡還有的幾名村民也未有多留後便告辭離去。吃過晚飯後,林旭便鑽回自己的小臥室,繼續自己抄譯文的工作。

    晚飯過後,趁著沒睡覺前的這段時間,通常也有村民來找林朗寫春聯。但這時外面已天黑,林旭在自己的小臥室裡聽著外面傳來的說話聲雖然也有點煩,可這時外面看不見,便也只好忍著。不過在這樣有所幹擾的情況下,他抄譯文的速度也就更慢了。

    忽然房門一響,門被人從外面推開,立時外面客廳裡噪雜的聲音沒有那道房門隔絕,便響的大了許多。林旭聞聲轉頭瞧去,但見是妹妹林彤推開門探頭進來。

    「哥哥,跟我走趟茅子吧?」林彤一探頭進來,就笑著向林旭道。

    林彤到底是女孩子,天性怕黑,雖然現在對隔壁的那間小廟已不再怎麼生怕了,但晚上出去上廁所,還是愛經常拉著人陪,到底是覺得安心些。最新最快更新有時是父母,有時便是他這哥哥。

    林旭想了想,便點頭答應地站起身來。反正現在外面吵鬧的他也沒法專心,就順道出去散散步,清靜一下。

    出了房門後,林旭返身把房門帶上,然後隨著林彤一起出了客廳。走出外面,到了院子大門的門洞處時,林彤拉了下旁邊牆上的一根燈繩開關,立時大門的門洞與外面通往茅房道路的幾個燈泡便都一起亮了起來。

    出了大門後,林彤忽然轉身湊到林旭身前,撲閃著大眼睛,瞧著他好奇地問道:「哥哥,我聽說你今天在溝裡,為了你們一蕃兒的關落雪,跟關全斌打了一架,還打贏了,是真的嗎?」

    林旭聞言,忍不住有點兒皺眉。他沒想到,這消息還傳得挺快。不過就他們這麼個小村子,消息要想傳得不快也挺難。就是這麼大點兒地方,這麼點人,基本上全村的人都互相認得,而村人們閒來無事也愛互相卦地嚼舌根,出點兒什麼事情,一時三刻地就基本全村都知道了。套句有點兒俗的話,那真是「東邊放個屁,西邊都能聽見」。

    當時在溝裡他跟關全斌打架的時候,周圍也聚了不少村裡其他年齡的孩子,其中肯定是也有林彤的同學和朋友,所以她才能這麼快知道。想必她下午也是出去找人玩兒了,才能聽到這消息。記得自己下午上平房時,出來客廳好像確實沒瞧見她。

    林彤雖然比他小兩歲,但林彤生日大,他生日小,認真算來,只差了一歲半。所以,這個妹妹只比他晚一年上學,一直也都只比他晚一屆。上小學的時候,一直都是班級相鄰,所以對他們這一屆的事情也瞭解的挺多。

    何況不論關落雪,還是關全斌,在村裡的小學時期,也都是屬於學校的風雲人物。關落雪不只是他們班的班花,自三年級開始,也同樣被封為了校花。而關全斌做為他們關村首富的孩子,也是一直都備受關注。

    想了想後,林旭也沒對自己這妹妹作什麼欺瞞,點頭道:「嗯!」頓了下,又立即問:「對了,這事你沒有跟咱爸咱媽說吧?」

    林彤搖頭道:「沒有。」隨即則驚嘆道:「這事是真的啊,我後半晌聽嬌嬌說的時候,還不相信呢!你還真把關全斌打贏了?哥,你啥時候這麼厲害了?我太崇拜你了!是不是就你這兩天練武功長的本事?練的啥呢?能不能也教教我啊?」

    林旭聽到妹妹沒把他打架的事情告訴父母,先鬆了口氣,但隨即便被她這連珠炮般的問題問得有點兒暈,都不知先答哪個好。

    妹妹林彤的性格可說與他完全相反,非常外向活潑,而且嘴也特別能說愛說,說起話來叨叨不停,常像個小麻雀一樣。腦袋略轉地想了下後,林旭才只答了她最後那個問題,道:「行,我完了教你。」

    雖然兄妹倆的性子是完全相反,但兩人之間的兄妹感情卻還是很好。林旭對這個妹妹也很疼愛,妹妹對他提出的要求,一般情況下他都不會拒絕。

    聽他肯教,林彤聞言一笑後也沒多說什麼,接著便轉過話題十分好奇與卦地問道:「你跟關全斌打架,是倆人爭關落雪嗎?那你打贏了,她跟你好了嗎?她長那麼漂亮,要是將來能成了我嫂子,那可也挺好!」

    林旭忍不住聽得有點哭笑不得,點了下她的小腦袋,道:「你小不點點的,一天竟想啥呢?在學校裡不好好學習,成天想這些亂七糟的了!」

    相比起來,林彤的學習成績比林旭就差了許多,在班裡一直都處於中游水平,不上不下的。升了初中,班裡人多,尖子生也多後,現在成績還有點兒往中下靠。林旭倒也經常幫助她,不過也跟幫關文滔學習一樣,一直都沒什麼太明顯的提高。

    「哎呀,我跟你很認真地討論未來嫂子的人選呢,你咋這樣?不准在推我頭!」林彤聞言,卻是噘著小嘴氣鼓鼓地道。

    「咱都還太小呢,談這太早了,有啥好說的?」

    「不早了,你隨便說說嗎!你喜歡關落雪嗎?還是你在學校有別的喜歡的女生?」

    …………

    兩人邊說邊走,林旭只是避而不談,林彤卻是契而不捨十分卦地一直追問。很快走到西南角的茅房處,林旭在外面幾步遠處停下等著,林彤自己進去解手。進去後卻還是嘴一直不停地在問,出來後也是往回走地問一路,讓林旭很是無奈。雖然他很不喜歡人向他問東問西,但現在這是自己妹妹,也不能說不理就不理了。

    走回到院子大門的門洞底下時,林旭又叮囑了句,讓林彤回去不要把今天溝裡的事跟父母說。只要林彤不說,他倒也不太擔心父母從別的渠道知道。

    村裡發生點兒什麼事,雖然是傳得挺快,但小孩子們間的事,其實大人們都不太關心過問。而同輩的孩子們間,其實也算是有自己的小圈子,一般也不會什麼事都跟大人講。

    孩子們之間打架,除了打得太重有見血受了傷的話,就是大人們知道自家孩子在外面打了架,只要孩子不主動說起,他們一般也都不會去問太多。村裡的孩子們性子野,哪有不打架的,只要不打傷就行。何況小孩兒間沒有隔夜仇,不就是在打打鬧鬧中長大的嗎!

    「那你跟我說,你到底喜歡不喜歡關落雪?你不說,我就跟咱爸咱媽說了啊?」

    這小丫頭,還學會威脅人了。

    林旭有點兒無奈地一嘆,道:「行,喜歡行了吧!」他也真是被這個妹妹煩得有點不行了。

    「那你倆好了嗎?」林彤又問。

    「沒有。」

    「你打架不是打贏了嗎,咋她沒跟你好?」

    「這跟打架沒關係,這又不是《動物世界裡演的,哪個打贏了,母的就歸誰。再說了,學校裡也不准早戀。我也沒打算早戀,你也不准,開了學給我好好學習。行了,別問了,快回去了!」

    「哦!」
Babcorn 發表於 2017-2-26 19:10
第三十五章 初陽之氣

    「彤彤,彤彤……」

    凌晨三點定了鬧鈴起來後,林旭出了自己臥室,到客廳裡的沙發床上叫著妹妹林彤。最新最快更新

    因為凌晨三點起來還要練內功,林旭待家裡的村人全都離去後,卻也沒趁著後半夜清靜繼續自己的工作,而是仍就提前睡了。晚上那點時間,也就是把十二路彈腿的第六路給抄寫譯完了。連上下午的那五路,完成了一半,剩下的決定第二天再繼續。

    收拾下,刷牙洗腳後,林旭便仍是早早上床睡了。這時凌晨三點起來叫林彤,是他入睡前想起答應了教林彤練功,打算先從內功教起,於是睡前跟林彤說好了半夜起來叫她。

    「哥哥!」林旭輕搖著林彤的肩頭,叫了她好半天,她方才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看了看他,叫了聲,又轉頭瞅了瞅窗外,見外面還一片漆黑,不由推開了他手咕噥著抱怨地道:「天還沒亮呢,你這麼早叫我幹嘛呀?」

    林旭道:「叫你起來練功啊,咱不是說好的嗎?已經三點了,快起來,我教你。」

    「練功?」林彤迷迷糊糊地想了下,似乎已經把之前兩人說好,她也答應的事忘了,「練什麼功啊?我不練了,我要睡覺!」

    「真不練了?」林旭苦笑著有點兒無奈地道。

    「不練了,我要睡覺。」林彤咕噥一句,又閉眼翻身睡去。

    「唉!」林旭想了下,搖搖頭嘆口氣,便也作罷沒再叫她。自己又轉回臥室裡,把房門關好,上床面向南方盤膝而坐,雙手握固放於膝上,閉眼調整呼吸入靜,開始了自己的修煉。

    因他已能明顯感覺到丹田的存在,這回便不再需要雙目垂簾,以眼底那一線靈光照丹田了。以後其實也都不需要了,一些特定的姿勢與做法只是一種輔助手段。如果已能做到的話,便不再需要既定不變地每回都全部照做了。

    就像《抱朴子‧別旨中說的,「夫導引不在於立名眾物,粉繪表形著圖,但無名狀也,或伸屈,或俯仰,或行臥,或倚立,或躑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導引也。」

    如果他以後練到高深處,無論什麼姿式都能夠入靜進入練功的狀態,那也就不必非拘泥於每次都盤膝而坐了。

    耳中聽著自己的呼吸聲,林旭以聽息入靜法慢慢入靜。因為已有了經驗,他這回入靜比起上回來便快了不少。

    入靜之後,意守丹田。默唸著「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這句《周易參同契中的口訣,丹田之精又化為了一座深淵。深淵之上,絲絲縷縷的內氣飄蕩,時而聚作一團,時而化散開來,又或翻滾著形狀不定,像是天空上的雲氣一般,聚散無常。

    丹田中的內氣,比他昨天剛煉出來時,稍微多了一些。這是因為他後來練紅砂手和旋轉乾坤掌時,對丹田之精也有煉精化氣之效,再加上他昨天也使用了不少次,尤其回到家練習輕功時耗盡後立即修煉,內氣盡數恢復後便也又有所提升。

    他昨天剛練出來的內氣十分微少,所以這些提升增加的雖然不是很多,但感覺上卻很明顯。就像是茶杯裡原來只有一片茶葉,多加了一片,那自然很明顯就發現了。可如果茶杯裡原來就有五、六片或更多,那再多加一片兩片的,不去細數也一時發現不了。

    丹田之精化為深淵後,意念隨之化為火焰,浮游在深淵的水面上。火一挨水,「嗤嗤」聲響,便灼燒的水面不斷化為氣。

    「火者,神也……又當久久以呼吸燻蒸,則精方能化為氣。」

    林旭腦海中又緩緩流轉過《金仙證論上的這句口訣,吸氣時將氣吸入腹中,氣沉丹田。

    子時一過,天地間的氣由陰開始轉陽,當此寅時,陽氣全部轉換完成,正是初生而又旺盛之時。這股天地間的初陽之氣一落入丹田,林旭丹田中的神意之火便陡地一下,忽然大盛,就好像給其增添了燃料一般。大盛的火焰,灼燒的深淵水面「嗤嗤」作響,不斷冒出大股的氣來,一時如雲蒸霞蔚。

    呼氣,那股初陽之氣耗盡,神意之火又復縮小。吸氣,又一股初陽之氣落入丹田,神意之火再次大盛。

    以呼吸之法相助,比之昨夜凌晨單獨以神意之火煉精化氣的效果要好了許多,煉化的效率也大大增加。而且以呼吸法,將天地間陰陽轉換後的初陽之氣吸入腹中,做為神意之火的助燃劑,所需持續消耗的意念也少了許多。

    「嘀嘀嘀,嘀嘀嘀………」

    手腕上電子錶的鬧鈴又響起,帶著股十分微弱的震動。不過林旭在極致入靜的狀態下,卻是感覺到了這十分微小細弱的震動。反倒是鬧鈴的鳴響聲,因為他修煉時耳目口三寶閉塞,卻倒是一時聽不見。

    感受到腕上這股微弱的震動,林旭緩緩收功,睜開眼來。抬腕看了下手錶,正是早上七點。於是起床穿衣,又到旁邊的廟裡去練習紅砂手與旋轉乾坤掌。

    想著順便練練輕功,林旭今天早上沒從大門走。而是直接出了廳門後,站到院子裡,輕身一躍,先伸手攀住了向院子裡這邊平房頂上的出水簷,然後再用力屈肘一拉,躍上了平房頂。

    向院子這邊的平房頂圍欄外雖有一截流水簷,而且這簷因是要把平房頂上下雨後的積水傾聚過來,比平房頂要稍微低一些,但院子裡的地勢卻是比那邊廟裡要低。所以這出水簷雖比平房頂要低一些,跟離院子裡的地面還是有著三米稍高,林旭卻是並不能一躍而上。

    他本以為自己又經一凌晨的修煉,而且這次的修煉加以了呼吸煉氣法輔助,修煉的效率大增,內氣比之昨日要增長了不少,幾乎是多了一倍。那麼自己這一躍的高度應該能更強,但沒想這一躍下卻發現並沒能比昨天高出多少。還不足以一躍三米高,極限仍是兩米稍多點。

    後經多次試驗,他才發現自己今日的這點內氣修為增長後,所增強的是內氣的後繼維續力,卻並不是再加疊增的爆發力。也就是說,他現在內氣遍佈全身,持續全力施展的話,能多個幾分鐘,可用來劈磚,卻並沒有立即增加到能一掌劈破六塊。甚至四、五塊也不能,只是劈破三塊更容易了點。讓他忽然明白了,內氣的爆發威力增長,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還是要靠著長久的修煉與積蓄。
Babcorn 發表於 2017-2-26 19:10
第三十六章 自家武道各不同

    (求收藏,求推薦,求會員點擊!)

    接下來的幾天,林旭都沒有出門,留在家裡專心練武。

    每天凌晨三點起來,準時修煉內功。練四個小時,古時的兩個時辰後,七點收功,然後起床穿衣到旁邊的小廟裡去練紅砂手與旋轉乾坤掌。

    將少林十二路彈腿全部抄寫譯制完成後,他每天早上吃過早飯後的上午與下午,則都在平房頂上練這套彈腿功夫。

    雖然旁邊的小廟裡更顯寬敞,後面的千手觀音殿前也沒什麼人會來,但畢竟是早已荒敗多年,地面雜草叢生,鋪地的青石破碎,許多地方不夠平整。他練紅砂手是為了選林間,那裡剛好有棵大青松,比較適合。而紅砂手和旋轉乾坤掌,也都沒什麼太劇烈複雜的動作,一小塊地方即可。可彈腿這種外用的拳腳功夫,練起來卻是拳腳互動,步法多變,需要十分寬敞的平整地方,還是他家平房頂上更適合。

    練習彈腿之餘,林旭也間或練練自己的輕身功夫。到得大年三十這一天時,林旭的輕身功夫又有了些長進,已經能夠從廟那邊的地面上,輕身一躍而上房頂,平房邊上的那截圍欄也已不成阻礙,能夠一躍而上,不需要再快到頂時踩一下底下的那層磚棱借力。最新最快更新

    有了這般長進,一是他這幾天修煉內功,內力又有了不少提升。雖然在爆發力上還是沒有什麼明顯的翻倍增長,可也多少有些提升。二是他另找到了一個更好的提氣輕身法,不再是只把氣籠統的提到上半身,而是提到腦後的玉枕穴間。

    這是他有一次忽然想起了看過的《天龍部裡,天山童姥曾教過虛竹輕功的那一節,「上躍之時,雙膝微曲,提氣丹田,待覺真氣上升,便須放鬆肌骨,存想玉枕穴間……」

    他也不管是否中虛言真假,就那麼一試。小心地試了幾次後,沒想到還真成功了。躍離地面後,將內氣提往玉枕穴間,確讓他感覺身子更加輕盈了不少,有股飄然欲仙之感。

    這讓他感覺雖然武俠中雖然大部分都是虛構,但其中的一些武學道理有些怕也是出於真實。武俠家既言寫武,對於武學也不可能是半點都不接觸,多多少少地也終歸是有些瞭解。或是自己看些相關籍,或是走訪真正的武學名家,或是道聽途說聽人說來。不管哪方面,總有些自己的相關涉獵。

    不過他輕功雖有了長進,卻也並不是很多,也就多跳高了半米,從自家院裡子往平房上跳,一躍三米還是難以做到。

    彈腿功夫他練了兩天,則是沒什麼明顯的進步。雖然在這門功夫上他目前花費的時間最多,卻只能說是剛剛入門,把十二路的所有動作大致練熟了。甚至都不敢說動作是否標準,畢竟他沒有真正懂行的人指點,只是靠自己看瞎練。

    不過他對此一是沒辦法,二來卻倒也不是很在意,有些錯謬就有些錯謬吧,反正這彈腿也有很多流派,這就當作是自己獨有的流派吧。

    其實便是真正有師父教的,學的同一套武功,每個徒弟練出來的也都有些不一樣。世上就沒有兩個人絕對相同的,各人都有各人的一些習慣與理解。這樣練下來,自然便會形成各自的特色。

    這也就是所謂的「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師父言傳身教是一回事,但個人能領會多少,那也是看自己的本事。而且便是有師父教,也不提倡生搬破套,一拳一腳全都一板一眼的不會變通。練武跟學習知識一樣,也是講究個活學活用,把學來的東西化為自己的,能夠舉一反三,真正學的是其中的道理,而不只是死記公式、硬搬套路。

    真正跟人打鬥的時候,也沒人會真的讓你按照套路一拳一腳一招一式地來。如果真的只會按套路使,那也是個必輸的下場無疑。而那種只會讓徒弟按照標準的死板套路來練,一絲一毫都不能出錯的師父,顯然也不是什麼名師。

    林旭從小就學習好,是個很會學習,善於掌握學習方法的人。所以他做什麼事都從來不會死腦筋,練武也是一樣。不然也不至於敢別出蹊徑,十分大膽地去自創內功了。雖然他的自創大部分是靠的兩本《氣功雜誌中的一些理論知識和古籍言論,並非完全出於自己,但敢於不死按本地別創一格,也可從中見他的心性了。

    何況他自信自己練的這十二路彈腿,雖然不敢保證跟少林寺的就一模一樣,卻也認為錯謬不會很多,對敵的威力也還是有的。如果真正有特別大的錯誤的話,那將來有機會再行改正也不遲。這種外用的拳腳功夫不同於內功,錯點兒也影響不大,還可以改回來。

    只是現在沒見過那正宗的,也沒真正懂行的人能指點他,他也就只好先且按著自己的路子練了。畢竟這該練還是要練的,本來這拳腳功夫的練習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要想真的練上了身,化為自己的身體記憶,那更是需要長時間的苦練。

    大年三十除夕夜的晚上,吃過晚飯後,林旭一家人一邊圍坐一起包著餃子,一邊看著電視上的春節聯歡晚會。雖然是同住在一個院裡,但他們家與爺爺奶奶家還是相對獨立,各自分夥做飯。這大年夜的餃子,也是各包各的,只有初一中午的那頓大年飯才是一起吃。

    平常也是只有什麼特別節日,或招待親戚之類才聚一起外,其它情況都是各吃各的。爺爺奶奶的年紀都還並不很大,也喜歡自給自足,自己動手。

    年俗雖說是「三十夜,守一宿」,但他們這邊卻沒有守歲的說法,真正一夜不睡地直捱到第二天大年初一。反正林旭自小時候起,過年就不是這樣,而且他們這邊也不吃年夜飯。現在這包的餃子,也是第二天早起後大年初一早上吃的,只是提前包好而已。

    三十夜晚上,除了放點兒炮外,就是各家圍聚在一起看電視上的春節聯歡晚會,也沒什麼太特別的活動。看完了晚會後,便各自睡覺。有上了年紀撐不住,或太困的,不等晚會看完,也就提前睡了。然後第二天早起獻爺,也就是在院子裡設個香案祭拜天地。

    可能他們這裡古時候也是有守歲的吧,但時代進步,風俗也自然地跟著改變。以前可沒有春節聯歡晚會,但現在過年全家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顯然也已經是年俗之一。
Babcorn 發表於 2017-2-26 19:13
第一章 開學了

    (再次感謝友「張廣柳」的打賞。求收藏,求推薦,求點擊!)

    1999年3月2日,農曆正有十五,林旭開學了。正式的開學,其實是明天的正月十六,但因為他們是寄宿制學校,所以提前一天就得趕到學校。

    過了一年,林旭長了一歲,今年虛歲十五,妹妹林彤十三。雖然過了個年,其實也沒什麼好說的。若是以前還小時,林旭倒是很喜歡過年。那時家裡生活條件還不是很好,只有過年時才能吃好的,穿新衣,而且還有壓歲錢可拿。

    但他們這邊,小孩子過了十二就不興再收壓歲錢了。而且這些年村裡整體生活條件都轉好,平常也能吃的好,有新衣服穿。所以這些已經都不成吸引力,再加上林旭越大越是顯得孤僻好靜,不愛說話,也是很不喜歡過年時的走親戚與親戚來訪,互相地拜年送禮這一套。

    因此,他卻是越大,越不太喜歡過年了。只覺得過年忙忙碌碌的,年前年後家人都是忙裡忙外,基本上整天都有人上門,還不如平常的日子悠閒清靜些。

    過年後的半個月裡,林旭基本上也都沒怎麼出門,每天都在家裡用心練武。最新最快更新半個月下來,他的內功、外功、輕功等都各有長進。內功的丹田之精雖還未完全煉化,但也已煉了有小半,將近三分之一,內氣增長了不少。外功則是把那十二路彈腿演練得更熟,出腿已能帶起呼呼風聲,很有氣勢。輕功則已能達到一躍將近三米,從廟裡那邊躍上房頂時,顯得更加輕鬆。就是從院子裡躍起時,還稍微差點兒。

    正月十五的下午三點,林旭和妹妹在母親的的幫助下,收拾好了包、食物等一應東西,然後在父母與爺爺奶奶一家人的相送下,騎著自行車帶著妹妹出發,往學校而去。

    妹妹林彤去年也是已上了初一,而家裡沒有太多餘的自行車,所以兄妹兩個共用一輛,由哥哥帶著妹妹。而對林彤來說,也是剛好省事,每次只需坐著就行。且她的自行車騎的也還不熟練,遇到慌亂情況時還常會摔倒,家裡人也不放心她獨自騎。

    一同上路的,還有關文滔,這是他們早就約好的。不出什麼事的話,基本每回都是結伴而行。而出了林旭他家這條胡同後,沿著村裡那條東西走向的大街,一直順路往東走,出了村再走三、四里路後,便是他們中學的學校所在。所以每回都是關文滔前來叫林旭,這樣出了他家胡同就是正路,也順路。

    也因為這條是正路,所以村裡往中學上學的孩子,大部分也都是經由此路走。出了林旭家的胡同後,一路上便見到不少背著大包小包的學生已前前後後地走在這條路上。有的是跟他們一樣騎著自行車,有的則是家裡條件差一些的,或是還沒學會騎自行車的,便是步行。反正他們村離學校也不遠,這點路步行也用不了多長時間。

    還有的,則是關係相近的,或家裡大人說好的,搭乘別人的自行車。也有家裡大人不忙,或是擔心孩子路上出事,大人騎自行車、摩托車相送的。還有的或親戚鄰居聚一塊,孩子多,直接開三輪的。

    不過總的來說,因為他們村離學校近,通往學校的道路也是筆直一條,路很好走不複雜,所以村裡的孩子大部分都還是自行上學。家裡人相送的很少,有外村離學校遠的,則家人相送的多。還有更遠的,則需搭乘公共汽車,需要一大早就提前出發。

    他們中學,是鄉里唯一的一所中學,叫做武鄉中學。鄉便是叫做武鄉,是由鄉政府所在地的武村而命名。他們鄉相比起周圍別的鄉鎮來說,雖然也不算是特別大,但這所中學卻是縣裡的重點中學,不但在附近十里鄉很有名,就是在整個縣裡也是排得上號的,教學質量與升學畢業率都很高。因此,不但他們本鄉,就連附近的鄉鎮,甚至是縣城裡乃至別縣的學生,都有大老遠來武鄉中學上學的。

    騎車走在村裡通往中學學校的路上,遇到但有認識的,都互相打著招呼。不過林旭還是一貫地很少跟人主動打招呼,只有別人跟他打招呼時他才回應。他這邊也就關文滔在旁相襯主動跟人招呼,還有則是後座上的妹妹林彤遇見她同學時也會主動打招呼。

    他們騎著自行車,雖然騎的不是很快,但也不過是幾分鐘,就很快出了村子,實在是因為村子太小。出了村子不久,再走出去一、二百米,拐個下坡的「s」型彎道後,就上了一條筆直通往學校的路。

    這條路有五、六米寬,路面不像村裡大多是土路,而是以沙石鋪就,又碾壓的很平整,就是下雨的時候,也不會泥濘難行。上了這條路後,就是直通往學校,而且是筆直一條,再沒有拐彎處。

    這條路上,前往學校的學生更多,除了有他們村的,還有附近鄰村的。人人都是大包小包地帶著不少東西,有的車子後座上還帶著半袋小麥,那是帶了去學校食堂裡換飯票的。

    因為學校是寄宿制,而且還是半封閉化管理,所以一週才能回家一次。雖然許多學生都是從家裡帶食物,饅頭、鹹菜、方便麵之類,但有的不能保存長久,所以剩下的幾天還是要去學校食堂打飯菜。有的學生更是乾脆整個一週都在食堂吃,不從家裡帶食物。

    林旭、林彤、關文滔他們三人身上還有去年剩下的一些飯票沒用完,所以這一次開學,都並沒有帶著小麥換飯票,只是各帶了三、四天的飯菜。雖然立春已經快有一個月了,但現在的天氣仍然是很冷,三、四天內卻也不怕飯菜會變質。

    而且,林旭兄妹倆的飯票向來都不是他們自己換,每回都是快用完時,父親或母親帶上一袋麥子到學校食堂裡換好後,再直接把飯票分別給他們。

    上了這條通往學校的沙石路後,三人在路上又遇見不少別村的同學,也是有不少人跟他們相互打著招呼。
Babcorn 發表於 2017-2-26 19:13
第二章 黃老邪

  
    通往學校的沙石路南邊有一條人工挖掘的水渠,叫做躍進渠,下窄上寬,渠底部的寬度有二、三米,最上面的寬度則有七、八米。有這麼大的差度,是因為這渠很深,與路面的落差有五、六米高,兩邊的渠岸都是呈陡坡狀。

    不過這渠雖然很深,但下面的水卻很淺,還經常時有時無。水最多的時候,也不過就一米來深,只能漫到成年人的胸口。渠岸兩邊,都栽有固坡的樹木。

    渠這邊是沙石路,另一邊則是一片片的田地。這些田地,基本上全都是關村的,直至延伸到學校處為止。如果算上田地的邊界的話,那武鄉中學可以說就是跟關村挨著的。

    躍進渠到學校前方時,剛好拐了一個彎,從這一段的東西走向,轉向南流。以南流的躍進渠為界,另一邊的田地便是鄉政府所在的武村的。

    武鄉中學,恰好是建在兩村的交界處。算上武鄉中學後面的小柴村的話,則是在三村田地的交界處。但卻又離任何一個村子都有著一段距離,可以說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出了學校,四面都是田地。

    林旭和關文滔一路騎著自行車,約有十分鐘左右,便趕到了武鄉中學的校門前。這一路不但沒有拐彎,也沒有上坡下坡處,十分平整。據說這條路本來就是專為學校修的,所以學校周邊的交通很便利。學校正位於沙石路的北面,坐北朝南。

    除了這條東西走向的沙石路外,學校大門正前方還有一條南北走向延伸出去的路,這條路正連接著二百米外的一條柏油馬路。離得遠的學生,坐公共汽車來校的話,便是通過這條馬路。

    其實這條馬路也通連著林旭他們村子,關村便是在這條馬路的北邊。所以村子裡離這條馬路近的學生,也通常有走這條路到校的。不過公路上車多,一般村裡大人還是叮囑孩子走村裡所通向的那條沙石路,更安全些。

    躍進渠自學校右前方處拐了個九十度左右的彎,向南流去。在這個渠彎處,有一片幾畝地相連的桃園。桃園的東北角,緊鄰著渠岸,斜對著學校的位置建有幾座青磚瓦房,那是桃園的主人家,把房子蓋在了地裡,正好看園。

    而這桃園的主人,同時還是學校裡的一名老師,正好是初二的數學老師,也代著林旭他們班的課。此人名叫黃宗文,學校裡的學生送了他一個外號,叫「黃老邪」,將他這座桃園戲稱為桃花島。

    也實在無怪學生們送他這個黃老邪的外號,因為這個人實在跟《射鵰英雄傳》裡所描寫的那個東邪黃藥師很像。不但住的地方春天到來時也是遍生桃花,而且他這桃園的位置剛好在躍進渠拐彎的渠彎處,兩面環水,如同半島,稱其作桃花島也不是毫無依據。

    而且,他還有一個女兒,也叫黃容。雖然字跟書裡的那個黃蓉不同,但也就少個草字頭,唸起來還是一樣,毫無區別的。且黃宗文的為人,平常也是不苟言笑,經常面無表情,而有時的為人處事上卻也是頗有些邪怪脾性。

    最重要的是他還會一手「彈指神通」,上課時有哪個學生睡覺或交頭接耳不聽話之類,他彈起粉筆頭來那是一彈一個准,簡直可謂百發百中。而且無論坐的多靠後,他都能彈到。據學校裡的傳言說,從來沒有失過手,故而一眾學生奉送了個他「黃老邪」的稱號。

    不提傳言,就單只林旭親眼所見,這位黃老師在他們班裡上課時,使起他那「彈指神通」的本事,確實可稱得上是百發百中,從來沒有彈偏過,簡直是指哪兒打哪兒。有時候林旭都很懷疑,這位黃老師是不是真的練過「彈指神通」。

    說起來,林旭倒是跟這黃老邪,比起學校裡一般的學生接觸要多。因為他升上中學後,仍是數學成績最好,數學單科上經常拿第一。所以初一初二,他也都是自己班裡的數學課代表。

    既為課代表,自然是跟代課的數學老師接觸多。而且林旭的性子,跟黃宗文也挺有些像,都是平常不愛多說話的那種。故而初二上半學期的接觸下來,這位黃老師對於林旭,倒真是比別的學生以及別班的數學課代表都更親近些。而林旭對這位黃老師,也很是敬重。可以說全校的老師中,他最為喜歡最親近的,也是這位黃老師。

    所以,每回經過時,林旭也都下意識忍不住地往桃園中張望一眼。這回也是,往桃園中望瞭望後,這才推著自行車,隨著學生的人流走向校門。

    這時的學校門口學生很多,還有些擁擠,他們自是不能直接騎進去,都下了車推著,隨著人流慢慢往進走。好一會兒後,方才進了學校大門。

    進了校門後,林旭與關文滔又推著自行車先往學校的存車棚存車。這會兒存車的人也多,又是好一會兒方才存好出來。

    武學中學建造的十分對稱,進了校門後,便是位於中軸線上的一條筆直大路。這條路也是以柏油鋪就,路兩邊是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這些房舍又可分為三個部分,最中間顯眼的那一排是蓋起兩層的教學樓,兩邊各有一幢。除了教學樓外,教學樓前後的兩邊房舍都是只有一層的平房。

    每幢教學樓的前後,都各有五排房舍。

    前面的五排,是學校裡教職工的宿舍,與學校閱覽室、多媒體室、教師辦公室、會議室之類,還有一些學校存放各類東西的存儲室。

    後面的五排,則主要是學生的宿舍。不過最後那排例外,最後那排中,西邊的那排是學校的鍋爐房與食堂灶房,東西的那排則是有學校裡唯一的一間小賣部,還有存放體育器材的器械室。

    過了最後一排後,就是位於學校最後面的大操場。

    學校的存車棚也是位於教學樓的前面部分,不過卻不在那些平房中,而是靠近教學樓前面那一排房舍的兩邊。這排的兩邊房舍都沒有建的直接靠牆,離牆處都空了不小的距離,所以學校在這兩邊依牆搭建了兩個狹長的簡易存車棚。只是上面搭了石棉瓦,能擋日曬雨淋。

    林旭三人存好車出來後,便往後面的學生宿生區走去。

    兩座教學樓,西邊那座是初一初二學生的教室,一層初一,二層初二。東邊那座教學樓則是初三學生的教室,不過只佔了一層,二層則是學校裡的物理、化學實驗室,還有一個計算機房。

    按著兩邊的教學樓分配,初一初二的學生宿舍大部分都是在西邊,不夠的才挪往東邊。初三的學生宿舍,則是全在東邊。

    林旭三人的宿舍,便都是在西邊那幾排。初一的靠前,離教學樓最近,所以林旭和關文滔便先送了林彤到她宿舍,然後兩人才接著往後面走去。

    後面的學生宿舍區,房舍分隔的很多,每邊的一排,一般差不多能容納下兩個班的學生。安排宿舍時,學校也是儘量按照班級為單位來劃分。

    林旭和關文滔的宿舍,都在西邊教學樓後面的第四排。這排的宿舍,住的主要是初二三班和四班的學生。宿舍以班級為單位劃分,然後每班中又是女生靠外,男生靠內。

    關文滔的宿舍便在這排宿舍區的中間段,而林旭的宿舍則是在這排最裡面靠近圍牆的那間。他們班在這排只有兩個男生宿生,剩下的這邊宿舍不夠,都安排到東邊的宿舍區了。林旭在最後面那間,當時分宿舍時也是差點兒被分到東邊去。

    先到了關文滔的宿舍後,林旭與他道別,便又繼續往後走去。才轉過身沒走幾步,忽然迎面過來一個女生,瞧見他後,眼中閃過一抹驚喜,三步並作兩步地走到他身前,張口向他打招呼道:「林旭!」

    林旭抬頭一瞧,認得正是自己初二上半學期的那個女同桌,名叫張雨薇。兩人坐了一個學期的同桌,倒也很是相熟了。瞧見是她,林旭也便面露微笑地回應了一聲,「嗨!」
Babcorn 發表於 2017-2-26 19:14
第三章 林旭的變化

    (求收藏,求推薦,求點擊,求一切支持!)

    張雨薇有一頭烏黑漂亮的長發,編做一條大辮子垂到身後,辮梢都快到了腰間。她長得其實也算挺漂亮,五官秀美,面孔精緻,但卻不是像關落雪那種能讓人一眼看到就被注意給人驚豔感的女生。再加上她總是戴著一副大黑框的厚邊近視眼鏡,穿著打扮也顯得較土氣,卻是常常讓人忽略掉她的美麗。

    不過林旭跟她坐了一學期的同桌,卻也見過幾回她摘了眼鏡的樣子,發現她是屬於那種特別耐看,越看越覺著好看的女生。而且性子恬淡,很好相處,即便是面對林旭這種不愛說話到有點難以交流的人,兩人的同桌關係卻也相處得不錯。

    「你才來啊?」張雨薇見到林旭身上背著包,手裡還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一看就是才剛到的樣子,向他笑問道。仔細打量了他一眼後,忽然驚訝地道:「咦,一個寒假不見,你長高了啊?」

    林旭確實長高了,而且比放假前高得很明顯。之前他一路上騎著自行車時還不太顯,沒什麼人注意到。但這站到地上後,只要對他稍為熟識的人一看,就能立即發現他比放假前明顯高了幾公分。

    只可惜他這一路過來,雖也有碰見幾個認識的同班同學,卻是都跟他不太熟。而以他的性格,本來也就沒幾個太過熟悉的人。即便是同班同學中,能夠互相說得上話,聊過幾句的也不多。

    不過張雨薇自然不同,作為與他坐了一個學期的同桌,當然與他很熟悉。這一撞見,沒說了兩句話,立即就發現了。

    張雨薇的身高在全班同學中雖然也不算高的,只是中等,但身材纖瘦,卻顯得很高挑。尤其身材比例很好,一雙腿顯得很長。林旭在放假之前,個頭一直都比她還要矮上一些。但現在一個假期不見,這回寒假也就一個月的時間,個子竟是反比她高了一些。

    這麼明顯的差異,她自是一眼就發現。雖然現在大家都是處在青春發育期,身體發育的很快,但像林旭這種一個月不見就猛竄了幾公分的長高速度,也實在太過超乎尋常,令人驚訝了一些。

    要知道處在青春期的孩子,雖然發育速度是比之前要快,可身高的增長也就是平均一年在六到十釐米左右,是按年來算的。另外因人而異,有的增長多點,有的少點。可林旭現在,卻是只一個月的時間就差不多增長了那些少點的一年的增長量,說出去哪能叫人不吃驚。

    這還是按一個月的時間來算,可事實上,林旭這身體快速增長的時間卻是只有大半個月。是從他開始練武後,身體才由此迅速發育的。

    從他開始練武那天起,他每頓飯的飯量就是大增,而且還是越往後飯量越大。再加上過年後的這段時間家裡伙食也好,頓頓都有肉,營養跟得上,所以林旭便在這短短半個月的時間裡,明顯就長高了五、六釐米,比放假前高了小半頭,現在身高是一米六`四。

    這個增長速度,別說別人,就是每天都跟他生活在一起的家裡人,包括林旭自己,也都是有點吃驚自己的這長個速度。關文滔過年的半個月裡沒跟林旭多見,前兩天一見後發現他個子猛竄了一截,也是吃驚不已。

    不過吃驚之餘,他們也都很欣慰高興於這一點。林旭自己對此自然是更高興,他的個子以前可一直是他的硬傷,從小到大都是同齡人中的墊底,別說家裡人了,他自己也都擔心長大後還會是個小矮個。現在,他可是挺胸抬頭,揚眉吐氣了,連整個人的氣質都是為之一變,變得比以前更加精神更有自信了。

    作為同桌的張雨薇這時也是發現,林旭這個子一高,觀感又是不同。本來他就生了副好相貌,長得斯文俊秀,現在這身高一上來,更是顯得整個人長身玉立,翩翩少年。張雨薇瞧了片刻後,忍不住都是瞧得臉上一熱,心跳加快,連忙低頭錯開了目光。

    「過了一年,長了一歲,自然是要長高!」林旭沒打算跟張雨薇說具體原因,只是隨口笑著回了一句。

    不過雖是隨口一說,他卻也覺著自己能長高,除了練武是主因,外功鍛鍊強身,內氣在身體裡運轉,增強體內的新陳代謝、細胞活躍度外,他長了一歲,身體開始發育,也是原因之一。

    以前他一直比同齡人長得矮,也是因為他生日太小,實際算週歲的話,是比同齡人要小不少。所以他自然也就比同齡人發育的要晚,要是把他放在小一歲的孩子中,他的個子可也並不算矮。

    「你長得也太快了,是不是過年吃啥好東西了?」張雨薇又笑著說了句,不等他回答,便接道:「你快回宿舍吧,我出去一下!」

    她其實是出來上廁所的,剛好碰見林旭,才過來打個招呼說幾句話,倒也沒打算在這兒多說什麼。他們倆是同桌,上學期間,一天之中有大半天時間都是坐同一張桌子待一塊的,有的是機會單獨說話,卻也不必在這裡人來人往的多說。

    「行,拜!」林旭也沒打算在這裡多說,聞言立即點頭道別。

    「bye!」張雨薇一笑,卻是回了句很標準的英文。向他揮揮手,帶著一股清風自他身邊而過。

    林旭聞言又是不禁一笑,張雨薇在他們班裡也是屬於學習很好的優秀生,跟他一樣在前十之列。尤其她英語最好,還是班裡的英語課代表,平常的時候也很喜歡秀兩句英文。

    轉頭目送了張雨薇一眼後,他又繼續往自己宿舍走去。走到最後面他們那間宿舍,林旭進去一瞧,但見宿舍中人還沒到齊,此時只有五個舍友在,連上他六個。

    學校的學生宿舍是上下鋪的四張床,每個宿舍裡住名學生,林旭的床是在西邊靠外那張床的上鋪。

    住在同一個宿舍的舍友,長期生活在一起,對於林旭自然也是很熟識了。所以林旭一進門後,他們也都紛紛發現了林旭身高的變化,不由都是很驚訝,驚嘆之餘後又七口舌地向他詢問寒假裡吃了什麼猛藥,這個子簡真是猛竄。

    作為住在同一個宿舍的舍友,林旭跟各舍友之間的關係也都不錯。不過卻也沒交底的必要,仍是拿剛才對張雨薇說的那一套,過年長了一歲開始發育了,隨口應付了過去。

    一邊跟他們互相說著話,他一邊先把手裡提著的包和背上的包暫時放在自己下鋪的床上,然後踩上床梯,上床收拾自己的床鋪。

    放寒假的時間並不算太長,再加上又不是升級,開學後並不換宿舍,所以他的鋪蓋也跟大部分學生一樣都並沒帶回去,只是卷作了一卷,然後再用些廢舊報紙、編織袋遮蓋起來。床板也是遮著,這時把這些東西一去,稍一打掃,展開舖蓋捲來鋪開即可。

    到得天黑入夜前時,宿舍裡的舍友也已到齊。到六點左右,互相聚在一起吃晚飯。因為各人從家裡帶的飯菜不一樣,所以一般同一宿舍的會聚到一起,這樣大家可以各吃點兒不同的菜,增加菜色。有時還有相鄰宿舍的同學過來,一起拼桌吃飯。

    有到食堂打飯菜的,也是把飯菜帶回宿舍來,大家一起吃。學校裡的食堂地方不大,沒有太多餘的地方擺飯桌,所以只提供自拿飯盒外帶,不提供堂食。

    當然,這種互相搭伙拼吃也不強求,個人自願。所以,也不是經常全宿舍的都聚一塊。有時會大夥兒齊聚,有時也會分開來三、五好友一堆,或是個人吃個人的。

    一個寒假不見後,大家又齊聚一舍,所以今天的晚飯,宿舍裡所有人都是聚一起開飯,也算個小小慶祝。

    吃過了晚飯,各自收拾後,大家互相閒聊說話地等著上晚自習。雖然正式開學是明天,但這種假期提前到校後,學校裡還是會照例安排晚上的晚自習。頂多是這種長假只有一節,也不會有什麼具體的作業安排,只是老師點下名,講講話之類。要是平常的週末回來到校,晚上那就是照常的兩節晚自習。

    等著看時間差不多後,大家雖不情願去上晚自習,卻還是相互抱怨著一起出門往前面的西邊教學樓而去。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Babcorn

LV:9 元老

追蹤
  • 986

    主題

  • 920465

    回文

  • 36

    粉絲